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6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竹醋在猪、鸡生产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1
作者 计峰 叶满红 汤锋 《中国畜牧兽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141-1149,共9页
竹醋是竹材热解的副产物,含有多种有机化合物,具有明显的抑菌效果。由于竹醋中含有多种抗菌成分,有害微生物同时对这些物质产生抗性机制的可能性微乎其微,故竹醋作为抗生素的替代品应用在畜禽养殖领域的潜力较大。但国内外关于竹醋类产... 竹醋是竹材热解的副产物,含有多种有机化合物,具有明显的抑菌效果。由于竹醋中含有多种抗菌成分,有害微生物同时对这些物质产生抗性机制的可能性微乎其微,故竹醋作为抗生素的替代品应用在畜禽养殖领域的潜力较大。但国内外关于竹醋类产品在动物生产中应用的研究报道较少,已有的报道大多以猪和鸡为研究对象。笔者总结了竹醋在猪、鸡养殖上的应用效果及其作用机制,其可通过调控肠道微生物区系减少仔猪腹泻,且表现出类似于酸化剂的选择性抗菌特性,如减少肠道大肠杆菌数量、增加乳酸菌数量。竹醋还具有改善鸡肠道形态和提高蛋壳质量等作用。虽然竹醋与抗生素在促生长方面的效果相似,但竹醋在改善肉品质和提高其营养价值方面的效果优于抗生素。竹醋对动物健康的积极影响归因于其含有的有机酸、酚类、醛类、酮类、醇类等成分的综合作用,所以目前仍有许多问题需进一步研究,如竹醋中关键活性物质的鉴别、建立竹醋的营养成分数据库等。未来竹醋在畜牧生产中的应用研究应侧重于以下几方面:一是开展安全性评估,确保竹醋作为饲料添加剂的安全性;二是开展加工工艺研究,提高竹醋产品的活性成分含量;三是加强应用技术研究与应用效果评估,扩大产品在畜牧业中的应用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竹醋 抗菌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压工艺对新型胶合板式邓恩桉/聚丙烯环保木塑复合材料弯曲性能影响研究
2
作者 韦文榜 宋伟 《林产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6-20,共5页
以邓恩桉(EuCahetus dunnii Maiden)旋切单板为基材,热塑性聚丙烯薄膜为胶黏剂,通过热压-冷压联合工艺,研发了一种高性能、环保的新型木塑复合材料。通过正交试验优化生产工艺参数,探索了热压过程中关键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热压工艺... 以邓恩桉(EuCahetus dunnii Maiden)旋切单板为基材,热塑性聚丙烯薄膜为胶黏剂,通过热压-冷压联合工艺,研发了一种高性能、环保的新型木塑复合材料。通过正交试验优化生产工艺参数,探索了热压过程中关键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热压工艺对复合材料的弯曲性能具有明显影响。静曲强度的受影响程度为热压压强>热压时间>薄膜剂量,弹性模量的受影响程度为热压时间>薄膜剂量>热压压强。在此基础上,采用一阶线性模型揭示了热压工艺与邓恩桉/聚丙烯复合材料弯曲性能的数学层面相关性。在最优参数组合下(热压压强0.9 MPa、热压时间420 s、薄膜剂量150 g/m^(2)),所得复合材料的静曲强度和弹性模量分别为109.58 MPa和13.89 GPa,远超GB/T 9846—2015《普通胶合板》中的相关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邓恩桉 聚丙烯薄膜 木塑胶合板 热压工艺 弯曲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短期覆盖和轮休模式下雷竹林土壤有机碳固存及其驱动因子
3
作者 曾清苹 陈丽洁 +7 位作者 李红艳 曾小英 童龙 甘凤玲 谭丽 徐佳佳 冉斌 罗金玲 《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5期7362-7372,共11页
土壤有机碳(SOC)作为土壤健康的核心,增加其固存量,有利于减缓全球气候变化。以喀斯特区域雷竹林为研究对象,设置4个短期覆盖和轮休模式(覆盖1 a、覆盖2 a、覆盖2 a休1 a、未覆盖),探讨短期覆盖和轮休对SOC、有机碳储量(SOCstorage)、... 土壤有机碳(SOC)作为土壤健康的核心,增加其固存量,有利于减缓全球气候变化。以喀斯特区域雷竹林为研究对象,设置4个短期覆盖和轮休模式(覆盖1 a、覆盖2 a、覆盖2 a休1 a、未覆盖),探讨短期覆盖和轮休对SOC、有机碳储量(SOCstorage)、理化性质、微生物量及酶活性的影响,分析影响雷竹林SOC固存的关键因子。结果表明:(1)短期覆盖和轮休模式增加了雷竹林SOC和SOCstorage,涨幅依次介于1.95%-95.59%、10.45%-88.78%;(2)4种模式中以轮休模式雷竹林土壤物理结构最好,短期覆盖和轮休模式均提高了土壤含水量(SWC)、全氮(TN)、全磷(TP)、全钾(TK)、有效磷(AP)及速效钾(AK)含量,降低了土壤铵态氮(AN)和硝态氮(NN)含量,另外,短期覆盖模式降低了土壤pH(降幅3.45%-3.67%),轮休模式则使土壤pH升高2.10%;(3)短期覆盖和轮休模式提高了土壤微生物量碳(MBC)、微生物量氮(MBN)、微生物量磷(MBP)、N-乙酰-β-氨基葡萄糖苷酶(NAG)、L-亮氨基酸基肽酶(LAP)、β-葡萄糖苷酶(BG)及酸性磷酸酶(ACP),其中以轮休模式涨幅最为显著,依次为75.00%、313.42%、137.42%、33.17%、28.96%、47.90%及17.58%;(4)Mantel检验表明,SOC和SOCstorage与TN、TP、AP、微生物量碳磷及与碳磷循环相关的酶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多元逐步回归进一步分析结果显示TN是驱动喀斯特区域雷竹林SOC固存的关键因子。