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5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低辐照剂量率下光纤激光器输出功率的自漂白-辐照平衡实验研究
1
作者 陈金宝 相广彪 +3 位作者 王小林 张汉伟 张江彬 华卫红 《强激光与粒子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3,共3页
高功率掺镱光纤激光器具有高功率、高效率、可柔性传输的优点,在核设施维护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然而,核设施环境中存在的辐照效应会导致光纤激光器功率降低,对实际激光系统应用带来较大挑战。考虑光纤激光器的自漂白效应,探索不同辐... 高功率掺镱光纤激光器具有高功率、高效率、可柔性传输的优点,在核设施维护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然而,核设施环境中存在的辐照效应会导致光纤激光器功率降低,对实际激光系统应用带来较大挑战。考虑光纤激光器的自漂白效应,探索不同辐照剂量率下光纤激光器暗化与自漂白的关系。结果表明,当辐照剂量率低至一定数值时(比如0.1 rad/s),1 kW光纤激光器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出光稳定,功率起伏小于1.79%。把观察到的这种现象命名为自漂白-辐照平衡。首次验证了在一定辐照剂量率下,光纤激光器自漂白效应导致的激光功率提升可以平衡辐照效应导致的功率下降,为相关应用中光纤激光器设计提供了有效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掺镱光纤激光器 辐照效应 自漂白效应 平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0~50℃超宽温运行光纤激光器实现2 kW功率输出
2
作者 王鹏 吴金明 +7 位作者 王小林 杨明烨 张汉伟 吴函烁 奚小明 习锋杰 许晓军 陈金宝 《强激光与粒子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4-5,共2页
提高光纤激光器的宽温运行能力,可有效提升光纤激光器在极端高低温条件下的环境适应能力与运行可靠性,确保其在复杂工况下的稳定输出,为相关领域的技术革新与产业升级提供支撑。近期,国防科技大学利用光纤耦合半导体激光器直接泵浦实现... 提高光纤激光器的宽温运行能力,可有效提升光纤激光器在极端高低温条件下的环境适应能力与运行可靠性,确保其在复杂工况下的稳定输出,为相关领域的技术革新与产业升级提供支撑。近期,国防科技大学利用光纤耦合半导体激光器直接泵浦实现了可在−50~50℃内稳定运行的近单模全光纤激光振荡器,输出功率达到2 kW,是目前公开报道的宽温度范围运行光纤激光器最高输出功率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纤激光器 光纤激光振荡器 宽温运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晶硅离轴反射光学元件短流程超精密加工工艺(特邀)
3
作者 熊玉朋 陈善勇 +6 位作者 陈适宇 黄铖 周家福 李国辉 戴一帆 关朝亮 欧洋 《红外与激光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48-155,共8页
单晶硅作为常用的红外光学材料,随着红外技术的不断发展,对光学元件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为了获得高面形精度、高表面质量的复杂曲面单晶硅光学元件,提出了激光原位辅助超精密车削、磁流变和小磨头抛光组合抛光修形的短流程加工工艺... 单晶硅作为常用的红外光学材料,随着红外技术的不断发展,对光学元件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为了获得高面形精度、高表面质量的复杂曲面单晶硅光学元件,提出了激光原位辅助超精密车削、磁流变和小磨头抛光组合抛光修形的短流程加工工艺。采用激光原位辅助超精密车削加工后的单晶硅元件具有低亚表面损伤,与未加激光时相比,激光原位辅助超精密车削后的单晶硅亚表面损伤由920 n m降低至318 nm。并经过多轮磁流变和小磨头抛光组合工艺迭代加工后,单晶硅光学元件面形精度和表面质量得到有效提升,最终面形精度RMS值优于1/50λ,表面粗糙度Ra值优于0.5 nm。该方法抑制了加工过程中的亚表面损伤,减少了后续抛光过程中损伤去除时间,有效提高了单晶硅光学元件加工效率,且面形精度和表面质量可满足高精度光学元件应用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制造工艺与设备 单晶硅光学元件 短流程超精密加工 面形精度 表面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波长调制-直接吸收光谱法Rb同位素比测量
