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7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湖北省1932年霍乱流行的时空分布、影响因素及社会应对
1
作者 张涛 李佳思 +2 位作者 陈志禹 涂伊娜 龚胜生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773-787,共15页
1932年全国霍乱大流行,湖北省是重灾区之一.本文基于历史医学地理学视角和方法,从时空分布、影响因素和社会应对三个方面,对湖北省1932年霍乱疫情进行综合研究.研究发现:时空分布方面,湖北省1932年霍乱主要集中于夏季暴发,其中7、8月最... 1932年全国霍乱大流行,湖北省是重灾区之一.本文基于历史医学地理学视角和方法,从时空分布、影响因素和社会应对三个方面,对湖北省1932年霍乱疫情进行综合研究.研究发现:时空分布方面,湖北省1932年霍乱主要集中于夏季暴发,其中7、8月最为严重,至少有19个县发生霍乱疫情,汉口和武昌是疫情最严重的地区.霍乱疫情以汉口为起点向各地蔓延,大致沿长江、汉江、襄花公路、汉小公路和粤汉铁路五条路径传播.霍乱疫情的传播遵循扩展扩散、迁移扩散和等级扩散三种模式.影响因素方面,大致可以归纳为生态因素、诱发因素、驱动因素和抑制因素四类.气候、地形、河流是霍乱流行的生态因素,洪涝灾害是霍乱流行的诱发因素,人口流动是霍乱流行的驱动因素,防控措施是霍乱流行的抑制因素.从影响强度上看,几种可定量因素的影响强度由高至低依次为路网密度、河网密度、人口密度、年均降水和洪涝灾害.应对措施方面,湖北省政府的措施主要包括加强防疫宣传、注射霍乱疫苗、设立隔离医院、开展卫生运动,社会团体的措施包括协助政府行动和自主开展救济,民众个人的措施包括开展科学自救和求助鬼神巫术.疫情应对经验,一是治疗手段有效施行,二是政府、社团、民众共同防疫.疫情应对不足主要体现在医疗资源不足、卫生运动不彻底和防疫意识不强三个方面.本研究可为未来疫情防控提供理论基础和历史依据,提高社会公共卫生意识和防疫减灾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932年霍乱 时空分布 影响因素 社会应对 湖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洪灾社会脆弱性熵权法评价及其时间序列分析——以2001-2012年湖北省荆州市为例 被引量:14
2
作者 李畅 冯滔 +4 位作者 石倩 黄建武 阁承艳 吴江华 陈广平 《灾害学》 CSCD 2015年第3期110-117,共8页
利用荆州市2001-2012年社会经济因子,从社会敏感性与社会应对能力出发构建洪灾社会脆弱性指标体系。利用熵权法确定指标权重,建立社会脆弱性评价模型,得到荆州市洪灾社会敏感性、洪灾社会应对能力、洪灾社会脆弱性的评价结果;并采用多... 利用荆州市2001-2012年社会经济因子,从社会敏感性与社会应对能力出发构建洪灾社会脆弱性指标体系。利用熵权法确定指标权重,建立社会脆弱性评价模型,得到荆州市洪灾社会敏感性、洪灾社会应对能力、洪灾社会脆弱性的评价结果;并采用多项式模型线性拟合与离散傅里叶变换对洪灾社会脆弱性进行时间序列分析。结果表明:1荆州市洪灾社会敏感性、应对能力、脆弱性呈现极高相关的二次多项式回归增长方式,敏感性、社会应对能力呈现上升态势,洪灾社会脆弱性表现为波动上升。2时间序列周期图可以得到洪灾社会脆弱性存在一个3年的周期。3根据敏感性与脆弱性的指数特征,把洪灾社会脆弱性指数划分为4个类型:2001-2006年为低敏感性、低应对能力;2006年为低敏感性、高应对能力;2007年为高敏感性、低应对能力;2009-2012年为高敏感性,高应对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洪灾 社会脆弱性 熵权法 时间序列 傅里叶变换 荆州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北省手足口病流行的地理特征及其影响因子 被引量:13
3
作者 龚胜生 王无为 +1 位作者 陈红缨 黄建武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999-1009,共11页
使用数理统计分析和地理空间分析对2009-2016年湖北省手足口病流行的人群特征、时空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①手足口病主要在5岁以下儿童中流行,1岁幼儿尤其高发;男性发病率总体高于女性,但25~30岁年龄段女性高于男性。②... 使用数理统计分析和地理空间分析对2009-2016年湖北省手足口病流行的人群特征、时空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①手足口病主要在5岁以下儿童中流行,1岁幼儿尤其高发;男性发病率总体高于女性,但25~30岁年龄段女性高于男性。②手足口病流行以仲春至仲夏(4~7月)为第一高发期,秋季至初冬(11~12月)为第二高发期,5月发病率最高,2月发病率最低。③城市地区手足口病流行重于乡村地区。④手足口病的季节变化主要受湿度、降水、气温等气象因素制约,年际变化和空间分异主要受千人床位数和城市化率等社会经济因素影响。⑤总体上,欠发达地区手足口病流行受经济因子的影响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足口病 地理特征 湖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北省黄冈市欠发达地区植被覆盖度时空特征分析 被引量:5
