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2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笋用绿竹设施栽培高生长控制技术研究 被引量:6
1
作者 官凤英 范少辉 +1 位作者 刘碧桃 刘亚迪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3095-3098,共4页
为解决笋用绿竹[Dendrocalamopsis oldhami(Munro)Kengf.]设施栽培中高度控制问题,应用多效唑、比久、矮壮素3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对绿竹笋进行了注射处理,研究不同药剂、浓度配比和施药时间对绿竹高生长控制的效果及分枝的影响。结果表明,... 为解决笋用绿竹[Dendrocalamopsis oldhami(Munro)Kengf.]设施栽培中高度控制问题,应用多效唑、比久、矮壮素3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对绿竹笋进行了注射处理,研究不同药剂、浓度配比和施药时间对绿竹高生长控制的效果及分枝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药剂均能不同程度地抑制绿竹高生长和促进分枝。其中多效唑矮化效果较好、分枝率高,且浓度越大矮化效果越明显;多效唑各浓度处理后,绿竹全竹高与对照比较均达到了极显著的差异(P<0.01),全竹高的处理排序分别为1.2g/L<0.8g/L<0.5g/L<0.3g/L,其高度分别为146.80、202.40、220.50和221.46cm,最大矮化率达60.32%;比久2.5g/L处理和矮壮素的1.5、2.0g/L处理后,竹子高度与对照比较达到了显著差异(P<0.05),平均全竹高分别为250.80、240.75和243.00cm。通过3个不同施药时期的矮化效果对比,绿竹竹笋高度为50cm时为施用药剂的最佳时间。综合生产需要,0.8g/L多效唑处理后绿竹的高度最符合设施栽培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竹 多效唑 比久 矮壮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磁共振技术在竹木材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2
2
作者 陆方 程海涛 +1 位作者 王戈 郭雪峰 《竹子研究汇刊》 2007年第1期37-41,共5页
核磁共振技术在竹木研究相关领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以其它方法无法比拟的优势越来越多的应用于竹木材研究之中。文章在阅读文献的基础上,结合实验数据,阐述了核磁共振技术在研究竹木材高分子组成、抽提物以及胶粘剂化学结构方面的应用。
关键词 核磁共振 竹木材 纤维素 抽提物 胶粘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技术在竹类植物研究中的应用及展望 被引量:1
3
作者 李娟 彭镇华 +1 位作者 高健 岳永德 《世界竹藤通讯》 2011年第4期1-3,共3页
概述了生物技术在竹类植物上的应用,包括组织培养和细胞工程、分子标记、竹子试管开花诱导、遗传转化与基因工程等方面,针对竹类植物的生物技术研究现状,提出了今后竹类植物研究的重点和发展方向。
关键词 竹子 生物技术 应用 展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阔叶箬竹分株繁殖和埋鞭繁殖技术优化 被引量:13
4
作者 牟少华 张宝胜 +2 位作者 罗家泰 周娜 高健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35-139,共5页
为有效扩大阔叶箬竹种群数量和栽培范围,对阔叶箬竹繁殖方法进行了研究。测量了分株繁殖和埋鞭繁殖2种方法下的生长指标变化并比较分析了2种繁殖方式。结果表明,采用分株方法繁殖时,秆数对阔叶箬竹的成活率、新竹高度、叶片数、叶长、... 为有效扩大阔叶箬竹种群数量和栽培范围,对阔叶箬竹繁殖方法进行了研究。测量了分株繁殖和埋鞭繁殖2种方法下的生长指标变化并比较分析了2种繁殖方式。结果表明,采用分株方法繁殖时,秆数对阔叶箬竹的成活率、新竹高度、叶片数、叶长、叶宽和出笋数都有显著性影响。采用3秆·丛-1的分株繁殖方式相比1秆·丛-1和5秆·丛-1成活率更高,植株生长状况更好。采用埋鞭方法繁殖时,鞭长对阔叶箬竹的成活率和新竹高度有显著性影响,而对其叶片数、叶长、叶宽以及出笋数没有显著性影响。采用10 cm鞭段长度的埋鞭繁殖方式相比5 cm和20 cm鞭段长度成活率更高,植株生长状况更好。相同养护条件下,埋鞭繁殖成活率稍高于分株繁殖,而分株繁殖的竹苗比埋鞭繁殖的株高更高并且出笋数也更多。这些数据可为今后阔叶箬竹的产业化生产提供重要的基础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阔叶箬竹 分株繁殖 埋鞭繁殖 生长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生产力水平毛竹林碳氮磷的分布格局和计量特征 被引量:41
