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17篇文章
< 1 2 13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国际贸易通道建设对创新质量的影响——来自西部陆海新通道的经验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陈万灵 陈金源 温可仪 《改革》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01-118,共18页
创新赋能是国际贸易通道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着力点。以西部陆海新通道为准自然实验,运用多时点DID模型系统考察国际贸易通道如何发挥创新赋能效应。研究发现,西部陆海新通道对城市的创新质量有显著正向作用,其核心机制是空间要素集聚... 创新赋能是国际贸易通道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着力点。以西部陆海新通道为准自然实验,运用多时点DID模型系统考察国际贸易通道如何发挥创新赋能效应。研究发现,西部陆海新通道对城市的创新质量有显著正向作用,其核心机制是空间要素集聚效应、资源错配矫正效应和市场规模扩大效应,且存在时空动态效应;西部陆海新通道对创新要素和创新技术的影响较大,暂未形成创新产业的赋能效应;主通道和重要枢纽的政策效应更为明显,经济基础好、制度环境优的城市更能激发创新潜力;西部陆海新通道存在显著的创新质量外溢效应,最优辐射空间是距通道100千米范围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贸易通道 西部陆海新通道 创新质量 高水平对外开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贸易摩擦如何影响中国数字产品出口质量升级:基于数字经济核心产业的经验证据
2
作者 马斌 何亚男 《中国软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14-224,共11页
推动数字产品出口质量升级是中国创新发展数字贸易、加快建设贸易强国的内在要求与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手段,但频繁的贸易摩擦加剧了中国数字产品出口及质量提升的不确定性。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以数字经济核心产业为对象,采用2011... 推动数字产品出口质量升级是中国创新发展数字贸易、加快建设贸易强国的内在要求与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手段,但频繁的贸易摩擦加剧了中国数字产品出口及质量提升的不确定性。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以数字经济核心产业为对象,采用2011年1月—2021年12月的数据,实证检验贸易摩擦对数字产品出口质量升级的影响、作用机制以及FTA的调节效应。结果发现:贸易摩擦的数量增多与歧视性加深均显著阻碍中国数字产品出口质量升级;其主要机制与渠道是推高中间品进口价格和减少中间品进口数量;自由贸易协定可以有效缓解贸易摩擦对数字产品出口质量升级的抑制效应。异质性分析发现:随着数字产品出口质量提高,贸易摩擦的影响呈“N”型态势;非关税措施的负向影响大于关税措施,进出口政策、劳动力迁移政策、本地化政策、补贴与国家援助政策、贸易救济措施以及其他措施类贸易摩擦的数量增多与歧视性加深均不利于数字产品出口质量升级;不涉及具体产品贸易摩擦较涉及具体产品贸易摩擦的负向影响更大,近年来专门针对数字产品的贸易摩擦所产生的不利影响日渐显著;OECD成员发起贸易摩擦的阻碍效应大于非OECD成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贸易摩擦 数字产品 出口质量 自由贸易协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际贸易中的碳壁垒:发展趋势、影响及中国对策 被引量:16
3
作者 符大海 王妍 张莹 《国际贸易》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5-35,共11页
近年来,以欧盟为代表的发达经济体以应对气候变化为由,加速实施碳壁垒政策,引发全球绿色贸易壁垒的新变化,对全球贸易格局、产业链布局及国际经贸规则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此背景下,中国面临的重大课题是如何将碳壁垒带来的挑战转化为... 近年来,以欧盟为代表的发达经济体以应对气候变化为由,加速实施碳壁垒政策,引发全球绿色贸易壁垒的新变化,对全球贸易格局、产业链布局及国际经贸规则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此背景下,中国面临的重大课题是如何将碳壁垒带来的挑战转化为推动国内绿色贸易发展及参与全球气候治理的新机遇。文章首先阐释碳壁垒的内涵与特征,并在梳理和总结全球碳壁垒发展趋势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碳壁垒对全球气候治理、国际贸易、全球产业链和中国对外贸易的潜在影响,最后提出我国应对碳壁垒的国际和国内策略,旨在为中国在全球气候治理中的角色定位和绿色贸易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策略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治理 碳壁垒 绿色贸易壁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国际经济贸易理论及其现实意义 被引量:3
4
