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11篇文章
< 1 2 9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黏质砂土地球物理与水文化学特性综合动态测量系统
1
作者 柳建新 曾加佳 +3 位作者 谢静 陈儒军 郭荣文 陈杭 《地球物理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754-2768,共15页
离子吸附型稀土矿是关乎我国稀土关键矿产国际竞争优势和资源战略安全的重要矿床类型.为探究离子吸附型矿物的频谱激电响应和流动电位响应特征,本文设计并搭建了一套可同步测量黏质砂土地球物理与水文化学特性的流动系统.该系统基于离... 离子吸附型稀土矿是关乎我国稀土关键矿产国际竞争优势和资源战略安全的重要矿床类型.为探究离子吸附型矿物的频谱激电响应和流动电位响应特征,本文设计并搭建了一套可同步测量黏质砂土地球物理与水文化学特性的流动系统.该系统基于离子吸附型稀土矿成矿理论和双电层电化学原理,集成电法探测和水文化学测量功能,可测试由不同盐浓度溶液饱和的黏土砂样在不同水力梯度条件下的流动电势差、复电导率和孔隙水压力,并收集孔隙液体进行化学分析.本文基于该系统开展了系列测量工作,包括自来水和不同盐浓度溶液的复电导率以及由不同盐浓度溶液饱和的不同黏质砂土样本的复电导率并计算砂样的地层因子.此外在不同水力梯度条件下同时测量孔隙水压力值和流动电势差,计算砂样的水力及电性参数.实验结果表明,自来水复电导率测量结果与前人研究结论相似、不同盐浓度溶液的复电导率幅值测量结果与电导率仪的测量结果具有较强线性相关、饱和石英砂复电导率测量结果估计的砂样地层因子在理论范围内、不同盐浓度溶液和不同黏土含量的土样复电导率测量结果与前人研究结论相似;饱和情况下,不同盐浓度溶液测量的平均电势差和平均流量随平均压力差呈线性变化,由测量结果评估的土样饱和水力传导率及流动电位耦合系数在理论范围内.相关实验结论验证了该装置系统的有效性和稳定性,证明该流动系统测量离子吸附型稀土矿水文化学特性与地球物理响应的可行性,为进一步基于离子吸附型稀土矿的成矿富集机理探究其成矿化学特性和流动电位信号与激电响应之间的联系以及潜在勘探技术奠定了实验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吸附型稀土矿 频谱激电 流动电位 物理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数据时代地理信息科学专业创新教育改革探索与实践 被引量:3
2
作者 石岩 邓敏 +1 位作者 刘宝举 陈炳蓉 《测绘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79-182,共4页
大数据为新时代高校专业创新教育带来了全新机遇与挑战。本文以地理信息科学专业为例,系统剖析并总结了当前我国高校创新教育现状及其面临的主要挑战,对大数据时代地理信息科学专业创新教育改革进行了探索与实践,具体围绕创新理念渗透... 大数据为新时代高校专业创新教育带来了全新机遇与挑战。本文以地理信息科学专业为例,系统剖析并总结了当前我国高校创新教育现状及其面临的主要挑战,对大数据时代地理信息科学专业创新教育改革进行了探索与实践,具体围绕创新理念渗透、创新意识提升、创新思维培养与创新能力考核,提出了高校创新教育改革新举措,可为全面构建高校创新教育体系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数据时代 地理信息科学 创新教育 教育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融合复杂地质信息的地球物理模型建模技术 被引量:2
3
作者 任政勇 王祥 +1 位作者 汤井田 吴启红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3986-3996,共11页
当前基于非结构化四面体网格的正反演技术具有逼近任意起伏地形和特定地质结构的能力.但任意复杂地质模型的四面体网格建立非常困难,制约了该技术在实际勘探中的应用.针对这一难题,我们提出了一种新的复杂地球物理模型的建模和四面体网... 当前基于非结构化四面体网格的正反演技术具有逼近任意起伏地形和特定地质结构的能力.但任意复杂地质模型的四面体网格建立非常困难,制约了该技术在实际勘探中的应用.针对这一难题,我们提出了一种新的复杂地球物理模型的建模和四面体网格离散技术,具有融合数字高程数据、地质剖面图和钻孔数据等地质地理信息的能力.首先,将已知地质地理信息数字化为控制点和线串.然后,利用SKUA-Gocad软件构建高质量三维体积模型,采用Tetgen网格剖分程序进行四面体网格剖分.最后,以安徽泥河铁矿为例,建立了高质量的复杂地球物理模型,并利用我们提出的解析解公式,计算了泥河铁矿产生的复杂重磁场空间分布.