5
作者 郭宝华 刘广路 +2 位作者 范少辉 杜满义 苏文会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9,共9页
以南亚热带中心分布区的毛竹林为研究对象,比较不同生产力水平(Ⅰ:30000±1000 kg·hm -2 a -1;Ⅱ:34000±1000 kg·hm -2 a -1;Ⅲ:37000±1000 kg·hm -2 a -1;Ⅳ:42000±1000 kg·hm -2 a -... 以南亚热带中心分布区的毛竹林为研究对象,比较不同生产力水平(Ⅰ:30000±1000 kg·hm -2 a -1;Ⅱ:34000±1000 kg·hm -2 a -1;Ⅲ:37000±1000 kg·hm -2 a -1;Ⅳ:42000±1000 kg·hm -2 a -1;Ⅴ:47000±1000 kg·hm -2 a -1)毛竹林植被和土壤的碳、氮、磷含量及计量特征,探讨生产力水平对毛竹林及土壤碳、氮、磷分布格局及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生产力水平对毛竹林植被碳和磷元素在不同器官间分配比例的影响较小,对氮素分配比例的影响较大;除竹叶碳元素分配比例在不同生产力水平间的差异达到显著水平外(P <0.01),各器官间碳、磷含量在不同生产力水平间差异均不显著;除竹秆外,毛竹不同器官氮分配比例在不同生产力水平间的差异均极显著(P<0.01);生产力水平对毛竹林植被 C∶N、C∶P、N∶P计量比值的影响较小,在不同生产力水平间的差异均未达到显著水平(P<0.01),毛竹林主要养分元素的计量比具有内在的稳定性,符合“内稳性假说”;生产力水平对林地土壤碳、氮、磷、水解氮和有效磷含量有显著影响,土壤 C∶N、C∶P、N∶P 和 H-N∶A-P 在不同生产力间的差异均达到了极显著水平(P<0.01);当土壤N∶P<14时,主要受到氮元素的限制,本研究中土壤N∶P为4.50~13.89,反映了研究区毛竹林主要受到氮元素的限制,受磷元素的限制较少,且 N∶P 比值随着生产力的提高呈降低的趋势,有可能成为未来毛竹林退化诊断的生态指示指标;毛竹林植被主要养分计量值与土壤主要养分计量值的相关性分析表明,二者间的相关性未达到显著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竹林 分配格局 计量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密度毛竹林土壤质量综合评价 被引量:63
6
作者 范少辉 赵建诚 +2 位作者 苏文会 余林 严彦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9,共9页
【目的】密度是林分结构的重要指标之一,对系统功能具有重要影响。本研究分析长期不同密度经营下的毛竹林土壤质量指标,并对其进行综合评价,揭示密度影响毛竹林生产力的原因及机制,旨在为其合理地密度经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安徽... 【目的】密度是林分结构的重要指标之一,对系统功能具有重要影响。本研究分析长期不同密度经营下的毛竹林土壤质量指标,并对其进行综合评价,揭示密度影响毛竹林生产力的原因及机制,旨在为其合理地密度经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安徽省黄山区毛竹林为对象,研究了1 200,1 800,2 400和3 000株·hm^-2 4个密度下毛竹纯林的土壤物理性质、pH值、养分含量及酶活性等18个土壤质量指标,采用单因素分析(ANOVA)进行显著性检验,采用最小显著性差异法(LSD)进行多重比较;运用模糊数学和多元统计分析方法,计算各密度梯度毛竹林土壤质量综合指数,并对其土壤质量进行评价。【结果】土壤密度以3 000株·hm^-2密度下竹林最大(达1.10 g·cm^-3),相同密度下土壤密度随土层深度增加而增大;土壤含水率和总孔隙度均以2 400株·hm^-2密度下竹林最大,且各密度林分土壤总孔隙度均随土层深度增加呈逐渐减小趋势;土壤pH值和全氮含量随林分密度增大而逐渐增大,而有机质、全磷、全钾、速效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则随林分密度增大先逐渐增大后又略有下降;土壤脲酶、蔗糖酶、蛋白酶、过氧化氢酶和酸性磷酸酶活性随林分密度增大呈现先升高而后趋于稳定或下降趋势;相同密度下,土壤养分含量、酶活性与土层深度亦有一定相关性,其中,有机质、速效氮、速效磷、速效钾、全磷含量及酶活性均随土层深度增加呈现降低趋势;对土壤质量的密度效应进行综合分析发现,毛竹林0-60 cm土层土壤质量综合指数随林分密度增大先升高后降低,以2 400株·hm^-2密度下竹林最大,达0.585 3,说明适宜的密度结构对土壤质量改善有一定作用;相同密度下,0-20 cm土层的土壤质量明显优于其他土层。