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合成带宽技术提高距离分辨率的新方法 被引量:8
1
作者 彭岁阳 卢大威 +1 位作者 张军 沈振康 《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35-238,共4页
多频段子脉冲信号合成距离像,可以降低系统瞬时带宽和采样率要求,并提高距离分辨率。探讨了一种新的基于合成带宽技术的综合子脉冲成像思想,该方法用非均匀采样模型来解决频带合成中子脉冲参数不同带来的问题,然后采用辛格插值方法进行... 多频段子脉冲信号合成距离像,可以降低系统瞬时带宽和采样率要求,并提高距离分辨率。探讨了一种新的基于合成带宽技术的综合子脉冲成像思想,该方法用非均匀采样模型来解决频带合成中子脉冲参数不同带来的问题,然后采用辛格插值方法进行信号的均匀化重建,并最终获取更高分辨率距离像。仿真实验表明,此方法不仅能解决不同参数的子脉冲信号间合成问题,还有效改善了距离分辨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成带宽 距离分辨率 非均匀采样 辛格插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时频谱分析技术在雷达信号侦察中的应用 被引量:13
2
作者 郭仕剑 李坡 +1 位作者 胡昆明 陈曾平 《信号处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1229-1234,共6页
复杂电磁环境下,信号侦察系统需要宽带的信号采集和处理能力、高截获概率和快速准确的分析能力。数字化雷达侦察宽带接收机中采用实时频谱分析技术可以提高设备对信号的捕获能力和观察能力,是一种非常有应用前景的新技术。本文首先研究... 复杂电磁环境下,信号侦察系统需要宽带的信号采集和处理能力、高截获概率和快速准确的分析能力。数字化雷达侦察宽带接收机中采用实时频谱分析技术可以提高设备对信号的捕获能力和观察能力,是一种非常有应用前景的新技术。本文首先研究了实时频谱分析技术的基本原理及其两个关键技术——频率模板匹配技术和数字荧光技术,然后提出了经过频率模板匹配处理后基于数字荧光技术生成的频谱积累图进行信号检测的处理方法,并定性分析了在接收频段上存在单信号、双信号及多信号等不同情况下该方法的处理性能。对双信号和多信号情况,根据信号位置按照分离、交叉和包含三种情况进行了分析。最后给出了相应的仿真验证,假定频段上存在三个宽带信号,其中一个信号在频率模板的模板区,另外两个信号不在,对3种能分离的情况在5dB、10dB、15dB、20dB的不同信噪比下各作了100次试验,并对试验结果进行了分析。仿真结果表明,采用文中提出的处理方法,能够有效的分析处理在同一时间段内存在的多个不同信号,从而提高了雷达侦察接收机的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达侦察 实时频谱分析 频率模板匹配 数字荧光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外偏振特性建模与实验验证(英文) 被引量:5
3
作者 张焱 李吉成 +1 位作者 王沙飞 邱跳文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62-69,共8页
针对红外偏振信息应用于目标探测识别的理论需求,基于红外辐射基本理论,详细分析和推导了红外反射、热辐射、红外散射等光波传输过程产生的偏振效应,并对这三种偏振效应进行了详细的建模与实验验证,其中利用菲涅耳反射定律对物体表面红... 针对红外偏振信息应用于目标探测识别的理论需求,基于红外辐射基本理论,详细分析和推导了红外反射、热辐射、红外散射等光波传输过程产生的偏振效应,并对这三种偏振效应进行了详细的建模与实验验证,其中利用菲涅耳反射定律对物体表面红外反射的偏振性进行了分析,并得出确定的反射偏振度解析式;结合物体表面模型利用菲涅耳折射机制对物体的热辐射进行了计算,并利用文献中的数据重现了密立根关于金属铂和金属银的偏振性实验,充分验证了红外辐射偏振性的存在;分别利用瑞利散射和米氏散射理论对物体表面红外散射的偏振性进行了分析和计算,计算结果充分体现了散射产生偏振的规律性。上述研究结论为更好地利用红外偏振信息实现目标探测识别提供了充分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偏振建模 红外反射 热辐射 红外散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面舰队目标的探测与识别技术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李为民 赵宏钟 +1 位作者 石志广 付强 《现代防御技术》 2004年第3期58-63,共6页
