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87篇文章
< 1 2 9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季节性冻土冻融周期多场地球物理探测与监测
1
作者 李静 白利舸 +3 位作者 刘辉 张凯文 张臣纲 曾昭发 《地球物理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3011-3024,共14页
季节性冻土的冻融循环控制着土壤水热过程,是高纬度寒冷地区气候变化的重要指标.监测冻土结构与物质组分的动态变化对于基础设施建设、土壤保护治理以及碳储调控等具有关键意义.相比于原位钻孔与遥感探测,浅地表地球物理方法可获得不同... 季节性冻土的冻融循环控制着土壤水热过程,是高纬度寒冷地区气候变化的重要指标.监测冻土结构与物质组分的动态变化对于基础设施建设、土壤保护治理以及碳储调控等具有关键意义.相比于原位钻孔与遥感探测,浅地表地球物理方法可获得不同深度的冻融过程空间变化特征.本文采用高密度电阻率成像与背景噪声地震监测技术在我国东北地区冻土试验场开展季节性冻融周期探测与监测实验.完整冻融周期的地球物理监测数据揭示了土壤结构与水热特性响应规律,物性参数与水文信息具有很好的一致性.不同冻融阶段电阻率变化与温度、含水量以及溶质浓度相关.地震相对速度变化(dv/v)和面波相速度变化(dc/c)与累积温度、地下水位呈负相关,指示了土壤孔隙冻结程度与深部环境的水热状态.同时,实测数据验证了dc/c相比dv/v具有更高的时空分辨率.灵敏度分析讨论了电阻率与地震速度变化分别对浅层热交换以及深层水文特征变化敏感.结合孔隙几何特征与水冰相变机制,通过水文与地球物理数据给出了季节性冻土的冻融演化模型.研究结果验证了地球物理方法在冻土探测与动态监测中的适用性,为冻融过程的相变机制和定量解释提供了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季节性冻土 电阻率监测 被动源地震 水文地球物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切开地壳上地幔,揭露大陆深部结构与资源环境效应——深部探测技术实验与集成(SinoProbe-02)项目简介与关键科学问题 被引量:4
2
作者 高锐 王海燕 +9 位作者 张忠杰 李秋生 陈凌 金胜 刘国兴 贺日政 张贵宾 卢占武 曾令森 许惠平 《地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S01期34-48,共15页
本文简要介绍国家科技专项“深部探测技术实验研究”第二项目“深部探测技术实验与集成”(Sino-Probe-02)的研究目标、国际趋势与国内需求、主要研究内容、技术路线与研究方法等,着重介绍拟聚焦研究的关键科技问题。预期通过本项目的实... 本文简要介绍国家科技专项“深部探测技术实验研究”第二项目“深部探测技术实验与集成”(Sino-Probe-02)的研究目标、国际趋势与国内需求、主要研究内容、技术路线与研究方法等,着重介绍拟聚焦研究的关键科技问题。预期通过本项目的实施,实验并集成可行的深部探测方法技术组合和综合解释方法技术平台;项目实施的深部探测实验剖面将切开实验区的地壳上地幔,精细了解中国大陆典型地域自地表到深部的三维结构与地球动力学过程,揭示岩石圈与软流圈等层圈与更深部地幔之间的相互作用,为资源勘查、减轻灾害和保护环境提供新的科学依据。为深部探测能够带动地球科学进步和人类和谐发展提供例证,推动“中国地壳探测工程”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部探测 方法技术 大陆深部结构 资源环境效应 关键科学问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航空地球物理勘查技术发展战略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熊盛青 毛景文 +8 位作者 刘敏 周锡华 徐学义 秦绪文 葛良全 王林飞 陈斌 李桐林 骆遥 《中国工程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04-116,共13页
