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0篇文章
< 1 2 1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开拓军校研究生国际学术视野的探索与实践--以国防科技大学为例 被引量:1
1
作者 苑洪亮 侯艺华 +1 位作者 尹健 朱群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9-22,共4页
介绍了国防科技大学在开拓军校研究生国际学术视野方面的实践:打造高水平的学科平台、大力开展国际化科研合作,实施海外名师讲学计划、大力举办研究生暑期学校,倡导组织高水平国际学术会议、引导研究生积极投稿,依托兼职教授建立境外学... 介绍了国防科技大学在开拓军校研究生国际学术视野方面的实践:打造高水平的学科平台、大力开展国际化科研合作,实施海外名师讲学计划、大力举办研究生暑期学校,倡导组织高水平国际学术会议、引导研究生积极投稿,依托兼职教授建立境外学术交流基地、科学谋划出国留学工作。总结了拓展研究生国际学术交流视野取得的积极成效和有益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军校 研究生 国际学术视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ireLink:一种面向芯粒设计空间探索的评估框架
2
作者 李开 曾坤 +3 位作者 荣培涛 陈志强 张甜 王永文 《计算机研究与发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108-1122,共15页
基于先进封装技术的芯粒(Chiplet)集成芯片在制造成本、设计效率以及专用定制等方面更具优势,是延续芯片性能增长的有效途径.设计空间探索(design space exploration,DSE)作为体系结构量化分析的重要方法,能够帮助设计者理解并权衡设计... 基于先进封装技术的芯粒(Chiplet)集成芯片在制造成本、设计效率以及专用定制等方面更具优势,是延续芯片性能增长的有效途径.设计空间探索(design space exploration,DSE)作为体系结构量化分析的重要方法,能够帮助设计者理解并权衡设计参数间的复杂关系.但是将传统的芯片体系结构DSE方法直接应用于Chiplet设计时,存在评估不全面、模拟不精确以及探索效率低下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解决方案FireLink,作为一个面向Chiplet设计空间探索的评估框架,它支持Chiplet微架构以及互连网络的建模和模拟,具备高效评估性能、功耗、面积和成本指标的能力.此外,在该框架下采用了ID3(iterative dichotomiser 3)机器学习算法进行了实验,结果显示该框架能够有效提高DSE的效率.与现有的DSE框架和方法相比,FireLink在评估全面性、建模完整性和高效性方面具有显著优势,使得设计者能够在更短时间内探索更广泛的设计空间,进而选定较优的Chiplet设计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芯粒 设计空间探索 模拟 评估 微架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可重构的单精度近似浮点乘法器设计
3
作者 李鹏程 黄立波 +5 位作者 陈刚 赖明澈 邓林 刘威 杨乾明 王永文 《计算机研究与发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581-1593,共13页
人工智能(AI)和物联网(IoT)技术的迅速发展,对计算能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终端设备在硬件资源开销方面同样面临巨大挑战.为了应对能效问题,新型低功耗近似计算单元的设计得到了广泛研究.在数字信号处理和图像处理等应用场景中,存在大量... 人工智能(AI)和物联网(IoT)技术的迅速发展,对计算能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终端设备在硬件资源开销方面同样面临巨大挑战.为了应对能效问题,新型低功耗近似计算单元的设计得到了广泛研究.在数字信号处理和图像处理等应用场景中,存在大量的浮点运算.这些应用消耗了大量的硬件资源,但它们具有一定的容错性,没有必要进行完全精确的计算.据此,提出了一种基于移位近似算法MTA(multiplication to shift addition)和非对称截断的单精度可重构近似浮点乘法器设计方法.首先,采用了一种低功耗的近似算法MTA,将部分操作数的乘法运算转换为移位加法.