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笋用绿竹设施栽培高生长控制技术研究 被引量:6
1
作者 官凤英 范少辉 +1 位作者 刘碧桃 刘亚迪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3095-3098,共4页
为解决笋用绿竹[Dendrocalamopsis oldhami(Munro)Kengf.]设施栽培中高度控制问题,应用多效唑、比久、矮壮素3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对绿竹笋进行了注射处理,研究不同药剂、浓度配比和施药时间对绿竹高生长控制的效果及分枝的影响。结果表明,... 为解决笋用绿竹[Dendrocalamopsis oldhami(Munro)Kengf.]设施栽培中高度控制问题,应用多效唑、比久、矮壮素3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对绿竹笋进行了注射处理,研究不同药剂、浓度配比和施药时间对绿竹高生长控制的效果及分枝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药剂均能不同程度地抑制绿竹高生长和促进分枝。其中多效唑矮化效果较好、分枝率高,且浓度越大矮化效果越明显;多效唑各浓度处理后,绿竹全竹高与对照比较均达到了极显著的差异(P<0.01),全竹高的处理排序分别为1.2g/L<0.8g/L<0.5g/L<0.3g/L,其高度分别为146.80、202.40、220.50和221.46cm,最大矮化率达60.32%;比久2.5g/L处理和矮壮素的1.5、2.0g/L处理后,竹子高度与对照比较达到了显著差异(P<0.05),平均全竹高分别为250.80、240.75和243.00cm。通过3个不同施药时期的矮化效果对比,绿竹竹笋高度为50cm时为施用药剂的最佳时间。综合生产需要,0.8g/L多效唑处理后绿竹的高度最符合设施栽培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竹 多效唑 比久 矮壮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磁共振技术在竹木材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2
2
作者 陆方 程海涛 +1 位作者 王戈 郭雪峰 《竹子研究汇刊》 2007年第1期37-41,共5页
核磁共振技术在竹木研究相关领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以其它方法无法比拟的优势越来越多的应用于竹木材研究之中。文章在阅读文献的基础上,结合实验数据,阐述了核磁共振技术在研究竹木材高分子组成、抽提物以及胶粘剂化学结构方面的应用。
关键词 核磁共振 竹木材 纤维素 抽提物 胶粘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技术在竹类植物研究中的应用及展望 被引量:1
3
作者 李娟 彭镇华 +1 位作者 高健 岳永德 《世界竹藤通讯》 2011年第4期1-3,共3页
概述了生物技术在竹类植物上的应用,包括组织培养和细胞工程、分子标记、竹子试管开花诱导、遗传转化与基因工程等方面,针对竹类植物的生物技术研究现状,提出了今后竹类植物研究的重点和发展方向。
关键词 竹子 生物技术 应用 展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北沙地小黑杨人工林生物量及其分配规律 被引量:18
4
作者 江泽慧 范少辉 +3 位作者 冯慧想 张群 刘广路 宗亦尘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15-20,共6页