揭示了短期覆盖和轮休促进雷竹林SOC固存,连续覆盖后适当轮休有助于改善土壤物理结构,提升土壤生物活性,显著增强SOC固存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期覆盖 轮休 土壤有机碳固存 土壤有机碳储量 驱动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位泡腾-机械化学法提取竹叶中七种酚类成分
4
作者 高赫然 张道褀 +1 位作者 王进 汤锋 《林产化学与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90-96,共7页
以毛竹叶为原料,采用原位泡腾-机械化学(SEMC)法提取7种酚类成分,包括新绿原酸、绿原酸、隐绿原酸、异荭草苷、荭草苷、牡荆苷和异牡荆苷,利用高分辨质谱结合超高效液相色谱对竹叶中7种供试酚类化合物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采用扫描电子... 以毛竹叶为原料,采用原位泡腾-机械化学(SEMC)法提取7种酚类成分,包括新绿原酸、绿原酸、隐绿原酸、异荭草苷、荭草苷、牡荆苷和异牡荆苷,利用高分辨质谱结合超高效液相色谱对竹叶中7种供试酚类化合物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研磨前后竹叶样品的形貌结构进行比较。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进一步通过正交试验优化提取工艺,结果表明:最佳提取工艺为研磨时间180 s、提取时间180 s、碳酸氢钠150 mg、液料比12∶1(mL∶g)。在优化条件下,毛竹叶和毛竹实生苗叶中7种供试酚类成分的提取总得率分别为6.00和7.12 mg/g。机械研磨可以使大颗粒样品变为小尺寸颗粒,造成细胞结构破坏,促进酚类物质的释放。本研究建立的原位泡腾-机械化学法具有高效、快速等特点,优于传统冷浸(CME)法和超声波辅助提取(UAE)法,适合于竹叶样品中主要酚类成分的提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酮 酚酸 机械化学法 泡腾 提取工艺 竹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饱和蒸汽热处理在竹材塑性成形领域的应用进展
5
作者 王游 方长华 +1 位作者 马欣欣 吴谊民 《林产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87-92,共6页
作为最具中国特色的非木材森林资源,竹子具有生长速度快、可塑性强、机械性能好、固碳能力高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建筑、家具等领域。随着竹材应用领域不断拓展,市场对于高强度或高韧性等优异性能的竹质板材需求越来越多。通过物理或化... 作为最具中国特色的非木材森林资源,竹子具有生长速度快、可塑性强、机械性能好、固碳能力高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建筑、家具等领域。随着竹材应用领域不断拓展,市场对于高强度或高韧性等优异性能的竹质板材需求越来越多。通过物理或化学方法提高竹材韧性,使其软化后定型,是塑性成形技术的应用路径。其中,饱和蒸汽热处理是使竹材湿热软化、成形定型的一种物理手段,具有绿色环保、低成本、工艺简单等特点,在商业化应用中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本文综合现有研究,系统阐述了饱和蒸汽热处理在塑性成形领域的应用进展,综述了饱和蒸汽热处理对竹材微观结构、物理力学性能、化学性能和防霉性能的影响,以期为竹材塑性成形技术升级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竹材 热处理 饱和蒸汽 物理力学性能 塑性成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3—2018年土地利用变化对丹江口市景观格局与生态服务价值的影响 被引量:55
6
作者 张建 雷刚 +3 位作者 漆良华 丁霞 程昌锦 刘学全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280-1290,共11页
丹江口市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区,通过开展土地利用动态变化、景观格局变化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等研究,为丹江口库区生态安全提供科学支撑。以丹江口市2003—2018年4期遥感影像数据为基础,运用ENVI 5.3、ArcGIS 10.5以及Fragstats ... 丹江口市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区,通过开展土地利用动态变化、景观格局变化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等研究,为丹江口库区生态安全提供科学支撑。