其次,为了在精度和成本之间取得平衡,设计了针对操作数高有效位的非对称截断处理,并对截断后保留的部分进行精确计算.通过采用不同位宽的MTA近似计算和改变截断后部分积阵列的行数,生成了广阔的设计空间,从而可以在精度和成本之间进行多种权衡调整.与精确浮点乘法器相比,所提出设计MTA5T5的精度损失(MRED)仅约为0.32%,功耗降低了85.80%,面积减少了79.53%.对于精度较低的MTA3T3,其精度损失约为1.92%,而功耗和面积分别降低了90.55%和85.80%.最后,进行了FIR滤波和图像处理的应用测试,结果表明所提出的设计在精度和开销方面具有显著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似浮点乘法器 MTA 非对称截断 精度 开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洗SRAM:SRAM中的并行按位数据混洗
4
作者 张敦博 曾灵灵 +2 位作者 王若曦 王耀华 沈立 《计算机研究与发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5-89,共15页
向量处理单元(vector processing unit,VPU)已被广泛应用于神经网络、信号处理和高性能计算等处理器设计中,但其总体性能仍受限于专门用于对齐数据的混洗操作.传统上,处理器使用其数据混洗单元来处理混洗操作.然而,使用数据混洗单元来... 向量处理单元(vector processing unit,VPU)已被广泛应用于神经网络、信号处理和高性能计算等处理器设计中,但其总体性能仍受限于专门用于对齐数据的混洗操作.传统上,处理器使用其数据混洗单元来处理混洗操作.然而,使用数据混洗单元来处理混洗指令将带来昂贵的数据移动开销,并且数据混洗单元只能串行混洗数据.事实上,混洗操作只会改变数据的布局,理想情况下混洗操作应在内存中完成.随着存内计算技术的发展,SRAM不仅可以作为存储部件,同时还能作为计算单元.为了实现存内混洗,提出了混洗SRAM,它可以在SRAM体中逐位地并行混洗多个向量.混洗SRAM的关键思想是利用SRAM体中位线的数据移动能力来改变数据的布局.这样SRAM体中位于同一位线上不同数据的相同位可以同时被移动,从而使混洗操作拥有高度的并行性.通过适当的数据布局和向量混洗扩展指令的支持,混洗SRAM可以高效地处理常用的混洗操作.评测结果表明,对于常用的混洗操作,混洗SRAM可以实现平均28倍的性能增益,对于FFT,AlexNet,VggNet等实际的应用,可以实现平均3.18倍的性能增益.混洗SRAM相较于传统SRAM的面积开销仅增加了4.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向量单指令多数据体系结构 静态随机访问存储器 混洗操作 向量内存 存内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AQ:基于分治策略的自适应VisionTransformer低位宽量化方法
5
作者 吕倩茹 许金伟 +1 位作者 姜晶菲 李东升 《计算机研究与发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530-1546,共17页
视觉Transformer(Vision Transformer,ViT)模型在计算机视觉领域的多项任务中取得显著效果.但ViT的复杂结构和计算开销限制了其在边缘计算设备中的部署.训练后量化(post-training quantization,PTQ)技术被广泛应用于ViT模型轻量化中以... 视觉Transformer(Vision Transformer,ViT)模型在计算机视觉领域的多项任务中取得显著效果.但ViT的复杂结构和计算开销限制了其在边缘计算设备中的部署.训练后量化(post-training quantization,PTQ)技术被广泛应用于ViT模型轻量化中以解决实际部署难题,但现有PTQ方法在低位宽量化中的性能损失较大.针对低比特量化场景,ViT的量化敏感层(如Softmax)与计算密集层(如线性变换)存在显著空间错位,且非高斯分布的激活值中隐含97%的类高斯聚集特性.由此,基于标准分数z-score方法提出分治自适应量化(divide-and-conquer and adaptive quantization,DAQ)方法,通过量化敏感度-计算-存储开销联合分析与硬件协同设计,实现精度与效率的联合优化.DAQ构建动态分治量化机制,通过动态感知的z-score方法实现正常值/离群值双域分割,均匀关联量化2个值域.在4-bit量化下,DAQ方法在分类任务上的Top-1精度最大提升4.37个百分点,目标检测任务最大精度提升达8.2个百分点,与基线模型相比误差平均低于0.4个百分点,超过最佳全精度模型0.1个百分点,接近实现无损的低位宽量化.