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群落结构风景游憩林生态保健效应——以北京西山国家森林公园为例 被引量:13
1
作者 杨畅 王月容 +3 位作者 汤志颖 王茜 段敏杰 漆良华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6期6499-6513,共15页
风景游憩林是城市森林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减菌、降噪、滞尘、释氧及调节人体舒适度等生态保健效应,探索具有良好综合生态保健效应的景观模式对游憩林的建设和管理尤显重要。以北京西山国家森林公园乔-灌-草、乔-草和灌-草等9种不同群... 风景游憩林是城市森林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减菌、降噪、滞尘、释氧及调节人体舒适度等生态保健效应,探索具有良好综合生态保健效应的景观模式对游憩林的建设和管理尤显重要。以北京西山国家森林公园乔-灌-草、乔-草和灌-草等9种不同群落结构风景游憩林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监测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等方法,研究了空气负离子浓度、PM_(2.5)浓度及消减率、噪音消减率、减菌率及人体舒适度的动态变化,分析了温度、湿度、风速等环境因子对生态保健效应的影响,运用综合指数法对生态保健效应进行定量评价。结果表明:(1)空气负离子浓度年变化范围为296.67—1090.00个/cm^(3),乔-灌-草结构年均最高,为(755.62±110.11)个/cm^(3),灌-草结构最低为(637.53±121.90)个/cm^(3);(2)PM_(2.5)浓度年变化范围为6.83—63.04μg/m^(3),且夏季<秋季<春季<冬季,乔-灌-草结构对PM_(2.5)消减率最大(10.95%),灌-草结构最低(1.17%);(3)噪音消减率随着距离的增加均有一个最佳消减场,不同群落结构平均减噪率表现为乔-灌-草>乔-草>灌-草;(4)减菌率变化范围为11.65%—44.60%,且乔-灌-草>乔-草>灌-草;(5)乔-草结构人体舒适度最好,灌-草结构最弱;(6)PM_(2.5)浓度和温度呈负相关,与湿度和风速呈正相关,细菌数量与温度、湿度、风速均呈正相关,噪音与温度、风速呈正相关,与湿度呈负相关,空气负离子浓度与湿度和风速呈负相关;(7)生态保健效应综合指数范围为1.6565—9.1387,总体排序乔-灌-草>乔-草>灌-草。北京风景游憩林的建设,在群落结构上以乔-灌-草为宜,在树种选择上优先考虑油松、刺槐、侧柏等具有生态保健效应的乡土树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保健 风景游憩林 群落结构 季节动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3—2018年土地利用变化对丹江口市景观格局与生态服务价值的影响 被引量:55
2
作者 张建 雷刚 +3 位作者 漆良华 丁霞 程昌锦 刘学全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280-1290,共11页
丹江口市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区,通过开展土地利用动态变化、景观格局变化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等研究,为丹江口库区生态安全提供科学支撑。以丹江口市2003—2018年4期遥感影像数据为基础,运用ENVI 5.3、ArcGIS 10.5以及Fragstats ... 丹江口市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区,通过开展土地利用动态变化、景观格局变化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等研究,为丹江口库区生态安全提供科学支撑。以丹江口市2003—2018年4期遥感影像数据为基础,运用ENVI 5.3、ArcGIS 10.5以及Fragstats 4.2等软件,统计了丹江口市土地利用动态变化,分析了景观格局变化指数,计量了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结果表明:丹江口市土地利用类型变化显著,水域和林地面积、建设用地面积分别增加了38.07%、19.73%、11.63%,耕地和园地面积分别减少了42.83%、52.40%,除2003年土地利用程度高达25.02%,其余年份均保持在23%左右;景观空间格局变化明显,市域范围内各斑块类型趋于规则,呈均衡趋势分布,斑块类型间形成了良好的连接性,景观聚集程度逐渐提升,空间分布趋向集中;丹江口市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不断增长,由2003年105.31×10^(8)元增长至2018年116.99×10^(8)元,其中水源涵养和土壤形成与保护生态价值最高,原材料生产、美学景观和食物生产占比较低。