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SiC复合材料有序多孔陶瓷接头的制备及其连接技术研究
1
作者 王浩 周卿军 +2 位作者 简科 邵长伟 朱旖华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763-768,共6页
采用st ber法制备出单分散氧化硅小球,并以此为模板,结合先驱体转化技术成功制备出C/SiC复合材料纳米有序多孔陶瓷接头,并对该接头制备工艺条件作了优化。对制备出的C/SiC多孔陶瓷接头分别采用先连后浸法(SJM)和直接浸渍法(DSM)进行了... 采用st ber法制备出单分散氧化硅小球,并以此为模板,结合先驱体转化技术成功制备出C/SiC复合材料纳米有序多孔陶瓷接头,并对该接头制备工艺条件作了优化。对制备出的C/SiC多孔陶瓷接头分别采用先连后浸法(SJM)和直接浸渍法(DSM)进行了连接。结果显示,两种方法连接的连接件的抗弯强度分别达82.4和20.5 MPa,表明C/SiC多孔陶瓷接头采用SJM连接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 SIC复合材料 连接 先驱体转化技术 模板技术 有序多孔陶瓷接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化物/氧化物陶瓷基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4
2
作者 王义 刘海韬 +1 位作者 程海峰 王军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673-680,共8页
氧化物/氧化物陶瓷基复合材料(CMCs)具有很多优良的性能,如高比强度、高比模量、优异的抗氧化性能等,可应用于航空发动机燃烧室和尾喷管等热端部件。本文概述了氧化物/氧化物CMCs的增强纤维和陶瓷基体,指出单晶氧化物纤维和莫来石陶瓷... 氧化物/氧化物陶瓷基复合材料(CMCs)具有很多优良的性能,如高比强度、高比模量、优异的抗氧化性能等,可应用于航空发动机燃烧室和尾喷管等热端部件。本文概述了氧化物/氧化物CMCs的增强纤维和陶瓷基体,指出单晶氧化物纤维和莫来石陶瓷基体应用潜力较大;从改善纤维/基体界面结合程度的角度出发,综述了从界面相和多孔基体角度提高力学性能的方案;分析了限制其应用的三个关键问题(缺口敏感度、蠕变容忍度和耐烧蚀性能),最后对其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物 复合材料 界面相 多孔基体 性能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连续SiC纤维和SiC_f/SiC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8
3
作者 袁钦 宋永才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157-1165,共9页
连续SiC纤维最主要的制备方法是先驱体转化法,目前已发展到第三代,它主要作为SiC基复合材料(SiC_f/SiC)的增强体。SiC_f/SiC具有优异的耐高温、抗氧化和高温抗蠕变性,及其在中子辐照条件下的低放射性,成为高温、辐射等苛刻条件下结构部... 连续SiC纤维最主要的制备方法是先驱体转化法,目前已发展到第三代,它主要作为SiC基复合材料(SiC_f/SiC)的增强体。SiC_f/SiC具有优异的耐高温、抗氧化和高温抗蠕变性,及其在中子辐照条件下的低放射性,成为高温、辐射等苛刻条件下结构部件的优先候选材料。本文首先对国内外SiC纤维的发展,尤其是对第三代SiC纤维的不同制备思路和特征进行了介绍。然后,对SiC_f/SiC制备工艺和性能的进展进行了综述,突出了制备工艺创新与SiC纤维发展的关系。最后,对近几年SiC_f/SiC在高性能航空发动机、聚变反应堆领域的应用进展进行了总结,并对国内连续SiC纤维和SiC_f/SiC复合材料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C纤维 SICF/SIC 先驱体转化法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iCO陶瓷隔热复合材料TaSi_2-MoSi_2硼硅酸盐玻璃涂层制备与性能 被引量:1
4
作者 林浩 冯军宗 +2 位作者 姜勇刚 岳晨午 冯坚 《宇航材料工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42-45,53,共5页
