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顾及绿视率的街道可步行性评价 被引量:1
1
作者 唐丽玉 黄子晴 苏宏霖 《西部人居环境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8-64,共7页
城市绿地具有生态、景观和社会等多种服务功能,是健康城市环境的关键因素。街道绿地影响着步行环境的质量,是衡量步行舒适性的重要指标。绿视率为从人本视角量化绿化环境的描述因子。针对当前可步行性评价较少考虑步行环境这一问题,在... 城市绿地具有生态、景观和社会等多种服务功能,是健康城市环境的关键因素。街道绿地影响着步行环境的质量,是衡量步行舒适性的重要指标。绿视率为从人本视角量化绿化环境的描述因子。针对当前可步行性评价较少考虑步行环境这一问题,在步行指数评价方法的基础上,基于路网、兴趣点、百度街景等大数据,以步行指数表征街道功能,以绿视率表征街道环境,对街道可步行性进行综合评价。以福州市中心城区进行实例研究,对比综合评价方法与步行指数评价方法,探讨其与人口活动数量的关系,并探索街道可步行性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福州市中心城区内的街道可步行性平均得分为58,街道可步行性较好,其中支路、住宅类街道的可步行性最高;整体上,综合评价方法与人口活动数量的正相关系数为0.313,较步行指数评价方法提高0.018;不同交通等级的街道绿化环境对可步行性有不同的影响,支路的绿视率水平与可步行性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r=0.13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视率 可步行性 街景 街道绿地 步行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省长汀县降雨侵蚀力及其与水土流失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13
2
作者 黄路平 毛政元 +1 位作者 傅水龙 许朋朋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03-111,共9页
降雨是导致水土流失的主要动力,一般采用降雨侵蚀力(用R表示)定量评价降雨对水土流失的影响。R的经典算法精度高,但繁琐复杂且所需资料不易获得,因此如何在保证精度的前提下降低计算的复杂度是建立R值简易算法的关键。以长汀县若干站点... 降雨是导致水土流失的主要动力,一般采用降雨侵蚀力(用R表示)定量评价降雨对水土流失的影响。R的经典算法精度高,但繁琐复杂且所需资料不易获得,因此如何在保证精度的前提下降低计算的复杂度是建立R值简易算法的关键。以长汀县若干站点近年的降雨观测数据为依据,以经典算法的结果为参照,利用多元回归分析方法,提出了福建省长汀县的R值新简易算法,并运用此算法计算了该县的R指标,然后分析了该指标值在县内的时空分布及其与水土流失的关系。结果表明,所提简易算法的精度明显高于针对该地区的同类研究成果,所得分析结论符合实际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雨侵蚀力 水土流失 简易算法 时空分布 长汀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邻域多约束无人机数据收集路径规划
3
作者 潘淼鑫 陈崇成 《计算机科学与探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58-168,共11页
在公网受限的应急环境中,利用无人机辅助物联网能促进传感数据的及时传递。当考虑无线通信距离时,无人机作为移动收集器在有限续航时间内收集尽可能多的传感数据的路径规划可建模为足够近定向问题(CEOP)。现有求解CEOP的算法是逐个计算... 在公网受限的应急环境中,利用无人机辅助物联网能促进传感数据的及时传递。当考虑无线通信距离时,无人机作为移动收集器在有限续航时间内收集尽可能多的传感数据的路径规划可建模为足够近定向问题(CEOP)。现有求解CEOP的算法是逐个计算目标节点的访问顺序及其邻域内的采集点,这在节点邻域较大并覆盖周围多个节点时效率低下,这些方法也没有考虑数据传输时间和无人机遥控距离等约束。为此,建立了大邻域多约束无人机数据收集路径规划的数学模型,提出了基于贪婪随机自适应搜索过程(GRASP)的GRASP-LN算法进行求解。该算法不重复计算重合的采集点,而是维护路径每个航点采集的节点集合,无人机在每个航点悬停一段时间以收集集合内节点的数据。