【结论】密度调控是林地管理的重要措施,长期的合理密度经营有利于优化林分结构,促进充分利用森林生态系统环境要素,改善林下植被、枯落物及养分循环过程;在本研究地点,不同密度毛竹林的土壤质量差异显著,采用合理密度(2 400株·hm^-2)经营有利于改善土壤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竹 密度 土壤质量综合指数 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金属Pb^2+和Cd^2+对毛竹种子萌发及幼苗早期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36
7
作者 张大鹏 蔡春菊 +1 位作者 范少辉 苏文会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500-504,共5页
以毛竹种子为试材,研究不同浓度铅离子(Pb2+)、镉离子(Cd2+)对毛竹种子萌发和幼苗早期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Pb2+和Cd2+浓度的增加,毛竹种子的发芽率呈现出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发芽指数、活力指数均与浓度呈负相关关系;同时,Pb2+和C... 以毛竹种子为试材,研究不同浓度铅离子(Pb2+)、镉离子(Cd2+)对毛竹种子萌发和幼苗早期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Pb2+和Cd2+浓度的增加,毛竹种子的发芽率呈现出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发芽指数、活力指数均与浓度呈负相关关系;同时,Pb2+和Cd2+对幼苗根伸长、芽伸长及生物量积累等指标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并且这种抑制作用随着浓度的升高而增强,尤其是根部,根伸长抑制率最高分别达到96.20%和94.00%;幼苗地上部分与地下部分对Pb2+、Cd2+的积累随着胁迫强度的增加而升高,但地下部分的积累量要显著高于前者,相同浓度下最高差距分别达到地上部分的27.21、6.25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金属 种子 发芽率 毛竹 铅离子 镉离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闽西毛竹林不同施肥处理下土壤有机碳含量垂直分布与季节动态 被引量:16
8
作者 杜满义 封焕英 +4 位作者 范少辉 苏文会 毛超 唐晓鹿 刘广路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2-20,共9页
【目的】以期更全面反映毛竹林地培肥机制,为毛竹林科学经营提供依据,也为森林生态系统碳平衡估算与模拟提供基础数据。【方法】在永安天宝岩国家自然保护区,选取生长良好、具有代表性的典型毛竹纯林,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共设置18块20 m&#... 【目的】以期更全面反映毛竹林地培肥机制,为毛竹林科学经营提供依据,也为森林生态系统碳平衡估算与模拟提供基础数据。【方法】在永安天宝岩国家自然保护区,选取生长良好、具有代表性的典型毛竹纯林,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共设置18块20 m×20 m样地,包括6个处理:施5年毛竹专用肥(Ⅰ),施5年氮、磷、钾配方肥(Ⅱ),施5年有机肥(Ⅲ),施1年毛竹专用肥(Ⅳ),施1年有机肥(Ⅴ)和不施肥(Ⅵ),探讨不同施肥措施毛竹林土壤有机碳含量、垂直分布格局、季节动态变化及土壤有机碳含量影响因子。【结果】不同施肥处理毛竹林0~100 cm土层有机碳平均含量无显著差异,分别为11.39,9.83,10.49,10.34,9.83和11.20 g·kg^(-1);施肥显著降低0~20 cm表层土壤有机碳含量,与不施肥毛竹林(Ⅵ)相比施肥毛竹林(Ⅰ-Ⅴ)表层0~10 cm有机碳含量分别降低9.05%,27.33%,28.84%,18.92%和25.37%,10~20 cm有机碳含量分别降低1.25%,23.68%,23.47%,20.48%和18.61%;随着土层深度增加,施肥正效应得以体现,毛竹林(Ⅰ-Ⅴ)80~100 cm土层有机碳含量提高2.72%~37.14%;毛竹林(Ⅰ-Ⅵ)土壤有机碳含量均随土层深度增加呈现降低趋势,碳含量标准误差亦随土层深度增加而不断减小,表明深层土壤有机碳更为稳定;毛竹林(Ⅰ-Ⅵ)土壤剖面有机碳含量无显著季节变化,但表现出秋冬季有机碳含量大于春夏季的趋势,不同季节下毛竹林(Ⅰ-Ⅵ)0~100 cm土层有机碳加权平均值分别为10.86~12.33,8.98~10.38,10.14~11.32,9.66~11.29,9.19~10.24和10.40~12.23 g·kg^(-1);土壤有机碳含量与土壤全N含量、全P含量、水解N含量、有效P含量和速效K含量极显著正相关(P<0.01),而与土壤密度和pH值极显著负相关(P<0.01)。