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地震背景噪声HVSR方法在安徽明光城市场地响应特征和活断层探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
5
1
作者
倪红玉
张若晗
+6 位作者
李俊伦
黄显良
郑海刚
洪德全
缪鹏
彭刘亚
鲍子文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4552-4571,共20页
本文利用跨郯庐断裂带明光段东边界一条密集测线的波形数据,计算了该测线133个台站的HVSR曲线,获得了剖面的峰值频率.基于计算的HVSR曲线,我们采用粒子群算法反演了浅层地壳的S波速度结构,并通过地质构造、钻孔资料、浅层地震反射剖面...
本文利用跨郯庐断裂带明光段东边界一条密集测线的波形数据,计算了该测线133个台站的HVSR曲线,获得了剖面的峰值频率.基于计算的HVSR曲线,我们采用粒子群算法反演了浅层地壳的S波速度结构,并通过地质构造、钻孔资料、浅层地震反射剖面和频散曲线反演结果等验证其可靠性,进而对郯庐断裂带明光段的沉积格局、东界两条主干断裂的空间展布和活动性特征进行分析讨论,得出如下结论:(1)测线下方HVSR剖面呈现复杂的双峰、多峰形态,其场地分类均为Ⅱ类中硬土,但峰值频率变化较大,应关注西侧凹陷区对强地面震动的放大效应;(2)HVSR反演S波速度结构揭示的土石界面与钻孔结果较为一致,其分布形态、趋势与浅层地震反射剖面结果高度吻合,且刻画了主动源未能刻画的风化基岩-未风化基岩界面;(3)HVSR反演S波速度结构刻画的郯庐断裂带东界两条断裂的空间展布、活动性等特征与钻孔、浅层地震、频散反演和地质构造等结果较为一致,并揭示池河—太湖断裂的活动性强于嘉山—庐江断裂,可能为活动断裂.上述研究结果表明HVSR方法可以应用于城市场地响应特征、浅层沉积结构和隐伏活断层探测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VSR
场地响应特征
城市活断层
浅层速度结构
郑庐断裂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利用微动HVSR方法分析皖西地区台站场地响应
2
作者
周志
赵希磊
+3 位作者
隆爱军
樊冬
陶方宇
石英杰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649-653,共5页
利用微动HVSR方法对皖西地区24个地震监测固定台站的场地响应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由于观测系统故障,4个台站HVSR曲线出现异常,另外20个台站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放大(衰减)作用,其中4个台站HVSR曲线在0.5~30 Hz频段内呈现平坦现象,场地响应值...
利用微动HVSR方法对皖西地区24个地震监测固定台站的场地响应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由于观测系统故障,4个台站HVSR曲线出现异常,另外20个台站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放大(衰减)作用,其中4个台站HVSR曲线在0.5~30 Hz频段内呈现平坦现象,场地响应值为1~2倍;其余16个台站HVSR曲线既有单峰形态,也有复杂的双峰、多峰形态,峰值频率在8.5~30 Hz之间,平均值18.8 Hz,中位数17.9 Hz,标准差5.66 Hz,整体偏大,可能与地震计安装在摆墩上,减少了沉积层对测量结果的影响有关;峰值幅度为2.6~10.5倍,平均值6.0倍,中位数5.3倍,标准差2.3倍,可能与地表型地震计更容易受地表条件的影响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动
HVSR方法
皖西地区
场地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地震流体地球化学短临预测研究进展与展望
被引量:
9
3
作者
李营
方震
+7 位作者
张晨蕾
李继业
鲍志诚
张翔
刘兆飞
周晓成
陈志
杜建国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593-621,共29页
建立地震短临预测方法是减轻地震灾害损失的最有效手段,也是科学难题。流体是地球内部最为主动、活跃的组分,携带了地球各圈层的地球化学信息。地震流体地球化学的组成和变化对地下物理化学条件的改变响应灵敏,是指示地震和构造活动的...