公开的CEOP数据集的实验结果表明,GRASP-LN比GSOA、VNS和GRASP_(opt)具有更好的求解质量和更短的计算时间。与基线算法GRASP_(opt)相比,GRASP-LN的路径奖励平均提高了5.86%,最大提高了14.91%,执行时间平均减少了69%,特别在节点邻域平均覆盖4.67个以上节点时,GRASP-LN的路径奖励和稳定性均优于GRASP_(opt)。考虑数据传输时间和无人机遥控距离约束的实验验证了GRASP-LN算法对考虑这些约束的无人机数据收集路径规划问题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人机 贪婪随机自适应搜索过程 数据收集 足够近定向问题 路径规划 物联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结合坡度信息调节的水体指数 被引量:4
4
作者 张强 吴波 杨艳魁 《遥感信息》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98-107,共10页
在分析水体和山区背景地物反射与地形坡度特性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坡度调节水体指数(slope adjusted water index,SAWI)。针对水体与阴影在短波红外的反射率都很低的问题,通过坡度信息对位于不同地形条件下地物的短波红外波段进行不同... 在分析水体和山区背景地物反射与地形坡度特性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坡度调节水体指数(slope adjusted water index,SAWI)。针对水体与阴影在短波红外的反射率都很低的问题,通过坡度信息对位于不同地形条件下地物的短波红外波段进行不同程度的拉伸,使得水体与山区阴影得到区分。试验利用SAWI提取了OLI(operational land imager)影像位于不同地形条件下的水体信息。结果表明,在山区起伏区域,SAWI比改进的归一化差异水体指数(modified NDWI,MNDWI)能够更有效地抑制阴影效应;在平坦区域,SAWI比归一化差异水体指数(normalized difference water index,NDWI),具有更高的水体信息敏感性,从而有利于细小水体的提取。这表明在山区的复杂地形条件下,SAWI是一种可选的水体指数提取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体信息 阴影 光谱 坡度 水体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InSAR的加州中央山谷地下储水层存储结构变化反演
5
作者 张深沅 孙玉 +2 位作者 王宝行 张兴 林飞 《山东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4-54,共11页
地下水的过度开采导致黏土颗粒的重新排列,削弱含水层的储水能力,引发地表沉降。为保证地下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监测地下水的储量变化尤为重要。本研究以加州中央山谷农业种植区为例,利用合成孔径雷达干涉(InSAR)数据反演地下水的储量... 地下水的过度开采导致黏土颗粒的重新排列,削弱含水层的储水能力,引发地表沉降。为保证地下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监测地下水的储量变化尤为重要。本研究以加州中央山谷农业种植区为例,利用合成孔径雷达干涉(InSAR)数据反演地下水的储量变化。通过结合升轨和降轨InSAR数据反演垂向和东西方向的形变,采用独立成分分析方法,从垂向形变信号中重构出与地下水相关的多孔形变信号,再根据该信号与地下水位信号之间的季节性振幅估计弹性骨架释水系数,从而反演地下水储量变化状态。结果显示,该地区在2017—2021年的总地下水储量损失超过1.26×10^(10)m^(3),其中95.7%是不可恢复的。本研究旨在通过InSAR数据快速评估过度开发引起的地下水储量变化,给地下水管理者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成孔径雷达干涉 地下水储量变化 垂向形变 独立成分分析 弹性骨架释水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粒子群空间优化的端元提取算法 被引量:1
6