【结论】毛竹林短期施肥未显著改变土壤层有机碳平均含量,但导致浅层土壤有机碳含量显著下降,深层土壤有机碳含量小幅上升,然而随土壤深度增加而降低的垂直分布格局未变化;施肥或不施肥情况下土壤剖面有机碳含量均无显著的季节动态变化,取样时间对土壤有机碳含量估计的影响甚微;毛竹林施肥虽能显著提高竹林生产力,但施肥过程和高强度采伐却破坏原有竹林结构,不利于表层土壤有机碳的积累和贮存,因此毛竹林经营中应尽量减少土壤扰动,及时合理补充矿质营养元素,适当挖笋与采伐,使土壤有机碳含量保持较高水平,以利于维持毛竹林地长期生产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竹林 施肥 土壤有机碳 垂直分布 季节动态 闽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吹扫捕集-热脱附-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分析不同产地香樟叶精油成分及抑菌活性比较 被引量:21
9
作者 王进 曹先爽 +3 位作者 宋丽 丁兆青 汤锋 岳永德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31-136,共6页
采用吹扫捕集-热脱附-气相色谱-质谱法,分析3个不同产地(广西、江西和安徽)的香樟叶精油成分差异,比较3种香樟叶精油对植物病原真菌的抑制活性。结果表明,从3种不同产地香樟叶精油中检出挥发性成分的数量依次为:江西香樟22种,安徽香樟20... 采用吹扫捕集-热脱附-气相色谱-质谱法,分析3个不同产地(广西、江西和安徽)的香樟叶精油成分差异,比较3种香樟叶精油对植物病原真菌的抑制活性。结果表明,从3种不同产地香樟叶精油中检出挥发性成分的数量依次为:江西香樟22种,安徽香樟20种,广西香樟16种。3种香樟叶精油的共有成分主要为萜烯类化合物,相对含量不小于1%的共有成分为月桂烯、β-石竹烯和芳樟醇。芳樟醇的相对含量在3个产地的精油中差异较大,依次为:广西产地(76.97%)>江西产地(32.40%)>安徽产地(1.39%)。进一步利用全二维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法,分析广西产地的香樟叶精油成分,结合保留指数,鉴定出44种化合物。抑菌活性结果表明,广西产地的香樟叶精油具有较好抑菌活性,对苹果炭疽菌、番茄灰霉菌和小麦赤霉菌的半抑制浓度值(处理48 h后)分别为:31.74、35.79 mg/L和38.02 mg/L。香樟叶精油中的芳樟醇成分对其抑菌活性具有重要贡献。本研究为香樟叶精油在果蔬防腐保鲜剂及相关产品的研发提供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樟 精油 挥发性成分 抑菌活性 吹扫捕集-热脱附-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 全二维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GC×GC-TOFM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车筒竹、箣竹和越南巨竹竹材的纤维形态与组织比量 被引量:17
10
作者 苏文会 范少辉 +2 位作者 彭颖 俞友明 张大鹏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86-390,共5页
研究了大型丛生竹种车筒竹Bambusa sinospinosa,箣竹Bambusa blumeana和越南巨竹Dendrocalamus yunnanicus竹材的纤维形态和组织比量,并与造纸性能良好的青皮竹Bambusa textilis做比较。结果表明:车筒竹、箣竹和越南巨竹竹材纤维长度分... 研究了大型丛生竹种车筒竹Bambusa sinospinosa,箣竹Bambusa blumeana和越南巨竹Dendrocalamus yunnanicus竹材的纤维形态和组织比量,并与造纸性能良好的青皮竹Bambusa textilis做比较。结果表明:车筒竹、箣竹和越南巨竹竹材纤维长度分别为2.37,2.27和2.49 mm,属于长纤维原料,且高于青皮竹;纤维长宽比分别达145,124和128,与青皮竹相当或略小,壁腔比均小于青皮竹的相应值;纤维组织比量分别为49.79%,45.95%和50.50%。从分析结果看,3竹种具有较好的纤维形态和较高的纤维组织比量,适宜做制浆原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业工程 车筒竹 箣竹 越南巨竹 纤维形态 组织比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竹林专用矿渣肥对毛竹发笋成竹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13
