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4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桂林岩溶水文地质试验场岩溶水文地球化学的研究 被引量:53
1
作者 刘再华 《中国岩溶》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3期209-217,共9页
作者从岩溶水文地球化学为一开放的三相系统出发,重点对桂林岩溶水文地质试验场大气和土壤空气中的CO_2及水的pH值、暂时硬度等进行了现场测试和室内分析;同时将水化学变化规律与土壤CO_2的变化联系起来,对岩溶发育机理作了新的探索。此... 作者从岩溶水文地球化学为一开放的三相系统出发,重点对桂林岩溶水文地质试验场大气和土壤空气中的CO_2及水的pH值、暂时硬度等进行了现场测试和室内分析;同时将水化学变化规律与土壤CO_2的变化联系起来,对岩溶发育机理作了新的探索。此外,作者还通过岩溶水文地球化学异常对试验场岩溶含水介质的特征及其非均质性进行了分析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溶 水文地质 地球化学 试验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来宾小平阳岩溶地裂缝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卢玉东 张骏 +2 位作者 孙建中 刘志云 林玉山 《中国岩溶》 CAS CSCD 1997年第3期244-249,共6页
自80年代以来,广西来宾小平阳地区出现了大量地裂缝,破坏了许多房屋与田地,成为一种主要地质灾害。这些地裂缝产生于岩溶发育区,与岩溶发育密切相关,其发生受土体性质、水、地形地貌、气候等多因素控制,其中浅层地下水的开采是... 自80年代以来,广西来宾小平阳地区出现了大量地裂缝,破坏了许多房屋与田地,成为一种主要地质灾害。这些地裂缝产生于岩溶发育区,与岩溶发育密切相关,其发生受土体性质、水、地形地貌、气候等多因素控制,其中浅层地下水的开采是地裂缝发生的重要诱发因素。地裂缝的形成与岩土界面上各种物理、化学作用有关。在阐述土洞形成基础上,建立起地裂缝形成机制的理论概化模型,根据地裂缝形成的土体应力状况,论述了从溶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溶 地裂缝 环境地质 广西 地质灾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库周边岩溶浸没——内涝灾害研究 被引量:7
3
作者 光耀华 项式均 +1 位作者 李文兴 郭纯青 《中国岩溶》 CAS CSCD 1997年第1期25-34,共10页
水库周边岩溶浸没——内涝现象是水利水电建设的环境问题之一。八十年代以来,已在若干水库发生了此类现象,造成了一定的经济损失。本文以红水河岩滩水电站库区的内涝为典型事例,分析了岩溶浸没内涝的主要原因和形成条件。指出需要加... 水库周边岩溶浸没——内涝现象是水利水电建设的环境问题之一。八十年代以来,已在若干水库发生了此类现象,造成了一定的经济损失。本文以红水河岩滩水电站库区的内涝为典型事例,分析了岩溶浸没内涝的主要原因和形成条件。指出需要加强调查、观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溶浸没 内涝 水库 岩溶谷地 地下河 灾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锦屏水电工程区岩溶水化学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龚自珍 王珽 +3 位作者 覃有强 余朝庄 蒋欢明 张宁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4期41-47,共7页
本文根据水化学成分、水化学动态及溶蚀化学性质的分析,论述了锦屏水电工程区天然水化学性质形成机制,岩溶发育强度,岩溶水系统及亚系统之间的关系,各自的补、径、排特征以及勘探平洞地下水的补给来源。
关键词 水化学 岩深水 水电工程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岩溶水文地球化学研究中pH值野外测定的必要性 被引量:13
5
作者 刘再华 《中国岩溶》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4期310-317,共8页
岩溶水的pH值主要取决于水中碳酸体系的平衡移动。由于岩溶水文地球化学系统内部的CO_2含量通常远高于大气中的CO_2含量,水一旦离开原系统而与大气接触,原碳酸体系的平衡就遭到破坏,使得水的pH值迅速增高,直至与大气达到新的平衡为止。... 岩溶水的pH值主要取决于水中碳酸体系的平衡移动。由于岩溶水文地球化学系统内部的CO_2含量通常远高于大气中的CO_2含量,水一旦离开原系统而与大气接触,原碳酸体系的平衡就遭到破坏,使得水的pH值迅速增高,直至与大气达到新的平衡为止。因此,根据室内测定的pH值计算的饱和指数明显高于该水样在野外测定的pH值计算的饱和指数,从而可能出现据野外pH值计算的水样是不饱和的、而根据室内pH值计算却是饱和或过饱和的相反结论。笔者通过热力学的理论分析及实例计算阐述了这些现象,并进而指出:在岩溶水文地球化学的研究中,必须在野外现场直接测定水的pH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溶 水文地球 PH值 野外 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焦作地区天然水环境同位素组成及其在岩溶水文地质中的应用 被引量:16
6