为了提高SiCO陶瓷隔热复合材料的抗氧化抗热震性能,通过刷涂法制备SiCO陶瓷隔热复合材料TaSi_2-MoSi_2硼硅酸盐玻璃涂层,借助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等手段对硼硅酸盐玻璃含量分别占23%、31%、38%、41%的涂层进行微观形貌和相组成分析,对... 为了提高SiCO陶瓷隔热复合材料的抗氧化抗热震性能,通过刷涂法制备SiCO陶瓷隔热复合材料TaSi_2-MoSi_2硼硅酸盐玻璃涂层,借助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等手段对硼硅酸盐玻璃含量分别占23%、31%、38%、41%的涂层进行微观形貌和相组成分析,对不同含量的涂层进行1 500℃氧化5 min,取出后冷却至室温的重复循环试验。结果表明:在循环次数达到25次,氧化总时间达到125 min后,硼硅酸盐玻璃含量占38%的TaSi_2-MoSi_2硼硅酸盐玻璃涂层表面具有最少的孔洞和裂纹,涂层的失重率为-2.1%,说明该涂层具有最好的抗氧化和抗热震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CO陶瓷 复合材料 涂层 硼硅酸盐玻璃 抗氧化 抗热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C-SiC复合材料高温防护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5
作者 周帆 曹英斌 +2 位作者 刘荣军 王衍飞 左联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5期68-74,共7页
C/C-SiC复合材料具有高比强度、高比模量、高热导率、低热膨胀系数和优异的高温抗氧化性能等特点,是新一代的耐高温陶瓷基复合材料,已经被广泛地用作热结构和热防护材料、制动材料以及空间光学系统零部件等。近年来,随着高超声速飞行器... C/C-SiC复合材料具有高比强度、高比模量、高热导率、低热膨胀系数和优异的高温抗氧化性能等特点,是新一代的耐高温陶瓷基复合材料,已经被广泛地用作热结构和热防护材料、制动材料以及空间光学系统零部件等。近年来,随着高超声速飞行器和返回式航天运输工具的快速发展,飞行器面临着更多的有高热流、高压气流以及高速粒子冲蚀的环境,这对C/C-SiC复合材料的高温防护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C/C-SiC复合材料高温防护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纤维涂层改性、基体改性和高温防护涂层等3个方面,综合近几年国内外的研究报道,从上述3个方面综述了C/C-SiC复合材料高温防护技术的研究进展,总结了各种高温防护技术的制备方法,比较了3种高温防护技术的特点,最后对C/C-SiC复合材料高温防护技术的发展趋势提出了一些见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C-SIC复合材料 抗氧化性能 抗烧蚀性能 纤维涂层改性 基体改性 高温防护涂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化硼复合材料研究进展 被引量:15
6
作者 高世涛 张长瑞 +2 位作者 刘荣军 曹英斌 王思青 《硅酸盐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872-877,共6页
本文从氮化硼复合材料的优异性能出发,介绍了近年来氮化硼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和应用,综述了几种制备氮化硼复合材料的工艺路线,并就氮化硼复合材料目前制备工艺存在的问题和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氮化硼 复合材料 制备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位生长碳纳米管及其在SiC_f/SiC复合材料中的应用 被引量:2
7
作者 周新贵 余金山 +1 位作者 孙科 赵爽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2650-2658,共9页
采用碳纳米管改善纤维与基体间的界面结合,同时利用碳纳米管自身的优异性能对碳化硅纤维增强碳化硅复合材料(SiCf/SiC)进行二次增强。通过化学气相沉积工艺(CVD)在SiC纤维编织件内原位生长碳纳米管,优化碳纳米管原位生长过程中的碳... 采用碳纳米管改善纤维与基体间的界面结合,同时利用碳纳米管自身的优异性能对碳化硅纤维增强碳化硅复合材料(SiCf/SiC)进行二次增强。