4
作者 刘汉生 吴宜进 +1 位作者 张永利 王留林 《生态科学》 CSCD 2015年第5期23-28,共6页
运用黄冈市2000、2005和2010年3期的Landsat TM和Landsat ETM+遥感数据,采取像元二分模型,进行植被覆盖度计算并分析其时空特征,同时将植被覆盖度与坡向、坡度、高程进行叠加,进一步探讨地形因子对植被覆盖度分布的影响。研究表明:(1)2... 运用黄冈市2000、2005和2010年3期的Landsat TM和Landsat ETM+遥感数据,采取像元二分模型,进行植被覆盖度计算并分析其时空特征,同时将植被覆盖度与坡向、坡度、高程进行叠加,进一步探讨地形因子对植被覆盖度分布的影响。研究表明:(1)2000—2010年黄冈市植被覆盖度呈现出先上升后退化趋势,植被状况整体上表现为趋向恶化;(2)东部植被覆盖空间分布较高,中南部植被覆盖状况较稳定,而北部和中西部植被覆盖状况相对较低;(3)植被覆盖度在阴阳坡分布较稳定,植被覆盖度分布密集区域主要集中在高程为300米、坡度为15°-25°的区域内。研究结论对推进黄冈市植被资源可持续利用与管理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欠发达地区 植被覆盖度 植被指数 时空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心素养培养视阈下高师地理与中学地理课程的衔接策略——以城市地理学课程为例
5
作者 蒋子龙 杨德志 王强 《地理教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2期50-54,共5页
在核心素养培养的背景下,高师地理专业课程与中学地理课程的有效衔接对于培养高素质的地理教师至关重要。本文基于社会需求导向,通过分析地理师范生的核心素养构成要素及课程设置,系统讨论高师地理教育与中学地理教学之间的衔接问题及... 在核心素养培养的背景下,高师地理专业课程与中学地理课程的有效衔接对于培养高素质的地理教师至关重要。本文基于社会需求导向,通过分析地理师范生的核心素养构成要素及课程设置,系统讨论高师地理教育与中学地理教学之间的衔接问题及其成因。本文以城市地理学课程为例,构建“资源—知识—问题—能力”衔接策略的四维模型,强调通过资源衔接、知识拓展和问题导向,实现地理师范生的能力提升,并提出课程衔接实践方法,以期为课程衔接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心素养 课程衔接 城市地理学 高师地理 中学地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寒冷气候与疫灾:中国三千年的历史分析
6
作者 龚胜生 陈志禹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765-772,共8页
疫灾流行与气候条件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本文采用序列耦合分析方法对中国770BCE—1949CE的寒冷气候与疫灾流行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1)过去2720a间,中国共有890个疫灾之年,其中97个(10.90%)由异常寒冷引发,异常寒冷以秋寒(34.43%)、夏... 疫灾流行与气候条件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本文采用序列耦合分析方法对中国770BCE—1949CE的寒冷气候与疫灾流行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1)过去2720a间,中国共有890个疫灾之年,其中97个(10.90%)由异常寒冷引发,异常寒冷以秋寒(34.43%)、夏寒(27.32%)为主.2)无论是十年尺度还是年度尺度,气候的寒冷程度与疫灾的严重程度都呈显著正相关性,这种相关性在魏晋南北朝寒冷期与明代小冰期尤为显著.3)寒冷气候引发疫灾流行的直接原因是寒冷气候可延长病原体在环境中的存活时间并同时削弱人体的免疫力,间接原因是寒冷气候引发的水旱灾害和饥荒,形成寒冷气候—水旱灾害—生存危机—疫灾流行的作用路径.本文把气候与疫灾关系放到千年尺度的历史时域中来考察,对于深刻理解气候变迁的健康效应具有重要科学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寒冷气候 疫灾流行 关联机制 历史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地理学者“可持续”研究的文献分析(1994—2021) 被引量:1
7
作者 杨萌萌 龚胜生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64-278,共15页
