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6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连续纤维增强陶瓷基复合材料国外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6
1
作者 马彦 马青松 陈朝辉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F05期401-404,共4页
连续纤维增强陶瓷基复合材料(CFRCMCs)因具有高比强、高比模、高可靠性、耐高温等优异性能,已成为航空航天、军事、能源等领域理想的高温结构材料。主要介绍了国外CFRCMCs在热防护系统、火箭发动机和超燃冲压发动机上应用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 连续纤维增强陶瓷基复合材料 热防护系统 推力室 发动机 应用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先驱体转化法制备低成本碳纤维增强陶瓷基复合材料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简科 林红吉 +1 位作者 陈朝辉 马青松 《宇航材料工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6-9,共4页
综述了影响碳纤维增强陶瓷基复合材料成本的主要因素 ,比较了采用不同先驱体原料和制备工艺制备的陶瓷基复合材料的制备周期、成本及性能 ,为先驱体转化制备低成本陶瓷基复合材料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 碳纤维增强 先驱体转化法 制备工艺 低成本 陶瓷基复合材料 原料 研究 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短切中空多孔碳纤维复合材料的吸波性能 被引量:26
3
作者 谢炜 程海峰 +1 位作者 楚增勇 陈朝辉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481-485,共5页
以中空多孔聚丙烯腈(PAN)原丝为原料,通过预氧化处理和碳化处理工艺制备了中空多孔碳纤维,采用SEM和XRD对其微观结构和晶体结构进行了表征,并对其吸波性能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中空多孔碳纤维是一种非石墨结构的电损耗型雷达波吸收... 以中空多孔聚丙烯腈(PAN)原丝为原料,通过预氧化处理和碳化处理工艺制备了中空多孔碳纤维,采用SEM和XRD对其微观结构和晶体结构进行了表征,并对其吸波性能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中空多孔碳纤维是一种非石墨结构的电损耗型雷达波吸收剂;随着短切中空多孔碳纤维体积分数的提高,随机分布的纤维/石蜡复合吸波材料的介电常数随之增大;用所得的电磁参数结果计算了不同厚度材料的反射率,在2~18GHz频率范围内,当体积分数为33.30%,厚度为2mm时,最低反射率为-21.36dB,其中<-5dB的反射率带宽为5.17GHz,<-10dB的反射率带宽为2.88GHz.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空多孔碳纤维 电磁参数 反射率 吸波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先进推进系统用主动冷却陶瓷基复合材料结构研究进展 被引量:8
4
作者 李伟 陈朝辉 王松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92-96,共5页
主动冷却陶瓷基复合材料结构技术是一种新型热防护技术,它综合了耐高温材料与冷却结构各自优势,可显著提高构件热容限,降低单位质量,提高推重比,在超燃冲压发动机等先进推进系统上具有良好应用潜力,被认为是实现低成本、高可靠空间飞行... 主动冷却陶瓷基复合材料结构技术是一种新型热防护技术,它综合了耐高温材料与冷却结构各自优势,可显著提高构件热容限,降低单位质量,提高推重比,在超燃冲压发动机等先进推进系统上具有良好应用潜力,被认为是实现低成本、高可靠空间飞行的关键技术之一,得到美、法、德等国的积极研究,基于前期机理探讨及缩比件考核结果,目前正向全尺寸工程样机阶段过渡。其中,利用多种精细成型工艺在纤维增强陶瓷基复合材料(CMC)构件内部成型再生冷却流道或发汗冷却多孔结构的全CMC方案具有较高的先进性与可行性,代表了未来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燃冲压发动机 热防护 主动冷却 陶瓷基复合材料 C Si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纤维表面PIP-SiC涂层对2D-SiC_f/SiC复合材料力学性能影响 被引量:3
5
作者 刘海韬 程海峰 +3 位作者 王军 唐耿平 周旺 郑文伟 《航空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78-82,共5页
