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孔子学院与歌德学院:不同理念下的跨文化传播 被引量:33
1
作者 董璐 《国际关系学院学报》 CSSCI 2011年第4期101-107,共7页
孔子学院和歌德学院分别为中国和德国对外语言培训机构,同时肩负着向外界传输本国、本民族文化的重任,这使得两者有许多可以比较的方面。孔子学院在较短的数年间在全球建立了数百家分支机构,超过了歌德学院60年来的建院总数。而跨文化... 孔子学院和歌德学院分别为中国和德国对外语言培训机构,同时肩负着向外界传输本国、本民族文化的重任,这使得两者有许多可以比较的方面。孔子学院在较短的数年间在全球建立了数百家分支机构,超过了歌德学院60年来的建院总数。而跨文化传播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数量的迅速增长并不等同于强效的文化传播,目标受众对原本陌生或者已经持有刻板偏见的族群形象的形成或者转变,需要漫长的时间。因此,采用怎样的文化传播理念、以怎样的跨文化传播心态和系统步骤,积极地将文化推广和反哺相融合,从而使得我国优良文明传统能够在全球范围内广泛传播,是孔子学院和跨文化传播研究者真正需要深入研究的对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文化传播 对外影响力 国家形象 民族文化 文化凝聚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探究新时代国际传播的方法论创新:基于“全球中国”的概念透视 被引量:40
2
作者 史安斌 盛阳 《新闻与传播评论》 CSSCI 2021年第3期5-13,共9页
随着传播技术的发展和经济文化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全球中国"成为国际传播概念和理论创新的一个有效切入点。它不仅体现了当下国际地缘政治秩序和经济社会权力格局的变化,也为理解新全球化时代中国国际传播战略的转型升级提供... 随着传播技术的发展和经济文化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全球中国"成为国际传播概念和理论创新的一个有效切入点。它不仅体现了当下国际地缘政治秩序和经济社会权力格局的变化,也为理解新全球化时代中国国际传播战略的转型升级提供了新的方法论。跨越民族国家和地缘政治边界的国际传播理论想象,在新的社会文化语境中不仅蕴含丰厚的历史积淀和理论价值,也具有鲜明的方法论创新意义。随着中国在世界秩序的重构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影响力,全面客观地评估、塑造和传播中国的国家形象,成为国际传播研究的重要议题。重塑"全球中国"新形象,亦是国际传播话语体系重构的有效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中国 国家形象 国际传播 话语体系 文化软实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国战略传播体系国家安全协同机制研究 被引量:8
3
作者 纪忠慧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46-57,共12页
战略传播体系是外交、安全和传播三大要素聚合反应的复杂巨系统和复合有机整体,国家安全协同机制是其底层逻辑,具有基础性和决定性意义,需要从领导体制、结构方式、实践策略等诸多领域加以深入研究。协同是分工协作、配合协调的高级形态... 战略传播体系是外交、安全和传播三大要素聚合反应的复杂巨系统和复合有机整体,国家安全协同机制是其底层逻辑,具有基础性和决定性意义,需要从领导体制、结构方式、实践策略等诸多领域加以深入研究。协同是分工协作、配合协调的高级形态,本质上是整体大于要素之和,强调系统所具有的自组织能力。在实践策略上,美国战略传播体系发挥全政府与全社会的自组织效应,坚持以攻为守、先发制人,与美国维护国家安全的全面性、进攻性和排他性等特征完全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战略传播 国家安全 公共外交 安全话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全球社会安全视角解析微博国际传播的高度趋同性 被引量:2
4
作者 董璐 《国际关系学院学报》 2012年第3期101-107,共7页
微博由于参与者在交流过程中的高度互动,因而具有人际传播和群体传播的特性,这导致意见领袖和主流意见的产生,最终出现意见趋同。同时,由于微博采用了最先进的传播技术,大量信息得以复制,被迅速、广泛地传送,因而具有大众传播的特性。... 微博由于参与者在交流过程中的高度互动,因而具有人际传播和群体传播的特性,这导致意见领袖和主流意见的产生,最终出现意见趋同。同时,由于微博采用了最先进的传播技术,大量信息得以复制,被迅速、广泛地传送,因而具有大众传播的特性。人际和群体互动中形成的共识性意见被大规模传播,因而,微博虽在形式上实现了"去中心化",在内容上却呈现出"集中化"。微博的这种特性使之成为可能破坏社会安全的集群行为的联络和组织工具。尽管各国政府已经对此高度关注,但是监管的合理性、必要性、可行性都有争议。更为重要的是,在微博上拥有话语权的每个传播主体有必要加强自律、提高自身的微博素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博 微博话语权 国际传播 微博素养 信息全球化 全球社会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战略传播视域下的楔子战略:原理、机制与方法 被引量:1