4
作者 徐积政 孟远 +6 位作者 卢兴吉 黄俊 杨韬 赵强 寿欢欢 黄印博 曹振松 《光学精密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031-1041,共11页
Rb同位素分析可提供待测样品的起源和历史信息,在地质科学、生物医学以及核法证学等领域具有重要意义。波长调制-直接吸收光谱(WM-DAS)具有高信噪比和免标定的优势,对气态分子或原子可实现快速高灵敏度测量,适合用于气态金属原子同位素... Rb同位素分析可提供待测样品的起源和历史信息,在地质科学、生物医学以及核法证学等领域具有重要意义。波长调制-直接吸收光谱(WM-DAS)具有高信噪比和免标定的优势,对气态分子或原子可实现快速高灵敏度测量,适合用于气态金属原子同位素丰度现场快速测量。采用RbCl固体样品作为实验对象,使用电热还原法获取气态Rb原子,在WM-DAS方法基础上添加阈值去噪,用直接吸收光谱和WM-DAS以及阈值去噪后的WM-DAS分别测量了Rb原子D2跃迁线的吸收率函数,用高斯线型进行拟合,信噪比分别提升了1.40倍和1.84倍。考虑D2线超精细结构后信噪比提升1.48倍,并反演气态Rb原子温度为439 K和饱和蒸气压1.826 Pa。同位素比^(85)Rb∶^(87)Rb为2.613±0.007,测量精度达到0.779%,精度和不确定度均优于DAS方法,^(85)Rb检测限为0.23%,可满足铷矿石探测需求。WM-DAS与电热还原原子化装置相结合,在固体金属检测领域具有探测精度高、抗干扰能力强等优势,更利于现场快速测量,在同位素丰度测量分析方面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波长调制-直接吸收光谱 Rb同位素 超精细结构 吸收率函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增益管理非线性的超快光纤激光放大研究进展(特邀)
5
作者 李灿 任博 +4 位作者 郭琨 王涛 吴坚 冷进勇 周朴 《红外与激光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5-58,共14页
增益管理非线性(Gain Managed Nonlinearity,GMN)光纤放大技术涉及一种超快激光在非线性自相位调制与有源光纤动态增益共同作用下的非线性吸引子,可在激光脉冲能量提升的同时实现上百倍的线性光谱展宽,因而成为近年来超快光纤激光领域... 增益管理非线性(Gain Managed Nonlinearity,GMN)光纤放大技术涉及一种超快激光在非线性自相位调制与有源光纤动态增益共同作用下的非线性吸引子,可在激光脉冲能量提升的同时实现上百倍的线性光谱展宽,因而成为近年来超快光纤激光领域的研究热点。文中从GMN脉冲演化的基本原理出发,系统梳理了GMN光纤放大技术在近年来所取得的研究进展、及在多光子显微成像等领域的应用,并进一步展望了其未来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益管理非线性放大 超快光纤激光 自相位调制 掺镱光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半导体激光器光反馈效应对原子传感系统小型化的影响
6
作者 冯宇辰 郭彬 +1 位作者 王超 汪之国 《激光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642-650,共9页
