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云南及边境地区野生动物及其制品非法贸易调查 被引量:12
1
作者 尹峰 梦梦 +2 位作者 敬凯 徐玲 刘定震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388-392,共5页
对云南省的3个主要城市、7个边境一级口岸和2个缅甸边境城市及1个越南边境城市野生动物及其制品贸易开展了实地调查.调查记录到的贸易涉及野生动物物种共46种,从种类多到少排序依次分别是兽类22种,占47.8%;爬行类19种,占41.3%;鸟类3种,... 对云南省的3个主要城市、7个边境一级口岸和2个缅甸边境城市及1个越南边境城市野生动物及其制品贸易开展了实地调查.调查记录到的贸易涉及野生动物物种共46种,从种类多到少排序依次分别是兽类22种,占47.8%;爬行类19种,占41.3%;鸟类3种,占6.5%;两栖类2种,占4.3%.其中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19种,占物种总数的41.3%;CITES附录物种24种,占总数的52.2%.分析表明:穿山甲(Manis spp.)、亚洲象(Elephas maximus)、虎(Panthera tigris ssp.)和熊(Ursus spp.)制品贸易频次较高,其销售用途主要是药用和收藏,国内外贸易市场上均有出售,且遇见频次在国外较国内市场高.除动物制品外,非法贸易还包括穿山甲、巨蜥(Varanus salvator)和龟鳖等活体,其中穿山甲频次较高.此外,针对非保护物种的贸易有逐渐增加的趋势.根据本研究的结果,笔者建议针对不同的贸易目的分别采用引导、扶持和制定政策满足合理需求,同时加强执法、市场监管、国际合作和公众教育,从而实现对保护物种非法贸易的严格禁止和非保护物种的可持续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生动物 制品 非法贸易 调查 边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濒危野生动植物药材非法贸易调查 被引量:10
2
作者 尹峰 梦梦 +1 位作者 徐玲 刘定震 《林业资源管理》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4-30,共7页
对10个药材市场上的沉香、冬虫夏草、肉苁蓉、蛤蚧、乌梢蛇、蕲蛇、金钱白花蛇、玳瑁、熊胆、麝香、虎骨、豹骨、犀牛角、羚羊角和穿山甲片等15种常用或曾用的濒危物种药材进行实地调查,结果表明:对国家明令禁止贸易的濒危物种药材公开... 对10个药材市场上的沉香、冬虫夏草、肉苁蓉、蛤蚧、乌梢蛇、蕲蛇、金钱白花蛇、玳瑁、熊胆、麝香、虎骨、豹骨、犀牛角、羚羊角和穿山甲片等15种常用或曾用的濒危物种药材进行实地调查,结果表明:对国家明令禁止贸易的濒危物种药材公开摆卖现象并不突出,但其地下交易具有普遍性;虎豹骨和犀牛角的贸易已非常少见,仅0.8%和1.4%的药材经营者声称有售,而且他们都提及了贸易禁令,显示出从业人员较强的保护意识;"中国野生动物经营利用管理专用标识制度"的推行,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标识物种药材的非法贸易;药市上部分濒危物种药材来自境外,走私现象依然存在。针对调查中存在的问题,建议修改和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加大执法能力建设和打击力度、加强贸易和市场的监测、开展公众教育,以遏制药用濒危野生动植物药材的非法贸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濒危野生动植物药材 药材市场 非法贸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