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7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溶胶-凝胶法基本原理及其在陶瓷材料中的应用 被引量:50
1
作者 曾庆冰 李效东 陆逸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138-143,共6页
概述了溶胶-凝胶法的基本原理及其在陶瓷材料中的应用。首先强调了溶胶体系的稳定性原理和溶胶-凝胶体系的制备过程(包括金属盐-水溶胶和金属醇盐-醇溶胶)。对于溶胶-凝胶法在陶瓷材料中的应用作了详细的比较和评价,并着重从工... 概述了溶胶-凝胶法的基本原理及其在陶瓷材料中的应用。首先强调了溶胶体系的稳定性原理和溶胶-凝胶体系的制备过程(包括金属盐-水溶胶和金属醇盐-醇溶胶)。对于溶胶-凝胶法在陶瓷材料中的应用作了详细的比较和评价,并着重从工艺上介绍了一些应用实例,其中包括金属氧化物的微球、超细颗粒、涂层、薄膜以及连续陶瓷纤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胶-凝胶法 液胶 稳定性 陶瓷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磁致伸缩薄膜材料及其应用 被引量:18
2
作者 谢海涛 斯永敏 +1 位作者 杨德明 刘希从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S1期266-270,共5页
超磁致伸缩薄膜是一种应用于微型机电系统及传感器的新型材料 ,它具有很高的机电耦合系数、较高的响应速度以及非接触式驱动等优点。对磁致伸缩薄膜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 ,介绍了磁致伸缩薄膜的制备方法 ,性能特征及应用前景。
关键词 超磁致伸缩 薄膜 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偏磷酸铝在C_f/AL复合材料中的应用 被引量:5
3
作者 万红 郭翔 +3 位作者 斯永敏 卓钺 杨德明 费肖卿 《国防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1999年第3期41-45,共5页
以高模高强石墨纤维M40J增强铝基复合材料为研究对象,研究了真空液相压渗工艺中,偏磷酸铝粘接剂对纤维预制件抗压性能及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偏磷酸铝的含量、Al/P原子比及处理温度对预制件的抗压性能均有显著... 以高模高强石墨纤维M40J增强铝基复合材料为研究对象,研究了真空液相压渗工艺中,偏磷酸铝粘接剂对纤维预制件抗压性能及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偏磷酸铝的含量、Al/P原子比及处理温度对预制件的抗压性能均有显著影响,加入5%偏磷酸铝粘接剂溶液的预制件,经500°C处理后的抗压性能满足压渗要求,纤维保持了较好的平直度及分布均匀性,所制备的复合材料抗拉强度大于500M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磷酸铝 粘接剂 碳纤维 铝基复合材料 增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IP法制备Cf/SiC复合材料过程中碳纤维的化学损伤 被引量:3
4
作者 王建方 吴文健 +2 位作者 胡碧茹 满亚辉 陈朝辉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1982-1985,共4页
对先驱体聚碳硅烷浸渍裂解工艺(PIP)制备Cf/SiC复合材料过程中碳纤维损伤严重的问题,系统地分析了在Cf/SiC复合材料制备过程中先驱体裂解对碳纤维的化学损伤.研究结果表明,PIP工艺中碳纤维的化学损伤包括界面反应和基体向碳纤维内部的... 对先驱体聚碳硅烷浸渍裂解工艺(PIP)制备Cf/SiC复合材料过程中碳纤维损伤严重的问题,系统地分析了在Cf/SiC复合材料制备过程中先驱体裂解对碳纤维的化学损伤.研究结果表明,PIP工艺中碳纤维的化学损伤包括界面反应和基体向碳纤维内部的扩散反应.其中聚碳硅烷(PCS)中的活性基团和碳纤维的化学反应并不严重,而微量的氧气和杂质对碳纤维的化学损伤影响很大;基体中硅等元素可向碳纤维内部扩散,随着高温处理时间的延长而加深,并形成脆性的界面层,使碳纤维截面积减小.在第一周期浸渍裂解过程中,先驱体对碳纤维的化学损伤很少,在后续周期中,随着基体致密度的提高,碳纤维的化学损伤有所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F/SIC复合材料 碳纤维 化学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钛粉在裂解聚碳硅烷制备陶瓷材料中的应用 被引量:2
5
