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单晶硅离轴反射光学元件短流程超精密加工工艺(特邀)
1
作者 熊玉朋 陈善勇 +6 位作者 陈适宇 黄铖 周家福 李国辉 戴一帆 关朝亮 欧洋 《红外与激光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48-155,共8页
单晶硅作为常用的红外光学材料,随着红外技术的不断发展,对光学元件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为了获得高面形精度、高表面质量的复杂曲面单晶硅光学元件,提出了激光原位辅助超精密车削、磁流变和小磨头抛光组合抛光修形的短流程加工工艺... 单晶硅作为常用的红外光学材料,随着红外技术的不断发展,对光学元件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为了获得高面形精度、高表面质量的复杂曲面单晶硅光学元件,提出了激光原位辅助超精密车削、磁流变和小磨头抛光组合抛光修形的短流程加工工艺。采用激光原位辅助超精密车削加工后的单晶硅元件具有低亚表面损伤,与未加激光时相比,激光原位辅助超精密车削后的单晶硅亚表面损伤由920 n m降低至318 nm。并经过多轮磁流变和小磨头抛光组合工艺迭代加工后,单晶硅光学元件面形精度和表面质量得到有效提升,最终面形精度RMS值优于1/50λ,表面粗糙度Ra值优于0.5 nm。该方法抑制了加工过程中的亚表面损伤,减少了后续抛光过程中损伤去除时间,有效提高了单晶硅光学元件加工效率,且面形精度和表面质量可满足高精度光学元件应用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制造工艺与设备 单晶硅光学元件 短流程超精密加工 面形精度 表面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速磁悬浮列车搭接悬浮结构解耦自抗扰算法
2
作者 李自康 王志强 +1 位作者 杨洋 龙志强 《铁道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8-27,共10页
高速磁悬浮采用搭接结构作为基本悬浮单元,同一搭接结构的两个控制点之间呈强耦合特性;此外,磁悬浮列车在高速运行时受到的外部激扰会大幅增加,导致悬浮性能下降,加剧车体振动。为解决上述问题,提出一种解耦自抗扰悬浮控制算法。通过融... 高速磁悬浮采用搭接结构作为基本悬浮单元,同一搭接结构的两个控制点之间呈强耦合特性;此外,磁悬浮列车在高速运行时受到的外部激扰会大幅增加,导致悬浮性能下降,加剧车体振动。为解决上述问题,提出一种解耦自抗扰悬浮控制算法。通过融合一系/二系悬挂动力学特性构建高精度悬浮搭接结构耦合模型;在利用矩阵对角化方法对模型已知部分进行解耦的基础上,引入扩张状态观测器对参数不匹配造成的耦合误差进行估计,实现搭接结构左右两侧电磁铁之间完全解耦;为克服气动载荷、不确定参数等各类扰动,采用自抗扰控制实时估计并补偿解耦后的系统总扰动。仿真与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可以有效消除搭接结构耦合造成的间隙波动,对各类扰动表现出良好的鲁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磁悬浮 电磁悬浮 搭接结构 解耦控制 扰动抑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数据驱动和代理模型的高速磁悬浮车轨耦合系统参数灵敏度量化分析方法研究
3
作者 梁仕 顾铮昊 +1 位作者 窦峰山 龙志强 《铁道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36-149,共14页
为有效辨识高速磁悬浮列车车轨耦合系统的关键参数,优化参数设计,亟需一种对参数灵敏度进行量化分析的方法。因此,针对参数量纲异构、时变响应全局评价困难以及传统灵敏度分析方法依赖显式函数关系的局限性,提出一种融合动态性能指标与... 为有效辨识高速磁悬浮列车车轨耦合系统的关键参数,优化参数设计,亟需一种对参数灵敏度进行量化分析的方法。因此,针对参数量纲异构、时变响应全局评价困难以及传统灵敏度分析方法依赖显式函数关系的局限性,提出一种融合动态性能指标与数据驱动的改进Sobol全局灵敏度分析方法。该方法首先通过IAE、ISE、ITAE和ITSE四类时域积分指标将悬浮间隙的时变响应转化为标量化特征,消除量纲差异并整合系统动态行为的全局信息;继而利用支持向量机代理模型构建参数空间与性能指标间的隐式映射关系,突破传统方法对显式函数方程的依赖;在此基础上,结合蒙特卡罗抽样与方差分解理论,量化多参数耦合作用下各变量对系统响应方差的贡献率,实现关键参数的灵敏度排序与影响机理解析。通过“动态特征集成—代理模型逼近—方差贡献解析”的技术路径,在显著降低计算成本的同时,分析复杂参数交互效应对车轨耦合系统动态行为的影响机制,能够为工程参数优化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磁悬浮 车轨耦合系统 性能评价指标 Sobol参数灵敏度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方波相位调制的多波长位移干涉测量
4
作者 刘琪 陈善勇 《应用光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38-548,共11页
相位生成载波(phase generated carrier,PGC)技术是多波长光纤位移传感器(multi wavelength fiber displacement sensor,MWFDS)中的核心技术。提出一种基于方波信号相位调制和解调(square-wave phase modulation and demodulation,SWPMD... 相位生成载波(phase generated carrier,PGC)技术是多波长光纤位移传感器(multi wavelength fiber displacement sensor,MWFDS)中的核心技术。提出一种基于方波信号相位调制和解调(square-wave phase modulation and demodulation,SWPMD)的方法,研究构建了相应的光路系统,精确控制方波信号对多波长光束进行相位调制,对采集到的干涉信号进行数字处理以实现相位解调,进而复现位移信息。仿真实验部分系统地分析了不同频率调制信号及方波调制信号初始相位变化对位移复现精度的影响,无论调制参数如何变化,位移复原的均方根误差(root-mean-square error,RMSE)均稳定保持在0.15μm~0.3μm范围内。通过应用SWPMD方法,对复杂的位移轨迹进行了复现,证明了该方法在提升MWFDS性能方面的普适性和有效性。最后,计算分析了对不同步长方波位移的复现情况,证明了所提方法在理论上能够实现0.1 nm位移测量的分辨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位生成载波技术 光纤位移干涉测量 方波相位调制 解调算法 误差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