11
作者 封焕英 范少辉 +2 位作者 苏文会 余林 刘广路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407-410,共4页
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Carr.)H.de Lehaie)是一种集经济、生态、社会效益于一体的优良竹种,在生产经营中,肥培管理已成为提高毛竹林经济效益的一项重要手段[1-3]。近年来,测土施肥、配方施肥、营养诊断施肥技术研究取得了较大... 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Carr.)H.de Lehaie)是一种集经济、生态、社会效益于一体的优良竹种,在生产经营中,肥培管理已成为提高毛竹林经济效益的一项重要手段[1-3]。近年来,测土施肥、配方施肥、营养诊断施肥技术研究取得了较大的进展[4-8],但是所应用的肥料种类主要为速效化肥,极易造成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9],因此,研制养分利用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竹 专用矿渣肥 施肥 发笋 成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北沙地小黑杨人工林生物量及其分配规律 被引量:18
12
作者 江泽慧 范少辉 +3 位作者 冯慧想 张群 刘广路 宗亦尘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15-20,共6页
应用相对生长法对不同密度华北沙地小黑杨人工林生物量及其分配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用模型W=aDb估测的27年生1000、500和250株.hm-2的小黑杨林分生物量分别为85.23、102.60和86.74t·hm-2;29年生小黑杨林分生物量分别为88.64、1... 应用相对生长法对不同密度华北沙地小黑杨人工林生物量及其分配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用模型W=aDb估测的27年生1000、500和250株.hm-2的小黑杨林分生物量分别为85.23、102.60和86.74t·hm-2;29年生小黑杨林分生物量分别为88.64、104.90和90.94t·hm-2。林分生物量与林分的密度和年龄密切相关,呈现出随着密度增加而先增加后减少、随着林龄增加而增加的规律。密度对小黑杨器官间生物量分配有重要影响。密度不同,器官生物量所占比例不同,其中,叶和皮生物量所占比例均随着密度增加而增加,干、枝和根生物量所占比例随密度增加没有表现出明显规律性。在3种密度中,干生物量所占比例最大,叶生物量所占比例最小。3种密度小黑杨林分生物量的径阶分配呈正态分布,在1000株·hm-2的小黑杨林分中72.37%的生物量集中在18~22cm的径阶范围内;500株·hm-2小黑杨林分中生物量主要集中在20~26cm的径阶范围内,占总生物量的90.02%;250株·hm-2的小黑杨林分中,生物量主要集中在26~30cm的径阶范围内,占总生物量的68.2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量 分配规律 密度 林龄 小黑杨 华北沙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肥培毛竹林土壤氨挥发特征 被引量:9
13
作者 赵建诚 苏文会 +3 位作者 范少辉 蔡春菊 朱晓武 刘广路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55-62,共8页
【目的】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不同施肥深度毛竹林土壤氨挥发特征,为毛竹林合理施肥提高养分利用率、降低损失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安徽省黄山区毛竹林为对象,设置0,5,10,15,20,25和30 cm 7个施肥深度,分别施入尿素、过磷酸钙和氯化钾,... 【目的】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不同施肥深度毛竹林土壤氨挥发特征,为毛竹林合理施肥提高养分利用率、降低损失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安徽省黄山区毛竹林为对象,设置0,5,10,15,20,25和30 cm 7个施肥深度,分别施入尿素、过磷酸钙和氯化钾,以不施肥作为空白对照。