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642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军事地球科学:历史经验与现代挑战
1
作者 张栋 葛良胜 +3 位作者 吕新彪 戚冉 闫家盼 赵由之 《地质论评》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19-732,共14页
军事地质学以战争和和平时期军事活动实践应用为研究领域,在军事行动、作战环境、战场情报和非战争军事行动中具有重要应用价值。军事需求应用推动军事地质学向军事地球科学创新发展。军事地球科学基于地球科学交叉学科,致力于研究解决... 军事地质学以战争和和平时期军事活动实践应用为研究领域,在军事行动、作战环境、战场情报和非战争军事行动中具有重要应用价值。军事需求应用推动军事地质学向军事地球科学创新发展。军事地球科学基于地球科学交叉学科,致力于研究解决军事活动涉及的多元自然物质属性、多层空间物理特征和多系统环境挑战。总结国外军事地质学应用研究历史经验,归类军事地球科学研究的地学环境影响历史战争、地球科学对军事活动影响、地缘安全利益与资源需求、支持军事活动的地球科学技术等重点领域,建议我国军事地球科学关键问题聚焦理论方法、典型场景和全球议题,提出现代科学挑战:①战场地学空间情报的智能应用;②陌生地域特殊环境隐匿目标的遥感侦察识别技术;③战场侦察的法证军事地球科学;④军事新能源安全保障;⑤现代战争军事地球科学。综述研究成果为提升地质工作服务国防和军队现代化能力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军事地质学 军事地球科学 地学环境 军事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球系统科学时代的区域地质调查应更加重视古生物资源调查 被引量:8
2
作者 王训练 沈阳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829-835,共7页
地球科学研究已进入地球系统科学时代,地球系统科学逐渐成为地球科学各分支学科重要的指导思想。本文论述了古生物资料在地质学诞生和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及地球系统科学时代古生物资源调查的重要意义,分析了我国目前区域地质调查中存在的... 地球科学研究已进入地球系统科学时代,地球系统科学逐渐成为地球科学各分支学科重要的指导思想。本文论述了古生物资料在地质学诞生和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及地球系统科学时代古生物资源调查的重要意义,分析了我国目前区域地质调查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影响,对我国在区域地质调查中加强古生物资源调查提出了具体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地质调查 古生物学 地球系统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盐源小高山晚二叠世玄武岩矿物学、年代学、地球化学特征及源区和成因意义
3
作者 李宏博 章西焕 +2 位作者 杨小男 彭艳菊 李常权 《岩石矿物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01-521,共21页
高钛/低钛玄武岩的源区特征和成因机制是大火成岩省研究的重要科学问题,峨眉山大火成岩省亦是如此。本文针对四川盐源小高山晚二叠世玄武岩开展了矿物学、年代学、地球化学和同位素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小高山玄武岩属于钠质拉斑玄武岩系... 高钛/低钛玄武岩的源区特征和成因机制是大火成岩省研究的重要科学问题,峨眉山大火成岩省亦是如此。本文针对四川盐源小高山晚二叠世玄武岩开展了矿物学、年代学、地球化学和同位素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小高山玄武岩属于钠质拉斑玄武岩系列。单斜辉石的结晶温度为1061~1180℃,压力为190~352 MPa。Fe-Ti氧化物的X_(Mt)值(0.24~0.38)指示了较低的氧逸度,有利于向Fenner趋势演化。LA-ICP-MS锆石U-Pb年代学分析结果表明小高山晚二叠世玄武岩的结晶年龄为260.2±5.0 Ma,是峨眉山溢流玄武岩喷发峰期的产物。稀土和微量元素模式图与洋岛玄武岩(OIB)相似,并呈现向E-MORB过渡的趋势。(^(87)Sr/^(86)Sr)i=0.704650~0.705035,εNd(t)=+2.91~+3.02。地球化学和同位素特征表明小高山晚二叠世玄武岩未遭受明显地壳混染,源区以地幔柱组分为主,与平川铁矿苦橄斑岩具有同源性,是连续演化的产物。REEBOX PRO模拟表明,峨眉山玄武岩的源区组分具有原始地幔特征。当岩石圈较厚(140 km)时,只能产生高钛玄武岩(t_(p)=1550~1690℃)。岩石圈大幅减薄之后(50 km),扩大的熔融区间(t_(p)=1400~1690℃)既可以熔出高钛玄武岩,也可产生低钛玄武岩。因此,峨眉山低钛/高钛玄武岩可由同一地幔源区经过连续熔融产生。模拟还表明小高山玄武岩形成于较薄岩石圈条件,形成的温压范围是1403℃/2.38×10^(3)MPa~1557℃/3.55×10^(3)M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化学 SR-ND同位素 REEBOX PRO模拟 峨眉山大火成岩省 地幔柱 四川盐源小高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蒙边界地区金地球化学分布特征及远景区预测