应用相对生长法对不同密度华北沙地小黑杨人工林生物量及其分配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用模型W=aDb估测的27年生1000、500和250株.hm-2的小黑杨林分生物量分别为85.23、102.60和86.74t·hm-2;29年生小黑杨林分生物量分别为88.64、1... 应用相对生长法对不同密度华北沙地小黑杨人工林生物量及其分配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用模型W=aDb估测的27年生1000、500和250株.hm-2的小黑杨林分生物量分别为85.23、102.60和86.74t·hm-2;29年生小黑杨林分生物量分别为88.64、104.90和90.94t·hm-2。林分生物量与林分的密度和年龄密切相关,呈现出随着密度增加而先增加后减少、随着林龄增加而增加的规律。密度对小黑杨器官间生物量分配有重要影响。密度不同,器官生物量所占比例不同,其中,叶和皮生物量所占比例均随着密度增加而增加,干、枝和根生物量所占比例随密度增加没有表现出明显规律性。在3种密度中,干生物量所占比例最大,叶生物量所占比例最小。3种密度小黑杨林分生物量的径阶分配呈正态分布,在1000株·hm-2的小黑杨林分中72.37%的生物量集中在18~22cm的径阶范围内;500株·hm-2小黑杨林分中生物量主要集中在20~26cm的径阶范围内,占总生物量的90.02%;250株·hm-2的小黑杨林分中,生物量主要集中在26~30cm的径阶范围内,占总生物量的68.2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量 分配规律 密度 林龄 小黑杨 华北沙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车筒竹、箣竹和越南巨竹竹材的纤维形态与组织比量 被引量:17
5
作者 苏文会 范少辉 +2 位作者 彭颖 俞友明 张大鹏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86-390,共5页
研究了大型丛生竹种车筒竹Bambusa sinospinosa,箣竹Bambusa blumeana和越南巨竹Dendrocalamus yunnanicus竹材的纤维形态和组织比量,并与造纸性能良好的青皮竹Bambusa textilis做比较。结果表明:车筒竹、箣竹和越南巨竹竹材纤维长度分... 研究了大型丛生竹种车筒竹Bambusa sinospinosa,箣竹Bambusa blumeana和越南巨竹Dendrocalamus yunnanicus竹材的纤维形态和组织比量,并与造纸性能良好的青皮竹Bambusa textilis做比较。结果表明:车筒竹、箣竹和越南巨竹竹材纤维长度分别为2.37,2.27和2.49 mm,属于长纤维原料,且高于青皮竹;纤维长宽比分别达145,124和128,与青皮竹相当或略小,壁腔比均小于青皮竹的相应值;纤维组织比量分别为49.79%,45.95%和50.50%。从分析结果看,3竹种具有较好的纤维形态和较高的纤维组织比量,适宜做制浆原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业工程 车筒竹 箣竹 越南巨竹 纤维形态 组织比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类型毛竹林土壤碳、氮特征及其耦合关系 被引量:45
6
作者 杜满义 范少辉 +3 位作者 漆良华 刘广路 肖复明 张小军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98-202,共5页
以江西安福毛竹纯林(Ⅰ)、竹阔混交林(Ⅱ)、竹杉混交林(Ⅲ)为研究对象,并以木荷人工林(Ⅳ)、杉木纯林(Ⅴ)以及撂荒地(Ⅵ)为对照,对其土壤碳、氮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林分和同一林分不同层次土壤有机碳含量、碳密度... 以江西安福毛竹纯林(Ⅰ)、竹阔混交林(Ⅱ)、竹杉混交林(Ⅲ)为研究对象,并以木荷人工林(Ⅳ)、杉木纯林(Ⅴ)以及撂荒地(Ⅵ)为对照,对其土壤碳、氮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林分和同一林分不同层次土壤有机碳含量、碳密度均存在很大差异。土壤有机碳含量排列顺序为Ⅰ〉Ⅲ〉Ⅱ〉Ⅴ〉Ⅳ〉Ⅵ,分别为13.12,12.42,11.47,10.57,8.53,7.45 g/kg,其差异达到显著水平;剖面有机碳密度顺序依次为Ⅰ〉Ⅴ〉Ⅲ〉Ⅳ〉Ⅱ〉Ⅴ,分别为8.81,7.69,7.51,7.38,5.94,5.70 kg/m2,其差异亦达到显著水平。在所调查林分类型中,土壤有机碳含量随深度的增加而呈现逐渐递减的趋势,0-40 cm土层存贮有机碳对土壤总有机碳贡献率均大于70%,贡献率明显。不同林分类型C/N差异性显著,混交林大于纯林,平均值都在11~15之间。线性分析表明,林区内土壤有机碳含量与全氮含量呈极显著相关,遵循三次多项式拟合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竹林 土壤有机碳 C/N 碳氮耦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竹材的纳米TiO2改性及抗菌防霉性能研究 被引量:15