以丹江口市2003—2018年4期遥感影像数据为基础,运用ENVI 5.3、ArcGIS 10.5以及Fragstats 4.2等软件,统计了丹江口市土地利用动态变化,分析了景观格局变化指数,计量了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结果表明:丹江口市土地利用类型变化显著,水域和林地面积、建设用地面积分别增加了38.07%、19.73%、11.63%,耕地和园地面积分别减少了42.83%、52.40%,除2003年土地利用程度高达25.02%,其余年份均保持在23%左右;景观空间格局变化明显,市域范围内各斑块类型趋于规则,呈均衡趋势分布,斑块类型间形成了良好的连接性,景观聚集程度逐渐提升,空间分布趋向集中;丹江口市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不断增长,由2003年105.31×10^(8)元增长至2018年116.99×10^(8)元,其中水源涵养和土壤形成与保护生态价值最高,原材料生产、美学景观和食物生产占比较低。在未来城市建设中,应加大水域和林地的保护力度,优化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合理规划建设用地,发展无污染农业生产,适时增设自然景观,稳步提升区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江口市 土地利用变化 景观格局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黄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人类干扰对生境质量的影响及空间优化策略 被引量:10
7
作者 张京生 郜梦妍 +2 位作者 张煜森 漆良华 雷雅凯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40-150,共11页
[目的]探究自然保护区内人类活动强度对生境质量的影响,为提升自然保护区生境质量和空间优化提供依据。[方法]基于2021年土地利用数据和其他空间数据,利用InVEST模型、人类影响指数模型和双变量空间自相关模型等方法,分析河南黄河湿地... [目的]探究自然保护区内人类活动强度对生境质量的影响,为提升自然保护区生境质量和空间优化提供依据。[方法]基于2021年土地利用数据和其他空间数据,利用InVEST模型、人类影响指数模型和双变量空间自相关模型等方法,分析河南黄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下简称黄河保护区)内出现的主要用地冲突问题,生境质量与人类活动影响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空间上的相关性。[结果]①研究区主要用地冲突类型为农村建设用地、农田和鱼塘,共占总面积的28.85%。②人类影响指数中等以上面积占总面积的37.97%,人类影响指数呈现“东西两侧高,中间区域低”的空间分布特征。③生境质量指数均值0.65,中级生境质量以下面积比例达52.46%,总体呈中级以下水平。④人类影响指数与生境质量之间呈现空间负相关(Moran’s I为-0.519)。[结论]今后整合优化过程中黄河保护区需清退农田与鱼塘,将东部平原区河道湿地作为保护重点,优化保护范围,结合人类活动特点制定管控和优化策略,提升生境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活动 生境质量 人类影响指数 双变量空间自相关 黄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河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丹江口市域景观格局变化及氮磷净化能力 被引量:25
8
作者 张建 雷刚 漆良华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2261-2271,共11页
丹江口库区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重要水源地,通过探究库区景观格局变化与氮磷净化能力,对未来景观规划和生态系统功能提升提供科学依据。在县域尺度上以丹江口市为研究区,运用景观格局指数和InVEST模型研究2003—2018年库区景观格局和氮... 丹江口库区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重要水源地,通过探究库区景观格局变化与氮磷净化能力,对未来景观规划和生态系统功能提升提供科学依据。在县域尺度上以丹江口市为研究区,运用景观格局指数和InVEST模型研究2003—2018年库区景观格局和氮磷净化能力,并利用Pearson相关分析和RDA分析法探讨二者之间的关系,分析引起氮磷净化能力变化的因素。结果表明:在斑块类型上,水域面积和林地面积不断增加,耕地和园地面积逐渐减少,建设用地面积整体上呈增长趋势;在景观水平上,景观形状指数不断减少,蔓延度指数和聚集度指数整体呈增长趋势,形状复杂程度降低,景观聚集程度提升,散布与并列指数增加了5.58,香农多样性指数变幅较小,各斑块类型趋于规则,呈均衡趋势分布。2003年、2008年、2013年和2018年氮磷净化能力呈持续增强趋势,其中TN输出总量分别为899.224、801.481、776.979、672.149 t, TP输出总量分别为77.308、69.921、68.163、60.802 t, 15年间TN、TP的净化能力分别增强了25.3%和21.4%;对氮磷净化能力重要性等级划分表明,极重要、高度重要区主要分布于库区、河流两岸和林地区域。利用Pearson相关分析和RDA分析法表明,在斑块类型上林地与氮磷的输出呈显著负相关,耕地、园地和建设用地与氮磷输出量呈正相关;在景观水平上氮磷输出量与景观形状指数呈显著正相关,和散布与并列指数表现出显著负相关,与蔓延度指数、聚集度指数呈负相关。因此,可在库区氮磷输出量较高的地区种植喜氮喜磷植物,通过调节景观格局结构,合理规划土地利用,增加林地面积,建设河岸植被缓冲带充分滞缓径流等一系列措施,充分保障库区水源水质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磷净化能力 InVEST模型 景观格局 丹江口库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群落结构风景游憩林生态保健效应——以北京西山国家森林公园为例 被引量:12