4
作者 刘汉粮 王学求 +6 位作者 聂兰仕 迟清华 王玮 SHOJIN Davaa ENKHTAIVAN Altanbagana 周建 杜禹德 《地学前缘》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44-256,共13页
中蒙边界地区成矿地质条件优越,是世界上重要的金属成矿省和全球3大斑岩型铜、金、钼成矿带之一,资源潜力巨大,是国内外地学研究和贵金属、三稀资源勘查的热点地区。文章依托中蒙边界1∶1000000地球化学填图数据,探讨了汇水域沉积物中... 中蒙边界地区成矿地质条件优越,是世界上重要的金属成矿省和全球3大斑岩型铜、金、钼成矿带之一,资源潜力巨大,是国内外地学研究和贵金属、三稀资源勘查的热点地区。文章依托中蒙边界1∶1000000地球化学填图数据,探讨了汇水域沉积物中金的地球化学参数和区域地球化学分布特征。中蒙边界地区汇水域沉积物金元素含量中位值和平均值分别为0.79×10^(-9)和1.34×10^(-9);华北陆块和阿尔泰构造带金含量最高,区域浓集系数分别为1.43和1.36,是金的富集优势区。以金含量累积频率85%(1.55×10^(-9))、92.5%(2.22×10^(-9))和97.5%(4.03×10^(-9))划分外、中和内带,共圈定28处地球化学远景区,为该区寻找金等贵金属矿床提供了重要选区。研究填补了中蒙边界地区金地球化学空间分布的空白,为两国边境地区金等贵金属矿床对比提供基础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化学分布 地球化学填图 中蒙边界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准噶尔白碱滩红山梁组硅质岩的地球化学特征、成因及形成构造环境
5
作者 王韬 李永军 +5 位作者 李海 付浩 郑孟林 黄家瑄 韩杨 徐淼 《岩石矿物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73-586,共14页
红色硅质岩是西准噶尔包古图构造带晚泥盆世红山梁组的主要岩石类型,约占地层总厚的80%,研究其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可揭示岩石成因、指示形成的构造环境,为区内晚泥盆世构造古地理演化研究提供新的沉积学信息。红山梁组上部硅质岩以红色-... 红色硅质岩是西准噶尔包古图构造带晚泥盆世红山梁组的主要岩石类型,约占地层总厚的80%,研究其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可揭示岩石成因、指示形成的构造环境,为区内晚泥盆世构造古地理演化研究提供新的沉积学信息。红山梁组上部硅质岩以红色-红褐色为主,层理不发育,多呈团块状、条带状,与火山熔岩共生或见于火山岩夹层中,未见海绵骨针;中部硅质岩为红色,薄层状构造,层理发育,多见沉积纹层,海绵骨针丰富,与凝灰质粉砂岩、凝灰质泥质粉砂岩呈互层;下部硅质岩见红色、灰色,岩相学与岩性介于上述两类,显示过渡性。上部与下部硅质岩相对低SiO_(2)(71.90%、87.48%)、CaO(1.45%、1.28%)、P_(2)O_(5)(0.09%、0.06%)和δEu,高TiO_(2)(0.57%、0.2%)、Al_(2)O_(3)(13.47%、5.54%)、MgO(1.80%、0.94%)、Na_(2)O(3.93%、0.64%)、K_(2)O(2.05%、1.14%)、Na_(2)O/K_(2)O(1.35、0.40)、Al_(2)O_(3)/(Al_(2)O_(3)+^(T)Fe_(2)O_(3))(0.74、0.71)和Sc、V、Cr、Cu、Zn、Sr、Y、Zr、La、Ce、Nd、Yb、Lu、ΣREE、Th/Sc、Th/U值;中部硅质岩主量元素的含量及对应比值与之刚好相反,高SiO_(2)(91%)、CaO(2.14%)、P_(2)O_(5)(0.48%),低TiO_(2)(0.07%)、Al_(2)O_(3)(1.05%)、MgO(0.32%)、Na_(2)O(0.14%)、K_(2)O(0.14%)、Al_(2)O_(3)/(Al_(2)O_(3)+^(T)Fe_(2)O_(3))(0.37),显著贫在岩浆作用中相对富集的Sc、V、Cr等元素。相关比值及图解分析表明,本组火山作用由下到上经历了强→弱→强的变化过程。上部与下部硅质岩以火山成因硅为主,形成于靠近弧火山的弧后盆缘区,而中部硅质岩以生物成因为主,形成于火山休眠期的弧后盆地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质岩 地球化学 岩石成因 构造环境 红山梁组 西准噶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唐巴勒蛇绿岩中玄武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构造意义
6
作者 佟丽莉 杨高学 +1 位作者 李海 朱钊 《地球化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9-88,共10页
