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脉冲压缩技术的裸眼井声波测井方法
1
作者 陶声越 车小花 +2 位作者 乔文孝 赵琪琪 王佳乐 《地球物理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65-374,共10页
声波测井技术被广泛应用在油田的勘探开发中,然而对于传统的阵列声波测井仪器,发射换能器往往使用单脉冲信号激励,这种激励信号能量持续时间较短、占空比低,使得换能器辐射的能量有限,接收信号容易受到井中噪声影响.本文采用有限差分数... 声波测井技术被广泛应用在油田的勘探开发中,然而对于传统的阵列声波测井仪器,发射换能器往往使用单脉冲信号激励,这种激励信号能量持续时间较短、占空比低,使得换能器辐射的能量有限,接收信号容易受到井中噪声影响.本文采用有限差分数值模拟方法,对比了分别采用Ricker信号和线性调频信号作为声波测井的单极子声源信号时,充液裸眼井中的声场响应特征,探讨了脉冲压缩技术在提高声波测井的模式波分辨率和信噪比等方面的可行性.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对于线性调频声源信号,接收到的阵列接收信号经过脉冲压缩处理后的波形与采用脉冲声源时的阵列接收信号的波形形态几乎一致,但模式波分辨率得到明显提升,传统的用于脉冲声源的声波测井信号处理的方法同样适用于经过脉冲压缩后的线性调频阵列接收信号.相较于传统的频域滤波技术,使用脉冲压缩技术能够更加有效地提高接收波形以及模式波频散曲线的信噪比,但线性调频接收波形所需的记录时间更长,产生的数据量更大,这给井下数据处理和数据高速传输带来了新的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阵列声波 裸眼井 线性调频 脉冲压缩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对称声源多极子随钻声波测井实验室测量研究 被引量:11
2
作者 王兵 陶果 +1 位作者 陈天润 朱正亚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327-332,共6页
现有的随钻声波测井通常采用三种测量方式:单极子、偶极子及四极子测量模式.分别采用单极子源、偶极子源和四极子源激发单极子、偶极子和四极子信号对地层速度信息进行测量.由于随钻测井环境比较复杂,钻杆在井孔中占据大部分空间,钻杆... 现有的随钻声波测井通常采用三种测量方式:单极子、偶极子及四极子测量模式.分别采用单极子源、偶极子源和四极子源激发单极子、偶极子和四极子信号对地层速度信息进行测量.由于随钻测井环境比较复杂,钻杆在井孔中占据大部分空间,钻杆速度高于地层速度,导致接收到的信号中仪器波能量占主导,无法有效地提取地层的纵横波速度信息.本文探讨一种采用非对称偏心的点声源,一次激发,利用方位分布的四个接收器接收,经过合成后同时分别得到单极子、偶极子和四极子模式波信号的测量方法,为建立同时利用多极模式波信号测量地层纵横波速度的随钻声波测井实用技术提供基础.本文利用1∶12的缩比模型在实验室对该方法进行了考察,实验结果证明,可以通过非对称点声源得到有效的地层单极子、偶极子和四极子模式波信号.通过分析和对比实测数据和理论模拟的频散曲线,本文进一步提出利用三种模式波的频散曲线联合反演确定地层横波速度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随钻声波测井 缩比模型 非对称偏心声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偏振方向的偶极子声源在HTI地层井孔中激发声场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2
3
作者 王瑞甲 乔文孝 +1 位作者 鞠晓东 车小花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707-717,共11页