计算结果表明:垂向方向的重力场、重力梯度、磁场、磁场梯度都具有高分辨地下异常磁铁矿和硫铁矿水平边界的能力,为了探测该矿深部潜在的密度和磁性矿体,必须精确计算和减去复杂围岩产生的重磁响应.本文提出的建模新技术,不仅可以用于消去矿山已知浅部地质体的干扰,而且可为深部数据反演提供高质量的参考模型,从而提高深部勘探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地质建模 复杂地球物理模型 SKUA-Gocad建模平台 四面体网格剖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物理指导的等值反磁通瞬变电磁深度学习反演
4
作者 王鹤 晏茂珊 +2 位作者 席振铢 江沙 王俊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851-1860,共10页
等值反磁通瞬变电磁法在矿产勘探中应用广泛,但在复杂地质条件下,反演精度仍不高,为此,提出一种基于物理指导的神经网络(physics-informed neural network,PINN)深度学习反演方法,其步骤为:1)建立层状电阻率模型,进行等值反磁通瞬变电... 等值反磁通瞬变电磁法在矿产勘探中应用广泛,但在复杂地质条件下,反演精度仍不高,为此,提出一种基于物理指导的神经网络(physics-informed neural network,PINN)深度学习反演方法,其步骤为:1)建立层状电阻率模型,进行等值反磁通瞬变电磁法正演,生成用于网络训练的样本数据集。2)利用残差网络和U型网络构建的UResNet,构建等值反磁通瞬变电磁法的WNet深度学习反演模型,并将物理定律嵌入损失函数以进行网络训练。3)通过数据和模型双误差控制的反向传播算法,提升计算精度,得到最优网络模型。4)通过合成模型的仿真计算结果和实测数据结果验证该方法的正确性。研究结果表明:基于物理指导的WNet反演方法能有效融合物理定律,不依赖初始模型,能够高效解决等值反磁通瞬变电磁法的反演问题,并具有较高精度,对地下结构的解释更加全面、准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值反磁通瞬变电磁 深度学习 物理指导 反演精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稳态地温场全信息数值模拟
5
作者 戴世坤 田红军 +4 位作者 贾金荣 张莹 朱德祥 赵文学 蒋凡 《地球物理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988-1003,共16页
针对常规的数值模拟方法存在计算量大、边界条件近似和难以准确地模拟三维偏微分方程表征的物理信息等问题,本文提出了任意起伏地形下的一种高效、高精度的全信息数值模拟方法.该方法沿水平方向(-∞,+∞)进行二维全信息傅里叶变换,将三... 针对常规的数值模拟方法存在计算量大、边界条件近似和难以准确地模拟三维偏微分方程表征的物理信息等问题,本文提出了任意起伏地形下的一种高效、高精度的全信息数值模拟方法.该方法沿水平方向(-∞,+∞)进行二维全信息傅里叶变换,将三维偏微分方程转化为不同波数下的一维常微分方程进行求解,减少了计算量及存储需求,不同波数之间常微分方程相互独立,具有高度并行性.保留垂向为空间域并引入行波分解,消除了上下边界对模拟区域的影响,具有严格的上下边界条件,且每个垂向深度对应的水平网格任意,具有分辨率高,剖分灵活等特点.水平方向采用二维全信息傅里叶变换,获得异常场的正确波数谱信息,再对异常场所有的波数谱信息进行二维全信息逆变换,从而得到空间域的异常场.该方法在水平方向不存在截断效应,相对于标准FFT和Gauss-FFT,没有丢掉任何波数谱信息;每个单元利用一维形函数的高精度解和傅里叶变换的高效性,实现了高效、快速和准确地模拟三维偏微分方程描述的物理信息.本文设计棱柱体,对比数值解与解析解结果,验证了本文算法的正确性,分析异常场的波数谱分布特征,总结波数选取规律,同时对比本文算法与有限单元法、Gauss-FFT的计算精度与效率.设计高、低热导组合模型,进一步讨论边界条件的影响.最后设计任意起伏地形,说明本文算法对任意复杂地形下的适应性,为任意复杂条件大规模、高效、精细化反演成像、定量解释和人机相互解释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稳态地温场 全信息正反变换 波数谱信息 全信息数值模拟 任意起伏地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湘中紫云山花岗岩和暗色包体的源区及其地质意义:来自全岩地球化学及Sr-Nd同位素的证据 被引量:1
6
作者 鲁玉龙 肖荣 +5 位作者 彭建堂 黄建中 李欢 王鹏 冷家豪 刘洋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5-150,共16页