另一方面,DAQ在硬件兼容设上适配TensorCore的INT4/INT8内核,以量化定点计算来减轻线性计算压力.实验表明,DAQ硬件适配后对线性计算部分有43%~86%的加速效果,为资源受限场景提供了算法-硬件协同优化的量化部署范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觉Transformer(ViT) 训练后量化(PTQ) 离群值 低比特量化 Z-SCORE 均匀关联量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天河新一代超算系统的大规模精确对角化方法
6
作者 李彪 刘杰 王庆林 《计算机研究与发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347-1362,共16页
精确对角化(exact diagonalization)方法是一种在量子物理、凝聚态物理等领域广泛应用的数值计算方法,是最直接求得量子系统基态的数值方法.仅从哈密顿矩阵的对称性出发,利用无矩阵(matrix-free)方法、分层通信模型以及适配于MT-3000的... 精确对角化(exact diagonalization)方法是一种在量子物理、凝聚态物理等领域广泛应用的数值计算方法,是最直接求得量子系统基态的数值方法.仅从哈密顿矩阵的对称性出发,利用无矩阵(matrix-free)方法、分层通信模型以及适配于MT-3000的数据级并行算法,提出了面向天河新一代超算系统上的超大稀疏哈密顿矩阵向量乘异构并行算法,可以实现基于一维Hubbard模型的大规模精确对角化.提出的并行算法在天河新一代超算系统上进行了测试,其中在1400亿维度矩阵规模上,8192进程相比256进程强扩展效率为55.27%,而弱扩展到7300亿维度矩阵规模上,13740个进程相比64进程的弱扩展效率保持在51.25%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确对角化 HUBBARD模型 异构并行计算 MT-3000处理器 量子多体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低磨损存内计算的多状态逻辑门综合
7
作者 赵安宁 许诺 +4 位作者 刘康 罗莉 潘炳征 薄子怡 谭承浩 《计算机研究与发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20-632,共13页
通过融合布尔逻辑和非易失存储的功能,忆阻状态逻辑电路可以消除计算过程中的数据移动,实现在存储器中计算,打破传统冯·诺依曼计算系统的“存储墙”和“能耗墙”.近年来,通过构建条件转变到数学逻辑关系之间的映射,已经有一系列存... 通过融合布尔逻辑和非易失存储的功能,忆阻状态逻辑电路可以消除计算过程中的数据移动,实现在存储器中计算,打破传统冯·诺依曼计算系统的“存储墙”和“能耗墙”.近年来,通过构建条件转变到数学逻辑关系之间的映射,已经有一系列存内状态逻辑门被提出,功能覆盖IMP,NAND,NOR,NIMP等多个逻辑运算.然而,复杂计算过程到存内状态逻辑实现的自动化综合映射方法仍处于萌芽阶段,特别是缺少针对器件磨损的探讨,限制了设备维修不便的边缘计算场景应用.为降低复杂存内状态逻辑计算过程的磨损(翻转率),实现了一种面向低磨损存内计算的多状态逻辑门综合映射过程.与领域内熟知的SIMPLER MAGIC状态逻辑综合流程相比,该综合映射流程在复杂计算过程的翻转率上实现了对EPFL,LGSynth91的典型基准测试电路分别平均35.55%,47.26%以上的改进;与最新提出的LOSSS状态逻辑综合流程相比,在复杂计算过程的翻转率上实现了对EPFL,LGSynth91的典型基准测试电路分别平均8.48%,6.72%以上的改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忆阻器 状态逻辑 翻转率 逻辑综合与映射 低磨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性能自研处理器物理设计频率提升方法 被引量:1
8
作者 何小威 乐大珩 +2 位作者 郭维 隋兵才 邓全 《计算机研究与发展》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429-1435,共7页
