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生物技术在竹类植物研究中的应用及展望 被引量:1
1
作者 李娟 彭镇华 +1 位作者 高健 岳永德 《世界竹藤通讯》 2011年第4期1-3,共3页
概述了生物技术在竹类植物上的应用,包括组织培养和细胞工程、分子标记、竹子试管开花诱导、遗传转化与基因工程等方面,针对竹类植物的生物技术研究现状,提出了今后竹类植物研究的重点和发展方向。
关键词 竹子 生物技术 应用 展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生产力水平毛竹林碳氮磷的分布格局和计量特征 被引量:40
2
作者 郭宝华 刘广路 +2 位作者 范少辉 杜满义 苏文会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9,共9页
以南亚热带中心分布区的毛竹林为研究对象,比较不同生产力水平(Ⅰ:30000±1000 kg·hm -2 a -1;Ⅱ:34000±1000 kg·hm -2 a -1;Ⅲ:37000±1000 kg·hm -2 a -1;Ⅳ:42000±1000 kg·hm -2 a -... 以南亚热带中心分布区的毛竹林为研究对象,比较不同生产力水平(Ⅰ:30000±1000 kg·hm -2 a -1;Ⅱ:34000±1000 kg·hm -2 a -1;Ⅲ:37000±1000 kg·hm -2 a -1;Ⅳ:42000±1000 kg·hm -2 a -1;Ⅴ:47000±1000 kg·hm -2 a -1)毛竹林植被和土壤的碳、氮、磷含量及计量特征,探讨生产力水平对毛竹林及土壤碳、氮、磷分布格局及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生产力水平对毛竹林植被碳和磷元素在不同器官间分配比例的影响较小,对氮素分配比例的影响较大;除竹叶碳元素分配比例在不同生产力水平间的差异达到显著水平外(P <0.01),各器官间碳、磷含量在不同生产力水平间差异均不显著;除竹秆外,毛竹不同器官氮分配比例在不同生产力水平间的差异均极显著(P<0.01);生产力水平对毛竹林植被 C∶N、C∶P、N∶P计量比值的影响较小,在不同生产力水平间的差异均未达到显著水平(P<0.01),毛竹林主要养分元素的计量比具有内在的稳定性,符合“内稳性假说”;生产力水平对林地土壤碳、氮、磷、水解氮和有效磷含量有显著影响,土壤 C∶N、C∶P、N∶P 和 H-N∶A-P 在不同生产力间的差异均达到了极显著水平(P<0.01);当土壤N∶P<14时,主要受到氮元素的限制,本研究中土壤N∶P为4.50~13.89,反映了研究区毛竹林主要受到氮元素的限制,受磷元素的限制较少,且 N∶P 比值随着生产力的提高呈降低的趋势,有可能成为未来毛竹林退化诊断的生态指示指标;毛竹林植被主要养分计量值与土壤主要养分计量值的相关性分析表明,二者间的相关性未达到显著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竹林 分配格局 计量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密度毛竹林土壤质量综合评价 被引量:62
3
作者 范少辉 赵建诚 +2 位作者 苏文会 余林 严彦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9,共9页
【目的】密度是林分结构的重要指标之一,对系统功能具有重要影响。本研究分析长期不同密度经营下的毛竹林土壤质量指标,并对其进行综合评价,揭示密度影响毛竹林生产力的原因及机制,旨在为其合理地密度经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安徽... 【目的】密度是林分结构的重要指标之一,对系统功能具有重要影响。本研究分析长期不同密度经营下的毛竹林土壤质量指标,并对其进行综合评价,揭示密度影响毛竹林生产力的原因及机制,旨在为其合理地密度经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安徽省黄山区毛竹林为对象,研究了1 200,1 800,2 400和3 000株·hm^-2 4个密度下毛竹纯林的土壤物理性质、pH值、养分含量及酶活性等18个土壤质量指标,采用单因素分析(ANOVA)进行显著性检验,采用最小显著性差异法(LSD)进行多重比较;运用模糊数学和多元统计分析方法,计算各密度梯度毛竹林土壤质量综合指数,并对其土壤质量进行评价。