7
作者 孙丰波 余雁 +3 位作者 江泽慧 任海青 王戈 刘杏娥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056-1060,共5页
竹材是一种重要的森林资源,但容易腐朽霉变,在户外使用受到限制。可采用溶胶-凝胶法,在低温条件下制备了TiO2溶胶,并通过浸渍提拉的方式,完成了竹材的纳米TiO2改性。同时利用电子核磁共振波谱仪(NMR)、场发射环境扫描电镜(FESEM)、X射... 竹材是一种重要的森林资源,但容易腐朽霉变,在户外使用受到限制。可采用溶胶-凝胶法,在低温条件下制备了TiO2溶胶,并通过浸渍提拉的方式,完成了竹材的纳米TiO2改性。同时利用电子核磁共振波谱仪(NMR)、场发射环境扫描电镜(FESEM)、X射线衍射仪(XRD)、X射线能谱仪(EDAX)对TiO2进行形态和结构表征,重点研究了温度对TiO2薄膜形态、晶型及抗菌防霉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3种温度(20,60,105℃)处理的TiO2改性竹材不仅完全保持了竹材的天然颜色、纹理、结构,而且抗菌性能由不具抗菌性变为对大肠杆菌的杀菌率超过99%,防霉性能提高了10倍以上。这种方法有望成为竹材功能性改良的新手段,并对包括木材在内的其他天然生物质材料保护和改良也具有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竹材 TIO2 纳米薄膜 抗菌 防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种丛生竹化学成分与纤维形态研究 被引量:15
8
作者 苏文会 范少辉 +2 位作者 余林 封焕英 彭颖 《中国造纸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5,共5页
研究了大型丛生竹车筒竹、箣竹和越南巨竹的化学成分和纤维特征,并与青皮竹作比较;结果表明,车筒竹、箣竹和越南巨竹的综纤维素含量分别达73.43%、71.71%和67.37%,酸不溶木素分别为23.13%、21.39%和23.72%,均与青皮竹的相应值基本相当;... 研究了大型丛生竹车筒竹、箣竹和越南巨竹的化学成分和纤维特征,并与青皮竹作比较;结果表明,车筒竹、箣竹和越南巨竹的综纤维素含量分别达73.43%、71.71%和67.37%,酸不溶木素分别为23.13%、21.39%和23.72%,均与青皮竹的相应值基本相当;抽出物中,3种竹材的苯-醇抽出物均较低,而热水抽出物和氢氧化钠抽出物较高;纤维特征方面,3种竹材纤维长度分别为2.37 mm、2.27 mm和2.49 mm,属于长纤维原料,且高于青皮竹;纤维长宽比分别达144、124和128,与青皮竹相当或略小,而壁腔比均小于青皮竹。从对造纸原料的要求看,3种竹材综纤维素含量较高,木素与抽出物含量较低或中等,纤维形态较好,适宜作为造纸原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筒竹 箣竹 越南巨竹 化学成分 纤维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0)Coγ辐射对毛竹种子活力及早期幼苗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80
9
作者 蔡春菊 高健 牟少华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436-440,455,共6页
