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陕西关中地区生态弹性计量模型与测算 被引量:7
1
作者 田茂 张艳芳 《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30-237,共8页
关中地区是关中-天水经济区的主要部分,生态环境面临来自社会经济、自然环境等方面的压力,研究关中地区的生态弹性及其影响因素具有重要意义.通过GIS和RS技术,运用生态弹性度计算模型,测算了2000—2015年15a间陕西省关中地区的生态弹性... 关中地区是关中-天水经济区的主要部分,生态环境面临来自社会经济、自然环境等方面的压力,研究关中地区的生态弹性及其影响因素具有重要意义.通过GIS和RS技术,运用生态弹性度计算模型,测算了2000—2015年15a间陕西省关中地区的生态弹性度,分析了市区间生态弹性度和生态弹性动态度的时空特征;探讨了土地利用变化和植被净初级生产力对生态弹性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关中地区生态弹性度总体在4~8,从2000年的4.17~7.67升至2015年的5.94~7.52,总体呈上升趋势,生态环境有所改善.区域生态弹性受土地利用方式和NPP的影响,其中林地对区域生态弹性的提高影响最大,草地、耕地次之.通过植树造林增加建成区植被覆盖面积,有益于改善区域生态环境,提高区域生态弹性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中地区 生态系统 人机交互 弹性度 净初级生产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理环境与健康人血尿素氮参考值的关系 被引量:1
2
作者 韦德智 葛淼 +1 位作者 温国涛 王聪霞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600-606,F0003,共8页
目的:探讨地理环境与健康人血尿素氮BUN参考值的关系,阐明我国健康人BUN参考值的分布规律,为制订不同地区BUN参考值的标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搜集23个省、4个直辖市、5个自治区403所医疗机构测定的33 521名健康人BUN参考值,选取23项地... 目的:探讨地理环境与健康人血尿素氮BUN参考值的关系,阐明我国健康人BUN参考值的分布规律,为制订不同地区BUN参考值的标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搜集23个省、4个直辖市、5个自治区403所医疗机构测定的33 521名健康人BUN参考值,选取23项地理数据与健康人BUN参考值进行分析。利用空间自相关分析确定数据空间自相关性,利用相关分析确定与BUN参考值显著相关的地理因素,采用多元线性回归、主成分和岭回归构建预测模型,利用配对样本t检验选取最优预测模型,利用地统计分析构建中国健康人BUN参考值空间分布图。结果:健康人BUN参考值与纬度(X_2)、海拔(X_3)、年平均气温(X_5)、年平均相对湿度(X_6)和年降水量(X_7)5项地理因素指标显著相关,最优预测模型回归方程为Y=5.112+0.000 127 1X_2+0.000 094 61X_3-0.000 140 5X_5-0.000 136 8X_6-0.000 139 1X_7±0.531 0;可得出BUN预测参考值分布图。结论:我国健康人BUN参考值的总体分布趋势为东低西高,BUN参考值与海拔高度呈负相关关系。若已知某一地区的地理数据便可以进行健康人BUN参考值的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尿素氮 地理因素 回归分析 主成分分析 岭回归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地利用结构变化对农户生计策略选择的影响--以陕西省黄陵县为例 被引量:9
3
作者 薛东前 居尔艾提·吾布力 +1 位作者 刘精慧 代兰海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17-124,共8页