为了评估光反馈效应对小型化原子传感系统的精度与稳定性的影响,利用小型化原子陀螺仪使用的半导体激光光源与光学元件搭建了光反馈效应测试光路,测试了光反馈引起的自混合干涉信号光功率波动;通过移动压电位移台,分别测试了偏振片、λ/... 为了评估光反馈效应对小型化原子传感系统的精度与稳定性的影响,利用小型化原子陀螺仪使用的半导体激光光源与光学元件搭建了光反馈效应测试光路,测试了光反馈引起的自混合干涉信号光功率波动;通过移动压电位移台,分别测试了偏振片、λ/4波片、原子气室、非球面透镜引起的光功率波动,并分析了处于光反馈条件下环境对光功率波动的潜在影响。结果表明,偏振片、λ/4波片、原子气室、非球面透镜最大可分别引起光功率4.8%,3.46%,6.62%,1.75%的功率波动;倾斜光学元件可以显著抑制光反馈效应,针对不便倾斜的光学元件,在不改变元件接收光功率的条件下,使用倾斜衰减片可以明显抑制光反馈效应。该研究可以为使用795 nm分布布喇格反射半导体激光器的原子传感系统小型化工作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技术 自混合干涉 原子传感 原子陀螺仪 原子磁力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网络拟合的激光陀螺惯组重力实时测量滤波
7
作者 高春峰 程嘉奕 +6 位作者 陈迈伦 魏国 罗晖 侯承志 朱旭 马海阳 王景 《国防科技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70-77,共8页
为了解决激光陀螺惯组重力测量系统中传统重力滤波方法的固定长时延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神经网络拟合滤波的重力数据实时处理方法,通过对有限长单位冲激响应(finite impulse response,FIR)滤波器进行神经网络拟合,降低对未来数据的长依赖... 为了解决激光陀螺惯组重力测量系统中传统重力滤波方法的固定长时延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神经网络拟合滤波的重力数据实时处理方法,通过对有限长单位冲激响应(finite impulse response,FIR)滤波器进行神经网络拟合,降低对未来数据的长依赖,从而有效减少滤波时延。实验结果表明,与FIR滤波器相比,该方法的处理时延降低了93%,平均滤波精度优于2 mGal,表明所提方法在保持较高精度的同时显著提升了数据处理的实时性,为激光陀螺惯组重力测量系统的实时重力测量提供了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力测量 神经网络 FIR低通滤波 实时处理 重力数据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飞秒激光直写FBG用于谐振腔输出功率突破千瓦
8
作者 赵蓉 高晨晖 +9 位作者 路欣达 饶斌裕 田鑫 李昊 王蒙 李智贤 杨保来 陈子伦 马鹏飞 王泽锋 《强激光与粒子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77-178,共2页
高功率光纤振荡器因结构紧凑、抗回光能力强等优势,在工业加工领域备受关注。光纤布拉格光栅(FBG)是全光纤振荡器的核心器件,其制备工艺直接影响激光器性能。近年来,飞秒激光刻写技术获得了飞速发展,是高功率FBG制备领域的前沿研究方向... 高功率光纤振荡器因结构紧凑、抗回光能力强等优势,在工业加工领域备受关注。光纤布拉格光栅(FBG)是全光纤振荡器的核心器件,其制备工艺直接影响激光器性能。近年来,飞秒激光刻写技术获得了飞速发展,是高功率FBG制备领域的前沿研究方向。飞秒激光刻栅方法主要有相位掩模法和直写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功率光纤振荡器 飞秒激光 光纤布拉格光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国产化公里级单光子测距系统
9
作者 邓阳阳 马必杨 +3 位作者 侯大禄 肖杰峰 欧洋 熊玉朋 《应用光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22-529,共8页
单光子激光雷达相较于传统线性激光雷达,具备更高的探测灵敏度、时间分辨率和光子利用率,在遥感测绘、军事侦查、伪装识别等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介绍了一种1.5μm波段全国产化单光子测距系统,自主构建1.5μm高紧凑光纤光源系统,具备自... 单光子激光雷达相较于传统线性激光雷达,具备更高的探测灵敏度、时间分辨率和光子利用率,在遥感测绘、军事侦查、伪装识别等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介绍了一种1.5μm波段全国产化单光子测距系统,自主构建1.5μm高紧凑光纤光源系统,具备自适应降噪、降频功能,能降低系统暗计数并消除模糊距离,高精度时间数字转换器(time-to-digital converter,TDC)与单光子探测系统进行系统集成以控制整体体积,非共轴收发系统结构简单、调节方便、系统噪声低。