以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干种子为材料,采用室内发芽实验、电导率测定和TTC活力测定以及早期幼苗生长分级等4种方法研究了60Coγ射线对种子活力及早期幼苗生长的诱导效应。结果表明:当辐照剂量低于100Gy时,辐照能加快种子萌发进程... 以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干种子为材料,采用室内发芽实验、电导率测定和TTC活力测定以及早期幼苗生长分级等4种方法研究了60Coγ射线对种子活力及早期幼苗生长的诱导效应。结果表明:当辐照剂量低于100Gy时,辐照能加快种子萌发进程,提高发芽率;而当剂量超过100Gy,则对毛竹种胚组织造成损伤,抑制细胞生长和分裂,不同程度地延迟了毛竹种子发芽过程,降低了种子活力,造成早期苗高和根生长受到明显抑制,抑制作用随辐照剂量的增大而增强。毛竹种子发生诱变效应的最佳辐照剂量范围为100~175Gy。24h电导率与发芽率、发芽指数、活力指数、苗高和根生长等活力指标间存在极显著线性关系,是快速检验毛竹种子活力的重要指标。24h电导率和苗高又可作为检查辐射后毛竹种子活力变化和发生诱导效应的有效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60^Coγ射线 毛竹 辐射剂量 种子活力 萌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铅胁迫下菲白竹的矿质营养吸收和分配 被引量:16
10
作者 张志坚 高健 +1 位作者 蔡春菊 范少辉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53-157,共5页
随着矿产、化工、冶金等工业排放的"三废"剧增以及汽车尾气排放量的增加,人类生存环境中的土壤、水体以及空气受重金属污染现象日趋严重,有些重金属通过食物链在人体内蓄积,严重危害人体健康(Kambhampati et al.,2003)。
关键词 铅胁迫 菲白竹 矿质营养 Na^+/K^+平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竹笋中40种农药残留的固相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法同时测定 被引量:18
11
作者 王进 岳永德 +1 位作者 汤锋 林旭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61-166,共6页
建立了竹笋中40种农药(包括有机磷类、有机氯类、氨基甲酸酯类、拟除虫菊酯类、三唑类和杂环类)残留的同时检测方法。样品以乙腈为提取溶剂,高速匀浆提取,经PSA固相萃取小柱净化,利用GC—MS/SIM进行测定。结果表明,40种农药在一... 建立了竹笋中40种农药(包括有机磷类、有机氯类、氨基甲酸酯类、拟除虫菊酯类、三唑类和杂环类)残留的同时检测方法。样品以乙腈为提取溶剂,高速匀浆提取,经PSA固相萃取小柱净化,利用GC—MS/SIM进行测定。结果表明,40种农药在一定质量浓度范围内线性良好,相关系数为0.9946~0.9998。在0.050—2.0mg/kg范围内的加标回收率为68%~119%,相对标准偏差为1.1%~20.0%,方法的定量下限(S/N:10)为0.01~0.05rag/kg。该方法简便快速、准确可靠,适用于竹笋中农药多残留的同时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相萃取 竹笋 农药残留 气相色谱-质谱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车筒竹地上生物量分配格局及秆形特征 被引量:10
12
作者 苏文会 范少辉 +2 位作者 刘亚迪 彭颖 封焕英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735-740,共6页
为评价大型丛生竹种车筒竹Bambusa sinospinosa作为板材原料的适宜性,以毛竹Phyllostachys pubescens为参比竹种,研究了车筒竹地上生物量分配格局及秆形特征。结果表明:车筒竹地上各器官中,竹秆的生物量比例最大,占72.7%,其次为竹枝(15... 为评价大型丛生竹种车筒竹Bambusa sinospinosa作为板材原料的适宜性,以毛竹Phyllostachys pubescens为参比竹种,研究了车筒竹地上生物量分配格局及秆形特征。结果表明:车筒竹地上各器官中,竹秆的生物量比例最大,占72.7%,其次为竹枝(15.9)和竹叶(11.4%);秆形特征主要分析了胸径、秆高、秆质量、尖削度和竹壁厚等参数,其中,车筒竹全高(y/m)对胸径(x/cm)拟合的直线方程为y=1.345 6x+1.706 8(R2=0.954 6,P=0.000 0)。