唐巴勒蛇绿岩位于西准噶尔南部边缘的库鲁木迪地块,岩石组成主要为蛇纹岩、蛇纹石化方辉橄榄岩、二辉橄榄岩、纯橄岩、豆荚状铬铁矿、玄武岩、辉长岩及深海放射虫硅质岩。本次研究对蛇绿岩中玄武岩开展详细的岩石地球化学分析,为蛇绿岩... 唐巴勒蛇绿岩位于西准噶尔南部边缘的库鲁木迪地块,岩石组成主要为蛇纹岩、蛇纹石化方辉橄榄岩、二辉橄榄岩、纯橄岩、豆荚状铬铁矿、玄武岩、辉长岩及深海放射虫硅质岩。本次研究对蛇绿岩中玄武岩开展详细的岩石地球化学分析,为蛇绿岩形成环境提供新制约。结果表明,玄武岩的SiO_(2)含量(44.89%~46.46%)较低,Fe_(2)O_(3)含量(10.02%~11.03%)较高,MgO含量(4.76%~7.00%)较低,Mg#为31~46,Na_(2)O+K_(2)O含量为3.69%~4.12%,并且相对富Na(NaO_(2)/K_(2)O=6.7~10.4),P_(2)O_(5)含量(<0.11%)较低,属于亚碱性拉斑玄武岩系列。样品的稀土元素总量较低(∑REE=(63.0~93.1)×10^(-6)),根据其配分曲线可分成两类:①轻稀土元素略微富集而重稀土元素平坦型((La/Yb)_(N)=2.97~4.56),类似于富集洋中脊玄武岩(E-MORB);②轻稀土元素略微亏损而重稀土元素平坦型((La/Yb)_(N)=0.67~0.89),类似于正常洋中脊玄武岩(N-MORB)。所有样品均无明显的Eu异常(Eu/Eu*=0.91~1.07),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K、Ba),而相对亏损高场强元素(Ti、Zr、Hf),具有明显的Nb和Ta负异常,具有岛弧玄武岩的地球化学特征。综合研究认为,唐巴勒蛇绿岩中玄武岩形成于俯冲带环境,其岩浆来源于尖晶石二辉橄榄岩的部分熔融。结合区域研究背景,认为西准噶尔在寒武纪处在洋内弧演化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玄武岩 蛇绿岩 地球化学 唐巴勒 西准噶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锂资源供需现状与资源保障程度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文佳豪 代鸿章 +4 位作者 陈翠华 李鑫 刘善宝 王成辉 高原 《地质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45-258,共14页
【研究目的】锂作为一种具有战略价值的新兴关键金属矿产,近年来越发受到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本文分析中国锂资源供需现状及保障程度,为保障中国锂资源安全提供依据。【研究方法】本次研究全面梳理了中国锂资源的特征、勘查研究进展和... 【研究目的】锂作为一种具有战略价值的新兴关键金属矿产,近年来越发受到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本文分析中国锂资源供需现状及保障程度,为保障中国锂资源安全提供依据。【研究方法】本次研究全面梳理了中国锂资源的特征、勘查研究进展和开发利用情况,结合国内锂资源供给与需求形势、进出口情况,分析了中国锂资源供需现状、未来需求和保障程度,并就当前勘查形势提出建议。【研究结果】总的来说,当前中国锂资源相当丰富,近年来随着勘查程度的不断加大,锂资源储量得以提升,但锂资源禀赋较差,部分优质锂资源未得到充分开发利用。近年来随着新能源汽车行业的迅猛发展,作为全球第一大锂资源消费国和重要的锂产品生产国,国内锂资源供给与需求快速增长。中国长期依赖国外进口锂矿,对外依存度较高,供应体系面临一定风险,保障形势较严峻,同时锂产业链仍存在产业秩序不规范、回收体系不完备等问题。【结论】未来需加强科技创新,注重上游资源向下游高端产品的应用转化,优化锂产业链布局,加强国内勘查开发力度,将重心放在国内市场,同时国际市场依然不能放弃,实现国内国际市场协同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源储量 锂矿 产量 供需现状 保障程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候与地缘政治变化背景下中欧战略性矿产资源政策演变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杜力普 刘立涛 +3 位作者 代涛 韩中奎 徐大兴 赵鹏大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7-69,1,共14页
战略性矿产资源对全球经济复苏、战略新兴产业发展和低碳转型至关重要。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目标的临近和地缘政治局势的日益复杂,战略性矿产资源供应安全面临的挑战日趋严峻。因此,厘清中国和欧盟在气候与地缘政治变化背景下的战略性矿产... 战略性矿产资源对全球经济复苏、战略新兴产业发展和低碳转型至关重要。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目标的临近和地缘政治局势的日益复杂,战略性矿产资源供应安全面临的挑战日趋严峻。因此,厘清中国和欧盟在气候与地缘政治变化背景下的战略性矿产保障政策,对完善我国战略性矿产资源政策体系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文本分析法与对比分析法系统梳理了中欧战略性矿产清单及政策演变路径。研究结果表明,中欧双方在战略性矿产清单上高度重合,目前主要竞争集中在铜、铝、锂、钴和镍等矿种;未来,铍、铌、钽及稀有气体等也可能成为竞争焦点。在政策目标上,中欧战略性矿产政策的主要目标较为一致,均旨在通过降低对外依存度,提高供应链韧性来确保供应安全。在保障路径上,中国侧重于通过开源、节流、增储、扩容及定价等手段确保供应安全;欧盟则侧重于通过国际联盟、标准制定和研发投入,提升战略性矿产供应链的本土化与国际话语权。各自的路径选择不仅反映了资源禀赋、供应链现状和战略需求的差异,也体现了双方在战略性矿产领域的不同优先事项。鉴于此,本文提出从完善战略性矿产资源评估与管理体系、丰富中国战略性矿产资源管理工具箱、构建全球战略性矿产资源命运共同体三方面,提升中国战略性矿产资源供应保障能力,以期为推动中欧在低碳转型进程中的战略性矿产资源安全保障与合作共赢提供科学依据和政策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地缘政治 战略性矿产 政策演变 供应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色岩系型战略性关键矿产资源研究进展及主要科学问题 被引量:7