本文首先制作了TI地层模型井,对模型井的速度、密度等物理参数进行了测量,通过快速模拟退火算法得到了该介质的五个TI刚性系数,然后采用缩尺的偶极子探头在HTI地层井孔内进行超声测量实验模拟了实际的偶极子声波测井,并结合数值模拟的结... 本文首先制作了TI地层模型井,对模型井的速度、密度等物理参数进行了测量,通过快速模拟退火算法得到了该介质的五个TI刚性系数,然后采用缩尺的偶极子探头在HTI地层井孔内进行超声测量实验模拟了实际的偶极子声波测井,并结合数值模拟的结果,研究了不同偏振方向的声源在HTI地层井孔中进行偶极子声波测井的响应特征.模拟结果表明,弯曲波的幅度和速度随声源的偏振方向不同而不同.正交分量的波形幅度在声源偏振方向平行或垂直于快横波面方位时最小,在与快横波面方位呈一定夹角时较大;同向分量波形幅度随声源的偏振方向的变化规律同正交分量相反.弯曲波速度在声源的偏振方向与快横波面方位的夹角小于30°或者大于60°时,分别接近于快弯曲波和慢弯曲波的速度,对于夹角的变化不敏感;当夹角在30°和60°之间时,弯曲波的速度对该夹角变化非常敏感,由接近快弯曲波速度快速变化到接近慢弯曲波速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偶极子声源 TI地层 声波测井 弯曲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地球物理测井资料识别我国的煤阶类型 被引量:22
4
作者 毛志强 赵毅 +3 位作者 孙伟 蔡文渊 罗安银 赵永昌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766-771,共6页
以中石油廊坊分院煤层气岩石物理实验室的煤阶类型分类标准为前提,分析了我国现有煤阶类型的识别方法,并阐述了实验测量法、统计法(岩芯刻度测井)和测井资料交会图法的适用条件。从实际应用上认为,测井资料交会图法从机理上考虑了煤化... 以中石油廊坊分院煤层气岩石物理实验室的煤阶类型分类标准为前提,分析了我国现有煤阶类型的识别方法,并阐述了实验测量法、统计法(岩芯刻度测井)和测井资料交会图法的适用条件。从实际应用上认为,测井资料交会图法从机理上考虑了煤化作用演化过程中H/C、O/C含量、水分和煤大分子结构芳香性程度的变化对地球物理测井的影响,综合我国鄂尔多斯盆地、准噶尔盆地、松辽盆地和沁水盆地4个盆地6个井区的煤层气井的测井资料,在井眼条件较好,煤层较厚的情况下建立了相应的煤阶类型识别图版。通过对沁水盆地中部和恩洪盆地两个井区的实际资料处理发现,这套煤阶类型的识别图版与实验室分析的结果符合率在95%以上,证实了该套方法建立的煤阶类型识别图版应用在这些地区的准确性和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阶类型 地球物理测井 交会图法 镜质组反射率 煤层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泥岩墙成像的关键处理技术 被引量:4
5
作者 刘志伟 王彦春 +2 位作者 王建立 刘学清 王永明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559-565,682+512,共7页
泥岩墙是一种特殊岩性构造,具有纵向构造幅度小、条带分布窄等特点,是块状岩性储层的典型代表。为了准确刻画泥岩墙横向边界和纵向厚度,要求地震资料具有较高的纵、横向分辨率和保真度。一般岩性处理方法的关键在于保幅保真,但往往造成... 泥岩墙是一种特殊岩性构造,具有纵向构造幅度小、条带分布窄等特点,是块状岩性储层的典型代表。为了准确刻画泥岩墙横向边界和纵向厚度,要求地震资料具有较高的纵、横向分辨率和保真度。一般岩性处理方法的关键在于保幅保真,但往往造成分辨率较低;而高分辨率地震处理方法在提高分辨率的同时,又损失了振幅保真性。本文在分析地震资料处理中影响振幅保真性和分辨率的主要处理技术基础上,从地表一致性振幅处理、CRP道集调谐反褶积和弯曲射线叠前时间偏移等关键技术入手,通过地球物理模型分析不同技术对岩性处理结果的影响,并结合实际地震资料处理,探索出适用于泥岩墙等薄互层成像的岩性处理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岩墙 岩性处理 KIRCHHOFF叠前时间偏移 地表一致性振幅 调谐反褶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传递函数法的随钻发射换能器瞬态响应研究