【结果】土壤密度以3 000株·hm^-2密度下竹林最大(达1.10 g·cm^-3),相同密度下土壤密度随土层深度增加而增大;土壤含水率和总孔隙度均以2 400株·hm^-2密度下竹林最大,且各密度林分土壤总孔隙度均随土层深度增加呈逐渐减小趋势;土壤pH值和全氮含量随林分密度增大而逐渐增大,而有机质、全磷、全钾、速效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则随林分密度增大先逐渐增大后又略有下降;土壤脲酶、蔗糖酶、蛋白酶、过氧化氢酶和酸性磷酸酶活性随林分密度增大呈现先升高而后趋于稳定或下降趋势;相同密度下,土壤养分含量、酶活性与土层深度亦有一定相关性,其中,有机质、速效氮、速效磷、速效钾、全磷含量及酶活性均随土层深度增加呈现降低趋势;对土壤质量的密度效应进行综合分析发现,毛竹林0-60 cm土层土壤质量综合指数随林分密度增大先升高后降低,以2 400株·hm^-2密度下竹林最大,达0.585 3,说明适宜的密度结构对土壤质量改善有一定作用;相同密度下,0-20 cm土层的土壤质量明显优于其他土层。【结论】密度调控是林地管理的重要措施,长期的合理密度经营有利于优化林分结构,促进充分利用森林生态系统环境要素,改善林下植被、枯落物及养分循环过程;在本研究地点,不同密度毛竹林的土壤质量差异显著,采用合理密度(2 400株·hm^-2)经营有利于改善土壤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竹 密度 土壤质量综合指数 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闽西毛竹林不同施肥处理下土壤有机碳含量垂直分布与季节动态 被引量:16
4
作者 杜满义 封焕英 +4 位作者 范少辉 苏文会 毛超 唐晓鹿 刘广路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2-20,共9页
【目的】以期更全面反映毛竹林地培肥机制,为毛竹林科学经营提供依据,也为森林生态系统碳平衡估算与模拟提供基础数据。【方法】在永安天宝岩国家自然保护区,选取生长良好、具有代表性的典型毛竹纯林,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共设置18块20 m&#... 【目的】以期更全面反映毛竹林地培肥机制,为毛竹林科学经营提供依据,也为森林生态系统碳平衡估算与模拟提供基础数据。【方法】在永安天宝岩国家自然保护区,选取生长良好、具有代表性的典型毛竹纯林,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共设置18块20 m×20 m样地,包括6个处理:施5年毛竹专用肥(Ⅰ),施5年氮、磷、钾配方肥(Ⅱ),施5年有机肥(Ⅲ),施1年毛竹专用肥(Ⅳ),施1年有机肥(Ⅴ)和不施肥(Ⅵ),探讨不同施肥措施毛竹林土壤有机碳含量、垂直分布格局、季节动态变化及土壤有机碳含量影响因子。【结果】不同施肥处理毛竹林0~100 cm土层有机碳平均含量无显著差异,分别为11.39,9.83,10.49,10.34,9.83和11.20 g·kg^(-1);施肥显著降低0~20 cm表层土壤有机碳含量,与不施肥毛竹林(Ⅵ)相比施肥毛竹林(Ⅰ-Ⅴ)表层0~10 cm有机碳含量分别降低9.05%,27.33%,28.84%,18.92%和25.37%,10~20 cm有机碳含量分别降低1.25%,23.68%,23.47%,20.48%和18.61%;随着土层深度增加,施肥正效应得以体现,毛竹林(Ⅰ-Ⅴ)80~100 cm土层有机碳含量提高2.72%~37.14%;毛竹林(Ⅰ-Ⅵ)土壤有机碳含量均随土层深度增加呈现降低趋势,碳含量标准误差亦随土层深度增加而不断减小,表明深层土壤有机碳更为稳定;毛竹林(Ⅰ-Ⅵ)土壤剖面有机碳含量无显著季节变化,但表现出秋冬季有机碳含量大于春夏季的趋势,不同季节下毛竹林(Ⅰ-Ⅵ)0~100 cm土层有机碳加权平均值分别为10.86~12.33,8.98~10.38,10.14~11.32,9.66~11.29,9.19~10.24和10.40~12.23 g·kg^(-1);土壤有机碳含量与土壤全N含量、全P含量、水解N含量、有效P含量和速效K含量极显著正相关(P<0.01),而与土壤密度和pH值极显著负相关(P<0.01)。