介绍了水面舰艇编队的反导防御措施、TBM的技术特点、突防与打击措施等,分析了利用TBM打击敌水面舰艇编队目标的可行性,并进一步对TBM打击水面舰队涉及到的若干技术问题,如舰艇编队目标与环境的电磁散射特性、自动目标识别技术以及电子... 介绍了水面舰艇编队的反导防御措施、TBM的技术特点、突防与打击措施等,分析了利用TBM打击敌水面舰艇编队目标的可行性,并进一步对TBM打击水面舰队涉及到的若干技术问题,如舰艇编队目标与环境的电磁散射特性、自动目标识别技术以及电子干扰对抗技术等进行了探讨和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目标特性 目标识别 电子对抗 战术弹道导弹 反导 突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雷达目标散射中心模型反演及其在识别中的应用 被引量:15
5
作者 付强 周剑雄 +2 位作者 秦敬喜 石志广 胡磊 《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48-52,共5页
提出了一种基于散射中心模型的距离像识别方法。首先采用稀疏空间网格上的宽带测量数据离线反演目标散射中心模型,再将从距离像中实时提取的一维散射中心特征与该散射中心模型的一维投影进行匹配完成在线识别。在散射中心模型反演中,提... 提出了一种基于散射中心模型的距离像识别方法。首先采用稀疏空间网格上的宽带测量数据离线反演目标散射中心模型,再将从距离像中实时提取的一维散射中心特征与该散射中心模型的一维投影进行匹配完成在线识别。在散射中心模型反演中,提出了稳定散射中心的概念并基于此完成稀疏空间网格下的一维散射中心投影关联。在识别过程中,通过设计合适的匹配函数解决散射中心参数估计误差和模型误差造成的散射中心数目、幅度和位置不完全匹配问题。仿真实验表明,对于精度较高的模型,基于模型的识别方法与基于距离像模板的方法识别率相当,而在存储量和灵活性方面优势突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达目标识别 距离像 散射中心 模型反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RSOM树模型的机器学习原理与算法研究 被引量:11
6
作者 夏胜平 张乐锋 +3 位作者 虞华 张静 胡卫东 郁文贤 《电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939-944,共6页
 机器学习和识别可归结于一个高速、有效地搜索非常大的样本空间问题,以实现对训练和识别样本的最佳拟合.对于复杂背景的模式样本集,同类型样本的独立同分布(i.i.d)特性通常难以保证,统计理论无法有效应用.本文将层次化思想和自组织映...  机器学习和识别可归结于一个高速、有效地搜索非常大的样本空间问题,以实现对训练和识别样本的最佳拟合.对于复杂背景的模式样本集,同类型样本的独立同分布(i.i.d)特性通常难以保证,统计理论无法有效应用.本文将层次化思想和自组织映射(SOM)神经网络相结合,采用递归实现技术实现了一种高效、高容量,能够自适应增长的模式分类树(RSOM树)生长方法,用于模式识别和机器学习的基本建模.通过对大量公用数据集的测试以及在实际的雷达目标识别系统中应用,方法有效性得到了证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式识别 分类树 神经网络 SOM RSOM 机器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一维距离像序列估计弹道中段目标进动参数 被引量:30
7
作者 贺思三 周剑雄 付强 《信号处理》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925-929,共5页
进动是自旋弹头固有特性,进动参数是中段真假弹头识别的重要特征量,已发表的文献多利用进动目标的RCS序列估计进动参数。本文通过对平底锥弹头散射特性及其进动模型的分析,指出进动将造成一维距离像序列上散射中心位置的周期性走动。在... 进动是自旋弹头固有特性,进动参数是中段真假弹头识别的重要特征量,已发表的文献多利用进动目标的RCS序列估计进动参数。本文通过对平底锥弹头散射特性及其进动模型的分析,指出进动将造成一维距离像序列上散射中心位置的周期性走动。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利用进动目标上两个强散射中心在一维距离像序列上的位置差来估计进动参数的方法,并给出了应用该方法的具体步骤。仿真结果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目标识别 弹道导弹 进动 一维距离像序列 参数估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弹载平台聚束SAR成像脉冲重复频率设计 被引量:9