采用低浓度先驱体溶液利用先驱体浸渍裂解(PIP)工艺在SiC纤维表面制备了SiC涂层,研究了浸渍裂解次数对纤维涂层形貌的影响。研究表明,采用10%的PCS先驱体溶液经3次浸渍裂解后可在纤维表面制得连续致密的SiC涂层。采用经涂层处理的SiC纤... 采用低浓度先驱体溶液利用先驱体浸渍裂解(PIP)工艺在SiC纤维表面制备了SiC涂层,研究了浸渍裂解次数对纤维涂层形貌的影响。研究表明,采用10%的PCS先驱体溶液经3次浸渍裂解后可在纤维表面制得连续致密的SiC涂层。采用经涂层处理的SiC纤维布经热模压成型—先驱体浸渍裂解工艺制备了2D-SiCf/SiC复合材料,其弯曲强度随制备涂层浸渍裂解次数的增加先增后降,经3次浸渍裂解制备涂层的复合材料强度最高,由未经涂层处理的163.5MPa增大到245.9MPa,强度提高近50%。研究证明,SiC纤维表面SiC涂层使纤维在材料致密化过程所受的损伤减小,同时改善了界面,使复合材料强度明显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IP工艺 SIC涂层 2D-SiCf/SiC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聚硅氧烷为先驱体制备Al-SiC_p/Si-O-C陶瓷复合材料 被引量:2
6
作者 马青松 陈朝辉 +1 位作者 郑文伟 胡海峰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7期1133-1138,共6页
以聚硅氧烷为先驱体,SiC为惰性填料,Al为活性填料,考察了活性填料Al在聚硅氧烷转化制备Si O C复合材料中的应用。研究发现:600℃时,活性填料Al能与聚硅氧烷裂解产生的含碳小分子气体反应生成Al4C3,800℃时能与N2反应生成AlN;这2个反应... 以聚硅氧烷为先驱体,SiC为惰性填料,Al为活性填料,考察了活性填料Al在聚硅氧烷转化制备Si O C复合材料中的应用。研究发现:600℃时,活性填料Al能与聚硅氧烷裂解产生的含碳小分子气体反应生成Al4C3,800℃时能与N2反应生成AlN;这2个反应同时伴有体积膨胀,能有效弥补聚硅氧烷裂解时的线收缩。活性填料Al的引入能起到增强作用;含20%Al(体积分数)的SiC/Si O C复合材料的弯曲强度是不含Al的1.36倍;活性填料Al的引入能显著改善SiC/Si O C复合材料的耐高温和抗氧化性能,但不能提高其抗热震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性填料 Si-O-C陶瓷 先驱体裂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纤维织构对C_f/SiC复合材料结构和性能的影响
7
作者 周长城 张长瑞 +2 位作者 周新贵 胡海峰 张玉娣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45-48,共4页
以先驱体浸渍裂解工艺制备了Cf/SiC复合材料,在相同工艺条件下,研究了四种纤维织构:2.5D,三维四向,三维五向,三维六向对复合材料结构和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2.5D纤维织构的复合材料,其力学性能优于其它三种织构的复合材料,2.5D织... 以先驱体浸渍裂解工艺制备了Cf/SiC复合材料,在相同工艺条件下,研究了四种纤维织构:2.5D,三维四向,三维五向,三维六向对复合材料结构和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2.5D纤维织构的复合材料,其力学性能优于其它三种织构的复合材料,2.5D织构的复合材料弯曲强度达到了406.25MPa,三维四向织构复合材料弯曲强度只有128.80MPa,三维五向织构复合材料159.74MPa,三维六向织构复合材料150.42MPa,并结合纺织学的结构理论对这种影响进行了剖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F/SIC PIP 纤维织构 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织构纤维增强SiC基复合材料的抗损伤性能
8
作者 周长城 张长瑞 +2 位作者 胡海峰 张玉娣 王志毅 《航空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2007年第4期69-72,共4页
以四种织构纤维编织体(2.5D,三维四向,三维五向,三维六向)增强的SiC基复合材料为研究对象,研究不同织构纤维编织体损伤给复合材料结构带来的影响,并从纺织学角度分析此种现象。结果表明,2.5D织构纤维编织体结构整体性较好,在表层纤维受... 以四种织构纤维编织体(2.5D,三维四向,三维五向,三维六向)增强的SiC基复合材料为研究对象,研究不同织构纤维编织体损伤给复合材料结构带来的影响,并从纺织学角度分析此种现象。结果表明,2.5D织构纤维编织体结构整体性较好,在表层纤维受损的情况下,依旧保持良好的三维整体性,所制备复合材料抗损伤性良好。而三维四向、三维五向和三维六向织构纤维编织体结构整体性较差,在表层纤维受损的情况下,纤维编织体的整体性遭到致命破坏,复合材料出现低应力断裂,抗损伤性很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织构 抗损伤性 SIC 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先驱体转化法制备2D C_f/SiC-Cu复合材料及其性能 被引量:9