通过化学气相沉积工艺(CVD)在SiC纤维编织件内原位生长碳纳米管,优化碳纳米管原位生长过程中的碳源流量、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等工艺参数,对碳纳米管的原位生长工艺及机理进行系统分析,并结合先驱体浸渍裂解工艺(PIP)制备CNTs-SiCf/SiC复合材料,探讨原位生长碳纳米管的引入对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优化后的工艺参数如下:反应温度750℃,C2H2、H2和N2流量比1/1/3,C2H2流量100~150 mL/min,反应时间60 min;碳纳米管的引入使SiCf/SiC复合材料的弯曲强度、弯曲模量和断裂韧性分别提高了16.3%、90.4%和106.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CF/SIC复合材料 碳纳米管 化学气相沉积 原位生长 浸渍 裂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热处理对C_f/ZrC复合材料微观结构及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8
作者 陈红梅 祝玉林 王松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43-48,共6页
以C/C复合材料为基材、Zr_2Cu合金为渗剂,采用低温反应熔渗工艺制备得到碳纤维增强碳化锆陶瓷基复合材料(Cf/ZrC),重点研究后热处理对Cf/ZrC复合材料微观结构及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经1400~2200℃热处理后,材料密度下降,开孔率增大;材... 以C/C复合材料为基材、Zr_2Cu合金为渗剂,采用低温反应熔渗工艺制备得到碳纤维增强碳化锆陶瓷基复合材料(Cf/ZrC),重点研究后热处理对Cf/ZrC复合材料微观结构及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经1400~2200℃热处理后,材料密度下降,开孔率增大;材料在后热处理过程中会发生残余富铜熔体的流失、ZrC基体体积分数的增加以及ZrC基体结构的破坏;后热处理造成材料力学性能下降,热处理温度达到2200℃时,材料的弯曲强度保留率仅为52.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f/ZrC复合材料 热处理 微观结构 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纤维素基气凝胶功能材料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5
9
作者 黄兴 冯坚 +2 位作者 张思钊 姜勇刚 冯军宗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9-14,27,共7页
纤维素气凝胶具有低密度、高比表面积及高孔隙率等特性,并且在增强力学性能、改善疏水吸油性能、提高耐热温度和生物抗菌等多种领域具有良好的发展潜力。介绍了纤维素气凝胶材料的制备流程,并着重综述了各种纤维素气凝胶材料及纤维素衍... 纤维素气凝胶具有低密度、高比表面积及高孔隙率等特性,并且在增强力学性能、改善疏水吸油性能、提高耐热温度和生物抗菌等多种领域具有良好的发展潜力。介绍了纤维素气凝胶材料的制备流程,并着重综述了各种纤维素气凝胶材料及纤维素衍生物功能气凝胶材料的最新研究进展,最后对纤维素基气凝胶材料的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素 气凝胶 多孔材料 超临界干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先驱体法制备氮化硼陶瓷材料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10
作者 丁杨 曹峰 陈莉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142-145,共4页
氮化硼陶瓷是一种性能优异并有很大发展潜力的新型陶瓷材料,但是传统的高温合成法无法制备高质量的BN纤维、薄膜、泡沫、涂层或复杂形状的复合材料,只能通过先驱体法实现。简单介绍了先驱体陶瓷技术,重点综述了先驱体法制备氮化硼陶瓷... 氮化硼陶瓷是一种性能优异并有很大发展潜力的新型陶瓷材料,但是传统的高温合成法无法制备高质量的BN纤维、薄膜、泡沫、涂层或复杂形状的复合材料,只能通过先驱体法实现。简单介绍了先驱体陶瓷技术,重点综述了先驱体法制备氮化硼陶瓷纤维和氮化硼陶瓷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并对先驱体法制备氮化硼陶瓷的发展趋势做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化硼陶瓷 先驱体陶瓷技术 氮化硼纤维 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纤维素纳米晶模板法制备有序介孔材料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1