与毛竹相比,在胸径小于8 cm时,车筒竹全高比毛竹略小,而随着胸径的增大,全高逐渐大于毛竹;车筒竹秆鲜质量(y/kg)对胸径(x/cm)拟合的幂函数曲线为y=0.138 2x2.4812(R2=0.975 5,P=0.002 2),大于相同胸径下的毛竹秆质量;从秆径和壁厚在竹秆纵向部位的变化看,车筒竹尖削度小于毛竹,而壁厚变化则相对较快。综合分析来看,车筒竹作为竹板材原料竹种具有较大的开发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生态学 车筒竹 生物量分配格局 秆形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北沙地小黑杨人工林生长特性 被引量:13
13
作者 范少辉 冯慧想 +3 位作者 张群 刘广路 宗亦尘 费本华 《林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9-33,共5页
对华北沙地小黑杨人工林生长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小黑杨树高生长要早于胸径生长,生长中后期单株之间对资源的竞争增强;树高连年生长量最大值与平均生长量最大值几乎同步出现,胸径亦如此,而材积的连年生长量最大值比平均生长量最大... 对华北沙地小黑杨人工林生长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小黑杨树高生长要早于胸径生长,生长中后期单株之间对资源的竞争增强;树高连年生长量最大值与平均生长量最大值几乎同步出现,胸径亦如此,而材积的连年生长量最大值比平均生长量最大值要早3年左右出现;树高连年生长量在接近第6年时与平均生长量相交,胸径连年生长量和平均生长量在第10年左右时相交,材积连年生长量和平均生长量在接近第16年时相交;黑杨生长过程分为4个时期:第0-3年为幼林期,第4-14年为速生期,第15-16年为近熟期,第17-26年为成熟期;轮伐期在16年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黑杨 华北沙地 人工林 生长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ZnO纳米薄膜在竹材表面的生长及防护性能 被引量:9
14
作者 余雁 宋烨 +2 位作者 王戈 田根林 吴义强 《深圳大学学报(理工版)》 EI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360-365,共6页
在低温溶液反应体系下,通过晶种形成和晶体生长两步法在竹材表面培育ZnO纳米结构薄膜,应用场发射环境扫描电镜(FESEM)、X射线衍射仪(XRD)和X射线能谱仪(EDAX)对薄膜形态和结构进行表征,重点研究种子液浸渍时间对纳米薄膜形态及竹材防霉... 在低温溶液反应体系下,通过晶种形成和晶体生长两步法在竹材表面培育ZnO纳米结构薄膜,应用场发射环境扫描电镜(FESEM)、X射线衍射仪(XRD)和X射线能谱仪(EDAX)对薄膜形态和结构进行表征,重点研究种子液浸渍时间对纳米薄膜形态及竹材防霉和抗光变色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生长时间一定的前提下,竹材在种子液中经过0.5h、1h和2h的浸渍,其表面可形成壁厚为50~80nm的网状结构薄膜,使竹材的防霉性能和光稳定性得到显著改良;当种子液浸渍时间增加到4h,网状结构薄膜则被大量直径约700nm的ZnO圆片所覆盖,虽然此时竹材的防光变色性能保持不变,但防霉性能下降,表明纳米网状结构对于充分发挥ZnO防护性能起到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竹材 氧化锌 网状结构 纳米薄膜 抗菌防霉 抗光变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然竹纤维织物的服用性能测试与评价 被引量:12
15
作者 王越平 吕明霞 +3 位作者 王戈 程海涛 黄慧宇 高绪珊 《毛纺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5,共5页