9
作者 王其坤 胡海峰 +3 位作者 简科 陈朝辉 郑文伟 马青松 《新型炭材料》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51-155,共5页
针对固体火箭发动机喉衬的使用工况,提出在Cf/S iC体系中引入Cu,通过Cu发汗降低材料表面温度以提高材料的抗烧蚀性能。采用先驱体转化法制备了铜体积分数分别为2.18%、4.86%和6.53%的新型复合材料,同时考察了其力学性能和烧蚀性能。结... 针对固体火箭发动机喉衬的使用工况,提出在Cf/S iC体系中引入Cu,通过Cu发汗降低材料表面温度以提高材料的抗烧蚀性能。采用先驱体转化法制备了铜体积分数分别为2.18%、4.86%和6.53%的新型复合材料,同时考察了其力学性能和烧蚀性能。结果表明,随着铜含量的增加复合材料试样的弯曲强度逐渐下降,分别为261.07M Pa、203.61M Pa、164.91M Pa;试样的断裂韧性也逐渐下降,分别为13.4M Pa.m1/2、12.5M Pa.m1/2、11.8M Pa.m1/2。三种复合材料试样在氧乙炔焰烧蚀30s后,试样结构均保持完整,弯曲强度分别下降到121.16M Pa、140.23M Pa、122.87M Pa,质量烧蚀率分别为0.036g/s、0.050g/s、0.064g/s。与其他喉衬材料相比,2D Cf/S iC-Cu材料密度低、力学性能和抗烧蚀性能好,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D Cf/SiC-Cu 发汗 先驱体转化 烧蚀性能 喉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iCf/SiC复合材料界面相研究进展 被引量:20
10
作者 刘海韬 程海峰 +1 位作者 王军 唐耿平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0-14,30,共6页
分析了连续纤维增强陶瓷基复合材料(CFRCMCs)中界面相类型以及各界面相在CFRCMCs中的作用,综述了热解碳(PyC)、氮化硼(BN)、难熔氧化物以及复合界面相在SiCf/SiC复合材料中的应用现状,最后展望了SiCf/SiC复合材料界面相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 SICF/SIC复合材料 界面相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碳黑填料含量2D-SiC_f/SiC复合材料介电及雷达吸波性能研究 被引量:6
11
作者 刘海韬 程海峰 +3 位作者 王军 唐耿平 周旺 郑文伟 《航空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56-60,共5页
对先驱体浸渍裂解工艺(PIP)制备的含碳黑填料2D—SiCf/SiC复合材料介电以及雷达吸波性能进行研究。研究表明,由于KD-I型SiC纤维表面具有连续碳涂层,不能直接用于吸波材料,需通过空气热处理手段将其除去。对纤维表面去碳后制成的... 对先驱体浸渍裂解工艺(PIP)制备的含碳黑填料2D—SiCf/SiC复合材料介电以及雷达吸波性能进行研究。研究表明,由于KD-I型SiC纤维表面具有连续碳涂层,不能直接用于吸波材料,需通过空气热处理手段将其除去。对纤维表面去碳后制成的不同碳黑填料含量2D.SiCf/SiC复合材料微波介电常数进行测试,结果表明,随碳黑含量增加,复合材料介电常数明显增大,但由于碳黑的高比表面和先驱体溶液粘度的限制,复合材料中碳黑体积分数最大仅能达到7%~8%,介电常数难以继续增大,介电损耗低于0.3,并且介电常数频散效应不理想。对不同碳黑填料含量复合材料反射率进行计算,结果表明,单层复合材料在某一频段内具有较好的吸波性能,但由于复合材料介电常数频散效应较差,宽频吸波性能不理想,采用不同吸收剂含量复合材料层铺工艺可能可以解决吸波性能带宽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IP工艺 碳黑 2D—SiCf/SiC 介电常数 雷达吸波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先驱体转化法制备Si-B-N-C陶瓷纤维及表征 被引量:6
12
作者 唐云 王军 +3 位作者 李效东 李文华 王浩 王小宙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1515-1518,共4页
以聚硼硅氮烷为先驱体,经熔融纺丝、不熔化处理及氮气中高温热解、烧结得到Si—B—N.C陶瓷纤维.利用元素分析、FTIR、XRD、高温热重分析等手段对Si—B—N—C纤维的组成、结构以及高温稳定性和抗氧化性等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纤维... 以聚硼硅氮烷为先驱体,经熔融纺丝、不熔化处理及氮气中高温热解、烧结得到Si—B—N.C陶瓷纤维.利用元素分析、FTIR、XRD、高温热重分析等手段对Si—B—N—C纤维的组成、结构以及高温稳定性和抗氧化性等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纤维主要由Si3N4,BN和SiC等相组成,其室温抗拉强度为2.1GPa,弹性模量为230GPa,具有很好的非晶稳定性和高温抗氧化性,惰性气氛中可保持非晶至1700℃,空气中加热至1100℃以下时无增重,在1100~1400℃温度范围内增重约3.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B-N—C陶瓷纤维 先驱体转化法 聚硼硅氮烷 耐高温 抗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变堆用SiCf/SiC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3