9
作者 杨畅 王月容 +3 位作者 汤志颖 王茜 段敏杰 漆良华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6期6499-6513,共15页
风景游憩林是城市森林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减菌、降噪、滞尘、释氧及调节人体舒适度等生态保健效应,探索具有良好综合生态保健效应的景观模式对游憩林的建设和管理尤显重要。以北京西山国家森林公园乔-灌-草、乔-草和灌-草等9种不同群... 风景游憩林是城市森林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减菌、降噪、滞尘、释氧及调节人体舒适度等生态保健效应,探索具有良好综合生态保健效应的景观模式对游憩林的建设和管理尤显重要。以北京西山国家森林公园乔-灌-草、乔-草和灌-草等9种不同群落结构风景游憩林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监测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等方法,研究了空气负离子浓度、PM_(2.5)浓度及消减率、噪音消减率、减菌率及人体舒适度的动态变化,分析了温度、湿度、风速等环境因子对生态保健效应的影响,运用综合指数法对生态保健效应进行定量评价。结果表明:(1)空气负离子浓度年变化范围为296.67—1090.00个/cm^(3),乔-灌-草结构年均最高,为(755.62±110.11)个/cm^(3),灌-草结构最低为(637.53±121.90)个/cm^(3);(2)PM_(2.5)浓度年变化范围为6.83—63.04μg/m^(3),且夏季<秋季<春季<冬季,乔-灌-草结构对PM_(2.5)消减率最大(10.95%),灌-草结构最低(1.17%);(3)噪音消减率随着距离的增加均有一个最佳消减场,不同群落结构平均减噪率表现为乔-灌-草>乔-草>灌-草;(4)减菌率变化范围为11.65%—44.60%,且乔-灌-草>乔-草>灌-草;(5)乔-草结构人体舒适度最好,灌-草结构最弱;(6)PM_(2.5)浓度和温度呈负相关,与湿度和风速呈正相关,细菌数量与温度、湿度、风速均呈正相关,噪音与温度、风速呈正相关,与湿度呈负相关,空气负离子浓度与湿度和风速呈负相关;(7)生态保健效应综合指数范围为1.6565—9.1387,总体排序乔-灌-草>乔-草>灌-草。北京风景游憩林的建设,在群落结构上以乔-灌-草为宜,在树种选择上优先考虑油松、刺槐、侧柏等具有生态保健效应的乡土树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保健 风景游憩林 群落结构 季节动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南岛甘什岭无耳藤竹和响子竹空间格局 被引量:3
10
作者 胡璇 徐瑞晶 +2 位作者 商泽安 舒琪 漆良华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189-194,共6页
【目的】以海南岛甘什岭热带雨林无耳藤竹和响子竹2种攀援竹为对象,采用点格局分析方法,对攀援竹种内和种间空间分布格局及相互关系进行分析,旨在深入认识海南岛攀援竹的空间格局特征,揭示其种群动态的生态学过程,以期为热带雨林的保护... 【目的】以海南岛甘什岭热带雨林无耳藤竹和响子竹2种攀援竹为对象,采用点格局分析方法,对攀援竹种内和种间空间分布格局及相互关系进行分析,旨在深入认识海南岛攀援竹的空间格局特征,揭示其种群动态的生态学过程,以期为热带雨林的保护与管理、生物多样性的维持与恢复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方法】基于海南三亚竹藤伴生林生态系统国家定位观测研究站1 hm^(2)固定样地,选择无耳藤竹和响子竹这2种乡土攀援竹,运用点格局分析中的成对相关函数g(r),分析甘什岭热带雨林攀援竹种群的种内和种间空间分布及其关联性。【结果】海南岛甘什岭热带雨林攀援竹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与空间尺度有着密切关系,在中小尺度情况下,无耳藤竹在0.5~34.5 m尺度上、响子竹在0.5~13.5 m尺度上均呈现出明显的聚集分布,其后随尺度增大,2种攀援竹均表现为均匀分布和随机分布穿插出现。无耳藤竹和响子竹的种间空间关联随尺度变化差异较大:在0~35.5 m的中小尺度上,二者表现出明显负相关;随尺度缓慢增大,2种攀援竹的相关关系逐渐减弱;在二者距离趋向100 m样地上限时,二者呈现出正相关。【结论】无耳藤竹和响子竹种群内的独立分布格局基本一致,不同之处在于无耳藤竹聚集的尺度较响子竹更大。在资源限制的情况下,作为同一科的植物,无耳藤竹和响子竹由于竞争作用在0~35.5 m的小尺度上互斥,在中大尺度上可以共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南岛 热带雨林 攀援竹 空间分布 点格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杉木层状压缩的形成及其密度分布特征 被引量:2