地理学研究可持续发展旨在构建人与自然命运共同体,实现人类社会的永续发展.该文依托CNKI数据库、读秀资源库以及Web of Science数据库,限定主题词为“可持续”“可持续发展”和“可持续性”,采用CiteSpace软件对1994—2021年中国地理... 地理学研究可持续发展旨在构建人与自然命运共同体,实现人类社会的永续发展.该文依托CNKI数据库、读秀资源库以及Web of Science数据库,限定主题词为“可持续”“可持续发展”和“可持续性”,采用CiteSpace软件对1994—2021年中国地理学者“可持续”研究的核心力量、重点区域与重要领域进行文献计量分析,结果表明:1)中国地理学者“可持续”研究的过程可分为快速兴起(1994—2001年)、稳定发展(2002—2011年)和整固深化(2012—2021年)三个阶段.2)中国开展“可持续”研究的地理学者多达624位,主要是自然地理学者和人文地理学者,研究机构多达258个,主要是中国科学院所属地理单位,机构间合作具有空间邻近性,机构空间分布具有东、中、西梯度分异性;中国地理学者“可持续”研究的对象区域以地方行政区域为主,服务国家重大区域发展战略的特色鲜明.3)中国地理学者“可持续”研究的重点领域有资源可持续利用、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农业可持续发展、旅游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教育、可持续发展伦理、消除贫困与可持续生计、区域人地关系协调、城市可持续发展、农村可持续发展、区域可持续发展战略、区域可持续发展评价等.4)未来中国地理学者的“可持续”研究应在可持续发展专业人才培养、可持续发展理论体系完善、可持续发展研究领域拓展、可持续发展服务能力提升等方面下功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持续 研究力量 重点区域 重要领域 中国地理学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西北地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特征分析——以湖北省随县厉山镇为例 被引量:4
8
作者 张茂茂 张雪松 +3 位作者 王全喜 侯瑞 何炬 李德寿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184-190,共7页
以随县厉山镇2009—2015年的土地利用变化数据为基础,基于修正后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当量,估算并分析了厉山镇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及其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研究期间厉山镇土地利用变化显著,其中:耕地面积减少486.80hm^2,建设用地面积增加628... 以随县厉山镇2009—2015年的土地利用变化数据为基础,基于修正后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当量,估算并分析了厉山镇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及其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研究期间厉山镇土地利用变化显著,其中:耕地面积减少486.80hm^2,建设用地面积增加628.30hm^2;土地利用结构丝信息熵和均衡度呈上升趋初,优势度略有下降,土地利用结构更加合理;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由2009年的11.3066亿元下降到2015年钓11.0970亿元,年变化率达-3.40%;单项生态服务功能价值持续下降,但气体调节、气候调节、水文调节、废物处理、保持土壤和维持生物多样性生态服务功能价值为9.2588亿~9.4338亿元,其价值总和约占生态服务功能总价值比例的83%;各种用地类型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敏感性指数明显小于1,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弹性不足,估算结果较为准确。能为鄂西北地区土地利用结构优化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镇尺度 土地利用变化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乡村振兴 厉山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地理流时空相关性分析揭示人群移动规律
9
作者 周洋 孙潇萌 +2 位作者 陶然 刘鹏程 郑文升 《测绘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25-131,共7页