湘中紫云山花岗质岩体形成于晚三叠世,近年来因其周边众多金属矿床的发现而备受关注。岩体内含有丰富的暗色包体(MMEs),为研究其源区和形成过程提供了一个重要的窗口。本文对紫云山暗色包体进行了全岩主、微量元素分析,并对紫云山花岗... 湘中紫云山花岗质岩体形成于晚三叠世,近年来因其周边众多金属矿床的发现而备受关注。岩体内含有丰富的暗色包体(MMEs),为研究其源区和形成过程提供了一个重要的窗口。本文对紫云山暗色包体进行了全岩主、微量元素分析,并对紫云山花岗岩和暗色包体进行了Sr-Nd同位素分析。暗色包体主要为闪长质-花岗闪长质,SiO_(2)含量在55.24%~68.72%(平均为63.758%),K_(2)O含量为1.22%~6.33%(平均值为2.76%),属于钙碱性系列至高钾钙碱性系列岩石。暗色包体的(^(87)Sr/^(86)Sr)i值为0.714943~0.720623,ε_(Nd)(t)值为-9.53~-6.5,t DM2为1.53~1.78 Ga;主体花岗岩的(^(87)Sr/^(86)Sr)_(i)值为0.718160~0.724384,ε_(Nd)(t)值为-7.4~-8.2,二阶段模式年龄t DM2为1.60~1.67Ga;补体花岗岩的(^(87)Sr/^(86)Sr)_(i)值为0.735888~0.745734,ε_(Nd)(t)值为-10.1~-10.9,二阶段模式年龄t_(DM2)值为1.82~1.89Ga。研究表明:紫云山花岗岩主要来源于变杂砂岩熔融的壳源岩浆,并混合了部分富集幔源岩浆;其中主体花岗岩相较补体花岗岩含有较多的幔源组分,而紫云山暗色包体主要来源于富集地幔。紫云山花岗岩和暗色包体可能是印支期华南板块受周缘板块碰撞挤压后岩石圈伸展减薄,底侵的高温幔源岩浆注入到壳源长英质岩浆房后,两者混合不均的产物。在湘中地区,印支晚期花岗岩与其附近的金(锑)、钨等矿床存在密切的时、空联系,可能具有良好的成矿潜力;该区印支晚期花岗岩的成岩-成矿作用的强度远超传统认识,在找矿过程中需加以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R-ND同位素 岩浆源区 成矿效应 暗色包体 湘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物理空间树状结构参数化大地电磁跨维贝叶斯反演
7
作者 田圣琦 郭荣文 +2 位作者 柳建新 曹珣 王永斐 《地球物理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792-2805,共14页
小波域树状结构参数化为高维地球物理跨维贝叶斯反演的实用化提供了方法,然而该方法用小波系数来表示实际的地球物理模型,并采用树状结构节点表示小波系数,其系数本身(节点值)物理意义不明确.在生成/消亡机制下(包含生成、扰动和消亡步... 小波域树状结构参数化为高维地球物理跨维贝叶斯反演的实用化提供了方法,然而该方法用小波系数来表示实际的地球物理模型,并采用树状结构节点表示小波系数,其系数本身(节点值)物理意义不明确.在生成/消亡机制下(包含生成、扰动和消亡步骤)的跨维贝叶斯反演中,其系数的生成和扰动的大小很难确定,导致反演效率低.针对该问题本文提出物理空间树状结构参数化跨维贝叶斯反演,该方法用树状结构节点表示实际模型参数,不同节点代表不同区域的模型参数.这样生成、扰动步骤是对实际模型参数进行操作,物理意义明确,避免了无效生成和扰动,同时保留树状结构有利于计算生成、消亡和扰动的概率.为了验证该算法的有效性,本文首先设计了一个三层层状合成模型,系统地对比了新方法与传统小波域树状结构参数方法的收敛性.其次,设计了一个复杂的五层模型,对比了该算法与传统物理空间模型分层剖分参数化方法的反演结果.最后将本文提出的算法应用到实测1D电磁数据反演中,用于验证该方法的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维采样 参数化 物理空间 树状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何继善教授从事地球物理工作60周年学术成就回顾 被引量:8
8
作者 汤井田 戴前伟 +2 位作者 柳建新 朱自强 李帝铨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2323-2339,共17页