作者 周长江 魏红 陈朝辉 《宇航材料工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15-18,共4页
以聚碳硅烷为先驱体 ,Ti粉为活性填料 ,研究了Ti粉对聚碳硅烷裂解反应及先驱体转化法制备的块体复相陶瓷的性能的影响 ,并表征了其晶相组成。结果表明 ,Ti粉可促进PCS的裂解反应 ,增加先驱体的陶瓷产率 ,能降低先驱体在裂解过程中的线... 以聚碳硅烷为先驱体 ,Ti粉为活性填料 ,研究了Ti粉对聚碳硅烷裂解反应及先驱体转化法制备的块体复相陶瓷的性能的影响 ,并表征了其晶相组成。结果表明 ,Ti粉可促进PCS的裂解反应 ,增加先驱体的陶瓷产率 ,能降低先驱体在裂解过程中的线性收缩率和气孔率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碳硅烷 裂解 先驱体转化法 钛粉 活性材料 块体 硅基复相陶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离子注入技术及其在材料科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3
6
作者 白书欣 张虹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6期7-10,30,共5页
介绍了离子注入的技术特点及其在材料科学与工程中的应用,涉及离子注入在半导体及功能材料、金属材料、薄膜制备、非金属材料及材料科学理论研究中的应用,重点介绍了离子注入在薄膜研究中的应用。
关键词 离子注入 IBED 材料 薄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铬粉在裂解聚碳硅烷制备陶瓷材料中的应用 被引量:1
7
作者 周长江 魏红 +1 位作者 赵卫权 陈朝辉 《高技术通讯》 EI CAS CSCD 2001年第4期91-93,共3页
研究了Cr粉在以聚碳硅烷 (PCS)为先驱体裂解制备SiC陶瓷材料中的应用。结果表明 ,Cr在较低的温度下减慢PCS的裂解反应 ,在较高的温度下则加剧PCS的裂解 ,且能增加先驱体的陶瓷产率 ,降低先驱体在裂解过程中的线性收缩率和气孔率 ,提高... 研究了Cr粉在以聚碳硅烷 (PCS)为先驱体裂解制备SiC陶瓷材料中的应用。结果表明 ,Cr在较低的温度下减慢PCS的裂解反应 ,在较高的温度下则加剧PCS的裂解 ,且能增加先驱体的陶瓷产率 ,降低先驱体在裂解过程中的线性收缩率和气孔率 ,提高陶瓷材料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铬粉 聚碳硅烷 先驱体 裂解 碳化硅陶瓷 制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iH_2在裂解聚碳硅烷制备复合材料中的应用 被引量:1
8
作者 周长江 魏红 陈朝辉 《材料科学与工艺》 EI CAS CSCD 2000年第3期62-65,共4页
研究TiH2 粉在以聚碳硅烷为先驱体裂解制备SiC陶瓷材料中的应用 ,结果表明 ,TiH2 粉能缓和聚碳硅烷的裂解反应 ,增加先驱体的陶瓷产率 ,提高陶瓷材料性能 .然而 ,先驱体在裂解过程中的线性收缩率和气孔率却随着TiH2 粉的加入而增加 .
关键词 氢化钛粉 聚碳硅烷 先驱体 裂解 碳化硅复相陶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硅化铬在裂解聚碳硅烷制备陶瓷材料中的应用
9
作者 周长江 王光斌 陈朝辉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52-53,69,共3页
研究了CrSi_2粉在以聚碳硅烷为先驱体裂解制备碳化硅陶瓷材料中的应用,结果表明,CrSi_2粉可促进PCS的裂解反应,增大先驱体的陶瓷产率,能降低先驱体在裂解过程中的线性收缩率,提高陶瓷材料性能。
关键词 二硅化铬粉 聚碳硅烷 先驱体 陶瓷材料 制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型计算机在复合材料强度准则研究中的应用
10
作者 李实 谢仁华 《国防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2期112-119,共8页
文中论述了运用微型计算机(IBM-PC)进行复合材料强度准则研究的方法,包括强度包络线绘制、双向加载数据采集及实验数据处理等,同时还研究了如何确定双向试验中的破坏载荷值,并在分析实例中提供了较详细的数据。
关键词 复合材料 微机 强度包络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学还原法制备纳米铜粉 被引量:36
11
作者 张虹 白书欣 +1 位作者 赵恂 陶凤翔 《机械工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33-34,37,共3页
探索用化学还原法制备纳米铜粉的可行性。试验表明在CuCl2和还原剂溶液中添加络合剂,可制备出粒径约40um的铜粉,当加入少量PVPC,铜粉粒径约为20nm。