【结论】毛竹林短期施肥未显著改变土壤层有机碳平均含量,但导致浅层土壤有机碳含量显著下降,深层土壤有机碳含量小幅上升,然而随土壤深度增加而降低的垂直分布格局未变化;施肥或不施肥情况下土壤剖面有机碳含量均无显著的季节动态变化,取样时间对土壤有机碳含量估计的影响甚微;毛竹林施肥虽能显著提高竹林生产力,但施肥过程和高强度采伐却破坏原有竹林结构,不利于表层土壤有机碳的积累和贮存,因此毛竹林经营中应尽量减少土壤扰动,及时合理补充矿质营养元素,适当挖笋与采伐,使土壤有机碳含量保持较高水平,以利于维持毛竹林地长期生产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竹林 施肥 土壤有机碳 垂直分布 季节动态 闽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吹扫捕集-热脱附-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分析不同产地香樟叶精油成分及抑菌活性比较 被引量:21
5
作者 王进 曹先爽 +3 位作者 宋丽 丁兆青 汤锋 岳永德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31-136,共6页
采用吹扫捕集-热脱附-气相色谱-质谱法,分析3个不同产地(广西、江西和安徽)的香樟叶精油成分差异,比较3种香樟叶精油对植物病原真菌的抑制活性。结果表明,从3种不同产地香樟叶精油中检出挥发性成分的数量依次为:江西香樟22种,安徽香樟20... 采用吹扫捕集-热脱附-气相色谱-质谱法,分析3个不同产地(广西、江西和安徽)的香樟叶精油成分差异,比较3种香樟叶精油对植物病原真菌的抑制活性。结果表明,从3种不同产地香樟叶精油中检出挥发性成分的数量依次为:江西香樟22种,安徽香樟20种,广西香樟16种。3种香樟叶精油的共有成分主要为萜烯类化合物,相对含量不小于1%的共有成分为月桂烯、β-石竹烯和芳樟醇。芳樟醇的相对含量在3个产地的精油中差异较大,依次为:广西产地(76.97%)>江西产地(32.40%)>安徽产地(1.39%)。进一步利用全二维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法,分析广西产地的香樟叶精油成分,结合保留指数,鉴定出44种化合物。抑菌活性结果表明,广西产地的香樟叶精油具有较好抑菌活性,对苹果炭疽菌、番茄灰霉菌和小麦赤霉菌的半抑制浓度值(处理48 h后)分别为:31.74、35.79 mg/L和38.02 mg/L。香樟叶精油中的芳樟醇成分对其抑菌活性具有重要贡献。本研究为香樟叶精油在果蔬防腐保鲜剂及相关产品的研发提供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樟 精油 挥发性成分 抑菌活性 吹扫捕集-热脱附-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 全二维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GC×GC-TOFM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车筒竹、箣竹和越南巨竹竹材的纤维形态与组织比量 被引量:17
6
作者 苏文会 范少辉 +2 位作者 彭颖 俞友明 张大鹏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86-390,共5页
研究了大型丛生竹种车筒竹Bambusa sinospinosa,箣竹Bambusa blumeana和越南巨竹Dendrocalamus yunnanicus竹材的纤维形态和组织比量,并与造纸性能良好的青皮竹Bambusa textilis做比较。结果表明:车筒竹、箣竹和越南巨竹竹材纤维长度分... 研究了大型丛生竹种车筒竹Bambusa sinospinosa,箣竹Bambusa blumeana和越南巨竹Dendrocalamus yunnanicus竹材的纤维形态和组织比量,并与造纸性能良好的青皮竹Bambusa textilis做比较。结果表明:车筒竹、箣竹和越南巨竹竹材纤维长度分别为2.37,2.27和2.49 mm,属于长纤维原料,且高于青皮竹;纤维长宽比分别达145,124和128,与青皮竹相当或略小,壁腔比均小于青皮竹的相应值;纤维组织比量分别为49.79%,45.95%和50.50%。从分析结果看,3竹种具有较好的纤维形态和较高的纤维组织比量,适宜做制浆原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业工程 车筒竹 箣竹 越南巨竹 纤维形态 组织比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北沙地小黑杨人工林生物量及其分配规律 被引量:18
7
作者 江泽慧 范少辉 +3 位作者 冯慧想 张群 刘广路 宗亦尘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15-20,共6页