在未来城市建设中,应加大水域和林地的保护力度,优化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合理规划建设用地,发展无污染农业生产,适时增设自然景观,稳步提升区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江口市 土地利用变化 景观格局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黄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人类干扰对生境质量的影响及空间优化策略 被引量:10
3
作者 张京生 郜梦妍 +2 位作者 张煜森 漆良华 雷雅凯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40-150,共11页
[目的]探究自然保护区内人类活动强度对生境质量的影响,为提升自然保护区生境质量和空间优化提供依据。[方法]基于2021年土地利用数据和其他空间数据,利用InVEST模型、人类影响指数模型和双变量空间自相关模型等方法,分析河南黄河湿地... [目的]探究自然保护区内人类活动强度对生境质量的影响,为提升自然保护区生境质量和空间优化提供依据。[方法]基于2021年土地利用数据和其他空间数据,利用InVEST模型、人类影响指数模型和双变量空间自相关模型等方法,分析河南黄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下简称黄河保护区)内出现的主要用地冲突问题,生境质量与人类活动影响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空间上的相关性。[结果]①研究区主要用地冲突类型为农村建设用地、农田和鱼塘,共占总面积的28.85%。②人类影响指数中等以上面积占总面积的37.97%,人类影响指数呈现“东西两侧高,中间区域低”的空间分布特征。③生境质量指数均值0.65,中级生境质量以下面积比例达52.46%,总体呈中级以下水平。④人类影响指数与生境质量之间呈现空间负相关(Moran’s I为-0.519)。[结论]今后整合优化过程中黄河保护区需清退农田与鱼塘,将东部平原区河道湿地作为保护重点,优化保护范围,结合人类活动特点制定管控和优化策略,提升生境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活动 生境质量 人类影响指数 双变量空间自相关 黄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河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丹江口市域景观格局变化及氮磷净化能力 被引量:25
4
作者 张建 雷刚 漆良华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2261-2271,共11页
丹江口库区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重要水源地,通过探究库区景观格局变化与氮磷净化能力,对未来景观规划和生态系统功能提升提供科学依据。在县域尺度上以丹江口市为研究区,运用景观格局指数和InVEST模型研究2003—2018年库区景观格局和氮... 丹江口库区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重要水源地,通过探究库区景观格局变化与氮磷净化能力,对未来景观规划和生态系统功能提升提供科学依据。在县域尺度上以丹江口市为研究区,运用景观格局指数和InVEST模型研究2003—2018年库区景观格局和氮磷净化能力,并利用Pearson相关分析和RDA分析法探讨二者之间的关系,分析引起氮磷净化能力变化的因素。结果表明:在斑块类型上,水域面积和林地面积不断增加,耕地和园地面积逐渐减少,建设用地面积整体上呈增长趋势;在景观水平上,景观形状指数不断减少,蔓延度指数和聚集度指数整体呈增长趋势,形状复杂程度降低,景观聚集程度提升,散布与并列指数增加了5.58,香农多样性指数变幅较小,各斑块类型趋于规则,呈均衡趋势分布。2003年、2008年、2013年和2018年氮磷净化能力呈持续增强趋势,其中TN输出总量分别为899.224、801.481、776.979、672.149 t, TP输出总量分别为77.308、69.921、68.163、60.802 t, 15年间TN、TP的净化能力分别增强了25.3%和21.4%;对氮磷净化能力重要性等级划分表明,极重要、高度重要区主要分布于库区、河流两岸和林地区域。利用Pearson相关分析和RDA分析法表明,在斑块类型上林地与氮磷的输出呈显著负相关,耕地、园地和建设用地与氮磷输出量呈正相关;在景观水平上氮磷输出量与景观形状指数呈显著正相关,和散布与并列指数表现出显著负相关,与蔓延度指数、聚集度指数呈负相关。因此,可在库区氮磷输出量较高的地区种植喜氮喜磷植物,通过调节景观格局结构,合理规划土地利用,增加林地面积,建设河岸植被缓冲带充分滞缓径流等一系列措施,充分保障库区水源水质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磷净化能力 InVEST模型 景观格局 丹江口库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南岛甘什岭无耳藤竹和响子竹空间格局 被引量:3