8
作者 谢华英 卢再奇 +2 位作者 周剑雄 朱永锋 付强 《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2294-2298,共5页
针对弹载平台高速、非水平非匀速直线运动和对目标区域大斜视角观测的特点,对影响脉冲重复频率(pulse repetition frequency,PRF)设计的模糊性限制、发射脉冲的遮掩、天底回波干扰等主要因素进行了详细分析,推导了平台非理想运动和视角... 针对弹载平台高速、非水平非匀速直线运动和对目标区域大斜视角观测的特点,对影响脉冲重复频率(pulse repetition frequency,PRF)设计的模糊性限制、发射脉冲的遮掩、天底回波干扰等主要因素进行了详细分析,推导了平台非理想运动和视角状态下最大瞬时多普勒带宽和天底回波可忽略的速度俯仰角范围的简单表达式。提出了一种基于穷举法的聚束合成孔径雷达(synthetic aperture radar,SAR)成像导引头PRF设计方法,该方法在同时满足距离和方位上不模糊的情况下,发射最少个数的PRF实现对雷达波束覆盖区域无距离遮挡观测。通过仿真产生的聚束SAR成像导引头弹道,验证了分析的正确性和设计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成孔径雷达 导引头 聚束SAR成像 脉冲重复频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基于SIFT的仿射不变特征提取新方法 被引量:11
9
作者 王鹏 王平 +2 位作者 沈振康 高颖慧 曲智国 《信号处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88-93,共6页
图像局部特征提取是图像理解及机器视觉领域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其中SIFT特征因具有良好的显著性和鲁棒性而得到广泛应用。但是,SIFT采用DOG检测子,定位的特征区域为各向同尺度变化的圆形区域,故其只具有尺度不变性,并不具备仿射不变性... 图像局部特征提取是图像理解及机器视觉领域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其中SIFT特征因具有良好的显著性和鲁棒性而得到广泛应用。但是,SIFT采用DOG检测子,定位的特征区域为各向同尺度变化的圆形区域,故其只具有尺度不变性,并不具备仿射不变性。此外,SIFT采用128维特征向量表示,当在图像特征点较多情况下进行匹配实验时,存在存储空间大、匹配耗时多等缺点。针对这两个问题,本文提出一种新的仿射不变特征提取方法,即HA-DR-SIFT(Hessian Affine-DimensionalityReduction-SIFT)。首先,用Hessian-Affine检测子代替DOG检测子,使提取的椭圆图像区域满足仿射不变性需求;其次,用PCA或NLPCA方法对128维特征向量进行降维处理,提高后续运算效率。实验表明,新方法不仅具有良好的仿射不变性,而且在匹配时间和存储空间上优于SIFT算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仿射不变特征 Hessian仿射 主成分分析(PCA 非线性主成分分析(NLPCA 尺度不变特征变换(SIF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集群的增量分布式RSOM聚类方法 被引量:5
10
作者 夏胜平 刘建军 +3 位作者 袁振涛 虞华 张乐锋 郁文贤 《电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85-391,共7页
对于海量和高维的大规模数据聚类问题,其数据个数以及模式种类通常处于一个动态增加的过程之中,为此进行增量、并行算法的设计,以提供更好的计算能力是十分必要的.注意到人脑增量学习的本质和RSOM(Re-cursive Self-Organizing Map)的层... 对于海量和高维的大规模数据聚类问题,其数据个数以及模式种类通常处于一个动态增加的过程之中,为此进行增量、并行算法的设计,以提供更好的计算能力是十分必要的.注意到人脑增量学习的本质和RSOM(Re-cursive Self-Organizing Map)的层次化、分布式结构特点,本文研究了基于高性能集群并行计算环境的增量、分布式RSOM并行算法,并以视频图像特征集实例证实了算法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据聚类 增量 分布式并行计算 RSOM(Reeursive SELF-ORGANIZING Map) 集群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新的基于CV模型的图像分割算法 被引量:11