6
作者 王佳乐 车小花 +2 位作者 乔文孝 赵琪琪 陶声越 《应用声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99-806,共8页
用于随钻声波测井的压电换能器常处于脉冲工作状态,为了提高测井仪器的检测性能,需要对换能器的瞬态响应进行研究。该文利用有限元谐波响应分析扫频计算了随钻单极发射换能器的离散电-声传递函数,对比了窄方波激励电压信号作用下采用离... 用于随钻声波测井的压电换能器常处于脉冲工作状态,为了提高测井仪器的检测性能,需要对换能器的瞬态响应进行研究。该文利用有限元谐波响应分析扫频计算了随钻单极发射换能器的离散电-声传递函数,对比了窄方波激励电压信号作用下采用离散电-声传递函数和有限元瞬态分析两种方法计算的随钻单极发射换能器的辐射声压波形,探讨了窄方波激励电压信号的脉冲宽度对辐射声压波形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窄方波激励电压信号脉冲宽度为0.5倍的谐振周期时,随钻单极发射换能器产生的辐射声压波形幅度较大;相较于直接进行有限元瞬态分析,采用离散传递函数法有着更快的计算速度。研究结果验证了采用离散传递函数法实现换能器瞬态响应快速分析的可行性,并为井下声源激励信号和电路参数的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随钻发射换能器 传递函数 复发射电压响应 瞬态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宽带探地雷达探测性能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李文超 王绪本 邓薇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67-171,共5页
研究了超宽带探地雷达的探测性能问题。在介质品质因子为常数的假设条件下,定义了超宽带信号的平均损耗,对超宽带探地雷达的探测深度和分辨率进行了定量研究,分别指出了其与百分带宽的关系,分析比较了具有相同带宽、不同百分带宽信号的... 研究了超宽带探地雷达的探测性能问题。在介质品质因子为常数的假设条件下,定义了超宽带信号的平均损耗,对超宽带探地雷达的探测深度和分辨率进行了定量研究,分别指出了其与百分带宽的关系,分析比较了具有相同带宽、不同百分带宽信号的探测深度。研究结果表明,超宽带探地雷达在探测深度及分辨率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其应用将会越来越广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宽带 探地雷达 探测深度 分辨率 常数品质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方位远探测声波测井仪数据采集控制软件设计 被引量:1
8
作者 卢俊强 鞠晓东 门百永 《应用声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501-507,共7页
方位远探测声波测井技术在近年来得到了快速发展。数据采集控制软件是测井仪器系统的重要功能模块,其主要功能是完成地面采集控制平台与井下仪器的实时命令控制与数据传输。方位远探测声波测井仪数据采集控制软件模块以仪器库的形式挂... 方位远探测声波测井技术在近年来得到了快速发展。数据采集控制软件是测井仪器系统的重要功能模块,其主要功能是完成地面采集控制平台与井下仪器的实时命令控制与数据传输。方位远探测声波测井仪数据采集控制软件模块以仪器库的形式挂接到成像测井系统,软件主要由仪器初始化、数据采集、数据分析及处理、仪器参数设置、下发命令封装、文件操作、实时波形绘图显示、实时波形处理、数据回放、帮助系统等部分组成。在程序设计中采用了多线程编程技术,提高与测井主控平台进行交互的时效性以及程序的响应速度。实验室及现场测试表明,方位远探测声波测井仪数据采集控制软件的总体及各个功能模块运行稳定,能够完成现场应用过程中对仪器的控制、数据读取、数据分析及处理、文件记录以及与现场测井采集控制平台的数据接口等需求,为仪器的进一步功能优化升级和现场应用提供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远探测 声波测井仪 方位 采集控制 软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24年4月3日中国台湾花莲MS 7.3地震对周围及后续MS 6.2地震、MS 6.3地震的应力影响