作者 周经 李勇刚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32-34,共3页
马克思虽然没有一部关于国际经济贸易的理论著作,但他对国际贸易、国际分工、世界市场、对外开放,特别是对国际价值、对外贸易政策等重要思想的概括和总结,是马克思主义国际经济贸易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全面、深刻地理解和掌握这... 马克思虽然没有一部关于国际经济贸易的理论著作,但他对国际贸易、国际分工、世界市场、对外开放,特别是对国际价值、对外贸易政策等重要思想的概括和总结,是马克思主义国际经济贸易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全面、深刻地理解和掌握这一理论体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国际经济贸易理论 国际分工 世界市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贸易发展如何赋能企业海外投资 被引量:1
5
作者 周经 滕丰繁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4-123,共20页
数字贸易正在加速重构全球价值链,成为全球化的新引擎和加速器,为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注入新动能。本文基于2013—2019年中国A股上市企业微观数据,实证检验了数字贸易发展对中国企业海外投资活动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数字贸... 数字贸易正在加速重构全球价值链,成为全球化的新引擎和加速器,为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注入新动能。本文基于2013—2019年中国A股上市企业微观数据,实证检验了数字贸易发展对中国企业海外投资活动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数字贸易发展显著且稳健地提高了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可能性并扩大了企业对外直接投资规模。机制检验发现,在数字贸易发展促进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进程中,成本削减效应和绿色投资发挥着重要作用。异质性分析结果显示,数字贸易发展显著推动了资本密集型、制造业以及高科技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本文的研究结论,对于在高水平对外开放进程中进一步推进企业依托数字贸易催生的新业态和新模式,促进对外直接投资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贸易 海外投资 所有权优势 高质量发展 对外直接投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数字服务贸易潜力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孙玉琴 赵亚娟 《国际贸易》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8-71,共14页
数字服务贸易作为中国同“一带一路”共建国家服务贸易发展的新引擎,其影响因素及贸易效率值得深入探析。文章基于随机前沿引力模型,采用2007—2021年中国和147个“一带一路”共建国家数据,分析双边数字服务贸易的影响因素,并进一步测... 数字服务贸易作为中国同“一带一路”共建国家服务贸易发展的新引擎,其影响因素及贸易效率值得深入探析。文章基于随机前沿引力模型,采用2007—2021年中国和147个“一带一路”共建国家数据,分析双边数字服务贸易的影响因素,并进一步测算贸易效率、潜力和扩展空间。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和“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对双方数字服务贸易具有显著促进作用,而人口规模和地理距离则抑制双边数字服务贸易发展;互联网用户渗透率、政府效率指数、是否签订含数字贸易条款的协定、数字服务贸易开放程度等因素能够显著降低贸易非效率,而政府治理水平指数却对非效率项具有正向作用;中国和“一带一路”共建国家数字服务贸易的效率整体不高但潜力很大,当前数字服务贸易扩展空间最大的是非洲地区,其次是南美洲地区。文章的研究结果能够为进一步促进我国同“一带一路”共建国家数字服务贸易发展及贸易格局优化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服务贸易 一带一路 贸易效率 贸易潜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际比较视域下中国经济模式与中美贸易争端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孙瑾 刘文革 +1 位作者 卫平东 王印琪 《国际贸易》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47-53,共7页
