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8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紫外-真空紫外凹面光栅单色仪小型化设计与波长重复性研究
1
作者 张子辉 陈建波 +2 位作者 苏荣华 施飞 李玉鹏 《仪表技术与传感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42-48,共7页
光栅驱动机构是实现真空紫外单色仪高性能输出的基础,为了实现单色仪的高精度、高线性和小型化设计,文中将理论分析与实验相结合,提出推广式正弦摆杆机构,建立基于推广式正弦摆杆机构的单色仪波长输出模型,完成单色仪波长扫描过程中误... 光栅驱动机构是实现真空紫外单色仪高性能输出的基础,为了实现单色仪的高精度、高线性和小型化设计,文中将理论分析与实验相结合,提出推广式正弦摆杆机构,建立基于推广式正弦摆杆机构的单色仪波长输出模型,完成单色仪波长扫描过程中误差源影响因素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单色仪波长重复性优于0.04 nm,波长重复性误差实测值与理论值的相对误差均在16%以下,波长准确度输出误差优于0.1 nm。对单色仪波长扫描驱动结构设计的有效性、单色仪波长重复性分析理论和结构设计理论的准确性实现有效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外-真空紫外波段 单色仪 正弦摆杆机构 波长输出方程 波长重复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钢化玻璃的动态力学性能及抗爆性能研究
2
作者 刘浩 贾彬 +1 位作者 孔德锋 张磊 《应用数学和力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600-610,共11页
钢化玻璃作为一种重要的建筑材料,对其在意外爆炸、地震、碰撞和台风等偶发强动载作用下的破坏规律及防护性能研究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工程应用背景.利用材料试验机(MTS)和分离式Hopkinson压杆(SHPB)开展了钢化玻璃准静态和高应变率力... 钢化玻璃作为一种重要的建筑材料,对其在意外爆炸、地震、碰撞和台风等偶发强动载作用下的破坏规律及防护性能研究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工程应用背景.利用材料试验机(MTS)和分离式Hopkinson压杆(SHPB)开展了钢化玻璃准静态和高应变率力学性能试验,标定了其JH-2本构模型参数并验证了模型的准确性.利用LS-DYNA软件完成了不同超压峰值、不同冲量空气冲击波对板状钢化玻璃破坏过程的仿真研究,研究表明,该钢化玻璃板件破坏比例距离大约为Z=4 m·kg~(-1/3),在保持比例距离不变时,爆心距减小板件偏于安全,随着爆心距增大破坏程度有明显增加,表明钢化玻璃板件破坏不仅受超压峰值影响,同时也受冲量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化玻璃 抗爆性能 JH-2本构模型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泄压坑道式工房内爆效应工程计算方法研究
3
作者 陈泰年 陶西贵 +4 位作者 李红卫 曾丹 张珊珊 尹帅 张雨帅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88-596,共9页
为探索泄压坑道式工房内爆炸效应规律,完善超压工程计算方法,基于量纲分析方法建立泄压坑道式工房内爆炸时物流通道内部及工程口部外空气冲击波超压的量纲一的函数,阐明了泄压坑道式工房缩尺模型试验中物理量的相似关系。通过对1∶6和1... 为探索泄压坑道式工房内爆炸效应规律,完善超压工程计算方法,基于量纲分析方法建立泄压坑道式工房内爆炸时物流通道内部及工程口部外空气冲击波超压的量纲一的函数,阐明了泄压坑道式工房缩尺模型试验中物理量的相似关系。通过对1∶6和1∶4缩尺模型内爆炸试验的超压数据和工程口部外等压线分布规律的归纳对比,验证了冲击波超压等关键参数的几何相似性。通过拟合不同药量1∶4模型内爆试验和数值仿真结果数据,建立了基于冲击波传播经验公式的物流通道内冲击波超压分布、工程口部外冲击波超压分布的工程计算方法。研究发现,物流通道内及工程口部外工程计算方法与试验数据吻合较好,最大相对误差分别为9.5%和10.6%。工程计算方法可为坑道式工房的设计和安全设防距离确定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泄压坑道式工房 量纲分析 压力分布规律 工程计算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灰岩飞片撞击实验与高压状态方程研究