以陕西省黄陵县为例,采用问卷调查、参与式农村评估方法、种植多样化指数、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等研究方法,对土地利用结构变化对农户生计策略选择的影响和农户未来生计策略选择趋向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黄陵县农户生计策略类型中典型... 以陕西省黄陵县为例,采用问卷调查、参与式农村评估方法、种植多样化指数、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等研究方法,对土地利用结构变化对农户生计策略选择的影响和农户未来生计策略选择趋向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黄陵县农户生计策略类型中典型纯农户很少,兼业户和非农户是主体,社会经济的发展改变了农户生计策略结构;不同生计策略农户在空间上的分布具有差异性,同类生计策略农户在经济收入结构上有一定的相似性;农户种植多样化程度呈下降趋势,种植类型逐渐单一化;土地流转对于农户选择生计策略影响较大,土地流转后农户选择非农户生计策略的可能性最高。黄陵县各镇农户从事兼业生计类型是近期农户主要选择的生计策略,增加经济收入是调整生计策略的关键,外出就业是目前黄陵县农村剩余劳动力的主要转移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户 土地利用变化 生计策略选择 黄陵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郧西县庹家湾黄土剖面色度参数特征及其古气候重建 被引量:16
4
作者 王海燕 庞奖励 +3 位作者 黄春长 周亚利 查小春 张文桐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51-156,共6页
通过对湖北省郧西县庹家湾黄土剖面的色度参数分析,并结合磁化率、粒度、铷锶比(Rb/Sr)指标揭示汉江上游地区风成黄土的色度特征及其与气候变化的关系。应用X-rite VS450型分光测色仪对庹家湾黄土剖面色度参数进行了测量。结果表明:庹... 通过对湖北省郧西县庹家湾黄土剖面的色度参数分析,并结合磁化率、粒度、铷锶比(Rb/Sr)指标揭示汉江上游地区风成黄土的色度特征及其与气候变化的关系。应用X-rite VS450型分光测色仪对庹家湾黄土剖面色度参数进行了测量。结果表明:庹家湾黄土剖面红度a*的变化与沉积物氧化铁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平均值由高到低依次为S0(6.34)>MS(5.52)>Lt(5.18)>L0(4.98)>L1(4.82)>T1-al2(3.66);亮度L*的变化与氧化铁含量和有机质含量均呈负相关,其中氧化铁含量对L*的影响更大,L*在黄土层出现了峰值;色调角h*在古土壤层呈现低值(68.64°),黄土层呈现高值,a*/b*与h*特征相反,在古土壤呈现高值(0.39),黄土层呈现低值;其中在马兰黄土L1中存在两层弱古土壤层L1-S2、L1-S1,其色度参数特征较L1具有较高的a*值和a*/b*值及较低的L*值和h*。黄度b*指示该区域气候变化有一定的局限性,h*、a*/b*、L*和a*均可作为良好的气候替代指标,a*值和a*/b*值越大指示气候越暖湿,成壤作用越强,L*值和h*越大指示气候越冷干,成壤作用越弱。h*、a*/b*、L*和a*共同记录了该地区晚更新世以来气候经历了晚更新世末期的干冷、全新世早期逐渐回暖、全新世中期的温暖湿润、全新世晚期气候逐渐干冷,在马兰黄土形成时期,气候出现了短暂的温暖湿润期(27.3~21.6ka B.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色度 黄土剖面 气候重建 庹家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贫困群体主观生活质量研究——以西安市典型社区为例 被引量:18
5
作者 薛东前 吕玉倩 +1 位作者 黄晶 马蓓蓓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554-562,共9页
基于调查问卷和半结构式访谈的数据,以西安市典型社区贫困群体的主观生活质量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语义差别法研究生活环境感知、熵权TOPSIS法测算主观满意度、关联网络法分析生活感受特征。结果表明:1贫困群体对生活环境感知存在局限性... 基于调查问卷和半结构式访谈的数据,以西安市典型社区贫困群体的主观生活质量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语义差别法研究生活环境感知、熵权TOPSIS法测算主观满意度、关联网络法分析生活感受特征。结果表明:1贫困群体对生活环境感知存在局限性,感知能力较差,大多数人群感知结果偏向于正,形成主观感知与客观事实存在偏差的特征。2贫困群体对生活质量感知较为敏感。就生活质量主观满意度而言,贫困群体主观满意度不高,离各指标的最优状态还相差甚远。4个典型地区贫困人群的主观满意度同处于中等偏低水平。就生活质量感受特征而言,贫困群体对其生活状况的感受整体上是消极的和负面的,生活的不满主要与工作状况、薪资水平密切相关,生活的满意感主要与邻里关系及交通条件等有关。3不同类型社区贫困群体感知差异显著,形成原因与典型社区的规划建设背景、所处地理位置、现有功能定位等因素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贫困群体 主观满意度 意象感知 感受特征 西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土壤重金属空间分布、污染与来源 被引量:17
