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连续随机离散缝网表征技术在中牟凹陷裂缝发育区中的应用
1
作者 李丛 张栋 +9 位作者 董果果 袁青松 许军 朱德胜 代磊 李鹏飞 焦通 郑玉生 魏俏巧 刘家橘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715-1727,共13页
中牟凹陷主力含气层段太原组中—小尺度裂缝较为发育。该区构造复杂,煤层屏蔽作用明显,地震资料分辨率和信噪比较低,利用常规手段计算的裂缝数据体难以表征其中—小尺度裂缝发育规律,需要寻找一种适合于该区的裂缝识别方法。为此,本文... 中牟凹陷主力含气层段太原组中—小尺度裂缝较为发育。该区构造复杂,煤层屏蔽作用明显,地震资料分辨率和信噪比较低,利用常规手段计算的裂缝数据体难以表征其中—小尺度裂缝发育规律,需要寻找一种适合于该区的裂缝识别方法。为此,本文对三维地震数据依次进行了最大似然体的细化及增强处理,获取初始的裂缝方位及裂缝密度;利用裂缝方位及裂缝密度建立方位指导场,通过方位指导场和裂缝密度计算随机离散缝网模型,将随机离散缝网进行连接处理,建立适合中牟地区的连续随机离散缝网模型,反映中—小尺度裂缝的发育规律及分布特征,并对连续随机离散缝网模型与随机离散缝网模型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裂缝距离连接阈值对连续随机离散缝网建模具有重要影响;中牟地区中—小尺度连续裂缝缝网以北东东向为主;该层段随机离散缝网与裂缝密度基本重合,且井周围裂缝方位玫瑰图的方位信息与裂缝建模方向信息一致。该模型在南华北盆地某实验区下古生界地层裂缝发育区的预测中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牟凹陷 中—小尺度裂缝 方位指导场 随机离散缝网模型 连续随机离散缝网表征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元素录井技术在海陆过渡相页岩气水平井地质导向中的应用 被引量:4
2
作者 董果果 张栋 +2 位作者 王林生 李鹏飞 朱德胜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0期8496-8503,共8页
河南省页岩气资源主要发育于上古生界海陆过渡相沉积中,海陆过渡相页岩气层系具有多岩性频繁互层、单层厚度小、纵向变化快的特点,加上局部地区微幅构造发育,使得水平井地质导向中小层识别和水平段钻头方向的判断难度很大。为此,利用研... 河南省页岩气资源主要发育于上古生界海陆过渡相沉积中,海陆过渡相页岩气层系具有多岩性频繁互层、单层厚度小、纵向变化快的特点,加上局部地区微幅构造发育,使得水平井地质导向中小层识别和水平段钻头方向的判断难度很大。为此,利用研究区优质页岩气层段的X射线荧光元素录井数据,通过统计分析对目的层各小层进行精细刻画,提出利用Si、Al、Na、Fe、S、K、Mn和Ti元素含量的变化关系分别建立砂岩、煤岩和泥岩元素交会图版,并利用Ba、Ti、Ca、S和Sr元素组合与深度的关系建立随钻元素定量模型。根据元素交会图版进行目的层小层识别,为水平井入窗提供准确依据;在水平段利用随钻元素定量模型判断钻头穿行方向。该技术在通许隆起中部中深层页岩气水平井钻井过程中进行了现场应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陆过渡相 中深层页岩气 元素录井 水平井地质导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豫西地区海陆过渡相含气页岩层系优选方法及有利区预测 被引量:23
3
作者 李中明 张栋 +7 位作者 张古彬 司马献章 刘艳杰 王宏 汪超 瓮纪昌 张超 司庆红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39-47,共9页
页岩气产自富有机质的泥页岩地层,豫西地区海陆过渡相地层中泥页岩累计厚度大且含气量较高,具有较好的页岩气成藏潜力,但由于其泥页岩单层厚度小、层数多、横向相变大,空白区缺少含气量数据的情况下,页岩气含气层选择难度大。文中以豫... 页岩气产自富有机质的泥页岩地层,豫西地区海陆过渡相地层中泥页岩累计厚度大且含气量较高,具有较好的页岩气成藏潜力,但由于其泥页岩单层厚度小、层数多、横向相变大,空白区缺少含气量数据的情况下,页岩气含气层选择难度大。文中以豫西上古生界为研究对象,将泥页岩的各项参数与含气量进行相关性分析和聚类分析,确定含气量的主控因素为有机质丰度、黄铁矿含量、渗透率、补偿密度和光电吸收截面指数,再应用回归分析得到含气量的拟合方程,经过验证确定其拟合效果较好,应用该方法对豫西上古生界海陆过渡相地层进行了含气性分析,得到大量含气量数据。文中提出了综合因子分析法,以含气量为一类因素,辅以有机质成熟度、孔隙度、脆性系数、厚度、埋深和面积等二类因素,经过计算得出储层有利系数以优选含气层,得出区域有利系数以预测有利区。利用豫西地区上古生界的实测和拟合含气量等数据,运用综合因子分析法,通过计算有利系数预测了朱仙镇、巩义和渑池页岩气有利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气 上古生界 有利区 海陆过渡相 豫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华北二叠系太原组泥页岩孔隙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7
4
作者 袁青松 张栋 +2 位作者 代磊 李中明 张驰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7,共7页