作者 祝章智 黄风华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85-192,共8页
粒子群优化算法(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PSO)应用于高光谱影像端元提取时,由于影像中存在端元的像元数所占比例极小且分布零散,导致粒子群的搜索空间破碎,存在收敛性能低、容易陷入局部最优解等缺陷。对粒子群的搜索空间进行优化... 粒子群优化算法(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PSO)应用于高光谱影像端元提取时,由于影像中存在端元的像元数所占比例极小且分布零散,导致粒子群的搜索空间破碎,存在收敛性能低、容易陷入局部最优解等缺陷。对粒子群的搜索空间进行优化,选择影像中纯净像元指数(Pixel Purity Index,PPI)较大的像元作为预选像元,然后对预选像元进行光谱聚类排序,将排序后的集合作为粒子群的搜索空间,优化了粒子的搜索空间。并在迭代过程中,充分利用粒子群的信息自适应地调整其系数,在缩小原始图像与反演图像的误差同时,增加体积约束,在提取端元时更好地保持其原有的形状。通过模拟数据和AVIRIS影像的实验表明该算法具有较好端元提取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粒子群算法 端元提取 高光谱遥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全球大气模型的日本关东平原InSAR对流层延迟改正研究 被引量:6
7
作者 焦广棋 孙玉 杨琰 《山东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9-29,共11页
对流层延迟影响了InSAR技术监测地壳形变的精度。近年来,全球大气模型(GAM)以及通用大气改正在线服务(GACOS)成为有效改正对流层延迟的重要数据集。本研究以日本关东平原为例,采用MERRA2和ERA5这2种GAM以及GACOS改正时序InSAR干涉图的... 对流层延迟影响了InSAR技术监测地壳形变的精度。近年来,全球大气模型(GAM)以及通用大气改正在线服务(GACOS)成为有效改正对流层延迟的重要数据集。本研究以日本关东平原为例,采用MERRA2和ERA5这2种GAM以及GACOS改正时序InSAR干涉图的对流层延迟,通过考虑距离变化的相位标准差和半变异函数2种度量方法评估其改正效果。研究结果表明,2种方法评估结果一致,3种数据集所计算的对流层延迟差异较大且对于不同干涉图改正效果不同。对于整体时序InSAR干涉图来说,在0~30 km的空间尺度上,3种数据集在研究区域内改正效果均不明显,而在30~100 km的空间尺度上,ERA5和GACOS具有较好的改正效果,但MERRA2表现较差。经ERA5改正后时序InSAR干涉图相位标准差的均值削减量可达17.5%,略高于GACOS的13.3%,可为国内外沿海平原地区开展InSAR技术监测地壳形变提供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SAR 对流层延迟改正 全球大气模型(GAM) 通用大气改正在线服务(GACOS) 日本关东平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西省陆地植被空间格局特点及影响因素
8
作者 范占领 邱炳文 曾灿英 《遥感信息》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57-61 68,共6页
为了探求江西省不同地貌特征下的植被空间格局特点及其与影响因素的相互关系,该文以EVImax作为植被覆盖程度指示因子,建立了其与相关影响因子的地理加权回归模型(GWR)。研究表明:(1)在平原区植被主要受到高程的影响,随着高程的升高,形... 为了探求江西省不同地貌特征下的植被空间格局特点及其与影响因素的相互关系,该文以EVImax作为植被覆盖程度指示因子,建立了其与相关影响因子的地理加权回归模型(GWR)。研究表明:(1)在平原区植被主要受到高程的影响,随着高程的升高,形成了湖泊-耕地-河流-居民点-耕地-林混耕地的格局。且在居民点间形成了村落-工业区-城镇的小格局。(2)在丘陵区首先受到坡度因子的影响,形成了盆地(谷地)和山地两大格局,在河流和高程等因子的影响下,整体形成了河流-城镇-耕地-河流-耕地-林混耕地-林地的格局。(3)在山地区,在河流和高程因子共同影响下,形成了河流-城镇-村落(耕地)-林混耕地-林地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丘陵山区 植被覆盖 格局分析 EVI GW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点云数据的树木三维重建方法改进 被引量:25