何继善教授,我国著名地球物理学家、教育家、工程管理学家,我国电(磁)法集大成者之一。1934年出生于湖南省浏阳县。1960年毕业于长春地质学院物探系。1994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首批院士。曾任中南工业大学校长、中国有色金属学会副理... 何继善教授,我国著名地球物理学家、教育家、工程管理学家,我国电(磁)法集大成者之一。1934年出生于湖南省浏阳县。1960年毕业于长春地质学院物探系。1994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首批院士。曾任中南工业大学校长、中国有色金属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工程院能源与矿业工程学部主任、湖南省科协主席;1991年~2001年担任《中国有色金属学报》和《中国有色金属学报(英文版1》首任主编;现任湖南省科协名誉主席、中国工程院第五届主席团成员、工程管理学部常委、美国勘探地球物理学家协会(SEG)终身会员。何继善教授长期从事地球物理研究,学术成就卓越。创立了双频激电法,发明了双频激电仪;提出了三元素群的自封闭加法,实现了2”系列伪随机信号的快速递推编码,创立了伪随机信号电法体系;创立了高分辨率检测堤坝管涌渗漏入水口的“流场法”,为病险水库隐患探测和汛期堤坝查险提供了必不可少的技术支撑和科学抢险决策依据;统一了频率域电磁法全区电阻率的定义和算法,创立了广域电磁法,为电磁勘探开辟了崭新的研究领域;创建了中国第一个以地电场与观测系统为特色的国家级重点学科;发明了一系列具有国际先进水平和自主知识产权的地电场观测仪器和装备,为中国资源勘探和工程勘察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他创立和发展的以伪随机信号电磁法和双频激电法为特色的勘探地球物理理论体系,被国际上誉为应用地球物理界的一重大事件。他的研究成果和学术思想对中国地球物理学的发展有重要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何继善 地球物理 双频激电法 伪随机信号 拟流均法 广域电磁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球物理探测技术在成都市浅表地质结构调查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1
9
作者 李华 王东辉 +7 位作者 张伟 王桥 杨剑 廖国忠 韩浩东 席振铢 王亮 刘胜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438-1457,共20页
【研究目的】查明城市浅表地质结构特征,对于城市地下空间规划、开发区建设、地质灾害评价等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而无损、抗干扰能力强的地球物理探测技术在提供城市地区地下地质信息方面可以发挥关键作用。【研究方法】为了支撑成都市... 【研究目的】查明城市浅表地质结构特征,对于城市地下空间规划、开发区建设、地质灾害评价等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而无损、抗干扰能力强的地球物理探测技术在提供城市地区地下地质信息方面可以发挥关键作用。【研究方法】为了支撑成都市浅表的三维地质填图工作,本文应用11种新、老地球物理探测技术,开展了成都市浅表地质结构的探测研究。【研究结果】研究结果表明:(1)地质雷达对于近地表的地层结构成像、建筑结构识别分辨率较高;(2)瞬态面波、混合源面波、三分量频率谐振法对50 m以浅的地质结构识别能力强,分辨率很高,但探测深度有限;(3)微动勘探法和高密度电阻率法对50 m以浅的地质结构分辨率较高,但深部分辨率一般;(4)等值反磁通瞬变电磁抗干扰能力强,施工效率高,50 m以浅分辨率较高,50~200 m深度范围内分辨率一般,对膏岩泥岩有较好的识别能力;(5)半航空瞬变电磁可弥补了常规物探方法无法进入特殊场地施工的不足;(6)浅层地震勘探对于浅地表50~300 m深度范围内的砂泥岩互层的变化特征和断层结构特征效果较好,配合自然伽马曲线,可有效识别砂泥岩的岩性界面;(7)音频大地电磁可有效识别成都平原深大断裂的空间分布形态。【结论】综合各种地球物理方法的优缺点,建立了成都市浅表地质结构的地球物理组合探测技术方案,以期能为今后的城市浅表地质结构调查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物理 地质结构 地下空间利用 断裂 组合探测技术 成都市 城市地质调查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数据智能时代地理信息科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提质与实践 被引量:10
10
作者 陈杰 邓敏 +2 位作者 刘启亮 石岩 刘慧敏 《测绘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63-167,共5页
