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尼木县冲江和厅宫矿床是典型的斑岩型铜矿床,围岩蚀变强烈、类型丰富。对陆地卫星运行陆地成像仪(Operational Land Imager,OLI)光谱数据二维散点图做了结构分析,发现在提取铁染蚀变信息时,若选用OLI2和OLI4波段,则没有干扰端元;提...西藏尼木县冲江和厅宫矿床是典型的斑岩型铜矿床,围岩蚀变强烈、类型丰富。对陆地卫星运行陆地成像仪(Operational Land Imager,OLI)光谱数据二维散点图做了结构分析,发现在提取铁染蚀变信息时,若选用OLI2和OLI4波段,则没有干扰端元;提取羟基蚀变信息时,选用OLI6和OLI7波段,干扰端元只有植被;剔除干扰端元之后,用主成分分析方法提取了该地区的围岩蚀变信息。最后,结合该研究区遥感蚀变信息、控矿和成矿地质特征,圈定了11个找矿靶区。展开更多
横断山区是我国长江上游重要的生态屏障区,对周边区域乃至我国中西部地区气候和生态环境有着深刻的影响。NPP作为碳收支和气候变化研究的核心内容,是判定生态系统健康状况和可持续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基于MODIS C6的NPP数据、1∶100万...横断山区是我国长江上游重要的生态屏障区,对周边区域乃至我国中西部地区气候和生态环境有着深刻的影响。NPP作为碳收支和气候变化研究的核心内容,是判定生态系统健康状况和可持续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基于MODIS C6的NPP数据、1∶100万植被类型图、气象数据和地形数据,采用趋势线分析法和相关分析法对横断地区2004—2014年植被NPP时空格局、变化规律以及驱动因子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2004—2014年横断山区植被年NPP总量的介于183.768—223.239 Tg C之间,多年平均为208.498 Tg C,单位面积下的植被年NPP均值为463 g C m^(-2)a^(-1)。整体上,植被NPP呈增加趋势,但局部差异明显。(2)植被NPP平均值的年际变化率在-53—97 g C m^(-2)a^(-1)之间,NPP呈增加趋势的区域分布在北部与中部的东侧以及南部的东、西两侧地区,而减少趋势的区域主要集中在西北部、中部的汶川—映秀一带以及南部攀枝花地区。(3)横断山区植被NPP变化受气候因子驱动影响的区域占比8.42%,主要集中在中部的大雪山-沙鲁里山地区,而非气候因子占比91.58%,分布在北部的阿坝地区以及南部的低海拔广大地区。该研究将对横断山区生态环境建设和可持续发展起到指导作用。展开更多
随着现代工业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人类活动的影响,土壤中重金属污染问题愈发严重,土壤重金属污染已经成为当前全球面临的很严峻的环境问题,也逐渐成为了全球土壤和环境研究的重点。传统的通过点样测量的方法获取土壤重金属含量虽然精...随着现代工业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人类活动的影响,土壤中重金属污染问题愈发严重,土壤重金属污染已经成为当前全球面临的很严峻的环境问题,也逐渐成为了全球土壤和环境研究的重点。传统的通过点样测量的方法获取土壤重金属含量虽然精度较高,但是耗时耗力,成本较高,且不能大面积、快速得到所研究区域的重金属含量分布。遥感技术的发展为土壤重金属含量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为了使用遥感技术反演某地区土壤重金属含量,了解其光谱特征是快速、准确建立反演算法的基础。以重庆市万盛采矿区为研究区,分别在2012年3月和8月用ASD FieldSpec Pro Ⅲ地物光谱仪(350-2500nm)对该地区171组和123组土壤样进行了现场光谱测定,并在第二次光谱采集的时候对其中的40个土壤样进行了土壤化学分析以建立土壤中一种莺金属含量的反演模型,为遥感定量反演研究区土壤As,Cd,Zn三种重金属含量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在万盛采矿区,土壤在近红外波段R2320与R1755波段、R2260与R2210、R1920与可见光波段R480波段的反射值比值分别和土壤中As,Cd和Zn含量存在较好的相关性,由此可根据采样点光谱及地理插值获得研究区土壤中As,Cd和Zn含量的分布图。展开更多
文摘西藏尼木县冲江和厅宫矿床是典型的斑岩型铜矿床,围岩蚀变强烈、类型丰富。对陆地卫星运行陆地成像仪(Operational Land Imager,OLI)光谱数据二维散点图做了结构分析,发现在提取铁染蚀变信息时,若选用OLI2和OLI4波段,则没有干扰端元;提取羟基蚀变信息时,选用OLI6和OLI7波段,干扰端元只有植被;剔除干扰端元之后,用主成分分析方法提取了该地区的围岩蚀变信息。最后,结合该研究区遥感蚀变信息、控矿和成矿地质特征,圈定了11个找矿靶区。
文摘横断山区是我国长江上游重要的生态屏障区,对周边区域乃至我国中西部地区气候和生态环境有着深刻的影响。NPP作为碳收支和气候变化研究的核心内容,是判定生态系统健康状况和可持续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基于MODIS C6的NPP数据、1∶100万植被类型图、气象数据和地形数据,采用趋势线分析法和相关分析法对横断地区2004—2014年植被NPP时空格局、变化规律以及驱动因子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2004—2014年横断山区植被年NPP总量的介于183.768—223.239 Tg C之间,多年平均为208.498 Tg C,单位面积下的植被年NPP均值为463 g C m^(-2)a^(-1)。整体上,植被NPP呈增加趋势,但局部差异明显。(2)植被NPP平均值的年际变化率在-53—97 g C m^(-2)a^(-1)之间,NPP呈增加趋势的区域分布在北部与中部的东侧以及南部的东、西两侧地区,而减少趋势的区域主要集中在西北部、中部的汶川—映秀一带以及南部攀枝花地区。(3)横断山区植被NPP变化受气候因子驱动影响的区域占比8.42%,主要集中在中部的大雪山-沙鲁里山地区,而非气候因子占比91.58%,分布在北部的阿坝地区以及南部的低海拔广大地区。该研究将对横断山区生态环境建设和可持续发展起到指导作用。
文摘随着现代工业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人类活动的影响,土壤中重金属污染问题愈发严重,土壤重金属污染已经成为当前全球面临的很严峻的环境问题,也逐渐成为了全球土壤和环境研究的重点。传统的通过点样测量的方法获取土壤重金属含量虽然精度较高,但是耗时耗力,成本较高,且不能大面积、快速得到所研究区域的重金属含量分布。遥感技术的发展为土壤重金属含量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为了使用遥感技术反演某地区土壤重金属含量,了解其光谱特征是快速、准确建立反演算法的基础。以重庆市万盛采矿区为研究区,分别在2012年3月和8月用ASD FieldSpec Pro Ⅲ地物光谱仪(350-2500nm)对该地区171组和123组土壤样进行了现场光谱测定,并在第二次光谱采集的时候对其中的40个土壤样进行了土壤化学分析以建立土壤中一种莺金属含量的反演模型,为遥感定量反演研究区土壤As,Cd,Zn三种重金属含量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在万盛采矿区,土壤在近红外波段R2320与R1755波段、R2260与R2210、R1920与可见光波段R480波段的反射值比值分别和土壤中As,Cd和Zn含量存在较好的相关性,由此可根据采样点光谱及地理插值获得研究区土壤中As,Cd和Zn含量的分布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