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植物覆盖对蕉园土壤质量和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被引量:13
1
作者 徐胜涛 王攀磊 +7 位作者 何翔 魏加弟 张莉 王美存 王永芬 杨佩文 俞艳春 郑泗军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496-504,共9页
【目的】研究植物覆盖对蕉园土壤养分、酶活性、微生物多样性和功能微生物的影响,明确植物覆盖改善蕉园土壤质量的效果,为植物覆盖在香蕉可持续性生产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方法】以传统种植方式(裸露土壤)为对照,以自然... 【目的】研究植物覆盖对蕉园土壤养分、酶活性、微生物多样性和功能微生物的影响,明确植物覆盖改善蕉园土壤质量的效果,为植物覆盖在香蕉可持续性生产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方法】以传统种植方式(裸露土壤)为对照,以自然生杂草和种植豆科植物大翼豆[Macroptilium atropurpureum(DC.)Urb.]为植物覆盖处理,分析植物覆盖对云南省蕉园土壤质量和和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结果】植物覆盖可有效提升蕉园非根际土壤的有机质和碱解氮含量,自然生杂草和豆科植物覆盖处理分别较裸露土壤对照显著增加24.80%~39.62%和31.63%~89.54%(P<0.05,下同),但对根际土壤的理化性质影响较小。植物覆盖显著影响根际和非根际土壤的酶活性,与裸露土壤对照相比,自然生杂草和豆科植物覆盖处理的根际土壤蔗糖酶和磷酸酶活性分别增加40.32%~52.92%和9.21%~43.10%,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下降5.88%~26.94%;非根际土壤的蔗糖酶、脲酶和磷酸酶活性分别增加26.82%~114.98%、19.85%~65.77%和22.52%~33.82%;与香蕉定植前相比,植物覆盖明显提升了根际土壤的蔗糖酶和脲酶活性,显著提升了非根际土壤的蔗糖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植物覆盖影响根际和非根际土壤的微生物多样性指数,与香蕉定植前相比,蕉园土壤微生物多样性指数总体上呈下降趋势;植物覆盖显著影响非根际土壤的碳氮功能拷贝数,与裸露土壤对照相比,固碳微生物(cbbL-R)、固氮微生物(nifH)、氨氧化古菌(amoA-A)和氨氧化细菌(amoA-B)的碳氮功能基因拷贝数分别增加55.97%~69.28%、39.60%~46.36%、16.52%~379.39%和23.98%~48.15%,但对根际土壤的影响较小。【结论】植物覆盖能有效提升蕉园土壤质量,特别是非根际土壤的微生物多样性指数和碳氮功能基因拷贝数等指标,而对根际土壤影响较小。不同覆盖处理中,豆科植物覆盖效果优于自然生杂草覆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覆盖 香蕉 土壤质量 土壤微生物多样性 碳氮功能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裸燕麦种质资源AFLP标记遗传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18
2
作者 徐微 张宗文 +1 位作者 吴斌 崔林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2205-2212,共8页
用20对AFLP引物组合对281份栽培裸燕麦(Avenanuda)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共得到1137条带,其中260条为多态性带,引物的平均多态性百分率为22.96%,平均多样性信息指数(PIC)为0.0326。以地理来源分组,不同来源的组群Simpson指数在1.235~1.49... 用20对AFLP引物组合对281份栽培裸燕麦(Avenanuda)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共得到1137条带,其中260条为多态性带,引物的平均多态性百分率为22.96%,平均多样性信息指数(PIC)为0.0326。以地理来源分组,不同来源的组群Simpson指数在1.235~1.495之间,Shannon指数范围为0.1558~0.4437,组群内变异贡献率为83.45%,组群间变异占16.55%。组群大小与多态性位点数、组群内变异贡献率、Simpson指数及Shannon指数显著相关。内蒙古和山西资源多样性丰富,东北地区资源独特,西部地区资源遗传结构单一,东欧组群与中国内蒙古组群遗传关系最近。国内组群的遗传多样性水平高于国外组群。地方品种与育成品种相比,组群内变异贡献率较高。建议在遗传多样性丰富地区进一步收集裸燕麦资源,并加强对材料少、代表性较差的地区,如中国西北和西南地区的裸燕麦地方品种的收集,以丰富我国的裸燕麦基因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裸燕麦 AFLP 遗传多样性 种质资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荞麦及其野生种遗传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32