4
作者 王武 杨军 +2 位作者 王新玉 徐翔云 李胜杰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547-554,共8页
石灰岩是地壳中分布最广的矿产之一,其高压状态方程在隧道爆破、矿产开采、武器毁伤效应与工程防护等数值计算方面具有广阔应用需求.为研究石灰岩高速冲击压缩特性,采用20 mm口径二级轻气炮设备,开展了3种石灰岩共21次飞片高速撞击实验... 石灰岩是地壳中分布最广的矿产之一,其高压状态方程在隧道爆破、矿产开采、武器毁伤效应与工程防护等数值计算方面具有广阔应用需求.为研究石灰岩高速冲击压缩特性,采用20 mm口径二级轻气炮设备,开展了3种石灰岩共21次飞片高速撞击实验.采用测速探针/高速相机、高灵敏度压力传感器设备,测量得到了飞片速度和冲击波历时,飞片最低速度为1.02 km/s、最高为3.91 km/s,结合飞片和石灰岩试件已知材料参数,计算得到了高速撞击产生的压力最低为5.64 GPa、最高达30.22 GPa.采用最小二乘法分析得到了石灰岩冲击波速D与粒子速度u的线性关系,其中A类石灰岩D=2.887+0.798u,B类石灰岩D=2.872+0.892u,C类石灰岩D=2.575+1.086u.采用双参数三次多项式对石灰岩冲击压力p与体积应变μ关系进行了非线性拟合,其中A类石灰岩p=145.28μ^(3)+24.44μ,B类石灰岩p=169.18μ^(3)+25.45μ,C类石灰岩p=206.57μ^(3)+21.10μ.结合石灰岩矿物组成分析可知,当密度和硬度越高的矿物含量越多时,飞片撞击速度增加导致的石灰岩冲击波速和冲击压力增长率更大.研究结果可为石灰岩本构模型状态方程参数标定等提供宝贵的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灰岩 飞片撞击实验 高压状态方程 Hugoniot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晶界类型对Al_(0.3)CoCrFeNi高熵合金压缩力学性能的影响及机制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陈嘉琳 李述涛 +3 位作者 安明 艾天淳 马上 陈叶青 《力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58-670,共13页
高熵合金(HEA)的强化机制包括晶格摩擦、固溶强化、晶粒细化、原位相变以及纳米沉淀等,除此之外,晶界特性同样对HEA的力学性能具有显著作用.为研究晶界对Al_(0.3)CoCrFeNi HEA压缩力学性能的影响及作用机制,通过分子动力学模拟了不同晶... 高熵合金(HEA)的强化机制包括晶格摩擦、固溶强化、晶粒细化、原位相变以及纳米沉淀等,除此之外,晶界特性同样对HEA的力学性能具有显著作用.为研究晶界对Al_(0.3)CoCrFeNi HEA压缩力学性能的影响及作用机制,通过分子动力学模拟了不同晶界类型HEA的压缩试验.结果显示,Σ11的屈服强度最大,而Σ9的屈服强度最小,这与其变形机制相关:Σ11为位错阻碍机制,Σ9为层错滑移机制.在Σ5,Σ7及Σ9晶界中,层错滑移机制占主导地位,而层错滑移机制受滑移角的影响,得出屈服强度与滑移角呈正相关关系,在Σ11和Σ13晶界中,位错阻碍机制起主导作用,其屈服强度表现出与滑移角无关的特性.此外,在组成HEA的各元素金属中,不同晶界的最大屈服强度变化规律与HEA相似,然而,在最大屈服强度的数值上存在差异,这与内聚能密切相关,内聚能降低,屈服强度升高.同时,揭示了变形过程中原子层面的Mises应力与能量变化规律,其分为两个复杂的变化阶段进行.