航空地球物理勘探是重要的快速找矿勘查方法,21世纪以来我国航空地球物理勘查技术已取得长足进步,但现有技术与装备仍难以满足国家“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和深地、深海探测等对重大关键核心技术与装备的新需求。本文聚焦我国航空地... 航空地球物理勘探是重要的快速找矿勘查方法,21世纪以来我国航空地球物理勘查技术已取得长足进步,但现有技术与装备仍难以满足国家“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和深地、深海探测等对重大关键核心技术与装备的新需求。本文聚焦我国航空地球物理勘查技术高质量发展布局,梳理和总结了国内外航空地球物理勘查技术发展现状,评估了当前国内外技术竞争和发展态势,分析研判了我国在该领域面临的主要挑战。结合科技发展新变化、新特征和新趋势,瞄准超导传感器、航空重力全张量梯度、航磁全张量梯度、多场源全深度航空电磁、航空地震等前沿关键技术,以及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等急需的实用化技术,制定了我国航空地球物理勘查技术发展路线图。针对前沿技术攻关能力不够强、技术适应性较差和创新基础较薄弱等问题,提出了组建国家级航空地球物理技术创新中心、开展第四代航空地球物理勘查技术研发和构建一体化的航空地球物理技术装备发展体系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空地球物理 资源勘查 航空重力全张量梯度勘查 航磁全张量梯度勘查 多场源全深度航空电磁勘查 航空地震勘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球深部探测计划中地学软件研发关键技术
4
作者 于平 张琦 +1 位作者 黄大年 肖丽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501-506,共6页
针对高效率、高精度快速移动平台联合探测技术,发展由此带来的海量数据综合信息处理、解释和地质建模一体化所需的大型软件平台技术,可为实现复杂环境条件下有效实施大面积资源勘探调查、实现重大找矿突破目标提供切实可行的技术保障。... 针对高效率、高精度快速移动平台联合探测技术,发展由此带来的海量数据综合信息处理、解释和地质建模一体化所需的大型软件平台技术,可为实现复杂环境条件下有效实施大面积资源勘探调查、实现重大找矿突破目标提供切实可行的技术保障。采用引进和自主研发的"红蓝军"双轨路线,基于已有的地震数据处理解释基础,完善了高端软件平台地震和非震数据分析功能的联合,形成了具有跨操作平台、数据融合、二次开发、数据共享管理等功能的综合研究一体化分析软件平台,填补了国外软件产品在地震-非震数据联合分析方面的空白,为地球深部探测数据分析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轨路线 一体化 数据融合 地球深部探测 地学软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胶西北金矿成矿模式及找矿技术方法演变 被引量:1
5
作者 冯雅杰 王永志 +4 位作者 丁正江 王斌 何云龙 安钊锋 刘得辉 《地学前缘》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65-181,共17页
胶西北金矿集中区具有资源储量大,成矿类型多样的特点。近年来,随着找矿突破战略行动的深入,胶西北金矿成矿理论研究和深部找矿工作取得了巨大进展。本文系统研究胶西北金矿研究成果,深入分析区域地质背景、矿床分布规律、典型矿床特征... 胶西北金矿集中区具有资源储量大,成矿类型多样的特点。近年来,随着找矿突破战略行动的深入,胶西北金矿成矿理论研究和深部找矿工作取得了巨大进展。本文系统研究胶西北金矿研究成果,深入分析区域地质背景、矿床分布规律、典型矿床特征以及区域成矿模式,重点讨论了胶西北的金矿成矿模式。通过对主要矿床类型形成机制及差异的分析,揭示了构造活动、岩浆侵入和流体运移在成矿过程中的耦合机制。经系统梳理近年来金矿找矿技术方法方面的研究进展,本文强调了综合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遥感等技术手段在矿产预测方面作用,同时探讨了逐步演化到数据驱动找矿预测方法。针对当前胶西北金矿找矿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如多源数据融合不足、找矿模型偏重地质调查勘探为主、智能找矿方法待加强等),提出以数据驱动等作为胶西北地区未来找矿的关键研究方向,为提高胶西北金矿找矿效率和革新找矿方法提供理论基础和研究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西北 地质背景 金矿 成矿模式 找矿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正则化技术和几何多重网格法的大地电磁三维正演研究
6
作者 黄贤阳 殷长春 +3 位作者 邓居智 陈辉 陈晓 余辉 《地球物理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2911-2927,共17页