3
作者 史建强 李艳琴 +2 位作者 张宗文 吴斌 王安虎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443-450,共8页
荞麦起源于我国西南地区,该地区分布有大量荞麦地方品种和野生近缘种。本研究利用SSR分子标记,对从我国西南地区收集的81份荞麦及其野生资源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显示,利用19对SSR引物共检测出84个等位基因,每对SSR引物平均扩增出4.... 荞麦起源于我国西南地区,该地区分布有大量荞麦地方品种和野生近缘种。本研究利用SSR分子标记,对从我国西南地区收集的81份荞麦及其野生资源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显示,利用19对SSR引物共检测出84个等位基因,每对SSR引物平均扩增出4.421个等位基因,19对SSR引物的平均Shannon's信息指数为0.985,平均PIC为0.478。81份荞麦及其野生资源的相似系数范围为0.500-1.000,分析发现大粒组荞麦种(甜荞及其近缘种、苦荞及小米荞、金荞)与小粒组硬枝万年荞亲缘关系比较近。通过聚类分析在遗传相似系数为0.732时,可将81份荞麦种质分为4个类群,第Ⅰ类由小粒组齿翅野荞、细柄野荞、小野荞麦、疏穗小野荞麦和硬枝万年荞组成;第Ⅱ类由甜荞和甜荞近缘种组成;第Ⅲ类都是由金荞组成;第Ⅳ类是由苦荞和小米荞组成。在遗传系数为0.920时,小粒组荞麦种可以明显区分出疏穗小野荞麦、硬枝万年荞、齿翅野荞及其细柄野荞。研究表明,19对SSR引物多态性较高,能较好反应荞麦及其野生种质的遗传多样性,本研究的结果为荞麦属种之间的亲缘关系分析和荞麦起源进化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生荞麦 SSR标记 遗传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AFLP标记分析皮燕麦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 被引量:15
4
作者 相怀军 张宗文 吴斌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71-277,共7页
用20对AFLP引物对来自于国内外的177份皮燕麦(Avena.sativa L.)资源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共获得976条清晰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为185条,不同引物的多态性百分率为9.3%~35.9%,平均为19.0%。不同来源组群的Shannon-Weaver多样性指数变化范... 用20对AFLP引物对来自于国内外的177份皮燕麦(Avena.sativa L.)资源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共获得976条清晰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为185条,不同引物的多态性百分率为9.3%~35.9%,平均为19.0%。不同来源组群的Shannon-Weaver多样性指数变化范围为0.19~0.3412,西欧材料最高,其次是北欧(0.3269)、日本(0.3072)、东欧(0.2949)、北美(0.2904)、黑龙江最低。主坐标和UPGMA聚类分析结果基本相同,并与地理来源有很高的一致性。全部材料总体上可分为两类,其中一类全部为国内资源,另一类包含所有国外、内蒙古和青海的材料。国内与国外材料分布相对集中,这表明国内与国外材料亲缘关系较远,交流不是很广泛。而国内不同来源的材料相互交错分布,表明国内皮燕麦资源交流充分,多样性不是很丰富,应加强国外皮燕麦的引种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燕麦 AFLP 遗传多样性 种质资源 主坐标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罹病香蕉假茎象甲苏格兰白僵菌的分离鉴定及其生物学特性 被引量:1
5
作者 丁明碧 王永芬 +5 位作者 吴丽 余宏伟 番华彩 曾莉 徐胜涛 郑泗军 《植物保护》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82-96,共15页
