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文学翻译的隐秀观
被引量:9
- 1
-
-
作者
孟东红
-
机构
国防科技大学人文与社科学院科技外语系
-
出处
《外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39-43,共5页
-
文摘
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提出和描述了“隐秀”这样一个文学文本的诗性特征,以此完成了“言意之辨”的诗学转换。“隐秀”这一重要特征在文学翻译中同样不可忽视:文学译作应当像原作一样有秀有隐、秀隐得宜,这样才能体现“文学性”,确保文学的恒久延续,据此,译者还能找到有助于解决言意矛盾的文学翻译策略。文学翻译隐秀观是为建立符合中国文化特点的翻译理论而对中国传统诗学理论进行现代诠释和现代转换的一种尝试。
-
关键词
文学翻译
隐秀
传统诗学理论
-
Keywords
literary translation
'the latent and the out-standing'
traditional Chinese poetics
-
分类号
H059
[语言文字—语言学]
-
-
题名禁忌语翻译的“语用标记对应”原则
被引量:2
- 2
-
-
作者
周晔
-
机构
国防科技大学人文与社科学院外语系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英语系
-
出处
《外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83-85,共3页
-
文摘
在小说作品中,禁忌语的运用往往是塑造人物、揭示主题的表现手法之一,但同时也给翻译带来了一定的困难,而现有译本中对禁忌语的翻译常缺乏明确的指导思想。本文通过对海明威《永别了,武器》两个现有汉译本的比较,提出"语用标记对应"可以作为禁忌语翻译的一种指导原则。作者并已尝试将这一原则应用于该书的重译。
-
关键词
禁忌语
翻译
文学表现手法
语用标记对应
-
分类号
H059
[语言文字—语言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