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4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长汀生态恢复区不同混交比例针阔混交林内马尾松种群动态及其驱动机制
被引量:
3
1
作者
刘澳
王嘉铮
+4 位作者
卢思航
雷菲娅
宁宏涛
腾渝
李守中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9-97,共9页
[目的]分析我国亚热带生态恢复典型先锋物种马尾松在不同混交比例针阔混交林内的种群动态及其驱动机制,为深入理解亚热带植被重建与恢复进程奠定基础。[方法]基于福建省长汀县生态恢复区4块不同混交比例针阔混交林内马尾松种群调查数据...
[目的]分析我国亚热带生态恢复典型先锋物种马尾松在不同混交比例针阔混交林内的种群动态及其驱动机制,为深入理解亚热带植被重建与恢复进程奠定基础。[方法]基于福建省长汀县生态恢复区4块不同混交比例针阔混交林内马尾松种群调查数据,构建积分投影模型并运用弹性分析、生命表响应试验等方法,探究混交林内马尾松种群动态及其驱动机制。[结果]针阔混交林内马尾松种群整体表现为持续衰退状态(种群增长率λ<1),随着阔叶树种在林分中相对多度增加,马尾松个体平均存活率和平均繁殖率以及λ均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弹性分析表明,个体存活对混交林内马尾松种群增长最重要,小径级个体正生长利于种群发展,繁殖对种群增长的影响较为有限。随着阔叶树种相对多度增加,对马尾松种群增长最重要的个体逐渐由幼苗转变为成年树,种群维持风险逐渐增大。生命表响应试验显示,个体生长差异是不同混交林间马尾松种群增长差异的主要来源。[结论]随着阔叶树种混交比例上升,马尾松种群内幼苗和幼年树的比例和重要性持续降低,成年树的比例和重要性不断增加,不同生活史阶段个体生命率的差异化响应驱动马尾松种群动态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群动态
混交林
马尾松
积分投影模型
弹性分析
生命表响应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黄土丘陵区不同植物根系抗拉力学特性
被引量:
10
2
作者
苏雪萌
刘俊娥
+2 位作者
周正朝
李秋嘉
赵富王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59-264,共6页
植被对于黄土丘陵区的生态修复和物源稳定具有重要意义,其中植物根系抗拉力学特性是影响植物护坡的主要因素。为了研究黄土丘陵区植物根系抗拉特性,以黄土丘陵区3种典型植物种群[狼牙刺(Sophora viciifolia)、铁杆蒿(Artemisia gmelinii...
植被对于黄土丘陵区的生态修复和物源稳定具有重要意义,其中植物根系抗拉力学特性是影响植物护坡的主要因素。为了研究黄土丘陵区植物根系抗拉特性,以黄土丘陵区3种典型植物种群[狼牙刺(Sophora viciifolia)、铁杆蒿(Artemisia gmelinii)、苔草(Carex lanceolata Boott)]为研究对象,采用野外采样、室内试验与实验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探究了3种植物根系抗拉力学特性。研究表明:(1)根长一定时,3种植物的最大抗拉力随着根径的增加而增加,单根极限抗拉强度随着根径的增大而减小;而根径一定时,根系的最大抗拉力和极限抗拉强度随根长的增大而减少;弹性模量值随着根径和根长增长呈下降趋势。(2) 3种植物根系平均最大抗拉力关系为狼牙刺(12.135 N)>苔草(11.194 N)>铁杆蒿(9.168 N);平均极限抗拉强度为铁杆蒿(15.718 MPa)>苔草(15.486 MPa)>狼牙刺(6.457 MPa);平均弹性模量分别为铁杆蒿(2.900 N/mm)>狼牙刺(1.698 N/mm)>苔草(1.003 N/mm)。结果表明这3种植物中铁杆蒿根系的固土能力最好,在选择最为适宜的水土保持物种时可以优先考虑。研究结果可为黄土丘陵区水土保持研究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根系
抗拉力
抗拉强度
弹性模量
黄土高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陕西省汉中市水土保持区划
被引量:
5
3
作者
朱一梅
张孝中
孙虎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49-153,160,共6页
[目的]在1986年汉中地区原区划的基础上,完成省级区划与地级市区划的链接,更深入结合汉中市的水土流失特点,与时俱进地为汉中市水土保持工作提供方向。[方法]采用叠图分析法,结合汉中市的自然条件、水土流失发生发展趋势等,将全市水土...