5
作者 胡璇 徐瑞晶 +2 位作者 商泽安 舒琪 漆良华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189-194,共6页
【目的】以海南岛甘什岭热带雨林无耳藤竹和响子竹2种攀援竹为对象,采用点格局分析方法,对攀援竹种内和种间空间分布格局及相互关系进行分析,旨在深入认识海南岛攀援竹的空间格局特征,揭示其种群动态的生态学过程,以期为热带雨林的保护... 【目的】以海南岛甘什岭热带雨林无耳藤竹和响子竹2种攀援竹为对象,采用点格局分析方法,对攀援竹种内和种间空间分布格局及相互关系进行分析,旨在深入认识海南岛攀援竹的空间格局特征,揭示其种群动态的生态学过程,以期为热带雨林的保护与管理、生物多样性的维持与恢复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方法】基于海南三亚竹藤伴生林生态系统国家定位观测研究站1 hm^(2)固定样地,选择无耳藤竹和响子竹这2种乡土攀援竹,运用点格局分析中的成对相关函数g(r),分析甘什岭热带雨林攀援竹种群的种内和种间空间分布及其关联性。【结果】海南岛甘什岭热带雨林攀援竹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与空间尺度有着密切关系,在中小尺度情况下,无耳藤竹在0.5~34.5 m尺度上、响子竹在0.5~13.5 m尺度上均呈现出明显的聚集分布,其后随尺度增大,2种攀援竹均表现为均匀分布和随机分布穿插出现。无耳藤竹和响子竹的种间空间关联随尺度变化差异较大:在0~35.5 m的中小尺度上,二者表现出明显负相关;随尺度缓慢增大,2种攀援竹的相关关系逐渐减弱;在二者距离趋向100 m样地上限时,二者呈现出正相关。【结论】无耳藤竹和响子竹种群内的独立分布格局基本一致,不同之处在于无耳藤竹聚集的尺度较响子竹更大。在资源限制的情况下,作为同一科的植物,无耳藤竹和响子竹由于竞争作用在0~35.5 m的小尺度上互斥,在中大尺度上可以共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南岛 热带雨林 攀援竹 空间分布 点格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西西南部黄土丘陵区典型林分生态化学计量特征 被引量:3
6
作者 辛鹏程 魏天兴 +4 位作者 陈宇轩 于欢 沙国良 郭鑫 任康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49-556,共8页
【目的】研究黄土丘陵区典型林分植物-凋落物-土壤的生态化学计量特征,可揭示该地区生态系统植被生长发育的主要限制性营养元素。【方法】选取黄土丘陵区典型人工油松Pinus tabuliformis林、刺槐Robinia pseudoacacia林、侧柏Platycladu... 【目的】研究黄土丘陵区典型林分植物-凋落物-土壤的生态化学计量特征,可揭示该地区生态系统植被生长发育的主要限制性营养元素。【方法】选取黄土丘陵区典型人工油松Pinus tabuliformis林、刺槐Robinia pseudoacacia林、侧柏Platycladus orientalis林为研究对象,天然次生辽东栎Quercus liaotungensis林为对照,分析不同林分植物叶、枝、根,凋落物和土壤的生态化学计量特征及其相关性。【结果】①典型林分的乔木各器官碳(C)、氮(N)、磷(P)质量分数从大到小依次表现为叶、枝、根,与C相比,各器官间N、P质量分数变化幅度较大;油松各器官C质量分数显著高于其他林分(P<0.05);刺槐叶、根、凋落物和土壤N质量分数显著高于其他林分(P<0.05),刺槐具有较好的固氮作用。②刺槐叶C/N和C/P显著低于其他林分(P<0.05),叶N/P为14~16,其他林分叶N/P均低于14;凋落物N/P低于25,分解受N元素限制;③典型林分的植物各器官C、N与凋落物C、N显著正相关(P<0.05),而P与凋落物和土壤P无显著相关性;土壤C与凋落物C呈显著负相关(P<0.05),而与凋落物N呈显著正相关(P<0.05);凋落物C/N、C/P与土壤C/N、C/P、N/P分别呈显著负相关(P<0.05)。【结论】黄土丘陵区典型林分植物生长发育和凋落物的分解主要受N元素限制。刺槐具有良好的固氮作用且生长速率较快,在该地区人工林植被恢复中可着重选择和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化学计量 人工林 养分循环 养分限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毛竹林土壤易氧化有机碳区域分异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1