9
作者 顾培苑 万永魁 +2 位作者 宋泽尧 王润妍 关兆萱 《地质力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90-703,共14页
为确定2024年4月3日中国台湾花莲MS 7.3地震的破裂方式及其对周围后续地震事件的触发作用,通过反演发震断层的三维几何结构和滑动特性,解析地震同震位移场及其诱发的地表应变响应,评估主震事件对2024年4月23日发生的MS 6.2地震及MS 6.3... 为确定2024年4月3日中国台湾花莲MS 7.3地震的破裂方式及其对周围后续地震事件的触发作用,通过反演发震断层的三维几何结构和滑动特性,解析地震同震位移场及其诱发的地表应变响应,评估主震事件对2024年4月23日发生的MS 6.2地震及MS 6.3地震的库仑应力触发效应,进而阐明该地震对其地震活动的促进作用以及其对邻近区域应力场的影响。利用“震源机制中心解”的方法确定主震及其后续地震的2个可能发震节面;基于均匀弹性半空间模型,建立地震作用下的区域同震位移场与地表应变场;分析主震垂直断层走向的位移场结果,确定其滑动特性;计算主震在后续地震事件的库仑破裂应力变化,评估其对后续地震的促进作用;采用节面聚类的方法,确定地震事件的发震断层面;将中国台湾花莲地区应力场投影到地震事件的发震断层面上,分析其发震成因。研究结果表明,水平方向上物质在震中向北东和南西方向流出,南东和北西两侧大量涌入震中,断层南东方向(上盘)出现显著隆升,断层北西方向(下盘)出现明显沉降;垂直方向上断层上盘存在明显向上的运动分量,断层下盘存在明显向下的运动分量;主震对后续地震事件的活动性有促进作用,库仑应力变化均超过0.01 MPa阈值;主震及后续地震的产生是当地应力积累后的正常释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震源机制中心解 位移场 应变场 应力体系 库仑破裂应力 中国台湾花莲MS 7.3地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23年9月9日摩洛哥M 6.9地震静态应力触发研究
10
作者 王润妍 万永魁 +4 位作者 关兆萱 黄少华 顾培苑 宋泽尧 周明月 《地质力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23-234,共12页
库仑应力变化是研究地震触发效应和评估地震危险性的重要工具。为研究2023年9月9日摩洛哥M 6.9地震的静态库仑破裂应力对周围的触发作用,通过确定发震断层的几何形态和滑动性质,分析地震产生的同震位移场及地表应变场,评估主震对余震及... 库仑应力变化是研究地震触发效应和评估地震危险性的重要工具。为研究2023年9月9日摩洛哥M 6.9地震的静态库仑破裂应力对周围的触发作用,通过确定发震断层的几何形态和滑动性质,分析地震产生的同震位移场及地表应变场,评估主震对余震及周围断层的触发效应,揭示了该地震对区域地震活动性的影响。首先,利用“中心解”算法确定该地震可能发生的2个节面,并将当地应力场投影到这2个节面上,选择库仑应力较大的节面作为发震断层面;并基于统计公式,确定该发震断层面的滑动性质;在均匀弹性半空间理论模型下,构建地震作用下区域同震位移场及地表应变场。其次,假定接收断层的余震震源机制与主震一致,计算主震对余震的触发作用。最后,计算主震在周围断层上产生的库仑破裂应力变化,评估地震危险性。研究结果表明,震中物质向外涌出,南北两侧物质向内涌入,震中表现为隆升,南北两侧略微沉降;主震产生的静态库仑应力促进了大部分浅层余震的发生,大量余震处于库仑应力变化高值区;此外,南阿特拉斯断层西段—西南段、北阿特拉斯断层南段以及南苏斯断层西段的库仑应力高值区均超过0.01 MPa阈值,地震危险性极高,值得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摩洛哥M 6.9地震 应力触发 库仑应力 发震断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渗透复杂润湿性储层电阻率实验及导电机理研究 被引量:9