对云南省西双版纳州和昆明市东川区罹病的香蕉假茎象甲Odoiporus longicollis进行了病原分离。通过形态学鉴定及rDNA-ITS序列比对,确定分离到的4个菌株均为苏格兰白僵菌Beauveria caledonica。通过对这4个分离株的离体培养条件探索及毒... 对云南省西双版纳州和昆明市东川区罹病的香蕉假茎象甲Odoiporus longicollis进行了病原分离。通过形态学鉴定及rDNA-ITS序列比对,确定分离到的4个菌株均为苏格兰白僵菌Beauveria caledonica。通过对这4个分离株的离体培养条件探索及毒力测定,表明离体培养的最佳条件为光周期L∥D=24 h∥0 h、温度25℃、在加有虫粉的PDA培养基上培养18 d,此条件下的4个菌株菌落直径和产孢量最高,其中Cs-1达到(65.17±0.74)mm和1.01×10^(8)个/cm^(2),乳糖和牛肉膏分别为最适碳、氮源。生物测定结果表明,Cs-1菌株在接种浓度为1×10^(9)个/mL时对香蕉假茎象甲致死中时(LT_(50))最短,为9.254 d,致死中浓度(LC_(50))为3.618×10^(6)个/mL,20 d后的致死率为86.67%。本研究首次在云南蕉园发现并鉴定的4株昆虫病原真菌均为苏格兰白僵菌,Cs-1菌株对香蕉假茎象甲具有较好的生防潜力,可望今后应用于香蕉假茎象甲的生物防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蕉假茎象甲 苏格兰白僵菌 生物学特性 致病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收集燕麦种质的遗传多样性和冗余性鉴定 被引量:2
6
作者 王玉亭 张宗文 +2 位作者 李高原 张恩来 吴斌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6-21,共6页
从青海省4个县收集的60份燕麦样本中鉴别可能的重复材料,为编目和入库保存提供依据。通过名称与来源分析、形态变异性与相似性评价以及分子标记遗传多样性与冗余性鉴定,初步认为这些材料的来源不同,特性明显,遗传多样性丰富,具有一定的... 从青海省4个县收集的60份燕麦样本中鉴别可能的重复材料,为编目和入库保存提供依据。通过名称与来源分析、形态变异性与相似性评价以及分子标记遗传多样性与冗余性鉴定,初步认为这些材料的来源不同,特性明显,遗传多样性丰富,具有一定的保存和利用潜力。但从中也发现同名材料较多,个别材料间遗传相似性较高,存在一定遗传冗余性,并鉴别出可能的重复材料,如白燕麦(1083)与白燕麦(1093)、燕麦(1225)与大燕麦(1226)等。本研究为资源工作者有效鉴别种质收集品中的重复材料、提高保种效率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燕麦 种质收集 重复 多样性 冗余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苦荞SSR引物开发及其在遗传多样性分析中的应用
7
作者 韩瑞霞 张宗文 +1 位作者 吴斌 李艳琴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759-764,788,共7页
苦荞在中国已经成为广受欢迎的健康食品。本研究通过选择性扩增微卫星序列、体外重组扩增产物和构建SSR富集文库,开发出了一种简便的重组微卫星引物设计方法。通过这种方法,设计合成500对SSR引物,在苦荞上的有效性约50%,多态率达10.8%,... 苦荞在中国已经成为广受欢迎的健康食品。本研究通过选择性扩增微卫星序列、体外重组扩增产物和构建SSR富集文库,开发出了一种简便的重组微卫星引物设计方法。通过这种方法,设计合成500对SSR引物,在苦荞上的有效性约50%,多态率达10.8%,PIC平均值为0.3600。利用其中的28对SSR引物,在苦荞核心种质中检测出等位基因85个,每位点的等位基因数为2~5个,平均3.0个。不同地理来源的苦荞种质资源的Shannon-Weaver多样性指数为0.3633~0.6671,来自云南、四川和西藏的苦荞材料不但遗传多样性丰富,而且亲缘关系较近,进一步证实苦荞起源于中国西南部。本研究证明重组微卫星引物设计方法开发的引物对苦荞非常有效,将有助于促进苦荞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有用基因发掘和分子标记辅助育种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荞 SSR标记 遗传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AL基因序列的地方苦荞品种遗传多样性分析
8
作者 李敏 张宗文 +2 位作者 李艳琴 吴斌 高佳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530-537,共8页