从耐用性能和舒适性能2方面对竹纤维织物的服用性能进行测试,与亚麻、黄麻织物进行比较。结果表明:竹纤维织物的干湿态抗起毛起球、耐磨等耐用性能优良,可以满足竹纤维织物穿着服用的基本要求;竹纤维织物的吸放湿性能好,吸水性尤其出众... 从耐用性能和舒适性能2方面对竹纤维织物的服用性能进行测试,与亚麻、黄麻织物进行比较。结果表明:竹纤维织物的干湿态抗起毛起球、耐磨等耐用性能优良,可以满足竹纤维织物穿着服用的基本要求;竹纤维织物的吸放湿性能好,吸水性尤其出众,能够快速转移汗液,使人体保持干爽;竹纤维织物在经受几次正常洗涤后会发生破坏,因此耐洗涤性能需进一步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竹纤维织物 耐用性 热湿舒适性 测试与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滩地I-72杨人工林生长特性研究 被引量:8
16
作者 刘广路 范少辉 +3 位作者 张群 冯慧想 宗亦尘 费本华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43-247,共5页
对14年生I-72杨人工林生长特性进行的研究结果表明,其生长过程大致可以分为3个时期:1~4 a为幼林期,5~10 a为速生期,11~14 a为近熟期。I-72杨树高速生期为3~8 a,胸径速生期为5~10 a,材积速生期为6~10 a。树高生长要早于胸径生长,林木的... 对14年生I-72杨人工林生长特性进行的研究结果表明,其生长过程大致可以分为3个时期:1~4 a为幼林期,5~10 a为速生期,11~14 a为近熟期。I-72杨树高速生期为3~8 a,胸径速生期为5~10 a,材积速生期为6~10 a。树高生长要早于胸径生长,林木的后期生长以胸径和材积生长为主。树高和胸径的连年生长量最大值比平均生长量最大值的到来时间要早,树高连年生长量大约在第7年生时与平均生长量相交,胸径连年生长量和平均生长量大约在第9年生时相交,材积连年生长量和平均生长量在14 a中未能相交,即没有达到数量成熟,其合理的轮伐期应在14年生以上。单株之间树高生长的竞争主要集中在第3~8年生时,胸径和材积生长竟争集中在生长后期。用R ichards方程对I-72杨的树高、胸径和材积进行拟合,拟合效果很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长特性 人工林 长江滩地 杨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毛竹种子种质保存对含水量的响应 被引量:12
17
作者 蔡春菊 刘凤 +1 位作者 郭起荣 高健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312-317,共6页
以毛竹种子为试材,研究自然干燥的毛竹种子在4℃下自然老化过程,不同含水量的种子在4℃和25℃条件下贮藏2年后生活力变化。结果表明:4℃下毛竹种子(MC9.09%)的最佳保存期为1年,贮藏2.5年后种子基本丧失生活力。贮藏温度直接影响毛竹种... 以毛竹种子为试材,研究自然干燥的毛竹种子在4℃下自然老化过程,不同含水量的种子在4℃和25℃条件下贮藏2年后生活力变化。结果表明:4℃下毛竹种子(MC9.09%)的最佳保存期为1年,贮藏2.5年后种子基本丧失生活力。贮藏温度直接影响毛竹种子贮藏最适含水量,4℃和25℃贮藏条件下毛竹种子保存的最适含水量分别为7.45%和6.46%。毛竹种子的相对电导率、MDA含量与种子活力呈显著负相关,SOD、POD、CAT活性与种子活力呈显著正相关;适度干燥的种子浸出液相对电导率和种内MDA含量显著降低,抗氧化酶活性明显提高。保持膜的完整性、提高种子的抗氧化能力、减轻膜质过氧化是低温和适度干燥条件下有效保持毛竹种子活力的主要生理生化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竹 含水量 温度 种子贮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种地被竹叶绿素荧光特性研究 被引量:13
18
作者 崔晓伟 高健 +2 位作者 张志坚 岳祥华 马艳军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726-730,共5页