11
作者 冯程 毛志强 +4 位作者 殷文 石玉江 张斌 王晓辉 李高仁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211-1220,共10页
低渗透岩性油气藏发育的黏土膜吸附原油造成了储层亲油,电阻率异常高,高阻油水层、水层的存在给储层流体性质识别带来了很大挑战.为了明确不同润湿性储层的电阻率响应特征以及微观导电机理,本文选取了鄂尔多斯盆地西部三叠系延长组长8... 低渗透岩性油气藏发育的黏土膜吸附原油造成了储层亲油,电阻率异常高,高阻油水层、水层的存在给储层流体性质识别带来了很大挑战.为了明确不同润湿性储层的电阻率响应特征以及微观导电机理,本文选取了鄂尔多斯盆地西部三叠系延长组长8段的岩心,模拟了油驱水、老化和水驱油过程,并测量了岩心薄片洗油后的接触角.实验结果表明,洗油后异常高阻岩心已表现为不完全亲水,然而,其测量的胶结指数m与正常电阻率岩心相差很小.油驱水至束缚水时,正常电阻率岩心的电阻增大率I_r与含水饱和度Sw的关系在双对数坐标下基本表现为直线的关系,而异常高阻岩心则表现为明显的凸曲线特征.且老化过程前后,异常高阻岩心的电阻率基本不变.结合对异常高阻岩心不同状态下的核磁共振T_2谱的分析,表明在油驱水过程中,岩石的润湿性已经向亲油方向发生转变,老化过程对润湿性的改变影响很小.水驱油至残余油时,异常高阻岩心的I_r-S_w曲线表现为近似直线特征,反映出水驱油过程中岩石的导电结构并未发生改变.基于实验结果的分析与讨论,明确了一种适用于低渗透复杂润湿性储层的成藏模式及其导电机理,说明了高阻水层主要是亲油润湿性条件下的连续导电路径遭到破坏造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阻率实验 成藏模式 导电机理 润湿性 低渗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藏高原东缘的地壳流及动力过程 被引量:40
12
作者 朱介寿 王绪本 +2 位作者 杨宜海 范军 程先琼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2038-2057,共20页
黏滞性地壳流对地壳及上地幔变形作用及动力机制,是大陆新生代造山带的一个重要研究内容.青藏高原中下地壳存在部分熔融或含水物质的黏滞性流体,已为一系列地球物理及岩石学研究所证实.为研究青藏高原东缘地壳流的动力作用,本文用密集... 黏滞性地壳流对地壳及上地幔变形作用及动力机制,是大陆新生代造山带的一个重要研究内容.青藏高原中下地壳存在部分熔融或含水物质的黏滞性流体,已为一系列地球物理及岩石学研究所证实.为研究青藏高原东缘地壳流的动力作用,本文用密集的被动源宽频带地震台的观测数据,反演了地壳上地幔精细速度结构和泊松比.研究表明,川西及滇西北高原的中地壳内普遍存在低速层,而高泊松比的地壳只分布在川西北地区.位于中地壳的黏滞性地壳流从青藏高原腹地羌塘高原流出,自北西向南东流入青藏高原东缘.这些黏滞性地壳流带动了上地壳块体水平移动,当它们受到刚强的四川盆地及华南地块阻挡时将发生分层作用,地壳流将分为二或更多分支不同方向的分流,向上的一支地壳流将对上地壳产生挤压,引起地面隆升,向下的一支地壳流将使莫霍面下沉加厚下地壳·黏滞性地壳流的运动在地壳中产生应变破裂发生强烈地震活动,地震的空间分布与震源机制也受到地壳流动力作用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东缘 地壳速度结构和泊松比 中地壳黏滞性地壳流 地壳异常隆升及增厚 地震活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极子随钻声波测井波场模拟与采集模式分析 被引量:33
13
作者 王华 陶果 +2 位作者 王兵 李卫 张绪健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2402-2409,共8页