美国对华挑起贸易争端的基本逻辑是认为中国经济模式是贸易“破坏性”的发展模式,然而本文通过对比分析世界上主要的经济发展模式,揭示出中国经济模式是具有理论普遍性、符合人类发展规律,同时又具有自身独特性和生命力的发展模式。中... 美国对华挑起贸易争端的基本逻辑是认为中国经济模式是贸易“破坏性”的发展模式,然而本文通过对比分析世界上主要的经济发展模式,揭示出中国经济模式是具有理论普遍性、符合人类发展规律,同时又具有自身独特性和生命力的发展模式。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是西方最早提出的“混合经济”模式,和法国模式最相近,但是和法德模式、英美模式、日本模式等又有着根本区别。中国混合经济模式中,政府并不是对市场功能的抑制,是互补关系而非替代关系,这也是揭示中国经济增长之谜的关键。中国将以更加开放的姿态解决贸易争端,更为重要的是让世界了解和理解中国经济模式的本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模式 中美贸易争端 中国特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A8000在国际贸易中强制推行的经济效应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杜晓郁 《财经问题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124-128,共5页
SA8000在发达国家"人道主义"的大旗下隆重推出,作为形同ISO9000、ISO14000的认证体系,是否可以发挥提高发展中国家劳工标准的作用?通过经济学分析,可以透视SA8000的本质:一种极具隐蔽性、合理性、针对性和灵活性的新形式的非... SA8000在发达国家"人道主义"的大旗下隆重推出,作为形同ISO9000、ISO14000的认证体系,是否可以发挥提高发展中国家劳工标准的作用?通过经济学分析,可以透视SA8000的本质:一种极具隐蔽性、合理性、针对性和灵活性的新形式的非关税壁垒。将SA8000与国际贸易强制挂钩必将导致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福利受损,出现"双输"的局面。只有采取贸易激励政策来推广SA8000,才能真正提高发展中国家的劳工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A8000 国际贸易 经济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民币国际化的汇率波动平抑效应研究——基于交换媒介与价值贮藏的双重视角
9
作者 马光明 丁波鹦 +1 位作者 赵峰 马自龙 《当代经济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17,共17页
2015年“8·11”汇改后人民币名义汇率双向波动幅度明显增加,对中国跨境贸易产生不利冲击,而近年人民币国际化水平的稳步提升理论上能缓解人民币汇率波动对中国跨境贸易的负向影响程度。在对月度人民币汇率波动幅度进行测度的基础上... 2015年“8·11”汇改后人民币名义汇率双向波动幅度明显增加,对中国跨境贸易产生不利冲击,而近年人民币国际化水平的稳步提升理论上能缓解人民币汇率波动对中国跨境贸易的负向影响程度。在对月度人民币汇率波动幅度进行测度的基础上,利用2012年1月至2023年10月共142个月的时间序列数据与多变量E-G两步法的实证研究发现,考察期间人民币兑美元名义汇率波动水平的上升显著抑制了中国货物贸易规模,但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比例的提升却有效平抑了汇率波动对贸易的负向冲击,体现了人民币作为国际交换媒介的汇率波动平抑效应;异质性检验发现,该效应主要体现在一般贸易、出口贸易与资源/资本密集型产品贸易中,在加工贸易、进口贸易与劳动密集型产品贸易中尚不显著。进一步的门限效应研究发现,境外人民币存量积累至一定程度后,人民币结算的汇率波动平抑效果更为显著,体现了人民币作为价值贮藏手段对降低汇率波动冲击的积极作用。因此,人民币国际化进程推进过程中应坚持人民币汇率市场化,并同时扩大人民币结算比例与增加境外市场主体持有人民币资产存量,充分结合人民币交易媒介与价值贮藏职能,切实降低中国与贸易伙伴的汇率波动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汇率波动 人民币国际化 跨境贸易 人民币结算 交换媒介 价值贮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国竞争对人民币国际化的影响:基于中美经贸摩擦与货币竞争优势的视角
10
作者 马光明 赵峰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75-92,共18页
本研究基于大国竞争视角,选取贸易占比、利率与汇率水平等指标构建中美双边货币竞争优势指数,分别以2017年8月至2023年6月中美经贸摩擦事件频度以及2012年1月至2023年6月美国从中国以外国家与地区货物进口占比、中美关系紧张指数构建中... 本研究基于大国竞争视角,选取贸易占比、利率与汇率水平等指标构建中美双边货币竞争优势指数,分别以2017年8月至2023年6月中美经贸摩擦事件频度以及2012年1月至2023年6月美国从中国以外国家与地区货物进口占比、中美关系紧张指数构建中美经贸摩擦强度指数,基于多变量E-G两步法建立时间序列模型,分析了中美货币竞争优势、中美经贸摩擦强度与人民币国际化水平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人民币相对美元国际竞争优势提升是人民币国际化水平提高的基础,但中美经贸摩擦强度越大,货币竞争优势提升对人民币国际化的促进作用就越被削弱。该负向调节效应主要通过降低境外主体投资或储备人民币资产意愿的途径体现,美国对华主动发起经贸摩擦的负向调节作用更为显著。中国在努力提升国家核心竞争力的同时应降低对美元支付体系的依赖,以必要反制措施降低中美经贸摩擦发生的概率,提升人民币结算及资产便利性与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国竞争 货币竞争优势 经贸摩擦 人民币国际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国对等关税政策对我国贸易的影响及应对策略
11
作者 吕越 张伊华 何梦雅 《商业经济与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5-17,共13页