5
作者 纪忠慧 时盛杰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9-61,73,共14页
从战略传播的视角剖析国际关系中的楔子战略。从原理上来说,战略传播本质上是利用了国家趋利避害的普遍心理和联盟困境这一认知矛盾,分化者通过传递不同成本的信号,推动形成对象国关于联盟问题的决策认知。从机制上来说,战略传播以多主... 从战略传播的视角剖析国际关系中的楔子战略。从原理上来说,战略传播本质上是利用了国家趋利避害的普遍心理和联盟困境这一认知矛盾,分化者通过传递不同成本的信号,推动形成对象国关于联盟问题的决策认知。从机制上来说,战略传播以多主体协同、精准受众和言行一致为核心要素,以“传播—认知—行为”为基本逻辑发挥效用,并对政治决策的其他因素施加影响,最终塑造决策者认知,推动政策形成。从方法上来说,战略传播体系需要构建“黑白灰”相互协调的宏观格局,以对手联盟内的薄弱环节为目标对象,并综合运用多种文本信息与话语技巧,才能实现“分而治之”的战略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战略传播 楔子战略 联盟困境 认知塑造 话语建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跨”到“转”:新全球化时代传播研究的理论再造与路径重构 被引量:110
6
作者 史安斌 盛阳 《当代传播》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8-24,共7页
2016年以来,世界进入"新全球化时代",原有的"跨文化传播"理论架构已经无法充分含括和解析全球社会与文化之变局。我们需要将其升级为"转文化传播"这一全新的概念维度上,才能准确理解和把握当下现实。本... 2016年以来,世界进入"新全球化时代",原有的"跨文化传播"理论架构已经无法充分含括和解析全球社会与文化之变局。我们需要将其升级为"转文化传播"这一全新的概念维度上,才能准确理解和把握当下现实。本文试图从知识社会学的角度对"转文化传播"与"跨文化传播"进行对比分析,并将转文化传播的概念和理论体系投射到传播政治经济学的交叉知识谱系中进行解读和辨析。通过从认识论、方法论和本体论层面对其展开理论反思和延展式评析,并尝试在"一带一路"倡议所引领的新全球化语境下对当下中国学界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提出方向性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文化传播 转文化传播 全球化 去西方化 赋权/赋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口语传播中的非言语传播 被引量:10
7
作者 王晓晖 韩雪峰 《当代传播》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33-35,共3页
口语传播是指通过"说话"来制造意义的过程。在口语传播过程中,人们还不断地进行着非言语传播。非言传播在口语传播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关键词 口语传播 非言语传播 非言语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奥运期间中国武术文化的宣传策略 被引量:3
8
作者 刘明亮 马巍 李天宁 《国际关系学院学报》 CSSCI 2008年第4期60-63,共4页
为了提高中国武术的知名度,扩大中国武术在世界的影响力,弘扬武术文化,振奋民族精神,促进武术国际化发展,奥运会期间宣传中国武术的策略,应该结合中国武术的特点,巧妙地运用宣传技巧,多媒介、多层次、有重点地宣传。首先,以散打和太极... 为了提高中国武术的知名度,扩大中国武术在世界的影响力,弘扬武术文化,振奋民族精神,促进武术国际化发展,奥运会期间宣传中国武术的策略,应该结合中国武术的特点,巧妙地运用宣传技巧,多媒介、多层次、有重点地宣传。首先,以散打和太极拳作为中国武术文化宣传的突破口;其次,"创造"和"包装"符合时尚文化潮流的武术形象,运用现代化的大众传播媒介(MassMed ia)制造名人效应,使武术时尚化。第三,运用大规模群体宣传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奥运会 武术文化 宣传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全球化时代的文化认同 被引量:22
9
作者 丁琴海 《国际关系学院学报》 CSSCI 2009年第2期51-57,共7页