9
作者 唐丽玉 张浩 +1 位作者 黄洪宇 陈崇成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86-194,共9页
激光点云数据以其详尽、高精度的三维信息,在森林参数估算、精确重建植物形态结构三维模型方面具有特殊优势。为进一步提高三维模型精度,综合集成多种算法,在改进现有PC2Tree软件基础上,基于点云数据进行树木三维重建。首先根据树木局... 激光点云数据以其详尽、高精度的三维信息,在森林参数估算、精确重建植物形态结构三维模型方面具有特殊优势。为进一步提高三维模型精度,综合集成多种算法,在改进现有PC2Tree软件基础上,基于点云数据进行树木三维重建。首先根据树木局部点云的主方向相似度和局部点云轴向分布密度分离枝干与树叶;其次采取水平集和最小二乘法提取枝干部分的骨架点,通过下采样方法提取冠层部分的特征点;最后根据骨架点和特征点拓扑结构重构树木三维模型。以樟树为例,分析枝叶分割精度,自动分割与手动分割结果相近;以无叶的鸡蛋花树为例,分析重建模型精度,模型主枝长度相对误差范围集中在0~8.0%,半径相对误差范围集中在0~10%;枝条重建过程避免了噪声点的干扰,对噪声点具有一定的不敏感性;重建三维模型与原始点云吻合度高,基本解决了冠层内部枝干遮挡严重带来的三维建模困难的问题;依据模型提取树高、冠幅、胸径、体积等参数,增加了重建模型的应用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木 三维重建 激光点云 主方向 分割 骨架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波段比模型的地形调节植被指数组合算法构建与验证 被引量:11
10
作者 江洪 何国金 +3 位作者 黄海明 曹小杰 汪小钦 张兆明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56-161,共6页
为消除山区植被遥感监测中的地形影响,该文根据山区主要地物波谱曲线特征和波段比模型等基本原理,构建地形调节植被指数(topography-adjusted vegetation index,TAVI)组合算法。首先,提出TAVI研究思路。其次,利用山区Landsat8多光谱遥... 为消除山区植被遥感监测中的地形影响,该文根据山区主要地物波谱曲线特征和波段比模型等基本原理,构建地形调节植被指数(topography-adjusted vegetation index,TAVI)组合算法。首先,提出TAVI研究思路。其次,利用山区Landsat8多光谱遥感影像分析山区主要地物波谱曲线特征,阐释TAVI光谱原理。接着,用红光波段数据构建新的阴影植被指数(shady vegetation index,SVI),并优选比值植被指数(ratio vegetation index,RVI)与SVI形成TAVI组合算法,再结合地形调节因子"极值优化"算法计算TAVI结果。最后,采用目视比较、统计分析和差值分析证明TAVI组合算法达到经大气加地形校正后遥感影像计算的NDVI的削减地形影响的效果,其与太阳入射角余弦值一元线性回归方程斜率降至0.035,相关系数降至0.075。TAVI组合算法可应用于山区植被信息和有关参数的遥感监测与估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形 植被 光谱分析 地形影响 植被指数 组合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特征优选的无人机可见光遥感林分类型分类 被引量:24
11
作者 周小成 郑磊 黄洪宇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24-36,共13页
【目的】以无人机可见光遥感影像为数据源实现竹林、针叶林和阔叶林的分类识别,扩展无人机可见光遥感数据在森林资源调查中的应用范围。【方法】利用无人机获取仅包含红、绿、蓝3个波段光谱信息的航拍影像,经预处理生成空间分辨率为0.1 ... 【目的】以无人机可见光遥感影像为数据源实现竹林、针叶林和阔叶林的分类识别,扩展无人机可见光遥感数据在森林资源调查中的应用范围。【方法】利用无人机获取仅包含红、绿、蓝3个波段光谱信息的航拍影像,经预处理生成空间分辨率为0.1 m的数字正射影像图(DOM)和数字表面模型(DSM),从DSM和DOM中提取包括高度特征、光谱特征、常见的可见光植被指数、HSV颜色分量、HSV颜色分量基础上提取的纹理特征以及扩展的形态学多属性剖面(EMAPs)6类特征;采用递归特征消除随机森林算法(RF_RFE)优选特征子集,根据不同类型特征和优选特征子集设置8组试验,使用随机森林分类器(RFC)进行林分类型分类,运用目视解译获得的地面真实影像建立混淆矩阵评价分类结果。