7
作者 张翱 李文婷 +3 位作者 王天祥 武耀星 雷刚 漆良华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12,共12页
【目的】在我国北、中和南亚热带研究毛竹林土壤易氧化有机碳的垂直分布规律和纬度分布格局,揭示其区域分异的主要影响因素,为毛竹林固碳增汇、经营管理和土壤有机碳库稳定性维持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实地调查和试验分析揭示亚热... 【目的】在我国北、中和南亚热带研究毛竹林土壤易氧化有机碳的垂直分布规律和纬度分布格局,揭示其区域分异的主要影响因素,为毛竹林固碳增汇、经营管理和土壤有机碳库稳定性维持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实地调查和试验分析揭示亚热带不同区域毛竹林土壤易氧化有机碳含量沿土层和纬度的变化规律,运用地理探测器中因子探测、交互探测和风险探测分析土壤易氧化有机碳区域分异的影响因素。【结果】1)不同区域的毛竹林土壤易氧化有机碳含量均随土层加深而降低,但其占总有机碳的比例均随土层加深而升高;0~60 cm土层的易氧化有机碳含量表现为北亚热带(5.16 g·kg^(-1))>南亚热带(4.86 g·kg^(-1))>中亚热带(4.56 g·kg^(-1)),土壤碳库稳定性随纬度降低而降低。2)年均气温对毛竹林土壤易氧化有机碳含量变化的解释程度最高,q值为0.376~0.452;其次为海拔(q=0.392,P<0.001);林分因子中凋落物厚度对不同土层的易氧化有机碳含量影响显著,毛竹林生物量对30~60 cm土层的易氧化有机碳含量的影响较显著(q=0.308,P<0.01)。3)各因子间交互效应均表现为协同作用,毛竹林生物量与凋落物厚度交互作用在0~10 cm土层最强(q=0.704);毛竹林生物量与年均气温交互效应在10~30和30~60 cm土层最强,q值分别为0.601和0.732,均为较强的非线性增强作用。4)易氧化有机碳含量在部分年均气温范围之间存在显著差异,以年均气温17~19℃时最高(5.03~12.39 g·kg^(-1))、15~17℃时最低(2.69~6.20 g·kg^(-1));各土层易氧化有机碳含量在海拔700~900 m时均为最高;毛竹林生物量为75~90 t·hm^(-2)时,0~10 cm土层易氧化有机碳含量达最高。【结论】总体而言,毛竹林土壤易氧化有机碳含量均随土层加深而降低,其占总有机碳含量的比例呈现北亚热带<中亚热带<南亚热带的纬度分布格局,因而在低纬度地区应实施轻扰经营技术,减少土壤扰动从而提高毛竹林土壤有机碳的稳定性。年均气温和海拔是影响毛竹林土壤易氧化有机碳含量的关键因子,毛竹林生物量对各土层易氧化有机碳含量均具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且与气候、地形因子协同作用明显,气候、地形与林分状况的单因子作用及其交互效应共同主导着毛竹林土壤易氧化有机碳含量的区域分异特征。本研究为毛竹林土壤活性有机碳稳定性维持及固碳增汇潜力发挥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易氧化有机碳 区域分异特征 影响因素 地理探测器 毛竹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叶蔓荆种子休眠特性与解除方法 被引量:10
8
作者 尹德洁 布凤琴 +2 位作者 徐艳芳 黄彪 李成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57-165,共9页
【目的】研究单叶蔓荆种子的休眠特性,并探索解除种子休眠的方法,为其人工规模化繁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果实和种子吸水性的测定,内源萌发抑制物质部位及类型的生物学鉴定、物理手段(浓H2SO4、切割果皮)打破种皮机械阻碍,低温... 【目的】研究单叶蔓荆种子的休眠特性,并探索解除种子休眠的方法,为其人工规模化繁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果实和种子吸水性的测定,内源萌发抑制物质部位及类型的生物学鉴定、物理手段(浓H2SO4、切割果皮)打破种皮机械阻碍,低温层积和植物激素GA3处理降低抑制剂的浓度等不同方法,研究单叶蔓荆种子休眠的原因、可能存在的休眠类型以及解除种子休眠的方式。【结果】1)单叶蔓荆果皮厚,内果皮有完全木栓化的石细胞层,果实内种子空壳率为26%。单叶蔓荆果皮对果实及内部种子吸水有明显机械阻碍作用,种子没有吸水障碍。