应用三维非均匀交错网格有限差分程序模拟了多极子随钻声波测井的波场,考察了硬地层中单极子随钻声波测井响应及软地层中声源频率对多极子随钻声波测井的影响;计算了接收阵列波形的时域相干谱及频散特征,结果表明随钻测井仪器居中时,在... 应用三维非均匀交错网格有限差分程序模拟了多极子随钻声波测井的波场,考察了硬地层中单极子随钻声波测井响应及软地层中声源频率对多极子随钻声波测井的影响;计算了接收阵列波形的时域相干谱及频散特征,结果表明随钻测井仪器居中时,在硬地层中可以直接利用单极子声系得到地层横波速度,但地层纵波受到钻铤波的极大干扰.而在软地层中可以利用单极子声系直接测得地层纵波速度,但地层横波速度则需要使用工作在较低频率下的四极子随钻声波仪来测得,此时测井频段又会落入钻井噪声频带而受到影响.为此本文提出数值模拟手段结合物理实验的方法得到钻铤波的影响,在实际测井中通过信号处理方法而不是用在仪器本体上刻槽的方式来更完全地消除钻铤的影响.为了避免钻井噪声的影响,本文提出六极子随钻声波仪更适合软地层的横波测量.本文用数值实验结果来说明这些方法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非均匀交错网格 钻铤波 有限差分 频散分析 地层横波 六极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地震物理模拟的采集脚印分析 被引量:30
14
作者 熊金良 狄帮让 +3 位作者 岳英 魏建新 薛广建 顾培成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493-497,共5页
采集脚印是描述三维地震勘探中的一种地震噪声的新概念,采集脚印的形成机理为:①地面炮点和检波点几何图形离散化分布可造成地下水平层照明强度分布不均匀,并导致CMP面元水平叠加、偏移振幅和相位不均匀;②三维观测模板规律性的纵、横... 采集脚印是描述三维地震勘探中的一种地震噪声的新概念,采集脚印的形成机理为:①地面炮点和检波点几何图形离散化分布可造成地下水平层照明强度分布不均匀,并导致CMP面元水平叠加、偏移振幅和相位不均匀;②三维观测模板规律性的纵、横向滚动可造成地下CMP面元属性的周期性变化,从而导致CMP面元水平叠加振幅和相位也呈现周期性变化。文中借助地震物理模拟技术,在三维偏移数据体的时间切片上,观察到了各种特征的采集脚印图像,验证了采集脚印对中、深层地质目标地震成像的影响,并得出以下初步认识:①在微震扰动背景下,采集脚印的振幅水平与背景振幅属于同一数量级,因而可以观测到与理论分析相吻合的各种特征的采集脚印图像;②采集脚印噪声水平对强反射信号影响不大,但它足以影响中、弱反射信号的振幅和相位,从而影响中、深层地质目标的地震成像质量;③在地震物理模拟中,由于地质模型是已知的,所有与地质目标相关的信息都可以正确演示出来,而采集脚印是一种周期性的规则噪声,也可以进行预测、识别,因此地震物理模拟技术是研究采集脚印问题的优势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集脚印 三维观测系统 地震成像 地震物理模拟 面元属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维大地电磁测深几种反演算法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27
15
作者 冯思臣 王绪本 阮帅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594-599,498-628,共6页
大地电磁反演算法主要分为线性与非线性两类。马奎特法、遗传算法以及模拟退火是其中具有代表性的算法。本文将三种方法的反演过程、结果及理论进行了对比研究 ,指出各自的优点与局限性 ,以及使用时应注意的相应条件。研究表明 ,马奎特... 大地电磁反演算法主要分为线性与非线性两类。马奎特法、遗传算法以及模拟退火是其中具有代表性的算法。本文将三种方法的反演过程、结果及理论进行了对比研究 ,指出各自的优点与局限性 ,以及使用时应注意的相应条件。研究表明 ,马奎特法寻找目标函数全局最优的能力较差 ,只能局部寻优 ,但运算速度快 ;模拟退火法和遗传算法寻找目标函数全局最优的能力较强 ,但运算速度较慢。当对地下地电参数预先有一定程度了解 ,又可以选取比较合理的初始解时 ,可选择马奎特法 ,否则宜选用其他非线性全局寻优能力强的反演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地电磁测深 反演算法 反演方法 模拟退火法 目标函数 代表性 电参数 一维 初始解 全局寻优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阵列声波测井中反射纵波和横波信号提取方法 被引量:16