【结果】1)单独利用光谱特征进行林分类型分类效果不理想,总体精度为65.68%,Kappa系数为0.53;以光谱特征为基础单独引入其他特征进行林分类型分类,除植被指数外,其他特征均可提高总体分类精度;2)采用递归特征消除随机森林算法优选出11个特征,包括5个EMAPs特征、3个HSV纹理特征、1个高度特征、1个植被指数和1个HSV颜色分量,11个特征组合获得8组试验中最高分类精度,总体精度为81.05%,Kappa系数为0.73;3)将多特征优选方法应用于不同分辨率的可见光无人机影像上均取得较好分类结果,其中分辨率为0.3 m时分类精度最高,总体精度为82.46%,Kappa系数为0.75。【结论】递归特征消除随机森林算法综合多类型特征中最有利于林分类型分类的特征,从而提高分类精度,研究结果可为无人机可见光遥感数据在森林资源调查中林分类型信息的提取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分类型 可见光遥感 无人机 特征提取 特征优选 分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无人机影像匹配点云的苗圃单木冠层三维分割 被引量:29
12
作者 陈崇成 李旭 黄洪宇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49-155,206,共8页
近年来较多的树冠提取算法以激光雷达数据为基础,然而激光点云数据量大、冗余多而且采集成本高。本文基于无人机影像匹配点云提取单木树冠轮廓,研究一种成本可控、能够补充甚至部分替代激光雷达的小范围森林制图方案。以福建省三明市某... 近年来较多的树冠提取算法以激光雷达数据为基础,然而激光点云数据量大、冗余多而且采集成本高。本文基于无人机影像匹配点云提取单木树冠轮廓,研究一种成本可控、能够补充甚至部分替代激光雷达的小范围森林制图方案。以福建省三明市某林场内苗圃地作为研究对象,在稠密的无人机影像匹配点云中截取2个25 m×25 m的样地作为测试样本。预处理后,首先构建植被冠层高度模型,以局部最大值法探测树冠位置并标记为种子点;从这些种子点形成的初始区域开始生长,迭代计算直到全部的影像匹配点云归并完毕;最后,将算法提取的树冠轮廓导入Arc GIS中获取树冠轮廓矢量边界,并与手绘参考树冠叠加,利用F测度实现精度的评定。依此方案,在2个林分范围内的树冠提取F测度均达到了89%以上,单木冠幅提取的误差在0.14 m以内。结果表明,该方案简单有效、精度可靠,适用于小范围、高精度的植被制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人机 单木提取 影像匹配点云 区域生长算法 植被高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1—2014年间黄土高原植被覆盖状态时空演变分析 被引量:19
13
作者 刘哲 邱炳文 +1 位作者 王壮壮 齐文 《国土资源遥感》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92-198,共7页
黄土高原植被覆盖状态的时空变化对于该地区植被恢复具有重要意义。基于2001—2014年间黄土高原地区MODIS-EVI2时序数据,建立2个反映植被覆盖状态的指标:植被覆盖强度与植被时间覆盖度。采用趋势分析以及突变点检测方法,得到近14 a间黄... 黄土高原植被覆盖状态的时空变化对于该地区植被恢复具有重要意义。基于2001—2014年间黄土高原地区MODIS-EVI2时序数据,建立2个反映植被覆盖状态的指标:植被覆盖强度与植被时间覆盖度。采用趋势分析以及突变点检测方法,得到近14 a间黄土高原植被覆盖状态的时空演变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黄土高原植被覆盖状态整体呈从西北到东南递增的分布特点,整个区域内近10 a间的植被覆盖状态增长速度相较于1982—2006年间明显增快;2研究区内多年植被覆盖强度与植被时间覆盖度呈正趋势变化的面积分别占整个研究区面积的43.04%和32.57%,发生变化的年份多集中于2006—2007年与2011—2012年;而多年植被覆盖强度与植被时间覆盖度呈负趋势变化的面积分别占整个研究区面积的2.92%与5.86%,发生变化区域多分布于农业种植区。研究有效证明了近年来退耕还林/防风固沙政策已取得了明显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高原 遥感 植被覆盖状态 退耕还林/防风固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森林群落和光谱曲线特征分异的福建省森林生物量遥感反演 被引量:5