6
作者 李小平 高瑜 +6 位作者 张蒙 孙薛梦 艾雨为 蔡月 王丽娜 张钰超 刘彬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38-146,共9页
通过文献统计计量学方法,对国内外文献中(1966-2015年)城市土壤重金属含量的相关数据进行了检索、整理和统计,收集并筛选了全球60个代表性城市10 434个土壤样品中Cu、Ni、Pb、Zn、Cr、Cd、Hg、As 8种重金属的含量数据,利用Arc Gis分析... 通过文献统计计量学方法,对国内外文献中(1966-2015年)城市土壤重金属含量的相关数据进行了检索、整理和统计,收集并筛选了全球60个代表性城市10 434个土壤样品中Cu、Ni、Pb、Zn、Cr、Cd、Hg、As 8种重金属的含量数据,利用Arc Gis分析研究了城市土壤重金属含量分布的空间特征。以美国土壤背景值为标准,采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评价了城市土壤重金属污染状况。研究表明全球城市土壤中Cu、Ni、Pb、Zn、Cr、Cd、Hg、As含量分布空间差异较大,城市土壤中Cu、Pb、Cd和Zn重金属污染比较严重,而Ni、Cr、Hg、As元素污染相对较轻。通过物源来源探析表明人类活动特别是工业生产对城市土壤重金属点源污染贡献尤为突出,特别是Pb和Cu元素的污染。而且这2种元素的污染在我国中西部地区也比较突出,应该引起足够重视。总体来看,城市土壤Hg、As和Cd元素主要与煤燃烧和燃煤有关的排放等活动密切相关;而其它元素Cr、Ni、Cu、Pb和Zn来源不仅仅与燃煤排放有关,更重要的是与从事重金属加工等工业生产排放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土壤 重金属 空间分布 污染评价 来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安市黑河上游水源地大气降水离子特征及来源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朱艺文 张福平 +1 位作者 王虎威 刘筱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409-416,共8页
于2014年9月—2015年8月期间,对西安黑河上游水源地云龙沟站点大气降水样品进行采集,采用相关性分析和富集因子法对样品的离子特征及来源进行分析。黑河上游地区大气降水中主要阳离子为Ca^(2+)和NH_4^+,主要阴离子为SO_4^(2-)和NO_3^-,... 于2014年9月—2015年8月期间,对西安黑河上游水源地云龙沟站点大气降水样品进行采集,采用相关性分析和富集因子法对样品的离子特征及来源进行分析。黑河上游地区大气降水中主要阳离子为Ca^(2+)和NH_4^+,主要阴离子为SO_4^(2-)和NO_3^-,与国内大多数城市地区降水的离子特征相似。除NH_4^+和F-外,其他离子浓度的季节变化特征为冬季>春季>夏季>秋季,表明离子浓度除了与发生源有关外,降雨量也是重要影响因素。离子间的相关性分析及离子来源的计算表明,SO_4^(2-)与NO_3^-相关性很强,且均主要受人为因素的影响;Na^+与Cl^-相关性很强且均来自海洋源;地壳元素Ca^(2+)、Mg^(2+)和K+两两间相关性也较高。所有离子的来源贡献结果显示:人为活动贡献率为52.90%,地壳来源和海洋来源贡献率分别为38.43%和8.6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水 离子特征 离子来源 黑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汝河全新世古洪水沉积学与光释光测年研究 被引量:13
8
作者 陈莹璐 黄春长 +7 位作者 张玉柱 郭永强 周亚利 李喻琴 庞奖励 査小春 石彬楠 刘雯瑾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2351-2367,共17页
