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汶川地震四川重灾区地质安全综合评估 被引量:5
1
作者 张二勇 周爱国 +3 位作者 文冬光 张开军 孟晖 石菊松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08-111,共4页
以四川12个地震重灾县为研究区,在详细收集分析地震前后相关资料的基础上,开展了研究区灾后恢复重建的地质安全综合评估。首先在综合分析历史最高洪水位、25°坡角、活动断裂、沟谷稳定性、地质灾害易发性5项因子的基础上,划分出不... 以四川12个地震重灾县为研究区,在详细收集分析地震前后相关资料的基础上,开展了研究区灾后恢复重建的地质安全综合评估。首先在综合分析历史最高洪水位、25°坡角、活动断裂、沟谷稳定性、地质灾害易发性5项因子的基础上,划分出不宜建区和相对宜建区;再对相对宜建区开展地质安全综合评估,利用GIS软件的空间分析叠加功能,在对相对宜建区进行多边性网格单元剖分的基础上,选取地形地貌、活动断裂及区域地壳稳定性、斜坡稳定性、地质灾害易发程度4项指标进行单独分级评价,然后按照取差原则综合上述各单因子评价结果,进行综合评价,划分出了相对安全区、次安全区、不安全区,为灾后恢复重建工作提供了地质安全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汶川地震 恢复重建 地质安全 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北部陆架海碎屑锆石U-Pb年龄和钾长石主微量元素物源示踪研究 被引量:19
2
作者 林旭 刘静 +5 位作者 吴中海 王世梅 赵希涛 陈勇 李兆宁 刘海金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3024-3035,共12页
渤海湾盆地每年沉积大量的河流碎屑物质,但其中的砂级物质能否迁移扩散到胶东半岛海湾内一直不清楚。锆石和钾长石分别是河流沉积物中常见的副矿物和主要造岩矿物之一,由于各自的U-Pb年龄和地球化学元素组成在不同区域内存在显著差异,... 渤海湾盆地每年沉积大量的河流碎屑物质,但其中的砂级物质能否迁移扩散到胶东半岛海湾内一直不清楚。锆石和钾长石分别是河流沉积物中常见的副矿物和主要造岩矿物之一,由于各自的U-Pb年龄和地球化学元素组成在不同区域内存在显著差异,是进行物源示踪研究的理想矿物。基于此,本文利用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仪(LA-ICP-MS)对渤海湾盆地主要注入河流和胶东半岛的威海湾和银滩湾的海岸砂开展碎屑锆石(n=438)和钾长石(n=160)微区原位U-Pb年龄、Th/U比值和主微量元素分析,结果表明威海湾和银滩湾内的砂级沉积物的碎屑锆石以具有典型的新元古代峰值年龄(697~735 Ma),缺乏古元古代和新太古代峰值年龄为特征,Th/U比值和胶东基岩接近,结合Kolmogorov-Smirnov统计方法的多维判别图(MDS),说明这些砂级碎屑物质的源区主要是以胶东半岛为源区的近源物质。而黄河口的碎屑钾长石原位(in situ)Na2O、K2O、Al2O3和Rb、Sr、Ba、Pb元素含量变化与刘公岛和银滩的海砂样品截然不同,进一步验证了上述碎屑锆石的研究结果。因而将碎屑锆石和钾长石原位地球化学分析相结合有助于精准判定物源关系,在今后中国北部陆架海物源示踪研究、渤海湾盆地盆山耦合研究中将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海 胶东半岛 锆石 U-Pb年龄 钾长石 元素特征 物源示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遥感图像对南襄盆地断裂系统及盆地形成机制的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许顺山 杨农 《国土资源遥感》 CSCD 1998年第3期64-66,共3页
南襄盆地是中新生代含油气沉积盆地,它们形成演化与断裂活动密切相关。通过应用1∶20万卫星TM图像进行线性构造解译,确定了区内3种线性构造类型,明确了盆地基底构造与区域构造的关系,并编制了盆地构造格架图和断裂密度图等图... 南襄盆地是中新生代含油气沉积盆地,它们形成演化与断裂活动密切相关。通过应用1∶20万卫星TM图像进行线性构造解译,确定了区内3种线性构造类型,明确了盆地基底构造与区域构造的关系,并编制了盆地构造格架图和断裂密度图等图件,为油气预测提供了重要依据。作者还应用应变场的反演理论模拟了凹陷的受力方式,认为断裂作用引起的地幔隆起是凹陷形成的重要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襄盆地 油气预测 遥感图像 断裂 盆地形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