应用相对生长法对不同密度华北沙地小黑杨人工林生物量及其分配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用模型W=aDb估测的27年生1000、500和250株.hm-2的小黑杨林分生物量分别为85.23、102.60和86.74t·hm-2;29年生小黑杨林分生物量分别为88.64、1... 应用相对生长法对不同密度华北沙地小黑杨人工林生物量及其分配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用模型W=aDb估测的27年生1000、500和250株.hm-2的小黑杨林分生物量分别为85.23、102.60和86.74t·hm-2;29年生小黑杨林分生物量分别为88.64、104.90和90.94t·hm-2。林分生物量与林分的密度和年龄密切相关,呈现出随着密度增加而先增加后减少、随着林龄增加而增加的规律。密度对小黑杨器官间生物量分配有重要影响。密度不同,器官生物量所占比例不同,其中,叶和皮生物量所占比例均随着密度增加而增加,干、枝和根生物量所占比例随密度增加没有表现出明显规律性。在3种密度中,干生物量所占比例最大,叶生物量所占比例最小。3种密度小黑杨林分生物量的径阶分配呈正态分布,在1000株·hm-2的小黑杨林分中72.37%的生物量集中在18~22cm的径阶范围内;500株·hm-2小黑杨林分中生物量主要集中在20~26cm的径阶范围内,占总生物量的90.02%;250株·hm-2的小黑杨林分中,生物量主要集中在26~30cm的径阶范围内,占总生物量的68.2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量 分配规律 密度 林龄 小黑杨 华北沙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肥培毛竹林土壤氨挥发特征 被引量:9
8
作者 赵建诚 苏文会 +3 位作者 范少辉 蔡春菊 朱晓武 刘广路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55-62,共8页
【目的】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不同施肥深度毛竹林土壤氨挥发特征,为毛竹林合理施肥提高养分利用率、降低损失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安徽省黄山区毛竹林为对象,设置0,5,10,15,20,25和30 cm 7个施肥深度,分别施入尿素、过磷酸钙和氯化钾,... 【目的】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不同施肥深度毛竹林土壤氨挥发特征,为毛竹林合理施肥提高养分利用率、降低损失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安徽省黄山区毛竹林为对象,设置0,5,10,15,20,25和30 cm 7个施肥深度,分别施入尿素、过磷酸钙和氯化钾,以不施肥作为空白对照。氨挥发的收集采用通气法,用2%硼酸作为氨的吸收液。采用单因素分析(ANOVA)进行显著性检验和最小显著性差异法(LSD)进行多重比较。【结果】毛竹林施肥后土壤铵态氮含量先升高后降低,最后趋于稳定;氨挥发进程随施肥时间呈现明显的规律性变化,并与施肥深度关系密切。在施肥后第2天即被检测到挥发氨,施肥后毛竹林土壤的氨挥发速率先升高后降低,呈单峰曲线变化;0,5和10 cm深度施肥处理的氨挥发速率在第3天达到最大值,而15,20,25和30 cm深度施肥处理在第6天达到峰值;随后氨挥发速率逐日降低,至第12天时降至未施肥处理水平。氨挥发过程可分为快速和慢速2个阶段:施肥后1~8天为快速上升阶段,8天内挥发量占试验期间氨挥发总量的81.93%~92.38%;第8天后氨挥发速率明显降低,各施肥深度氨挥发累积量(y)与时间(t)符合Elovish动力学方程(y=a+b lnt);试验结束后,各施肥处理毛竹林土壤氨挥发损失量为10.12~27.17 kg·h^(-1)。施肥深度对氨挥发影响明显,平均氨挥发速率和挥发损失量随深度增加而逐渐降低,以0和5 cm施肥深度处损失量最大,分别达27.17和25.66 kg·h^(-1),相当于施氮量的21.05%和19.88%,在施肥深度超过15 cm时,损失率降幅明显减缓。【结论】集约经营毛竹林,施肥后8天内氨挥发速度快,建议通过环境条件调控降低氮素流失;施肥深度超过15 cm氨挥发损失率较低,但深层施肥可能导致淋溶损失,同时也增加生产成本。综合考虑毛竹根系分布及氮素损失、利用情况,施肥深度应为15~20 cm土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竹 氨挥发 施肥深度 铵态氮含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毛竹和伴矿景天对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修复作用和对微生物群落的影响 被引量:21