作者 黄兴 冯坚 +2 位作者 张思钊 冯军宗 姜勇刚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035-3041,共7页
纤维素纳米晶(cellulose nanocrysals,CNCs)是一种新型的模板材料,利用其自组装形成的手性结构可以实现CNCs模板法制备有序介孔材料。该法直接采用先驱体与具有自组装效应的CNCs复合并选择性去除模板或先驱体得到有序介孔,避免了预先制... 纤维素纳米晶(cellulose nanocrysals,CNCs)是一种新型的模板材料,利用其自组装形成的手性结构可以实现CNCs模板法制备有序介孔材料。该法直接采用先驱体与具有自组装效应的CNCs复合并选择性去除模板或先驱体得到有序介孔,避免了预先制备介孔模板,缩短了工艺,并且对介孔结构可调性好。对应的介孔材料比表面积大、孔隙率高,介孔结构有序,为可控制备有序介孔材料提供了参考路径。介绍了CNCs的制备及其自组装,并且综述了近年来利用CNCs模板法制备有序介孔材料的研究进展,最后,对该领域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素 纳米晶 模板法 自组装 介孔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帐篷夹芯隔热材料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8
12
作者 钱晶晶 冯军宗 +2 位作者 姜勇刚 王华 冯坚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84-87,共4页
综述了国内外隔热帐篷所采用的隔热夹芯材料,包括纺织类隔热材料、建筑类保温材料和新型柔性气凝胶隔热材料等。介绍了有关这些隔热材料制备及其隔热性能的研究进展,并对隔热帐篷夹芯隔热材料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隔热材料 帐篷 气凝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铝碳硅烷不熔化纤维中氧含量的调节 被引量:5
13
作者 袁钦 宋永才 王国栋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213-1220,共8页
氧含量是SiAlCO纤维在1700℃以上烧结致密化,并得到近化学计量比元素组成的关键因素,而氧元素主要来源于前驱体聚铝碳硅烷(PACS)纤维的不熔化过程.本文采用一种新的不熔化方法,以预氧化-热交联的方式对PACS纤维进行不熔化处理,实现了... 氧含量是SiAlCO纤维在1700℃以上烧结致密化,并得到近化学计量比元素组成的关键因素,而氧元素主要来源于前驱体聚铝碳硅烷(PACS)纤维的不熔化过程.本文采用一种新的不熔化方法,以预氧化-热交联的方式对PACS纤维进行不熔化处理,实现了热解后所得SiAlCO纤维中氧含量在10%~13%(质量分数)范围内可调节.为保证PACS纤维在热交联过程中不熔融,其最低预氧化条件为190℃下保温4h,对应氧引入量为7.87%,预氧化纤维在惰性气氛下450℃保温2h,可实现不熔化.通过凝胶液相色谱(GPC)、红外光谱(IR)及热重-质谱联用(TG-MS)等方法研究预氧化和热交联过程,结果表明,预氧化过程主要是Si—H氧化生成Si—OH,部分Si—OH相互缩聚,在分子间形成Si—O—Si,使PACS数均分子量提高.热交联分为2个阶段,300℃以下主要是残留的Si—OH之间形成Si—O—Si交联结构;300~450℃主要发生Si—H与Si—CH3之间脱H2的缩聚反应,形成Si—CH2—Si交联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铝碳硅烷纤维 热交联 氧含量 SIC纤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l、O含量对SiAlCO纤维高温转化为Si(Al)C纤维过程的影响 被引量:4
14
作者 袁钦 宋永才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393-400,共8页