2)单叶蔓荆果皮的水浸提液和甲醇浸提液能显著抑制白菜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其中水浸提液的抑制作用比甲醇浸提液更明显;GA3处理后的果皮水浸提液和甲醇浸提液与未浸泡GA3时相比,使白菜种子萌发率、根长和苗高显著提高。种子水浸提液和甲醇浸提液对白菜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均没明显抑制作用。以上结果说明,单叶蔓荆果皮中存在水溶性和醇溶性的种子萌发抑制物。3)低温层积90天、GA3、GA3+浓H2SO4、GA3+切割果皮、GA3+低温层积30天、GA3+低温层积60天以及GA3+低温层积90天均可破除单叶蔓荆种子的休眠,促进种子萌发。其中在GA3+浓H2SO4处理下的种子发芽时间最短(14天即可发芽),发芽率最高(44%)。【结论】单叶蔓荆的果皮机械阻碍造成的物理休眠和果皮内源抑制物是影响种子休眠的主要因素。利用500 mg·L^-1GA3+浓H2SO4处理能有效解除种子休眠,提高发芽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叶蔓荆 种子休眠 机械阻碍 内源抑制物 GA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杜仲WOX家族基因鉴定及在叶片发育中的表达 被引量:2
9
作者 刘俊 李龙 +1 位作者 陈玉龙 陈随清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11,共11页
【目的】Wuschel(WUS)相关的同源异型盒(Wuschel-related homeobox,WOX)转录因子家族在植物生长发育中发挥重要作用。本研究旨在探索WOX转录因子在杜仲Eucommia ulmoides中的分布及表达特征。【方法】以杜仲基因组数据库为基础,利用生... 【目的】Wuschel(WUS)相关的同源异型盒(Wuschel-related homeobox,WOX)转录因子家族在植物生长发育中发挥重要作用。本研究旨在探索WOX转录因子在杜仲Eucommia ulmoides中的分布及表达特征。【方法】以杜仲基因组数据库为基础,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杜仲WOX家族进行全基因组鉴定;基于转录组数据分析EuWOXs在叶片发育及杜仲胶形成中的表达特征,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检测EuWOXs在‘紫叶’杜仲‘Ziye’叶片不同发育时期的表达模式。【结果】杜仲基因组中共鉴定出8条EuWOXs,分布于8条染色体;EuWOXs蛋白质长度为182~352个氨基酸,理论等电点为5.10~6.47,分子量为20.7~40.4 kDa;亚细胞定位预测EuWOXs均定位在细胞核中,均为亲水性蛋白。根据系统进化关系,杜仲WOX家族包括3个亚家族,分别含2、1和5个EuWOXs基因。EuWOXs均含有内含子,并包含多个基序,启动子中富含激素、胁迫和光周期响应元件。大部分EuWOXs在杜仲叶片中表达量较低,EuWOX13-1随叶片发育表达量逐渐降低,EuWOX13-2在生长叶中表达量最高。【结论】杜仲中有8个EuWOXs基因,EuWOX13-1和EuWOX13-2可能在杜仲叶片发育中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仲 WOX家族基因 生物信息学分析 基因表达 叶片发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根系去除改变了毛竹林土壤酶活性对氮磷添加的响应 被引量:5
10
作者 王一 栾军伟 刘世荣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6期6515-6527,共13页
亚热带是我国氮和磷沉降的热点地区,森林生态系统碳(C)、氮(N)、磷(P)循环对N和P沉降的响应受到广泛关注。根系作为森林土壤碳和养分持续供给的重要来源,其输入变化在N和P沉降下通过影响土壤酶活性进而调控土壤碳和养分循环过程。以毛... 亚热带是我国氮和磷沉降的热点地区,森林生态系统碳(C)、氮(N)、磷(P)循环对N和P沉降的响应受到广泛关注。根系作为森林土壤碳和养分持续供给的重要来源,其输入变化在N和P沉降下通过影响土壤酶活性进而调控土壤碳和养分循环过程。以毛竹林为研究对象,选择硝酸铵和磷酸二氢钠分别进行N和P添加,共设置4个处理:对照、N添加、P添加和N+P添加,并结合壕沟处理,探究毛竹林土壤C、N、P循环相关酶活性对氮磷添加和根系去除的响应,并分析它们与土壤和细根化学性质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土壤C、N循环相关酶活性整体上对根系去除的响应比氮磷添加更敏感,这主要是因为根系去除显著降低土壤全氮和铵态氮含量,但短期氮磷添加并未显著改变调控土壤酶活性分异的土壤有机碳、全氮和铵态氮含量。