美国近期推行的单边主义对等关税政策对全球贸易体系构成系统性冲击,加剧了全球经济秩序的不确定性。研究发现:首先,当美国征收34%对等关税时导致的出口下降将占中美贸易逆差的59.30%—69.74%;84%关税导致的出口下降将占中美贸易逆差的1... 美国近期推行的单边主义对等关税政策对全球贸易体系构成系统性冲击,加剧了全球经济秩序的不确定性。研究发现:首先,当美国征收34%对等关税时导致的出口下降将占中美贸易逆差的59.30%—69.74%;84%关税导致的出口下降将占中美贸易逆差的142.36%—168.18%;若对等关税提升至125%,我国对美出口将无剩余空间。其中,电机、电气设备及其零件等五大类行业受关税影响最大,而钢铁制品、车辆及其零件等行业的中间品出口下降额占比更高。其次,对等关税将会导致我国出口贸易对欧盟、东盟、日本等地产生不同程度的贸易转移效应,且受到征收关税水平的递增而不断提高。再次,对等关税政策带来的主要挑战包括:出口成本攀升、供应链调整难度加大、科技遏制加剧等。最后,亟须通过加速开辟国内外多元市场、优化全球供应链布局和物流体系以及加大技术优势和标准制定权,构建系统性的应对策略体系,重塑我国全球贸易竞争新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等关税 中美贸易 高水平开放 贸易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群、一体化水平与经济韧性
12
作者 徐圆 马涛 《南开经济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26-146,共21页
作为我国新型城镇化的主体形态,城市群在应对外部冲击、实现可持续发展中具有重要战略意义。本文聚焦城市群经济效应实现的核心要素——一体化,以我国18个城市群为研究对象,构建计量回归模型实证检验城市群一体化水平对经济韧性的内在... 作为我国新型城镇化的主体形态,城市群在应对外部冲击、实现可持续发展中具有重要战略意义。本文聚焦城市群经济效应实现的核心要素——一体化,以我国18个城市群为研究对象,构建计量回归模型实证检验城市群一体化水平对经济韧性的内在影响和作用机理。研究表明,城市群一体化水平的提升能够显著增强群内城市的经济韧性,但其作用效果存在显著的空间异质性。在单中心结构突出的城市群中,过度集聚导致辐射效应受限,即便推进一体化也难以转化为韧性优势;而多中心协同发展的城市群通过资源整合与功能互补,形成更具韧性的空间组织形态。进一步分析显示,相较于城市群的中心城市,非中心城市和小城市通过“规模借用”和“顺势调整”,在一体化进程中表现出更强的韧性提升潜力。作用机制检验表明,城市群一体化水平提升所带来的市场规模和资源共享、产业协作和功能分工、技术溢出和创新合作是增强群内城市经济韧性的重要机制。基于此,本文建议要以提升一体化水平为核心,构建产业链关联互补、城市功能错位协同的多中心、多层级网络型城市群,同时注重培育区域性产业集群以强化本地化供应链韧性,从而抵御外部冲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韧性 城市群建设 一体化水平 集聚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经济发展提升了出口贸易韧性吗?——基于跨国面板数据的经验研究 被引量:22
13
作者 李凯杰 司宇 董丹丹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5-31,共17页
世界百年之未有的大变局下,全球经济发展不确定性显著增加了国际贸易风险,提升出口贸易韧性是对冲贸易风险冲击的关键。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为重塑出口贸易韧性提供了良好机遇。利用2008—2018年47个主要国家面板数据,度量其数字经济发... 世界百年之未有的大变局下,全球经济发展不确定性显著增加了国际贸易风险,提升出口贸易韧性是对冲贸易风险冲击的关键。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为重塑出口贸易韧性提供了良好机遇。利用2008—2018年47个主要国家面板数据,度量其数字经济发展和出口贸易韧性水平,并基于工具变量法识别两者的因果效应。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发展提升了国家出口贸易韧性,且该影响存在异质性。就机制而言,创新能力与生产能力是数字经济影响出口贸易韧性的两个渠道,成本效应会削弱数字经济对出口贸易韧性的正向影响,生产结构多样化则会强化数字经济对出口贸易韧性的积极作用。研究为丰富数字经济发展的对外贸易效应提供经验证据,也为探寻出口贸易韧性的提升路径给予政策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口贸易韧性 数字经济 成本效应 生产结构多样化 创新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际贸易政策合作的政治经济学视角
14
作者 宋世方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49-53,共5页
与单边贸易政策一样,贸易政策合作同样具有分配效应,也表现为各合作方国内政治经济过程的结果。用利益冲突的均衡去理解和研究贸易政策合作,比建立在政府追求国民福利最大化假设之上的传统理论更贴近现实,因此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它在... 与单边贸易政策一样,贸易政策合作同样具有分配效应,也表现为各合作方国内政治经济过程的结果。用利益冲突的均衡去理解和研究贸易政策合作,比建立在政府追求国民福利最大化假设之上的传统理论更贴近现实,因此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它在国际贸易政策合作研究领域得到迅速而广泛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贸易政策合作 中间投票人 利益集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际贸易通道建设与中国向西开放--来自西部陆海新通道的经验证据 被引量:9
