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临床流行病学和循证医学的学科建设 被引量:18
1
作者 刘晓清 吴东 《协和医学杂志》 CSCD 2019年第4期398-402,共5页
临床流行病学是在临床医学领域内引入现代流行病学和统计学方法,从患病个体诊治扩大到患病群体研究,以探讨疾病病因、预防、诊断、治疗、预后等规律的临床基础学科。循证医学的核心思想是通过检索、评价和应用证据,结合医生技术经验和... 临床流行病学是在临床医学领域内引入现代流行病学和统计学方法,从患病个体诊治扩大到患病群体研究,以探讨疾病病因、预防、诊断、治疗、预后等规律的临床基础学科。循证医学的核心思想是通过检索、评价和应用证据,结合医生技术经验和患者的具体情况,经医患共同决策作出符合患者需求的利大于弊的诊疗决定。加拿大McMaster大学的David Sackett及其学生Gorden Guyatt先后对临床流行病学这门学科的建立、完善和传播,对循证医学概念的提出、发展和推动,起到了里程碑式的作用。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第一批追随David Sackett的医生方法学家引入了临床流行病学的核心思想,即临床研究的设计、测量和评价,90年代又引入了循证医学的理念。30年来,临床流行病学和循证医学在我国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对我国现代医学的发展起到了巨大推动作用。在全面建设"健康中国"的新时代,加强临床流行病学和循证医学的学科建设刻不容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流行病学 循证医学 临床决策 医学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风湿免疫病患者活动性结核病患病情况多中心横断面研究:亚组分析
2
作者 张丽帆 陈艳 +20 位作者 张月秋 张奉春 曾小峰 赵岩 刘升云 左晓霞 张志毅 吴华香 陈盛 李鸿斌 朱平 武丽君 齐文成 刘毅 张缪佳 刘花香 周宝桐 侍效春 阮桂仁 刘晓清 中国风湿免疫病人群活动性结核病的流行病学调查和治疗效果及预后研究课题组 《中国防痨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2-28,共7页
目的:了解中国风湿免疫病(rheumatic diseases,RD)患者活动性结核病(active tuberculosis,ATB)的患病情况。方法:采用分层多阶段整群抽样方法,纳入2014年9月至2016年3月期间,来自全国东、中、西部13家三级甲等综合医院的进行ATB筛查的R... 目的:了解中国风湿免疫病(rheumatic diseases,RD)患者活动性结核病(active tuberculosis,ATB)的患病情况。方法:采用分层多阶段整群抽样方法,纳入2014年9月至2016年3月期间,来自全国东、中、西部13家三级甲等综合医院的进行ATB筛查的RD患者作为调查对象,共计13550例。估算RD患者的ATB患病率,并按照RD病种、患者年龄和性别进行亚组分析。结果:13550例调查对象中,105例合并ATB,其中,48例(45.7%)无咳嗽、咳痰、发热、盗汗、体质量减轻表现;在病原学和(或)组织病理学确诊的ATB患者中,无症状者占35.3%(12/34);在菌阳肺结核患者中,无症状者占30.8%(8/26)。累及肺外部位的结核病有41例(39.0%),其中单纯肺外结核28例(68.3%),肺结核合并肺外结核13例(31.7%)。亚组分析结果显示,系统性血管炎综合征患者ATB患病率最高,为1915/10万(13/679,95%CI:881/10万~2948/10万),其次为弥漫性结缔组织病患者(1002/10万,58/5789,95%CI:745/10万~1259/10万)。RD患者中16~34岁组ATB患病率最高,为1162/10万(43/3700,95%CI:817/10万~1508/10万),男性ATB患病率为919/10万(30/3264,95%CI:592/10万~1247/10万),明显高于女性(729/10万,75/10286,95%CI:565/10万~894/10万)。结论:中国RD患者中亚临床结核病、肺外结核及结核病播散负担较高,ATB患病率在不同RD患者病种、年龄、性别间存在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 风湿性疾病 共病现象 患病率 横断面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诊断试验准确性研究设计及临床应用 被引量:22
3
作者 张丽帆 刘晓清 《协和医学杂志》 CSCD 2020年第1期96-101,共6页