建立地震短临预测方法是减轻地震灾害损失的最有效手段,也是科学难题。流体是地球内部最为主动、活跃的组分,携带了地球各圈层的地球化学信息。地震流体地球化学的组成和变化对地下物理化学条件的改变响应灵敏,是指示地震和构造活动的有效指标。文中综述了国内外流体地球化学短临预测机理的研究进展,介绍了国内外已经建立的流体地球化学地震短临预测模型和方法,利用《中国震例》数据对主要预测模型和方法进行了检验分析,评述了各方法的适用性和效能。结合团队已有的工作基础,提出了基于前兆机理进行地震流体地球化学短临预测的思路,并对中国地震科学实验场地球化学子系统的地震短临预测研究和应用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
流体地球化学
短临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地震背景噪声HVSR方法在安徽明光城市场地响应特征和活断层探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
5
1
作者
倪红玉
张若晗
李俊伦
黄显良
郑海刚
洪德全
缪鹏
彭刘亚
鲍子文
机构
安徽省
地震局
安徽
蒙城地球物理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哈尔滨工业大学数学学院、地球物理中心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
地下
结构
探测与
震灾
风险
防范
安徽省
重点
实验室
(
筹
)
出处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4552-4571,共20页
基金
中国地震局地震科技星火计划(XH23020YA)
安徽蒙城地球物理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联合开放基金(MENGO-202307)
+1 种基金
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2108085MD137)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WK2080000141)共同资助。
文摘
本文利用跨郯庐断裂带明光段东边界一条密集测线的波形数据,计算了该测线133个台站的HVSR曲线,获得了剖面的峰值频率.基于计算的HVSR曲线,我们采用粒子群算法反演了浅层地壳的S波速度结构,并通过地质构造、钻孔资料、浅层地震反射剖面和频散曲线反演结果等验证其可靠性,进而对郯庐断裂带明光段的沉积格局、东界两条主干断裂的空间展布和活动性特征进行分析讨论,得出如下结论:(1)测线下方HVSR剖面呈现复杂的双峰、多峰形态,其场地分类均为Ⅱ类中硬土,但峰值频率变化较大,应关注西侧凹陷区对强地面震动的放大效应;(2)HVSR反演S波速度结构揭示的土石界面与钻孔结果较为一致,其分布形态、趋势与浅层地震反射剖面结果高度吻合,且刻画了主动源未能刻画的风化基岩-未风化基岩界面;(3)HVSR反演S波速度结构刻画的郯庐断裂带东界两条断裂的空间展布、活动性等特征与钻孔、浅层地震、频散反演和地质构造等结果较为一致,并揭示池河—太湖断裂的活动性强于嘉山—庐江断裂,可能为活动断裂.上述研究结果表明HVSR方法可以应用于城市场地响应特征、浅层沉积结构和隐伏活断层探测等.
关键词
HVSR
场地响应特征
城市活断层
浅层速度结构
郑庐断裂带
Keywords
HVSR
Site response
Active faults in urban areas
Shallow velocity structure
Tanlu fault zone
分类号
P315 [天文地球—地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利用微动HVSR方法分析皖西地区台站场地响应
2
作者
周志
赵希磊
隆爱军
樊冬
陶方宇
石英杰
机构
安徽省
地震局
地下
结构
探测与
震灾
风险
防范
安徽省
重点
实验室
(
筹
)
安徽
蒙城地球物理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六安市地震局
出处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649-653,共5页
基金
安徽省地震局地震科研青年项目(2023QN04)
非天然地震AI监测与研究团队专项。
文摘
利用微动HVSR方法对皖西地区24个地震监测固定台站的场地响应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由于观测系统故障,4个台站HVSR曲线出现异常,另外20个台站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放大(衰减)作用,其中4个台站HVSR曲线在0.5~30 Hz频段内呈现平坦现象,场地响应值为1~2倍;其余16个台站HVSR曲线既有单峰形态,也有复杂的双峰、多峰形态,峰值频率在8.5~30 Hz之间,平均值18.8 Hz,中位数17.9 Hz,标准差5.66 Hz,整体偏大,可能与地震计安装在摆墩上,减少了沉积层对测量结果的影响有关;峰值幅度为2.6~10.5倍,平均值6.0倍,中位数5.3倍,标准差2.3倍,可能与地表型地震计更容易受地表条件的影响有关。
关键词
微动
HVSR方法
皖西地区
场地响应
Keywords
microtremor
HVSR method
west Anhui region
site response
分类号
P315 [天文地球—地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地震流体地球化学短临预测研究进展与展望
被引量:
9
3
作者
李营
方震
张晨蕾
李继业
鲍志诚
张翔
刘兆飞
周晓成
陈志
杜建国
机构
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
安徽省
地震局
蒙城地球物理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地下
结构
探测与
震灾
风险
防范
安徽省
重点
实验室
(
筹
)
陕西省地震局
黑龙江省地震局
江西省地震局
云南省地震局
出处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593-621,共29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2073063)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地球科学计划(IGCP-724)
安徽蒙城地球物理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联合开放基金项目(MENGO-202013,MENGO-202305)共同资助。
文摘
建立地震短临预测方法是减轻地震灾害损失的最有效手段,也是科学难题。流体是地球内部最为主动、活跃的组分,携带了地球各圈层的地球化学信息。地震流体地球化学的组成和变化对地下物理化学条件的改变响应灵敏,是指示地震和构造活动的有效指标。文中综述了国内外流体地球化学短临预测机理的研究进展,介绍了国内外已经建立的流体地球化学地震短临预测模型和方法,利用《中国震例》数据对主要预测模型和方法进行了检验分析,评述了各方法的适用性和效能。结合团队已有的工作基础,提出了基于前兆机理进行地震流体地球化学短临预测的思路,并对中国地震科学实验场地球化学子系统的地震短临预测研究和应用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地震
流体地球化学
短临预测
Keywords
earthquake
fluid geochemistry
short-imminent prediction
分类号
P315.724 [天文地球—地震学]
P315.75 [天文地球—地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地震背景噪声HVSR方法在安徽明光城市场地响应特征和活断层探测中的应用
倪红玉
张若晗
李俊伦
黄显良
郑海刚
洪德全
缪鹏
彭刘亚
鲍子文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
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利用微动HVSR方法分析皖西地区台站场地响应
周志
赵希磊
隆爱军
樊冬
陶方宇
石英杰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北大核心
202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地震流体地球化学短临预测研究进展与展望
李营
方震
张晨蕾
李继业
鲍志诚
张翔
刘兆飞
周晓成
陈志
杜建国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
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