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国家战略能力的建设与运用 被引量:10
1
作者 杨毅 《新视野》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1-35,共5页
国家战略能力,是指国家运用现有实力,实现国家安全战略目标的能力。国家战略能力的形成和运用,必然要以一定的资源和实力为基础;国家战略能力积累和运用的最终目的是实现国家安全战略目标,维护国家安全利益。在不同的安全状态下,国家所... 国家战略能力,是指国家运用现有实力,实现国家安全战略目标的能力。国家战略能力的形成和运用,必然要以一定的资源和实力为基础;国家战略能力积累和运用的最终目的是实现国家安全战略目标,维护国家安全利益。在不同的安全状态下,国家所追求的具体安全目标有所不同,因此,国家战略能力所包含的具体内容和表现形式也有所区别。国家战略能力在实践中的具体运用并不是可以随心所欲的,会受到时间、空间、范围及其方式的影响和制约。我国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发展阶段,面对严峻、复杂、多元的内外挑战,为了更好地维护与拓展国家安全利益,亟需加强和改善国家战略能力的建设与运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战略能力 战略运筹 战略目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周边战略环境的基本特征与趋势 被引量:4
2
作者 杨毅 《新视野》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1-15,共5页
进入新世纪以后,我国进一步将睦邻友好政策具体化,把"与邻为善、以邻为伴"作为周边外交的基本方针,以"睦邻、安邻、富邻"作为这一基本方针的具体化,经略周边的外交已经取得明显成效,较之冷战时期和冷战后初期,中国... 进入新世纪以后,我国进一步将睦邻友好政策具体化,把"与邻为善、以邻为伴"作为周边外交的基本方针,以"睦邻、安邻、富邻"作为这一基本方针的具体化,经略周边的外交已经取得明显成效,较之冷战时期和冷战后初期,中国的周边安全环境总体上已经有了重大改善。但另一方面,由于中国周边战略环境高度复杂,来自周边地区的安全压力始终存在,在一定条件下,这种安全压力有可能转化为直接的安全威胁。对此,我们应当有充分的估计,积极地予以预防和化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周边地区 安全环境 竞争态势 安全压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家安全战略中的主观因素 被引量:2
3
作者 杨毅 《新视野》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0-12,共3页
21世纪头十年是世界发生巨大变化的十年,国际安全威胁呈现多元化趋势,传统安全与非传统安全威胁相互交汇,各种战略力量的此消彼长和分化组合牵动着国际安全战略格局的动荡与调整。为应对诸多复杂的安全挑战,避免陷入历史上新兴大国在崛... 21世纪头十年是世界发生巨大变化的十年,国际安全威胁呈现多元化趋势,传统安全与非传统安全威胁相互交汇,各种战略力量的此消彼长和分化组合牵动着国际安全战略格局的动荡与调整。为应对诸多复杂的安全挑战,避免陷入历史上新兴大国在崛起进程中的"安全困境",中国迫切需要制定正确的国家安全战略。国家安全战略的制定、实施和调整要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和制约,按类型可划分为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客观因素主要包括国家安全利益、国家实力和战略环境等,主观因素主要指战略文化和安全观。战略文化与安全观是影响国家安全战略的观念因素。观念来自于实践,决定于实践,并随着实践的变化而变化;同时观念对实践又具有反作用。正确、全面地理解战略文化与安全观,是把握好国家安全战略主观因素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安全战略 主观因素 战略文化 安全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拓展战略思维 制定合理的安全战略方针和原则 被引量:1
4
作者 杨毅 《新视野》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7-19,25,共4页
全球金融危机已经把我国提前推到了国际舞台的中央。新的形势要求我们把有效地塑造积极有利的外部环境作为我国安全战略方针的基本出发点。根据当前国家安全的新特点和新任务,中国国家安全的战略方针应是"积极预防、主动营造、有... 全球金融危机已经把我国提前推到了国际舞台的中央。新的形势要求我们把有效地塑造积极有利的外部环境作为我国安全战略方针的基本出发点。根据当前国家安全的新特点和新任务,中国国家安全的战略方针应是"积极预防、主动营造、有效控制、全力化解"。依据国家安全战略目标及相应的安全战略方针,需要确定国家安全战略应遵循的一些基本原则。这些原则包括:以内为主、独立自主、顺势而为、以迂为直、统筹兼顾、合作共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战略思维 国家安全战略原则 国家安全战略原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构建新形势下中美关系的战略稳定 被引量:3
5
作者 唐永胜 《国际关系学院学报》 2012年第4期20-25,共6页
美国战略调整基于其对外部安全环境和其全球军事战略的全面评估,有着复杂的政治、经济和安全动因,应对中国崛起并非美国战略调整的主要目标,更不是唯一目标。但是,从美国加紧调整亚太军事部署的动向看,其中防范中国的意图也十分明显,如... 美国战略调整基于其对外部安全环境和其全球军事战略的全面评估,有着复杂的政治、经济和安全动因,应对中国崛起并非美国战略调整的主要目标,更不是唯一目标。但是,从美国加紧调整亚太军事部署的动向看,其中防范中国的意图也十分明显,如果说,几年前美国还把中国界定为潜在"威胁",现在则将中国不断增强的实力视为日益现实的"威胁"。美国战略调整将使中国周边安全局势中的不确定性增加,相对平静局面极有可能出现波折和动荡,中美关系的战略稳定将受到冲击。中美之间的战略博弈具有前所未有的广泛性和深刻性,并对中国大战略筹划提出更高要求。为此应全面准确把握中美关系的时代特征,拓展战略合作空间,有效制衡和努力消解美国战略调整对中国带来的战略压力,维护中美关系基本的战略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战略调整 中美关系 周边安全 战略平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外交应实现角色和战略视角的转变 被引量:2