以南华北盆地河南中牟页岩气勘查区二叠系太原组泥页岩为研究对象,联合运用氩离子剖光-扫描电镜技术、低温氮吸/脱附实验以及压汞-吸附联合法对研究区泥页岩孔隙特征进行系统研究,并分析孔隙发育特征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研究区泥页岩... 以南华北盆地河南中牟页岩气勘查区二叠系太原组泥页岩为研究对象,联合运用氩离子剖光-扫描电镜技术、低温氮吸/脱附实验以及压汞-吸附联合法对研究区泥页岩孔隙特征进行系统研究,并分析孔隙发育特征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研究区泥页岩微观孔隙结构复杂,孔隙类型多样,以有机质收缩缝、黏土矿物粒间孔和微裂缝最为发育,对页岩气的渗流和赋存具有重要意义;泥页岩孔隙孔径分布形态多样,发育单峰型、双峰型、三峰型和多峰型,孔隙大小分布不均匀,但以中孔为主;孔隙形状多为两端开口的平行板状孔和狭缝形孔,也存在一定量墨水瓶状孔、锥形结构的平行板孔、两端开口的锥形管孔以及圆锥形孔隙和一端封闭的不透气性孔。通过分析研究区泥页岩孔隙特征影响因素,认为孔隙特征主要控制因素是有机质和黏土矿物,同时也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隙特征 影响因素 泥页岩 太原组 二叠系 南华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封堵钻井液体系在河南页岩气钻井中的研究和应用 被引量:8
5
作者 袁青松 冯辉 +3 位作者 张栋 李中明 代磊 董果果 《钻井液与完井液》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29-35,共7页
河南中牟和温县页岩气区块在直井钻井过程中频繁出现坍塌掉块、井径扩大等井下复杂,通过对储层地质特征以及老井钻井液体系测试分析,造成此现象的主要原因为钻井液封堵性不足。因此基于抑制水化、加强封堵两方面开展钻井液研究,优选封堵... 河南中牟和温县页岩气区块在直井钻井过程中频繁出现坍塌掉块、井径扩大等井下复杂,通过对储层地质特征以及老井钻井液体系测试分析,造成此现象的主要原因为钻井液封堵性不足。因此基于抑制水化、加强封堵两方面开展钻井液研究,优选封堵剂HSM、HGW和抑制剂HAS,形成一套强封堵、强抑制钻井液体系,并对体系性能进行了测试。室内测试结果表明,该钻井液体系性能优良,100℃老化72 h仍具备较好的流变性;对泥页岩钻屑热滚回收率高达98.5%,10 h线性膨胀率仅为2.34%;封堵性能好,6 h API和HTHP滤失量分别为7.8 mL和9 mL;还具备较强的抗污染能力。现场应用后基本未发生坍塌掉块、井壁失稳现象,井径扩大率从21%降至6%,说明该钻井液体系能够满足该区块的钻井工程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南 页岩气 井壁稳定 钻井液 强封堵 强抑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黔西比德-三塘盆地煤储层压力特征及差异成因研究 被引量:8
6
作者 姚帅 吴财芳 +2 位作者 杨长青 李瑞强 陈泳霖 《煤炭科学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62-168,共7页
为了研究黔西比德-三塘盆地煤储层压力特征及其差异成因,利用视储层压力法、注入/压降试井法获取了主要煤储层压力数据,分析了储层压力特征,并对压力差异成因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研究区主要煤层以正常~低压储层压力状态为主,局部出... 为了研究黔西比德-三塘盆地煤储层压力特征及其差异成因,利用视储层压力法、注入/压降试井法获取了主要煤储层压力数据,分析了储层压力特征,并对压力差异成因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研究区主要煤层以正常~低压储层压力状态为主,局部出现高压储层;高压储层主要分布在中部的水公河向斜和东部的阿弓、珠藏向斜的部分勘探区,低压储层主要分布在西部的比德向斜和北部的白泥箐向斜。煤层埋深、构造条件及地应力、渗透性、瓦斯压力及水动力条件是影响研究区储层压力状态的主要地质因素。浅部地层地下水流动较为活跃且影响因素复杂,导致了视储层压力状态多变。高地应力是造成煤储层渗透低、顶底板封盖性好、水动力条件弱的主要原因,并导致高压煤储层出现。燕山晚期地壳构造抬升剥蚀、开放性裂隙发育、较好的地下水径流条件是造成浅部地层压力偏低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比德-三塘盆地 煤储层 压力特征 异常压力 差异成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华北盆地海陆过渡相煤系页岩地质特征及可压性分析——以中牟区块太原组为例 被引量:8
7
作者 袁青松 朱德胜 +3 位作者 汪超 李中明 张栋 李丛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62-70,共9页
为探究页岩可压裂性特征,以南华北盆地海陆过渡相煤系页岩为研究对象,利用钻井、测井、录井和实验测试数据开展太原组页岩储层地质特征和可压性综合研究。结果表明:(1)太原组页岩具有低孔、低渗、有机质丰度高、脆性好、杨氏模量高、泊... 为探究页岩可压裂性特征,以南华北盆地海陆过渡相煤系页岩为研究对象,利用钻井、测井、录井和实验测试数据开展太原组页岩储层地质特征和可压性综合研究。结果表明:(1)太原组页岩具有低孔、低渗、有机质丰度高、脆性好、杨氏模量高、泊松比中等、应力差异适中、天然裂缝较发育等特点,具备压裂形成复杂裂缝基础;(2)页岩、砂岩、灰岩的新脆性指数均不同程度降低,灰岩降幅最大,新方法可更合理地计算出页岩最真实的脆性特征;(3)Y2井太原组6号层下部到3号层上部(2862.32~2887.64m)页岩段可压性最好,CFI指数为45.26%~64.65%,平均56.44%,高于页岩可压性评价标准(>50%)。Y2井上述井段实施直井分段压裂改造,试气后获得3 614 m^(3)/d的稳定产气量,较邻井Y1井提高2倍,表明建立的可压性评价模型可有效指导压裂施工,具有较好的工程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华北盆地 海陆过渡相 太原组 页岩 地质特征 可压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