人群移动流具有时空依赖特征,识别和定量刻画其时空相关性是揭示人群移动规律和对其进行模拟预测的基础。本文通过对比和讨论流的空间自相关和时空自相关分析方法,探索在城市内部和省际两个不同空间尺度下的人群移动流时空依赖特征及其... 人群移动流具有时空依赖特征,识别和定量刻画其时空相关性是揭示人群移动规律和对其进行模拟预测的基础。本文通过对比和讨论流的空间自相关和时空自相关分析方法,探索在城市内部和省际两个不同空间尺度下的人群移动流时空依赖特征及其集聚模式。结果表明:(1)城市内部和省际的人群移动流均表现出强时空依赖性;(2)城市内部和省际人群移动流的高-高模式均以短距离流为主,低-低模式则是跨组团的远距离流;(3)相比于仅考虑空间依赖,同时考虑时间和空间依赖可以有效捕捉跨区域移动流,这在省际移动流的集聚模式分析中尤为重要;(4)时空相关性中的高-低和低-高模式可以识别流量随时间变化剧烈的流,有助于进一步揭示局部区域的异常流模式。本文结论进一步强调了时空相关性的优势及特点,可丰富地理流的探索性分析方法,服务于人群动态观测的移动规律和模式特征挖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群移动流 时空依赖 时空相关性 集聚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北省国内旅游客源市场竞争态及其成因分析 被引量:4
10
作者 滕升楠 冯娟 李宁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30-136,共7页
国内旅游客源市场是评价一个区域旅游竞争力的重要指标.运用旅游业市场竞争态模型可以很好的在对旅游市场进行定量分析的基础上,准确把握各旅游市场所处的地位和态势,实现旅游市场合理有序的开发.本文应用旅游市场竞争态模型,分析了湖北... 国内旅游客源市场是评价一个区域旅游竞争力的重要指标.运用旅游业市场竞争态模型可以很好的在对旅游市场进行定量分析的基础上,准确把握各旅游市场所处的地位和态势,实现旅游市场合理有序的开发.本文应用旅游市场竞争态模型,分析了湖北省2006年~2014年国内旅游客源市场发展状况,并以此为基础,着重从旅游吸引力及区域竞合关系等方面分析了竞争态总体格局产生的内在原因,提出了促进湖北省国内旅游市场发展的相关建议,对未来湖北省旅游业的健康稳定发展具有很好的参考和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市场竞争态 国内旅游市场 湖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公平与效率导向下农村公共医疗资源的空间优化研究——以湖北省仙桃市为例 被引量:37
11
作者 田玲玲 张晋 +3 位作者 王法辉 李响 郑文升 罗静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455-1463,共9页
公共服务资源的空间配置问题一直存在效率与公平价值导向的博弈,空间综合人文社科的兴起,使其演化成一个空间优化问题。医疗资源空间配置的规划注重决策连续性,据此提出改进空间可达性的两步优化法。在农村地区资源有限的情况下,以空间... 公共服务资源的空间配置问题一直存在效率与公平价值导向的博弈,空间综合人文社科的兴起,使其演化成一个空间优化问题。医疗资源空间配置的规划注重决策连续性,据此提出改进空间可达性的两步优化法。在农村地区资源有限的情况下,以空间可达性为主要指标,建立公平与效率导向下的二次规划模型,通过重新选址和设定规模以保证居民获得就医机会的最大公平和效率,并以湖北省仙桃市为案例进行应用研究。结果表明,新选地址和规模优化结果能使仙桃市医疗资源空间配置的公平性和效率性得到显著提高,2个步骤相结合,使其成为真正的混合优化模型,达到效率和公平平衡的双重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公共医疗资源 公平与效率 两步优化 湖北仙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区位配置模型的农村就医空间优化布局研究——以湖北省仙桃市为例 被引量:19
12
作者 罗蕾 罗静 +2 位作者 田玲玲 刘鹏程 郑文升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530-539,共10页
以湖北省仙桃市为研究区域,运用改进区位配置模型,通过调整设施数量和规模实验,研究农村就医空间优化布局。首先对比分析传统区位配置模型(LA模型),引入等级规模偏好系数,构建改进区位配置模型。然后基于Arc GIS10.2 Geoprocessing框架... 以湖北省仙桃市为研究区域,运用改进区位配置模型,通过调整设施数量和规模实验,研究农村就医空间优化布局。首先对比分析传统区位配置模型(LA模型),引入等级规模偏好系数,构建改进区位配置模型。然后基于Arc GIS10.2 Geoprocessing框架,整合GIS网络分析,运用程序设计语言Python和线性规划建模工具Pu LP实现模型构建,运用线性规划软件Cplex实现模型求解,运用Arc GIS10.2进行地理空间可视化表达。最后通过调整设施数量和规模对比实验发现:医疗机构布局调整后更加合理,居民就医效率明显提高,居民获得医疗服务时间成本减少,且15 min内满足更多医疗需求,验证了改进区位配置模型在农村就医空间优化布局的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公共医疗服务 等级规模偏好系数 改进区位配置模型 优化布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0年以来长江经济带土地利用时空演化分析与模拟研究 被引量:11
13