本研究探索了有关晶界类型与HEA压缩力学性能的相关关系,为优化HEA的微观结构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推动了高性能HEA在工程应用中的材料设计与性能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熵合金 分子动力学 晶界 变形机制 HALL-PETCH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防工程火灾烟气成分分布规律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余南田 茅靳丰 +2 位作者 毛维 邓忠凯 向健宇 《安全与环境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58-166,共9页
利用火灾模拟软件FDS,对国防工程发生火灾时不同走廊开口情况下烟气成分在垂直和水平方向上的分布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国防工程发生火灾时,单向型走廊内烟气成分在垂直方向上呈上下两层分布,烟气在走廊末端沉降,而在水平方向上烟气... 利用火灾模拟软件FDS,对国防工程发生火灾时不同走廊开口情况下烟气成分在垂直和水平方向上的分布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国防工程发生火灾时,单向型走廊内烟气成分在垂直方向上呈上下两层分布,烟气在走廊末端沉降,而在水平方向上烟气成分的分布规律与高度和距火源的距离有关,距火源的距离越远走廊上层O_2浓度越高、CO_2浓度越低,走廊下层正好相反;全封闭型走廊内烟气成分在垂直方向上不会分层,烟气充满走廊,烟气浓度分布受火源燃烧状态影响分为前后两个阶段,前期走廊上层区域烟气浓度会达到极值,后期趋于稳定,而在水平方向上,前期走廊上层区域离火源越远,CO_2浓度越低、O_2浓度越高,后期离火源越远,CO_2浓度越高、O_2浓度越低;烟气迁移及沉降导致远离火源处危险性仍然较高,人员逃生时不可大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灾 国防工程 烟气 分布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BP神经网络的柱形装药动爆冲击波峰值压力预测模型研究
7
作者 姜金佐 徐翔云 +2 位作者 任王军 易华辉 于潇 《兵器装备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44-52,共9页
针对当前柱形装药动爆冲击波峰值压力计算中存在的难度大与效率低等问题,利用AUTODYN软件对不同长径比和装药运动速度的柱形装药进行了动爆冲击波的数值模拟研究,通过已有试验数据验证了模拟方法和结果的可靠性。在数值模拟结果基础上,... 针对当前柱形装药动爆冲击波峰值压力计算中存在的难度大与效率低等问题,利用AUTODYN软件对不同长径比和装药运动速度的柱形装药进行了动爆冲击波的数值模拟研究,通过已有试验数据验证了模拟方法和结果的可靠性。在数值模拟结果基础上,将装药长径比、运动速度、比例爆距和方位角作为输入层,峰值压力作为输出层,使用贝叶斯正则化方法进行训练,构建起BP神经网络预测模型。研究表明:装药长径比和装药运动速度主要影响冲击波的分布形状、传播速度和压力大小等传播特性,并在不同方位角上呈现不同规律;在装药长径比4~10范围内,当冲击波传播一定距离后,长径比的影响明显减弱。此外,训练所得的神经网络模型预测结果与模拟值基本吻合,平均相对误差为5.84%,拟合效果较好;通过与已有的动爆试验数据进一步验证模型,结果显示其最大相对误差小于35%,平均相对误差绝对值小于2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爆炸 柱形装药 长径比 BP神经网络 峰值压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的YOLOv8模型对地下工程混凝土裂纹的检测识别
8
作者 周丰峻 康怀强 +4 位作者 高伸 李锋 孙云厚 高航 马芃晟 《计算机工程与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079-1089,共11页