提升处理器核的频率是提升处理器性能的重要手段.传统的物理设计流程难以实现高主频的处理器核.基于业界主流的布局布线工具,通过嵌入手工定制部件的网表、逻辑和物理设计协同优化、优化定制布线规则、优化物理设计方法学等组合策略.在... 提升处理器核的频率是提升处理器性能的重要手段.传统的物理设计流程难以实现高主频的处理器核.基于业界主流的布局布线工具,通过嵌入手工定制部件的网表、逻辑和物理设计协同优化、优化定制布线规则、优化物理设计方法学等组合策略.在相同工艺、面积、功耗对等条件下,达到流片签核要求时,自研处理器核物理设计频率比原始设计可提升约3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局布线 协同优化 物理设计 签核 频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能量选择电磁防护方法理论与应用 被引量:2
9
作者 刘培国 虎宁 《电波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85-394,431,共11页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电磁空间逐渐成为国家重大公共基础设施及信息网络的基石。近年来,强电磁源生成技术加速发展,对电磁空间安全形成严重威胁,开展强电磁防护技术研究具有迫切的现实需求。能量选择防护方法是一种新型自适应强电磁防护...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电磁空间逐渐成为国家重大公共基础设施及信息网络的基石。近年来,强电磁源生成技术加速发展,对电磁空间安全形成严重威胁,开展强电磁防护技术研究具有迫切的现实需求。能量选择防护方法是一种新型自适应强电磁防护方法,突破了电子设备前门防护“能防”和“兼容”的难题,为强电磁防护提供了新的技术思路。本文对能量选择防护方法进行了系统综述,首先详细介绍了能量选择防护的内涵和相关概念;其次以能量选择表面为例阐述了其工作原理与实现方式,在此基础上对能量选择防护方法的研究现状和最新成果进行介绍,梳理了能量选择防护方法的发展脉络;最后,对能量选择防护方法的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磁安全 强电磁防护 前门防护 能量选择 自适应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遥测姿态变换的外测数据跟踪部位修正方法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冬 赵书圆 +1 位作者 张鑫勇 周萱影 《空间控制技术与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9-69,共11页
外测数据跟踪部位修正对于飞行器飞行试验的高精度轨迹参数获取有着重要意义.提出一种基于飞行器遥测姿态数据和粗略轨迹参数的跟踪部位修正新方法,利用遥测姿态数据确定惯导平台中心与跟踪部位轨迹参数的变换关系,进而由粗略轨迹参数... 外测数据跟踪部位修正对于飞行器飞行试验的高精度轨迹参数获取有着重要意义.提出一种基于飞行器遥测姿态数据和粗略轨迹参数的跟踪部位修正新方法,利用遥测姿态数据确定惯导平台中心与跟踪部位轨迹参数的变换关系,进而由粗略轨迹参数推算惯导平台中心与跟踪部位测距、径向速度、方位角和俯仰角的差异值,实现跟踪部位修正量的准确计算.采用误差传播法对粗略轨迹误差影响下的跟踪部位修正精度进行理论分析,验证了该修正方法在实际应用中的有效性.进一步通过仿真实验和实装实验检验了修正精度.结果表明跟踪部位修正量的计算误差远小于外测系统的精度指标要求,有重要的实际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测 跟踪部位 遥测 轨迹参数 误差传播法 修正精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材料修复技术与可修复性研究综述 被引量:2
11
作者 刘轩邑 汪俊陶 +3 位作者 邹鹏程 唐俊 邢素丽 陈丁丁 《航空制造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0期80-89,共10页
复合材料作为现代工程领域的关键技术,其服役过程中的损伤修复对于保障材料的长期可靠性和经济性至关重要。复合材料修复技术直接关系到材料或结构出现损伤后的性能恢复,复合材料可修复性则是在材料及结构的设计制造阶段研究如何降低修... 复合材料作为现代工程领域的关键技术,其服役过程中的损伤修复对于保障材料的长期可靠性和经济性至关重要。复合材料修复技术直接关系到材料或结构出现损伤后的性能恢复,复合材料可修复性则是在材料及结构的设计制造阶段研究如何降低修复难度。本文综述了贴补修复、挖补修复、注胶修复和机械连接修复等传统工艺的特点、技术发展、不足及工程应用中遇到的问题,并从复合材料及其结构可修复性的角度概述了外援型与本征型自修复复合材料的原理与进展,以及可服务于换件维修的可脱粘胶粘剂的技术发展情况。最后,对复合材料修复技术和可修复性研究需要克服的主要技术难点进行了归纳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材料 修复技术 可修复性 修复材料体系 修复工艺 自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风险的城市目标反恐安防策略优化方法 被引量:1