作者 赵爽 周新贵 +4 位作者 于海蛟 王洪磊 邹世钦 黄泽兰 羊建高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33-36,共4页
回顾了聚变堆用SiC_f/SiC复合材料制备工艺的最新研究进展,介绍了SiC_f/SiC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抗辐照性能、气密性、热稳定性、化学相客性等方面的性能及其连接技术并进行了总结和展望。
关键词 SICF/SIC 制备工艺 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f/SiC复合材料制备工艺研究 被引量:6
14
作者 周长城 张长瑞 +1 位作者 胡海峰 张玉娣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48-150,共3页
结合材料复合过程中纤维编织体易变形的问题,系统研究了复合材料制备过程中编织体变形的规律,以及对所制备复合材料结构和性能的影响。通过实验研究发现,编织体体积控制有利于复合材料增强体纤维的均匀分布,实现复合材料结构和性能的均... 结合材料复合过程中纤维编织体易变形的问题,系统研究了复合材料制备过程中编织体变形的规律,以及对所制备复合材料结构和性能的影响。通过实验研究发现,编织体体积控制有利于复合材料增强体纤维的均匀分布,实现复合材料结构和性能的均一化,有利于复合材料整体性能的提高,并且,编织体体积控制有利于提高复合材料的致密化速率,最终获得高致密度、高性能的复合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F/SIC 先驱体浸渍裂解 体积控制 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莫来石基复合材料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15
作者 陈树刚 马青松 +1 位作者 刘卫东 刘海韬 《陶瓷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615-620,共6页
莫来石(3A12O3.2SiO2)陶瓷具有抗蠕变能力高、热膨胀系数和导热系数低、抗腐蚀性和抗热震性优异的特点,是一种很有前景的高温结构材料。它最显著的优势是强度和韧性随着温度升高不仅不会下降反而有所提高。然而,莫来石的室温力学性能较... 莫来石(3A12O3.2SiO2)陶瓷具有抗蠕变能力高、热膨胀系数和导热系数低、抗腐蚀性和抗热震性优异的特点,是一种很有前景的高温结构材料。它最显著的优势是强度和韧性随着温度升高不仅不会下降反而有所提高。然而,莫来石的室温力学性能较差,限制了它的广泛应用。针对如何提高莫来石的室温强度和韧性,目前的研究集中于利用第二相进行改性,取得了一定成果。本文介绍了非连续相(颗粒、晶须、短切纤维)和连续纤维增强莫来石基复合材料的研究现状,包括制备工艺、微观结构和主要性能,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莫来石 复合材料 第二相 增韧机制 机械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裂解升温速率制备的C_f/Si_3N_4复合材料性能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郑文伟 陈朝辉 +1 位作者 方晖 马青松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1期22-24,28,共4页
以聚硅氮烷为先驱体 ,研究先驱体转化过程中不同裂解升温速率对制备 3D- B Cf/Si3N4 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 :随着裂解升温速率的提高 ,陶瓷基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明显提高 ,以 10℃ /min裂解升温速率制得的陶瓷基复合材料的弯曲... 以聚硅氮烷为先驱体 ,研究先驱体转化过程中不同裂解升温速率对制备 3D- B Cf/Si3N4 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 :随着裂解升温速率的提高 ,陶瓷基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明显提高 ,以 10℃ /min裂解升温速率制得的陶瓷基复合材料的弯曲强度达 6 0 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f/Si3N4 陶瓷基复合材料 裂解升温速率 聚硅氮烷 力学性能 氮化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先驱体转化C_f/SiC复合材料微观结构与渗透性能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李伟 陈朝辉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24-27,共4页