11
作者 李晓玲 黄荣凤 +5 位作者 何啸宇 王艳伟 孙龙祥 卢芸 黎静 冯上环 《木材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1-20,共10页
实木层状压缩技术是以实体木材的定向定位压缩为目标,以最小的材积损耗,最大限度地提高木材力学性能的一种新型木材压缩方法。通过水热分布调控以及外力加载的协同作用,在调控压缩层的形成位置、厚度和多层压缩的基础上,分析压缩木材密... 实木层状压缩技术是以实体木材的定向定位压缩为目标,以最小的材积损耗,最大限度地提高木材力学性能的一种新型木材压缩方法。通过水热分布调控以及外力加载的协同作用,在调控压缩层的形成位置、厚度和多层压缩的基础上,分析压缩木材密度分布特征,研究层状压缩技术对于人工林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的适用性及其层状压缩形成的特点。结果表明:预热时间控制在0.5~30 min之间时,获得压缩层位置不同的层状压缩杉木。随着预热时间的增加,压缩层由表层逐渐向中心(厚度方向)移动,压缩层密度达到0.583 g/cm^(3)及以上;通过调控压缩量,获得压缩层厚度为3.00~8.07 mm的4种厚度的表层压缩杉木,压缩层密度提高率比木材整体密度提高率平均高28.7%;将表层压缩和中心层压缩工艺并用,实现形成3个压缩层的多层压缩。扫描电镜观察结果表明,无论压缩层形成于表层还是中心层,压缩层与未压缩层界线出现在早材区域或早晚材交界处,压缩层的早材细胞发生细胞壁屈曲变形,至细胞腔几乎完全消失,而晚材细胞壁及细胞腔仅发生微变形或不变形。依据压缩前后木材密度分布曲线及特征值计算结果,杉木压缩层部位的早材密度提高率最大值可以达到210.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林杉木 层状压缩 密度分布 压缩层位置 压缩层厚度 早晚材 细胞壁屈曲变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西西南部黄土丘陵区典型林分生态化学计量特征 被引量:3
12
作者 辛鹏程 魏天兴 +4 位作者 陈宇轩 于欢 沙国良 郭鑫 任康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49-556,共8页
【目的】研究黄土丘陵区典型林分植物-凋落物-土壤的生态化学计量特征,可揭示该地区生态系统植被生长发育的主要限制性营养元素。【方法】选取黄土丘陵区典型人工油松Pinus tabuliformis林、刺槐Robinia pseudoacacia林、侧柏Platycladu... 【目的】研究黄土丘陵区典型林分植物-凋落物-土壤的生态化学计量特征,可揭示该地区生态系统植被生长发育的主要限制性营养元素。【方法】选取黄土丘陵区典型人工油松Pinus tabuliformis林、刺槐Robinia pseudoacacia林、侧柏Platycladus orientalis林为研究对象,天然次生辽东栎Quercus liaotungensis林为对照,分析不同林分植物叶、枝、根,凋落物和土壤的生态化学计量特征及其相关性。【结果】①典型林分的乔木各器官碳(C)、氮(N)、磷(P)质量分数从大到小依次表现为叶、枝、根,与C相比,各器官间N、P质量分数变化幅度较大;油松各器官C质量分数显著高于其他林分(P<0.05);刺槐叶、根、凋落物和土壤N质量分数显著高于其他林分(P<0.05),刺槐具有较好的固氮作用。②刺槐叶C/N和C/P显著低于其他林分(P<0.05),叶N/P为14~16,其他林分叶N/P均低于14;凋落物N/P低于25,分解受N元素限制;③典型林分的植物各器官C、N与凋落物C、N显著正相关(P<0.05),而P与凋落物和土壤P无显著相关性;土壤C与凋落物C呈显著负相关(P<0.05),而与凋落物N呈显著正相关(P<0.05);凋落物C/N、C/P与土壤C/N、C/P、N/P分别呈显著负相关(P<0.05)。【结论】黄土丘陵区典型林分植物生长发育和凋落物的分解主要受N元素限制。刺槐具有良好的固氮作用且生长速率较快,在该地区人工林植被恢复中可着重选择和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化学计量 人工林 养分循环 养分限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模型假设对基于模型的森林蓄积量估算的影响 被引量:1
13
作者 齐元浩 侯正阳 +1 位作者 刘太训 徐晴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11-123,共13页
【目的】1)评估模型的线性和非线性形式、模型残差假设对推断不确定性的效应;2)比较2种总体均值的方差估计方法(自助法和解析法);3)评估多种因素对推断不确定性的效应,构建基于遥感模型的统计推断经验法则用于指导实践。【方法】应用基... 【目的】1)评估模型的线性和非线性形式、模型残差假设对推断不确定性的效应;2)比较2种总体均值的方差估计方法(自助法和解析法);3)评估多种因素对推断不确定性的效应,构建基于遥感模型的统计推断经验法则用于指导实践。【方法】应用基于模型的统计推断方法,以森林蓄积量估算为例,基于非洲稀树草原的薪材材积实测样地数据和Landsat 8遥感辅助数据,使用二阶抽样从总体中选择160块样地形成样本,在不同模型假设下进行总体参数推断,量化分析参数模型假设对估计量不确定性的效应,并辅以置信椭圆等诊断方法确保分析的有效性。