16
作者 王兵 陶果 +2 位作者 王华 李卫 谭博蕾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57-63,共7页
将双树复小波(DT-CWT)和慢度时间相关法(STC)相结合,同时利用尺度-时间域及阵列慢度信息,提出一种提取反射波信号的多尺度相关分析方法。应用倾角叠加来进一步压制直达模式波和噪声以增强反射信号,同时可以对P-P反射和S-S反射进行分离... 将双树复小波(DT-CWT)和慢度时间相关法(STC)相结合,同时利用尺度-时间域及阵列慢度信息,提出一种提取反射波信号的多尺度相关分析方法。应用倾角叠加来进一步压制直达模式波和噪声以增强反射信号,同时可以对P-P反射和S-S反射进行分离。通过有限差分模拟的数据和声反射成像测井仪器对某油田测得的实际数据进行处理。结果表明,所提出的反射信号处理方能更有效地去除各种噪声,更精确地分离反射波小信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反射测井 参数估计法 几何扩散因子 多尺度相关 倾角叠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极子声波测井的裂缝识别与评价 被引量:16
17
作者 车小花 赵腾 +2 位作者 乔文孝 吕文雅 樊建明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263-1272,共10页
多极子声波测井在油田应用广泛,对地层裂缝进行评估和分析是其一个重要应用。简要介绍了多极子声波测井在裂缝识别中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并简述了多种现有的利用多极子声波测井资料评价裂缝的新方法。以鄂尔多斯盆地X井区实际的多极子声... 多极子声波测井在油田应用广泛,对地层裂缝进行评估和分析是其一个重要应用。简要介绍了多极子声波测井在裂缝识别中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并简述了多种现有的利用多极子声波测井资料评价裂缝的新方法。以鄂尔多斯盆地X井区实际的多极子声波测井资料处理为例,利用纵横波时差比判断裂缝倾角、井孔模式波声衰减判断裂缝倾角和有效性、斯通利波反射系数确定裂缝位置。利用横波时差各向异性和快慢横波频谱差异估计裂缝发育程度、快横波面方位确定裂缝走向。结合实际电成像测井资料进行了进一步的对比和验证,并对上述方法在裂缝评价中的作用与干扰因素进行了归纳总结。综合应用多种方法进行裂缝识别,可以获取更多的裂缝参数,克服单一方法的部分多解性,从而使基于多极子声波资料的裂缝评价更加准确合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衰减 斯通利波反射系数 纵横波时差比 各向异性 多极子声波测井 裂缝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新的数据无损压缩编码方法 被引量:11
18
作者 蔡明 乔文孝 +3 位作者 鞠晓东 车小花 卢俊强 贾安学 《电子与信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008-1012,共5页