全球化背景下的文化认同呈现出混合各种文化成分的混杂现象。但同时各种文化之间的碰撞、竞争又会反映到人们对文化身份的认同中,故而当今的文化认同问题主要体现为文化身份问题,文化认同危机体现为与民族文化身份相关的认同危机。我们... 全球化背景下的文化认同呈现出混合各种文化成分的混杂现象。但同时各种文化之间的碰撞、竞争又会反映到人们对文化身份的认同中,故而当今的文化认同问题主要体现为文化身份问题,文化认同危机体现为与民族文化身份相关的认同危机。我们在文化上仍需保持开放的心态,开放性认同既能保持对本族文化的自觉传承与精神归属,又对其他文化敞开心胸,积极吸纳其他文化中的精华。只有这样才能既为建设本民族文化提供多元化的精神资源,也为解决人类共同体面临的各种危机提供符合时代特点的思想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化 开放性 他者 混杂性 民族文化身份认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化安全遭受威胁的后果及其内生性根源 被引量:12
10
作者 董璐 《国际安全研究》 2014年第2期64-86,157,共23页
文化安全是文化系统正常运行、持续发展以及文化利益不受威胁的状态。当文化安全受到由于技术和市场所推动的全球化威胁时,所造成的可见的后果是文化的标准化、同质化、娱乐化和商品化。与之相应的潜在的后果主要是文化多样性遭到破坏... 文化安全是文化系统正常运行、持续发展以及文化利益不受威胁的状态。当文化安全受到由于技术和市场所推动的全球化威胁时,所造成的可见的后果是文化的标准化、同质化、娱乐化和商品化。与之相应的潜在的后果主要是文化多样性遭到破坏。这些都将无法造就完整的文化而只能导致文化的瓦解。文化安全既受到外源性因素,即不同文化之间的影响关系的威胁;也受到内生性根源,即在历史的发展进程中,任何文化的存在和发展都可能遭遇到的原因的威胁。由于传播技术对文化的控制与垄断,威胁着文化多样化,造成信息的碎片化和视觉化,对文化造成多种破坏,因而传播技术的发展是威胁文化安全的诱因和内生性的物质根源。文化认同、文化吸引力以及文化传承能力是文化安全的内生性根本要素,它们关系着文化的续存和影响力。在全球共享安全背景下,对于文化安全最好的保障就是保护文化的多样性和开放性,促进不同文化间有意义的互动和共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安全 传播技术 文化多元化 文化吸引力 文化传承 全球共享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恐慌传播的自组织临界模型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张中全 高红玲 《国际关系学院学报》 CSSCI 2009年第6期49-54,共6页
恐慌传播的特征表明,它可以用自组织临界模型来解释。沙堆模型是典型的自组织临界模型,将沙粒缓缓加入,开始时沙堆越来越高但不会有崩塌,当沙堆越来越陡峭达到一定倾斜度时,每加上一粒沙都可能产生沙崩。恐慌传播中,信心就是沙堆倾斜度... 恐慌传播的特征表明,它可以用自组织临界模型来解释。沙堆模型是典型的自组织临界模型,将沙粒缓缓加入,开始时沙堆越来越高但不会有崩塌,当沙堆越来越陡峭达到一定倾斜度时,每加上一粒沙都可能产生沙崩。恐慌传播中,信心就是沙堆倾斜度,如果信心缺失的状态早已存在,那么临界点轻易就会被超过,社会系统就很容易坍塌。自组织临界模型告诉我们不同于传统的社会情绪控制方法及灾变后的处理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恐慌传播 自组织临界模型 社会情绪 复杂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化安全视阈中汉字安全的潜在危机 被引量:7
12
作者 高玉昆 《国际安全研究》 2015年第3期22-51,共30页
中国文化安全中的重要要素是汉字安全。汉字安全是指:汉字系统这项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处于没有危险的,即既没有外部的威胁又没有内部的混乱和疾患的客观状态;在中国国家文化中不失去其主导地位;保持合理的纯洁性;不给人民带来不便... 中国文化安全中的重要要素是汉字安全。汉字安全是指:汉字系统这项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处于没有危险的,即既没有外部的威胁又没有内部的混乱和疾患的客观状态;在中国国家文化中不失去其主导地位;保持合理的纯洁性;不给人民带来不便和害处;中国人使用汉字的权利不受外部强权的威胁和侵害。目前,汉字在中国媒体以及社会生活各领域中的应用方面存有潜在危机,人们对汉字安全问题的认识存有误区,不重视汉字应用的合理性、纯洁性和规范性,出现了汉字系统的混乱和疾患,给人民生活带来了一定程度的不便和害处,汉字安全的危机由此萌生。中国大众传媒过度使用英文字母缩略词对汉字安全构成外源性的冲击。海峡两岸以及港澳地区汉字字形不统一、中国人书写汉字能力下降以及不雅汉字的滥用,形成对汉字安全的内源性冲击。正视汉字安全的潜在危机,积极应对,维护祖国汉字体系的安全、完整和稳定,对于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保持对自身文化的自信、耐力和定力,提升文化软实力,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安全 汉字安全 潜在危机 外源性风险 内源性风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球化时代的文化安全 被引量:5
13
作者 丁琴海 《国际关系学院学报》 CSSCI 2011年第2期1-8,共8页