作者 裴建国 陶友良 童长水 《中国岩溶》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1期45-53,共9页
本文在研究焦作地区的大气降水、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氢氧稳定同位素组成和氢的放射性同位素(氚)以及它们的分布特征的基础上,利用环境同位素水文地质方法探讨了焦怍地区岩溶水的补给、迳流和排泄条件,并分析了焦作岩溶水系统与三姑泉岩溶... 本文在研究焦作地区的大气降水、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氢氧稳定同位素组成和氢的放射性同位素(氚)以及它们的分布特征的基础上,利用环境同位素水文地质方法探讨了焦怍地区岩溶水的补给、迳流和排泄条件,并分析了焦作岩溶水系统与三姑泉岩溶水系统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溶 水文地质 同位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岩溶水文地质特征及其资源 被引量:13
7
作者 李国芬 《中国岩溶》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253-258,共6页
广西具有岩溶发育和岩溶水赋存最优越的地质地理条件。形成了典型的岩溶地貌。不同的岩溶地貌类型在很大程度上控制岩溶水的富集和分布。区内有>50l/s天然水点七百余处,地下河604条。大多数地区岩溶水资源模数>40万m3/... 广西具有岩溶发育和岩溶水赋存最优越的地质地理条件。形成了典型的岩溶地貌。不同的岩溶地貌类型在很大程度上控制岩溶水的富集和分布。区内有>50l/s天然水点七百余处,地下河604条。大多数地区岩溶水资源模数>40万m3/a·km2。红水河中游东西两侧,岩溶水资源最丰富,地下河规模最大。红水河中下游、柳江中游、右江下游及左江上游北岸,岩溶水资源丰富,地下河发育密度最大。全区补给资源量为484.04亿m3/a,最枯排泄总量为14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溶 水文地质特征 岩溶水资源 广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岩溶地下水系统单元网络数学模拟方法研究 被引量:9
8
作者 夏日元 郭纯青 《中国岩溶》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4期267-278,共12页
本文提出的单元网络数学模拟方法,即用大单元块段及管道网络分别代表岩溶区相对均匀的裂隙化区域及非均匀分市的岩溶管道,地下水流动特征按渗流运动规津及管流运动规律分别表达,耦合求解。拟对难以用常规数学方法解决的复杂多重岩溶含... 本文提出的单元网络数学模拟方法,即用大单元块段及管道网络分别代表岩溶区相对均匀的裂隙化区域及非均匀分市的岩溶管道,地下水流动特征按渗流运动规津及管流运动规律分别表达,耦合求解。拟对难以用常规数学方法解决的复杂多重岩溶含水介质及其裂隙流与管道流并存、快速流与慢速流并存、线性流与非线性流并存以及非连续流等特殊水流规律的水文地质特性作定量评价。文中以北山矿迳流排泄区裂隙管道水系统为例,介绍了该方法的基本原理及处理线性流与非线性流并存水流运动规律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溶 地下水 单元网络 数学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层岩溶带的水温特征及其与下部包气带的对比——以桂林岩溶水文地质试验场为例 被引量:12
9
作者 刘再华 《中国岩溶》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4期276-282,共7页
本文对表层岩溶带和下部包气带的水温特征进行了分析对比,得到以下结论: 1.表层岩溶带的水温变化大,与气温的关系明显;下部包气带的水温较稳定,反映该带具有良好的温度调节功能。 2.表层岩溶带水属于地表浅部系统,而下部包气带水循环较... 本文对表层岩溶带和下部包气带的水温特征进行了分析对比,得到以下结论: 1.表层岩溶带的水温变化大,与气温的关系明显;下部包气带的水温较稳定,反映该带具有良好的温度调节功能。 2.表层岩溶带水属于地表浅部系统,而下部包气带水循环较深,两者分属于不同的子系统。 3.大雨后表层岩溶带和下部包气带泉水温的降低说明两者均具有管道含水介质的特征。 这些发现对于建立我国南方广大峰丛山区的水资源评价模型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溶带 岩溶 水文地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西岩溶大泉水文地球化学研究 被引量:10
10
作者 唐健生 韩行瑞 +1 位作者 李庆松 梁永平 《中国岩溶》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4期262-276,共15页
区域岩溶水文地球化学研究是深入开展岩溶的形成、岩溶水文地质和环境地质工作的基础。本文根据同期资料,全面阐述了山西岩溶大泉水的化学组份含量、水化学类型特征;并采用适合山西岩溶大泉系统的参数和方法,评价岩溶泉水的溶蚀能力和... 区域岩溶水文地球化学研究是深入开展岩溶的形成、岩溶水文地质和环境地质工作的基础。本文根据同期资料,全面阐述了山西岩溶大泉水的化学组份含量、水化学类型特征;并采用适合山西岩溶大泉系统的参数和方法,评价岩溶泉水的溶蚀能力和泉域系统的溶蚀量;深入探讨了岩溶水化学组份的成因和水文地球化学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溶 水文地球化学 山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在地质灾害信息管理系统中的应用——以桂林市岩溶塌陷信息系统为例 被引量:8