苦荞在中国具有广泛的栽培种植地区,长时间演化形成了丰富的遗传多样性。为了研究和利用苦荞资源,以国内北方苦荞产区(内蒙古、青海、陕西、山西、甘肃)、西南苦荞产区(西藏、四川、贵州、云南)、国内其他地方品种(江西、安徽、湖北、... 苦荞在中国具有广泛的栽培种植地区,长时间演化形成了丰富的遗传多样性。为了研究和利用苦荞资源,以国内北方苦荞产区(内蒙古、青海、陕西、山西、甘肃)、西南苦荞产区(西藏、四川、贵州、云南)、国内其他地方品种(江西、安徽、湖北、湖南、广西)及国外品种(尼泊尔)共计67份苦荞材料为研究对象,PCR扩增其PAL基因并测序。在此基础上分析苦荞的遗传多样性,并采用NJ法(neighbor-joining)对67份苦荞材料构建系统进化树。结果表明,供试的67份苦荞材料的PAL基因序列长度为2011 bp,其中,变异位点为160个,占序列总长度的7.9%,简约信息位点为33个,占序列总长度的1.64%,突变的类型主要是碱基的转换与颠换,高变异位点均集中在外显子2的N端。不同来源的苦荞材料间的遗传距离分布于0.002~0.016之间,来源于中国四川组的苦荞材料种内平均遗传距离最大(0.016),中国内蒙古组的最小(0.002)。中国四川地区的材料与其他地区来源的材料间的遗传距离位于0.010~0.016之间,而其他地区间的遗传距离为0.004~0.013。67份苦荞材料的平均π值和θ值分别为0.0034和0.0143。其中,中国四川材料的π值为0.0148。基于PAL基因序列构建的NJ进化树中,67份苦荞材料分为7个类群,分类与地理来源无关。仅中国西藏来源的5份材料聚集为一类,说明PAL基因序列较为稳定,多数材料间变化差异较小。中国四川地区的苦荞材料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中国西藏地区的某一材料中有较多的SNP位点,推测中国西藏的部分材料可能存在突变的热点区,预示着PAL基因新的突变位点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荞 PAL序列 遗传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粮食和农业植物遗传资源国际条约》实施进展 被引量:14
9
作者 王述民 张宗文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493-496,共4页
简要叙述了《粮食和农业植物遗传资源国际条约》的目标和内容以及自生效以来取得的新进展,包括供资战略的实施、履约进展、方便获得和利益分享多边系统建设以及促进履约的计划和措施等,以期为我国植物遗传资源工作者和政府有关部门提供... 简要叙述了《粮食和农业植物遗传资源国际条约》的目标和内容以及自生效以来取得的新进展,包括供资战略的实施、履约进展、方便获得和利益分享多边系统建设以及促进履约的计划和措施等,以期为我国植物遗传资源工作者和政府有关部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粮食和农业植物遗传资源 国际条约 履约 多边体系 获取与共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oc TR4侵染对不同抗性香蕉种质淀粉含量的影响
10
作者 丁月 尹可锁 +6 位作者 朱酉正捷 郑泗军 徐胜涛 张文龙 冯臣成 尹顺利 刘立娜 《山西农业科学》 2025年第4期140-148,共9页
枯萎病作为一种对香蕉产业具有毁灭性影响的病害,一直是香蕉病害防控关注的焦点。为探究根组织中淀粉含量在寄主香蕉响应枯萎病菌侵染过程中的作用,将6个不同抗病、感病香蕉种质人工接种枯萎病菌4号生理小种热带型(Foc TR4),测定接种后... 枯萎病作为一种对香蕉产业具有毁灭性影响的病害,一直是香蕉病害防控关注的焦点。为探究根组织中淀粉含量在寄主香蕉响应枯萎病菌侵染过程中的作用,将6个不同抗病、感病香蕉种质人工接种枯萎病菌4号生理小种热带型(Foc TR4),测定接种后不同时间点根组织中的淀粉含量,并分析其动态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不同香蕉种质在接种Foc TR4后,根组织中的淀粉含量均呈上升趋势;相比感病种质,抗病种质淀粉含量对Foc TR4侵染的响应变化更明显,在测定时间范围内,达到峰值的时间比感病种质提前了7 d。抗病种质Pahang、Mbwazirume、GCTCV-119的淀粉含量在7、14、21、28 d的平均变化率分别为81.0%、97.0%、127.6%、94.8%,高于感病种质Gros Michel、Ibwi、Baxi Jiao的平均变化率42.5%、32.1%、46.1%、72.9%,表明在病原菌侵染过程中,香蕉根组织淀粉含量变化率与枯萎病抗性显著正相关。综上,根组织淀粉在香蕉响应枯萎病菌侵染的机制中具有重要功能,不同香蕉种质根组织淀粉含量的变化率决定了其对Foc TR4的抗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枯萎病 香蕉 淀粉含量 抗病 感病 FocTR4 根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宏基因组测序的植物叶表微生物富集及DNA提取方法 被引量:2
11
作者 张雨函 范熠 +4 位作者 李婷婷 庞爽 刘为 白可喻 张西美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256-263,共8页