地理时空信息已赋能各行各业。各高校根据不同的专业定位,结合自身的特点确定了专业建设的特色、方向与重点。笔者所在学校地理信息科学专业人才培养彰显典型的工科优势与地学应用服务特色,坚持“厚理论-重技术-强服务”的培养思路,探... 地理时空信息已赋能各行各业。各高校根据不同的专业定位,结合自身的特点确定了专业建设的特色、方向与重点。笔者所在学校地理信息科学专业人才培养彰显典型的工科优势与地学应用服务特色,坚持“厚理论-重技术-强服务”的培养思路,探索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时代背景下高质量人才培养的关键对策,提升人才培养方案的质量,持续完善课程体系,优化课程内容,革新教学模式,促进笔者所在学校地理信息科学专业健康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数据智能时代 地理信息科学 人才培养方案 国家-行业-学科发展需求 高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学地球科学跨越发展的十年:大数据、人工智能算法正在改变地质学 被引量:102
11
作者 周永章 左仁广 +6 位作者 刘刚 袁峰 毛先成 郭艳军 肖凡 廖杰 刘艳鹏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556-573,共18页
近十年是科学研究从问题驱动向数据驱动转变的转折时期,科学研究的第四范式—数据密集型科学发现应势而生。这期间,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算法的引入使数学地球科学实现跨越式发展,并正在改变地质学。机器学习是使计算机具有智能的根本途径... 近十年是科学研究从问题驱动向数据驱动转变的转折时期,科学研究的第四范式—数据密集型科学发现应势而生。这期间,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算法的引入使数学地球科学实现跨越式发展,并正在改变地质学。机器学习是使计算机具有智能的根本途径。深度学习,即多层神经网络的方法,是一种实现机器学习的技术,是过去几年大数据与数学地球科学研究的最重要的热点。贝叶斯网络是贝叶斯公式和图论结合的产物,可用来建立矿床地质的成因网络,进而理解矿床成因。地质大图形问题可以转化为大型的复杂网络空间问题和社区结构问题,社区分析技术可用于地震预报、地质网络分析、特殊地质现象识别、矿床预测。关联规则和推荐系统算法在地质研究中已有成功的应用实例。化探数据及其异常经常包含复杂和非线性模式,深度学习在智能识别与提取复杂地质条件下地球化学异常具有优异的能力,卷积神经网络、堆叠自编码机等是较为常用和有效的方法。非线性矿产资源预测、基于GIS和三维地质建模的三维成矿预测及相应的软件系统得到持续改进。三维虚拟仿真建模技术的应用实现了多模态、跨尺度地学虚拟现实与多维交互,地质过程数值模拟等已有创新性进展。区块链技术以及OneGeology、玻璃地球、深时数字地球等大地质科学计划,将在整合全球地质大数据、共享全球地学知识、推动数学地球科学学科发展方面起到重大的推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大数据 深度学习 人工智能算法 区块链 深时数字地球 矿产资源预测 数学地球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尺度综合地球物理探测:揭示成矿系统、助力深部找矿--长江中下游深部探测(SinoProbe-03)进展 被引量:79
12
作者 吕庆田 董树文 +2 位作者 汤井田 史大年 常印佛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4319-4343,共25页
两个原因使我们必须开展深部探测.一是寻找深部资源,二是更好地理解形成和控制陆内成矿的深部动力学过程,预测新的矿集区.在深部探测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地质调查项目资助下,作者在长江中下游成矿带及邻区开展了系统的多尺度、综... 两个原因使我们必须开展深部探测.一是寻找深部资源,二是更好地理解形成和控制陆内成矿的深部动力学过程,预测新的矿集区.在深部探测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地质调查项目资助下,作者在长江中下游成矿带及邻区开展了系统的多尺度、综合地球物理探测.包括:成矿带尺度的宽频地震探测及"廊带式"综合探测,矿集区尺度的骨干剖面探测和三维建模,矿田尺度的三维探测与反演模拟.探测结果在三个层次取得了一系列新认识和新发现,完善了相关探测方法技术.