新的诊断方法在临床开展之前,必须经由严格设计的诊断试验准确性研究进行评价。诊断试验准确性研究设计包括应用PICOS(P:Patient;I:Intervention;C:Comparison;O:Outcome;S:Study design)原则构建研究问题、确定诊断金标准、选择具有代... 新的诊断方法在临床开展之前,必须经由严格设计的诊断试验准确性研究进行评价。诊断试验准确性研究设计包括应用PICOS(P:Patient;I:Intervention;C:Comparison;O:Outcome;S:Study design)原则构建研究问题、确定诊断金标准、选择具有代表性的研究对象、估算样本量、同步盲法比较诊断试验与金标准结果、确立最佳截点值、评价诊断准确性以及遵循诊断准确性研究报告规范进行论文报告8个方面。诊断试验的准确性指标包括灵敏度、特异度、预测值和似然比。其中,诊断试验的似然比可帮助医生从验前概率获得验后概率。当医疗环境与研究环境相似、收治患者符合研究入组标准时,应用诊断试验研究的似然比有助于对目标疾病进行诊断与鉴别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诊断试验 研究设计 临床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风湿免疫病患者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率及相关影响因素的多中心横断面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张丽帆 马亚楠 +19 位作者 邹小青 张月秋 张奉春 曾小峰 赵岩 刘升云 左晓霞 吴华香 武丽君 李鸿斌 张志毅 陈盛 朱平 张缪佳 齐文成 刘毅 刘花香 侍效春 刘晓清 中国风湿免疫病人群活动性结核病的流行病学调查和治疗效果及预后研究课题组 《中国防痨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9-39,共11页
目的:以结核感染T细胞斑点试验(T-SPOT.TB)检测作为筛查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latent tuberculosis infection,LTBI)的工具,调查我国风湿免疫病患者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率,并分析影响T-SPOT.TB检测结果的相关因素。方法:纳入自2014年9... 目的:以结核感染T细胞斑点试验(T-SPOT.TB)检测作为筛查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latent tuberculosis infection,LTBI)的工具,调查我国风湿免疫病患者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率,并分析影响T-SPOT.TB检测结果的相关因素。方法:纳入自2014年9月至2016年3月我国东、中、西部13家三级甲等综合医院接诊的风湿免疫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共计3715例。应用T-SPOT.TB对研究对象进行LTBI筛查。收集研究对象的基本信息,包括性别、年龄、地区、体质量指数、病程、吸烟史、基础疾病、结核病患者密切接触史、结核病既往史,以及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及生物制剂的使用情况,实验室化验结果,风湿免疫病诊断结果等。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T-SPOT.TB检测结果的因素。结果:3715例研究对象T-SPOT.TB检测阳性者有672例(18.1%,95%CI:16.9%~19.3%)。不同风湿免疫病病种患者T-SPOT.TB检测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9.003,P<0.001),白塞综合征患者检测阳性率最高(44.4%,32/72),混合性结缔组织病患者检测阳性率最低(8.9%,4/45)。男性风湿免疫病患者T-SPOT.TB检测阳性率为23.6%(168/711),明显高于女性(16.8%,504/30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213,P<0.001)。不同年龄组风湿免疫病患者T-SPOT.TB检测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7.189,P<0.001),51~60岁组检测阳性率最高(24.8%,143/577),16~20岁组检测阳性率最低(8.1%,13/16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41岁(aOR=1.81,95%CI:1.48~2.23),吸烟≥21支/d(aOR=1.66,95%CI:1.15~2.40),有结核病既往史(aOR=3.88,95%CI:2.71~5.57),患白塞综合征(aOR=3.00,95%CI:1.70~5.28)是T-SPOT.TB检测阳性结果的独立相关因素;使用大剂量激素(aOR=0.67,95%CI:0.47~0.96)或生物制剂(aOR=0.55,95%CI:0.36~0.84),淋巴细胞计数偏低(aOR=0.39,95%CI:0.25~0.62),低蛋白血症(aOR=0.72,95%CI:0.52~0.99),以及患多发性肌炎/皮肌炎(aOR=0.54,95%CI:0.29~0.99)、系统性红斑狼疮(aOR=0.75,95%CI:0.57~0.99)是T-SPOT.TB检测阴性结果的独立相关因素。