在光源输出功率仅为10 mW,单脉冲能量为200 nJ的条件下,实现了1.7 km单光子测距。在多层伪装网覆盖目标探测识别实验中,可透过多层伪装网准确识别目标信息,探测精度优于0.1 m。实验结果表明,目前全国产化系统已具备较高的性能,在功耗、体积、重量方面优势明显,未来有望在众多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雷达 单光子探测 单光子测距 模糊距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μm以上光纤气体激光器输出功率突破10 W
10
作者 陈琪 周智越 +7 位作者 马鹏飞 李炫熹 裴闻喜 吕国瑞 雷罗昊 石婧 李天宇 王泽锋 《强激光与粒子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3,共3页
中红外激光器在医疗、通信和国防等领域具有重要应用需求,近年来,围绕中红外光纤激光器的研究引起国内外广泛关注。采用自研的2μm单频光纤激光放大器作为泵浦光源,利用气体分子的本征吸收实现粒子数反转,基于溴化氢(HBr)气体填充的反... 中红外激光器在医疗、通信和国防等领域具有重要应用需求,近年来,围绕中红外光纤激光器的研究引起国内外广泛关注。采用自研的2μm单频光纤激光放大器作为泵浦光源,利用气体分子的本征吸收实现粒子数反转,基于溴化氢(HBr)气体填充的反谐振空芯光纤(AR-HCF)实现了波长为4.16μm处大于10 W的中红外光源连续输出。通过采用大模场反谐振空芯光纤及后向气体填充的方式,在提高光光转换效率的同时有效抑制了热积累限制。在最大注入泵浦功率为63.8 W下,实现中红外光源最大连续输出功率10.37 W,对应斜率效率约为16.8%,最大功率下光束质量M2<1.1。研究结果证明了光纤气体激光器在产生高功率中红外光源方面的重要能力,对于中红外光纤激光技术的发展和研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纤激光 高功率 中红外 溴化氢 空芯光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锥形掺镱光纤实现20 kW高光束质量激光输出 被引量:2
11
作者 肖虎 潘志勇 +15 位作者 陈子伦 马鹏飞 刘伟 杨欢 闫志平 王蒙 奚小明 李智贤 杨保来 杨林永 黄良金 黄值河 曹涧秋 王小林 王泽锋 陈金宝 《强激光与粒子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4-96,共3页
锥形光纤能够有效兼顾非线性效应抑制和模式控制,具备实现高功率、高光束质量光纤激光的潜力。近期国防科技大学研制了锥形掺镱光纤,采用1 018 nm光纤激光后向级联泵浦实现了20.2 kW激光输出,光束质量β因子平均值优于2,拉曼抑制比为33... 锥形光纤能够有效兼顾非线性效应抑制和模式控制,具备实现高功率、高光束质量光纤激光的潜力。近期国防科技大学研制了锥形掺镱光纤,采用1 018 nm光纤激光后向级联泵浦实现了20.2 kW激光输出,光束质量β因子平均值优于2,拉曼抑制比为33 dB。研究结果展示了锥形光纤在实现万瓦级高光束质量激光方面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纤激光器 级联泵浦 锥形光纤 光束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波段半导体激光泵浦光纤激光器实现2 kW功率输出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鹏 孟祥明 +11 位作者 吴函烁 叶云 杨保来 奚小明 史尘 张汉伟 王小林 习锋杰 王泽锋 许晓军 周朴 陈金宝 《强激光与粒子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82-84,共3页