11
作者 林挺强 高峰 +1 位作者 唐沐恩 文贡坚 《信号处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1852-1857,共6页
CV模型是一种重要的图像分割模型,本文针对其收敛速度慢、效率低的缺点提出一种求解CV模型的新方法。首先将CV模型的能量泛函改写成与原来有相同稳定解的总变分公式形式,然后使用对偶公式法求总变分公式的极小值,再在其中引入一速度项... CV模型是一种重要的图像分割模型,本文针对其收敛速度慢、效率低的缺点提出一种求解CV模型的新方法。首先将CV模型的能量泛函改写成与原来有相同稳定解的总变分公式形式,然后使用对偶公式法求总变分公式的极小值,再在其中引入一速度项以加快模型的收敛速度。新方法一方面克服了梯度下降法要求时间步长小、迭代次数多的缺点,经过较少次的迭代就能收敛,减少了迭代计算的次数;另一方面,引入的速度项能够减少每次迭代的时间,从而缩短求解模型的时间。速度项的引入同时减少了对梯度的依赖,增强了抗噪性。另外,可以通过调节速度项得到不同数目的同质区域,以适应相同图像不同分割任务的需求。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方法是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V模型 水平集 总变分 对偶公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面角反射器干扰微多普勒建模与仿真 被引量:8
12
作者 黄孟俊 陈建军 +1 位作者 赵宏钟 付强 《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1781-1787,共7页
研究了在波浪作用下,海面角反射器干扰的微动建模及其微多普勒特性仿真问题。以船搭载的角反射器干扰为具体研究对象,根据海上目标耐波性理论,结合海况等级和角反射器载体的水动力系数,建立了在各种海情条件下角反射器摇摆运动仿真模型... 研究了在波浪作用下,海面角反射器干扰的微动建模及其微多普勒特性仿真问题。以船搭载的角反射器干扰为具体研究对象,根据海上目标耐波性理论,结合海况等级和角反射器载体的水动力系数,建立了在各种海情条件下角反射器摇摆运动仿真模型。根据设定的雷达参数,推导了角反射器随载体的横摇和垂荡运动产生的雷达微多普勒模型。最后,采用时频方法提取了角反射器回波的微多普勒特征,通过仿真实验验证了模型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面目标 无源干扰 角反射器 微多普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积分二次相位函数和分数阶Fourier变换的多分量LFM信号参数估计 被引量:7
13
作者 唐鹏飞 林钱强 +1 位作者 袁斌 陈曾平 《信号处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926-931,共6页
针对高斯白噪声中多分量线性调频信号参数估计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积分二次相位函数(IQPF)和分数阶Fourier变换的新方法。分析了IQPF估计线性调频信号调频率的原理,指出IQPF有压制弱信号的缺点。为解决强度相差较大的多分量线性调频信... 针对高斯白噪声中多分量线性调频信号参数估计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积分二次相位函数(IQPF)和分数阶Fourier变换的新方法。分析了IQPF估计线性调频信号调频率的原理,指出IQPF有压制弱信号的缺点。为解决强度相差较大的多分量线性调频信号中弱分量信号的参数估计问题,提出利用分数阶Fourier变换域的信号分离技术,逐次估计强信号分量的参数并将其消去,来提高多分量信号参数估计的可靠性。最后通过计算机仿真,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这种方法与Radon-Winger变换法、Radon-Ambiguity变换法和单纯的分数阶Fourier变换法相比,极大的简化了计算。因此,该方法非常适合于多分量LFM信号的快速参数估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性调频信号 参数估计 积分二次相位函数 分数阶傅里叶变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单脉冲雷达对多个不可区分的目标信号的检测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李朝伟 王宏强 +1 位作者 黎湘 庄钊文 《信号处理》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53-157,共5页