从非传统安全观的角度分析文化安全问题,是理解全球化时代文化问题的重要理论方法。在文化安全主体方面,全球化时代的文化主体是多元的,非传统安全观特别关注的是个体的文化安全与人类的文化安全;在文化安全的威胁来源方面,非传统安全... 从非传统安全观的角度分析文化安全问题,是理解全球化时代文化问题的重要理论方法。在文化安全主体方面,全球化时代的文化主体是多元的,非传统安全观特别关注的是个体的文化安全与人类的文化安全;在文化安全的威胁来源方面,非传统安全观不仅注重文化安全威胁的外生因素,更注重文化安全威胁的内生因素;在文化安全的价值目标方面,非传统安全观不仅将文化视为国家竞争的"软实力",而且更强调合作共存,强调文化的真善美,强调文化在沟通不同文化群体及个体方面的重要作用;在安全边界方面,非传统安全观强调以动态思维而非静态思维来看待文化的安全边界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化 文化安全 非传统安全 人的安全 人类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文化传统中的凝聚力与软实力 被引量:4
14
作者 郭小聪 《国际安全研究》 2014年第2期87-100,157-158,共14页
对于处于战略防守方的中国而言,越是要向外拓展软实力,就越是要重视挖掘自身的凝聚力。凝聚力与软实力本来就是一体两面的,均源于文化自身的吸引力,尽管其着力点不同,却共同决定了一个国家的精神潜力。应当注重从外人的眼光来反思中国... 对于处于战略防守方的中国而言,越是要向外拓展软实力,就越是要重视挖掘自身的凝聚力。凝聚力与软实力本来就是一体两面的,均源于文化自身的吸引力,尽管其着力点不同,却共同决定了一个国家的精神潜力。应当注重从外人的眼光来反思中国的历史文化传统,因为对中国是凝聚力的东西,对外人往往就是软实力。中华民族延续不断的历史,其"衰而又兴"的凝聚力,正是中国最柔韧的软实力。国家统一与地方文化多元发展的和谐共存,其"和而不同"的凝聚力,正是中国最亲和的软实力。即使共同经历的灾难,也会不可思议地加深各族人民之间的凝聚力,因为正是处在一个命运共同体中,才会同甘共苦,共同期待未来。但是,从"协和万邦"古老理念到倡导"和谐世界"新国际安全观,并不一定意味着皆大欢喜的和平红利,也可能带来不确定性危险,因为对西方而言,这可能意味着道德和意识形态层面的挑战。中国的文化软实力,不应只是怀柔感化作用的代名词,还应包含和体现敢于力抗强者、主持正义、维护公正等精神内涵与道德形象,当然,这就更需要自身具备坚不可摧的凝聚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凝聚力 软实力 和谐世界 中国传统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播学专业教育的特殊性和教学方法创新之探讨 被引量:4
15
作者 高红玲 《国际关系学院学报》 2006年第5期1-7,共7页
传播学是一门科际外延广大、研究课题广泛而且内涵深入且多层的学科。其不仅在理论层面上有极其广阔的发展空间,在应用层面的价值也与日俱增。因此,对传播人才的需求是能从宏观的层面掌握传播学理论并运用于实践的复合型人才。为此,传... 传播学是一门科际外延广大、研究课题广泛而且内涵深入且多层的学科。其不仅在理论层面上有极其广阔的发展空间,在应用层面的价值也与日俱增。因此,对传播人才的需求是能从宏观的层面掌握传播学理论并运用于实践的复合型人才。为此,传播学专业的教育需要打破教师、教室和教材为中心的限制,在更广泛的领域内尝试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变化,以促进学生知识的拓展和创造性地运用知识的能力。在“工作坊”式实践教学中,综合的投入带来多元化的收获:强化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与应用;促进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全面提高;锻炼了学生批判性思考的能力;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促进学生所学知识向能力转换。但是,在教育方法探索中仍有问题尚待解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播学 工作坊 实践教学 教学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约瑟夫·奈软实力说与美国大众文化的历史渊源 被引量:1
16
作者 郭小聪 《国际关系学院学报》 CSSCI 2011年第5期1-7,共7页
美国文化差不多就等于美国大众文化。美国大众文化的成长与美国建国历史息息相关,形成了三个独特点:一是它是全体拓荒移民创造的平民性质的文化,不具有历史悠久国家那种雅俗相对的稳定文化构架。二是它从一开始就是必须参与市场竞争的... 美国文化差不多就等于美国大众文化。美国大众文化的成长与美国建国历史息息相关,形成了三个独特点:一是它是全体拓荒移民创造的平民性质的文化,不具有历史悠久国家那种雅俗相对的稳定文化构架。二是它从一开始就是必须参与市场竞争的商业性质的文化。三是基于以上两点,美国人对大众文化的理解十分宽泛,基本涵盖了美国社会生活方式本身。凡是能够创新、引领潮流的事物,既是生活现象,也被视为文化现象。正是如此,人们唯独对于美国文化,倾向于用"新不新"而非"美不美"这样的标准来衡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约瑟夫·奈软实力说 美国文化 历史渊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化软实力研究在中国