14
作者 苏华 李静 +2 位作者 陈修治 廖吉善 温达志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7期5742-5755,共14页
基于福建省Landsat8 OLI影像,利用混合像元分解模型筛选出"纯净"的植被像元,提取296个调查样地对应植被像元的红光和近红外波段的中心波长(分别CWR和CWNIR)及其对应的反射率(分别R和NIR),构建以(NIR-R)/(CWNIR-CWR)为特征指... 基于福建省Landsat8 OLI影像,利用混合像元分解模型筛选出"纯净"的植被像元,提取296个调查样地对应植被像元的红光和近红外波段的中心波长(分别CWR和CWNIR)及其对应的反射率(分别R和NIR),构建以(NIR-R)/(CWNIR-CWR)为特征指数的叶生物量回归模型。然后根据针叶林、阔叶林及针阔混交林叶生物量与干、枝、叶所组成的地上生物量的关系方程,结合福建省植被覆盖分类数据,估测了整个福建省针叶林、阔叶林、混交林的地上生物量,并绘制了福建省地上生物量分布图。结果表明:红光和近红外两个波段反射率和其中心波长所组成的斜率与叶生物量相关性显著,与针叶林、阔叶林、混交林叶生物量的精度分别达到70.55%、68.89%、51.75%,采用这种方法对福建省叶生物量和地上总生物量进行估算,并进行精度验证,其中,针叶林、阔叶林、混交林叶物量的模型误差(RMSE)分别达到29.2467 t/hm^2(R^2=66.64%)、14.0258 t/hm^2(R^2=61.13%)、10.1788 t/hm^2(R^2=55.43%),地上总生物量的模型精度分别达到49.8315 t/hm^2(R^2=54.65%)、45.1820 t/hm^2(R^2=49.01%)、41.5131 t/hm^2(R^2=38.79%),这说明,采用红光波段和近红外波段与其中心波长所组成的斜率估测森林叶生物量,进而估算其地上总生物量的方法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上生物量 叶生物量 光谱斜率 Landsat8 OLI 遥感反演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二进制鲁棒不变尺度关键点-加速稳健特征的自然特征虚实注册方法 被引量:6
15
作者 周翔 唐丽玉 林定 《计算机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403-1408,共6页
针对基于视觉的增强现实(AR)中虚实注册的准确率和实时效果受光照、遮挡和视角变化影响大,易导致注册失败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二进制鲁棒不变尺度关键点-加速稳健特征(BRISK-SURF)算法的自然特征虚实注册方法。首先,利用加速稳健特征(SU... 针对基于视觉的增强现实(AR)中虚实注册的准确率和实时效果受光照、遮挡和视角变化影响大,易导致注册失败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二进制鲁棒不变尺度关键点-加速稳健特征(BRISK-SURF)算法的自然特征虚实注册方法。首先,利用加速稳健特征(SURF)特征提取算子检测特征点;然后,采用二进制尺度旋转不变鲁棒(BRISK)特征描述算子对特征点进行二进制描述,结合汉明距离实现准确高速的特征匹配;最后,根据图像间的单应性关系实现虚实注册。从图像特征匹配和虚实注册两方面进行实验,结果显示BRISK-SURF算法的平均准确率与SURF算法基本保持一致,比BRISK算法提高了约25%,平均召回率提高了约10%;基于BRISK-SURF的注册方法的结果接近参考标准数据,精度较高,实时性较好。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对于光照、遮挡和视角情况不同的图像具有较高的识别准确度、注册精度和实时效果。另外,使用此方法实现了基于AR的交互式旅游资源呈现与体验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强现实 二进制尺度旋转不变鲁棒-加速稳健特征算法 单应性矩阵 自然特征 虚实注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毛虫危害下的马尾松林冠层光谱特征可辨性分析 被引量:6