获得高质量的微生物基因组DNA是进行复杂微生物群落宏基因组学研究的基础和难点。植物叶表是一个微生物多样性丰富的复杂生态系统,这些微生物群落可以调节叶片功能性状,影响植物的适应性。深入了解叶表微生物群落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原理,... 获得高质量的微生物基因组DNA是进行复杂微生物群落宏基因组学研究的基础和难点。植物叶表是一个微生物多样性丰富的复杂生态系统,这些微生物群落可以调节叶片功能性状,影响植物的适应性。深入了解叶表微生物群落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原理,有助于在促进植物生长和植物保护方面发挥重要的应用价值。由于叶表严苛的环境,导致富集叶表微生物难度较大,严重限制了高质量叶表微生物基因组DNA的提取。基于现有DNA提取方法,加入表面活性剂Silwet L-77进行前处理,同时循环利用洗脱液,加强叶表微生物的富集,以提高叶表微生物的获取量。结合商业试剂盒方法进行提取得到高纯度、高浓度的基因组DNA。经过质量控制和建库测序验证,DNA质量达到宏基组建库的要求。通过此方法可以提高叶表微生物分离和收集效率的方法,提高叶表微生物DNA提取成功率,为应用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叶表微生物组成和其他植物分子生物学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表微生物 Silwet L-77 DNA提取 宏基因组测序 质量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灵长类动物保护的成就与挑战 被引量:1
12
作者 李保国 张河 +21 位作者 李明 蒋学龙 范朋飞 周江 郭松涛 齐晓光 李进华 路纪琪 夏东坡 崔亮伟 向左甫 周岐海 黄志旁 黄乘明 肖文 胡慧建 周智鑫 陈明勇 黎大勇 范朋来 杨寅 潘汝亮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55-766,共12页
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双重影响导致全球灵长类生物多样性急剧下降。中国是北半球灵长类动物种类最多的国家,但在农业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的过程中,现代农业的扩张、自然资源的消耗以及土地的过度开发,使中国面临着严重的生态威胁。为此,... 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双重影响导致全球灵长类生物多样性急剧下降。中国是北半球灵长类动物种类最多的国家,但在农业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的过程中,现代农业的扩张、自然资源的消耗以及土地的过度开发,使中国面临着严重的生态威胁。为此,中国实施了包括栖息地恢复和保护在内的多种生态保护措施,在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取得了实质性进展,某些地区的灵长类动物种群数量有所增加。该研究对中国灵长类动物的历史文献和实地调查资料进行了系统分析,对中国灵长类动物的濒危状况进行了评估。尽管大多数灵长类物种的栖息地有所改善,种群数量也有所增长,但许多物种仍然面临着严重的威胁,包括种群数量的减少。例如,缅甸金丝猴、东黑冠长臂猿和海南长臂猿等物种由于分布范围有限和种群数量极少,仍然特别脆弱。科学数据的缺乏以及保护生物学研究的不足,进一步加剧了这些挑战。此外,蜂猴、倭蜂猴、印支灰叶猴、肖氏乌叶猴和戴帽叶猴等物种的详细种群监测数据仍然缺乏,这严重阻碍了针对这些物种保护管理政策的制定。因此,在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迫切需要开展专门的灵长类动物调查,实行跨境保护和区域合作,建立全面系统的数据库平台,对灵长类生物学进行持续深入的研究。此外,加强公众对野生动物保护的认识也至关重要。这些综合、系统的工作将为中国灵长类物种的保护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灵长类动物 生物多样性 栖息地破碎化 生境修复 保护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植物覆盖下蕉园土壤化学性质和酶活性的变化特征 被引量:4
13
作者 杨丽梅 周昀璠 +4 位作者 徐胜涛 王永芬 俞春燕 李迅东 郑泗军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63-171,共9页