汝河流域曾发生过堪称世界之最的"1975·8河南驻马店特大洪水垮坝事件",其洪水规模之大,受灾面积之广,受灾及死亡人数之多,震惊世界。因此探究汝河特大洪水事件的发生规律及其气候背景具有极其重要的科学价值。通过对汝... 汝河流域曾发生过堪称世界之最的"1975·8河南驻马店特大洪水垮坝事件",其洪水规模之大,受灾面积之广,受灾及死亡人数之多,震惊世界。因此探究汝河特大洪水事件的发生规律及其气候背景具有极其重要的科学价值。通过对汝河流域开展广泛细致的野外考察,在驻马店-遂平段第一级河流阶地前沿发现多处全新世古洪水滞流沉积物剖面,记录了流域发生的气候水文事件信息。最终选取汝河诸市乡地点(ZSX)全新世黄土土壤剖面进行系统采样,结合沉积学指标研究,准确鉴别出汝河ZSX黄土古土壤剖面中所夹三组古洪水滞流沉积物(slackwater deposits,SWD),为典型河流洪水悬移质泥沙沉积物。结合地球化学特征分析,确认三组古洪水SWD的物质是汝河上游流域发生特大暴雨洪水期间,流域地表土壤侵蚀与水土流失的产物。这三组古洪水滞流沉积物记录了末次冰消期和全新世发生在汝河流域的三期古洪水事件。结合典型剖面地层对比和应用SAR法对剖面关键沉积层位进行光释光测年(optical stimulated luminescence dating,OSL),建立了准确的地层年代框架。这三期古洪水事件分别发生在12000~11200aBP、4200~4000aBP、3200~3000aBP,皆发生在全球性气候突变或者转折时期,表明在这些时段季风气候变化异常,变率增大,洪水和干旱事件皆有发生。本研究对于淮河防洪减灾、水土保持及水资源开发利用,对于揭示区域气候水文变化与全球变化的响应规律,具有十分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实践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汝河 古洪水 全新世 光释光测年 气候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期施肥对黄土旱塬农田土壤微生物量碳、氮、磷的影响 被引量:44
9
作者 李春越 郝亚辉 +2 位作者 薛英龙 王益 党廷辉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1783-1791,共9页
为研究长期不同施肥方式对土壤微生物量碳、氮、磷含量的影响,以国家黄土高原农业生态试验站长期定位施肥试验为研究对象,选取不施肥(CK)、单施氮肥(N)、单施磷肥(P)、施氮磷肥(NP)、单施有机肥(M)、氮肥配施有机肥(NM)、磷肥配施有机肥... 为研究长期不同施肥方式对土壤微生物量碳、氮、磷含量的影响,以国家黄土高原农业生态试验站长期定位施肥试验为研究对象,选取不施肥(CK)、单施氮肥(N)、单施磷肥(P)、施氮磷肥(NP)、单施有机肥(M)、氮肥配施有机肥(NM)、磷肥配施有机肥(PM)、氮磷肥配施有机肥(NPM)8个处理,应用氯仿熏蒸-浸提法和生态化学计量比,研究了30 a不同施肥方式下土壤微生物量碳、氮、磷含量变化及其与土壤基本理化性状的关系。结果表明:长期施肥较CK处理均能提高土壤微生物量氮、磷含量;与CK相比,施用化肥处理的微生物量碳含量均有所降低,而微生物量氮、磷含量显著提高;除NM处理外,施用有机肥处理的土壤微生物量碳、氮、磷含量较CK处理均显著提高。长期单施化肥、有机肥和化肥有机肥配施处理的微生物量C∶N显著低于CK处理,等量施磷处理(P、NP、PM、NPM)的微生物量C∶P、N∶P均低于CK和其余施肥处理,而NM处理的微生物量C∶P、N∶P显著高于其余处理。冗余分析显示,土壤全氮(F=13.9,P=0.002)对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影响最大,解释了微生物量变化的5.3%,各理化性质的影响顺序为全氮>全磷>pH>有机质;相关性分析表明,土壤微生物量碳、磷分别与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呈显著正相关,土壤微生物量氮与有机质、全氮呈显著正相关。长期单施化肥使土壤酸碱度发生改变,对微生物的生命活动产生抑制作用。而长期化肥配施有机肥能不同程度提高土壤养分含量,促进土壤微生物的生长繁殖,进而增强微生物对碳、氮、磷等元素的吸收利用,对于提高土壤肥力和肥料利用率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期施肥 土壤微生物生物量 黄土旱塬 农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PEI及游程理论的云贵地区1960—2014年干旱时空变化特征 被引量:19
10
作者 芦佳玉 延军平 李英杰 《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363-372,共10页