半导体激光(LD)泵浦的高功率光纤激光器具有效率高、体积小、重量轻、稳定性好等优点,在工业加工等诸多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为了提高泵浦光吸收率,传统光纤激光器常用915 nm和976 nm波段的LD作为激光的泵浦源。在该类LD泵浦的光纤激... 半导体激光(LD)泵浦的高功率光纤激光器具有效率高、体积小、重量轻、稳定性好等优点,在工业加工等诸多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为了提高泵浦光吸收率,传统光纤激光器常用915 nm和976 nm波段的LD作为激光的泵浦源。在该类LD泵浦的光纤激光器中,由于量子亏损和泵浦吸收系数相对较高,光纤激光器的热致模式不稳定(TMI)阈值相对较低。为了提高量子效率和潜在的TMI阈值,提出采用大于1010 nm波段的LD直接泵浦光纤激光器,产生高量子效率激光。搭建了振荡放大一体化的全光纤激光器,采用总泵浦功率为2.56 kW的1010 nm波段LD泵浦,首次获得输出功率2.05 kW、光束质量M^(2)约1.7的激光。后续将通过进一步增大泵浦功率、优化光纤特性以实现更高功率、更优光束质量的光纤激光输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纤激光器 量子亏损 振荡放大一体化 模式不稳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自由曲面光学元件的大视场光学成像系统 被引量:3
13
作者 熊玉朋 陈适宇 +5 位作者 黄铖 路文文 彭小强 陈善勇 赖涛 欧洋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261-1272,共12页
面向机载探测系统大视场光学成像的需求,开展了大视场光学成像系统光学设计、自由曲面光学元件超精密加工、形位误差同步检测以及系统集成与成像实验研究。首先,采用视场扩展法进行大视场自由曲面离轴反射光学系统的设计;其次,进行铝合... 面向机载探测系统大视场光学成像的需求,开展了大视场光学成像系统光学设计、自由曲面光学元件超精密加工、形位误差同步检测以及系统集成与成像实验研究。首先,采用视场扩展法进行大视场自由曲面离轴反射光学系统的设计;其次,进行铝合金自由曲面反射镜纳米精度加工和高频抑制工艺探索,并实现了基于计算全息元件的自由曲面形位高精度检测;最后,进行了光学系统的装调集成与成像实验。结果表明,系统的视场角为30°×5°,全视场光学传递函数值大于0.7,接近衍射极限,最大像元均方根半径为2.075μm,自由曲面光学元件的面形精度均方根(Root Mean Square,RMS)值优于20 nm,位置精度优于1μm,装配集成后能够满足大视场高分辨的场景使用要求,同时具备稳定可靠和快响制造等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超精密加工 自由曲面 计算全息补偿检测 成像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投影光瞳分布的星地激光通信波前探测 被引量:3
14
作者 杨慧哲 张贞钰 +1 位作者 刘进 梁永辉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945-955,共11页
为了解决星地自由空间光学通信系统中的提前角问题,采用了一种基于光强传输的新型波前探测技术——投影光瞳面分布(Projected Pupil Plane Pattern,PPPP),并通过实验室实验验证了该技术的可行性。PPPP基于TIE光强传输公式,根据不同传输... 为了解决星地自由空间光学通信系统中的提前角问题,采用了一种基于光强传输的新型波前探测技术——投影光瞳面分布(Projected Pupil Plane Pattern,PPPP),并通过实验室实验验证了该技术的可行性。PPPP基于TIE光强传输公式,根据不同传输距离下光强分布的变化反解出大气湍流引起的波前畸变。由于PPPP采用的是上行通信激光本身的后向瑞利散射,其测量的大气湍流方向与通信卫星方向一致,因此可以有效解决星地激光通信中的提前角问题。实验模拟了1 m口径的地基望远镜作为上行激光发射装置和后向散射光斑成像设备,通过等效高度分别为10 km和17 km的上行激光后向散射光斑图像来实现对10 km以下大气湍流的波前探测。实验采用的波前畸变模拟装置包括空间光调制器和透明塑料片,实验结果表明,对不同的波前畸变PPPP和通用的夏克-哈特曼波前探测器可以实现相似的波前重构,两者重构相位的残差约为初始相位的3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适应光学 星地激光通信 波前探测器 投影光瞳面分布 提前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光纤结构拉曼振荡器实现近1.8 kW激光输出 被引量:2
15