12
作者 李东阳 夏军 李俭川 《火力与指挥控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66-172,共7页
国际安全环境发生重大变化的新形势下,城市涉恐安全面临严峻挑战。基于风险理论,构建了城市目标遭受恐怖袭击风险描述和安防策略优化函数,提出了定量的城市目标反恐安防策略优化方法。并以某高铁站为例,通过模型分析、数据比较和优化反... 国际安全环境发生重大变化的新形势下,城市涉恐安全面临严峻挑战。基于风险理论,构建了城市目标遭受恐怖袭击风险描述和安防策略优化函数,提出了定量的城市目标反恐安防策略优化方法。并以某高铁站为例,通过模型分析、数据比较和优化反馈,获得其遭受恐怖袭击风险评估、现有安防措施有效性和策略优化结论,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为解决城市涉恐安全问题提供决策和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目标 恐怖袭击 风险评估 策略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事件驱动的超图卷积网络的谣言检测方法 被引量:1
13
作者 曾智 赵书庆 +2 位作者 刘欢 赵翔 罗敏楠 《计算机研究与发展》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982-1992,共11页
依靠社交平台谣言传播链检测谣言是社交网络分析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但以往的研究大多将这个任务过度简化为依靠评论的传播链检测谣言,忽略了对现实世界新闻帖的复杂用户和事件交互的关注,难以捕捉到这些信息提供的潜在检测线索.针对... 依靠社交平台谣言传播链检测谣言是社交网络分析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但以往的研究大多将这个任务过度简化为依靠评论的传播链检测谣言,忽略了对现实世界新闻帖的复杂用户和事件交互的关注,难以捕捉到这些信息提供的潜在检测线索.针对该挑战,提出了一个事件驱动的超图卷积网络(event-driven hypergraph convolutional network,EHGCN),首次尝试将新闻、用户和事件建模在一个统一的超图卷积网络之中,以提升谣言检测性能.具体而言,基于用户的中心网络构建同质用户圈,以增强用户感知的谣言检测.此外,EHGCN联合利用事件内的主事件和子事件关联以及事件间的不一致性关联来进行谣言检测.在3个真实世界的数据集上进行的实验结果验证了EHGCN相较于现有方法在谣言检测方面的优势.研究也证实EHGCN可以通过获取丰富的用户社交圈和事件信息,在谣言传播早期及时发现谣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谣言检测 事件驱动 超图 卷积网络 同质用户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存算联调的跨云纠删码自适应数据访问方法 被引量:3
14
作者 张凯鑫 王意洁 +1 位作者 包涵 阚浚晖 《计算机研究与发展》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71-588,共18页
日益旺盛的跨云存算联调需求对跨云数据访问速度提出较高要求.因此,跨云数据访问速度较高的基于数据冗余技术(纠删码和多副本)的跨云数据访问方法逐渐受到关注.其中,基于纠删码的跨云数据访问方法因其存储开销较低、容错性较高而成为当... 日益旺盛的跨云存算联调需求对跨云数据访问速度提出较高要求.因此,跨云数据访问速度较高的基于数据冗余技术(纠删码和多副本)的跨云数据访问方法逐渐受到关注.其中,基于纠删码的跨云数据访问方法因其存储开销较低、容错性较高而成为当前研究热点.为通过缩短编码块传输用时以提高数据访问速度,现有基于纠删码的跨云数据访问方法尝试引入缓存技术并优化编码数据访问方案.然而,由于现有方法的缓存管理粒度较粗且未协同优化缓存管理与编码数据访问方案,导致其存在缓存命中量低、缓存命中增效低、低传输速度编码块访问量大等问题,使得其编码块传输用时仍较长.