【结果】1)不同模型假设下的总体均值估计值μ_(mb)为7.159~7.331 m^(3)·hm^(-2),解析方差估计值Var(μ_(mb))为0.147~0.221,抽样精度为93.59%~96.64%,总体均值的经验方差估计值Var(μ_(mb))为0.143~0.237。模型假设会影响模型参数估计,进而影响推断精度Var(μ_(mb))。自助法是检验总体参数解析估计量无偏性的有效方法。2)基于设计的统计推断方法得出的总体均值估计值μ_(db)为6.774 m^(3)·hm^(-2),其方差估计值Var(μ_(db))为0.965,抽样精度为85.50%。既定条件下,相比基于设计的统计推断,基于模型的统计推断能够有效将推断精度提升77.10%~84.77%,对抽样精度的提升为9.46%~13.03%。【结论】基于模型的统计推断在小样本推断中具有更高的推断精度和抽样精度,有助于实现高精度、低样本量、短周期的森林资源调查目标,但建模过程中的不确定性会影响推断精度,其中残差变异性对推断不确定性的影响最大。忽略方差异性和空间自相关效应在同方差假设下进行总体参数推断,会低估Var(μ_(mb)),在考虑方差异性的同时应进一步检验空间自相关性并使用相应的权函数和自相关函数模拟残差变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资源遥感调查 基于模型的统计推断 回归模型 方差估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2种竹子的叶表型变异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被引量:2
14
作者 冯云 张韫 +2 位作者 范少辉 刘广路 魏松坡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47-153,共7页
为了解不同竹种的叶表型变异特点及其受环境因子的影响,筛选出与抗寒性相关的叶表型性状,选取并测定分布在河南博爱和山东青岛的12种竹子的叶表型性状(长、宽、厚、长/宽、鲜质量、饱和鲜质量和干质量),进行变异分析、主成分分析、性状... 为了解不同竹种的叶表型变异特点及其受环境因子的影响,筛选出与抗寒性相关的叶表型性状,选取并测定分布在河南博爱和山东青岛的12种竹子的叶表型性状(长、宽、厚、长/宽、鲜质量、饱和鲜质量和干质量),进行变异分析、主成分分析、性状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分析并解析性状间的异速生长关系。结果表明,由博爱引至青岛后(温度降低但降雨量增加),蓉城竹和筠竹的叶表型性状在两地间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黄秆乌哺鸡竹等8个刚竹属竹种至少有1个叶表型性状显著减小(P<0.05);福建茶秆竹、狭叶青苦竹有多个叶表型性状显著增大(P<0.05)。所有竹种叶质量的变异系数>20%,且青岛竹种叶质量的变异系数大于博爱,主成分分析也表明叶质量基本可以反映叶表型性状的全部信息。所有竹种的叶厚与温度因子显著正相关,与降雨量呈显著负相关(P<0.05),表现出了与环境相适应的变异特点。异速生长分析表明,12种竹子引至青岛后,叶厚与叶质量的生长速率增加,且叶质量的生长速率大于叶厚。研究结果表明,相比刚竹属竹种,福建茶秆竹与狭叶青苦竹对温度降低但降雨增加的青岛适应性更强,且叶质量是叶表型变异的主要因子,可作为竹类植物耐寒性的重要评价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竹子 叶片 表型性状 变异系数 叶质量 异速生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智能制造时代下圆竹家具的艺术传承和消费启迪 被引量:5
15
作者 李言 宋莎莎 +1 位作者 费本华 王雪花 《林产工业》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7-92,共6页
圆竹家具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为了推广圆竹家具,营造传统文化生活环境,本文梳理了传统圆竹家具的文化传承和发展脉络,分析归纳了圆竹家具设计的原则和共性,总结出传统圆竹家具的艺术传承和文化特质。同时,探讨了圆竹家具中的文化... 圆竹家具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为了推广圆竹家具,营造传统文化生活环境,本文梳理了传统圆竹家具的文化传承和发展脉络,分析归纳了圆竹家具设计的原则和共性,总结出传统圆竹家具的艺术传承和文化特质。同时,探讨了圆竹家具中的文化现象,对圆竹家具的文化符号进行了挖掘。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现代圆竹家具的消费倾向,得出了文化导向、环保导向、设计导向、工艺导向共同作用影响消费者决策的结论。此外,对现代圆竹家具的智造创新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生产标准化、连接方式五金化、部件模块化的圆竹家具智能制造发展路径。最后,从设计、制造、管理、服务四个角度阐述了圆竹家具智能制造的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圆竹家具 传统技艺 艺术传承 文化特质 文化符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竹叶提取物中7种黄酮成分含量测定及抗氧化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顾丽玲 姚曦 +1 位作者 安容苗 郭雪峰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972-978,共7页