[目的]在1986年汉中地区原区划的基础上,完成省级区划与地级市区划的链接,更深入结合汉中市的水土流失特点,与时俱进地为汉中市水土保持工作提供方向。[方法]采用叠图分析法,结合汉中市的自然条件、水土流失发生发展趋势等,将全市水土保持分区重新进行划分。[结果]全市共划分为4个区域:北部水源涵养生态维护区、中部人居环境水质维护区、西部水源涵养水质维护区、南部土壤保持生态维护区。[结论]北部水源涵养生态维护区应注重保护和合理开发天然林草资源,严禁乱砍滥伐毁林开荒,改陡坡轮垦为带状间作。中部人居环境水质维护区应注重护岸治滩,整治江河,继续搞好城镇绿化,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优化生态农业环境,改善人居环境。西部水源涵养水质维护区应提高治理面源污染的能力,针对坡耕地、矿山开挖裸露面和草地等用地类型,做好治理及植被恢复工作,维护水源区水质。南部土壤保持生态维护区需在25°以上的坡耕地和部分缓坡地一定区域实行封山育林,退耕还林还草,使林草、土壤资源得到有效保护的同时,重点推广经济效益高,生态效益显著的经济林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土保持
区划
陕西省汉中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福建省长汀县水土流失区马尾松种群对干旱的响应与恢复
被引量:
5
4
作者
黎恬
崔煜婕
+3 位作者
黄锦璐
全城
腾渝
李守中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42-48,55,共8页
[目的]探究福建省长汀县水土流失区先锋树种马尾松对干旱的响应与后续恢复,为该区植被恢复与重建工作提供科学支持。[方法]选择在长汀县河田镇的严重退化地,建立30 m×30 m的种群监测样方,测量样方内所有马尾松个体基径、树高和繁...
[目的]探究福建省长汀县水土流失区先锋树种马尾松对干旱的响应与后续恢复,为该区植被恢复与重建工作提供科学支持。[方法]选择在长汀县河田镇的严重退化地,建立30 m×30 m的种群监测样方,测量样方内所有马尾松个体基径、树高和繁殖情况。借助存活生长函数与繁殖函数计算2016—2020年的马尾松各生命率变化情况,并结合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SPEI)计算的同期年度SPEI指数进行分析讨论。[结果](1)长汀县水土流失区发生年度干旱时,马尾松各生命率响应明显。个体生长量减少,存活率下降,此时繁殖径级提前,小径级马尾松繁殖概率增加,马尾松为维持种群存在对策调整;(2)长汀县水土流失区进入恢复期后,小个体生长量增加,存活率逐渐增加,繁殖概率先增加后减少。大径级个体各生命率均逐渐回升,恢复速度相对较快,但所有个体均未恢复至干旱发生前状态。[结论]严重退化地马尾松种群对干旱的响应程度较高,各个生命率(存活、生长和繁殖)变化较快,但种群的恢复能力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
马尾松
生命率
响应与恢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长汀生态恢复区不同混交比例针阔混交林内马尾松种群动态及其驱动机制
被引量:
3
1
作者
刘澳
王嘉铮
卢思航
雷菲娅
宁宏涛
腾渝
李守中
机构
福建师范大学湿润亚热带山地生态
国家
重点
试验
室培育基地
福建师范大学
地理
科学学院
兰州大学生态学院草地农业生态系统
国家
重点
试验
室
兰州大学榆中山地生态系统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地理
学
国家级
试验
教学
示范
中心
(福建师范大学)
出处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9-97,共9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31971638)。
文摘