基于云贵地区49个气象站点1960—2014年的逐月气象数据,计算得到云贵地区季尺度及年尺度的标准化降水蒸散发指数序列,结合游程理论及经验正交(EOF)等方法,揭示云贵地区干旱的时空变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云贵地区气候呈现逐渐变干的趋... 基于云贵地区49个气象站点1960—2014年的逐月气象数据,计算得到云贵地区季尺度及年尺度的标准化降水蒸散发指数序列,结合游程理论及经验正交(EOF)等方法,揭示云贵地区干旱的时空变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云贵地区气候呈现逐渐变干的趋势,且年尺度和季尺度在21世纪初均出现由湿转干的迹象.(2)同一干旱历时条件下,不同等级干旱发生的频率不同,等级越小发生频率越高,反之亦然.同一等级的干旱发生频率随干旱历时长度的增加而减小.(3)在历时2~5个月的干旱事件中,云南省的干旱重现期均小于贵州省,即云南省发生干旱事件较贵州省频繁.27°N以北地区的干旱重现期较长,干旱事件发生频率较小.(4)对云贵地区近55a的SPEI进行经验正交(EOF)分析知,EOF展开第1模态反映的是季风系统控制下的云贵地区旱涝一致性变化情况,21世纪后,云贵地区普遍处于干旱状态;EOF展开第2模态反映的是受乌蒙山阻隔,东西两侧干旱呈现反相位变化的空间分布特征.该研究对于认识和把握区域气候干旱趋势与规律,提高区域干旱预警能力,保证粮食安全和生态经济稳定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 标准化降水蒸散发指数(SPEI) 游程理论 云贵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脆弱能源区人居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时空格局及演化机制——以晋陕蒙接壤区为例 被引量:22
11
作者 宋永永 薛东前 代兰海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328-1337,共10页
以晋陕蒙接壤区为例,运用综合指数法、协调发展度模型和PCA模型方法,构建协调发展变化模型,借助GIS和SPSS技术,研究2000-2015年生态脆弱能源区人居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时空特征,揭示人居环境与经济系统时空协调演进机制。结果表明:2000... 以晋陕蒙接壤区为例,运用综合指数法、协调发展度模型和PCA模型方法,构建协调发展变化模型,借助GIS和SPSS技术,研究2000-2015年生态脆弱能源区人居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时空特征,揭示人居环境与经济系统时空协调演进机制。结果表明:2000年以来,晋陕蒙接壤区人居环境与经济系统协调发展度长期处于勉强协调发展类型;县域人居环境与经济系统协调发展度由"北高南低"演化为"中部高周边低"的空间分异特征;榆阳区、府谷县、横山县、神木县、东胜区、准格尔旗、伊金霍洛旗的人居环境与经济系统协调发展度显著提升,河曲县、保德县、偏关县、兴县、达拉特旗和托克托县的协调发展度出现下降态势;人居环境与经济系统时空协调演进是居住环境因子、产业结构因子、基础设施因子、公共服务设施因子和政府宏观政策调控因子等多重动力因子综合驱动的结果。据此提出推进区域人居环境与经济系统向优质协调发展类型演进的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居环境 经济发展 时空分异 协调发展机制 晋陕蒙接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渭河两岸缓冲带的土壤有机质含量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子 被引量:17
12
作者 张枝枝 张福平 +1 位作者 燕玉超 王虎威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393-399,共7页