9
作者 温汉捷 周正兵 +1 位作者 马万平 朱玉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4-34,共21页
本文对近年来黑色岩系型战略性关键矿产的分布规律和超常富集机制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归纳总结,并对战略性关键矿产资源研究进行了展望。黑色岩系分为黑色页岩、煤系地层和富碳质磷块岩等沉积地层,其中黑色页岩中发生超常富集的关键... 本文对近年来黑色岩系型战略性关键矿产的分布规律和超常富集机制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归纳总结,并对战略性关键矿产资源研究进行了展望。黑色岩系分为黑色页岩、煤系地层和富碳质磷块岩等沉积地层,其中黑色页岩中发生超常富集的关键金属有Se、Te、Re、Cd、Tl等稀散金属,以及PGE、Co等稀贵金属;煤系中可见Ga和Ge的超常富集(形成独立的Ga、Ge矿床),同时也可见稀土金属、稀贵金属的富集;磷块岩中常显著富集稀土,尤其是中重稀土。黑色岩系中的关键金属主要源自大陆风化、海水、热液以及生物摄取。在风化沉积作用中,硫化-还原水体环境形成的泵吸效应,有机质的还原作用,富有机质沉积体系中有机质、铁锰氧化物、磷灰石、黏土矿物等的络合和吸附是关键金属发生富集的主要机制。黑色岩系可为热液叠加过程提供成矿金属,调节热液体系的氧逸度和硫逸度,促进超大型战略性关键矿产的形成。此外,黑色岩系富集的金属在地球层圈物质循环中的聚散行为还可对其他相关成矿系统产生影响。黑色岩系中战略性关键金属的超常富集与大陆边缘、裂谷等环境下缺氧-硫化的沉积事件相关。大气氧含量的变化、超大陆的聚合和裂解、洋流环流模式的改变、冰期以及大规模火山活动导致的海洋缺氧事件等区域地质事件均可是控制黑色岩系型战略性关键金属形成及时空分布的主要因素。黑色岩系是表生风化沉积中的一种重要类型,今后应更加重视黑色岩系等表生风化沉积作用在战略性矿产资源形成中的重要性,建立和发展相关的成矿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色岩系 战略性关键矿产资源 超常富集机理 成矿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兴安岭南段锡多金属矿床成矿岩体全岩地球化学、锆石U-Pb年龄、Hf同位素特征及其地质意义--以边家大院、毛登、宝盖沟矿床为例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雪旎 张宇飞 +2 位作者 彭蓉 杨颖 曾庆栋 《地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43-360,共18页
大兴安岭南段是我国北方最重要的锡多金属成矿区。边家大院、宝盖沟和毛登锡多金属矿床是其中典型代表,其矿体均与燕山期花岗质侵入岩有密切的空间关系。对上述矿床含矿花岗侵入岩,即边家大院石英斑岩,宝盖沟花岗岩以及毛登花岗斑岩进... 大兴安岭南段是我国北方最重要的锡多金属成矿区。边家大院、宝盖沟和毛登锡多金属矿床是其中典型代表,其矿体均与燕山期花岗质侵入岩有密切的空间关系。对上述矿床含矿花岗侵入岩,即边家大院石英斑岩,宝盖沟花岗岩以及毛登花岗斑岩进行锆石U-Pb测定,结果显示成岩年龄分别为(136.9±0.8)Ma,(143.6±0.8)Ma和(135.0±1.4)Ma,均侵位于早白垩世。全岩主量元素分析显示,这些花岗侵入岩都具有高硅、钾和钠,低钙、镁和钛的特征,为准铝质-弱过铝质、高钾钙碱性花岗岩。微量元素分析显示花岗岩具有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而亏损高场强元素的特征。稀土元素分析显示它们均具有明显的负Eu异常。根据全岩地球化学特征及锆石TZr温度(753~796℃)判断,这些花岗岩属于高分异I型花岗岩。研究表明3个岩体_(εHf)(t)为–0.86~13.7,T_(DM2)=307~1240 Ma,锆石Hf同位素分析结果表明这些花岗岩主要为新元古代年轻地壳部分熔融形成。结合地球化学和地质年代学研究表明,大兴安岭南段早白垩纪高分异I型花岗岩具有较大的寻找锡矿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兴安岭南段 锡矿 高分异花岗岩 早白垩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铷铯资源类型、分布、矿床成因、富集规律及分离提取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峥岩 侯殿保 +8 位作者 常宏 贺茂勇 程原原 饶辉辉 刘志康 罗家馨 郭钧桦 周江迪 张晓琳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65-283,共19页