作者 范晨晨 付敏 +6 位作者 郝修路 黄善旻 李阳 陈子伦 冷进勇 姚天甫 周朴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68-270,共3页
拉曼光纤激光器在实现高功率特殊波长激光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受到了广泛关注和研究。近年来,随着渐变折射率多模光纤在拉曼激光器中的运用,不仅提高了可注入的泵浦功率,还通过光束净化特性实现了激光亮度增强。
关键词 光纤激光 拉曼振荡器 受激拉曼散射 渐变折射率光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斯光束湍流大气传输远场扩展半径快速计算方法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崔询 陈小威 +4 位作者 钱仙妹 朱文越 武鹏飞 闵令云 饶瑞中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284-293,共10页
高斯光束湍流大气传输的远场有效半径是工程中较为关注的远场光斑特征,文中研究其快速计算方法。基于多场景下高斯光束湍流大气传输波动光学仿真数据,建立了定标规律模型和3种人工智能模型LightGBM(Light Gradient Boosting Machine)、M... 高斯光束湍流大气传输的远场有效半径是工程中较为关注的远场光斑特征,文中研究其快速计算方法。基于多场景下高斯光束湍流大气传输波动光学仿真数据,建立了定标规律模型和3种人工智能模型LightGBM(Light Gradient Boosting Machine)、MLP(Multilayer Perceptron)、MFTT(Modified Feature Tokenizer Transformer),比较了不同模型的精度、泛化能力、样本量的影响和计算速度。结果表明:4种模型的精度受训练集样本量的影响,小样本量下定标规律模型精度最高,大样本量下MFTT模型精度最高;数据分为70%的训练集和30%的测试集时,MFTT在测试集上的平均相对偏差为1.36%;MFTT泛化能力最强,定标规律模型计算速度最快。希望为激光大气传输评估快速计算方法的选择和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传输 人工智能 定标规律 精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导微波源阵列合成时控技术初步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牛昕玥 谷炎然 +4 位作者 楚旭 姚金妹 易木俣 王朗宁 荀涛 《强激光与粒子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3-29,共7页
基于宽禁带光导半导体的固态光导微波源是高功率微波产生的一种新途径,该方案具有功率密度高、频带范围宽等特点,且其低时间抖动特性使其在功率合成方面具有巨大潜力,利用光波束形成网络构建光导微波有源相控阵是光导微波器件迈向实用... 基于宽禁带光导半导体的固态光导微波源是高功率微波产生的一种新途径,该方案具有功率密度高、频带范围宽等特点,且其低时间抖动特性使其在功率合成方面具有巨大潜力,利用光波束形成网络构建光导微波有源相控阵是光导微波器件迈向实用的重要途径。分析了光导微波相控阵系统原理,设计了光导微波真延时网络架构,并构建了差分真延时相控阵和考虑相位随机误差的真延时相控阵的理论模型,对影响功率合成和波束扫描的关键因素开展定量分析和仿真验证。结果表明,对于发射1 GHz信号的n×10阵列,延时均方差在10 ps以下时,指向偏差小于0.13°,峰值增益损耗小于2%;延时步进精度在10 ps以下时,指向偏差小于0.2°,峰值增益损耗小于0.03%。由此提出延时精度指标,为未来更高功率、更大规模的光导微波合成技术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宽禁带光导半导体 有源相控阵 光波束形成网络 光真延时 时延误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对不同海拔白昼星光探测的星敏感器光学参数优化 被引量:3
18
作者 倪源蔓 戴东凯 +1 位作者 王省书 周召发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43-153,共11页