选取陕西省内渭河沿岸南北3 000 m缓冲区为研究区,利用野外调研、室内实验处理并应用GIS、ENVI、SPSS等软件,分析了土壤有机质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子,为渭河沿岸生态环境治理与修复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渭河沿岸土壤有机质平均含... 选取陕西省内渭河沿岸南北3 000 m缓冲区为研究区,利用野外调研、室内实验处理并应用GIS、ENVI、SPSS等软件,分析了土壤有机质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子,为渭河沿岸生态环境治理与修复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渭河沿岸土壤有机质平均含量范围6.3~22.5 g/kg,有机质含量较低。渭河沿岸缓冲带区内南北两岸土壤有机质含量在1 000 m范围内随着距离的增加而增加,1 000 m范围外随距离增加而减少或基本不变;渭河沿岸的土壤有机质平均含量上游最高,下游次之,中游最低。土壤有机质的影响因子有地形因子(高程、坡度)、植被覆盖度和土壤质地。其中土壤有机质与高程、植被覆盖度(NDVI)和土壤颗粒中粉砂百分含量呈正相关,特别是高程因子与土壤有机质表现为显著相关;而土壤有机质与坡度、土壤颗粒中砂粒百分含量呈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渭河 缓冲区 土壤有机质 影响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微博的西安市居民周末活动空间研究 被引量:8
13
作者 陈宏飞 刘广 孙九林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01-106,共6页
从时空间行为研究的新视角透视人类活动与城市空间的关系,基于西安市2015年7月到12月居民微博签到数据,采用标准置信椭圆与叠置分析对居民周末活动空间进行测度。结果发现:西安市居民周末活动空间以明城墙区域为核心区并呈东北—西南方... 从时空间行为研究的新视角透视人类活动与城市空间的关系,基于西安市2015年7月到12月居民微博签到数据,采用标准置信椭圆与叠置分析对居民周末活动空间进行测度。结果发现:西安市居民周末活动空间以明城墙区域为核心区并呈东北—西南方向分布,覆盖钟楼、小寨、高新等主要商圈;活动点以长安路沿线为最集中区域,日均活动范围为40.34km2,日均出行距离为12.24km,同时个体间出行活动空间差异较大。研究表明,城市空间的迅速扩张及交通设施的快速发展使得城市居民的活动空间表现出新的特征,周末作为居民日常休闲娱乐的主要活动时段与周内上班、上学通勤活动有着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博 居民活动 活动空间 西安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秘鲁M_w≥6.9地震趋势判断与时空对称规律 被引量:6
14
作者 王辉 延军平 +1 位作者 唐宝琪 李英杰 《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9,共9页
选取秘鲁地区1970年以来M_w≥6.9的地震数据,根据可公度性理论,提取秘鲁强震的可公度信息,采用蝴蝶结构图、可公度网络结构图和震中迁移方法,探索该地区强震活动的时空对称性,同时对可能触发地震的天文现象与地震灾害的发生进行相关分析... 选取秘鲁地区1970年以来M_w≥6.9的地震数据,根据可公度性理论,提取秘鲁强震的可公度信息,采用蝴蝶结构图、可公度网络结构图和震中迁移方法,探索该地区强震活动的时空对称性,同时对可能触发地震的天文现象与地震灾害的发生进行相关分析,进一步验证趋势判断结果,发现相关规律.研究结果表明:1970年以来秘鲁M_w≥6.9地震具有可公度性,2019年在秘鲁北部(73°W,11°S附近)发生中深源地震的信号较强;太阳活动、地球自转、月球运动与秘鲁地震的发生具有一定相关性,秘鲁M_w≥6.9地震发生在太阳活动峰值年、下降段的占77.78%,发生在太阳活动双周期的占66.67%,发生在地球自转变化率较大年份的占60%,朔月前后是地震频发期(占44.44%),朔月、下弦月前后地震发生次数达83.3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公度 时空对称 趋势判断 太阳黑子 地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邻域高程比对算法的月表撞击坑自动提取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赵昊 周毅 +1 位作者 陈旻 刘丹阳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69-73,共5页