为了降低数据存储和传输的成本,对数据进行压缩处理是一种有效的手段。该文针对具有较小均方值特征的整型数据序列提出了一种新的可用于数据无损压缩的位重组标记编码方法。该方法首先对整型数据序列进行位重组处理,以提高部分数据出现... 为了降低数据存储和传输的成本,对数据进行压缩处理是一种有效的手段。该文针对具有较小均方值特征的整型数据序列提出了一种新的可用于数据无损压缩的位重组标记编码方法。该方法首先对整型数据序列进行位重组处理,以提高部分数据出现的概率;然后根据数据流中局部数据的概率分布特点自适应地选择合适的编码方式对数据流进行编码。运用实际具有较小均方值特征的整型数据序列对该文方法和其它几种无损压缩方法进行了压缩解压测试,并对比分析了各种压缩算法的压缩效果。测试结果表明,新方法可以实现数据的无损压缩与解压,且其压缩效果优于LZW编码,经典的算术编码,通用的WinRAR软件和专业音频数据压缩软件FLAC的压缩效果,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据传输 编码 无损压缩 整型数据 位重组 标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随钻正交偶极子声波测井评价地层各向异性的数值研究 被引量:27
19
作者 王瑞甲 乔文孝 鞠晓东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3870-3882,共13页
在随钻测井条件下,由于钻铤占据了井孔内的大部分空间,充液井孔中沿着井轴方向传播的模式波的特性与电缆测井非常不同.本文建立了随钻正交偶极子测井声学模型,采用三维有限差分方法模拟了偶极子声源在随钻条件下各向异性地层井孔内激发... 在随钻测井条件下,由于钻铤占据了井孔内的大部分空间,充液井孔中沿着井轴方向传播的模式波的特性与电缆测井非常不同.本文建立了随钻正交偶极子测井声学模型,采用三维有限差分方法模拟了偶极子声源在随钻条件下各向异性地层井孔内激发的声场,研究了地层的声学各向异性在随钻正交偶极子声波测井中的响应特征.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在随钻测井条件下,对于井轴同TI地层对称轴垂直的情况,弯曲波分裂现象仍然存在,通过正交偶极子测量方式和合适的反演算法能够准确有效地确定地层的快横波方位角,可以考虑采用同正演理论相结合的反演算法来获得地层的快、慢横波速度及声学各向异性信息;对于井轴同介质对称轴呈一定夹角的TI地层井孔,情况变得非常复杂,不同井斜倾角下弯曲波的速度的变化趋势并非同对应的地层横波速度的变化趋势完全一致,不过在一定的频段内,地层横波速度仍然是弯曲波的最主要控制因素.对于本文研究的模型,当井轴同介质对称轴的夹角大于大于60°时,此时获得的弯曲波的各向异性值基本能够反映对应角度下地层横波速度的各向异性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随钻声波测井 正交偶极子声源 横向各向同性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杂近地表区综合长波长静校正方法 被引量:18
20
作者 王志刚 刘志伟 +2 位作者 王彦春 潘印海 许文莉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480-485,415,共6页
复杂近地表区长波长静校正问题一直是地震资料处理难点之一,其原因不是野外数据密度不够,就是方法假设条件不能满足。在复杂近地表情况下,精确求解风化层速度、厚度和高速层速度是严重的非线性问题。本文通过非线性问题线性化、模型参... 复杂近地表区长波长静校正问题一直是地震资料处理难点之一,其原因不是野外数据密度不够,就是方法假设条件不能满足。在复杂近地表情况下,精确求解风化层速度、厚度和高速层速度是严重的非线性问题。本文通过非线性问题线性化、模型参数替代方法解决长波长静校正问题。野外表层调查和地震数据中含有丰富长波长信息,解决长波长静校正问题应该综合考虑这两方面因素。本文在表层调查和初至折射波速度的共同约束下,建立初始速度场,利用层析静校正进行近地表速度场反演获得近地表模型,再运用初至波旅行时拟合迭代技术,在地震数据共炮点、共检波点和共炮检距道集上综合解决长波长静校正问题。中国西部黄土塬地区野外实际资料的应用结果表明,本文方法在复杂近地表条件下能够很好地解决长波长静校正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波长静校正 近地表模型 折射 层析反演 拟合迭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