随着科技革命的进行,各国对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扶持力度逐渐加大。铷和铯作为关键战略金属资源,在新兴技术领域的优势也逐渐显露,被称为稀有金属中的“绝代双骄”。中国铷铯资源类型多、禀赋好,是推动新兴技术产业转型极为重要的后备资... 随着科技革命的进行,各国对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扶持力度逐渐加大。铷和铯作为关键战略金属资源,在新兴技术领域的优势也逐渐显露,被称为稀有金属中的“绝代双骄”。中国铷铯资源类型多、禀赋好,是推动新兴技术产业转型极为重要的后备资源。本文聚焦于中国铷铯资源整体格局,通过对铷铯资源的赋存形态、地理位置、矿床成因、富集规律及分离提取技术进行分析,总结其资源类型、分布、物源、成矿模式,以及铷铯元素的分离提取、分析测试和铷同位素的应用。研究结果表明,我国铷铯矿床分布较为广泛,主要集中在各大断裂带及次级断裂带周围,形成了沿地质构造呈条带状分布的铷铯矿床成矿区。同时,通过分析不同位置铷铯矿床的成矿过程,明确铷铯矿床成矿元素的来源均与岩浆的高度分异和热液活动密切相关。目前铷铯元素的分离提取与分析测试技术已经相对成熟,并且在科技革命的推动下不断创新,而铷同位素对岩浆热液及流体活动的高敏感性使其在未来的科技发展格局中会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铷铯资源 稀有金属 成矿规律 成矿模式 分离提取 地球化学 铷同位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海牛苦头地区海西期岩浆岩年代学、源区、成因及地球动力学背景 被引量:1
12
作者 耿健 王玉往 +1 位作者 王新雨 陈昱 《地质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65-190,共26页
祁漫塔格铅锌多金属成矿带地处东昆仑造山带西段,是我国非常重要的成矿带。该成矿带海西期早-中泥盆世岩浆作用强烈,侵入岩复杂。本文以祁漫塔格东段牛苦头地区为研究区,分析讨论了早-中泥盆世岩浆岩特点,主要的岩浆岩岩石组合有:黑云... 祁漫塔格铅锌多金属成矿带地处东昆仑造山带西段,是我国非常重要的成矿带。该成矿带海西期早-中泥盆世岩浆作用强烈,侵入岩复杂。本文以祁漫塔格东段牛苦头地区为研究区,分析讨论了早-中泥盆世岩浆岩特点,主要的岩浆岩岩石组合有:黑云母闪长岩、黑云母石英闪长岩、黑云母花岗闪长岩/花岗闪长岩、正长花岗岩、黑云母花岗岩,平均年龄400.7~381.6 Ma。全岩主量元素地球化学研究表明,SiO_(2)与TiO_(2)、Al_(2)O_(3)、Fe_(2)O_(3)、MgO、CaO、P_(2)O_(5)呈负相关关系;SiO_(2)与K2O呈现正相关关系。黑云母(石英)闪长岩属于准铝质钙碱性类岩石;(黑云母)花岗闪长岩和花岗岩类,属于高硅的准铝质—偏铝质钙碱性—高钾钙碱性类岩石,均表现出I型花岗岩的特征。稀土元素方面,表现出轻稀土元素相对富集,重稀土元素相对亏损,配分曲线略向右倾的特征,由中酸性到酸性的演化过程中,轻重稀土分异和铕负异常增强。微量元素方面,表现出与后碰撞环境下形成的岩浆岩类似的特征,整体为亏损高场强元素(P、Nb、Ta、Ti)和过渡元素(Sr、Ba),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Th、U),不同之处在于花岗岩类的高场强元素亏损更强,大离子亲石元素更富集,并且花岗岩类有较强的Sr负异常。Hf同位素研究表明,研究区岩浆岩由幔源基性岩浆与壳源花岗质岩浆发生不同程度混合作用而生成。综合该地区的构造演化背景,本文推断牛苦头地区海西期岩浆岩形成于后碰撞伸展背景,其岩浆由地幔底侵古老地壳,古老地壳发生部分熔融,导致壳源与幔源岩浆混合而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浆岩 岩石组合 主微量元素 HF同位素 牛苦头地区 祁漫塔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藏高原柴达木盆地盐湖K、Li、B等盐类资源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3
作者 饶辉辉 潘彤 +3 位作者 贺茂勇 侯殿保 陈建洲 周江迪 《地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76-396,共21页
柴达木盆地是我国西部最大的高原型内陆盆地,拥有着丰富的盐湖矿产资源,其中K、Li、B等资源储量和品质在国内外具有重要地位。文章详细探讨了这些资源的富集成因,并将其归纳为地质构造、气候变化、化学风化与沉积、水体补给四个方面。... 柴达木盆地是我国西部最大的高原型内陆盆地,拥有着丰富的盐湖矿产资源,其中K、Li、B等资源储量和品质在国内外具有重要地位。文章详细探讨了这些资源的富集成因,并将其归纳为地质构造、气候变化、化学风化与沉积、水体补给四个方面。其中地质构造运动塑造了柴达木盆地独特的“高山深盆”环境,为盐类物质的沉积提供了初始条件;气候变化特别是干旱气候的出现,促进了盐分的蒸发浓缩;化学风化作用则为盐湖提供了矿物质来源,而沉积过程决定了这些物质在盆地何处富集;水体补给包括地表水、地下水、热泉和深层油田水的补给,这些都显著影响了盐湖中K、Li、B等盐类资源的富集。同位素地球化学手段已被广泛应用于揭示盐湖卤水的物源、补给源及其成矿过程,为全面系统地揭示盐湖地球化学系统提供了新的视角。然而,在柴达木古湖的演化、Ca-Cl型卤水混合作用下的钾盐成矿等方面仍存在未解决的科学问题,解决这些科学问题对我国盐湖盐类战略性资源富集及其成矿机制的研究具有重要科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达木盆地 盐湖 盐类资源 富集成因 物源 成矿机制 同位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昆仑造山带塔妥地区奥陶纪辉绿岩年代学、地球化学及构造意义
14
作者 张敏 李瑞保 +6 位作者 裴先治 李佐臣 裴磊 陈国超 陈有炘 刘成军 吴树宽 《地质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45-463,共19页