16
作者 许章华 刘健 +3 位作者 陈崇成 余坤勇 黄旭影 王美雅 《国土资源遥感》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41-47,共7页
深入挖掘寄主光谱响应机制是推进马尾松毛虫害遥感快速监测与预警的必要基础。将采集于福建省长汀县、南平市建阳区的46条马尾松林冠层光谱曲线数据设为规则组,利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法实现不同危害等级可辨性波长的选择。研究表明,不同危... 深入挖掘寄主光谱响应机制是推进马尾松毛虫害遥感快速监测与预警的必要基础。将采集于福建省长汀县、南平市建阳区的46条马尾松林冠层光谱曲线数据设为规则组,利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法实现不同危害等级可辨性波长的选择。研究表明,不同危害等级下的马尾松林冠层光谱数据呈现极显著差异(P〈0.01),其中,中度—重度危害的马尾松林冠层光谱可辨性在516.51~598.99 nm和700.68~706.18 nm位置上有显著差异(P〈0.05),在708.92~810.62 nm位置上有极显著差异(P〈0.01)。为此,以519.20 nm,540.72 nm,758.40 nm和785.88 nm波段处光谱反射率为组合,以健康状态下的马尾松林冠层光谱数据为标准样本,基于空间距离法、相关系数法及光谱角制图法分别建立松毛虫危害等级的定量化判定规则,并利用将乐县、南平市延平区、华安县的34条验证组光谱曲线数据对此规则进行验证。结果显示,空间距离法的判定效果远优于相关系数法与光谱角制图法;无松毛虫危害、轻度危害、中度危害以及重度危害的空间距离判定规则依次为:〈0.355 3,[0.355 3,0.742 5),[0.742 5,0.9631)及≥0.963 1,判定精度为88.24%,准确率达97.0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尾松毛虫害 光谱特征可辨性 单因素方差分析 空间距离法 相关系数法 光谱角制图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并行辐射度的虚拟植物冠层内光分布模拟 被引量:6
17
作者 侯璨 唐丽玉 +1 位作者 陈崇成 杨怡斐 《系统仿真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2337-2343 2351,共8页
针对辐射度模型中形状因子计算量大,辐射能量计算效率低等问题,提出了基于CUDA(Compute Unified Device Architecture)的并行辐射度方法。该方法实现过程为:在虚拟三维场景中,加载植物精细模型;根据给定时刻及地理位置估算太阳高度角、... 针对辐射度模型中形状因子计算量大,辐射能量计算效率低等问题,提出了基于CUDA(Compute Unified Device Architecture)的并行辐射度方法。该方法实现过程为:在虚拟三维场景中,加载植物精细模型;根据给定时刻及地理位置估算太阳高度角、太阳方位角和辐射强度,生成光源面板,并进行均匀三角剖分形成辐射源;进而在CUDA架构下,利用三维离散视角因子方法并行地计算形状因子,估算离散的光源和植物模型之间传递的辐射能量值。实验结果表明:在保证计算精度的同时,该算法比运行在CPU端的传统方法有20倍左右的加速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辐射度 虚拟植物 光分布 形状因子 CUD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亚米级遥感影像的土壤侵蚀治理成效监测评估——以福建长汀县朱溪小流域为例 被引量:5
18
作者 周小成 余治忠 +1 位作者 汪小钦 鲁林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7-12,共6页
