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VD SiC涂层SiC纤维增强SiC复合材料的研究 被引量:13
1
作者 周新贵 张长瑞 +2 位作者 张洪刚 刘荣军 于海蛟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815-820,共6页
本文采用CVD技术对KD-1 SiC纤维作涂层处理,再通过聚碳硅烷浸渍裂解法制备单向SiCf/SiC复合材料。研究了不同沉积时间的CVDSiC涂层对SiCf/SiC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同时运用SEM研究了SiC纤维表面SiC涂层的形貌。结果表明:经过5小时CVDSiC... 本文采用CVD技术对KD-1 SiC纤维作涂层处理,再通过聚碳硅烷浸渍裂解法制备单向SiCf/SiC复合材料。研究了不同沉积时间的CVDSiC涂层对SiCf/SiC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同时运用SEM研究了SiC纤维表面SiC涂层的形貌。结果表明:经过5小时CVDSiC涂层SiCf/SiC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和抗氧化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化硅纤维 涂层 碳化硅 复合材料 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陶瓷基复合材料中氮化硼界面相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2
作者 李俊生 张长瑞 李斌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7期14-21,共8页
界面相对陶瓷基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其主要作用包括载荷传递、力学熔断、缓解残余应力和保护增强纤维,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界面相的设计原则。氮化硼具有类似热解炭的层状晶体结构和优于热解炭的抗氧化性能,此外还具有优... 界面相对陶瓷基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其主要作用包括载荷传递、力学熔断、缓解残余应力和保护增强纤维,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界面相的设计原则。氮化硼具有类似热解炭的层状晶体结构和优于热解炭的抗氧化性能,此外还具有优异的耐高温和化学惰性,氧化产物(B2O3)具有裂纹弥合作用,因此发展成为重要的耐高温陶瓷基复合材料的界面相材料。阐述了氮化硼界面相的结构和功能特点,介绍了氮化硼界面相在SiCf/SiC、Cf/SiC、金属基复合材料、玻璃陶瓷基复合材料中的研究现状,总结了界面相的组成、结构和厚度等因素与材料性能的关系规律。综述了氮化硼界面相制备方法,并分析了各种方法的优缺点。最后指出,构建完善的氮化硼界面相对材料性能影响的物理模型,将是氮化硼界面相在今后的发展方向,获得特定结构的氮化硼界面相涂层是今后研究的难点和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化硼 界面相 陶瓷基复合材料 纤维 涂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孔C/SiC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 被引量:2
3
作者 吉洪亮 张长瑞 +1 位作者 周新贵 曹英斌 《新型炭材料》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45-150,共6页
以W丝作为成孔剂,采用孔隙预置技术制备了发汗多孔C/S iC复合材料,对其孔隙结构进行表征,研究了材料的力学性能和渗透行为。结果表明:采用孔隙预置技术能够有效的控制多孔C/S iC材料开孔率和孔隙结构,其孔隙主要由W丝去除后形成的直通... 以W丝作为成孔剂,采用孔隙预置技术制备了发汗多孔C/S iC复合材料,对其孔隙结构进行表征,研究了材料的力学性能和渗透行为。结果表明:采用孔隙预置技术能够有效的控制多孔C/S iC材料开孔率和孔隙结构,其孔隙主要由W丝去除后形成的直通孔组成,开孔率决定于W丝的体积含量,所制备的材料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和渗透性能。其弯曲强度达到358M Pa、弯曲模量达到124GPa,断裂韧性达到16.7M Pa.m1/2,空隙率为23.5%,渗透率为1.02×10-3mm2,材料表现为韧性断裂模式,其孔隙的存在并没有对材料的力学性能产生明显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孔C/SiC复合材料 孔隙预置技术 开孔率 渗透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孔隙预置技术制备多孔C/SiC复合材料及其性能表征
4
作者 吉洪亮 张长瑞 曹英斌 《航空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2008年第1期82-86,共5页
以玻璃纤维为成孔剂,采用孔隙预置技术制备了发汗多孔C/SiC复合材料。对孔隙结构进行了表征,并研究了材料的力学性能和渗透行为。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孔隙预置技术能够有效地实现多孔C/SiC材料开孔率和孔隙结构控制,该材料具有良好的力学... 以玻璃纤维为成孔剂,采用孔隙预置技术制备了发汗多孔C/SiC复合材料。对孔隙结构进行了表征,并研究了材料的力学性能和渗透行为。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孔隙预置技术能够有效地实现多孔C/SiC材料开孔率和孔隙结构控制,该材料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和渗透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孔C/SiC复合材料 孔隙预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DMS直接裂解重排合成PCS 被引量:17