关键词 纳米技术 超微粉 化学还原法 纳米铜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酯型生物降解性高分子材料的现状及展望 被引量:16
12
作者 谢凯 陈一民 +1 位作者 盘毅 许静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39-42,共4页
对完全生物降解性高分子材料的主要品种——聚酯型生物降解性高分子材料的研究现状及工业前景进行了综述,同时对聚酯型生物降解性高分子材料的可能工业制备方法、生物分解性及可能的市场动态进行了分析评价和进一步展望。
关键词 生物降解 塑料 聚醌 高分子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_f/SiC陶瓷基复合材料发展状况 被引量:19
13
作者 曹英斌 张长瑞 +1 位作者 陈朝辉 周新贵 《宇航材料工艺》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10-14,共5页
Cf/SiC陶瓷基复合材料作为高温结构材料,在高性能发动机上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本文综述了制备Cf/SiC 陶瓷基复合材料增强相 碳纤维的发展;Cf/SiC 复合材料的基本制备工艺及性能( 包括力学性能、复合材料氧化性能... Cf/SiC陶瓷基复合材料作为高温结构材料,在高性能发动机上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本文综述了制备Cf/SiC 陶瓷基复合材料增强相 碳纤维的发展;Cf/SiC 复合材料的基本制备工艺及性能( 包括力学性能、复合材料氧化性能、界面性质等) ;复合材料当前的应用等各方面的发展。最后指出了有待解决的问题和今后努力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瓷基 复合材料 碳纤维 碳化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钴铁氧体微粉的化学法制备工艺及其磁特性研究 被引量:16
14
作者 车仁超 李永清 +3 位作者 陈朝辉 程海峰 林红吉 杨孚标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615-616,共2页
本文采用化学共沉淀法合成钴铁氧体原始粉料;通过变化反应原料配方、掺混聚碳硅烷并进行高温处理、球磨等手段达到调节钴铁氧体静态磁特性的目的;研究了产物微粉的制备工艺、物相组成与静态磁特性的对应关系。
关键词 化学共沉淀法 钴铁氧体 静态磁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溶胶-凝胶法制备碳纤维三维编织物增强氧化铝基复合材料的研究 被引量:9
15
作者 谢征芳 肖加余 +3 位作者 陈朝辉 王兴业 郑文伟 江大志 《国防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1998年第5期14-18,共5页
本文研究了溶胶-凝胶(Sol-gel)法制备碳纤维三维编织物增强氧化铝(Al2O3)基复合材料的成型工艺及其力学性能,研究了两种主要起始物Al(NO3)3、AlCl3配制的氧化铝溶胶对复合材料成型工艺和力学性能的影响... 本文研究了溶胶-凝胶(Sol-gel)法制备碳纤维三维编织物增强氧化铝(Al2O3)基复合材料的成型工艺及其力学性能,研究了两种主要起始物Al(NO3)3、AlCl3配制的氧化铝溶胶对复合材料成型工艺和力学性能的影响。分别以Al(NO3)3和AlCl3为起始物,制备得到Ⅰ#、I#复合材料。研究表明,以Al(NO3)3为起始物配制的溶胶粘度较小,利于材料的致密化。经过溶胶浸渍、凝胶、裂解13个周期后,Ⅰ#材料的密度和室温三点弯曲强度分别为1.86g/cm3和145.2MPa,而II#材料的密度和室温三点弯曲强度分别为1.63g/cm3和104.1MPa,材料均呈典型的韧性断裂模式。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试样的断口形貌,发现断口表面有大量的纤维拔出,纤维表现了较好的增韧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纤维 三维编织物 氧化铝 陶瓷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iO_2/M纳米复合材料的结构及催化性能 被引量:10
16
作者 许静 谢凯 +2 位作者 陈一民 盘毅 胡芸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2002年第5期32-34,共3页