为此,首先提出了一种基于星际文件系统(interplanetary file system,IPFS)的跨云存储系统框架(IPFS-based cross-cloud storage system framework,IBCS),可基于IPFS数据分片管理机制实现细粒度的缓存管理,从而可提高缓存命中量.然后,提出一种面向存算联调的跨云纠删码自适应数据访问方法(adaptive erasure-coded data access method for cross-cloud collaborative scheduling of storage and computation,AECAM).AECAM以编码块(含缓存编码块)与数据访问节点的分布为依据评估数据访问过程中各编码块的传输速度,并据此制定可避免访问低传输速度编码块的编码数据访问方案.此外,AECAM可识别出其制定编码数据访问方案时易选中且实际传输速度较低的编码块,并将其缓存在数据访问节点附近,从而可同时提高缓存命中量和命中增效.最后,基于IBCS和AECAM构建了面向跨云存算联调的存储系统(cross-cloud storage system for collaborative scheduling of storage and computation,C2S2).跨云环境下的实验表明,相较于现有引入缓存的基于纠删码的存储系统,C2S2可以将数据访问速度提高75.22%~81.2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云存算联调 纠删码 数据访问技术 星际文件系统 缓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射频侧信道的密码芯片安全测评方法 被引量:1
15
作者 谢豪 田曦 +1 位作者 廖威 朱雄杰 《密码学报(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06-718,共13页
侧信道攻击是针对密码芯片的主要威胁之一,对密码芯片进行抗侧信道攻击能力的评估已成为密码测评的重要内容.CC标准是当前认可度最高的密码评估认证标准之一,但仅对传统的侧信道测评方法进行规范,难以应对未来可能出现的侧信道攻击.射... 侧信道攻击是针对密码芯片的主要威胁之一,对密码芯片进行抗侧信道攻击能力的评估已成为密码测评的重要内容.CC标准是当前认可度最高的密码评估认证标准之一,但仅对传统的侧信道测评方法进行规范,难以应对未来可能出现的侧信道攻击.射频侧信道是一种新型的泄露途径,CC标准未将该侧信道纳入测评的执行内容.基于以上问题,本文基于射频侧信道的泄露原理设计并搭建了原型测评平台,该平台可一体化实现射频侧信道信号的采集、预处理和分析工作.在测评实验阶段,以一款执行AES加密通信的蓝牙SOC作为待测芯片,采用测试向量泄露评估技术(test vector leakage assessment,TVLA)对其S盒运算过程进行泄露评估,单字节泄露t值最大可达43.97,最远的泄露距离为10米左右;其次采用Profile攻击方法对其实施抗攻击测试,利用25000条泄露曲线在攻击距离为5米处成功恢复了AES算法的全部密钥,测试结果进一步验证了该测评平台的科学性和可行性.本文的工作可为密码测评标准的完善提供新依据,为安全测评人员提供新的测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密码安全测评 射频侧信道 泄露评估 侧信道攻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态网络社团发现及演化模式分析方法
16
作者 潘雨 姚锋 +3 位作者 刘鑫 张磊 王帅辉 王沛 《计算机应用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3722-3728,共7页
如何充分考虑网络的演化过程准确发现动态网络的社团结构,并对社团演化模式进行跟踪和分析是动态网络社团发现的重要挑战。提出一种动态网络社团发现及演化模式分析算法EC-DCD。该算法利用前一时刻的社团发现结果作为先验信息来减少网... 如何充分考虑网络的演化过程准确发现动态网络的社团结构,并对社团演化模式进行跟踪和分析是动态网络社团发现的重要挑战。提出一种动态网络社团发现及演化模式分析算法EC-DCD。该算法利用前一时刻的社团发现结果作为先验信息来减少网络噪声对社团发现的影响,利用演化聚类框架平滑连续时刻的社团演化,获得每个时刻准确的社团结构。同时,引入社团演化矩阵对社团演化模式进行建模和跟踪,实现社团演化模式的分析和可视化。实验部分,将EC-DCD同基线算法FacetNet、DYNMOGA、DNMF、NE2NMF和CoDeDANet在人工数据集与真实数据集上进行了对比实验,实验结果证明EC-DCD不仅能够准确地划分每个时刻的社团结构,具有较强的稳定性,还能够跟踪社团的演化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团发现 动态网络 演化聚类框架 非负矩阵分解 演化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联邦学习的后门攻击与防御算法综述 被引量:1