地下工程混凝土表面的裂纹是影响施工安全的关键因素之一,准确高效地对裂纹进行检测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针对该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YOLOv8模型对混凝土裂纹的检测识别方法。首先,改进YOLOv8的主干网络,加入膨胀卷... 地下工程混凝土表面的裂纹是影响施工安全的关键因素之一,准确高效地对裂纹进行检测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针对该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YOLOv8模型对混凝土裂纹的检测识别方法。首先,改进YOLOv8的主干网络,加入膨胀卷积提升主干网络浅层目标的特征提取,其次,引入卷积块注意力模块CBAM强化对裂缝特征的捕捉能力,再次,改进YOLOv8的颈部网络结构解决小目标的特征过小和特征纹理弱难以学习的问题,最后,优化YOLOv8的颈部网络特征融合方式。实验结果显示,改进后的YOLOv8模型在精确率上提升了36.94%、在召回率上提升了49.18%、在m AP上提升了51.74%,表明改进后的模型更适合于复杂场景下的混凝土裂缝检测,同时也进一步提升了其在复杂环境下对小目标的识别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卷积网络 注意力机制 特征融合 网络优化 YOLOv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UHPC动/静态累积损伤对比试验研究
9
作者 邵溪晗 黄成龙 李述涛 《兵器装备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81-190,217,共11页
针对UHPC动/静态加载后材料损伤的差异,提出了一种等应变控制的对比加载试验设计方案。试验使用应变片控制,通过试件破坏形态、波速衰减和剩余力学性能来对比分析UHPC材料性能,并进行数字图像相关技术(DIC)验证。DIC观测下的应变数据计... 针对UHPC动/静态加载后材料损伤的差异,提出了一种等应变控制的对比加载试验设计方案。试验使用应变片控制,通过试件破坏形态、波速衰减和剩余力学性能来对比分析UHPC材料性能,并进行数字图像相关技术(DIC)验证。DIC观测下的应变数据计算结果与应变片测试结果的误差分别为5.32%和16.41%,误差在合理范围内且大小关系一致。结果表明:①等应变条件下,动应变损伤试件破坏程度、波速衰减和力学性能下降均比静应变损伤试件显著;②高应变或高应变率情况下,动/静态等应变下UHPC材料单次累积损伤差异高于低应变,现有混凝土本构模型的损伤参数尚未对其合理考虑。以上结果初步揭示了静/动加载模式对材料损伤的差异,为在本构模型损伤项中科学考虑应变率效应影响奠定了一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HPC 动/静态累积损伤 试验设计 霍普金森杆 等应变 DI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纤维对高强轻骨料混凝土力学性能影响及微观机理研究 被引量:6
10
作者 张伟 李晓兵 +1 位作者 王世合 张春晓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1-29,M0003,M0004,共11页
为改善高强轻骨料混凝土的力学性能和弯曲韧性,研究了玄武岩纤维、细聚乙烯醇纤维、仿钢纤维、聚丙烯纤维和粗聚乙烯醇纤维的掺入对高强轻骨料混凝土抗压强度、劈裂抗拉强度和抗弯强度的影响规律。通过4点弯曲试验获取荷载-挠度曲线,基... 为改善高强轻骨料混凝土的力学性能和弯曲韧性,研究了玄武岩纤维、细聚乙烯醇纤维、仿钢纤维、聚丙烯纤维和粗聚乙烯醇纤维的掺入对高强轻骨料混凝土抗压强度、劈裂抗拉强度和抗弯强度的影响规律。通过4点弯曲试验获取荷载-挠度曲线,基于韧性指标对比分析了5种纤维对高强轻骨料混凝土弯曲韧性的影响。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纤维破坏前后的表面微观形貌,阐释了不同纤维的增强增韧机理。研究结果表明:掺入纤维对高强轻骨料混凝土的力学性能均有提升,主要提升高强轻骨料混凝土的抗拉性能和弯曲韧性。粗聚乙烯醇纤维提升劈裂抗拉强度和抗弯强度程度最大,分别提高了83%和220%,使高强轻骨料混凝土破坏由脆性转为高延性。纤维对高强轻骨料混凝土抗拉性能和韧性的提升与纤维表面损伤程度成正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强轻骨料混凝土 纤维 力学性能 弯曲韧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自适应网格多目标鲸鱼算法的火力分配问题研究