在单脉冲雷达系统中,当回波受到两个或多个不可区分目标信号(信号在频域、时域上不可区分)的干扰时,得到的目标信号到达方向(DOA)不是所跟踪目标的真实信息,这就影响了系统对目标的可靠跟踪。文献[1]提出了一种对回波是来自单目标还是... 在单脉冲雷达系统中,当回波受到两个或多个不可区分目标信号(信号在频域、时域上不可区分)的干扰时,得到的目标信号到达方向(DOA)不是所跟踪目标的真实信息,这就影响了系统对目标的可靠跟踪。文献[1]提出了一种对回波是来自单目标还是两个不可区分目标的检测方法。本文对其推广,应用到回波可能来自N个不可区分的目标。仿真表明,多目标情况下的检测概率不一定大于两个目标时的检测概率,处于最大间距上的两目标的信噪比对检测概率影响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目标信号 单脉冲雷达 区分 检测概率 雷达系统 跟踪目标 到达方向 检测方法 最大间距 回波 多目标 信噪比 干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干线对的红外与可见光最优图像配准算法 被引量:26
15
作者 高峰 文贡坚 吕金建 《计算机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014-1021,共8页
提出了一种基于干线对的红外与可见光图像配准算法.该算法分4步:首先分别从基准图像和待配准图像中提取干线对,即对图像中满足特定条件的直线进行配对;然后按照一些准则寻找这两幅图像中的干线对所有可能的匹配情况,并组成一个集合;接... 提出了一种基于干线对的红外与可见光图像配准算法.该算法分4步:首先分别从基准图像和待配准图像中提取干线对,即对图像中满足特定条件的直线进行配对;然后按照一些准则寻找这两幅图像中的干线对所有可能的匹配情况,并组成一个集合;接着从该集合中寻找这样一个子集,在保证每个干线对最多出现在它的一个元素中的前提下,使得该子集所有元素的相似性测度之和最大且由它确定的配准误差最小,该文采用分支定限法解决了这一优化问题;最后由最优子集中的所有元素得到同名像点集,运用仿射变换模型,实现图像的配准.大量实验表明,文中提出的方法对红外与可见光遥感图像之间的配准是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配准 干线对 分支定限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独立成分分析的多时相遥感图像变化检测 被引量:30
16
作者 钟家强 王润生 《电子与信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994-998,共5页
变化检测是通过分析多时相遥感图像间的差异实现地物变化信息的提取,而消除多时相遥感图像中的相关性是提取变化信息的一种有效途径。独立成分分析(ICA)作为近年出现的盲源分离技术,能够有效地消除多源信号间的二阶和高阶相关,经其变换... 变化检测是通过分析多时相遥感图像间的差异实现地物变化信息的提取,而消除多时相遥感图像中的相关性是提取变化信息的一种有效途径。独立成分分析(ICA)作为近年出现的盲源分离技术,能够有效地消除多源信号间的二阶和高阶相关,经其变换的各分量之间相互独立。该文提出一种应用ICA变换实现多时相遥感图像变化检测的算法,首先对多时相多光谱遥感图像进行独立成分分析,得到彼此没有相关信息的独立成分,并且各独立成分图像中的变化信息得到增强:然后通过分析变换后的独立成分实现地物的变化检测。实验结果显示该算法比传统的方法具有更好的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变化检测 图像处理 独立成分分析 多时相图像 主成分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雷达目标特性的毫米波紧缩场测量方法 被引量:6
17
作者 张乐锋 吴建辉 胡卫东 《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1275-1281,共7页