作者 吴浩 吴霞 +3 位作者 王伟 林安琪 宋旦霞 高聪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692-702,共11页
开展土地利用空间格局分析与模拟是国土空间规划优化管控的重要依据,对促进区域生态文明建设和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具有重要意义.以长江经济带为研究区域,基于2001年、2009年、2017年三期MODIS全球500m土地利用数据,采用元胞自动机马尔科... 开展土地利用空间格局分析与模拟是国土空间规划优化管控的重要依据,对促进区域生态文明建设和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具有重要意义.以长江经济带为研究区域,基于2001年、2009年、2017年三期MODIS全球500m土地利用数据,采用元胞自动机马尔科夫模型(cellular automata Markov,CA-Markov)和多准则评价方法(multi-criteria evaluation,MCE),进行长江经济带的土地利用时空演化模拟.结果表明:1)2017年土地利用模拟结果与实际土地利用分类结果交叉验证,Kappa系数为0.8942,表明利用CA-Markov模型和MCE方法进行土地利用时空演化模拟是可行的.2)2000年以来,长江经济带针叶林、阔叶林和混交林的面积明显增加,分别增加0.42万km^2、2.67万km^2和2.44万km^2,而热带多树草原、热带稀树草原和草地分别减少4.76万km^2、1.2万km^2和0.91万km^2,说明我国西部草场转化为林地较为显著.长江经济带土地利用类型发生变化的区域达到33.53%,其中农用地和热带稀树草原之间的相互转移最为活跃,表明长江流域防护林体系建设正在稳步推进,长江经济带实行的退耕还林还草政策,已经在农用地的整治和质量优化中初步见成效,对生态保护和恢复发挥了显著作用.3)模拟结果表明,目前到2025年,长江经济带热带稀树草原的面积将继续增长,达到3.84万km^2,主要得益于退耕还林还草等生态恢复政策的持续推进.但热带多树草原面积减少最大,达到了2.68万km^2,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林地的整体生态功能效应,应引起一定的重视.农用地减少的面积仅次于热带多树草原,为2.27万km^2,预示着长江经济带全域范围需要继续加强监管耕地红线,并进一步提升城市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力度,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经济带 土地利用 时空演化模拟 CA-Markov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30年湖北省16城市综合发展水平的时空演化 被引量:6
14
作者 郑文升 刘浩 +2 位作者 马琳 王晓芳 罗静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756-764,共9页
以湖北省16个副地级以上城市为研究对象,以近30 a来的改革开放阶段为研究时段(1984~2013年),构筑涵盖经济生产、社会生活与生态景观3个子系统的评价指标体系,使用AHP法为权重赋值,分别构建增长系数、协调系数与综合系数3个维度的测度模... 以湖北省16个副地级以上城市为研究对象,以近30 a来的改革开放阶段为研究时段(1984~2013年),构筑涵盖经济生产、社会生活与生态景观3个子系统的评价指标体系,使用AHP法为权重赋值,分别构建增长系数、协调系数与综合系数3个维度的测度模型,计算各年度各城市综合发展水平,基于Arc GIS10.0、DPS7.05与SPSS19软件,使用系统聚类、二阶段聚类、有序样本分类、非线性映射分析、Pearson相关分析、Mann-Kendall突变分析、全局莫兰指数、变异系数、局部莫兰指数等工具,模拟分析城市综合发展水平的整体时序演化(城市聚类、时段划分与演化趋势)、个体时序演化与空间格局演化(全局格局与局部格局)。结果表明,湖北省绝大多数城市的综合发展趋势正在出现积极变化,次级规模城市更具优势,总体差距仍较明显,毗邻城市差距逐渐收敛,国家发展观念、地区战略及体制机制的变化、城市发展的基础格局、城市规模的辩证作用、城市的地域特征深刻影响城市综合发展的时空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综合发展水平 时空演化 改革开放 湖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北省休闲农业示范点空间格局及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41
15
作者 吴清 李细归 张明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58-163,共6页
