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国际人类学与民族学联合会第十六届世界大会主旨发言掠影
1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S1期207-,205,共2页
关键词 国际人类学与民族学联合会 文化人类学 主旨 研究领域 人类学研究 大会 墨西哥 全球经济 连续进化 生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际人类学与民族学联合会第十六届世界大会主旨发言掠影
2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S2期2-,356,共2页
国际人类学与民族学联合会第十六届世界大会于2009年7月27日至31日在中国云南省省会昆明市召开,以云南大学为主会场。有逾4000名中外学者齐聚春城,共襄此次学术盛会。
关键词 国际人类学与民族学联合会 文化人类学 主旨 研究领域 人类学研究 大会 中国云南省 世界 墨西哥 云南大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际人类学与民族学联合会第十六届世界大会主旨发言掠影
3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F0002-F0002,F0003,共2页
关键词 国际人类学与民族学联合会 世界大会 云南大学 昆明市 云南省 主会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民族志电影的魅力与特征 被引量:3
4
作者 鲍江 《人民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4期130-132,共3页
传承与创新二律背反要求动画创作者深入具体生活。民族志作为人文与社会科学的一种常规研究方法,具备独树一帜的深入具体生活的特点,对动画创作具有不可替代的借鉴价值。我国民族志电影经过60多年发展取得了国际领先的学术成就,丰厚的... 传承与创新二律背反要求动画创作者深入具体生活。民族志作为人文与社会科学的一种常规研究方法,具备独树一帜的深入具体生活的特点,对动画创作具有不可替代的借鉴价值。我国民族志电影经过60多年发展取得了国际领先的学术成就,丰厚的纪录片成果积累可成为动画创作的素材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志 电影 动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潜在与现实:文化记忆视角下文化遗产传承与建构的三个特性 被引量:17
5
作者 王焯 张继焦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87-95,共9页
对于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建构,如以文化记忆理论视角,可通过物化表现、身体实践、政府力量三个维度对其进行特性解析。文化遗产本质上属于一种文化记忆,文字、图像、建筑等媒介,体现了文化记忆的成型性,具有存储、唤醒、回忆的功能;技艺、... 对于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建构,如以文化记忆理论视角,可通过物化表现、身体实践、政府力量三个维度对其进行特性解析。文化遗产本质上属于一种文化记忆,文字、图像、建筑等媒介,体现了文化记忆的成型性,具有存储、唤醒、回忆的功能;技艺、仪式、组织活动等身体实践体现了文化记忆的能动性,具有沟通、重构、认同的功能;体制机制、政策规划、鼓励培育等体现了文化记忆的约束性,具有规范、引导的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记忆 文化遗产 文化传承 企业人类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文化自觉”到“文化自信”:中国文化思想的历史性转向 被引量:17
6
作者 张继焦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9-16,共8页
1997年费孝通先生提出"文化自觉"理念,转眼之间20年过去了,中国已经从一个贫穷落后的弱国逐渐发展成为一个全面小康的大国,在国际上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2012年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强调"... 1997年费孝通先生提出"文化自觉"理念,转眼之间20年过去了,中国已经从一个贫穷落后的弱国逐渐发展成为一个全面小康的大国,在国际上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2012年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强调"文化自信"。这是国家强大的体现。从"文化自觉"到"文化自信",不仅是人们认识和行动不断深化的过程,而且是中国文化思想的历史性转折。现如今,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光有"文化自觉"是不够的,我们应该既要有"文化自觉",更要有"文化自信";"文化自觉"是"文化自信"的基础,"文化自信"是"文化自觉"的更高要求,拥有"文化自信"才能讲好中国文化"从哪里来"、才能讲好中国文化"去向何方"。在多元文化并存的当今世界,只有做到"文化自信",才能在世界不同文化的对比和互动中获得增强中国文化转型的动力和文化创新的能力,最终实现我们共同的文化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自觉” “文化自信” 文化思想 中国智慧 中国方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结构主义:一种对“中国式发展”的新解释 被引量:14
7
作者 张继焦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71-76,共6页
"新结构主义"是在学理层面进一步阐明"中国式发展"道路自信和理论自信的一种新尝试。与欧美学者所奉行的"新制度主义"有着本质的不同,基于"中国式发展"而提出的"新结构主义"理论是... "新结构主义"是在学理层面进一步阐明"中国式发展"道路自信和理论自信的一种新尝试。与欧美学者所奉行的"新制度主义"有着本质的不同,基于"中国式发展"而提出的"新结构主义"理论是中国社会科学研究者基于本国国情独立探索出的本土概念和解释框架。"新结构主义"理论揭示了中国社会呈现的"伞式"和"蜂窝式"并存的二元结构,提出"中国式发展"可以采取两条腿走路的方式,即一条腿走由政府主导的"伞式"发展路子,另一条腿走由民间自发开拓的"蜂窝式"发展路子。实践证明,通过"伞式"和"蜂窝式"的二重奏方式,以经济社会结构转型为主旋律,中国的社会经济成功奏响了工业化、市场化、城市化三部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发展 经济社会结构转型 伞式社会 蜂窝式社会 新结构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走出弗里德曼宗族研究困境:从“分离说”到“配套说” 被引量:7
8
作者 张继焦 党垒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34-43,共10页
弗里德曼的宗族研究模式本质上是一种"分离说",表现出国家(上层)与地方社会(基层)之间、官方(官僚体制)与民间(宗族组织)之间的分离,不能完全解释中国传统宗族社会的现象,也不符合中国传统社会等级制度的根本特征。相较于&qu... 弗里德曼的宗族研究模式本质上是一种"分离说",表现出国家(上层)与地方社会(基层)之间、官方(官僚体制)与民间(宗族组织)之间的分离,不能完全解释中国传统宗族社会的现象,也不符合中国传统社会等级制度的根本特征。相较于"分离说",明清时期海南宗族社会的发展状况,体现出国家(上层)与地方社会(基层)之间、官方(官僚体制)与民间(宗族组织)之间的相互配套和双向互动,可以视为一种"配套说"。"配套说"超越了"分离说"以乡村宗族为主体社会结构的研究范式,将宗族置于不同层级的、与自上而下的官僚体系相匹配的结构体系中去,更符合中国传统社会结构的本质特征,也更有效解释中国宗族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由此,对当前人类学研究与中国民间社会组织研究进行以下思考:在人类学研究上,需要重新反思其发展历程,加强向上研究,走出乡村,促进多学科合作研究;在中国民间社会组织研究上,需要走出西方理论和经验研究的局限,从中国二元社会的结构特质,理解官方社会与非官方社会的联系与互动对民间组织发展的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宗族研究 分离说 配套说 弗里德曼 民间社会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