15
作者 汪田姣 陈金源 温可仪 《南方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01-120,共20页
向西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开辟国际贸易新通道是新时期中国高水平对外开放的重要命题。文章基于2010—2022年中国31个省份层面的面板数据,以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为准自然实验,采用多期双重差分法系统研究国际贸易新通道建设对中国“向... 向西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开辟国际贸易新通道是新时期中国高水平对外开放的重要命题。文章基于2010—2022年中国31个省份层面的面板数据,以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为准自然实验,采用多期双重差分法系统研究国际贸易新通道建设对中国“向西开放”的影响效应与作用机制。研究发现,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显著促进了中国“向西开放”,政策效应集中于主通道区域与沿海地区,且主要促进了中国与发展中国家、“一带一路”国家与RCEP国家的向西出口开放水平。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主要通过传统基础设施、数字基础设施完善带来的的贸易成本节约效应与市场资源的整合效应带动中国“向西开放”。拓展研究表明,西部陆海新通道的“向西开放”效应存在可持续与可推广性质,其出口溢出效应主要来源于周边地区合作共建的贸易创造而非贸易转移。文章为中国开辟更多“向西开放”国际贸易新通道,规避中美贸易摩擦、全球价值链低端锁定等“向东开放”传统问题提供经验证据,为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提供政策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贸易通道 西部陆海新通道 向西开放“一带一路”倡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经济、创新效率与经济韧性
16
作者 王子睿 李恒 刘钧霆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6-50,共15页
选取2015-2022年我国19个省份面板数据,分析了数字经济、创新效率及内部冲击对经济韧性的影响。研究表明,数字经济水平和创新效率提高将会增强经济韧性,稳健性检验和内生性检验后该结论依然成立;房地产销售情况与经济韧性之间呈“倒U”... 选取2015-2022年我国19个省份面板数据,分析了数字经济、创新效率及内部冲击对经济韧性的影响。研究表明,数字经济水平和创新效率提高将会增强经济韧性,稳健性检验和内生性检验后该结论依然成立;房地产销售情况与经济韧性之间呈“倒U”形关系,地方政府偿债负担增加则会削弱经济韧性。异质性分析表明,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和不同开放程度地区的数字经济水平对经济韧性都有积极的影响,创新效率只在发达地区和高开放地区对经济韧性有正向影响;房地产企业低负债地区数字经济对经济韧性的积极影响相对更大,创新效率对经济韧性的影响无实质性差异;地方政府偿债负担不同的地区数字经济对经济韧性的影响没有明显差异,低偿债负担地区创新效率对经济韧性的影响相对更大。调节效应检验表明,数字经济与创新效率对经济韧性的影响存在协同效应,数字经济或创新效率都可以增强它们对经济韧性影响的整体效果;数字经济和创新效率都可以通过资源配置效应影响经济韧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创新效率 经济韧性 协同效应 资源配置效应 地方债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标准FTAs条款与供应链贸易:动向与应对
17
作者 宫毓雯 盛斌 《国际贸易》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7-24,共8页
高标准FTAs条款一定程度上是为因应全球价值链贸易有序发展而生的。然而,近年来,受新冠疫情、地缘政治冲突等全球性挑战,各国逐渐将产业链供应链的韧性与安全置于具体产业战略措施的优先位置,高标准FTAs条款也成为维护区域产业链、供应... 高标准FTAs条款一定程度上是为因应全球价值链贸易有序发展而生的。然而,近年来,受新冠疫情、地缘政治冲突等全球性挑战,各国逐渐将产业链供应链的韧性与安全置于具体产业战略措施的优先位置,高标准FTAs条款也成为维护区域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的制度型保障。文章主要基于世界银行深度贸易协定(DTA)数据库展开统计分析和梳理,深入研究与供应链紧密相关的高标准FTAs条款发展动向,为我国主动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统筹推进制度型开放、维护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提供政策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供应链 自由贸易协定 高标准经贸规则 制度型开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省域数字经济核心产业规模测算与分析