氨挥发的收集采用通气法,用2%硼酸作为氨的吸收液。采用单因素分析(ANOVA)进行显著性检验和最小显著性差异法(LSD)进行多重比较。【结果】毛竹林施肥后土壤铵态氮含量先升高后降低,最后趋于稳定;氨挥发进程随施肥时间呈现明显的规律性变化,并与施肥深度关系密切。在施肥后第2天即被检测到挥发氨,施肥后毛竹林土壤的氨挥发速率先升高后降低,呈单峰曲线变化;0,5和10 cm深度施肥处理的氨挥发速率在第3天达到最大值,而15,20,25和30 cm深度施肥处理在第6天达到峰值;随后氨挥发速率逐日降低,至第12天时降至未施肥处理水平。氨挥发过程可分为快速和慢速2个阶段:施肥后1~8天为快速上升阶段,8天内挥发量占试验期间氨挥发总量的81.93%~92.38%;第8天后氨挥发速率明显降低,各施肥深度氨挥发累积量(y)与时间(t)符合Elovish动力学方程(y=a+b lnt);试验结束后,各施肥处理毛竹林土壤氨挥发损失量为10.12~27.17 kg·h^(-1)。施肥深度对氨挥发影响明显,平均氨挥发速率和挥发损失量随深度增加而逐渐降低,以0和5 cm施肥深度处损失量最大,分别达27.17和25.66 kg·h^(-1),相当于施氮量的21.05%和19.88%,在施肥深度超过15 cm时,损失率降幅明显减缓。【结论】集约经营毛竹林,施肥后8天内氨挥发速度快,建议通过环境条件调控降低氮素流失;施肥深度超过15 cm氨挥发损失率较低,但深层施肥可能导致淋溶损失,同时也增加生产成本。综合考虑毛竹根系分布及氮素损失、利用情况,施肥深度应为15~20 cm土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竹 氨挥发 施肥深度 铵态氮含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毛竹和伴矿景天对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修复作用和对微生物群落的影响 被引量:22
14
作者 卞方圆 钟哲科 +2 位作者 张小平 杨传宝 苏文会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106-116,共11页
【目的】研究毛竹与超积累植物伴矿景天对重金属复合污染土壤的修复效果,探索不同种植模式对微生物群落的影响,为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修复提供科技支撑。【方法】对长期受重金属污染(Cu,Zn和Cd)的土壤,设置毛竹纯林(SM)、毛竹与伴矿景天间... 【目的】研究毛竹与超积累植物伴矿景天对重金属复合污染土壤的修复效果,探索不同种植模式对微生物群落的影响,为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修复提供科技支撑。【方法】对长期受重金属污染(Cu,Zn和Cd)的土壤,设置毛竹纯林(SM)、毛竹与伴矿景天间作林(IMS)2种模式,以无栽培土壤作为对照(CK),测试土壤化学性质及重金属含量的变化,并利用Illumina Mi 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结果】种植4年后,土壤中重金属全量和有效态含量均为CK>SM>IMS。与CK相比,Cu、Zn和Cd全量含量在IMS土壤中分别下降47.8%、21.6%和23.7%,在MS土壤中分别下降39.0%、12.5%和23.0%;Cu、Zn和Cd有效态含量在IMS土壤中分别下降65.0%、28.7%和48.4%,在MS土壤中分别下降52.8%、24.8%和45.5%。在门分类水平上,3类检测土壤中的微生物丰度高于1%的有变形菌门、酸杆菌门、芽单胞菌门)、浮霉菌门、疣微菌门、放线菌门、拟杆菌门、硝化螺旋菌门、绿弯菌门和WS3等共10个门,其中变形菌门为最优势的菌,其相对丰度占30%以上。2种种植模式(SM和IMS)及对照的土壤在放线菌门、硝化螺旋菌门、拟杆菌门和绿弯菌门等4个门水平上的微生物多样性存在显著差异(P<0.05)。从微生物丰度与土壤重金属含量的相关性分析得到,全量及有效态重金属含量与硝化螺旋菌门、放线菌门(有效Zn除外)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与拟杆菌门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虽然3类土壤微生物经α-多样性分析无显著差异,但基于β-多样性分析发现它们存在显著差异(ANOSIM,P<0.05)。【结论】IMS和SM种植模式有效降低了土壤中的重金属含量,表现出较好的土壤修复效果。同时,不同种植模式对重金属污染土壤的微生物群落结构及群落多样性产生了显著影响,SM和IMS均有利于增加土壤细菌群落的多样性,其中SM模式的土壤微生物多样性较为丰富。土壤微生物群落在重金属污染土壤的生态修复上及指示重金属耐受性和敏感性等方面均起着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竹 伴矿景天 植物修复 重金属 污染土壤 微生物群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密度毛竹林枯落物层水文特性研究 被引量:13