东昆仑造山带出露有一套奥陶纪基性岩墙,对研究东昆仑造山带早古生代活动大陆边缘与原特提斯洋相关的俯冲过程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出露于东昆仑东段塔妥—清水泉地区的基性岩墙进行锆石U-Pb年代学、全岩地球化学及Sr-Nd同位素等研究。... 东昆仑造山带出露有一套奥陶纪基性岩墙,对研究东昆仑造山带早古生代活动大陆边缘与原特提斯洋相关的俯冲过程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出露于东昆仑东段塔妥—清水泉地区的基性岩墙进行锆石U-Pb年代学、全岩地球化学及Sr-Nd同位素等研究。两件辉绿岩样品的锆石U-Pb测年结果表明该基性岩墙形成年龄为486~483Ma,形成时代为早奥陶世。全岩地球化学结果表明该套基性岩墙具有低SiO_(2)(50.06%~51.68%)、中等MgO(5.08%~6.77%)和TiO_(2)(0.99%~1.20%)含量的特征,属于拉斑玄武岩系列。在微量和稀土元素方面,岩石呈现大离子亲石元素(Rb、Sr、Ba、Th、K)富集和高场强元素(Nb、Ta、Ti)为负异常的特点;球粒陨石标准化稀土元素配分图呈现轻稀土元素弱富集、重稀土元素亏损以及弱的Eu正异常特征。本研究中的样品具有高(^(87)Sr/^(86)Sr)_i值(0.7126~0.7133)和相对低的ε_(Nd)(t)同位素组成(-9.80~-4.31),综合研究表明该基性岩浆起源于俯冲带流体交代的富集地幔,形成于大洋俯冲带上盘的岩浆弧(伸展)构造环境。结合区域地质资料,本文认为东昆仑原特提斯洋在早古生代早期向北俯冲,并于早奥陶世俯冲大洋岩石圈板块后撤,进而导致俯冲带上盘出现伸展构造背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昆仑 基性岩墙 原特提斯洋 构造背景 地球化学 早古生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塞尔维亚Čukaru Peki铜金矿床绿泥石地球化学特征和找矿指示
15
作者 郑航 张安顺 +6 位作者 饶东平 谢桂青 单思齐 刘文元 陈安顺 陈思源 黄伟山 《矿床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15-230,共16页
特提斯成矿域西段塞尔维亚Timok矿集区的Čukaru Peki属于典型的斑岩-高硫型超大型铜金矿床,具有典型的矿化蚀变分带。前人开展了该矿床的硫化物和蚀变分带的研究,但对于普遍发育的蚀变矿物——绿泥石的地球化学特征和找矿勘查指标缺乏... 特提斯成矿域西段塞尔维亚Timok矿集区的Čukaru Peki属于典型的斑岩-高硫型超大型铜金矿床,具有典型的矿化蚀变分带。前人开展了该矿床的硫化物和蚀变分带的研究,但对于普遍发育的蚀变矿物——绿泥石的地球化学特征和找矿勘查指标缺乏研究。为此,文章以Čukaru Peki铜金矿床中斑岩型矿体的绿泥石为研究对象,利用显微镜、电子探针(EPMA)和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LA-ICP-MS)分析技术,厘定了绿泥石类型和主、微量元素特征,探讨其找矿标志。结果表明,绿泥石的产状可划分为3种,分别为青磐岩化带Chl-1、绢英岩化带Chl-2和钾化带Chl-3,其中,青磐岩化带的绿泥石可进一步分为交代型(Chl-1a)和浸染型(Chl-1b)两个亚类。3类绿泥石均属于富Mg型绿泥石,其中,Chl-1绿泥石为斜绿泥石-鲕绿泥石,Chl-2和Chl-3绿泥石为透绿泥石-蠕绿泥石。绿泥石替代机制以Fe^(2+)、Mg^(2+)替代为主,同时存在TK((Si^(4+))IV+(Fe^(2+),Mg^(2+))^(VI)=(Al^(3+))IV+(Al^(3+))^(VI))型和DT(2(Al^(3+),Fe^(3+))^(VI)+□VI=3(Fe^(2+),Mg^(2+))^(VI))型2类替代机制。根据绿泥石温度计可知,钾化带的Chl-3绿泥石形成温度(约325℃)高于青磐岩化带的浸染型绿泥石(约257℃)。相比于外围青磐岩化带的Chl-1,靠近热液中心的Chl-2和Chl-3绿泥石具有更高的Ti、K、V、Cr、含量和Ti/Pb、Ti/Li、Ti/Sr等比值,其Ti/Sr和Ti/Li比值随距矿体距离增大而降低,推测矿化热液中心在Čukaru Peki铜金矿床西北侧深部(1~2 km),并提出绿泥石Ti/Sr比值等可作为Čukaru Peki斑岩铜金矿体的找矿勘查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泥石 找矿预测 斑岩型铜金矿床 Čukaru Peki铜金矿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北承德锶元素地球化学特征与富锶生态产业发展潜力
16
作者 孙厚云 刘卫 +5 位作者 樊彦超 彭香景 马峰 卫晓锋 陈自然 杨忠芳 《中国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801-833,共33页
