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苏俄文艺符号学在中国的接受与变形
被引量:3
- 1
-
-
作者
严志军
张杰
-
机构
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国际符号学会
-
出处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94-199,共6页
-
文摘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中国学术思想的不断解放,苏俄文艺符号学在文学、语言学、哲学、符号学等领域对中国学术界产生了越来越重要的影响,并出现了一个"中国化"的过程。这种具有选择性的接受与变形有着意识形态、宗教文化、艺术思维方式等方面的原因。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里,出于社会背景等原因,中国学者在对巴赫金、洛特曼、乌斯宾斯基等人符号学思想的研究中,很自然地会从意识形态视角去解读。俄罗斯民族宗教的"聚和"传统和中国文化的"聚合"思想所产生的差异导致了中国学界强调苏俄文艺符号学各流派之间的统一性。中国传统艺术思想对"整体性"的把握也使得学界对苏俄文艺符号学的理解出现了强化规律性、消解多元性的变形。然而,随着苏俄文艺符号学研究的不断深化以及国际学术视野的逐渐拓宽,中国学者不再一味地被动阐释和接受,转而在方法论方面创造性地做出了自己的改造。
-
关键词
苏俄文艺符号学
巴赫金
洛特曼
乌斯宾斯基
-
分类号
I206.09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论“符号学”概念
被引量:3
- 2
-
-
作者
J.佩尔茨
朱志方
-
机构
国际符号学会
-
出处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3年第6期41-48,共8页
-
文摘
一、“符号学”的五种不同概念 “符号学”一词是多义的,看来我们可以辨别五种意义,因此我们可以有五种符号概念,而我们通常没有意识到这一事实。 第一,符号学可以等同于符号的语形、语义或语用性质,或者等同于以上一种、两种或三种性质或特征。而且,我们可以考虑其中一些性质,也可以考虑全部。例如,我们可以不问一个给定语句的符号学性质,而问那个句子的符号学。同样,我们可以问它的语形学(句法学)是什么,它的语义学或语用学是什么。由于在这些情况下我们探询的都是性质,所以我们引入以下用语:“符号学p”,“语形学p”、“语义学p”、“语用学p”。
-
关键词
符号学
语形学
语义学
符号学方法
语用学
语义元语言
解释方法
语言分析
对象语言
语用性
-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