与C、N循环相关酶活性不同,土壤P循环相关酶对根系去除和磷添加处理均呈现负响应,这可能是因为阻断根系P吸收和补充土壤P元素降低了微生物的P开采作用。但研究区土壤微生物仍受到P限制作用,这是因为在P缺乏毛竹林生态系统,根系比微生物具有更强的P吸收利用能力。研究结果强调了不同功能土壤酶活性对土壤养分添加和根系输入变化响应的敏感性差异,为预测低P毛竹林生态系统土壤C和养分循环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竹 根系去除 氮磷添加 土壤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过热蒸汽处理对竹展平板的翘曲度及颜色的影响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召召 刘礼童 +6 位作者 马一凡 栾玉 刘元 费本华 胡进波 李婷 方长华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68-176,共9页
【目的】随着竹展平板技术与应用的快速发展,其工业化应用越来越普遍,但是其尺寸稳定性差,特别是弦向翘曲比较严重,本研究的目的是探索一种提高竹展平板尺寸稳定性的方法。【方法】将试样用特制夹具紧固,然后通过155℃、170℃、185℃的... 【目的】随着竹展平板技术与应用的快速发展,其工业化应用越来越普遍,但是其尺寸稳定性差,特别是弦向翘曲比较严重,本研究的目的是探索一种提高竹展平板尺寸稳定性的方法。【方法】将试样用特制夹具紧固,然后通过155℃、170℃、185℃的常压过热蒸汽分别处理30、60和90 min,分析不同条件处理下试样的弦向湿胀率、干缩率以及绝干和饱水的翘曲度变化,同时测量常压过热蒸汽处理对竹展平板颜色的影响。【结果】竹展平板的竹青侧弦向湿胀率和干缩率明显大于竹黄侧,其中未处理组试件的竹青侧湿胀率大约为竹黄侧的4倍,干缩率大约为竹黄侧的2倍;处理后试样的弦向湿胀率和干缩率明显下降,各处理组之间的竹青侧弦向湿胀率随处理温度和时间的增加没有明显变化规律,两侧的干缩率随处理时间和温度的增加都呈降低趋势;处理后试样绝干翘曲度显著下降,且随温度增加和时间延长有降低趋势,185℃下处理90 min后试样绝干翘曲度为0.52%;处理后试样饱水翘曲度有少量增加,但与未处理试样相比差异不显著;处理后试样颜色变深,其中明度值随处理时间的延长和处理温度的升高呈明显降低趋势。【结论】常压过热蒸汽对竹展平板的绝干翘曲度有明显改善作用,但是对浸水饱和翘曲度效果不显著,需要进一步探索过热蒸汽处理技术及工艺,进一步改善竹展平板的尺寸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竹展平板 蒸汽热处理 翘曲度 颜色 尺寸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丹江口库区产水量时空动态与情景模拟 被引量:5
12
作者 张建 雷刚 漆良华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2-20,共9页
【目的】采用InVEST模型和情景分析法研究丹江口库区产水量时空动态,为库区水源涵养能力提升与调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丹江口市域范围为研究区,应用InVEST模型定量研究2003、2013和2018年的产水量时空动态变化特征,分析不同土地利... 【目的】采用InVEST模型和情景分析法研究丹江口库区产水量时空动态,为库区水源涵养能力提升与调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丹江口市域范围为研究区,应用InVEST模型定量研究2003、2013和2018年的产水量时空动态变化特征,分析不同土地利用/覆被类型下的产水深度变化,运用情景模拟法探讨年降水量和土地利用/覆被类型变化对产水量的影响。【结果】丹江口市2003—2018年产水量表现出先减弱后增强的趋势,其中2003年产水深度310.09 mm、产水量13.6亿m 3,2013年产水深度146.67 mm、产水量5.25亿m 3,2018年产水深度166.06 mm、产水量7.28亿m 3,15年间产水量降低46.47%;单位面积产水量在空间上分布不均匀,北部丘陵山区高出南部39.84%-57.79%;各土地利用/覆被类型产水深度呈先减小后缓升的趋势,其中产水深度最高的是建设用地(530.35 mm),其次分别为耕地(292.85 mm)、园地(284.07 mm)和林地(273.76 mm);情景模拟结果表明,年降水量和土地利用/覆被类型是影响产水量的主要因素,2013年产水量中年降水量贡献率为92.43%,土地利用/覆被类型变化对2018年产水量贡献率为64.71%。【结论】可利用InVEST模型监测库区产水量的时空动态变化,密切关注降水量和土地利用/覆被类型变化对产水量的影响,进而为库区水源涵养能力提升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VEST模型 产水量 情景模拟 丹江口市 水源涵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坡度和坡位对巨龙竹发笋成竹及林下植被多样性的影响 被引量:3