9
作者 卞方圆 钟哲科 +2 位作者 张小平 杨传宝 苏文会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106-116,共11页
【目的】研究毛竹与超积累植物伴矿景天对重金属复合污染土壤的修复效果,探索不同种植模式对微生物群落的影响,为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修复提供科技支撑。【方法】对长期受重金属污染(Cu,Zn和Cd)的土壤,设置毛竹纯林(SM)、毛竹与伴矿景天间... 【目的】研究毛竹与超积累植物伴矿景天对重金属复合污染土壤的修复效果,探索不同种植模式对微生物群落的影响,为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修复提供科技支撑。【方法】对长期受重金属污染(Cu,Zn和Cd)的土壤,设置毛竹纯林(SM)、毛竹与伴矿景天间作林(IMS)2种模式,以无栽培土壤作为对照(CK),测试土壤化学性质及重金属含量的变化,并利用Illumina Mi 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结果】种植4年后,土壤中重金属全量和有效态含量均为CK>SM>IMS。与CK相比,Cu、Zn和Cd全量含量在IMS土壤中分别下降47.8%、21.6%和23.7%,在MS土壤中分别下降39.0%、12.5%和23.0%;Cu、Zn和Cd有效态含量在IMS土壤中分别下降65.0%、28.7%和48.4%,在MS土壤中分别下降52.8%、24.8%和45.5%。在门分类水平上,3类检测土壤中的微生物丰度高于1%的有变形菌门、酸杆菌门、芽单胞菌门)、浮霉菌门、疣微菌门、放线菌门、拟杆菌门、硝化螺旋菌门、绿弯菌门和WS3等共10个门,其中变形菌门为最优势的菌,其相对丰度占30%以上。2种种植模式(SM和IMS)及对照的土壤在放线菌门、硝化螺旋菌门、拟杆菌门和绿弯菌门等4个门水平上的微生物多样性存在显著差异(P<0.05)。从微生物丰度与土壤重金属含量的相关性分析得到,全量及有效态重金属含量与硝化螺旋菌门、放线菌门(有效Zn除外)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与拟杆菌门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虽然3类土壤微生物经α-多样性分析无显著差异,但基于β-多样性分析发现它们存在显著差异(ANOSIM,P<0.05)。【结论】IMS和SM种植模式有效降低了土壤中的重金属含量,表现出较好的土壤修复效果。同时,不同种植模式对重金属污染土壤的微生物群落结构及群落多样性产生了显著影响,SM和IMS均有利于增加土壤细菌群落的多样性,其中SM模式的土壤微生物多样性较为丰富。土壤微生物群落在重金属污染土壤的生态修复上及指示重金属耐受性和敏感性等方面均起着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竹 伴矿景天 植物修复 重金属 污染土壤 微生物群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铅胁迫下菲白竹的矿质营养吸收和分配 被引量:16
10
作者 张志坚 高健 +1 位作者 蔡春菊 范少辉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53-157,共5页
随着矿产、化工、冶金等工业排放的"三废"剧增以及汽车尾气排放量的增加,人类生存环境中的土壤、水体以及空气受重金属污染现象日趋严重,有些重金属通过食物链在人体内蓄积,严重危害人体健康(Kambhampati et al.,2003)。
关键词 铅胁迫 菲白竹 矿质营养 Na^+/K^+平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竹笋中40种农药残留的固相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法同时测定 被引量:18