11
作者 雷明堂 蒋小珍 李瑜 《中国岩溶》 CAS CSCD 1998年第2期125-132,共8页
地理信息系统(GIS)作为当前计算机应用的一个重要分支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其强大的空间数据分析处理和显示功能也日渐为人们所认识。本文以桂林市岩溶塌陷信息系统为例,详细介绍了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在地质灾害信息管理... 地理信息系统(GIS)作为当前计算机应用的一个重要分支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其强大的空间数据分析处理和显示功能也日渐为人们所认识。本文以桂林市岩溶塌陷信息系统为例,详细介绍了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在地质灾害信息管理系统中的应用。系统涉及桂林市建国以来200余次塌陷事件、数千个塌陷坑的详细资料记录,内容包括:塌陷时间、地点、规模、原因、基岩岩性、土层性质、地下水特征、人类抽水活动、人类工程活动、受灾损失以及相关照片、图件等。同时,还录入了有关桂林市岩溶塌陷的基础地质图件。本系统具有强大的图文检索、查询、统计分析及专题图制作功能,可方便快捷地为有关部门制定发展规划、抢险救灾以及塌陷研究提供所需的图件、数据等资料,也为今后建立全国岩溶塌陷信息系统打下良好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溶塌陷 GIS 地质灾害 信息管理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桂林晚白垩世红色岩溶建造中溶积钙质泥岩的成因及地质意义初探 被引量:5
12
作者 刘功余 张美良 +1 位作者 邓自强 林玉石 《中国岩溶》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2期162-172,共11页
本文从土壤学的角度,探讨桂林晚白垩世红色岩溶建造中溶积钙质泥岩的成因及其所反映的岩溶环境和岩溶发育特征。通过溶积钙质泥岩与石灰土两者特征的比较,论证前者为古溶蚀残余成土作用的产物,经沉积-堆积再固结而成。并通过两者形成条... 本文从土壤学的角度,探讨桂林晚白垩世红色岩溶建造中溶积钙质泥岩的成因及其所反映的岩溶环境和岩溶发育特征。通过溶积钙质泥岩与石灰土两者特征的比较,论证前者为古溶蚀残余成土作用的产物,经沉积-堆积再固结而成。并通过两者形成条件及演化过程的分析,推论桂林在晚白垩世时期主要为炎热多雨的气候环境,岩溶发育,地貌组合形态以峰丛洼地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溶 建造 环境 钙质泥岩 石灰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大建筑物岩溶地基工程地质特征及环境效应——以广东南海民企大厦为例 被引量:5
13
作者 韩行瑞 劳文科 +1 位作者 梁永平 李兆林 《中国岩溶》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303-310,共8页
城市高大建筑物的修建有时不可避免地遇到隐伏岩溶地基问题。实践证明,仅以少数钻孔岩芯的抗压强度作为地基承载力的评价依据可能导致严重的工程失误。真正影响地基强度和稳定性的因素是埋藏岩溶面形成的各种临空面、岩体中的溶洞、溶... 城市高大建筑物的修建有时不可避免地遇到隐伏岩溶地基问题。实践证明,仅以少数钻孔岩芯的抗压强度作为地基承载力的评价依据可能导致严重的工程失误。真正影响地基强度和稳定性的因素是埋藏岩溶面形成的各种临空面、岩体中的溶洞、溶隙、溶蚀带以及基坑开挖过程中抽排水引起的各种城市环境效应。岩溶地基工程地质勘察与评价工作,必须在岩溶专家指导下综合应用物探、钻探、水文地质试验、示踪等技术进行综合研究,为设计提供包括环境效应评价在内的各种依据。岩溶地基处理工作必须把加固、防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空面 环境效应 岩溶区 地基处理 工程地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岩溶管道(洞穴)形态空间的数学描述及分形计算研究 被引量:5
14
作者 李文兴 《中国岩溶》 CAS CSCD 1997年第2期113-119,共7页
本文给出了岩溶管道(洞穴)的数学模型,使岩溶管道(洞穴)研究从形象描述进入到数学描述。同时,笔者以杭州瑶琳洞为例,应用经简化后的数学模型进行分维计算,求出反映洞穴空间形态复杂程度的分形维数。
关键词 数学模型 洞穴 岩溶管道 形态空间 分形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方岩溶地下水系统的研究方法——以三姑泉域为例 被引量:7
15
作者 韩行瑞 时坚 +1 位作者 唐建生 李庆松 《中国岩溶》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3期197-210,共14页