6
作者 杨毅 《国际展望》 2010年第5期19-20,共2页
新中国建立以来,外交战略发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1949年至1978年,主要表现为抵御外来威胁,维护共和国安全。新中国建立以后,面临着巨大的外来威胁,其核心任务是确保中国生存,这如同足球比赛中的"
关键词 中国外交 三个阶段 新中国 主要表现 角色 西方国家 足球比赛 战略发展 视角 核心任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析美国《国家安全战略报告》 被引量:1
7
作者 杨毅 《国际展望》 2010年第4期18-22,共5页
一、美国《国家安全战略报告》与奥巴马政府大战略转型2010年上半年美国政府先后出台了《四年防务评估报告》(QDR)、《核态势评估报告》,最近又由奥巴马总统签署发表了《国家安全战略报告》。这一系列的重要战略报告勾画出了美国安全战... 一、美国《国家安全战略报告》与奥巴马政府大战略转型2010年上半年美国政府先后出台了《四年防务评估报告》(QDR)、《核态势评估报告》,最近又由奥巴马总统签署发表了《国家安全战略报告》。这一系列的重要战略报告勾画出了美国安全战略、对外战略和军事战略的大政方针。可以说,奥巴马政府的美国大战略作为政府文件的形式已经成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国家安全战略 军事力量 两个大局 美国政府 国家安全利益 领导地位 四年防务评估报告 美国安全战略 战略目标 国家利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战略的本质与特点
8
作者 周丕启 《国际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0-14,共5页
大战略是治国之道、强盛之策,关系到国家的生存、兴衰,许多国家的领袖和统帅皆重视大战略的筹划,众多学者也皓首穷经,探索大战略所蕴藏的奥秘和规律。大战略本质上是人类的一种主观思维活动,是人对客观现实进行的主动改造。它具有全局... 大战略是治国之道、强盛之策,关系到国家的生存、兴衰,许多国家的领袖和统帅皆重视大战略的筹划,众多学者也皓首穷经,探索大战略所蕴藏的奥秘和规律。大战略本质上是人类的一种主观思维活动,是人对客观现实进行的主动改造。它具有全局性、对抗性、谋略性和前瞻性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战略 全局性 对抗性 谋略性 前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重建全球战略稳定的理论思考 被引量:5
9
作者 潘振强 《国际问题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1-6,37,共7页
冷战时期,以“反导条约”和核不扩散条约为标志的世界战略稳定,虽然主要适应了美苏争霸世界的需要,但对防止核武器扩散和爆发核战争,维护世界的和平、安全与稳定起了重要作用。冷战后,特别是美国宣布退出“反导条约”后,国际安全形势发... 冷战时期,以“反导条约”和核不扩散条约为标志的世界战略稳定,虽然主要适应了美苏争霸世界的需要,但对防止核武器扩散和爆发核战争,维护世界的和平、安全与稳定起了重要作用。冷战后,特别是美国宣布退出“反导条约”后,国际安全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谋求建立新的全球战略稳定是各国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从长远看,当前美国的极端单边主义安全战略没有出路。国际社会在平等和相互尊重基础上加强合作,才是确保世界战略稳定和各国安全的正确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界 战略稳定 核武器 国际合作 和平 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议克林顿政府的亚太战略 被引量:1
10
作者 天绪 《太平洋学报》 1997年第2期83-89,共7页
冷战后美国亚太利益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一是安全利益份量相对减轻,利益结构重心偏向经济利益;二是经济利益、政治利益与安全利益交叉渗透,它们之间的界限日益模糊;三是与冷战时期相比,在亚太地区扩展美式“民主”与“自由”成为... 冷战后美国亚太利益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一是安全利益份量相对减轻,利益结构重心偏向经济利益;二是经济利益、政治利益与安全利益交叉渗透,它们之间的界限日益模糊;三是与冷战时期相比,在亚太地区扩展美式“民主”与“自由”成为美国亚太利益中更加重要的组成部分。克林顿政府根据变化了的亚太战略形势及自身利益结构,形成了新的亚太战略:调整大国关系,防止地区内出现能对美国利益构成威胁的敌对国家或国家集团;以双边关系为主,多边关系为辅,构筑美国在亚太地区经济政治秩序;保持前沿军事存在的规模,加强美军在亚太地区的活动,以防止可能发生的危机,并作为确保美国亚太利益的支撑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 克林顿政府 亚太战略 对外政策 经济安全
全文增补中
亚太安全对话合作机制与中国亚太安全利益 被引量:2
11
作者 徐纬地 郭新宁 《太平洋学报》 2001年第1期83-90,共8页
