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北京地铁10号线二期某区间粉细砂地层帷幕注浆效果评价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王晓亮 侯伟清 +2 位作者 叶子剑 叶英 夏春蕾 《施工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14-117,共4页
通过北京地铁10号线二期粉细砂地层帷幕注浆工程介绍帷幕注浆效果评价方法的应用,采用注浆资料分析法、注浆量分布特征法、浆液充填率反算法等常规方法进行注浆效果评价,并采用三维成像软件将浆液的注入情况进行直观表示,采用监测数据... 通过北京地铁10号线二期粉细砂地层帷幕注浆工程介绍帷幕注浆效果评价方法的应用,采用注浆资料分析法、注浆量分布特征法、浆液充填率反算法等常规方法进行注浆效果评价,并采用三维成像软件将浆液的注入情况进行直观表示,采用监测数据分析法和开挖验证法等注浆后评价法对上述3种方法进行验证性分析,从而综合评价注浆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 帷幕注浆 粉细砂地层 监测 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隧道施工超前地质预报技术综述 被引量:3
2
作者 叶英 《市政技术》 2012年第5期19-23,共5页
目前隧道施工超前地质预报技术仍处在对单个方法、单一参数的解释研究阶段,由于地质预报的具体方法各有其特点和局限性,很难找到一种适合于各种隧道地质灾害的探测方法,因此,就地球物理方法与隧道施工特点相结合进行综合预报,以解决隧... 目前隧道施工超前地质预报技术仍处在对单个方法、单一参数的解释研究阶段,由于地质预报的具体方法各有其特点和局限性,很难找到一种适合于各种隧道地质灾害的探测方法,因此,就地球物理方法与隧道施工特点相结合进行综合预报,以解决隧道超前地质预报的多解性、预报精度及方法缺陷等问题做了较详细的介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 超前地质预报 地质灾害 综合参数 预报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瞬变电磁雷达在城市深埋管线探测中的应用
3
作者 张智明 高骏 +1 位作者 张龙深 许鹏 《智能建筑与智慧城市》 2025年第1期153-155,共3页
城市地下管线的复杂性和密集度对管线探测技术的要求越来越高。瞬变电磁雷达在城市深埋管线探测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文章从瞬变电磁雷达的原理、技术特点、应用实例等方面进行探讨,基于电磁感应原理的管线探测理论自主研制了具有高分辨... 城市地下管线的复杂性和密集度对管线探测技术的要求越来越高。瞬变电磁雷达在城市深埋管线探测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文章从瞬变电磁雷达的原理、技术特点、应用实例等方面进行探讨,基于电磁感应原理的管线探测理论自主研制了具有高分辨率、探测深度大和强抗干扰能力等特点的瞬变电磁雷达系统,实现了城市地下深埋管线的快速移动扫描式探测。在热力管线探测工程应用中,系统的探测深度达到7m以上,纵向探测误差低于0.2m,满足实际应用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瞬变电磁雷达 城市深埋管线 探测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地震波反射法的盾构施工超前地质预报初探 被引量:8
4
作者 侯伟清 张星煜 叶英 《隧道建设》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003-1010,共8页