主要包括:揭示了成矿带岩石圈结构、深部过程及对成岩、成矿的控制,提出了成矿带形成的动力学模型,诠释了在狭窄的成矿带内形成大规模金属堆积的深部因素;揭示了典型矿集区地壳三维结构、组成和断裂分布,建立了矿集区三维结构模型和区域成矿模式,推断了主要控矿岩体、地层的空间展布,预测了新的找矿靶区;开展了"玢岩型"、斑岩型和热液型多金属矿床综合地球物理探测试验,总结了勘查模式,预测了深边部找矿靶区;提出了硬岩区反射地震数据采集设计、激发到接收的有效措施,探索了地震弱信号提取、噪声压制、静校正和偏移等处理新技术、新方法;提出了强电磁干扰区电磁去噪的数字形态滤波等技术,完善了二/三维带地形和考虑各向异性情况的电磁正反演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中下游成矿带 层析成像 深反射地震 三维建模 陆内俯冲 地球动力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庐枞矿集区上地壳结构与变形:综合地球物理探测结果 被引量:26
13
作者 吕庆田 刘振东 +4 位作者 汤井田 吴明安 严加永 肖晓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447-465,共19页
为揭示庐枞矿集区三维结构,深化对成矿作用的认识,为深部找矿提供更多信息,作者在庐枞矿集区实施了相互交叉的五条综合地球物理探测剖面。综合分析反射地震、MT及区域重磁数据,提出了矿集区上地壳结构、组成和构造变形的新认识。庐枞矿... 为揭示庐枞矿集区三维结构,深化对成矿作用的认识,为深部找矿提供更多信息,作者在庐枞矿集区实施了相互交叉的五条综合地球物理探测剖面。综合分析反射地震、MT及区域重磁数据,提出了矿集区上地壳结构、组成和构造变形的新认识。庐枞矿集区东西结构由"两坳一隆"组成,即西侧的潜山—孔城坳陷和东侧的庐枞火山岩盆地,二者之间以一隆起相隔;南北结构呈"南坳北隆"阶梯式台升,两个"台阶"断裂分别为汤家院—砖桥断裂、庐江—黄姑闸—铜陵拆离断层。庐枞火山岩盆地呈不对称"箕状",四周由向盆地倾斜的边界断裂围限。北、东边界断裂(BF2、LHTD)为深断裂,控制火山岩盆地的发展与演化。构造上,矿集区由"三横六纵"断裂系统构成,从北到南的"三横"依次为:庐江—黄姑闸—铜陵拆离断层、汤家院—砖桥断裂和仪津—陶家巷断裂(BF3);从西到东的"六纵"依次为:郯庐、滁河(CHF)、罗河—缺口、枞阳—黄屯、陶家湾—施家湾断裂和沿江断裂带。矿集区的形成与演化主体上受燕山陆内造山运动的影响,经历了中—晚侏罗世古太平洋板块NW向挤压和白垩纪的伸展。本文还取得了一系列新发现。确定了"沿江断裂"为逆冲断裂系,庐江—黄姑闸—铜陵断裂为向南倾斜的低缓拆离断层;新发现汤家院—砖桥断裂,该断裂将庐枞火山岩盆地和潜山—孔城坳陷分为南北两部分。庐枞火山岩东北部,发现保存相对完好的早、中侏罗世沉积盆地,盆地呈NWW—SEE走向,深达5.0km,认为它可能是印支期陆—陆碰撞后伸展阶段形成的盆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庐枞矿集区 反射地震 MT探测 上地壳结构 火山岩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南大学地理信息科学专业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被引量:10
14
作者 邓敏 陈杰 刘慧敏 《测绘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156-159,共4页
教育部“双万计划”强调建设面向未来、适应需求、引领发展、理念先进、保障有力的一流专业。本文阐述了中南大学地理信息科学专业结合学校定位与专业特点,因材施教、兼具特色的专业建设之路,探索并实践了一系列举措,专业发展取得了长... 教育部“双万计划”强调建设面向未来、适应需求、引领发展、理念先进、保障有力的一流专业。本文阐述了中南大学地理信息科学专业结合学校定位与专业特点,因材施教、兼具特色的专业建设之路,探索并实践了一系列举措,专业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流专业 地理信息科学 教学改革 人才培养 国家需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伟晶岩型锂矿床地球物理探测及可可托海实例 被引量:6
15
作者 何兰芳 李亮 +5 位作者 申萍 王斯昊 李志远 周楠楠 陈儒军 秦克章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244-254,共11页