【目的】通过对植物覆盖下蕉园土壤化学性质及酶活性进行研究,明确植物覆盖对蕉园土壤质量影响的变化特征,以期为用地养地结合的蕉园种植模式提供数据支持。【方法】以无覆盖物的传统裸露种植方式为对照,以人工种植大翼豆[Macroptilium ... 【目的】通过对植物覆盖下蕉园土壤化学性质及酶活性进行研究,明确植物覆盖对蕉园土壤质量影响的变化特征,以期为用地养地结合的蕉园种植模式提供数据支持。【方法】以无覆盖物的传统裸露种植方式为对照,以人工种植大翼豆[Macroptilium atropurpureum(DC.)Urb]和自然生杂草为覆盖处理,通过连续3年田间小区定位试验,分析植物覆盖下蕉园土壤化学性质及酶活性的变化特征。【结果】植物覆盖显著改善了蕉园土壤化学性质及酶活性(P<0.05),与对照相比,大翼豆覆盖处理的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碱解氮、有效磷分别提升51.92%、38.00%、41.86%、20.85%、29.70%;大翼豆覆盖处理的土壤蔗糖酶、脲酶、过氧化氢酶及磷酸酶活性分别提高34.19%、50.28%、33.41%、101.54%。植物覆盖措施在1年内有效改善了蕉园土壤有机质、碱解氮及有效磷含量,而对土壤全氮及全磷含量的影响则需要覆盖处理2年以上才能达到显著水平;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大翼豆覆盖处理对土壤酶活性影响较自然生杂草处理显著。【结论】与传统裸露种植方式相比,两种覆盖模式均显著提高了土壤化学性质和酶活性,且豆科植物覆盖效果明显优于自然生杂草,宽窄行种植配合豆科植物覆盖处理,能有效改善土壤质量,可作为云南干热河谷区域香蕉产业健康发展的技术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覆盖 蕉园 土壤化学性质 土壤酶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放牧对内蒙古荒漠草原草地植被及土壤养分的影响 被引量:34
14
作者 刘娜 白可喻 +2 位作者 杨云卉 张睿洋 韩国栋 《草业科学》 CAS CSCD 2018年第6期1323-1331,共9页
以内蒙古荒漠草原为研究对象,分析一个生长季内不同放牧强度下荒漠草原植被和土壤养分变化状况。试验设置禁牧CK)、轻度放牧(LG)、中度放牧(MG)和重度放牧(HG)4个放牧梯度。结果表明,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加,草地植被地上生物量减少,且生长... 以内蒙古荒漠草原为研究对象,分析一个生长季内不同放牧强度下荒漠草原植被和土壤养分变化状况。试验设置禁牧CK)、轻度放牧(LG)、中度放牧(MG)和重度放牧(HG)4个放牧梯度。结果表明,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加,草地植被地上生物量减少,且生长旺季(8月),轻度放牧、中度放牧和重度放牧比禁牧分别降低了7.47%、41.96%和51.75%;草地植被群落生物多样性变化不显著(P>0.05);植被物种丰富度随着放牧强度增加而下降;放牧强度对土壤有机质和土壤全氮无显著影响;植被群落生物多样性与表层土壤有机质呈负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荒漠草原 放牧 地上生物量 多样性 土壤养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假茎注射吡虫啉防控香蕉蓟马 被引量:14
15
作者 尹可锁 郑泗军 +8 位作者 杨韶松 曾莉 李迅东 郭志祥 段玉云 杨佩文 徐盛涛 严洪斌 周跃能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238-241,250,共4页
本研究使用专用注射器在香蕉花蕾刚现出时,通过假茎注射吡虫啉防治蓟马。试验1为70%吡虫啉水分散粒剂稀释200、250、300倍液,每株注射40mL;试验2为70%吡虫啉水分散粒剂稀释200倍液,每株注射20、40、60mL。结果表明:试验1和试验2的各处... 本研究使用专用注射器在香蕉花蕾刚现出时,通过假茎注射吡虫啉防治蓟马。试验1为70%吡虫啉水分散粒剂稀释200、250、300倍液,每株注射40mL;试验2为70%吡虫啉水分散粒剂稀释200倍液,每株注射20、40、60mL。结果表明:试验1和试验2的各处理对香蕉植株均没有药害。试验1中,70%吡虫啉水分散粒剂稀释200倍液对蓟马的防效为82.4%,与常规处理差异不显著,而稀释250、300倍液的防效为75.5%、66.8%,显著低于常规处理。试验2中,70%吡虫啉水分散粒剂200倍液3个注射剂量处理对蓟马的防效分别为77.9%、86.3%、89.6%,注射20mL的防效显著低于注射40mL和60mL的处理。在生产中,利用香蕉假茎注射施用70%吡虫啉水分散粒剂防治蓟马,考虑防效及成本,推荐浓度为稀释200倍液,每株注射40mL。该施药方法节省了农药使用量、施药时间,操作简便,达到了农药减量与确保防效并举的效果,为香蕉生产中减量使用农药提供了技术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吡虫啉 蓟马 假茎注射 防效 减量施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EG-6000胁迫下裸燕麦萌发期抗旱性鉴定与评价 被引量:58
16