由于北京地铁八号线三期工程六营门站—五福堂站盾构段区间特殊的工程环境及工艺,使得传统的预报方法难以开展实施。以盾构刀盘切削震动为震源,以地震波反射法为原理进行地震波相位特性和振幅特性的解析,提出了基于地震波反射法的盾构... 由于北京地铁八号线三期工程六营门站—五福堂站盾构段区间特殊的工程环境及工艺,使得传统的预报方法难以开展实施。以盾构刀盘切削震动为震源,以地震波反射法为原理进行地震波相位特性和振幅特性的解析,提出了基于地震波反射法的盾构施工超前地质预报方法,并进行超前预报及跟踪对比工作。现场试验表明:基于地震波反射法的盾构施工超前地质预报系统布设简单、操作方便,且不影响作业面推进;基于地震波反射法的盾构施工超前地质预报系统能较好地反映地下介质体的形状与轮廓,图像判译结果基本与地质资料吻合,与开挖跟踪结果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盾构施工 超前地质预报 地震波反射法 正演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TMIGS的隧道变形监测系统研发与工程应用
5
作者 张智明 叶英 《市政技术》 2021年第5期88-91,95,共5页
隧道变形监测对于保障隧道安全有着重要作用,而传统的人工监测在实际应用中己不再满足要求。因此,在隧道施工信息化预警与安全管理系统(TMIGS)的基础上,结合激光测距的隧道变形监测技术,实现了隧道断面变形的远程实时自动监测。通过在... 隧道变形监测对于保障隧道安全有着重要作用,而传统的人工监测在实际应用中己不再满足要求。因此,在隧道施工信息化预警与安全管理系统(TMIGS)的基础上,结合激光测距的隧道变形监测技术,实现了隧道断面变形的远程实时自动监测。通过在实际工程中的验证,其结果表明:基于TMIGS的隧道变形监测系统测量误差小于1 mm,自动监测频率不低于20次/h,满足实际应用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 变形 TMIGS 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USP预报技术在山区隐伏溶洞探测的应用
6
作者 侯伟清 叶英 《市政技术》 2017年第6期162-164,共3页
在丘陵地区由于地形复杂、植被覆盖密集,所以对隐伏溶洞的探测十分困难,如果用常规的钻探、地质预报和电法等技术因受地形所限无法展开,而USP预报技术采用地震反射法,则能够使测线在狭小工作面内灵活排布,并准确定位隐伏溶洞及其规模。... 在丘陵地区由于地形复杂、植被覆盖密集,所以对隐伏溶洞的探测十分困难,如果用常规的钻探、地质预报和电法等技术因受地形所限无法展开,而USP预报技术采用地震反射法,则能够使测线在狭小工作面内灵活排布,并准确定位隐伏溶洞及其规模。因此,以某工程为例介绍了USP预报技术的应用过程。该技术的成功应用可为后期工程开发提供勘探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洞 USP技术 地震反射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钢筋混凝土柱低周疲劳全过程累积损伤性能简化分析方法 被引量:8
7
作者 钟铭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84-91,共8页
为了有效预测地震作用下钢筋混凝土柱的低周疲劳损伤累积程度与损伤后的剩余承载能力,提出了一种基于单调荷载-位移关系并考虑低周疲劳效应的钢筋混凝土柱损伤承载能力简化分析方法。首先,根据自洽方法并假设裂纹符合Weibull分布,提出... 为了有效预测地震作用下钢筋混凝土柱的低周疲劳损伤累积程度与损伤后的剩余承载能力,提出了一种基于单调荷载-位移关系并考虑低周疲劳效应的钢筋混凝土柱损伤承载能力简化分析方法。首先,根据自洽方法并假设裂纹符合Weibull分布,提出了基于细观机理的混凝土损伤模型,给出了混凝土损伤指标与有效模量、应变的定量表达式,并通过非线性数值分析得到了钢筋混凝土柱的单调荷载-变形曲线;然后,通过分析纵筋的塑性低周疲劳损伤,建立了基于割线刚度的钢筋混凝土柱低周疲劳变形性能损伤计算模型,模型参数根据试验研究获得,推导了柱割线刚度和抗力的衰减规律计算公式;最后,在以上工作的基础上,分析低周疲劳作用对钢筋混凝土柱底截面混凝土和纵筋应变的累积增大效应,得到混凝土损伤后的有效弹性模量,提出了考虑低周疲劳损伤后的钢筋混凝土柱承载能力和变形能力计算方法。编制非线性损伤分析程序,对损伤后试验柱进行了计算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得到的计算值与试验值的相对误差处于合理范围之内,验证了该方法的可靠性和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筋混凝土柱 低周疲劳 混凝土损伤模型 割线刚度 剩余承载能力 极限变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震源扰动作用的深埋隧洞开挖失稳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吕祥锋 《隧道建设》 2014年第2期129-133,共5页