采用气泡法和扫描电镜(SEM)研究了先驱体浸渍-裂解(PIP)工艺制备三维编织和2.5D-Cf/SiC复合材料的内部结构及渗透性能。结果表明,材料内部孔隙率为10%-20%,孔尺寸从几百微米到不足1μm不等,平均贯通孔径小于10μm;碳纤维编织方式是... 采用气泡法和扫描电镜(SEM)研究了先驱体浸渍-裂解(PIP)工艺制备三维编织和2.5D-Cf/SiC复合材料的内部结构及渗透性能。结果表明,材料内部孔隙率为10%-20%,孔尺寸从几百微米到不足1μm不等,平均贯通孔径小于10μm;碳纤维编织方式是影响复合材料孔结构、贯通孔尺寸分布及渗透性的重要因素,材料渗透系数与平均贯通孔径呈正比,与孔隙率无直接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F/SIC复合材料 多孔 气泡法 渗透性 编织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相渗硅工艺制备KD-1 SiC_f/SiC复合材料及其性能研究
18
作者 王洪磊 周新贵 +2 位作者 于海蛟 赵爽 罗征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5-7,93,共4页
以国产KD-1型SiC纤维为增强体,采用化学气相沉积和酚醛树脂浸渍裂解获得两种碳源的多孔SiCf/C,通过气相渗硅工艺制备了KD-1 SiCf/SiC复合材料,对复合材料的微观结构和力学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碳源的多孔SiCf/C,经过气相渗硅得... 以国产KD-1型SiC纤维为增强体,采用化学气相沉积和酚醛树脂浸渍裂解获得两种碳源的多孔SiCf/C,通过气相渗硅工艺制备了KD-1 SiCf/SiC复合材料,对复合材料的微观结构和力学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碳源的多孔SiCf/C,经过气相渗硅得到SiCf/SiC复合材料的断裂韧性相差较大,分别为12.9,2.0 MPa.m1/2。而对于酚醛树脂浸渍裂解制备的高孔隙率SiCf/C中间体,经过气相渗硅得到SiCf/SiC复合材料的密度及力学性能明显高于由低孔隙率SiCf/C得到的SiCf/SiC复合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CF/SIC 气相渗硅 化学气相沉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D-C_f/SiC复合材料及构件的无压成型工艺
19
作者 张峰 胡海峰 +1 位作者 陈朝辉 简科 《宇航材料工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41-42,54,共3页
采用无压成型工艺制备了2D-Cf/SiC及复杂构件。结果表明:复合材料弯曲强度达到328MPa,断裂韧度达到14.9MPa·m1/2,层间剪切强度达到35.9MPa,同时材料也具有很好的高温抗氧化性能。利用本工艺制备了某型号发动机的尾喷管,并成功通过... 采用无压成型工艺制备了2D-Cf/SiC及复杂构件。结果表明:复合材料弯曲强度达到328MPa,断裂韧度达到14.9MPa·m1/2,层间剪切强度达到35.9MPa,同时材料也具有很好的高温抗氧化性能。利用本工艺制备了某型号发动机的尾喷管,并成功通过了应用部门的试车考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D—C/SiC复合材料 无压成型工艺 构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中空多孔碳纤维为主体的轻质吸波材料吸波性能研究 被引量:28
20
作者 谢炜 程海峰 +2 位作者 楚增勇 陈朝辉 周永江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320-324,共5页
根据阻抗匹配原理和电磁波传播规律,以中空多孔聚丙烯腈(PAN)碳纤维为主要吸收剂,分别添加以炭黑、碳纤维和羰基铁粉为吸收剂的匹配层,制备了双层轻质雷达吸波材料,并考察了其吸波性能.结果表明,双层结构设计和不同吸收剂的复合对提... 根据阻抗匹配原理和电磁波传播规律,以中空多孔聚丙烯腈(PAN)碳纤维为主要吸收剂,分别添加以炭黑、碳纤维和羰基铁粉为吸收剂的匹配层,制备了双层轻质雷达吸波材料,并考察了其吸波性能.结果表明,双层结构设计和不同吸收剂的复合对提高材料的吸波性能起着重要的作用.以羰基铁粉作吸收剂的匹配层比以炭黑和碳纤维作吸收剂的匹配层对提高以中空多孔碳纤维吸波材料的吸波性能更为显著.所制备的材料在厚度为2.90mm,密度为1.28g/cm^3时,在4-18GHz频率范围内反射率≤-8dB的带宽为11.42GHz,反射率≤-10dB的带宽为10.90GHz.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空多孔碳纤维 吸波材料 吸波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