15
作者 余林 范少辉 +2 位作者 苏文会 刘蔚漪 封焕英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55-359,共5页
对黄山区4种密度毛竹纯林枯落物层的储量、最大持水量、最大持水率、吸水速率、有效拦蓄量等水文特性参数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不同密度毛竹林枯落物储量、厚度及自然含水率均存在较大差异;不同林分枯落物储量为3.98 6.00 t·hm... 对黄山区4种密度毛竹纯林枯落物层的储量、最大持水量、最大持水率、吸水速率、有效拦蓄量等水文特性参数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不同密度毛竹林枯落物储量、厚度及自然含水率均存在较大差异;不同林分枯落物储量为3.98 6.00 t·hm-2,其中,以3 000株·hm-2的林分枯落物储量最高。(2)4种密度毛竹林下枯落物最大持水率为317.09%347.58%,密度为3 000株·hm-2时,毛竹林枯落物层最大持水量达到20.70 t·hm-2。(3)4种密度毛竹林枯落物层持水量(S)与浸泡时间(t)的关系为S=alnt+b(a为方程系数,b为方程常数项),其吸水速率(V)与浸泡时间(t)的关系为V=ctd(c为方程系数,d为方程指数);在0 4 h内枯落物吸水速率急剧下降,4 h后明显减缓。(4)密度对毛竹林枯落物水文特性有一定影响,选择适宜的营林密度对于提高毛竹林枯落物层水文生态功能具有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竹 密度 枯落物 持水量 有效拦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施肥对闽西毛竹生物量及碳储量分布格局的影响 被引量:21
16
作者 杜满义 刘广路 +3 位作者 范少辉 封焕英 唐晓鹿 毛超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872-877,共6页
以闽西施用5 a竹林专用肥(一类)、5 a氮、磷、钾配方施肥(二类)、5 a有机肥(三类)、1 a竹林专用肥(四类)、1 a有机肥(五类)等不同施肥类型毛竹林为研究对象,以不施肥毛竹林(六类)为对照,研究了施肥对毛竹林生物量及碳储量... 以闽西施用5 a竹林专用肥(一类)、5 a氮、磷、钾配方施肥(二类)、5 a有机肥(三类)、1 a竹林专用肥(四类)、1 a有机肥(五类)等不同施肥类型毛竹林为研究对象,以不施肥毛竹林(六类)为对照,研究了施肥对毛竹林生物量及碳储量分配格局的影响。结果表明:(1)施肥增大了毛竹生物量,表现为三类(91.18 t/hm^2)〉一类(83.61 t/hm^2)〉二类(71.38 t·hm^2)〉五类(71.12 t/hm^2)〉四类(65.13 t/hm^2)〉六类(57.83 t/hm^2),施肥能够提高毛竹叶片、竹枝、竹秆等地上部分的生物量及其占毛竹总生物量的比例,增大毛竹地上/地下生物量的比值,且施肥5年(一、二、三类)〉施肥1 a(四、五类)〉不施肥(六类);(2)不同施肥处理下毛竹碳储量为28.37-45.99 t/hm^2,施用5 a有机肥(三类)最大,不施肥(六类)最小;竹秆是毛竹碳储量的主要贡献器官,而竹叶贡献率不足4%;与未施肥竹林相比,毛竹施肥后地上部分固碳总量有较大提升;(3)不同施肥处理下毛竹年净生产力、年固碳量和同化CO2量均表现为三类〉一类〉二类〉五类〉四类〉六类,年同化CO2量分别为41.42、41.17、30.99、23.47、20.69、20.00 t/(hm^2·a);施肥年限对毛竹年净生产力有较大影响,施肥5 a(一、二、三类)均能够显著提高毛竹年净生产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竹 施肥 生物量 碳储量 分布格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年龄毛竹碳氮磷化学计量特征 被引量:23
17
作者 刘广路 范少辉 +2 位作者 郭宝华 杜满义 李兴军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79-285,共7页