随着深部资源开挖难度的逐渐加大,加之震动作用的影响,深埋地下工程开挖安全与稳定控制成为面临的主要问题。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对点震源和震面波扰动作用下深埋隧洞开挖稳定的影响进行数值计算,分析震源波在围岩体中的传播和衰减规律及... 随着深部资源开挖难度的逐渐加大,加之震动作用的影响,深埋地下工程开挖安全与稳定控制成为面临的主要问题。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对点震源和震面波扰动作用下深埋隧洞开挖稳定的影响进行数值计算,分析震源波在围岩体中的传播和衰减规律及其对地下工程开挖的稳定影响和冲击作用。研究结果表明:1)震源波主要向巷道方向传播,并不断向巷道围岩四周扩散,波动作用表现为对顶板整体向下、两边帮向内侧、底板向上;2)无支护条件下巷道围岩体受波动影响很大,应加强开挖支护强度或设置柔性吸能层以减小冲击破坏。研究结果可为深埋地下工程开挖安全和稳定控制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震面波 深埋隧洞 巷道围岩 Drucker—Prager准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保护剂对混凝土耐久性影响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夏春蕾 王军民 +4 位作者 张友海 武卫平 崔宁 张海燕 王彬 《市政技术》 2014年第1期155-157,160,共4页
针对无机硅类、硅烷类和有机共聚物3类保护剂对混凝土耐久性的影响进行了研究。重点研究了混凝土涂刷保护剂后吸水率、抗Cl-渗透性能、抗碳化性能、耐污染性能指标的变化,通过以上4项指标综合评定混凝土保护剂对混凝土耐久性的影响。
关键词 混凝土 耐久性 防护剂 表面防护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道路塌陷危险区路基疏密钻测规律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吕祥锋 《市政技术》 2015年第2期40-44,共5页
从道路塌陷孕育、发展和发生过程的角度出发,分析了路基塌陷发生的原因,得出道路病害现于表而问题在于里的结论,提出了小孔路基疏密钻测方法;开展了5种强度岩土材料轻型动力触探和小孔钻测试验,得到钻深-扭矩数据曲线,分析了不同岩土材... 从道路塌陷孕育、发展和发生过程的角度出发,分析了路基塌陷发生的原因,得出道路病害现于表而问题在于里的结论,提出了小孔路基疏密钻测方法;开展了5种强度岩土材料轻型动力触探和小孔钻测试验,得到钻深-扭矩数据曲线,分析了不同岩土材料钻测规律;拟合得到岩土材料承载力与钻测扭矩关系表达式,用于路基疏密判定,适用于塌陷危险区路基疏密快速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塌陷 小孔钻探方法 路基 疏密状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瞬变电磁雷达探测盾构管片背后接触状态的模拟试验研究 被引量:5
11
作者 叶子剑 张成平 叶英 《铁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21-131,共11页
盾构管片背后脱空会给隧道后期运营留下安全隐患,而目前的检测技术在检测精度和图像识别等方面仍有一定缺陷。针对地铁隧道中盾构管片背后接触状态的检测,基于瞬变电磁法(TEM)原理,研制了一种通过探测视电阻率变化规律进行判断的雷达采... 盾构管片背后脱空会给隧道后期运营留下安全隐患,而目前的检测技术在检测精度和图像识别等方面仍有一定缺陷。针对地铁隧道中盾构管片背后接触状态的检测,基于瞬变电磁法(TEM)原理,研制了一种通过探测视电阻率变化规律进行判断的雷达采集系统——瞬变电磁雷达(TER)。为验证仪器应用的有效性,首先利用时间域瞬变电磁法视电阻率的计算,研究视电阻率在管片背后接触状态检测中的变化规律;然后通过现场模型试验,探索TER视电阻率的变化特征,并将试验结果与理论计算结果进行对比分析,验证了瞬变电磁雷达探测的有效性;最后在厦门地铁2号线实际测试中取得了良好效果,进一步证实了TER的可行性。TER的成功研发为隧道病害检测提出了新方法和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盾构管片 检测 瞬变电磁雷达 视电阻率 接触状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任意排布的地震波空间探测方法在头道穴隧道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2