采用溶胶 -凝胶法和超临界干燥法制备了SiO2 /M (Cu ,Co)纳米复合材料 ,对其结构、形貌进行了TEM和比表面分析 ,并研究了SiO2 /M纳米复合材料的催化性能。结果表明 ,制得的SiO2 /M纳米复合材料保留了SiO2 气凝胶的纳米网络和高比表面积 ... 采用溶胶 -凝胶法和超临界干燥法制备了SiO2 /M (Cu ,Co)纳米复合材料 ,对其结构、形貌进行了TEM和比表面分析 ,并研究了SiO2 /M纳米复合材料的催化性能。结果表明 ,制得的SiO2 /M纳米复合材料保留了SiO2 气凝胶的纳米网络和高比表面积 ,金属组份Cu与Co均匀地分散在纳米级SiO2 气凝胶骨架中 ,对CO的氧化反应以及CO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O2/M纳米复合材料 结构 催化性能 二氧化硅 一氧化碳 过渡金属 催化剂 CO 氧化催化 SIO2气凝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界面热阻对金刚石/银复合材料导热率的影响 被引量:8
17
作者 杨广 堵永国 +3 位作者 白书欣 龙雁 胡君遂 张家春 《国防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1998年第6期119-122,共4页
研究了金刚石/银复合材料的导热率与金刚石的含量、粒度等之间的关系,着重讨论了界面热阻对复合材料导热率的影响。并阐述了金刚石表面镀钛,能有效改善金刚石对银的润湿性,降低界面热阻,从而提高金刚石/银复合材料的导热率。
关键词 金刚石 复合材料 导热率 界面热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钴铁氧体微粉的化学法制备工艺及其吸波性能 被引量:9
18
作者 车仁超 李永清 +2 位作者 陈朝辉 程海峰 杨孚标 《宇航材料工艺》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46-48,共3页
采用化学共沉淀法合成钴铁氧体原始粉料 ;通过变化反应原料配方、掺混聚碳硅烷并进行高温处理、球磨等手段达到调节钴铁氧体吸收雷达波性能的目的 ;研究了产物微粉的制备工艺。
关键词 化学共沉淀法 钴铁氧体 吸波材料 磁性微粉 制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包渗法制备C_f/SiC陶瓷基复合材料MoSi_2—SiC—Si防氧化涂层 被引量:17
19
作者 刘荣军 周新贵 +1 位作者 张长瑞 周安郴 《宇航材料工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45-48,共4页
采用包渗法制备了Cf/SiC陶瓷基复合材料MoSi2 —SiC—Si防氧化涂层 ,研究了渗层同埋粉关系、包渗时间对包渗结果的影响 ,并对涂层防氧化性能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 :包渗法制得的涂层致密、无裂纹 ,涂层起到了良好的防氧化作用 ,140 0℃... 采用包渗法制备了Cf/SiC陶瓷基复合材料MoSi2 —SiC—Si防氧化涂层 ,研究了渗层同埋粉关系、包渗时间对包渗结果的影响 ,并对涂层防氧化性能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 :包渗法制得的涂层致密、无裂纹 ,涂层起到了良好的防氧化作用 ,140 0℃在空气中氧化 1h后试样的质量保留率为 94.1% ,保留强度为2 9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F/SIC MoSi2-SiC-Si涂层 防氧化 包渗法 碳化硅陶瓷基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学气相沉积法碳纤维表面连续涂覆B_4C的研究 被引量:9
20
作者 李德湛 李银奎 +1 位作者 张红萍 龙永福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8期18-20,38,共4页
以 H2 ,CH4,BCl3为原料气 ,用化学气相沉积 (CVD)法在碳纤维表面连续涂覆 B4C。通过对 CVD法各种影响因素 (沉积温度、反应物流量比、走丝速度 )的讨论 ,得到了最佳涂覆条件 :BCl3/ CH4=3/ 5 ,H2 过量 ,沉积温度110 0℃ ,走丝速度 1m/ ... 以 H2 ,CH4,BCl3为原料气 ,用化学气相沉积 (CVD)法在碳纤维表面连续涂覆 B4C。通过对 CVD法各种影响因素 (沉积温度、反应物流量比、走丝速度 )的讨论 ,得到了最佳涂覆条件 :BCl3/ CH4=3/ 5 ,H2 过量 ,沉积温度110 0℃ ,走丝速度 1m/ min。对涂层物质进行定性分析后通过对涂层 Cf 和未涂层 Cf进行电镜观察 ,并做了差热分析和单丝强度测试 ,结果表明涂层效果较好 ,且抗热氧化性和单丝强度都有明显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连续涂覆 B4C 化学气相沉积 碳纤维 碳化硼 复合材料 表面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