18
作者 邓慧慧 徐昊 +1 位作者 王强 刘芳毅 《统计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6-30,共15页
本文借助国内生产总值(GDP)生产法核算思路,依据《数字经济及其核心产业统计分类(2021)》的统计标准、口径和范围,首次设计并应用五步法测算2007-2022年我国30个样本省份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的绝对规模与相对规模,利用核密度估计与Da... 本文借助国内生产总值(GDP)生产法核算思路,依据《数字经济及其核心产业统计分类(2021)》的统计标准、口径和范围,首次设计并应用五步法测算2007-2022年我国30个样本省份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的绝对规模与相对规模,利用核密度估计与Dagum基尼系数考察区域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发展的演进趋势与差异来源,为各地区贯彻落实“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这一新经济目标提供量化支撑。研究发现,我国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稳步上升且在2013年后显著高于GDP增长率,但存在产业分化和区域分化。具体来说,我国数字经济核心产业主要集中于数字产品制造业与数字技术应用业,且是各省份数字经济核心产业结构性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省际数字经济核心产业相对规模由“高–低”两极分化向“高–中–低”多极分化转变,且极差有扩大趋势。东部–中部、东部–西部差异有所缓和,但2010年之后南方–北方地区差异超过东部–中部差异,逐渐逼近东部–西部差异。因此,要做大做强做优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必须在深入理解和把握数字产业化的规律、趋势和政策需求基础上,破除其中存在的结构性失衡问题,形成东西南北中纵横联动的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核心产业 规模测算 动态演进 区域差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际循环水平提升对城市创新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1
19
作者 王俊 李慧平 《科技进步与对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1-62,共12页
提升国际循环质量和水平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一环。采用2001—2021年中国296个地级及以上城市数据,利用熵权法计算各城市国际循环水平,实证检验国际循环水平对城市创新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国际循环水平提升有助于增强城市创新能力... 提升国际循环质量和水平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一环。采用2001—2021年中国296个地级及以上城市数据,利用熵权法计算各城市国际循环水平,实证检验国际循环水平对城市创新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国际循环水平提升有助于增强城市创新能力,且该影响效应因地区、行政级别和城市规模不同而存在异质性。进一步从影响机制来看,国际循环水平通过研发要素集聚效应和外商投资吸引力效应显著增强城市创新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循环水平 城市创新能力 研发要素集聚 外商投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营实体经济促进省域均衡发展的机制与效应
20
作者 林书平 王瑞 岑涛 《浙江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46-154,共9页
区域均衡发展是共同富裕的内在要求,本文基于2011—2022年省级面板数据考察了民营实体经济对省域均衡发展的影响及传导机制。研究发现:民营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显著促进了省域均衡发展,这一结论在对变量进行滞后一期处理、引入工具变量... 区域均衡发展是共同富裕的内在要求,本文基于2011—2022年省级面板数据考察了民营实体经济对省域均衡发展的影响及传导机制。研究发现:民营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显著促进了省域均衡发展,这一结论在对变量进行滞后一期处理、引入工具变量等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技术溢出、公共服务均等化和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是民营实体经济影响省域均衡发展的主要机制,民营企业集聚具有正向调节作用。据此,民营实体经济持续赋能省域均衡发展,需进一步推进民营经济制度变革、释放民营经济溢出机制、优化民营经济空间布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营实体经济 区域均衡发展 技术溢出 公共服务均等化 城乡收入差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