作者 侯伟清 张平国 +2 位作者 叶英 张星煜 刘同良 《市政技术》 2015年第5期77-82,共6页
隧道在穿越山岭区时地质水文条件复杂多变,开挖过程中的安全问题十分突出,而常规的超前探测方法又难以解决许多的问题,因此基于地震波多种接收器组的任意排布与组合,利用检波器空间位置和角度的联合偏移,结合波射线原理归位成像,进行了... 隧道在穿越山岭区时地质水文条件复杂多变,开挖过程中的安全问题十分突出,而常规的超前探测方法又难以解决许多的问题,因此基于地震波多种接收器组的任意排布与组合,利用检波器空间位置和角度的联合偏移,结合波射线原理归位成像,进行了常规的地震数据校正、处理和标准的波谱显示,解决了部分山岭隧道开挖难以进行超前地质预报的难题,从而提高了隧道施工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岭隧道 地质预报 地震波 任意排布 三维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确定高填路堤段V型黄土冲沟回填边坡坡角的方法研究
13
作者 叶英 《路基工程》 2013年第5期69-72,共4页
根据高填路堤段V型黄土冲沟地形、地貌特点,通过有限元数值计算并结合理论推导,研究出一套确定V形黄土冲沟最佳回填坡角的方法,减少了土石方开挖量,降低了工程造价,具有较为广泛的适用性。
关键词 黄土冲沟 数值模拟 回填坡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瞬变电磁雷达的检测技术及其在隧道衬砌中的应用
14
作者 耿庆桥 王晓亮 叶英 《交通运输研究》 2019年第6期119-129,共11页
基于自主研发的瞬变电磁雷达技术对铁路隧道衬砌质量进行检测,结合双极性叠加法与小波去噪法对采集信号作去噪处理,利用欠阻尼探测天线,得到隧道衬砌各部位缺陷特征;结合地质雷达(GPR)检测和现场钻孔数据,通过典型图像分析,对比瞬变电... 基于自主研发的瞬变电磁雷达技术对铁路隧道衬砌质量进行检测,结合双极性叠加法与小波去噪法对采集信号作去噪处理,利用欠阻尼探测天线,得到隧道衬砌各部位缺陷特征;结合地质雷达(GPR)检测和现场钻孔数据,通过典型图像分析,对比瞬变电磁雷达在探测深度、图像分辨率方面与地质雷达的差异,总结其相对于普通衬砌检测雷达所具有的优势。综合分析表明,瞬变电磁雷达应用于衬砌检测具有如下特性:(1)探测深度较大,穿透性较强;(2)图像分辨率较高,电磁波反射具有体积效应,成像直观清晰;(3)操作更便捷,雷达主机与采集终端为无线数据传输且设备轻便,可单人操作,数据可现场处理,从而可快速实时查看隧道衬砌缺陷,并标定衬砌缺陷部位便于后续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衬砌 瞬变电磁雷达 地质雷达 质量检测 空洞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虚拟现实隧道施工监测系统研究与应用
15
作者 张智明 叶英 曹蕊 《智能建筑与智慧城市》 2023年第1期131-134,共4页
文章研究了利用虚拟现实技术构建三维虚拟现实隧道施工的监测系统,建立了三维虚拟仿真模型模拟施工进度,采用数据同步技术将现场采集的施工数据同步更新到仿真监控系统端,实现了虚拟端与现场实际保持同步。通过实际工程实例验证了系统... 文章研究了利用虚拟现实技术构建三维虚拟现实隧道施工的监测系统,建立了三维虚拟仿真模型模拟施工进度,采用数据同步技术将现场采集的施工数据同步更新到仿真监控系统端,实现了虚拟端与现场实际保持同步。通过实际工程实例验证了系统的可行性和先进性,对隧道施工现场全方位高效直观管理、提高施工过程的安全度等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施工 虚拟现实 施工监测 三维仿真平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