为研究不同竹叶提取物中黄酮成分含量及其与抗氧化活性之间的关系,以2种市售竹叶提取物以及以毛竹等7种竹种的竹叶为材料制备的竹叶提取物共9个样品为研究对象,建立了同时测定竹叶提取物中7种黄酮成分(荭草苷、异荭草苷、牡荆苷、异牡... 为研究不同竹叶提取物中黄酮成分含量及其与抗氧化活性之间的关系,以2种市售竹叶提取物以及以毛竹等7种竹种的竹叶为材料制备的竹叶提取物共9个样品为研究对象,建立了同时测定竹叶提取物中7种黄酮成分(荭草苷、异荭草苷、牡荆苷、异牡荆苷、苜蓿素、木犀草素和木犀草苷)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方法,采用SymmetryShield TM RP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以乙腈为流动相A,0.5%(v/v)乙酸水溶液为流动相B进行梯度洗脱。采用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和羟基自由基清除试验评价竹叶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以半抑制浓度(IC_(50))为评价指标,以抗氧化剂2,6-二叔丁基对甲酚(BHT)和叔丁基对苯二酚(TBHQ)为阳性对照,并利用Person相关性分析各黄酮成分含量与抗氧化的关系。结果表明:建立的HPLC测定方法准确可靠,适用于竹叶提取物中黄酮含量的测定。竹叶提取物中7种黄酮含量在14.97~183.94 mg/g范围内,毛竹中7种黄酮总含量最高,为183.94 mg/g。不同竹种间7种黄酮成分的含量存在显著差异,荭草苷、异荭草苷和牡荆苷含量均在毛竹中最高,分别为38.45、101.30和9.42 mg/g。竹叶提取物清除DPPH自由基的IC_(50)值在78.23~179.41 mg/L范围内,清除羟基自由基的IC_(50)值在203.48~1250.81 mg/L范围内。毛竹叶提取物清除DPPH和羟基自由基的IC_(50)值分别为78.23 mg/L和203.48 mg/L,其抗氧化活性最强,具有开发应用价值。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荭草苷、异荭草苷含量与竹叶提取物抗氧化活性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 竹叶提取物 黄酮 抗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蓄势新质生产力 推动竹资源高效培育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范少辉 刘广路 《世界竹藤通讯》 2024年第4期1-6,共6页
竹资源高质量供给是竹产业健康发展的基础,通过竹林培育技术创新实现资源培育的新生产力质态,恰逢其时。文中从优良竹种质资源选育、竹资源精准培育、竹林空间高效利用、竹林采伐模式创新、竹林生态系统修复等方面总结了我国竹林培育研... 竹资源高质量供给是竹产业健康发展的基础,通过竹林培育技术创新实现资源培育的新生产力质态,恰逢其时。文中从优良竹种质资源选育、竹资源精准培育、竹林空间高效利用、竹林采伐模式创新、竹林生态系统修复等方面总结了我国竹林培育研究的主要进展,分析了我国竹资源培育存在优良竹种质缺乏、定向培育技术滞后、竹资源适应性管理技术缺乏、立地质量评价方法不完善、竹资源智能感知研究滞后等制约我国竹资源高效培育的问题,提出了借助现代化手段,加快重要竹种质资源评价与优良种质筛选;建立我国竹林立地质量评价体系,完成产区区划;围绕“以竹代塑”产品需求,开展竹资源定向培育技术研究;开展竹林适应性管理技术研究,提升竹林生态系统功能;开展竹资源智能感知技术研究,实现资源快速监测预评估等竹资源高效培育发展建议,以期为竹林培育创新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竹资源 高效培育 新质生产力 竹产业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计算机断层扫描马尾松缺陷及其图像解译 被引量:1
18
作者 刘晨君 杨淑敏 +4 位作者 薛紫荞 尚莉莉 刘杏娥 王卿平 赵德达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44-152,共9页
【目的】通过解译计算机断层扫描(CT)图像获取马尾松原木的缺陷类型、空间分布和形态特征,以实现目标缺陷的三维重建,为CT技术在木质材料中的应用提供技术支撑。【方法】设置合理的扫描参数快速完成马尾松原木扫描。针对CT扫描获取的马... 【目的】通过解译计算机断层扫描(CT)图像获取马尾松原木的缺陷类型、空间分布和形态特征,以实现目标缺陷的三维重建,为CT技术在木质材料中的应用提供技术支撑。【方法】设置合理的扫描参数快速完成马尾松原木扫描。针对CT扫描获取的马尾松原木缺陷图像,采用曲率各向异性扩散滤波去除噪声,选取合理阈值进行阈值分割,实现裂纹、虫眼的分割;采用参数形变模型算法,实现节子的分割。利用Mimics软件,通过三维区域生长法建立裂纹、虫眼的三维模型;基于MITK Workbench软件,通过VTK三维可视化面绘制中的移动立方体算法建立节子的三维模型。【结果】阈值分割法、参数形变模型法能快速准确地识别原木内部缺陷并提取缺陷特征信息,具有较高的识别效率和精度,相对误差较小,在3.63%~10.36%范围内波动。三维区域生长法和移动立方体算法实现了原木内部裂纹、虫眼和节子的三维重建,能够快速获取缺陷的空间分布、结构特征,并量化特征信息。【结论】本研究提出的分析方法适用于不同缺陷的图像分割和三维可视化,可以获取缺陷在马尾松原木中的空间分布位置与特征参数,缺陷检测准确率高。研究结果为木材保护和木材利用的改进提供了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陷 断层扫描 节子 图像分割 三维 可视化 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毛竹林土壤易氧化有机碳区域分异及影响因素