为了加快大地电磁三维正演的求解速度,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正则化技术和几何多重网格法的有限元正演方法.首先,利用矢量有限元法离散频率域二次电场双旋度方程,并施加Dirichlet边界条件,形成大型稀疏复线性方程组.为解决低频条件下收敛... 为了加快大地电磁三维正演的求解速度,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正则化技术和几何多重网格法的有限元正演方法.首先,利用矢量有限元法离散频率域二次电场双旋度方程,并施加Dirichlet边界条件,形成大型稀疏复线性方程组.为解决低频条件下收敛难的问题,采用正则化散度校正技术进行加速.随后,本文依据几何多重网格算法技术流程,使用V循环的几何多重网格法对线性方程组进行求解,实现大地电磁三维高效正演模拟.通过两个理论模型(COMMEMI3D-1模型、DTM-1模型)以及Cascadia实际模型,对本文正则化散度校正技术和几何多重网格算法的有效性进行验证,结果表明较之于传统散度校正技术,本文正则化散度校正技术具有求解速度快且无需选择参数的优势.此外,本文提出的几何多重网格算法在迭代次数、求解时间和稳定性方面均优于传统的Krylov子空间算法(如ILU-BICGSTAB,SOR-BICGSTAB,ILU-GMRES,SOR-GMRES),更适用于求解大规模大地电磁三维正演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地电磁法 多重网格法 正则化散度校正 有限单元法 3D正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成式AI技术在地学研究中的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
7
作者 周圣荃 李以科 +6 位作者 王永志 刘海明 李楠 柯昌辉 李瑞萍 赵永岗 张丽 《地学前缘》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03-316,共14页
地球复杂巨系统研究的多维度发展持续驱动着地学研究方法的突破创新。生成式AI技术作为新兴研究工具,凭借强大的数据处理与知识推理能力为地学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本文系统梳理生成式AI技术的发展脉络,对比ChatGPT与国产DeepSeek模型... 地球复杂巨系统研究的多维度发展持续驱动着地学研究方法的突破创新。生成式AI技术作为新兴研究工具,凭借强大的数据处理与知识推理能力为地学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本文系统梳理生成式AI技术的发展脉络,对比ChatGPT与国产DeepSeek模型的技术路线,展现了生成式AI技术强大的自然语言处理能力和多模态模型构建的优势。本文详细总结了生成式AI技术在地学中的应用,特别是在资源勘查领域的应用现状和发展趋势。生成式AI技术已实现地学领域中多源异构数据的通用性整合,在资源勘查领域深入参与各阶段工作并于数据整合、认知推理、应用服务等层面提供技术支撑,掀起资源勘查领域革新浪潮。目前,生成式AI技术在地学应用领域依然存在数据完备性缺陷、地质复杂系统挑战、地质模型可解释性难题等核心制约。综合分析指出,生成式AI重构“数据感知-知识提炼-决策生成”技术体系,必将加速实现该技术在地球科学各领域的应用突破,为创新勘查技术方法、提高勘查效率、助力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提供重要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生成式AI技术 ChatGPT 找矿预测 资源勘查 DeepSeek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深度学习的分布式声学传感垂直地震剖面数据耦合噪声压制技术
8
作者 赵玉星 李月 +2 位作者 杨宝俊 王胜男 吴宁 《地球物理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922-1933,共12页