【研究目的】厘清基岩−风化壳−土壤−特色作物体系中锶的丰度、物质来源、迁移聚集规律,对助力承德市富锶土壤标准建立,指导富锶生态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研究方法】通过参比元素标准化方法厘定了承德全区和红旗—大庙小流域表层土... 【研究目的】厘清基岩−风化壳−土壤−特色作物体系中锶的丰度、物质来源、迁移聚集规律,对助力承德市富锶土壤标准建立,指导富锶生态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研究方法】通过参比元素标准化方法厘定了承德全区和红旗—大庙小流域表层土壤的锶元素地球化学基线;采用多元统计分析与GIS方法、岩石风化元素化学损耗分数CDF、元素生物富集系数BCF,电子探针和原位微区分析等方法阐明了不同地质建造基岩、风化层和土壤,不同水体和特色作物样品的Sr元素丰度、空间分异与迁聚特征,识别了高锶特征寄主矿物类型,探讨了承德市锶元素异常的地球化学成因。系统归纳总结了国内外富锶生态产业的发展现状,结合承德市特色生态资源禀赋特征,评价了承德市富锶生态产业发展潜力。【研究结果】承德全区和红旗—大庙小流域土壤Sr地球化学基线值分别为206.87~216.49 mg/kg和241.69~260.51 mg/kg。全区表层土壤Sr平均含量为514.59 mg/kg,其中59.05%和68.10%样品Sr含量超过全区地球化学基线值和中国表层土壤Sr背景基准值。承德全区基岩Sr含量平均达546.57 mg/kg,富锶寄主矿物为辉石、橄榄石、磷灰石、钙长石和角闪石。化学风化过程中,斜长岩、斜长片麻岩和花岗岩Sr淋溶损失程度较高。基岩Sr丰度空间分异与区域构造格架具有良好的耦合关系,华北克拉通大陆地壳减薄隆起造成丰宁—隆化和大庙—娘娘庙深大断裂之间富锶的太古宇变质基底物质上涌,基性岩浆与陆壳混染、结晶分离形成的大庙斜长岩体、海西期侵入岩,火山岩和太古代变质基底建造多具富锶特征。滦河流域58.08%水样,红旗—大庙斜长岩体周边81.61%井水和53.57%泉水Sr^(2+)浓度超过锶矿泉水标准限值,地热温泉水Sr^(2+)浓度平均达0.78 mg/L。区内34种经济作物Sr平均含量范围为0.77~26.60 mg/kg,道地黄芩Sr含量范围为15.94~116.51 mg/kg,显著高于我国其他黄芩产区。【结论】承德市富锶水土资源禀赋优势突出,地理标志性生态产品、道地中药材锶富集明显,在饮用矿泉水、地热温泉康养、饮料饮品和酿酒,特色生态农业、绿色食品和农副产品开发,道地药材等富锶生态产业方面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地球化学 岩石风化 元素迁移 生态富锶产业 承德 水文地质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花岗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对铟矿化的指示:以云南个旧地区花岗岩为例
17
作者 闫津圣 刘英超 +4 位作者 马旺 赵思博 岳龙龙 纪璇 郑宁 《地质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043-2067,共25页
作为21世纪的关键矿产资源,铟的成矿体系目前已基本建立,大量铟矿化伴随花岗岩相关热液矿床发育,其成矿机制与花岗质岩浆的分异演化密切相关。但是,对不同类型花岗岩铟成矿差异性的对比,及由此形成成铟花岗岩地球化学成矿指标的相关工... 作为21世纪的关键矿产资源,铟的成矿体系目前已基本建立,大量铟矿化伴随花岗岩相关热液矿床发育,其成矿机制与花岗质岩浆的分异演化密切相关。但是,对不同类型花岗岩铟成矿差异性的对比,及由此形成成铟花岗岩地球化学成矿指标的相关工作还未曾涉及。本文以云南个旧矿集区晚白垩世(87~82 Ma)S型花岗岩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比矿集区东区成铟矿花岗岩与西区贫铟矿花岗岩的地球化学、同位素及矿物学特征,发现两套花岗岩均源于中元古界地壳熔融并混入幔源物质,形成于低温低氧逸度环境。但是,成铟矿花岗岩表现出显著低Zr/Hf(个旧矿集区成矿花岗岩16.48~63.15;龙岔河贫矿花岗岩73.69~74.71)与高Rb/Sr(个旧矿集区成矿花岗岩1.87~27.44;龙岔河贫矿花岗岩0.49~0.64)比值特征,指示其经历了更强的岩浆结晶分异作用。进一步对比揭示,花岗岩相关铟富集的关键控制因素为岩浆分异程度,而非岩浆源区与形成的理化学条件;Zr/Hf、Rb/Sr及稀土含量可作为判别花岗岩的成铟矿潜力的关键地球化学指标。本次研究揭示了花岗岩相关铟矿化的主要控制因素,形成了成铟矿花岗岩的关键地球化学指标,对判断花岗岩能否成铟矿以及铟矿找矿预测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铟矿 花岗岩 地球化学指标 个旧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多龙矿集区拿若斑岩型铜(金)矿床锆石和磷灰石地球化学特征及意义
18
作者 张荣坤 杨欢欢 +9 位作者 董玉杰 王勤 李社 李发桥 袁盛朝 翟建军 李宏伟 张琪 陈守关 付雪莲 《地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26-744,I0001-I0004,共23页
拿若大型斑岩型铜(金)矿床是西藏多龙矿集区内重要的矿床之一。前人对该矿床成岩成矿时代、成矿物质来源、成因机制、动力学背景以及保存条件等方面进行了一定的研究,但对含矿岩浆演化过程的地球化学特征研究较为薄弱。为此,本文利用LA-... 拿若大型斑岩型铜(金)矿床是西藏多龙矿集区内重要的矿床之一。前人对该矿床成岩成矿时代、成矿物质来源、成因机制、动力学背景以及保存条件等方面进行了一定的研究,但对含矿岩浆演化过程的地球化学特征研究较为薄弱。为此,本文利用LA-ICP-MS方法对拿若矿床含矿岩体的锆石和磷灰石进行成分分析,开展岩浆结晶分异过程、氧逸度、含水量特征研究,探讨拿若矿床含矿岩浆演化特征及其对成矿的启示意义。拿若矿床含矿岩浆的锆石具有强正Ce异常和弱-中等负Eu异常,磷灰石具有强负Eu异常。锆石和磷灰石微量元素特征显示,拿若矿床的岩浆岩形成于陆缘弧环境,属I型花岗质岩石。锆石的Th/U、Ce/Sm、Yb/Gd特征显示,锆石从高温到低温阶段均受到磷灰石和榍石共同结晶的影响。拿若矿床含矿岩浆表现出更高的水含量和氧逸度,并且含矿岩浆比不含矿岩浆经历了更高的演化程度。富S岩浆发生SO_(2)去气作用及部分岩浆再侵入/混合作用可能是造成含矿岩浆高氧逸度的原因。锆石Dy/Yb<0.2、10000×(Eu/Eu^(*))/Y>7、Ce^(4+)/Ce^(3+)>200能够有效指示岩体含矿性。本文研究结果表明锆石和磷灰石微量元素特征可有效指示岩浆岩的源区特征、结晶历史以及成矿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矿性判别 磷灰石 锆石 矿物地球化学 拿若 多龙矿集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结则茶卡超大型盐湖锂矿流域水化学特征及其盐类资源的形成研究