月表撞击坑的精准自动提取是月球地貌特征研究的基础。该文基于坑缘部位相对突起的形态特征,利用月球勘测轨道器相机(LROC)提供的100m分辨率数字高程模型(DEM)数据,采用邻域高程比对算法对撞击坑进行自动识别。该方法首先确定坑缘轮廓位... 月表撞击坑的精准自动提取是月球地貌特征研究的基础。该文基于坑缘部位相对突起的形态特征,利用月球勘测轨道器相机(LROC)提供的100m分辨率数字高程模型(DEM)数据,采用邻域高程比对算法对撞击坑进行自动识别。该方法首先确定坑缘轮廓位置,继而采用数学形态学方法进行噪声过滤、细化连接和自动识别坑缘处栅格。在月海和月陆地区提取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对简单型撞击坑和复杂型撞击坑的提取率在64.7%以上,对边缘退化型撞击坑的提取率为63.6%;对比目视解译结果,提取准确率在74.5%以上;所提取撞击坑与自然形态吻合较好,偏移距离在400m以内的坑缘栅格数占81.5%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EM 月表撞击坑 自动提取 邻域高程比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95-2015年关中平原城市群生态系统服务价值(ESV)及其时空差异 被引量:6
16
作者 张艳芳 李云 《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615-623,629,共10页
为探究关中平原城市群土地利用程度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ecosystem service value,ESV)的影响及变化情况,基于1995—2015年研究区5期土地利用数据,利用当量因子评估法、热点分析法和敏感性指数法对关中平原城市群ESV进行了评估,并分析了... 为探究关中平原城市群土地利用程度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ecosystem service value,ESV)的影响及变化情况,基于1995—2015年研究区5期土地利用数据,利用当量因子评估法、热点分析法和敏感性指数法对关中平原城市群ESV进行了评估,并分析了其时空规律。结果表明,20 a来,关中平原城市群ESV总体下降49.59亿元;在生态系统服务类型中,调节服务作用突出,其中水文调节占主导地位;ESV冷点和热点分布具有明显的区域特征,主城区主要为ESV冷点集群区,而秦巴山地、山西省东部林地及黄河、渭河等主要河流周边是ESV热点集群区;林地、水域和耕地对区域内ESV变化影响较大。获得的研究区ESV宏观变化规律,可为今后关中平原城市群生态环境保护、补偿和城镇发展规划的编制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ESV) 土地利用 热点分析法 关中平原城市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肿瘤因子α-L-岩藻糖苷酶参考值的空间分布规律 被引量:2
17
作者 李鹏 葛淼 +4 位作者 王聪霞 马维冬 杨绍芳 林倩怡 韦德智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459-467,共9页
【目的】研究中国健康成年人α-L-岩藻糖苷酶(AFU)空间分布趋势及其与地理因素之间的关系,为临床制定AFU科学标准提供地域性依据。【方法】收集2004-2015年全国66个市县级单位测定的6 564例健康人AFU参考值,其中男性3 701例(56.4%)女性2... 【目的】研究中国健康成年人α-L-岩藻糖苷酶(AFU)空间分布趋势及其与地理因素之间的关系,为临床制定AFU科学标准提供地域性依据。【方法】收集2004-2015年全国66个市县级单位测定的6 564例健康人AFU参考值,其中男性3 701例(56.4%)女性2 863例(46.3%),运用信息含量法从22项地理因素中筛选出11项因素,并采用岭回归分析模拟出全国2322个市县级单位的参考值,然后运用地统计分析方法,分析AFU参考值在空间位置的分布特征。【结果】我国2 322个市县级单位健康成年人AFU参考值在空间上存在自相关特征,空间分布上呈现出东部高、西部低、北部高、南部低的空间分布趋势。【结论】AFU参考值在空间上存在变异性,因此在临床诊断中应该考虑地域性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Α-L-岩藻糖苷酶 地理因素 岭回归 空间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EM线状窗口邻域分析的月表撞击坑自动提取 被引量:3
18
作者 涂杰 周毅 +2 位作者 赵昊 燕龙 武金勇 《测绘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27-33,共7页