作者 陈新 宋高原 +1 位作者 张宗文 吴斌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188-1195,共8页
以17个裸燕麦品种为试材,测定了20%PEG-6000水溶液模拟干旱胁迫下各品种的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等11个鉴定指标。以鉴定指标的相对值为抗旱性评价指标,在主成分分析的基础上,利用加权隶属函数法对供试裸燕麦品种的抗旱性进行了综合... 以17个裸燕麦品种为试材,测定了20%PEG-6000水溶液模拟干旱胁迫下各品种的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等11个鉴定指标。以鉴定指标的相对值为抗旱性评价指标,在主成分分析的基础上,利用加权隶属函数法对供试裸燕麦品种的抗旱性进行了综合评价,然后对不同鉴定指标在抗旱性评价中的作用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不同裸燕麦品种的抗旱性可由不同鉴定指标来体现;鉴定指标中的种子活力指数(VI)受干旱胁迫的影响最大,并与萌发期抗旱性的关系最为密切,可用于裸燕麦种质萌发期抗旱性的快速或初步鉴定;通过测定发芽率、平均发芽速度、最长初生根长、初生根总长、胚芽鞘长、种子活力指数,可有效预测裸燕麦品种萌发期的抗旱性;通过比较供试品种的抗旱性综合评价值(D值),筛选出N-C33Ⅳ-45-16、grosse和高千四号3个抗旱性较强的裸燕麦品种,可用于抗旱栽培或抗旱育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裸燕麦 萌发期 抗旱性 鉴定指标 综合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海拔气候因子对香蕉生长和果实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4
17
作者 徐胜涛 何翔 +5 位作者 杨佩文 白亭亭 番华彩 尹可锁 杨宝明 郑泗军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02-107,共6页
【目的】香蕉作为云南热区重要的经济作物,由于缺乏对高品质形成外部环境因素和品质组成内部因子的系统研究,不能有效地突出其品质优势,直接影响了云南省香蕉产业的整体效益。【方法】通过对蕉园海拔510、660和810 m的香蕉营养生长期和... 【目的】香蕉作为云南热区重要的经济作物,由于缺乏对高品质形成外部环境因素和品质组成内部因子的系统研究,不能有效地突出其品质优势,直接影响了云南省香蕉产业的整体效益。【方法】通过对蕉园海拔510、660和810 m的香蕉营养生长期和生殖生长期的调查,结合测定光照强度、空气温度、土壤温湿度和香蕉品质,分析不同海拔气候因子对香蕉生长和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香蕉生育期随着海拔的升高而延长。光照强度随着海拔的升高呈现降低趋势,但未达到显著水平;空气温度随海拔升高显著降低。植株高度和假茎周长随着海拔的升高均呈现显著下降趋势。香蕉果实品质随着海拔的增加呈现显著提升趋势。【结论】本研究认为温度是影响香蕉生长的重要气候因子;香蕉果实品质随着海拔的增加呈现显著性提升趋势,其中酸度也呈现提高趋势,需进一步明确海拔对香蕉果实口感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拔 香蕉 气候因子 生长 果实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燕麦种质资源耐盐碱性鉴定评价及耐盐碱种质筛选 被引量:33
18
作者 张静 高文博 +3 位作者 晏林 张宗文 周海涛 吴斌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551-1561,共11页
受气候变化及人类生产活动影响,世界盐碱地范围不断扩大,土壤盐碱化现已成为限制农业生产发展的重要因素。燕麦是一种耐盐碱性较强的作物,为了评价燕麦种质资源耐盐碱性及筛选耐盐碱的燕麦种质,本研究利用125 mmol L^(-1)NaCl、Na_(2)SO... 受气候变化及人类生产活动影响,世界盐碱地范围不断扩大,土壤盐碱化现已成为限制农业生产发展的重要因素。燕麦是一种耐盐碱性较强的作物,为了评价燕麦种质资源耐盐碱性及筛选耐盐碱的燕麦种质,本研究利用125 mmol L^(-1)NaCl、Na_(2)SO_(4)和NaHCO_(3)(物质的量比为1∶1∶1)的混合盐碱溶液对485份燕麦核心种质材料进行发芽胁迫处理,测定了发芽期发芽势、发芽率、根长、芽长、根鲜重、芽鲜重、根干重和芽干重8项指标,利用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隶属函数分析及聚类分析等方法对参试燕麦种质进行了耐盐碱综合评价及筛选。