11
作者 王进 岳永德 +1 位作者 汤锋 林旭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61-166,共6页
建立了竹笋中40种农药(包括有机磷类、有机氯类、氨基甲酸酯类、拟除虫菊酯类、三唑类和杂环类)残留的同时检测方法。样品以乙腈为提取溶剂,高速匀浆提取,经PSA固相萃取小柱净化,利用GC—MS/SIM进行测定。结果表明,40种农药在一... 建立了竹笋中40种农药(包括有机磷类、有机氯类、氨基甲酸酯类、拟除虫菊酯类、三唑类和杂环类)残留的同时检测方法。样品以乙腈为提取溶剂,高速匀浆提取,经PSA固相萃取小柱净化,利用GC—MS/SIM进行测定。结果表明,40种农药在一定质量浓度范围内线性良好,相关系数为0.9946~0.9998。在0.050—2.0mg/kg范围内的加标回收率为68%~119%,相对标准偏差为1.1%~20.0%,方法的定量下限(S/N:10)为0.01~0.05rag/kg。该方法简便快速、准确可靠,适用于竹笋中农药多残留的同时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相萃取 竹笋 农药残留 气相色谱-质谱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车筒竹地上生物量分配格局及秆形特征 被引量:10
12
作者 苏文会 范少辉 +2 位作者 刘亚迪 彭颖 封焕英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735-740,共6页
为评价大型丛生竹种车筒竹Bambusa sinospinosa作为板材原料的适宜性,以毛竹Phyllostachys pubescens为参比竹种,研究了车筒竹地上生物量分配格局及秆形特征。结果表明:车筒竹地上各器官中,竹秆的生物量比例最大,占72.7%,其次为竹枝(15... 为评价大型丛生竹种车筒竹Bambusa sinospinosa作为板材原料的适宜性,以毛竹Phyllostachys pubescens为参比竹种,研究了车筒竹地上生物量分配格局及秆形特征。结果表明:车筒竹地上各器官中,竹秆的生物量比例最大,占72.7%,其次为竹枝(15.9)和竹叶(11.4%);秆形特征主要分析了胸径、秆高、秆质量、尖削度和竹壁厚等参数,其中,车筒竹全高(y/m)对胸径(x/cm)拟合的直线方程为y=1.345 6x+1.706 8(R2=0.954 6,P=0.000 0)。与毛竹相比,在胸径小于8 cm时,车筒竹全高比毛竹略小,而随着胸径的增大,全高逐渐大于毛竹;车筒竹秆鲜质量(y/kg)对胸径(x/cm)拟合的幂函数曲线为y=0.138 2x2.4812(R2=0.975 5,P=0.002 2),大于相同胸径下的毛竹秆质量;从秆径和壁厚在竹秆纵向部位的变化看,车筒竹尖削度小于毛竹,而壁厚变化则相对较快。综合分析来看,车筒竹作为竹板材原料竹种具有较大的开发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生态学 车筒竹 生物量分配格局 秆形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南退耕丛生竹林枯落物持水特性研究 被引量:9
13
作者 张大鹏 范少辉 +2 位作者 蔡春菊 刘广路 刘亚迪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81-184,189,共5页
以四川省长宁县退耕梁山慈竹、撑绿杂交竹3号(以下简称撑绿竹)和硬头黄竹3种丛生竹林为对象,对其枯落物蓄积量及持水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种类丛生竹枯落物厚度为33~51mm,蓄积量为6.88~9.46t/hm2,其大小顺序为:梁山慈竹>... 以四川省长宁县退耕梁山慈竹、撑绿杂交竹3号(以下简称撑绿竹)和硬头黄竹3种丛生竹林为对象,对其枯落物蓄积量及持水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种类丛生竹枯落物厚度为33~51mm,蓄积量为6.88~9.46t/hm2,其大小顺序为:梁山慈竹>硬头黄竹>撑绿竹;浸泡持水实验表明,不同枯落物持水量、吸水速率与浸水时间的动态变化具有相似的规律性:0~2h变化最快,2~8h逐渐减缓,8h以后基本饱和,并分别得出其相关关系;不同枯落物最大持水量、最大拦蓄量和有效拦蓄量变化规律一致,最高为梁山慈竹,分别达到了36.52,32.53,27.05t/hm2,其次为硬头黄竹,分别为30.33,28.33,23.83t/hm2,最低的为撑绿竹,仅为28.35,25.89,21.63t/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丛生竹 枯落物 持水特性 梁山慈竹 撑绿竹 硬头黄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北沙地小黑杨人工林生长特性 被引量:13