17
作者 郭小聪 《国际关系学院学报》 CSSCI 2010年第5期38-43,共6页
文化软实力研究在中国大致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与冷战后中国所面临的新局面和新压力相对应,表面上反应寥寥,却暗含着紧张与忧虑。第二阶段自9·11事件后,中国由于历史强盛时期回忆、亚洲金融危机应对成功,以及对"中国威胁论&... 文化软实力研究在中国大致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与冷战后中国所面临的新局面和新压力相对应,表面上反应寥寥,却暗含着紧张与忧虑。第二阶段自9·11事件后,中国由于历史强盛时期回忆、亚洲金融危机应对成功,以及对"中国威胁论"的警惕,而引发国内对文化软实力研究的新兴趣与广泛探讨。第三阶段则因2007年中共十七大对文化软实力的强调,而使其进入中国主流话语,展现出通俗化与变革性两方面趋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实力研究 文化交流 中国 中国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约瑟夫·奈软实力说与美国大众文化的当代影响
18
作者 郭小聪 《国际关系学院学报》 CSSCI 2011年第6期40-49,共10页
随着20世纪美国实力超群,美国大众文化亦从强调独特性转向普世性,其早期三个主要特点越来越被赋予精神价值观意味,产生全球性影响。一是当初由全民参与创造的平民性质的大众文化,如今被作为民主的标识。二是当初基于市场竞争发展起来的... 随着20世纪美国实力超群,美国大众文化亦从强调独特性转向普世性,其早期三个主要特点越来越被赋予精神价值观意味,产生全球性影响。一是当初由全民参与创造的平民性质的大众文化,如今被作为民主的标识。二是当初基于市场竞争发展起来的大众文化,如今成为了自由的标识。三是当初广泛渗透于美国社会生活的大众文化,如今越来越被意识形态化,成为美国生活方式和价值理念的象征。然而,美国大众文化很难成为精神价值观的山巅之城,因其消费文化本质无法满足人类精神升华的渴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约瑟夫·奈软实力说 美国大众文化 意识形态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播的发展及高等教育的应对
19
作者 董璐 《国际关系学院学报》 2006年第5期8-13,共6页
大学生的读书习惯正从精读转向“泛读”,这种状况的背后隐含着思维方式和处理信息方法的根本变化,应该引起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多媒体时代所展示的动态的知识世界和不可限量的知识资源,使学生的学习对象、认知条件与环境都发生了巨... 大学生的读书习惯正从精读转向“泛读”,这种状况的背后隐含着思维方式和处理信息方法的根本变化,应该引起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多媒体时代所展示的动态的知识世界和不可限量的知识资源,使学生的学习对象、认知条件与环境都发生了巨大变化。高等学校传统的教学方式在新的教学情境下,要求教师在教育思路、教学方式、知识结构、自身素质等方面做出相应的调整和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播 多媒体 教学改革 教师 教育任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美传播影响力比较研究——以《人民日报》、《中国日报》、《纽约时报》为例 被引量:6
20
作者 "对外传播效果研究"课题组 高红玲 董璐 《国际关系学院学报》 2007年第6期42-50,共9页
在全球化的浪潮中,如何树立正面国家形象,发扬和传递多元文化,在国际市场的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都是真正实现"全球化",而使之避免沦为西方主导的资本全球化的重要条件;这也正是传播业应该积极应对并有所作为的领域。因此,通... 在全球化的浪潮中,如何树立正面国家形象,发扬和传递多元文化,在国际市场的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都是真正实现"全球化",而使之避免沦为西方主导的资本全球化的重要条件;这也正是传播业应该积极应对并有所作为的领域。因此,通过对三家具有代表性和一定影响力的日报——我国的《人民日报》、《中国日报》和美国的《纽约时报》进行定量研究和定性分析,对比它们在传播手段、编辑技巧、内容选择、语言风格等方面的得失,比较其长短优劣,从而为提高和改进我国的新闻传播技巧提供有益的参考,进一步提高我国的传播媒介在对外传播中的影响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化 胡锦涛 人民日报 中国日报 纽约时报 传播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