19
作者 马殿哲 张智彦 +2 位作者 赵元艺 郑绵平 陈文西 《地质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2827-2840,共14页
结则茶卡盐湖位于西藏阿里地区日土县东汝乡,锂(LiCl)、硼(B_(2)O_(3))达到大型矿床规模,钾(KCl)达到中型矿床规模,是西藏少数正在开发的锂矿之一。研究盐湖水及补给水的物质来源具有重要的找矿意义和科学价值,本文通过水文地球化学方法... 结则茶卡盐湖位于西藏阿里地区日土县东汝乡,锂(LiCl)、硼(B_(2)O_(3))达到大型矿床规模,钾(KCl)达到中型矿床规模,是西藏少数正在开发的锂矿之一。研究盐湖水及补给水的物质来源具有重要的找矿意义和科学价值,本文通过水文地球化学方法,对结则茶卡盐湖及补给水进行系统分析。共采集湖水、河水及泉水样品65件,测试其TDS、pH值及主要离子成分,通过Chadha水化学图、Piper阴阳离子三角图、Gibbs图等方法研究湖水、补给水的主要离子特征、控制机制及来源。研究表明,盐湖水化学类型为Na-CO_(3)型,河水化学类型为Ca-Mg-HCO_(3)、Na-HCO_(3)型,泉水化学类型为Na-HCO_(3)型。水化学离子组成主要受到岩石风化作用和蒸发-结晶作用影响,河水、泉水的Na^(+)和K^(+)主要源于岩盐等蒸发岩溶解,Ca^(2+)、Mg^(2+)主要源于硅酸盐岩溶解。Li、Rb、Cs等成矿物质来源于岩石风化和深部水岩反应。河边泉、东如泉及清水河年补给水量分别为160.16万m^(3)、644.09万m^(3)和9361.65万m^(3),河水补给占92.09%,河水Li、Rb、Cs年补给量约为3501.26 kg、176 kg、156.34 kg,泉水Li、Rb、Cs年补给量约为6824.18 kg、288.87 kg、691.59 kg,主要为泉水补给,分别占66%、62%和82%。结则茶卡泥田、膜田面积约10.40 km^(2),在经过提锂、钾后,卤水中铷铯浓度逐渐富集,达到扎布耶盐湖规范的铷铯单独开采品位要求。结则茶卡盐湖水位上涨及面积扩大,2023年4月份结则茶卡盐湖面积已达到118.07 km^(2),比1977年增加12.69 km^(2),对盐湖生产已经产生一定影响,建议持续对湖水进行动态变化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则茶卡 水化学 锂铷铯 湖水动态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35年我国碲资源供需形势分析
20
作者 韩中奎 陈子瞻 +4 位作者 潘昭帅 代涛 杜力普 李杰 高天明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97-305,共9页
碲作为半导体温差制冷、太阳能电池、红外探测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关键原材料之一,其安全供应至关重要。因此,准确研判未来碲资源供需平衡态势,对于科学规划我国碲资源供给侧产能布局与战略储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首先利用ARIMA模型对我... 碲作为半导体温差制冷、太阳能电池、红外探测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关键原材料之一,其安全供应至关重要。因此,准确研判未来碲资源供需平衡态势,对于科学规划我国碲资源供给侧产能布局与战略储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首先利用ARIMA模型对我国碲资源未来需求进行预测;其次基于铜-碲共伴生特性,利用“S”型曲线预测了我国精炼铜未来需求;最后据此推导出碲资源未来供给潜力变化趋势。结果显示:(1)随着我国铜资源需求饱和,以及再生精炼铜比例上升,铜阳极泥中的碲资源供给潜力呈现逐步下降趋势。碲资源供给潜力从2023年的539.8 t下降至2035年的393.4 t。(2)现阶段,我国碲资源消费需求相对疲软,预计碲资源过剩状态将在一段时间内继续存在。(3)随着CdTe薄膜太阳能电池、红外探测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蓬勃发展,未来碲资源需求量激增,供大于求的局面将会逐渐收窄。到2035年,我国碲资源供应缺口将达到81.8 t。针对当前供大于求的市场状况,以及未来可能出现的供不应求趋势,本文提出:推动碲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促进资源库存的有效利用和消耗;构建碲资源战略储备管理体系,提高未来资源供给弹性;拓宽碲资源的获取途径,增强供应的稳定性和保障能力等措施。本文研究对促进我国碲产业链健康发展具有科学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碲资源 伴生矿产 供需平衡 ARIMA模型 “S”型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