14
作者 范少辉 冯慧想 +3 位作者 张群 刘广路 宗亦尘 费本华 《林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9-33,共5页
对华北沙地小黑杨人工林生长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小黑杨树高生长要早于胸径生长,生长中后期单株之间对资源的竞争增强;树高连年生长量最大值与平均生长量最大值几乎同步出现,胸径亦如此,而材积的连年生长量最大值比平均生长量最大... 对华北沙地小黑杨人工林生长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小黑杨树高生长要早于胸径生长,生长中后期单株之间对资源的竞争增强;树高连年生长量最大值与平均生长量最大值几乎同步出现,胸径亦如此,而材积的连年生长量最大值比平均生长量最大值要早3年左右出现;树高连年生长量在接近第6年时与平均生长量相交,胸径连年生长量和平均生长量在第10年左右时相交,材积连年生长量和平均生长量在接近第16年时相交;黑杨生长过程分为4个时期:第0-3年为幼林期,第4-14年为速生期,第15-16年为近熟期,第17-26年为成熟期;轮伐期在16年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黑杨 华北沙地 人工林 生长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然竹纤维织物的服用性能测试与评价 被引量:12
15
作者 王越平 吕明霞 +3 位作者 王戈 程海涛 黄慧宇 高绪珊 《毛纺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5,共5页
从耐用性能和舒适性能2方面对竹纤维织物的服用性能进行测试,与亚麻、黄麻织物进行比较。结果表明:竹纤维织物的干湿态抗起毛起球、耐磨等耐用性能优良,可以满足竹纤维织物穿着服用的基本要求;竹纤维织物的吸放湿性能好,吸水性尤其出众... 从耐用性能和舒适性能2方面对竹纤维织物的服用性能进行测试,与亚麻、黄麻织物进行比较。结果表明:竹纤维织物的干湿态抗起毛起球、耐磨等耐用性能优良,可以满足竹纤维织物穿着服用的基本要求;竹纤维织物的吸放湿性能好,吸水性尤其出众,能够快速转移汗液,使人体保持干爽;竹纤维织物在经受几次正常洗涤后会发生破坏,因此耐洗涤性能需进一步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竹纤维织物 耐用性 热湿舒适性 测试与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γ射线辐照处理竹材的动态黏弹性与温度变化的关系 被引量:6
16
作者 孙丰波 费本华 +3 位作者 江泽慧 程海涛 于子绚 常祥祯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60-163,共4页
木质材料的动态黏弹性是指在交变的应力、应变作用下发生的滞后现象和力学损耗(徐有明,2006),是影响材料加工利用的重要因素。研究表明:木材在不同的含水率下,或经干燥、压缩等不同处理后,其动态黏弹性均会发生改变(蒋佳荔等,
关键词 Γ射线 竹材 辐照 动态黏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毛竹单根纤维的力学性质研究 被引量:9
17
作者 黄艳辉 费本华 +2 位作者 余雁 王戈 赵荣军 《中国造纸》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10-12,共3页