11
作者 佘维 王业腾 +3 位作者 孔德锋 刘炜 李英豪 田钊 《郑州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7-24,共8页
传统多目标优化算法在解决多于两个目标函数的火力分配问题时收敛效果不佳,多样性差,耗时过大。基于此,提出了一种自适应网格多目标鲸鱼优化算法(AG-MOWOA)来解决以震塌比例、弹药成本和自身剩余价值为目标函数的火力分配问题。该算法... 传统多目标优化算法在解决多于两个目标函数的火力分配问题时收敛效果不佳,多样性差,耗时过大。基于此,提出了一种自适应网格多目标鲸鱼优化算法(AG-MOWOA)来解决以震塌比例、弹药成本和自身剩余价值为目标函数的火力分配问题。该算法引入混沌映射和外部Pareto存档进化策略提高了种群的多样性,通过自适应网格选取最优个体的方法极大地减少了算法运行时间。仿真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较其他算法收敛速度更快、收敛质量更高、解集分布更多样,能够有效解决火力分配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力分配 混沌映射 自适应网格划分 多目标优化 鲸鱼优化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进锚固的钢丝绳-聚合物砂浆交叉条带加固砌体墙拟静力试验研究
12
作者 蒋济同 傅与天 +2 位作者 秦增超 高之皓 周献祥 《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3-61,共9页
本文基于新的钢丝绳锚固方式和墙体构造措施,进行了5片砌体墙的抗震拟静力试验,其中4片采用钢丝绳-聚合物砂浆交叉条带法加固,1片未加固墙作为对照组。综合前期已有试验数据,推导钢丝绳-聚合物砂浆交叉条带法加固砌体墙的抗剪承载力公... 本文基于新的钢丝绳锚固方式和墙体构造措施,进行了5片砌体墙的抗震拟静力试验,其中4片采用钢丝绳-聚合物砂浆交叉条带法加固,1片未加固墙作为对照组。综合前期已有试验数据,推导钢丝绳-聚合物砂浆交叉条带法加固砌体墙的抗剪承载力公式。试验表明:改进锚固方式后的交叉条带法在构造上更为可靠,能有效提高砌体墙抗剪承载力,组合墙体承载力较未加固墙提高65%以上,较旧锚固法承载力平均可提高30%;交叉条带对墙体裂缝的出现和发展有一定限制作用,使得墙体的延性有所提高;受力时条带拉压杆体系与原有墙体之间的协同效应能有效提高承载力。最后根据8片墙拟合出的加固墙体抗剪承载力计算公式与试验数据吻合较好,可在相关研究分析中参考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砌体加固 交叉条带 钢丝绳 抗剪承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弹体对超高性能混凝土侵彻深度的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聂晓东 吴祥云 +3 位作者 龙志林 易治 姬楠 郭瑞奇 《爆炸与冲击》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34-148,共15页
为了评估超高性能混凝土(UHPC)的抗侵彻性能,对UHPC靶板进行了侵彻试验与数值模拟。首先,利用Φ35 mm火炮对抗压强度为160 MPa的UHPC靶板开展了216~345 m/s速度下的弹体侵彻试验,结果表明:随着弹体速度的增加,侵彻深度与开坑直径皆有明... 为了评估超高性能混凝土(UHPC)的抗侵彻性能,对UHPC靶板进行了侵彻试验与数值模拟。首先,利用Φ35 mm火炮对抗压强度为160 MPa的UHPC靶板开展了216~345 m/s速度下的弹体侵彻试验,结果表明:随着弹体速度的增加,侵彻深度与开坑直径皆有明显增加。随后在数值模拟过程中,确立了UHPC的RHT材料模型参数,为了验证材料模型的有效性,采用单轴压缩与霍普金森压杆试验结果对三维有限元模型进行了验证,模拟结果与实验结果吻合良好,表明参数选取科学合理。最后,对弹体侵彻UHPC的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参数化分析了UHPC抗压强度、弹体质量、侵彻速度、弹径、弹头形状对UHPC侵彻深度的影响,并据此推导出弹体对UHPC侵彻深度计算公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侵彻 UHPC 弹头形状系数 RHT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防工程口部雷达回波特性及伪装方法研究 被引量:5