19
作者 张翱 李文婷 +3 位作者 王天祥 武耀星 雷刚 漆良华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12,共12页
【目的】在我国北、中和南亚热带研究毛竹林土壤易氧化有机碳的垂直分布规律和纬度分布格局,揭示其区域分异的主要影响因素,为毛竹林固碳增汇、经营管理和土壤有机碳库稳定性维持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实地调查和试验分析揭示亚热... 【目的】在我国北、中和南亚热带研究毛竹林土壤易氧化有机碳的垂直分布规律和纬度分布格局,揭示其区域分异的主要影响因素,为毛竹林固碳增汇、经营管理和土壤有机碳库稳定性维持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实地调查和试验分析揭示亚热带不同区域毛竹林土壤易氧化有机碳含量沿土层和纬度的变化规律,运用地理探测器中因子探测、交互探测和风险探测分析土壤易氧化有机碳区域分异的影响因素。【结果】1)不同区域的毛竹林土壤易氧化有机碳含量均随土层加深而降低,但其占总有机碳的比例均随土层加深而升高;0~60 cm土层的易氧化有机碳含量表现为北亚热带(5.16 g·kg^(-1))>南亚热带(4.86 g·kg^(-1))>中亚热带(4.56 g·kg^(-1)),土壤碳库稳定性随纬度降低而降低。2)年均气温对毛竹林土壤易氧化有机碳含量变化的解释程度最高,q值为0.376~0.452;其次为海拔(q=0.392,P<0.001);林分因子中凋落物厚度对不同土层的易氧化有机碳含量影响显著,毛竹林生物量对30~60 cm土层的易氧化有机碳含量的影响较显著(q=0.308,P<0.01)。3)各因子间交互效应均表现为协同作用,毛竹林生物量与凋落物厚度交互作用在0~10 cm土层最强(q=0.704);毛竹林生物量与年均气温交互效应在10~30和30~60 cm土层最强,q值分别为0.601和0.732,均为较强的非线性增强作用。4)易氧化有机碳含量在部分年均气温范围之间存在显著差异,以年均气温17~19℃时最高(5.03~12.39 g·kg^(-1))、15~17℃时最低(2.69~6.20 g·kg^(-1));各土层易氧化有机碳含量在海拔700~900 m时均为最高;毛竹林生物量为75~90 t·hm^(-2)时,0~10 cm土层易氧化有机碳含量达最高。【结论】总体而言,毛竹林土壤易氧化有机碳含量均随土层加深而降低,其占总有机碳含量的比例呈现北亚热带<中亚热带<南亚热带的纬度分布格局,因而在低纬度地区应实施轻扰经营技术,减少土壤扰动从而提高毛竹林土壤有机碳的稳定性。年均气温和海拔是影响毛竹林土壤易氧化有机碳含量的关键因子,毛竹林生物量对各土层易氧化有机碳含量均具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且与气候、地形因子协同作用明显,气候、地形与林分状况的单因子作用及其交互效应共同主导着毛竹林土壤易氧化有机碳含量的区域分异特征。本研究为毛竹林土壤活性有机碳稳定性维持及固碳增汇潜力发挥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易氧化有机碳 区域分异特征 影响因素 地理探测器 毛竹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秆乌哺鸡竹转录组EST-SSR分子标记开发与应用 被引量:4
20
作者 娄永峰 甘然 +2 位作者 朱成磊 肖复明 高志民 《植物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355-364,共10页
基于黄秆乌哺鸡竹(Phyllostachys vivax McClure f.aureocaulis N.X.Ma)转录组数据,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其SSR位点分布特征,同时针对“黄秆”和“绿秆”两种类型差异表达基因序列中的SSR位点设计引物,并利用刚竹属(Phyllostachys)材... 基于黄秆乌哺鸡竹(Phyllostachys vivax McClure f.aureocaulis N.X.Ma)转录组数据,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其SSR位点分布特征,同时针对“黄秆”和“绿秆”两种类型差异表达基因序列中的SSR位点设计引物,并利用刚竹属(Phyllostachys)材料验证其通用性。结果显示,从黄秆乌哺鸡竹89874个Unigenes序列中,共鉴定出12651个SSR位点,分布频率为14.07%;其中单核苷酸重复基序最多(51.02%)、其次为3核苷酸(25.61%)和2核苷酸(21.94%);共发现80种重复基序,其中出现频率最高的为A/T(46.60%),其次是AG/CT(13.97%)和CCG/CGG(9.90%)。在设计的51对引物中,44对(86.27%)能有效扩增,在刚竹属材料中平均通用性为92.41%,其中39对具有多态性,多态性EST-SSR标记能区分同属的不同种,但不能有效区分种内种质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秆乌哺鸡竹 转录组 EST-SSR标记 通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