运用GIS空间分析方法,对湖北省休闲农业示范点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湖北省休闲农业示范点为集聚型分布态势,空间差异明显;总体呈"散点状与组团状"分布特征,集中于鄂东和鄂中地区,且主要沿公路、铁... 运用GIS空间分析方法,对湖北省休闲农业示范点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湖北省休闲农业示范点为集聚型分布态势,空间差异明显;总体呈"散点状与组团状"分布特征,集中于鄂东和鄂中地区,且主要沿公路、铁路等交通干道及城市周边分布;其空间分布密度具有多中心集群分布趋势,表现出"大分散、小集聚"的分布格局;其空间分布具有显著的自相关性,规模相似地区在空间上趋于集聚,热点区与冷点区呈现出"面状"分布特征,其中,热点区主要分布在荆门、孝感等鄂中地区和武汉,冷点区主要分布在宜昌、恩施、神农架等鄂西地区和鄂东北地区。相关分析得出,农业水平、人口规模、交通设施和资源禀赋是影响湖北省休闲农业示范点空间分布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休闲农业示范点 空间格局 湖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北省传统村落的时空演化及类型特征 被引量:7
16
作者 胡娟 王刚 +2 位作者 刘琴 伍昌友 吴梓萌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80-188,共9页
以湖北省的206个传统村落为研究对象,利用GIS空间分析方法、时间断面法和历史文献,分析湖北省传统村落的时空演变特征,以完整展现其空间关系和区域演化过程,发现:湖北省传统村落历史发展大致经历了隋唐五代以前的萌芽期、宋元辽金的发... 以湖北省的206个传统村落为研究对象,利用GIS空间分析方法、时间断面法和历史文献,分析湖北省传统村落的时空演变特征,以完整展现其空间关系和区域演化过程,发现:湖北省传统村落历史发展大致经历了隋唐五代以前的萌芽期、宋元辽金的发展期和明清繁盛期的三个阶段;空间格局呈集聚、均衡性较低的空间分布特征,具体表现为以鄂西南为高值聚集区、鄂东北为中值聚集区、鄂东南为低值聚集区,整体空间分布类型与湖北地貌类型具有密切关系;流域格局上,湖北省传统村落沿河流分布特征明显,主要分布在距河流15 km范围内;高程格局上,湖北省传统村落主要集聚在山地,并大致经过了"山地—丘陵/平原—山地"发展的时序性;类型特征呈现农耕型偏鄂西南分布,商贸型呈沿边型分布,军事型偏鄂东北分布和工艺型偏鄂东南分布的基本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村落 时空特征 村落类型 湖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北省百岁人口分布与长寿区自然环境背景 被引量:14
17
作者 龚胜生 葛履龙 张涛 《热带地理》 2016年第5期727-735,共9页
基于人口普查数据,运用Arc GIS空间分析以及SPSS数理统计方法,对湖北省百岁人口分布与相对长寿区的自然环境背景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过去50 a来,湖北省百岁人口数量不断增加,百岁人口比率不断提高,但其百岁人口总数在全国的占比一直低于... 基于人口普查数据,运用Arc GIS空间分析以及SPSS数理统计方法,对湖北省百岁人口分布与相对长寿区的自然环境背景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过去50 a来,湖北省百岁人口数量不断增加,百岁人口比率不断提高,但其百岁人口总数在全国的占比一直低于人口总数的占比,百岁人口比率与全国平均水平的差距越来越大;县域百岁人口比率空间差异明显,鄂北岗地稳居前茅,鄂西南山地、江汉平原、鄂东南丘陵百岁人口比率增长相对迅速;百岁人口重心向东南迁移并向省域几何中心和总人口重心靠近。湖北省的相对长寿区包括29个县域,主要分布在鄂北岗地和江汉平原外缘的平原丘陵交错带,其自然环境背景是:气候温和、夏无酷暑、冬无严寒、雨量适中、阳光充足、空气流动性好、海拔较低、地形平缓,土壤中富含钼、锰、锌等微量元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百岁人口 地理分布 自然环境 相对长寿区 健康地理学 湖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北省农产品主产区农业生产效率的时空变化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7
18
作者 余瑞林 郑彬鑫 +1 位作者 马淑萍 朱媛媛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015-1021,共7页