14
作者 李玉鹏 张鏖 +2 位作者 苏荣华 陈胜云 吴华杰 《电波科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756-761,共6页
为有效应对现代雷达对人防目标的侦察威胁,提高伪装防护能力,以人防工程口部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模拟仿真与缩比模型实测的方法对口部目标雷达回波特性对比分析.通过获取来自不同威胁方向及不同施工状态下目标的回波热图,结合目标发现概... 为有效应对现代雷达对人防目标的侦察威胁,提高伪装防护能力,以人防工程口部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模拟仿真与缩比模型实测的方法对口部目标雷达回波特性对比分析.通过获取来自不同威胁方向及不同施工状态下目标的回波热图,结合目标发现概率,研究明确了在回波对比度与方向性两方面存在暴露征候.在此基础上提出伪装思路,即采用随机起伏仿形薄壳与吸波涂层相结合的工程应用方法.经测试验证,该方法在改善回波特性上效果明显,在降低回波对比度的同时也使得各方向回波更为均匀,对雷达波多角度入射威胁起到良好伪装效果,为伪装设计提供了有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散射特性 回波热点 伪装 起伏表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爆炸冲击波在变截面通道中传播规律数值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余雯君 陈胜云 +2 位作者 邓树新 纪玉国 唐胜世 《兵器装备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66-173,203,共9页
为研究在变截面通道内爆炸冲击波的传播规律,利用LS-DYNA软件对变截面通道内部TNT爆炸进行数值模拟,在LS-DYNA中分析了不同截面变化中冲击波传播云图以及不同测点处超压时程曲线,研究了截面大小变化率和截面长度变化率对爆炸冲击波在变... 为研究在变截面通道内爆炸冲击波的传播规律,利用LS-DYNA软件对变截面通道内部TNT爆炸进行数值模拟,在LS-DYNA中分析了不同截面变化中冲击波传播云图以及不同测点处超压时程曲线,研究了截面大小变化率和截面长度变化率对爆炸冲击波在变截面通道内传播的影响。结果表明:截面由小变大时,随着截面面积增大,消波率先迅速减小后略微增大再减小,整体上截面面积越大,消波效果越好;截面由大变小时,爆炸冲击波在刚进入截面缩小段,一部分直接以平面波的形式进入缩小段,一部分与截面变化处壁面发生碰撞反射,反射使得该部分爆炸冲击波超压变大并向反方向传播,当小截面缩小至原来一半时,出口处测得爆炸冲击波相当于原来2倍药量在直通道中爆炸的冲击波;同时得到了冲击波超压峰值在不同工况下沿变截面直通道内传播的拟合方程,可为研究新型消波系统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爆炸冲击波 超压 变截面通道 数值模拟 消波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单辆通行车激励的车桥耦合理论梁式桥阻尼比识别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杨仕骏 阳洋 +3 位作者 王者伟 程赟 许文明 陶帅 《力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098-1109,共12页