采用不同Al含量的聚铝碳硅烷(PACS)为先驱体,通过不同的PACS纤维不熔化方法调节O引入量,制备了具有不同Al和O含量的连续Si Al CO纤维。研究了Si Al CO纤维经高温处理转变为Si(Al)C纤维过程中,Al、O含量对Si CxOy相分解、β-Si C结... 采用不同Al含量的聚铝碳硅烷(PACS)为先驱体,通过不同的PACS纤维不熔化方法调节O引入量,制备了具有不同Al和O含量的连续Si Al CO纤维。研究了Si Al CO纤维经高温处理转变为Si(Al)C纤维过程中,Al、O含量对Si CxOy相分解、β-Si C结晶生长和微观形貌的影响。结果表明:纤维中Si CxOy相的分解温度区间为1300~1700℃,与Al、O含量基本无关;提高Al含量可减少纤维在高温下表面形成粗大Si C结晶颗粒和相互连通的气孔,并且对1700℃以上β-Si C结晶生长的抑制作用增强,有利于烧结致密化;利用纤维中O元素,以放出CO或CO2方式脱除富余C,但O含量过高导致气体逸出时产生较大孔洞,不利于烧结致密化。当Al和O含量分别约为0.6wt%和9wt%时,Si Al CO纤维经高温处理后能得到具有较大β-Si C晶粒尺寸的致密化Si(Al)C纤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AlCO纤维 SiCxOy相分解 Β-SIC 致密化 Si(Al)C纤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iC_xO_y相分解方式对SiCO(Al)纤维烧结致密化的影响 被引量:4
15
作者 袁钦 宋永才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320-1326,共7页
研究了SiCO(Al)纤维向SiC(A1)纤维的高温转化过程,并研究了纤维中SiCxOy相的分解特征及不同高温处理方式对纤维结构和烧结致密化的影响。结果表明:纤维中SiCxOy相分解的温度范围为1430-1850℃,当采用连续处理方式处理,即使在180... 研究了SiCO(Al)纤维向SiC(A1)纤维的高温转化过程,并研究了纤维中SiCxOy相的分解特征及不同高温处理方式对纤维结构和烧结致密化的影响。结果表明:纤维中SiCxOy相分解的温度范围为1430-1850℃,当采用连续处理方式处理,即使在1800℃下,纤维芯部SiCxOy相未能彻底分解,且快速分解速率导致纤维中形成粗大结晶颗粒和气孔,无法得到致密的高结晶结构。而在静态条件下处理,可以提高SiCxOy相分解程度。1650℃下保温处理1h后可以完全脱除SiCxOy相,同时保持晶粒均匀。再经过1900℃烧结,即可制得呈致密高结晶结构SiC(Al)纤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CO(Al)纤维 SiC(Al)纤维 SiCxOy相 Β-SIC 致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有序多孔图案化SiC陶瓷的制备 被引量:2
16
作者 王浩 李效东 金东杓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528-531,共4页
结合毛细管微模塑技术、模板技术和先驱体转化技术,以图案化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弹性体为模具,以氧化硅凝胶小球为模板,以液态聚碳硅烷(PCS)为先驱体,经过氧化硅凝胶小球图案化模板的形成,先驱体的渗入,模板中先驱体的交联,弹性模具的... 结合毛细管微模塑技术、模板技术和先驱体转化技术,以图案化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弹性体为模具,以氧化硅凝胶小球为模板,以液态聚碳硅烷(PCS)为先驱体,经过氧化硅凝胶小球图案化模板的形成,先驱体的渗入,模板中先驱体的交联,弹性模具的去除,图案化先驱体的无机化和模板的去除,制备了图案化多孔SiC陶瓷.研究结果表明:所制备的图案化多孔陶瓷中,图案的尺寸受图案化PDMS弹性模具的控制,球形孔的孔径可由氧化硅凝胶小球来调节.图案化陶瓷中球形孔不仅三维有序排列,而且由于模板中小球的相互接触形成的“窗口”使球形孔三维贯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案化 模板技术 先驱体转化技术 三维有序大孔材料 SIC陶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烧蚀防隔热材料表面热防护涂层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7
作者 林浩 冯坚 +2 位作者 冯军宗 姜勇刚 岳晨午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1期29-35,共7页