13
作者 郭强 辉朝茂 +2 位作者 刘蔚漪 官凤英 邹学明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30-235,共6页
以滇西南巨龙竹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分析坡度(陡坡、斜坡、缓坡)和坡位(上坡、下坡)对巨龙竹发笋成竹及林下植被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坡度显著影响巨龙竹发笋成竹及林下植被多样性,坡位影响不显著,但2者交互效应影响显著... 以滇西南巨龙竹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分析坡度(陡坡、斜坡、缓坡)和坡位(上坡、下坡)对巨龙竹发笋成竹及林下植被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坡度显著影响巨龙竹发笋成竹及林下植被多样性,坡位影响不显著,但2者交互效应影响显著.同一坡位,随坡度增加,巨龙竹发笋数、发笋率、成竹数、退笋数和退笋率趋于增大,成竹率趋于减小,成竹胸径呈先减小后增大的变化趋势,层间植被和灌木层植被多样性呈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而草本层植被多样性呈升高趋势;同一坡度,巨龙竹发笋成竹特征总体上下坡优于上坡、林下植被多样性特征总体上上坡优于下坡.其中,试验处理组合2号即陡坡下坡位对巨龙竹发笋成竹及林下植被多样性特征影响的综合测评得分最高.因此,建议以陡坡下坡位作为巨龙竹扩繁栽植点的首选,但需注意栽后培土、疏笋等,同时应适当清除灌木植被和保留草本及匍匐藤本植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龙竹 坡度 坡位 发笋成竹 植被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设施条件下矮化栽培的‘曼歇1号’光合荧光特性 被引量:2
14
作者 谢亚丽 徐郡儡 +2 位作者 宋华建 郑慧芳 高健 《经济林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86-195,共10页
【目的】研究勃氏甜龙竹新品种‘曼歇1号’的光合荧光特性,探究引种和截顶矮化栽培对其正常生长发育的影响情况,为我国北方地区就地生产以就地供应鲜笋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2年生‘曼歇1号’勃氏甜龙竹的叶片和茎秆为研究对象,利用L... 【目的】研究勃氏甜龙竹新品种‘曼歇1号’的光合荧光特性,探究引种和截顶矮化栽培对其正常生长发育的影响情况,为我国北方地区就地生产以就地供应鲜笋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2年生‘曼歇1号’勃氏甜龙竹的叶片和茎秆为研究对象,利用Li-6800便携式光合测量系统测定叶片光合日变化曲线、光响应曲线和CO 2响应曲线,采用直角双曲线模型拟合得到多个光合生理指标;使用HPEA植物效率分析仪分析茎秆和叶片的荧光特性;采用浸泡法检测叶片和茎秆的光合色素含量;利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法探析净光合速率与光合、荧光、光合色素和环境参数的相关性。【结果】1)‘曼歇1号’的净光合速率日变化曲线呈不对称的双峰型,9:00时出现主峰值;蒸腾速率和气孔导度日变化曲线与净光合速率的变化曲线趋同,均呈双峰型;叶面温度日变化曲线与蒸腾速率和气孔导度的变化趋势相反;蒸腾速率小,有利于水分利用效率的提升;因受气孔限制因素的影响,12:00时出现“午休”现象。2)‘曼歇1号’的最大净光合速率为17.05μmol·m-2·s-1,初始量子效率为0.04;CO 2饱和点和补偿点分别为261.00、59.52μmol·mol-1,表明其利用低浓度CO 2的能力强,而其CO 2同化能力较弱。3)‘曼歇1号’的叶片和茎秆均具有完整的OJIP曲线,茎秆的PSⅡ原初光能转换效率(0.84)高于叶片的(0.77);但是,叶片的叶绿素a、叶绿素b、类胡萝卜素和总叶绿素含量分别是茎秆的8.25、6.61、7.59与7.79倍,叶片与茎秆间叶绿素a、叶绿素b、类胡萝卜素和总叶绿素含量均存在显著性差异。4)‘曼歇1号’的生长受到植物内外多种因素的调控,叶片内部因子(蒸腾速率,气孔导度)和环境因子(光合有效辐射)呈正相关性,且相关性显著(P<0.05);但净光合速率与叶绿素荧光参数(F_(v)/F_(m))、光合色素含量的相关性均不显著。【结论】‘曼歇1号’勃氏甜龙竹引种至北京简易温室大棚内矮化栽培后,竹子能正常生长发育,其叶片光合作用能力处于草本植物的正常水平,其茎秆同样具有光合作用能力,可以进行设施矮化栽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勃氏甜龙竹 ‘曼歇1号’ 设施栽培 截顶矮化 光合特性 荧光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南岛竹种质资源保存、利用与发展潜力 被引量:3