极限探测星等、视场内导航星数量及光学系统的尺寸和质量等是全天时星敏感器光学探测系统的重要指标,而各项性能指标的提升往往是存在矛盾制约的,进而导致光学系统的参数设计缺乏明确的优化目标。为提高白昼星光探测系统的综合性能,文... 极限探测星等、视场内导航星数量及光学系统的尺寸和质量等是全天时星敏感器光学探测系统的重要指标,而各项性能指标的提升往往是存在矛盾制约的,进而导致光学系统的参数设计缺乏明确的优化目标。为提高白昼星光探测系统的综合性能,文中对光学系统参数优化进行了深入研究。首先,根据短波红外探测器的响应特性建立了基于图像灰度信息的信噪比模型,在此基础上,针对星体跟踪和星图匹配两种不同的导航模式,提出了星敏感器光学系统参数优化方案。仿真采用Sofradir的InGaAs传感器参数作为典型值,分别对海平面星体跟踪模式和高海拔星图匹配模式进行光学系统参数设计,得到白昼星光探测的最优口径、焦距和截止波长,同时确定了相应的全天时星敏感器星体跟踪/星图匹配导航模式转换的临界海拔。研制的原理样机口径60 mm、焦距515 mm、截止波长1.48μm,利用样机在地面开展了白昼观星实验,对提出的光学系统参数优化理论进行了验证,同时说明了该系统在近地面具备白昼星光探测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星敏感器 白昼星光探测 参数优化 短波红外探测器 噪声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掺镱光纤激光器实现1178 nm单频线偏振激光输出
19
作者 康芃睿 陶悦 +5 位作者 莫正斐 姜曼 李灿 冷进勇 周朴 姜宗福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271-274,共4页
1178 nm单频光纤激光倍频后可以获得黄光,在钠激光导引星等领域有重要应用需求。然而,由于掺镱光纤在1178 nm处发射截面小,且存在严重的短波寄生振荡效应,基于掺镱光纤实现1178 nm单频激光输出面临较大的挑战。利用基于一段刻写在5 cm... 1178 nm单频光纤激光倍频后可以获得黄光,在钠激光导引星等领域有重要应用需求。然而,由于掺镱光纤在1178 nm处发射截面小,且存在严重的短波寄生振荡效应,基于掺镱光纤实现1178 nm单频激光输出面临较大的挑战。利用基于一段刻写在5 cm长度掺镱光纤上的光栅搭建基于分布反馈(DFB)结构的光纤激光器,实现了线宽为27.61 kHz(0.1 ms积分时间)、最高功率为13 mW、偏振消光比达到19.7 dB的1178.01 nm单频激光输出,是目前基于掺镱光纤实现的最长波长单频激光输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纤激光 单频 掺镱光纤 分布反馈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射倾角对激光多普勒测速仪的性能影响
20
作者 席崇宾 周健 +2 位作者 聂晓明 王琦 金世龙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12-120,共9页
发射倾角作为激光多普勒测速仪的关键结构参数,对激光多普勒测速仪的信号质量、信号带宽以及激光多普勒测速仪的测速精度具有重要影响。尤其是在高速运行载体的速度测量中,能否准确、合理地选择发射倾角将极大地影响激光多普勒测速仪的... 发射倾角作为激光多普勒测速仪的关键结构参数,对激光多普勒测速仪的信号质量、信号带宽以及激光多普勒测速仪的测速精度具有重要影响。尤其是在高速运行载体的速度测量中,能否准确、合理地选择发射倾角将极大地影响激光多普勒测速仪的性能。文中从理论上对发射倾角对激光多普勒测速仪的散射光强度、多普勒信号带宽以及各种测速误差的影响进行了仿真分析。理论分析和仿真结果表明:多普勒信号的频率会随着发射倾角的增大而减小,为了降低系统带宽要求,应采用大的发射倾角;激光多普勒测速仪的信噪比会随着发射倾角的增大而增大,当发射倾角大于60°时,这种增大的趋势会减缓。为了提升多普勒信号的信噪比,发射倾角应大于60°;当发射倾角大于80°时,测速误差随发射倾角的增大而迅速增大,其中以测速分辨率引起的相对误差尤为明显。基于仿真分析结果,针对不同的测速范围和测速精度要求,提出了分段设置发射倾角或分段设置采样频率的测量方法,并给出了确定不同测速区间的步骤,同时对分段设置发射倾角和分段设置采样频率的等效性进行了说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测量 发射倾角 激光多普勒测速仪 信号质量 信号带宽 测速精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