防隔热材料在高速飞行器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而其表面热防护涂层更是决定高速飞行器能否成功运行的关键。从制备、机理和性能等方面回顾了不同类别非烧蚀防隔热材料表面热防护涂层的研究进展和应用现状,总结了传统热防护涂层存在的问题... 防隔热材料在高速飞行器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而其表面热防护涂层更是决定高速飞行器能否成功运行的关键。从制备、机理和性能等方面回顾了不同类别非烧蚀防隔热材料表面热防护涂层的研究进展和应用现状,总结了传统热防护涂层存在的问题,并对未来航天领域的热防护涂层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飞行器 热防护材料 热防护涂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蛋白发泡法制备泡沫陶瓷固化工艺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殷刘彦 周新贵 +3 位作者 余金山 赵爽 罗征 杨备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331-1335,共5页
选用蛋清蛋白作为发泡剂,采用蛋白发泡法制备了高孔隙率的泡沫氮化硅陶瓷.设计了三种不同固化工艺:常压固化、恒压固化和高压固化,固化气压依次升高,研究了固化气压对泡沫陶瓷开孔率、孔隙形貌和孔径分布的影响.其中,恒压固化制品的平... 选用蛋清蛋白作为发泡剂,采用蛋白发泡法制备了高孔隙率的泡沫氮化硅陶瓷.设计了三种不同固化工艺:常压固化、恒压固化和高压固化,固化气压依次升高,研究了固化气压对泡沫陶瓷开孔率、孔隙形貌和孔径分布的影响.其中,恒压固化制品的平均孔径和开孔率最高,分别为210μm和78.6%,且孔径分布比较均匀,常压固化次之,高压固化制品开孔率和平均孔径最低.常压和恒压固化制品为椭球形孔洞,有一定的排列取向,而高压固化制品多为规则的球形孔.随着固化气压的升高,制品孔壁厚度增加,高压固化制品的孔壁厚度最高,其压缩强度接近50 M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发泡 泡沫陶瓷 氮化硅 固化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硼含量的SiC陶瓷先驱体的合成和表征 被引量:2
19
作者 朱旖华 王浩 邵长伟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2415-2420,共6页
采用经典硼氢化反应,通过硼烷二级硫醚(BH3·SMe2)与二甲基二乙烯基硅烷(DVS)反应,合成了聚硼碳硅烷(PBCS)陶瓷先驱体,PBCS在氮气中经高温裂解得到了高硼含量的SiC陶瓷.利用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波谱和热重分析对聚合物的结构和性能... 采用经典硼氢化反应,通过硼烷二级硫醚(BH3·SMe2)与二甲基二乙烯基硅烷(DVS)反应,合成了聚硼碳硅烷(PBCS)陶瓷先驱体,PBCS在氮气中经高温裂解得到了高硼含量的SiC陶瓷.利用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波谱和热重分析对聚合物的结构和性能进行了表征;利用元素分析、X射线衍射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对聚合物的裂解产物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聚合物的结构中含有B—C,Si—C和C—H键,在1000℃氮气气氛中,其陶瓷产率在50%以上.陶瓷产物在1100℃以无定形态存在,硼含量高达6.46%,在1300℃时出现明显结晶,形成B2O3,C和β-SiC三相组成的多元复相陶瓷,在1500℃以下陶瓷产物表面光滑,结构致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硼氢化反应 聚硼碳硅烷 裂解 先驱体转化陶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CP法W/ZrC金属陶瓷的激光烧蚀行为研究(英文) 被引量:1
20
作者 余艺平 王松 李伟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332-1336,共5页
采用DCP法制备了W/Zr C金属陶瓷,然后研究了在不同激光能量和烧蚀时间下W/Zr C金属陶瓷的激光烧蚀行为。研究表明:W/Zr C金属陶瓷在激光烧蚀过程中产生了一个较小的烧蚀坑,烧蚀坑的深度随着激光能量的增加和烧蚀时间的延长而增大。在烧... 采用DCP法制备了W/Zr C金属陶瓷,然后研究了在不同激光能量和烧蚀时间下W/Zr C金属陶瓷的激光烧蚀行为。研究表明:W/Zr C金属陶瓷在激光烧蚀过程中产生了一个较小的烧蚀坑,烧蚀坑的深度随着激光能量的增加和烧蚀时间的延长而增大。在烧蚀坑的周围,许多不同种类和结构的氧化物堆积组成了几个同心环。铜的挥发和氧化锆层的形成对防止W/Zr C金属陶瓷进一步氧化有着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ZrC金属陶瓷 激光烧蚀 微观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