提出一种在单辆通行车激励的情况下,基于车桥耦合理论识别桥梁阻尼比的方法.首先,将集成化检测车设计为单自由度体系,利用集成在检测车上的传感器采集信号并滤波获取桥梁一阶响应信号,通过相邻峰值点做比值并取平均得到桥梁一阶阻尼比,... 提出一种在单辆通行车激励的情况下,基于车桥耦合理论识别桥梁阻尼比的方法.首先,将集成化检测车设计为单自由度体系,利用集成在检测车上的传感器采集信号并滤波获取桥梁一阶响应信号,通过相邻峰值点做比值并取平均得到桥梁一阶阻尼比,理论推导出检测车停靠在桥面任一位置均可识别出桥梁一阶阻尼比.其次,考虑通行车车速、检测车停靠位置、环境噪音、桥梁阻尼比和通行车阻尼对识别结果的影响,通过数值模拟验证该方法的有效性,并与工程上经典的随机子空间法和文献方法进行对比.最后,在梁式桥实桥试验进行初步验证,说明本文方法的工程适用性.研究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对检测车在桥面上的停靠位置没有具体要求,避免了路面粗糙度对阻尼比识别结果的影响,通行车的阻尼和车速在一定范围内对阻尼比识别无明显影响,并且在信噪比30 dB以上可识别出桥梁一阶阻尼比,具有较好的鲁棒性,操作简单且不需要封桥,可有效促推在实际工程中进行桥梁一阶阻尼比识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行车激励 车桥耦合 阻尼比 梁式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管棚挠度及内力在超浅埋暗挖工程中的计算研究 被引量:5
17
作者 张伟 许锦锦 +3 位作者 冯阵图 高永红 王巍 黄旭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57-64,M0005,M0006,共10页
超浅埋暗挖管棚及小导管注浆是超前支护中的主要支护结构,其受力、变形复杂,缺少有效计算方法,为此结合某城市道路下地下商业街超浅埋暗挖工程,依据Winkler弹性地基梁理论,对超前支护中的管棚进行了结构受力变形分析,建立了管棚结构受... 超浅埋暗挖管棚及小导管注浆是超前支护中的主要支护结构,其受力、变形复杂,缺少有效计算方法,为此结合某城市道路下地下商业街超浅埋暗挖工程,依据Winkler弹性地基梁理论,对超前支护中的管棚进行了结构受力变形分析,建立了管棚结构受力变形力学模型,进而推导出管棚挠度和内力计算方法。研究结果表明:计算得到的挠度曲线与实测数据曲线变化比较一致,挠度值均小于20 mm,最大偏差幅度39.5%。进一步通过推导得到的计算方法对超浅埋暗挖管棚弯矩进行求值,弯矩值先增大后减小并逐步趋于0,在钢管弯曲的允许范围之内。在距管棚与钢架连接端0.75 m处出现反弯点,弯矩值达到最大,模型1较模型2的弯矩小32.7%,故模型1的计算结果优于模型2,与实际监测结果更接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浅埋暗挖 Winkler弹性地基梁理论 管棚 计算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通风方式下防护工程排烟模拟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向健宇 茅靳丰 +1 位作者 余南田 毛维 《消防科学与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355-359,共5页
结合工程的防护要求和通风条件,利用FDS软件对某防护工程的休息生活区进行全尺寸数值模拟。通过性能化设计手段,设置人员休息室发生火灾的场景,研究4种防护通风方式下工程的防排烟效果,并对人员安全疏散进行性能化评估。结果表明,隔绝... 结合工程的防护要求和通风条件,利用FDS软件对某防护工程的休息生活区进行全尺寸数值模拟。通过性能化设计手段,设置人员休息室发生火灾的场景,研究4种防护通风方式下工程的防排烟效果,并对人员安全疏散进行性能化评估。结果表明,隔绝、滤毒通风条件下发生火灾的危险性大,并对此提出设置火灾逃生避难室、火灾烟气收集处理装置的改进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防护工程 防排烟 通风 性能化设计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型陶瓷负泊松比复合结构的防弹防爆性能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贺锋 梁一鸣 +4 位作者 李季 高超 慕孟 白家琦 祁少博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2919-2928,共10页