17
作者 刘嘉浪 郭延明 +4 位作者 老明瑞 于天元 武与伦 冯云浩 吴嘉壮 《计算机研究与发展》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2607-2626,共20页
联邦学习旨在解决数据隐私和数据安全问题,大量客户端在本地进行分布式训练后,中央服务器再聚合各本地客户端提供的模型参数更新,但中央服务器无法看到这些参数的具体更新过程,这种特性会带来严重的安全问题,即恶意参与者可以在本地模... 联邦学习旨在解决数据隐私和数据安全问题,大量客户端在本地进行分布式训练后,中央服务器再聚合各本地客户端提供的模型参数更新,但中央服务器无法看到这些参数的具体更新过程,这种特性会带来严重的安全问题,即恶意参与者可以在本地模型中训练中毒模型并上传参数,再在全局模型中引入后门功能.关注于联邦学习特有场景下的安全性和鲁棒性研究,即后门攻击与防御,总结了联邦学习下产生后门攻击的场景,并归纳了联邦学习下后门攻击和防御的最新方法,对各种攻击和防御方法的性能进行了比较和分析,揭示了其优势和局限.最后,指出了联邦学习下后门攻击和防御的各种潜在方向和新的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联邦学习 后门攻击 后门防御 数据隐私 数据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基于轨迹外推的成像卫星随动观测方法
18
作者 李国政 李建平 +1 位作者 井田 翟心悦 《空间控制技术与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7-25,共9页
相机与卫星固连的成像卫星自主任务规划算法受卫星自身运算和存储能力限制,其在工程应用上尚处于发展阶段,成像任务规划主要依托地面人工经验开展.本文根据卫星观测的高速目标和低速目标不同运动特性,结合卫星平台姿态机动性能,提出了... 相机与卫星固连的成像卫星自主任务规划算法受卫星自身运算和存储能力限制,其在工程应用上尚处于发展阶段,成像任务规划主要依托地面人工经验开展.本文根据卫星观测的高速目标和低速目标不同运动特性,结合卫星平台姿态机动性能,提出了一种基于轨迹外推的成像卫星随动观测规划算法.该方法利用地面系统弥补了星上运算和存储能力的不足,实现了快速目标跟踪和轨迹预报,提高了响应时效性,延长了卫星成像时间.通过拉格朗日插值不断地预测目标轨迹变化构建最优目标函数,间歇式地计算随动策略,可自主实现高速、低速目标全程成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像卫星 随动观测 低速目标 高速目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软件质量综合评价方法研究 被引量:19
19
作者 王胜芝 鲜明 +2 位作者 王雪松 肖顺平 蒋兴才 《计算机工程与设计》 CSCD 2002年第4期16-18,共3页
根据软件产品质量特点,给出了质量综合模糊评价模型,并对模型中定量化方法作了较详细地讨论。
关键词 综合评价方法 软件质量 模糊评价 判断矩阵 权重 软件开发 软件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层雷达吸波材料研究 被引量:15
20
作者 周永江 程海峰 +2 位作者 曹义 陈朝辉 才鸿年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8-11,共4页
通过数值分析确定了单层电损耗吸波材料理想电磁参数,探讨了单层吸波材料的吸波机理。分析表明:单层吸波材料要实现宽频吸收,其电磁参数必须具有频散效应,即随电磁波频率的升高电磁参数有规律的降低,其中ε′.μ′与f2成反比。以羰基铁... 通过数值分析确定了单层电损耗吸波材料理想电磁参数,探讨了单层吸波材料的吸波机理。分析表明:单层吸波材料要实现宽频吸收,其电磁参数必须具有频散效应,即随电磁波频率的升高电磁参数有规律的降低,其中ε′.μ′与f2成反比。以羰基铁粉/聚氯乙烯吸波贴片为实例验证了理论分析结果,讨论了常规单层吸波材料性能的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层 宽频带 雷达吸波材料 吸波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