5
作者 薛金根 楚增勇 +1 位作者 冯春祥 徐杰栋 《国防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36-39,共4页
聚二甲基硅烷 (PDMS)高温裂解制备的聚碳硅烷 (PCS)是陶瓷材料的良好先驱体。本文在现有液态聚硅烷 (LPS)间接合成PCS工艺的基础上 ,直接由固态PDMS高温裂解重排制备PCS ,利用正交设计的方法研究了不同合成条件对PCS结构、分子量及分子... 聚二甲基硅烷 (PDMS)高温裂解制备的聚碳硅烷 (PCS)是陶瓷材料的良好先驱体。本文在现有液态聚硅烷 (LPS)间接合成PCS工艺的基础上 ,直接由固态PDMS高温裂解重排制备PCS ,利用正交设计的方法研究了不同合成条件对PCS结构、分子量及分子量分布的影响 ,得出了最佳合成条件 ,即反应温度 45 5℃ ,裂解温度 5 40℃ ,保温时间 6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二甲基硅烷 聚碳硅烷 裂解 直接合成 PDMS PCS 聚硅烷 LPS 陶瓷先驱体 SiC 碳化硅纤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多孔SiO_2薄膜疏水性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6
作者 高庆福 冯坚 +3 位作者 成慧梅 周仲承 王娟 张长瑞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39-42,共4页
超低介电常数纳米多孔 SiO_2薄膜在未来超大规模集成电路(ULSI)中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但其疏水性能的好坏是决定其能否在 ULSI 中应用的重要因素之一。介绍了国内外有关纳米多孔 SiO_2薄膜疏水性的原理、工艺以及表征方法。
关键词 纳米多孔 SIO2薄膜 疏水处理 接触角 低介电常数 疏水性能 超大规模集成电路 超低介电常数 ULSI 表征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化硼陶瓷先驱体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7
作者 李俊生 张长瑞 李斌 《硅酸盐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567-571,582,共6页
本文综述了多种氮化硼陶瓷先驱体的合成路径、合成机理、分子结构特点、物理化学特性,以及其陶瓷化过程和陶瓷产物特性。综述了当前各类先驱体的优点和存在的主要问题,展望了氮化硼先驱体今后的发展方向。并介绍了它们在先驱体转化法制... 本文综述了多种氮化硼陶瓷先驱体的合成路径、合成机理、分子结构特点、物理化学特性,以及其陶瓷化过程和陶瓷产物特性。综述了当前各类先驱体的优点和存在的主要问题,展望了氮化硼先驱体今后的发展方向。并介绍了它们在先驱体转化法制备氮化硼纤维、涂层以及复合材料等方面的应用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化硼 先驱体 硼吖嗪 硼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液态碳硅烷为先驱体制备CVD SiC涂层 被引量:1
8
作者 李斌 张长瑞 胡海峰 《材料科学与工艺》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848-850,共3页
合成了液态碳硅烷并对其结构进行了分析,以液态碳硅烷为先驱体在900℃、低压的条件下采用化学气相沉积工艺制备了SiC涂层.实验结果表明,液态碳硅烷是以Si-C键为主链的数种低分子聚合物的混合物,分子组成中不含氧和腐蚀性元素,可通过分... 合成了液态碳硅烷并对其结构进行了分析,以液态碳硅烷为先驱体在900℃、低压的条件下采用化学气相沉积工艺制备了SiC涂层.实验结果表明,液态碳硅烷是以Si-C键为主链的数种低分子聚合物的混合物,分子组成中不含氧和腐蚀性元素,可通过分馏得到具有合适沸点的先驱体.涂层表面光滑且质硬,沉积产物为较纯的部分结晶的β-Si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硅烷 化学气相沉积 碳化硅 先驱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具有磁性涂层的连续碳纤维基本磁特性研究及其各向异性计算
9
作者 黄小忠 邢欣 +2 位作者 冯春祥 刘汉东 袁晓宁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904-907,共4页
具有磁性涂层的连续碳纤维其基本磁参数可以通过振动样品磁强计的测试(VSM)来表征,经理论推算和实验测量,论证了该方法的合理性。同时应用该方法检测了连续纤维的矫顽力(Hc)和比饱和磁化强度(sσ),并由此对其各向异性进行理论计算,计算... 具有磁性涂层的连续碳纤维其基本磁参数可以通过振动样品磁强计的测试(VSM)来表征,经理论推算和实验测量,论证了该方法的合理性。同时应用该方法检测了连续纤维的矫顽力(Hc)和比饱和磁化强度(sσ),并由此对其各向异性进行理论计算,计算结果与纤维磁性涂层形状各向异性相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性纤维 磁性测量 各向异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VDSiC先驱体的研究进展
10
作者 李斌 张长瑞 胡海峰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F05期363-365,共3页
从CVD法制备SiC的传统先驱体的缺陷和不足出发,较详细地介绍了目前常用的先驱体体系及先驱体的发展趋势,并归纳新型先驱体应具备的特点。
关键词 SIC CVD 先驱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