分布式声学传感(Distributed Acoustic Sensing,DAS)具有全井段覆盖、采样密度高、对恶劣环境耐受性强等诸多优势,近年来为推动高精度勘探技术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被认为是一种可以代替常规地震检波器进行数据采集的新技术.然而,受DA... 分布式声学传感(Distributed Acoustic Sensing,DAS)具有全井段覆盖、采样密度高、对恶劣环境耐受性强等诸多优势,近年来为推动高精度勘探技术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被认为是一种可以代替常规地震检波器进行数据采集的新技术.然而,受DAS系统部署方式等的影响,光纤电缆可能会沿钻孔套管产生拍打和振铃,导致所采集的地震资料中往往含有大量的耦合噪声,严重影响了后续的数据分析和解释.现有的耦合噪声压制技术通常需要根据噪声的一些特征,如噪声的子波类型、周期、衰减特性等进行大量的调参工作,非常耗时,难以满足大数据采集背景下地震资料的高效处理需求.在本文中,我们提出了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耦合噪声压制技术.该技术借助卷积神经网络(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CNN)优异的特征提取能力,挖掘耦合噪声与有效信号的潜在特征差异,进而根据信噪特征差异在网络的隐层隐式处理即可实现信噪分离.此外,通过对DAS资料的细致分析,还利用正演模拟和参数化模型构建了包含真实数据和合成数据的混合DAS资料数据集用于去噪模型的优化训练.合成DAS资料和实际DAS资料的处理结果均表明,所提出的方法可以在几乎不破坏有效信号的前提下有效压制耦合噪声.经过处理后原先受耦合噪声干扰严重的信号变得更加清晰、连续,为后续反演成像等任务提供了高质量的数据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布式声传感 耦合噪声 噪声压制 深度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大模型与GraphRAG的胶东金矿智能搜索技术
9
作者 李博文 王永志 +4 位作者 丁正江 王斌 温世博 董宇浩 纪政 《地学前缘》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55-164,共10页
胶东金矿是我国东部重要的金矿资源集中区,其地质信息复杂、知识体系庞大,传统的信息检索方式难以满足矿产勘查中对语义理解与知识推理的高阶需求。为提升地质知识服务效率,本文基于GraphRAG(知识图谱增强型检索生成)技术,构建了面向胶... 胶东金矿是我国东部重要的金矿资源集中区,其地质信息复杂、知识体系庞大,传统的信息检索方式难以满足矿产勘查中对语义理解与知识推理的高阶需求。为提升地质知识服务效率,本文基于GraphRAG(知识图谱增强型检索生成)技术,构建了面向胶东金矿领域的智能搜索问答系统。研究以知网上胶东金矿相关的论文为语料来源,利用OCR与大语言模型(LLM)技术进行文本解析与语义标准化处理,形成覆盖矿化类型、控矿构造、矿物组合等核心概念的本体知识体系。系统通过提示工程驱动的大模型实现实体与关系自动抽取,构建结构化知识图谱,并集成于图数据库Neo4j中。进一步融合语义嵌入与社区聚类算法,构建知识索引网络,支持自然语言问答、语义扩展与知识溯源等功能。评估结果表明:该系统在回答准确性、上下文精度与知识可解释性等方面优于传统RAG方法及ChatGPT-4o等通用模型,具备更高的专业适应性和推理能力。研究结果可为金矿领域的智能化信息服务提供新型技术路径,也为图谱增强语言模型在地学知识管理中的应用探索提供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raphRAG 知识图谱 大语言模型 胶东金矿 知识问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球物理方法探测活动断层效果和方法最佳组合分析 被引量:38
10
作者 李征西 曾昭发 +3 位作者 李恩泽 易兵 王者江 薛建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S1期109-114,共6页
采用综合地球物理方法对长春市的已知断层进行探测实践,表明不同的地球物理方法解决不同问题,并具有不同的效果。例如重磁方法、联合剖面方法可以缩小活动断层的研究范围;探地雷达、浅层地震、高密度电法等方法在研究活动断层的剖面形... 采用综合地球物理方法对长春市的已知断层进行探测实践,表明不同的地球物理方法解决不同问题,并具有不同的效果。例如重磁方法、联合剖面方法可以缩小活动断层的研究范围;探地雷达、浅层地震、高密度电法等方法在研究活动断层的剖面形态中具有很好的作用,而且探地雷达、高分辨率地震能够提供断层的时间等信息,为活动性探测提供依据。针对研究实例分析了综合地球物理方法在活动断层中的组合方法,为开展活动断层的研究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物理方法 活动断层探测 最佳方法组合 探测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属矿地球物理勘探技术与设备:回顾与进展 被引量:69