以毛竹为实验材料,采用自主研发的植物短纤维力学性能测试仪对133根毛竹纤维的纵向力学性能进行了测量。该技术采用球槽型夹紧方式,解决了植物短纤维难以夹持,以及测试过程中纤维的扭转和剪切问题,测得平均断裂载荷为158.0mN,平均纵向... 以毛竹为实验材料,采用自主研发的植物短纤维力学性能测试仪对133根毛竹纤维的纵向力学性能进行了测量。该技术采用球槽型夹紧方式,解决了植物短纤维难以夹持,以及测试过程中纤维的扭转和剪切问题,测得平均断裂载荷为158.0mN,平均纵向抗拉强度为752.0MPa,平均纵向弹性模量为23.3GPa,平均断裂应变为3.34%。另外,研究了被拉伸纤维的初始长度对纵向力学性质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竹 单根纤维 力学性质 抗拉强度 跨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绿地对空气负离子水平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8
18
作者 蔡春菊 王成 +1 位作者 陶康华 宋绪忠 《浙江林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17-20,共4页
对扬州市不同绿地类型中空气负离子水平研究表明:城郊林和公园绿地空气负离子浓度是城区其它类型绿地的2倍,城区绿地中空气负离子水平又表现为公园〉校园〉广场〉小区〉街心游园。绿地中空气负离子浓度和空气清洁度值大部分为对照空旷... 对扬州市不同绿地类型中空气负离子水平研究表明:城郊林和公园绿地空气负离子浓度是城区其它类型绿地的2倍,城区绿地中空气负离子水平又表现为公园〉校园〉广场〉小区〉街心游园。绿地中空气负离子浓度和空气清洁度值大部分为对照空旷地的1~3倍,广场绿地和城郊雪松林中空气清洁度达到对照区的3~4倍,且林内比林缘空气负离子浓度有显著提高。不同植被组成的绿地中空气负离子水平为高大乔木最优,灌草次之,空旷地最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绿地 空气负离子 空气清洁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亚市土地利用变化及影响因素驱动力分析 被引量:5
19
作者 李娟 彭镇华 高健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2年第36期17794-17797,17835,共5页
在RS与GIS技术支持下,以三亚市1987、1999、2008年TM影像为主要数据源,研究了三亚市土地利用空间格局特征及其动态变化,利用SPSS软件对社会经济因素进行主成份分析,并对土地利用变化进行逐步回归分析,探讨三亚市土地利用驱动变化机制。... 在RS与GIS技术支持下,以三亚市1987、1999、2008年TM影像为主要数据源,研究了三亚市土地利用空间格局特征及其动态变化,利用SPSS软件对社会经济因素进行主成份分析,并对土地利用变化进行逐步回归分析,探讨三亚市土地利用驱动变化机制。结果表明:1987~2008年三亚市土地利用变化的基本特点是农业用地面积大幅度下降,非农用地面积快速增加;影响土地利用类型结构变动的主导驱动因子是经济社会综合因素、旅游业发展和农业生产因素;固定资产投资和非农业人口的剧增使三亚市城镇化面积增大,建设用地面积增加,人口和农机总动力变化直接导致林地和耕地的持续减少;依托自然地理优势,三亚市旅游发展迅速,生态建设投入增加,园地面积直线上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亚 土地利用变化 驱动因素 RS GI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唑染色法测定毛竹种子生活力的研究 被引量:11
20
作者 蔡春菊 彭镇华 +2 位作者 高志民 高健 李雪平 《世界竹藤通讯》 2008年第3期10-13,共4页
采用染色全过程观察和正交试验方法研究了TTC浓度、温度和染色时间对毛竹种子生活力的影响,探讨毛竹种子生活力测定的最佳条件。结果表明:四唑染色法能够很好地检测毛竹种子生活力水平,估测种子的潜在发芽能力。TTC浓度、温度和染色时... 采用染色全过程观察和正交试验方法研究了TTC浓度、温度和染色时间对毛竹种子生活力的影响,探讨毛竹种子生活力测定的最佳条件。结果表明:四唑染色法能够很好地检测毛竹种子生活力水平,估测种子的潜在发芽能力。TTC浓度、温度和染色时间在生活力测定中存在一定的线性关系。试验表明,25℃下浸种48h待种子完全吸涨后,于30~35℃黑暗条件下、TTC浓度0.5%,染色3~4h为毛竹种子生活力测定的最佳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竹种子 生活力 四唑测定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