[目的]分析我国亚热带生态恢复典型先锋物种马尾松在不同混交比例针阔混交林内的种群动态及其驱动机制,为深入理解亚热带植被重建与恢复进程奠定基础。[方法]基于福建省长汀县生态恢复区4块不同混交比例针阔混交林内马尾松种群调查数据,构建积分投影模型并运用弹性分析、生命表响应试验等方法,探究混交林内马尾松种群动态及其驱动机制。[结果]针阔混交林内马尾松种群整体表现为持续衰退状态(种群增长率λ<1),随着阔叶树种在林分中相对多度增加,马尾松个体平均存活率和平均繁殖率以及λ均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弹性分析表明,个体存活对混交林内马尾松种群增长最重要,小径级个体正生长利于种群发展,繁殖对种群增长的影响较为有限。随着阔叶树种相对多度增加,对马尾松种群增长最重要的个体逐渐由幼苗转变为成年树,种群维持风险逐渐增大。生命表响应试验显示,个体生长差异是不同混交林间马尾松种群增长差异的主要来源。[结论]随着阔叶树种混交比例上升,马尾松种群内幼苗和幼年树的比例和重要性持续降低,成年树的比例和重要性不断增加,不同生活史阶段个体生命率的差异化响应驱动马尾松种群动态变化。
关键词
种群动态
混交林
马尾松
积分投影模型
弹性分析
生命表响应试验
Keywords
population dynamics
mixed forest
Pinus massoniana
integral projection model
elasticity analysis
life table response experiment
分类号
S718.5 [农业科学—林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黄土丘陵区不同植物根系抗拉力学特性
被引量:
10
2
作者
苏雪萌
刘俊娥
周正朝
李秋嘉
赵富王
机构
陕西师范大学
地理
科学与旅游学院
陕西师范大学
地理
学
国家级
试验
教学
示范
中心
出处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59-264,共6页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课题(2017YFC050470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571260
+1 种基金
41601282)
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2016JQ4020)
文摘
植被对于黄土丘陵区的生态修复和物源稳定具有重要意义,其中植物根系抗拉力学特性是影响植物护坡的主要因素。为了研究黄土丘陵区植物根系抗拉特性,以黄土丘陵区3种典型植物种群[狼牙刺(Sophora viciifolia)、铁杆蒿(Artemisia gmelinii)、苔草(Carex lanceolata Boott)]为研究对象,采用野外采样、室内试验与实验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探究了3种植物根系抗拉力学特性。研究表明:(1)根长一定时,3种植物的最大抗拉力随着根径的增加而增加,单根极限抗拉强度随着根径的增大而减小;而根径一定时,根系的最大抗拉力和极限抗拉强度随根长的增大而减少;弹性模量值随着根径和根长增长呈下降趋势。(2) 3种植物根系平均最大抗拉力关系为狼牙刺(12.135 N)>苔草(11.194 N)>铁杆蒿(9.168 N);平均极限抗拉强度为铁杆蒿(15.718 MPa)>苔草(15.486 MPa)>狼牙刺(6.457 MPa);平均弹性模量分别为铁杆蒿(2.900 N/mm)>狼牙刺(1.698 N/mm)>苔草(1.003 N/mm)。结果表明这3种植物中铁杆蒿根系的固土能力最好,在选择最为适宜的水土保持物种时可以优先考虑。研究结果可为黄土丘陵区水土保持研究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关键词
植物根系
抗拉力
抗拉强度
弹性模量
黄土高原
Keywords
roots
stress-strain curve
tensile resistance
elastic modulus
Loess Plateau
分类号
Q948 [生物学—植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陕西省汉中市水土保持区划
被引量:
5
3
作者
朱一梅
张孝中
孙虎
机构
陕西师范大学
地理
科学与旅游学院
陕西省水土保持勘测规划研究所
地理国家级试验教学示范中心
出处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49-153,160,共6页
基金
陕西省水土保持局项目“陕西省‘十三五’水土保持规划研究”(SB2015021)。
文摘