11
作者 吕庆田 张晓培 +13 位作者 汤井田 金胜 梁连仲 牛建军 王绪本 林品荣 姚长利 高文利 顾建松 韩立国 蔡耀泽 张金昌 刘宝林 赵金花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3629-3664,共36页
地球物理勘探技术是深部矿产资源勘查的主要技术手段.长期以来,我国地球物理勘查技术和仪器严重依赖国外进口,国产勘查技术无论仪器设备,还是方法、软件尚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深部矿产勘查需求.“十二五”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 地球物理勘探技术是深部矿产资源勘查的主要技术手段.长期以来,我国地球物理勘查技术和仪器严重依赖国外进口,国产勘查技术无论仪器设备,还是方法、软件尚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深部矿产勘查需求.“十二五”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资源环境技术领域设立了“深部矿产资源勘探技术”重大项目,以提高深部矿产资源探测的深度、精度、分辨率和抗干扰能力为目标,研发高精度重磁探测技术、电法及电磁探测技术、地震探测、钻探和井中探测技术和装备.经过4年的攻关研究,突破了高精度微重力传感器、铯光泵磁场传感器、宽带感应式电磁传感器等10余项关键技术;研发、完善和升级了地面高精度数字重力仪、质子磁力仪、大功率伪随机广域电磁探测系统、分布式多参数电磁探测系统等18套勘探地球物理仪器设备;创新和完善了20余项勘探地球物理数据处理、正反演方法,研发和完善了2套适合金属矿数据处理及解释的大型软件系统,和8套其他专用软件系统,大幅度提升了我国地球物理勘探技术水平.本文旨在介绍项目取得的主要成果,首先回顾我国地球物理勘探技术的发展历程,然后再重点介绍“深部矿产资源勘探技术”重大项目取得的主要成果和进展,最后对发展我国地球物理勘探技术提出作者的看法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力勘探 磁法勘探 电磁法勘探 金属矿地震勘探 金属矿测井 井-地探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磁感应技术在南极海冰厚度探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6
12
作者 郭井学 孙波 +1 位作者 崔祥斌 田钢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330-335,共6页
介绍一种能够高效探测海冰厚度的电磁感应方法及其在南极考察中的应用。该技术方法针对海冰和海水的电特性,利用电磁场原理精确探测仪器至冰水交界面的距离,以实现海冰厚度的测定。通过电磁感应(EM)仪观测的视电导率与同点位钻孔测量... 介绍一种能够高效探测海冰厚度的电磁感应方法及其在南极考察中的应用。该技术方法针对海冰和海水的电特性,利用电磁场原理精确探测仪器至冰水交界面的距离,以实现海冰厚度的测定。通过电磁感应(EM)仪观测的视电导率与同点位钻孔测量数据对比分析,获得视电导率与海冰厚度的换算关系式,通过对用该关系式计算出的海冰厚度进行验证,表明电磁感应技术能够获得可靠的海冰厚度数据。对探测剖面的海冰厚度统计表明,2005—2006年夏季南极内拉峡湾内海冰以平整冰为主,其厚度为0.81.4 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极 电磁感应 视电导率 海冰厚度 钻孔测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球物理探测方法在吉林江源地区小石人金矿勘查中的应用 被引量:7
13
作者 王诗元 范继璋 +1 位作者 刘亚剑 徐山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909-915,共7页
在小石人金矿勘查中,视电阻率法、激发极化法、高精度磁测法和伽马能谱法均为有效的地球物理探测方法。以视电阻率信息为主要标志,可以建立高阻、高极化、低磁、低K、低总计数率的地球物理模型,且该模型在空间上与硅化蚀变带相对应。在... 在小石人金矿勘查中,视电阻率法、激发极化法、高精度磁测法和伽马能谱法均为有效的地球物理探测方法。以视电阻率信息为主要标志,可以建立高阻、高极化、低磁、低K、低总计数率的地球物理模型,且该模型在空间上与硅化蚀变带相对应。在植被覆盖的条件下,该模型在此类金矿勘查中起到先导作用,可用于推断硅化蚀变带的规模和指导勘探工程的布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物理探测 地球物理模型 金矿勘查川 石人金矿 吉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人机在地球物理探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17