我国北方大型岩溶泉域有近百个,其汇水面积多在数百至数千平方公里。泉域内岩溶地下水系统结构复杂、运动途径迂回曲折。搞清其结构特征及地下水运动途径是建立水文地质概念模型和资源评价数学模型的基础。本文以三姑泉为例,探讨了利用... 我国北方大型岩溶泉域有近百个,其汇水面积多在数百至数千平方公里。泉域内岩溶地下水系统结构复杂、运动途径迂回曲折。搞清其结构特征及地下水运动途径是建立水文地质概念模型和资源评价数学模型的基础。本文以三姑泉为例,探讨了利用地质结构场、水化学场、同位素场、水动力场相结合的方法,获得多重信息,相互补充,相互印证,建立较为逼真的岩溶地下水系统概念模型和数学模型,并在此基础上,对整个系统及各个子系统进行了水资源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溶 地下水系统 北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津蓟县中上元古界岩溶裂隙介质发育特征及其渗透性研究 被引量:5
16
作者 章程 翁金桃 谢运球 《中国岩溶》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4期286-296,共11页
本文以大量的裂隙测量、统计资料论述了裂隙几何参数(?)产状、隙宽和隙间距等在于同层位和区域上的变化规律。探讨了构造应力场、岩性、层厚诸因素的影响作用。并运用渗透张量理论对研究区岩溶裂隙的各向异性渗透性和非均质性逆行了研究... 本文以大量的裂隙测量、统计资料论述了裂隙几何参数(?)产状、隙宽和隙间距等在于同层位和区域上的变化规律。探讨了构造应力场、岩性、层厚诸因素的影响作用。并运用渗透张量理论对研究区岩溶裂隙的各向异性渗透性和非均质性逆行了研究,获得一些新认识,对查明岩溶水分布、运移规律有一定指导意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溶 裂隙介质 发育 渗透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环境下岩溶发育特征的差异及其古环境研究意义——以中国南方与挪威极地岩溶为例 被引量:4
17
作者 李彬 《中国岩溶》 CAS CSCD 1997年第4期313-318,共6页
中国南方地处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下,岩溶面积广阔,岩溶发育以地表峰林、峰丛、封闭洼地、地下大型洞穴和丰富的地表、地下次生化学沉积为特征;挪威北部现地处极地地带,岩溶发育以地下大型洞穴、岩溶大泉为主要特点,并有较丰富的... 中国南方地处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下,岩溶面积广阔,岩溶发育以地表峰林、峰丛、封闭洼地、地下大型洞穴和丰富的地表、地下次生化学沉积为特征;挪威北部现地处极地地带,岩溶发育以地下大型洞穴、岩溶大泉为主要特点,并有较丰富的地表微形态,但无宏观岩溶地貌,地表、地下次生化学沉积物也很少和很小。因此,对比两地现代环境下的岩溶发育特征,可为利用岩溶记录来重建古环境提供必要的理论基础。同时也表明,岩溶记录,尤其石笋的古环境信息解译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包括气候、生态、水文等因素,并利用多种替代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溶 特征差异 古环境 岩溶发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西山地区岩溶地质旅游路线设置 被引量:2
18
作者 翁金桃 蒋忠诚 +1 位作者 谢运球 章程 《中国岩溶》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4期404-410,共7页
北京西山地区岩溶形态类型典型,景观独特,发展岩溶地质旅游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根据其岩溶发育的特点和类型及地理位置、交通情况,可设置5条各具特色的岩溶地质旅游路线。
关键词 北京 岩溶地质 专业旅游 旅游路线 西山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岩溶洞穴长度空间形态的分形研究 被引量:7
19
作者 李文兴 《广西科学》 CAS 1998年第3期78-81,共4页
为使洞穴的研究从定性走向定量,应用分形理论给出洞穴长度定义,进一步明确洞穴长度的物理意义,通过对洛塔洞穴系统22个洞穴长度分形维数的计算,分析了洞穴长度维数与岩性的关系。
关键词 洞穴 长度 分形 维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岩溶动力系统和全球变化——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创刊40年而作 被引量:2
20
作者 袁道先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1997年第4期15-16,共2页
岩溶动力系统和全球变化①——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创刊40年而作袁道先(地矿部岩溶地质研究所,桂林541004)(1)全球碳循环模型问题由于CO2等温室气体对环境的影响,碳循环成了全球变化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然而当前... 岩溶动力系统和全球变化①——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创刊40年而作袁道先(地矿部岩溶地质研究所,桂林541004)(1)全球碳循环模型问题由于CO2等温室气体对环境的影响,碳循环成了全球变化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然而当前的研究是基于地球圈和生物圈的相互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溶 动力系统 全球变化 碳循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