以5种引种地被竹为材料,利用IMAG ING-PAM便携式荧光仪对其叶绿素荧光参数进行测定。结果表明:铺地竹、靓竹、菲白竹、黄条金刚竹和菲黄竹的光化学淬灭系数(qP)和PSⅡ电子传递量子效率(ΦPSⅡ)差异不显著。菲黄竹的表观光合电子传递速率... 以5种引种地被竹为材料,利用IMAG ING-PAM便携式荧光仪对其叶绿素荧光参数进行测定。结果表明:铺地竹、靓竹、菲白竹、黄条金刚竹和菲黄竹的光化学淬灭系数(qP)和PSⅡ电子传递量子效率(ΦPSⅡ)差异不显著。菲黄竹的表观光合电子传递速率(ETR)和非光化学猝灭系数(qN)显著高于铺地竹和黄条金刚竹(P<0.05)。铺地竹的PSⅡ最大光化学量子产量(Fv/Fm)显著低于其余4个竹种,其差异性达显著水平(P<0.05)。铺地竹在试验地全光照环境下的适应性没有其它竹种强,防御光抑制的能力最弱,光饱和点为800μmol/(m2.s),此时ETR达到最高值60μmol/(m2.s),菲黄竹具有最高的光能利用率和防御光抑制能力,其光饱和点为1 300μmol/(m2.s),此时ETR达到最高值110μmol/(m2.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被竹 叶绿素荧光参数 光响应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闽西北不同经营时间毛竹林土壤渗透性研究 被引量:16
19
作者 范少辉 刘广路 +2 位作者 漆良华 张昌顺 陈孝丑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24-27,48,共5页
以福建省永安市不同经营时间的劈草、施肥、灌水毛竹林为研究对象,对不同经营时间土壤渗透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劈草、施肥和灌溉时间的毛竹林土壤渗透性变化规律不同。劈草和灌水毛竹林,随着经营时间的延长,土壤渗透性能呈明... 以福建省永安市不同经营时间的劈草、施肥、灌水毛竹林为研究对象,对不同经营时间土壤渗透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劈草、施肥和灌溉时间的毛竹林土壤渗透性变化规律不同。劈草和灌水毛竹林,随着经营时间的延长,土壤渗透性能呈明显的下降趋势。其中,劈草30年的毛竹林土壤初渗率、稳渗率、平均渗透速率和渗透总量与未劈草毛竹林相比,下降了71.43%,69.55%,70.43%和89.80%;灌水10年毛竹林土壤初渗率、稳渗率、平均渗透速率和渗透总量与未灌水毛竹林相比下降了53.36%,53.99%,53.92%和60.03%。在施肥毛竹林地中随着施肥时间的延长,毛竹林土壤渗透性能有升高的趋势,施肥13年毛竹林土壤初渗率、稳渗率、平均渗透速率和渗透总量比未施肥毛竹林上升了29.75%,5.45%,20.99%和10.50%。相关性分析表明,土壤渗透性的改变主要与土壤非毛管孔隙度、有机质、水解氮和速效磷的变化密切相关。通过逐步回归分析,得到初渗率、稳渗率、平均渗透速率和渗透总量的多元回归模型,经检验模型达到显著水平,土壤渗透性指标的变化幅度可以通过非毛管空隙度、土壤有机质、水解氮、速效磷的变化来反映。在回归分析过程中,均为非毛管空隙度首先进入,反映了土壤渗透能的改变主要是由非毛管空隙度的变化决定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营时间 毛竹林 土壤理化性质 渗透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毛竹单根纤维的力学性质研究 被引量:9
20
作者 黄艳辉 费本华 +2 位作者 余雁 王戈 赵荣军 《中国造纸》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10-12,共3页
以毛竹为实验材料,采用自主研发的植物短纤维力学性能测试仪对133根毛竹纤维的纵向力学性能进行了测量。该技术采用球槽型夹紧方式,解决了植物短纤维难以夹持,以及测试过程中纤维的扭转和剪切问题,测得平均断裂载荷为158.0mN,平均纵向... 以毛竹为实验材料,采用自主研发的植物短纤维力学性能测试仪对133根毛竹纤维的纵向力学性能进行了测量。该技术采用球槽型夹紧方式,解决了植物短纤维难以夹持,以及测试过程中纤维的扭转和剪切问题,测得平均断裂载荷为158.0mN,平均纵向抗拉强度为752.0MPa,平均纵向弹性模量为23.3GPa,平均断裂应变为3.34%。另外,研究了被拉伸纤维的初始长度对纵向力学性质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竹 单根纤维 力学性质 抗拉强度 跨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