紧缩场暗室测量系统是获取雷达目标特征信号的重要技术手段,是复杂的系统工程,设计、施工、测试和应用难度大。本文主要分析了测量频段、静区质量、背景噪声电平、灵敏度和动态范围等指标与反射面类型选择、总体尺寸设计、制造安装精度... 紧缩场暗室测量系统是获取雷达目标特征信号的重要技术手段,是复杂的系统工程,设计、施工、测试和应用难度大。本文主要分析了测量频段、静区质量、背景噪声电平、灵敏度和动态范围等指标与反射面类型选择、总体尺寸设计、制造安装精度的约束关系,以及与电磁波收发与测量设备的测量频率与带宽、灵敏度与动态范围、设备选型与集成的约束关系,建立了定性/定量分析模型,为该类系统的设计、选型与应用提供技术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毫米波紧缩场 雷达目标特征信号 静区 背景噪声电平 灵敏度和动态范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荧光实时频谱分析设备的设计实现 被引量:7
18
作者 郭仕剑 唐鹏飞 +1 位作者 宿绍莹 陈曾平 《电子测量与仪器学报》 CSCD 2011年第9期781-786,共6页
现代电子侦察需要对一段时间内的频谱态势有整体把握,数字荧光技术(DPX)是近年来应用于实时频谱分析中的一项创新性技术,该技术将一定时间段内的频谱态势通过图像直观的显示出来,可以大大提高对信号的捕获和观察能力。为将DPX技术应用... 现代电子侦察需要对一段时间内的频谱态势有整体把握,数字荧光技术(DPX)是近年来应用于实时频谱分析中的一项创新性技术,该技术将一定时间段内的频谱态势通过图像直观的显示出来,可以大大提高对信号的捕获和观察能力。为将DPX技术应用到实时频谱分析设备,研究了DPX技术的基本原理,设计了系统的整体结构和数据流程,并制作了系统的硬件设备。为实现高分辨DPX图像的显示,提出了一种基于RGB三原色的伪彩色编码方法——二进制数取位法(take bit from binary number,TBFBN)。实际应用表明,应用DPX技术的实时频谱分析设备能够满足电子侦察的需要,同时采用本文的伪彩色编码方法能够增强DPX图像显示效果,提高了对信号的观察和分辨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荧光技术 高灰度分辨率 伪彩色 编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高重频随机频率步进宽带雷达的频率匹配算法 被引量:3
19
作者 彭岁阳 欧建平 +2 位作者 卢大威 张军 沈振康 《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759-763,共5页
高重频条件下,随机频率步进(random stepped frequency,RSF)宽带雷达收发不同步导致混频困难。通过对混频过程与成像算法的分析,认为采用错误混频的回波成像时会散焦,而采用正确混频的回波能合成良好距离像。基于相邻良好距离像间有强... 高重频条件下,随机频率步进(random stepped frequency,RSF)宽带雷达收发不同步导致混频困难。通过对混频过程与成像算法的分析,认为采用错误混频的回波成像时会散焦,而采用正确混频的回波能合成良好距离像。基于相邻良好距离像间有强相关性这一特征,构建了频率匹配搜索算法以获取正确的混频频率位置,并通过仿真分析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重频 随机频率步进 宽带雷达 混频 频率匹配搜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空频域联合阈值分割的轮廓检测方法 被引量:3
20
作者 曲智国 高颖慧 +2 位作者 王平 王鹏 沈振康 《计算机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286-289,共4页
传统的边缘检测算子仅在空域上对梯度图像进行阈值分割来计算二值边缘图像,当应用在自然场景图像中时,检测结果中往往含有大量的干扰边缘。为了消除干扰边缘,提高传统边缘算子的轮廓检测性能,提出了基于空频域联合阈值分割的轮廓检测方... 传统的边缘检测算子仅在空域上对梯度图像进行阈值分割来计算二值边缘图像,当应用在自然场景图像中时,检测结果中往往含有大量的干扰边缘。为了消除干扰边缘,提高传统边缘算子的轮廓检测性能,提出了基于空频域联合阈值分割的轮廓检测方法:首先对梯度图像进行频域阈值分割消除干扰边缘,然后进行空域阈值分割得到最终的二值边缘图。结合Canny算子,利用自然场景图像对该方法进行了性能评估,结果表明,该方法大大减少了干扰边缘,有效提高了Canny算子在复杂自然场景图像中的轮廓检测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缘检测 轮廓检测 频域阈值分割 空域阈值分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