结果表明:盐碱胁迫对测定的8项指标均表现出抑制作用;盐碱胁迫下各指标的隶属函数值之间,及各指标隶属函数值与综合评价值之间均呈现出极显著的正相关性;通过主成分分析将8项测定指标转换成了2个主成分,累计方差贡献率为76.926%;结合隶属函数分析与聚类分析共筛选出2份高耐盐碱型的燕麦材料:燕1606和海阔夫斯基596号,将485份燕麦种质的耐盐碱性划分成了5个等级,其中高耐盐碱材料2份、耐盐碱材料49份、中等耐盐碱材料147份、盐碱敏感材料129份、盐碱极敏感材料158份;综合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和逐步回归方程结果,确定芽长作为发芽期燕麦耐盐碱筛选的首选指标,其次根鲜重、芽鲜重、发芽势和发芽率也是进行发芽期燕麦耐盐碱综合评价及筛选的重要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燕麦 种质资源 发芽期 耐盐碱 综合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海拔高度下香蕉园土壤理化性质及果实品质的变化 被引量:12
19
作者 徐胜涛 何翔 +11 位作者 杨佩文 白亭亭 番华彩 尹可锁 刘立娜 曾莉 李迅东 郭志祥 杨宝明 黄玉玲 李永平 郑泗军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215-1220,共6页
【目的】解析不同海拔高度下蕉园土壤理化特性和香蕉果实品质的变化,进而明确云南省高原山地高品质香蕉形成的外部环境因素和品质组成的内部因子,为云南省香蕉产业的提质增效提供技术支持。【方法】对510、660和810 m不同海拔高度的香... 【目的】解析不同海拔高度下蕉园土壤理化特性和香蕉果实品质的变化,进而明确云南省高原山地高品质香蕉形成的外部环境因素和品质组成的内部因子,为云南省香蕉产业的提质增效提供技术支持。【方法】对510、660和810 m不同海拔高度的香蕉园土壤和果实分别采样,分析土壤理化性质和酶活性,结合测定香蕉果实品质,明确不同海拔高度的蕉园土壤和果实品质差异。【结果】不同海拔高度的蕉园土壤理化性质存在差异;不同海拔高度的蕉园土壤酶活性存在差异,土壤过氧化氢酶和磷酸酶活性呈显著差异,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呈下降趋势,土壤磷酸酶活性随着海拔高度的上升而增加,土壤蔗糖酶和脲酶活性随海拔变化差异不显著。与海拔510和海拔660 m相比,海拔810 m的香蕉果实的甜度和酸度显著提升,香蕉总糖含量分别提升了31.12%和12.87%,维生素C含量分别提升了49.45%和15.06%,总酸含量分别提升了30.85%和11.70%,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分别提升了13.32%和8.10%,蛋白质含量分别提升了25.54%和11.68%,甜度分别提升了11.01%和6.47%,总体上香蕉果实品质均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而提升。【结论】不同海拔高度的蕉园土壤理化性质有差异,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香蕉生长和果实的形成,分析认为果实品质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呈现显著性提升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拔高度 蕉园 土壤养分 土壤酶活性 果实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燕麦种质资源重要农艺性状适应性和稳定性评价 被引量:31
20
作者 陈新 吴斌 张宗文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577-585,共9页
为客观评价燕麦种质资源重要农艺性状的适应性和稳定性,本研究利用加权隶属函数法分析了81份燕麦种质材料在7个试验点的株高等7个重要农艺性状的遗传差异,以加权隶属函数值(D值)构建基因型×环境的GGE双标图,分析裸燕麦、皮燕麦在... 为客观评价燕麦种质资源重要农艺性状的适应性和稳定性,本研究利用加权隶属函数法分析了81份燕麦种质材料在7个试验点的株高等7个重要农艺性状的遗传差异,以加权隶属函数值(D值)构建基因型×环境的GGE双标图,分析裸燕麦、皮燕麦在不同试验点的适应性和稳定性。结果表明:主穗粒重是裸燕麦材料在所有试验点中变异程度最大的性状,有效分蘖数是皮燕麦中变异程度最大的性状,其余5个性状的变异程度与皮裸性几乎无关;加权隶属函数法结合GGE双标图在对燕麦农艺性状进行综合分析时具有很好的应用价值;坝莜三号、73014-336、二莜麦、Bauntebue、坝燕一号等材料可用于实际生产,其中的坝莜三号、坝燕一号已是当下河北等地区的主栽品种;晋8609-1、LY03-02、二秋莜麦、64燕麦、品16、Banner、LY01-12等可作为杂交育种的亲本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燕麦 适应性 稳定性 加权隶属函数 GGE双标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