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地缘政治与战略资源产业链重构——以关键稀土矿产和材料为例 被引量:16
1
作者 杨丹辉 高风平 +1 位作者 刘思艺 弓宇峰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9-33,共15页
大国清洁能源转型尤其是快速扩张的电动汽车、风电等产业刺激了稀土等战略资源需求,稀土产业链成为中美地缘政治竞争的焦点领域。该研究基于法学和政治经济学的理论方法,从全球治理的经典范式出发,考察美国力推全球稀土产业链重构的深... 大国清洁能源转型尤其是快速扩张的电动汽车、风电等产业刺激了稀土等战略资源需求,稀土产业链成为中美地缘政治竞争的焦点领域。该研究基于法学和政治经济学的理论方法,从全球治理的经典范式出发,考察美国力推全球稀土产业链重构的深层动因及地缘政治影响,在美国地缘战略“产业链控制”与“联盟制华”两大特征下,揭示中美稀土产业链脱钩与全球“双链”格局、美国“三大法案”与清洁能源产业体系主导权、中美大国博弈与日本产业安全等重要政治经济关系之间的底层逻辑和战略呼应。研究发现:①在产业链控制方面,下游企业开展技术“去稀土化”与美西方“去中国化”的产业链布局导向相互加持,共同推动形成全球战略资源“双链”格局;②在与盟国联合制华方面,美国要求日本等盟国分担与中国地缘竞争的“缔盟”责任,而日本出于自身利益高度介入全球稀土产业链重构,由高度依赖中国稀土进口转向深度参与美国主导的全球稀土产业链;③美国出台“三大法案”是其一贯以国内法塑造地缘关系又一力证,背后的深层动机在于通过重塑战略资源产业链,掌控全球清洁能源转型的主导权。为应对日益升级的战略资源大国博弈,要立足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一方面利用好产业链中前端的资源和产能优势,创新引领战略资源产业链自主延展;另一方面强化战略布局,整合全球关键矿产资源,丰富反制手段,不断增强稀土等重点产业链韧性,提升国家战略资源安全保障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洁能源 稀土 战略资源 产业链重构 地缘政治竞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家安全视阈下生成式人工智能的法治应对——以ChatGPT为视角 被引量:22
2
作者 孔祥承 《法治研究》 CSSCI 2023年第5期61-70,共10页
ChatGPT的出现改变了既有人机交互模式,推动了自然语言处理、文本生成和数据处理等领域的发展和进步,标志着未来数字社会雏形已现。同时,ChatGPT等生成式人工智能因其学习的无监督性以及生成结果的不确定性也给国家安全带来了挑战,影响... ChatGPT的出现改变了既有人机交互模式,推动了自然语言处理、文本生成和数据处理等领域的发展和进步,标志着未来数字社会雏形已现。同时,ChatGPT等生成式人工智能因其学习的无监督性以及生成结果的不确定性也给国家安全带来了挑战,影响政治安全、军事安全、数据安全以及文化安全等诸多领域。未来应当坚持国家安全理念,从优化产业布局、打破算法黑箱、强化数据监管责任等方面入手,控制生成式人工智能给国家安全领域带来的风险,促进该行业的健康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成式人工智能 ChatGPT 国家安全 法治应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家法律视域中党内法规的立法技术完善 被引量:7
3
作者 郭世杰 《学习论坛》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43-48,共6页
以《中国共产党章程》为中心的党内法规制度整体虽已初步形成,但还要进一步体系化,实现与国家法律的有机衔接和运行协调,以满足新形势下全面从严治党的需要。党内法规制度的规范化建设,应当完善党内法规的制度体系,规范党内法规的概念术... 以《中国共产党章程》为中心的党内法规制度整体虽已初步形成,但还要进一步体系化,实现与国家法律的有机衔接和运行协调,以满足新形势下全面从严治党的需要。党内法规制度的规范化建设,应当完善党内法规的制度体系,规范党内法规的概念术语,明确党内法规的制定主体,厘清党内法规的制定权限,改进党内法规的制定技术和健全党内法规的备案审查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内法规 立法技术 制度规范 备案审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监察制度改革的基本思路与根本遵循 被引量:4
4
作者 郭世杰 《河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12-19,共8页
新时期的国家监察制度改革,在追求集中统一、权威高效,贯彻法治思维、法治方式,注重惩防并举和突出主责主业等基本思路下展开,满足了反腐败斗争的现实需要和建构中国特色监察体制的政治需求。监察制度改革要坚持党的领导,将国家监察与... 新时期的国家监察制度改革,在追求集中统一、权威高效,贯彻法治思维、法治方式,注重惩防并举和突出主责主业等基本思路下展开,满足了反腐败斗争的现实需要和建构中国特色监察体制的政治需求。监察制度改革要坚持党的领导,将国家监察与党内监督彻底分离的思路在中国政治实践中并不具有可行性;要建立健全国家监察体制和党内监督体系,努力实现国家监察和党内监督的衔接与协调;应当立足中国宪制和现实国情,反映时代特点、时代精神与回应现实需求;应当区分国家监察机构和党内监督机构,保障各自的相对独立性,建立监察职业标准以追求监察事务的专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监察 党内监督 制度改革 监察制度改革 根本遵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