[目的]在1986年汉中地区原区划的基础上,完成省级区划与地级市区划的链接,更深入结合汉中市的水土流失特点,与时俱进地为汉中市水土保持工作提供方向。[方法]采用叠图分析法,结合汉中市的自然条件、水土流失发生发展趋势等,将全市水土保持分区重新进行划分。[结果]全市共划分为4个区域:北部水源涵养生态维护区、中部人居环境水质维护区、西部水源涵养水质维护区、南部土壤保持生态维护区。[结论]北部水源涵养生态维护区应注重保护和合理开发天然林草资源,严禁乱砍滥伐毁林开荒,改陡坡轮垦为带状间作。中部人居环境水质维护区应注重护岸治滩,整治江河,继续搞好城镇绿化,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优化生态农业环境,改善人居环境。西部水源涵养水质维护区应提高治理面源污染的能力,针对坡耕地、矿山开挖裸露面和草地等用地类型,做好治理及植被恢复工作,维护水源区水质。南部土壤保持生态维护区需在25°以上的坡耕地和部分缓坡地一定区域实行封山育林,退耕还林还草,使林草、土壤资源得到有效保护的同时,重点推广经济效益高,生态效益显著的经济林果。
关键词
水土保持
区划
陕西省汉中市
Keywords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regionalization
Hanzhong City,Shaanxi Province
分类号
S157 [农业科学—土壤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福建省长汀县水土流失区马尾松种群对干旱的响应与恢复
被引量:
5
4
作者
黎恬
崔煜婕
黄锦璐
全城
腾渝
李守中
机构
福建师范大学
地理
科学学院
福建师范大学湿润亚热带山地生态
国家
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
地理
学
国家级
试验
教学
示范
中心
(福建师范大学)
出处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42-48,55,共8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南方丘陵红壤侵蚀退化地马尾松种群动态及其对生境变化的响应”(31971638)。
文摘
[目的]探究福建省长汀县水土流失区先锋树种马尾松对干旱的响应与后续恢复,为该区植被恢复与重建工作提供科学支持。[方法]选择在长汀县河田镇的严重退化地,建立30 m×30 m的种群监测样方,测量样方内所有马尾松个体基径、树高和繁殖情况。借助存活生长函数与繁殖函数计算2016—2020年的马尾松各生命率变化情况,并结合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SPEI)计算的同期年度SPEI指数进行分析讨论。[结果](1)长汀县水土流失区发生年度干旱时,马尾松各生命率响应明显。个体生长量减少,存活率下降,此时繁殖径级提前,小径级马尾松繁殖概率增加,马尾松为维持种群存在对策调整;(2)长汀县水土流失区进入恢复期后,小个体生长量增加,存活率逐渐增加,繁殖概率先增加后减少。大径级个体各生命率均逐渐回升,恢复速度相对较快,但所有个体均未恢复至干旱发生前状态。[结论]严重退化地马尾松种群对干旱的响应程度较高,各个生命率(存活、生长和繁殖)变化较快,但种群的恢复能力较差。
关键词
干旱
马尾松
生命率
响应与恢复
Keywords
drought
Pinus massoniana
vital rate
response and recovery
分类号
S761.1 [农业科学—森林保护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长汀生态恢复区不同混交比例针阔混交林内马尾松种群动态及其驱动机制
刘澳
王嘉铮
卢思航
雷菲娅
宁宏涛
腾渝
李守中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黄土丘陵区不同植物根系抗拉力学特性
苏雪萌
刘俊娥
周正朝
李秋嘉
赵富王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9
1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陕西省汉中市水土保持区划
朱一梅
张孝中
孙虎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
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福建省长汀县水土流失区马尾松种群对干旱的响应与恢复
黎恬
崔煜婕
黄锦璐
全城
腾渝
李守中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
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