锂是一种战略性关键金属,因其高电位特征在新能源时代的战略地位突出,并且需求急剧增长。锂矿床是锂资源的自然载体,勘探开发锂矿床是保障低碳能源金属锂资源需求的重要途径。伟晶岩是硬岩型锂矿床重要的赋矿岩体,但大部分锂矿床赋矿岩... 锂是一种战略性关键金属,因其高电位特征在新能源时代的战略地位突出,并且需求急剧增长。锂矿床是锂资源的自然载体,勘探开发锂矿床是保障低碳能源金属锂资源需求的重要途径。伟晶岩是硬岩型锂矿床重要的赋矿岩体,但大部分锂矿床赋矿岩体规模小,物性特征不明显,地球物理探测难度极大,并且在相当一段时间地球物理勘探与研究被忽视。随着锂矿勘探需求的持续攀升及仪器与方法技术的进步,地球物理在伟晶岩探测中的作用越来越被重视,在勘探应用中也在不断取得突破。本文在简要回顾锂资源需求现状的基础上,讨论和综述了伟晶岩型锂矿床地球物理探测技术,包括岩石物理特征、星载遥感技术、重磁勘探和电法勘探,最后展示了中国新疆可可托海伟晶岩稀有金属矿区音频大地电磁测深探测实例。伟晶岩与淡色花岗岩具有低磁化率、低密度、低极化率和高波速特征,而伟晶岩的电阻率受亲水矿物的影响,在几个数量级的范围内变化。由于伟晶岩和与其共伴生的花岗岩相对于片岩、片麻岩等围岩具有低密度、低磁化率特征,常用区域重磁勘探圈定这一类的花岗岩体。重磁勘探通常难以判别是否为伟晶岩,但近期有少量实例报道微重力能识别花岗岩中的伟晶岩。电法勘探因其相对较高的分辨率和穿透能力能在隐伏伟晶岩型锂矿勘查中发挥重要作用,在伟晶岩型锂矿勘探中被广泛应用。我们在可可托海开展了音频大地电磁测深。其结果表明:矿区及外围电阻率整体较高,但3号脉以南岩田内发育多处低阻体,据已知岩脉发育特征和地质调查结果,推测部分低阻异常体为隐伏伟晶岩反映。地质分析表明,可可托海伟晶岩均含矿,部分同期淡色花岗岩也有矿化特征,综合地质-地球物理特征,推测可可托海伟晶岩田南部有较好的资源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矿床 伟晶岩 地球物理探测 电法勘探 可可托海 岩石物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理信息科学专业高水平师资队伍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被引量:5
16
作者 邓敏 刘启亮 +1 位作者 石岩 陈杰 《测绘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73-176,共4页
师资队伍是一流专业建设与一流人才培养的关键因素,也是推进我国高校有组织科研的实施者。本文以中南大学地理信息科学专业为例,探讨了行业特色“双一流”高校高水平师资队伍建设的影响因素与实施途径,并分析了近年来师资队伍建设的成... 师资队伍是一流专业建设与一流人才培养的关键因素,也是推进我国高校有组织科研的实施者。本文以中南大学地理信息科学专业为例,探讨了行业特色“双一流”高校高水平师资队伍建设的影响因素与实施途径,并分析了近年来师资队伍建设的成效与问题。本文对地理信息科学专业师资队伍建设的实施策略和途径,可为相关院校地理信息科学一流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质量提升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师资队伍 人才培养 学校特色 地理信息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洋有色金属矿产地球物理勘探进展 被引量:5
17
作者 郭振威 李方达 +2 位作者 柳建新 杨斌 王妍艺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85-306,共22页
随着对海洋矿物资源的勘探研究,人们意识到多金属结核、富钴结壳和多金属硫化物等是具有战略意义的海洋有色金属矿产。近年来,随着地球物理勘探技术的发展,勘探深度逐渐从浅海过渡到深海,加深了人们对深部有色金属资源的认识,深海有色... 随着对海洋矿物资源的勘探研究,人们意识到多金属结核、富钴结壳和多金属硫化物等是具有战略意义的海洋有色金属矿产。近年来,随着地球物理勘探技术的发展,勘探深度逐渐从浅海过渡到深海,加深了人们对深部有色金属资源的认识,深海有色金属资源逐步成为世界各国关注的热点。近十年来,我国在深海矿产资源领域的研究取得了一系列的重要进展。首先,本文主要介绍国内外海洋有色金属矿产的勘探现状,并且在原理基础、正反演技术方法等方面回顾了适用于深海环境的地球物理勘探方法的发展。然后,结合我国在太平洋的多金属结核勘探区、富钴结壳勘探区和在西南印度洋中脊的多金属硫化物矿勘探区的研究进展,归纳了海洋有色金属矿产的地球物理勘探方法及实例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底多金属结核 富钴结壳 海底多金属硫化物 地球物理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都兰白石崖M20地区火山岩的地质-地球物理特征 被引量:5
18
作者 杨立功 刘继顺 +2 位作者 尹利君 刘卫明 刘文恒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57-62,共6页
