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福建省前后汛期极端降水危险性的空间差异
1
作者 卢嘉怡 陈艺倩 +1 位作者 陈兴伟 邓海军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4-43,共10页
受台风与季风降水的不同影响,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前后汛期极端降水差异显著。为揭示该区域前后汛期极端降水危险性的差异,以福建省为典型区,应用熵权-CRITIC组合权重模型赋权的TOPSIS方法,选取最大1 d降水量、最大连续5d降水量、降水强度... 受台风与季风降水的不同影响,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前后汛期极端降水差异显著。为揭示该区域前后汛期极端降水危险性的差异,以福建省为典型区,应用熵权-CRITIC组合权重模型赋权的TOPSIS方法,选取最大1 d降水量、最大连续5d降水量、降水强度、暴雨时间和强降水量等5项代表性指标,分别对25个气象站点1960—2020年的前后汛期极端降水危险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1)福建省前汛期极端降水危险性指数总体较高,呈现自东部沿海向西北山区递增的趋势;后汛期极端降水危险性总体较低,呈现自东部沿海向西北山区递减的趋势;2)福建省前后汛期极端降水危险性指数差异大,可分为前汛期显著型站点14个、前后汛期相当型站点6个和后汛期显著型站点5个。因此,区分前后汛期并分别进行极端降水危险性评价,能够更合理地揭示区域极端降水危险性及其空间变化的规律,为区域防汛抗涝、水土保持等工作提供科技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端降水 危险性 前后汛期 空间变化 TOPSIS 福建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汀水土流失区侵蚀劣地马尾松种群动态 被引量:25
2
作者 吴语嫣 李守中 +3 位作者 孙眭涛 杨贤宇 黄思彤 王凯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2082-2089,共8页
先锋树种马尾松种群的生存状态是南方红壤侵蚀退化区开展水土流失治理措施的关键前提。通过对长汀水土流失区侵蚀劣地"小老头松林"的样地调查,基于种群统计的方法,建立年龄结构图和静态生命表、绘制存活曲线和生存分析函数、... 先锋树种马尾松种群的生存状态是南方红壤侵蚀退化区开展水土流失治理措施的关键前提。通过对长汀水土流失区侵蚀劣地"小老头松林"的样地调查,基于种群统计的方法,建立年龄结构图和静态生命表、绘制存活曲线和生存分析函数、应用时间序列模型,对侵蚀退化生境马尾松种群动态变化过程开展研究。结果表明:马尾松种群年龄结构呈基部极宽、顶部狭窄的金字塔型,幼龄个体数量丰富但续存率低,成年个体很少,种群增长性低;死亡在各个生活史阶段均有出现,个体存活曲线属于Deevey-Ⅱ型,种群处于动态稳定状态;种群在幼龄期和壮龄期的生存状况不稳定,新生苗和壮龄期个体死亡密度大;种群时间动态预测显示,未来成年个体数量将增多,种群呈增长趋势。今后的森林生态管理中,可针对幼龄个体和壮龄成年个体采取抚育措施,提高小老头松林的生态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尾松 年龄结构 静态生命表 生存分析 种群动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汀水土流失区3种优势植物树干液流特征分析 被引量:3
3
作者 傅贺菁 崔煜婕 黄锦璐 《福建农业科技》 CAS 2021年第11期69-74,共6页
应用TDP(Thermal Dissipation Probe)技术测定福建长汀水土流失区生长季马尾松、木荷与枫香的树干液流密度,并利用自动气象站同步记录环境因子,以探讨优势植物的水分生理生态特征及其对环境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马尾松、木荷与枫香树... 应用TDP(Thermal Dissipation Probe)技术测定福建长汀水土流失区生长季马尾松、木荷与枫香的树干液流密度,并利用自动气象站同步记录环境因子,以探讨优势植物的水分生理生态特征及其对环境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马尾松、木荷与枫香树干液流日动态变化具有相同的昼夜节律性,均呈中午高、早晚低的单峰型变化,木荷液流密度最大;阴雨天树干液流密度明显低于晴天;3种植物的树干液流密度与太阳总辐射强度、风速、空气温度、空气相对湿度及土壤温度等环境因子之间相关性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而与降雨量相关性不显著(P>0.05)。其中与液流密度相关性最强的是空气相对湿度,其次为空气温度和土壤温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土流失区 树干液流密度 热扩散探针 环境因子 优势植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生态恢复阶段种内竞争影响下的马尾松种群死亡率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王晓宁 崔煜婕 张滋隆 《福建农业科技》 CAS 2021年第1期26-31,共6页
种内竞争作为长期存在且不断调整的生态关系,是影响种群的死亡率变化不可忽略的因素。为明确种内竞争在生态恢复中对马尾松种群死亡率的影响,在福建省长汀县设立了3处样地,对先锋种马尾松的存活状况进行调查,并使用Hegyi竞争指数量化了... 种内竞争作为长期存在且不断调整的生态关系,是影响种群的死亡率变化不可忽略的因素。为明确种内竞争在生态恢复中对马尾松种群死亡率的影响,在福建省长汀县设立了3处样地,对先锋种马尾松的存活状况进行调查,并使用Hegyi竞争指数量化了种内竞争强度。结果表明:先锋阶段后期,马尾松个体大小分布分散,种内竞争最为激烈,先锋阶段中期与早期,马尾松个体大小变异性低,且早期的种内竞争强度高于中期。伴随种内竞争强度的增加,幼苗的死亡风险提升。种内竞争在生态恢复先锋阶段的早期与中期,显著影响马尾松种群死亡率,而先锋阶段后期,种内竞争不是影响马尾松种群死亡率的主要因素。研究结果表明,种内竞争对马尾松种群的影响具有阶段化的差异,种群内不同大小的个体对于种内竞争的响应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恢复 种内竞争 马尾松 种群死亡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汀水土流失区马尾松与木荷水分利用效率特征分析
5
作者 傅贺菁 《福建农业科技》 CAS 2022年第6期59-63,共5页
应用稳定碳同位素法测定福建长汀水土流失区马尾松与木荷的叶片稳定碳同位素组成(δ^(13)C)值,以指示两种植物的长期水分利用效率(WUE),从而探究了生态恢复过程中优势树种的水分利用效率特征、策略及竞争能力。结果表明:马尾松叶片的碳... 应用稳定碳同位素法测定福建长汀水土流失区马尾松与木荷的叶片稳定碳同位素组成(δ^(13)C)值,以指示两种植物的长期水分利用效率(WUE),从而探究了生态恢复过程中优势树种的水分利用效率特征、策略及竞争能力。结果表明:马尾松叶片的碳同位素组成(δ^(13)C)和水分利用效率(WUE)随着生境生态恢复程度的提高显著增大,且在其生长发育过程中具有相对稳定性;木荷叶片δ^(13)C值和WUE随着生境生态恢复程度的提高显著降低,且在时间尺度上具有更大的可塑性。马尾松与木荷种间水分利用策略的不同,可能来源于针叶树种和阔叶树种在生物学特征方面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分利用效率 δ^(13)C 优势树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