建立农业生产效率评价指标体系,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DEA),从综合效率、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三个方面对2000年—2017年湖北省农产品主产区的农业生产效率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1)湖北省农产品主产区的农业生产效率总体表现不佳,说明... 建立农业生产效率评价指标体系,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DEA),从综合效率、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三个方面对2000年—2017年湖北省农产品主产区的农业生产效率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1)湖北省农产品主产区的农业生产效率总体表现不佳,说明农业生产的投入产出状态欠佳;2)农业生产效率呈现出较为明显的时空分异规律:时间上表现为稳步提升,空间上,县域分异格局表现为农业生产效率水平较高的县域主要集中于鄂中和鄂北岗地,传统的商品粮基地江汉平原的农业生产效率相对较低,板块分异格局表现为咸宁板块>孝荆板块>襄随板块>黄鄂黄板块>宜荆板块;3)农业生产效率的时空变化受自然条件与人文因素的综合影响,自然条件主要集中在地形和土壤;人文因素则包括农业劳动力、播种面积、农业机械化水平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产品主产区 农业生产效率 时空变化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敏感区景观安全评价与时空变化研究——以湖北省十堰市为例 被引量:3
19
作者 吴宜进 奚悦 +3 位作者 涂文娜 朱永清 李仁华 李畅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3期32-37,共6页
以中部生态敏感脆弱区十堰市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GIS技术和景观生态学方法,对研究区进行了景观类型变化特征的分析,并选取与人为干扰密切相关的破碎度、多样性指数、分维数和分离度作为评价指标,构建区域景观生态安全评价模型,对该区域... 以中部生态敏感脆弱区十堰市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GIS技术和景观生态学方法,对研究区进行了景观类型变化特征的分析,并选取与人为干扰密切相关的破碎度、多样性指数、分维数和分离度作为评价指标,构建区域景观生态安全评价模型,对该区域生态安全进行了综合评价与时空变化分析,最后探讨了其变化的驱动因素。结果表明:研究区内景观类型以林地和耕地为主,而其中又以林地为优势景观;各景观之间的相互转换都比较频繁,其中又以耕地和林地两者之间的转换幅度最大;十堰市的景观生态安全整体处于较高的水平,但在空间分布上差异很大;十堰市近20 a来景观生态安全有所变化,且变化的时空差异较大;景观类型变化、经济发展和土地整治政策等共同驱动了研究区景观生态安全变化。研究成果可为该区域土地资源管理、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观结构 生态安全 生态敏感区 驱动因素 十堰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北省1949年以前疟疾流行的时空规律及驱动机制 被引量:1
20
作者 张涛 曾雨欣 +5 位作者 陈志禹 闫晋博 梅琳 王晓伟 石国宁 龚胜生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661-672,723,共13页
该文基于疫情史料和环境资料,运用M-K检验、小波分析、空间自相关模型、疫情重心模型和地理加权回归模型,分析1949年以前湖北省疟疾流行的时空分布规律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清代(1644—1911年)268个年份间共有14个疟疾年份,频率为5.2%... 该文基于疫情史料和环境资料,运用M-K检验、小波分析、空间自相关模型、疫情重心模型和地理加权回归模型,分析1949年以前湖北省疟疾流行的时空分布规律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清代(1644—1911年)268个年份间共有14个疟疾年份,频率为5.2%,民国(1912—1949年)疟疾愈加频繁,38个年份间共有20个疟疾年份,频率为52.6%.民国疟疾流行呈现波动变化趋势,1940年为疟疾开始突变增长的时间点.民国疟疾疫情存在18年和4年两个时间尺度的波动周期,平均每隔约12年发生一次大流行,约3年发生一次小流行.流行季节以夏秋为主,春季次之,冬季最少.2)湖北省疟疾流行呈现出蔓延扩散的特征,由斑块散状分布发展成集中连片分布,武汉三镇和宜昌是两个疫情中心.湖北省疟疾疫情在空间上呈现显著集聚态势,高高集聚区包括在武昌、汉口、汉阳和宜都,高低集聚区有竹山,在宜昌周边形成一条由兴山、远安、当阳和长阳等县组成的低高集聚带,未出现低低集聚区.湖北省疟疾重心一直在几何中心附近东西向摆动并逐渐向北偏移,反映了疫情分布不稳定并逐渐向北加重.3)河网、战乱、旱灾等因素对湖北疟疾流行均具有促进作用且在鄂东地区更为显著,鄂西地区路网的完善对疟疾流行的抑制作用更为强烈.疟疾流行时间变化特征主要受气候和战乱因素的影响,空间分布规律主要受人口、河网和交通因素的影响.疟疾流行的驱动机制由疟疾流行的基本环节、疟疾流行的影响因素、疟疾流行的时空规律三个方面组成,并通过各种分析方法有机联系起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北 疟疾 时空规律 驱动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