负泊松比结构由于优异的力学特性,逐渐被广泛应用于抗爆炸、抗侵彻等领域。提出了一种基于负泊松比结构的复合结构,从抗侵彻、抗爆炸两个角度设计了三个主要功能层,运用有限元仿真方法探究了异型陶瓷负泊松比复合结构在爆炸环境和弹丸... 负泊松比结构由于优异的力学特性,逐渐被广泛应用于抗爆炸、抗侵彻等领域。提出了一种基于负泊松比结构的复合结构,从抗侵彻、抗爆炸两个角度设计了三个主要功能层,运用有限元仿真方法探究了异型陶瓷负泊松比复合结构在爆炸环境和弹丸侵彻下的响应特征,分析了防护机理并设计了参数优化方案,研究了陶瓷层最低厚度、负泊松比结构纵向蜂窝数、内凹六边形凹角、钢板厚度、聚脲层厚度等参数对结构抗爆抗弹性能的影响。通过能量吸收率(Specific Energy Absorption,SEA)、侵彻深度、中心点位移等指标评估不同参数组对应复合结构的防护能力。结果表明,陶瓷层最低厚度是影响结构抗侵彻能力的最大因素,聚脲层厚度和负泊松比结构纵向蜂窝数是影响结构抗爆能力的较大因素。在降低面密度的同时调整各参数,获得了最优抗爆抗侵彻的复合结构设计方案,实现了低面密度与高强防护的结合。研究提供了工程防护增强设计的新思路,助力推进了防护工程轻质化、模块化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工程 负泊松比 夹层结构 抗爆抗弹 参数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晶体取向的Al_(0.3)CoCrFeNi高熵合金动态力学性能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陈嘉琳 李述涛 陈叶青 《爆炸与冲击》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26,共25页
鉴于高熵合金材料(high-entropy alloy,HEA)在高应变率动态响应下呈现不同的破坏模式及力学性能,其潜在机理从宏观角度已不能够完全解释,需从微观角度研究其动态响应过程中的原子结构变化、位错分布变化、演变机理及变形机制,为优化HEA... 鉴于高熵合金材料(high-entropy alloy,HEA)在高应变率动态响应下呈现不同的破坏模式及力学性能,其潜在机理从宏观角度已不能够完全解释,需从微观角度研究其动态响应过程中的原子结构变化、位错分布变化、演变机理及变形机制,为优化HEA防护材料的加工工艺、制备方法等提供参考。利用分子动力学模拟的方法,设计了[100]、[110]和[111]等3种取向结构的Al_(0.3)CoCrFeNi高熵合金在不同应变率下的压缩、拉伸及冲击试验,分析了动态响应过程中原子结构变化、位错分布变化、演变机理及变形机制。压缩试验中:[110]取向结构的Al_(0.3)CoCrFeNi高熵合金的屈服强度最高,[111]的次之,[100]的最低;[100]取向结构的Al_(0.3)CoCrFeNi高熵合金主要的变形机制为孪晶变形,[110]的为滑移变形,[111]的为位错变形。拉伸试验中:[111]取向结构的Al_(0.3)CoCrFeNi高熵合金的屈服强度最高,[100]的次之,[110]的最低;[100]取向结构Al_(0.3)CoCrFeNi高熵合金拉伸过程中孪晶结构较多,[110]取向结构的Al_(0.3)CoCrFeNi高熵合金产生较规则的密排六方结构滑移面,[111]取向结构的Al_(0.3)CoCrFeNi高熵合金不会产生任何滑移面。随着应变率的升高,3种取向结构的Al_(0.3)CoCrFeNi高熵合金压缩和拉伸屈服强度均大幅度提高,对应伸长量增大。较低应变率(1×109 s^(−1))下的塑性变形机制主要为滑移变形,但滑移系较少;中应变率(1×10^(10)s^(−1))下的塑性变形机制是以滑移为主的变形机制,但滑移系较多;高应变率(1×10^(11)s^(−1))下的塑性变形机制是由原子排列无序化的非晶原子诱导的变形。[110]取向结构的Al_(0.3)CoCrFeNi高熵合金的抗冲击性能最好,与其具有最高的屈服强度,并且在屈服结束阶段也能保持最高的应力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晶体取向 高熵合金 变形机制 微观演变 分子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