结论:风湿免疫病患者总体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率为18.1%,各病种T-SPOT.TB检测阳性率差异明显。当患者有大剂量糖皮质激素、生物制剂的使用,淋巴细胞计数偏低,低蛋白血症,以及罹患系统性红斑狼疮时警惕假阴性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湿性疾病 分枝杆菌 结核 感染 免疫学技术 横断面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真实世界证据 被引量:21
5
作者 刘晓清 孙晓川 《协和医学杂志》 2017年第4期305-310,共6页
真实世界证据是在现实医疗环境中,通过优化分析来源于多种途径的数据而获得的证据。其与传统临床研究证据的本质区别在于获取数据的环境,而非研究方法或试验设计。与传统随机对照临床试验证据相比,真实世界证据具有结果外推性好、研究... 真实世界证据是在现实医疗环境中,通过优化分析来源于多种途径的数据而获得的证据。其与传统临床研究证据的本质区别在于获取数据的环境,而非研究方法或试验设计。与传统随机对照临床试验证据相比,真实世界证据具有结果外推性好、研究效率高等优势,可广泛应用于医疗产品有效性和安全性评价、临床实践过程分析等领域。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医学循证需求的持续增加,真实世界研究愈发受到人们重视,发展前景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实世界证据 传统随机对照临床试验证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0—2025年老年结核病研究的全球发展趋势与研究热点:基于文献计量学的可视化分析
6
作者 王航星 张宁 +1 位作者 刘晓清 康琳 《中国防痨杂志》 2025年第10期1365-1377,共13页
目的:运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分析2000—2025年老年结核病研究的全球发展趋势与研究热点,为今后老年结核病的研究与防控策略提供参考。方法:以“tuberculosis”和“elderly”等为主题词,在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检索2000年1月1日至2... 目的:运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分析2000—2025年老年结核病研究的全球发展趋势与研究热点,为今后老年结核病的研究与防控策略提供参考。方法:以“tuberculosis”和“elderly”等为主题词,在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检索2000年1月1日至2025年3月10日发表的相关文献,共检索到相关文献4103篇,限定类型为Article和Review。使用VOSviewer 1.6.18、CiteSpace 6.1.R6及Bibliometrix软件,对发文量、国家/地区与机构分布、作者、期刊及关键词进行可视化分析,并结合突现词识别研究热点与前沿。结果:2000—2025年老年结核病研究年发文量由2000年的50篇增至2024年的350篇,呈持续增长趋势,年均复合增长率约为8.9%。发文涉及167个国家/地区和1442种期刊。发文量居前的国家为美国(996篇)、中国(598篇)、英国(400篇)、南非(332篇)和印度(319篇),合计占总量的64.3%。高产机构包括伦敦卫生与热带医学院(94篇)、开普敦大学(91篇)及威特沃特斯兰德大学(80篇)。关键词共现分析显示,研究热点集中于老年结核病流行病学特征、HIV合并感染与免疫衰老机制、诊断技术及治疗优化,其中“免疫衰老”为近年突现研究前沿。结论:老年结核病研究持续活跃,但国际合作与交叉领域融合有待加强。应聚焦免疫衰老机制、快速诊断技术与个体化防控策略,以提升老年结核病的防治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枝杆菌 结核 老年人 文献计量学 期刊论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