以福建长汀县朱溪小流域为示范区,选取2011年和2014年两期亚米级高分辨率遥感影像为主要数据源,辅助降雨数据、1∶1万DEM、土壤数据等开展土壤侵蚀治理成效监测评估。通过高分辨遥感影像有效提取了小流域梯田、植被覆盖度、详细土地利... 以福建长汀县朱溪小流域为示范区,选取2011年和2014年两期亚米级高分辨率遥感影像为主要数据源,辅助降雨数据、1∶1万DEM、土壤数据等开展土壤侵蚀治理成效监测评估。通过高分辨遥感影像有效提取了小流域梯田、植被覆盖度、详细土地利用分布等结果,最后利用CSLE模型对朱溪小流域土壤侵蚀变化进行了定量评价。结果表明:朱溪小流域强度到剧烈土壤侵蚀面积从2011年的4.55%减少到2014年的1.93%。其中剧烈侵蚀从占流域面积0.44%减少到2014年的0.15%。2011—2014年3年间强度以上土壤侵蚀明显减少,土壤侵蚀治理措施取得了明显成效。研究认为,亚米级高分辨率遥感影像是土壤侵蚀治理成效监测评估的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分辨率遥感 CSLE 傅里叶变换 土壤侵蚀 朱溪小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单木位置特征的多源树木三维点云配准方法 被引量:5
19
作者 黄洪宇 骆钰波 +3 位作者 唐丽玉 李肖肖 彭巍 陈崇成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96-107,共12页
【目的】针对不同观测平台获得的树木三维点云特征少、重叠率低、配准较难的问题,以不同视角不同平台的森林点云数据为输入,根据单木平面位置分布一致性原则,提出一种适用于多类型数据的无标记森林点云自动配准方法,实现以单木对象为语... 【目的】针对不同观测平台获得的树木三维点云特征少、重叠率低、配准较难的问题,以不同视角不同平台的森林点云数据为输入,根据单木平面位置分布一致性原则,提出一种适用于多类型数据的无标记森林点云自动配准方法,实现以单木对象为语义特征的点对匹配。【方法】首先从不同类型点云数据中分别提取单木平面位置:对于侧视型点云,基于点云主方向离散度与主方向竖直角度偏差剔除部分非主干点云,采用体素点云剖分的连通分量分割方法识别单木主干,统计单木主干点云体素垂直分布最大值点作为单木平面位置;对于俯视型点云,采用标记分水岭算法分割冠层高度模型,提取单木并识别冠层顶点作为单木平面位置。然后以提取的单木平面位置为特征点,基于Laplace谱图匹配理论获取配准矩阵,完成4自由度点云粗配准。最后,采用主干点云匹配完成侧视与侧视点云的精配准,采用全局点云最近点迭代法与主干点云匹配完成侧视与俯视点云的精配准。【结果】侧视-侧视点云配准精度优于侧视-俯视点云,侧视-侧视点云粗配准平均误差为0.24 m,精配准平均误差为0.08 m;侧视-俯视点云粗配准平均误差为1.07 m,全局点云最近点迭代法平均误差为0.44 m,机载激光点云与侧视点云经主干点云匹配后,平均误差为0.36 m。【结论】本研究立足于森林环境,借鉴由粗到精的配准思路,综合多种算法,提出一种适用于多源点云数据类型的配准方法,并通过试验证明了方法的可行性。基于单木位置特征的多源树木三维点云配准方法适用于森林、城市园林绿地等垂直生长结构较为明显的树木配准,可为森林资源调查与评估提供坐标统一、较为完整的高精度三维测量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点云 配准 单木分割 特征提取 图匹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图割与阴影邻接关系的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建筑物提取方法 被引量:16
20
作者 施文灶 毛政元 《电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2849-2854,共6页
高空间分辨率遥感影像的建筑物自动提取能够加速城市基础地理数据库的更新进程.建筑物提取方法存在的一个亟需解决的问题是建筑物轮廓难以准确提取.本文通过建筑物的阴影特征和图割提出一种在高分辨率遥感影像中识别与提取建筑物的方法... 高空间分辨率遥感影像的建筑物自动提取能够加速城市基础地理数据库的更新进程.建筑物提取方法存在的一个亟需解决的问题是建筑物轮廓难以准确提取.本文通过建筑物的阴影特征和图割提出一种在高分辨率遥感影像中识别与提取建筑物的方法.首先,基于势直方图函数检测阴影;然后,以长宽比和矩形度作为约束条件从图割结果中筛选出候选分割对象;最后,利用开运算、膨胀和腐蚀分别对阴影进行处理,计算处理后的阴影和候选分割对象之间的邻接关系得到建筑物及其轮廓.为了验证本文方法的有效性,选取PLEIADES影像中6幅具有代表性的子图像进行试验,结果表明本方法的平均查准率和平均查全率分别达到92.31%和74.2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影像 阴影 图割 建筑物提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