15
作者 雒小菲 蔡春菊 +2 位作者 岳祥华 徐瑞晶 王艺 《世界竹藤通讯》 2023年第6期55-60,71,共7页
海南岛具有特殊的气候、地理条件和区位发展优势,在竹类种质资源保存、热带特色经济竹种产业发展、竹产品加工利用等方面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但就现阶段而言,海南岛的竹产业发展存在竹资源本底不清、重视程度不高、产业化水平低等问题... 海南岛具有特殊的气候、地理条件和区位发展优势,在竹类种质资源保存、热带特色经济竹种产业发展、竹产品加工利用等方面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但就现阶段而言,海南岛的竹产业发展存在竹资源本底不清、重视程度不高、产业化水平低等问题。文章分析了海南发展竹资源的优势和机遇,以及竹资源利用现状,并从资源培育角度提出了竹类植物未来的研究方向,以期为海南竹产业发展提供思路和解决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竹产业 经济竹种 良种选育 引种驯化 遗传改良 海南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竹材水性涂饰研究进展
16
作者 林欣雨 张秋昊 +5 位作者 皇权飞 张唯 韦溶军 翁彧 黄艳辉 费本华 《竹子学报》 2021年第1期6-10,共5页
水性涂料是以水作溶剂的环保涂料,在环境保护政策日益严苛的情况下,其应用越来越广泛。由于竹材自身结构致密,渗透性差,使得水性涂料在竹材上的附着能力弱,涂饰效果较差。研究主要介绍水性涂料的分类和性能,阐述了水性涂料与竹材的结合... 水性涂料是以水作溶剂的环保涂料,在环境保护政策日益严苛的情况下,其应用越来越广泛。由于竹材自身结构致密,渗透性差,使得水性涂料在竹材上的附着能力弱,涂饰效果较差。研究主要介绍水性涂料的分类和性能,阐述了水性涂料与竹材的结合机理,指出了影响竹材涂饰的因素,重点总结了现阶段水性涂饰在竹材上的研究进展,并指出其发展方向,以期推动竹材水性涂饰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性涂料 竹材 竹材涂饰 结合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带状采伐毛竹林生产力变化规律
17
作者 郑亚雄 范少辉 +2 位作者 张璇 周潇 官凤英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2-29,共8页
【目的】通过研究毛竹林带状采伐对其竹林恢复的影响,阐明不同处理样地内生物量分配差异,揭示林分生物量分配格局及年生产力动态变化,以期为评估伐后林分质量恢复水平提供理论基础。【方法】以8 m带宽采伐样地(SC)及其保留样地(RB)为研... 【目的】通过研究毛竹林带状采伐对其竹林恢复的影响,阐明不同处理样地内生物量分配差异,揭示林分生物量分配格局及年生产力动态变化,以期为评估伐后林分质量恢复水平提供理论基础。【方法】以8 m带宽采伐样地(SC)及其保留样地(RB)为研究对象,以传统经营毛竹林为对照(CK),调查伐后5年不同处理样地毛竹各组分生产力及生物量积累规律,采用相关性分析对不同处理样地毛竹各组分生产力与土壤养分含量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1)不同处理样地毛竹各组分生产力在发笋大年均表现为竹秆>竹蔸>竹根>竹枝>竹叶,在发笋小年表现为竹根>竹蔸>竹秆>竹叶>竹枝。2)伐后第1年SC的毛竹各组分生产力与RB和CK无显著差异;伐后3年CK的竹枝生产力显著高于SC和RB(P<0.05);伐后5年RB的竹根生产力显著高于SC和CK,但竹蔸生产力显著低于SC和CK(P<0.05),SC地上生物量积累量(73 357.74 kg·hm^(-2))达到CK(63 728.99 kg·hm^(-2))水平。3)相关性分析发现,3种处理样地中新竹各组分生产力与土壤中碱解氮含量显著负相关,与有效磷含量显著正相关。【结论】带状采伐没有降低竹林各组分生产力,采伐样地中毛竹各组分生产力随恢复时间逐渐增加,而保留样地生产力表现为先增加后降低的变化趋势。带状采伐后新竹生长并没有将更多的生产力分配给地上部分,伐后5年,带状采伐样地生物量积累量能够恢复到对照样地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竹林 带状采伐 自然恢复 生产力 相关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