月表撞击坑是月球最直观、典型的地质构造单元,月表撞击坑的提取与分析对于揭示月球地质演化进程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撞击坑地形特征,利用美国月球勘测轨道飞行器(LRO)获取的100 m分辨率数字高程模型(DEM)数据,提出了一种线状窗口邻... 月表撞击坑是月球最直观、典型的地质构造单元,月表撞击坑的提取与分析对于揭示月球地质演化进程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撞击坑地形特征,利用美国月球勘测轨道飞行器(LRO)获取的100 m分辨率数字高程模型(DEM)数据,提出了一种线状窗口邻域分析的月表撞击坑自动提取方法。月海和月陆两个不同样区的试验结果表明:月海样区的最佳提取窗口为1×7和7×1,最佳提取阈值为4.5;月陆样区的最佳提取窗口为1×9和9×1,最佳提取阈值为6。对比目视识别结果,该方法对月表撞击坑的有效提取率达到78%;评价因子结果显示,该方法对撞击坑的提取精度达到77%以上,提取质量达到70%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EM 月表撞击坑 线状窗口 邻域分析 自动提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旅游目的地形象清晰度及测评方法——以西安为例 被引量:9
19
作者 吴宝清 吴晋峰 +1 位作者 周芳如 杨春华 《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379-390,共12页
基于图像学理论进一步阐释了旅游目的地形象的内涵和形成过程,提出了旅游目的地形象清晰度概念,以及形象清晰度测评指标体系,并以老牌旅游城市西安为案例地,对不同群体旅游者心目中的西安旅游形象清晰度进行了测评.研究表明:(1)旅游目... 基于图像学理论进一步阐释了旅游目的地形象的内涵和形成过程,提出了旅游目的地形象清晰度概念,以及形象清晰度测评指标体系,并以老牌旅游城市西安为案例地,对不同群体旅游者心目中的西安旅游形象清晰度进行了测评.研究表明:(1)旅游目的地形象是旅游者通过视觉、听觉等感觉器官,主动或被动地接收旅游目的地各种旅游信息,并在大脑已有的认知水平下,对所获取的旅游信息进行组合、拼接以及评价形成的目的地心理认知"图像".(2)旅游者个体之间和群体之间均存在目的地形象清晰度差异.旅游者了解目的地的信息类型越多样、内容越丰富,目的地形象清晰度越高.反之,则清晰度越低.旅游目的地形象清晰度可划分为要素清晰度、维度清晰度和整体清晰度3种类型.(3)旅游目的地形象清晰度与O-D对距离有关.(4)旅游目的地形象清晰度可以用旅游目的地形象描述词汇的频率、多样性指数及词汇网络中心性指标等进行测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目的地形象 旅游形象清晰度 测评指标 西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西部近60a极端气温变化 被引量:1
20
作者 郭楠 邵天杰 赵景波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481-490,共10页
利用内蒙古西部地区1958—2014年3个站点的日最高和最低气温资料,使用线性趋势法、距平及累积距平法、Mann-Kendall检验法、主成分分析和Morlet复数小波,对10种极端气温指数开展分析。结果表明,年极端最高气温、年极端最低气温、暖日、... 利用内蒙古西部地区1958—2014年3个站点的日最高和最低气温资料,使用线性趋势法、距平及累积距平法、Mann-Kendall检验法、主成分分析和Morlet复数小波,对10种极端气温指数开展分析。结果表明,年极端最高气温、年极端最低气温、暖日、暖夜、夏日和热夜6个指数呈递增趋势,冷日、冷夜、冰日和霜冻4个指数呈递减趋势;年极端最高气温、年极端最低气温、冷夜、暖夜和暖日5个指数均有7和17 a左右的周期,反映了这一地区极端天气变化的周期规律;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第1主成分方差贡献率为53.57%,高荷载的指数为暖夜、热夜和霜冻,表明这3个指数对这一地区气温的总体变化起主要作用;突变分析表明,极值指数突变发生在1980年左右,相对指数的突变时间基本发生在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末前后,绝对指数的突变时间主要发生在1987年前后。极端气温的变化导致该区易发生旱灾和草原沙漠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端气温 变化趋势 变化周期 突变 内蒙古西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