以毛竹分布中心区的不同年龄毛竹为研究对象,比较不同年龄毛竹林碳、氮、磷含量及其比值,探讨毛竹不同生长阶段主要养分及计量比值的变化特征,揭示毛竹生长规律,同时为"生长速率理论"提供证据。结果表明:毛竹同一器官碳、氮、磷含量... 以毛竹分布中心区的不同年龄毛竹为研究对象,比较不同年龄毛竹林碳、氮、磷含量及其比值,探讨毛竹不同生长阶段主要养分及计量比值的变化特征,揭示毛竹生长规律,同时为"生长速率理论"提供证据。结果表明:毛竹同一器官碳、氮、磷含量和碳氮比、碳磷比、氮磷比随着毛竹年龄的增大差异达到显著水平(P〈0.01),1~3年生竹叶、竹枝和竹根碳磷比和氮磷比呈降低的趋势,其后氮磷比升高,5年生氮磷比最高;1~3年生竹秆碳氮比、碳磷比和氮磷比与竹叶变化趋势相反,4~6 a竹秆碳磷比和氮磷比与竹叶变化趋势相同,反映了毛竹在不同的生长阶段碳、氮和磷含量和计量比值发生了变化,1~3年生毛竹具有较快的生长速度,竹根和竹叶氮磷比降低,随着毛竹生长速率的降低,氮磷比升高,符合"生长速率理论"。1~6 a竹叶N∶P分别为13.03、9.81、7.47、15.17、21.01、15.52,平均值为13.67,N∶P〈14反映了研究区毛竹生长主要受到N元素的限制。其中,2、3年生N∶P低于10,对2、3年生竹施用N肥可以促进竹子的更好生长;5年生毛竹根和叶的氮磷比值最高,5 a时采伐可以降低土壤P素缺失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竹 碳、氮、磷含量 计量比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铅胁迫下菲白竹的矿质营养吸收和分配 被引量:16
18
作者 张志坚 高健 +1 位作者 蔡春菊 范少辉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53-157,共5页
随着矿产、化工、冶金等工业排放的"三废"剧增以及汽车尾气排放量的增加,人类生存环境中的土壤、水体以及空气受重金属污染现象日趋严重,有些重金属通过食物链在人体内蓄积,严重危害人体健康(Kambhampati et al.,2003)。
关键词 铅胁迫 菲白竹 矿质营养 Na^+/K^+平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竹笋中40种农药残留的固相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法同时测定 被引量:18
19
作者 王进 岳永德 +1 位作者 汤锋 林旭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61-166,共6页
建立了竹笋中40种农药(包括有机磷类、有机氯类、氨基甲酸酯类、拟除虫菊酯类、三唑类和杂环类)残留的同时检测方法。样品以乙腈为提取溶剂,高速匀浆提取,经PSA固相萃取小柱净化,利用GC—MS/SIM进行测定。结果表明,40种农药在一... 建立了竹笋中40种农药(包括有机磷类、有机氯类、氨基甲酸酯类、拟除虫菊酯类、三唑类和杂环类)残留的同时检测方法。样品以乙腈为提取溶剂,高速匀浆提取,经PSA固相萃取小柱净化,利用GC—MS/SIM进行测定。结果表明,40种农药在一定质量浓度范围内线性良好,相关系数为0.9946~0.9998。在0.050—2.0mg/kg范围内的加标回收率为68%~119%,相对标准偏差为1.1%~20.0%,方法的定量下限(S/N:10)为0.01~0.05rag/kg。该方法简便快速、准确可靠,适用于竹笋中农药多残留的同时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相萃取 竹笋 农药残留 气相色谱-质谱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车筒竹地上生物量分配格局及秆形特征 被引量:10
20
作者 苏文会 范少辉 +2 位作者 刘亚迪 彭颖 封焕英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735-740,共6页
为评价大型丛生竹种车筒竹Bambusa sinospinosa作为板材原料的适宜性,以毛竹Phyllostachys pubescens为参比竹种,研究了车筒竹地上生物量分配格局及秆形特征。结果表明:车筒竹地上各器官中,竹秆的生物量比例最大,占72.7%,其次为竹枝(15... 为评价大型丛生竹种车筒竹Bambusa sinospinosa作为板材原料的适宜性,以毛竹Phyllostachys pubescens为参比竹种,研究了车筒竹地上生物量分配格局及秆形特征。结果表明:车筒竹地上各器官中,竹秆的生物量比例最大,占72.7%,其次为竹枝(15.9)和竹叶(11.4%);秆形特征主要分析了胸径、秆高、秆质量、尖削度和竹壁厚等参数,其中,车筒竹全高(y/m)对胸径(x/cm)拟合的直线方程为y=1.345 6x+1.706 8(R2=0.954 6,P=0.000 0)。与毛竹相比,在胸径小于8 cm时,车筒竹全高比毛竹略小,而随着胸径的增大,全高逐渐大于毛竹;车筒竹秆鲜质量(y/kg)对胸径(x/cm)拟合的幂函数曲线为y=0.138 2x2.4812(R2=0.975 5,P=0.002 2),大于相同胸径下的毛竹秆质量;从秆径和壁厚在竹秆纵向部位的变化看,车筒竹尖削度小于毛竹,而壁厚变化则相对较快。综合分析来看,车筒竹作为竹板材原料竹种具有较大的开发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生态学 车筒竹 生物量分配格局 秆形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