14
作者 于显利 刘顺安 刘佳琳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107-109,共3页
随着经济持续快速增长,我国对资源需求越来越大,现有资源已经无法满足需要,迫切需要寻找新的矿产资源。而无人机作为一种成本低、操作灵活、无人员伤亡危险的空中移动探测平台,正好满足高效率资源勘查的需要。本文详细介绍了国内外利用... 随着经济持续快速增长,我国对资源需求越来越大,现有资源已经无法满足需要,迫切需要寻找新的矿产资源。而无人机作为一种成本低、操作灵活、无人员伤亡危险的空中移动探测平台,正好满足高效率资源勘查的需要。本文详细介绍了国内外利用无人机技术进行地球物理探测的应用现状,并对不同种类无人机在资源探测中的优缺点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人机 地球物理探测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于起伏地表条件下地球物理场数值模拟的正交曲网格生成技术 被引量:15
15
作者 孙建国 蒋丽丽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494-500,共7页
起伏地表条件下地球物理场数值模拟所面临的主要困难在于如何求解自由边界(地—空界面)上的边界条件。如今虽有多种解决途径,如映射法、插值法和不规则网格法,但均存在一些问题,本文针对上述方法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新的解决途径。首先引... 起伏地表条件下地球物理场数值模拟所面临的主要困难在于如何求解自由边界(地—空界面)上的边界条件。如今虽有多种解决途径,如映射法、插值法和不规则网格法,但均存在一些问题,本文针对上述方法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新的解决途径。首先引入了在计算流体力学中发展起来的贴体正交网格技术,通过对弹性波场和直流电场在地—空界面上所应满足的微分方程(边界条件)的分析,得到了正交曲网格优于非正交曲网格的结论;然后利用基于泊松方程的网格生成方法,采用Hilgenstock法控制源项,并结合代数辅助方法生成了正交贴体曲网格。结果表明,本文所用的网格生成方法适用于解决起伏地表条件下地球物理场的数值模拟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格生成 数值模拟 泊松方程 正交贴体曲网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磁感应技术在波罗的海海冰厚度探测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郭井学 程斌 +2 位作者 孙波 崔祥斌 田钢 《极地研究》 CAS CSCD 2007年第2期99-110,共12页
海冰作为冰雪圈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气候变化十分敏感,海冰物理过程研究需要得到精确的海冰厚度。本文介绍一种能够高效探测海冰厚度的电磁感应方法及其在波罗的海(Baltic Sea)的成功应用。该技术方法针对海冰和海水的电特性,利用电磁感... 海冰作为冰雪圈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气候变化十分敏感,海冰物理过程研究需要得到精确的海冰厚度。本文介绍一种能够高效探测海冰厚度的电磁感应方法及其在波罗的海(Baltic Sea)的成功应用。该技术方法针对海冰和海水的电特性,利用电磁感应原理精确探测仪器至冰水交界面的距离,以实现海冰厚度的测定。通过电磁感应(EM)仪直接观测的视电导率与同点位钻孔测量数据对比分析,获得视电导率与海冰厚度的转换关系式,并对通过该关系式计算出的海冰厚度进行验证,表明电磁感应技术能够获得可靠的海冰厚度数据,平均相对误差仅为12%。对波西尼亚海湾(Bothnian Bay)海冰厚度探测剖面的统计结果表明,2007年春季该区域平整冰厚度范围在0.4—0.6m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冰厚度 电磁感应探测 视电导率 钻孔测量 波罗的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航空重(磁)多参量梯度探测与反演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7