青海省都兰县白石崖地区铁多金属矿床,产于与火山机构有关的火成岩与石炭纪沉积岩的接触部位。因受第四系掩埋,整个地区的地质、地球化学、遥感特征不明显,只能依靠地球物理工作,查明隐伏火成岩及火山机构的分布状况,为资源勘查空间靶... 青海省都兰县白石崖地区铁多金属矿床,产于与火山机构有关的火成岩与石炭纪沉积岩的接触部位。因受第四系掩埋,整个地区的地质、地球化学、遥感特征不明显,只能依靠地球物理工作,查明隐伏火成岩及火山机构的分布状况,为资源勘查空间靶区的选定提供依据。经过对磁测数据的滤波、延拓、求导、小波分析、二级反演等方法的处理和电法卡尼亚电阻率Laplace及Salter行侦等突出异常体的变换,较好地划分了火山岩和火山机构的界限,确定了区内火山机构空间分布的地质-地球物理标志,并建立了区内理想状况下火山机构的地质-地球物理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成岩 火山机构 高精度磁测 高频大地电磁测深 物探数据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球物理方法在城市地质结构精细化探测中最优方法组合研究——以成都市天府新区为例 被引量:2
19
作者 李华 王东辉 +11 位作者 张伟 杨剑 王桥 廖国忠 王春山 韩浩东 席振铢 王亮 刘胜 夏友刚 李颖 杨涛 《中国地质》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691-1704,共14页
【研究目的】成都市天府新区属于典型的西南红层地区,其地层结构呈泥岩、粉砂质泥岩、泥质粉砂岩、砂岩互层结构,不同岩性之间的物性差异相对较小,研究浅部地质结构探测方法,有利于实现城市三维精细地质模型的建立。【研究方法】本文在... 【研究目的】成都市天府新区属于典型的西南红层地区,其地层结构呈泥岩、粉砂质泥岩、泥质粉砂岩、砂岩互层结构,不同岩性之间的物性差异相对较小,研究浅部地质结构探测方法,有利于实现城市三维精细地质模型的建立。【研究方法】本文在成都天府新区4个典型试验区,采用多种新的和传统的地球物理方法开展了地质结构精细探测试验。【研究结果】地质雷达、三分量频率共振具有较高的分辨率,其次是浅层地震勘探、高密度电阻率法、等值反磁通瞬变电磁法、微动勘探;地质雷达和等值反磁通瞬变电磁抗干扰能力最强,浅震、三分量共振、微动勘探受城市噪音干扰比较严重;采用地质雷达、三分量频率共振、高密度电阻率法、等值反磁通瞬变电磁法、浅层地震、微动勘探等方法进行组合探测,可以获得由浅至深不同深度范围内的地质结构分层。【结论】通过对比分析每种方法的探测深度、分辨率、抗干扰强度、施工效率和经济成本,形成了适应于成都市天府新区不同工况、不同探测深度的地质结构精细探测地球物理方法最优组合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物理方法 地质结构 最优方法组合 精细探测 城市地质调查工程 成都 四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知识”时代地理信息科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探索与实践 被引量:8
20
作者 邓敏 刘启亮 《测绘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78-181,共4页
由“大数据”向“大知识”的转变是地理信息科学面临的新机遇与新挑战,也对地理信息科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深入分析了“大知识”时代地理信息科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的新特点,立足中南大学工科与地球科学群的专业特色... 由“大数据”向“大知识”的转变是地理信息科学面临的新机遇与新挑战,也对地理信息科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深入分析了“大知识”时代地理信息科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的新特点,立足中南大学工科与地球科学群的专业特色,从人才培养顶层设计、课程体系构建、教学内容建设及教学理念改革等方面,阐述了近年来对地理信息科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可为推动地理信息科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提供一定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知识 本科人才培养 学校特色 地理信息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