作者 马国庆 王君楠 +4 位作者 孟庆发 孟兆海 秦朋波 王泰涵 李丽丽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928-1949,共22页
航空重磁梯度、张量梯度测量能有效地减弱环境噪声的干扰,更高分辨率地描述地质体的分布并突出浅部地质体,随着测量装备的成熟,已经在油气与矿产资源勘查中得到应用。本文系统地总结了航空重(磁)多参量梯度探测技术的研究进展,为后续相... 航空重磁梯度、张量梯度测量能有效地减弱环境噪声的干扰,更高分辨率地描述地质体的分布并突出浅部地质体,随着测量装备的成熟,已经在油气与矿产资源勘查中得到应用。本文系统地总结了航空重(磁)多参量梯度探测技术的研究进展,为后续相关研究提供借鉴。基于航空重磁多参量梯度技术的研究背景,总结了国内外装备的进展。针对航空重磁多参量梯度数据的特点,介绍了其数据处理流程;针对航空重磁多参量梯度的分辨率特征,总结了现今重磁多参量梯度的高分辨率反演以及联合反演方法;基于航空重磁多参量梯度探测技术在矿产和油气资源勘查中的应用特征,分析了该项技术在深部资源勘查等方面的应用前景,明确了其在识别地下构造、寻找矿产资源、探测地下小型目标体等方面的应用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空重磁 多参量梯度 探测装备 数据处理 协同反演 应用前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科学工作流的空间数据处理技术探讨 被引量:4
18
作者 柴胜 周云轩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87-189,共3页
首先介绍了与地理空间数据处理相关的科学工作流技术,并与传统商业工作流技术作对比,然后以Kepler项目为例说明科学工作流技术在空间数据处理领域的应用,最后讨论目前存在的问题并给出了结论。
关键词 科学工作流 地理空间数据 WEB服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辽、加西盆地非震地球物理预测稠油藏技术方法对比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徐宝慈 王喜臣 +1 位作者 贾建秀 尹航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S1期9-11,共3页
松辽盆地同加拿大西部盆地同属环太平洋构造带控制的中生代内陆盆地,二者在构造环境、演化条件等诸多方面有着许多相似之处。松辽盆地的稠油、油砂藏有着很可观的远景储量。借鉴加拿大地球物理勘探经验及技术,勘探并开发松辽盆地斜坡地... 松辽盆地同加拿大西部盆地同属环太平洋构造带控制的中生代内陆盆地,二者在构造环境、演化条件等诸多方面有着许多相似之处。松辽盆地的稠油、油砂藏有着很可观的远景储量。借鉴加拿大地球物理勘探经验及技术,勘探并开发松辽盆地斜坡地带稠油、油砂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稠油 油砂藏 油气圈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月面冯·卡门撞击坑的着陆选址和科学探测目标浅析 被引量:6
20
作者 孟治国 李翠 +3 位作者 平劲松 黄倩 蔡占川 Alexander Gusev 《深空探测学报》 2018年第1期3-11,共9页
冯·卡门(Von Kármán)撞击坑位于月球背面南极-艾肯(South Pole-Aitken,SPA)盆地中部,是中国"嫦娥4号"计划的优先级较高的探测目标。对该撞击坑的着陆和探测,有助于揭示月球形成和演化的一些关键问题,在月球科... 冯·卡门(Von Kármán)撞击坑位于月球背面南极-艾肯(South Pole-Aitken,SPA)盆地中部,是中国"嫦娥4号"计划的优先级较高的探测目标。对该撞击坑的着陆和探测,有助于揭示月球形成和演化的一些关键问题,在月球科学研究中具有重大的意义。论文概要总结了冯·卡门撞击坑的研究意义和科学价值:结合LRO卫星LOLA数据、Clementine UV-VIS数据、GRAIL数据、"嫦娥2号"卫星CELMS等数据,简要分析了冯·卡门撞击坑的地形、成分、深部结构和亮温分布等特征及其科学意义:结合这些研究成果和前人对冯·卡门撞击坑的研究期望,提出了3个预选着陆区和可能的科学发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嫦娥4号 冯·卡门撞击坑 着陆区选择 科学重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