多边安全对话与合作是冷战结束后亚太地区安全形势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 ,也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亚太地区安全斗争的一个重要的领域 ,与今后中国国家安全利益的实现有着重大关系。中国参与地区安全合作机制的目的在于维护自身安全利益 ,... 多边安全对话与合作是冷战结束后亚太地区安全形势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 ,也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亚太地区安全斗争的一个重要的领域 ,与今后中国国家安全利益的实现有着重大关系。中国参与地区安全合作机制的目的在于维护自身安全利益 ,推进与其它国家共同利益及交叉利益的实现 ,减少甚至解决其安全利益与其它国家安全利益中现实存在和潜在的冲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太安全 国家安全利益 地区安全合作 多边安全 中国国家安全 安全形势 冷战 斗争 参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破碎地带与冷战后国际武装冲突 被引量:5
12
作者 唐永胜 刘东哲 《国际关系学院学报》 CSSCI 2010年第5期18-24,共7页
破碎地带仍然是深入认识当前国际武装冲突乃至全球安全局势的一个重要视角。冷战结束以来,国际武装冲突比较集中地发生在所谓破碎地带的地理空间,历史积怨造成"冲突-破碎化"的恶性循环,经济贫困和国内政权衰弱为冲突滋生蔓延... 破碎地带仍然是深入认识当前国际武装冲突乃至全球安全局势的一个重要视角。冷战结束以来,国际武装冲突比较集中地发生在所谓破碎地带的地理空间,历史积怨造成"冲突-破碎化"的恶性循环,经济贫困和国内政权衰弱为冲突滋生蔓延提供了必要条件,国际政治的深层矛盾则成为冷战后破碎地带冲突加剧的驱动力量。国际政治内在逻辑的发展作用于破碎地带,并使主要集中于破碎地区的武装冲突充分反映出时代条件的特定变化;而破碎地带安全局势的演变,反过来也推动着国际政治尤其是地缘政治的深化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破碎地带 武装冲突 地缘政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际社会打击“伊斯兰国”组织的态势评估 被引量:6
13
作者 李小鹿 《阿拉伯世界研究》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03-117,120,共15页
"伊斯兰国"组织的崛起是中东地区内部和外部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国际社会在打击"伊斯兰国"组织的行动中,各国之间的博弈很大程度上制约着打击效果,美俄在叙利亚反恐行动中的博弈、地区反恐中的土耳其因素、欧... "伊斯兰国"组织的崛起是中东地区内部和外部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国际社会在打击"伊斯兰国"组织的行动中,各国之间的博弈很大程度上制约着打击效果,美俄在叙利亚反恐行动中的博弈、地区反恐中的土耳其因素、欧洲国家在叙利亚问题上的博弈、叙利亚内战及反恐局势的变动、地区教派矛盾等均对国际反恐合作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消极影响。由于国际社会在叙利亚政局走向及地区反恐问题上仍存在深刻分歧,尽管当前"伊斯兰国"组织的整体力量呈现下降趋势,但彻底消灭该组织仍将是长期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斯兰国”组织 中东 反恐 美俄博弈 教派冲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的崛起与中美关系 被引量:2
14
作者 郭新宁 《太平洋学报》 1998年第2期29-35,共7页
中国的崛起与中美关系郭新宁中国的崛起对世界格局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也在美国引发一场如何对待崛起了的中国的政策大辩论。中美两国应从世界和地区战略格局及相互利益角度出发,重塑两国关系的基础。一、中国崛起的前景及其世界... 中国的崛起与中美关系郭新宁中国的崛起对世界格局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也在美国引发一场如何对待崛起了的中国的政策大辩论。中美两国应从世界和地区战略格局及相互利益角度出发,重塑两国关系的基础。一、中国崛起的前景及其世界意义80年代以来,中国经济发展取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经济发展 中美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起大国的和平发展道路选择——第一次世界大战100周年之际的反思 被引量:1
15
作者 徐弃郁 《新视野》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10-114,共5页
100年前爆发的第一次世界大战,被认为是一场崛起大国和守成大国的武力摊牌。回顾这场战争,对于我国正确认识和分析国际形势、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具有一定的启示和借鉴意义。从哲学上看,和平发展要求对战争与和平的辩证关系有深入的理解... 100年前爆发的第一次世界大战,被认为是一场崛起大国和守成大国的武力摊牌。回顾这场战争,对于我国正确认识和分析国际形势、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具有一定的启示和借鉴意义。从哲学上看,和平发展要求对战争与和平的辩证关系有深入的理解,同时也要求国家正确选择基本的发展道路。在此基础上,后起大国必须妥善处理与其他大国的关系,特别是与霸权国的关系,同时控制好国内因素这一重要变量,从而具备对自身和平发展道路的把握能力。最后,有效的危机管理是防止大国竞争失控的"最后一道保险",坚持和平发展应积极探索管控危机的国际机制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一次世界大战 后起大国 和平发展道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对国际安全威胁多元化的挑战 被引量:1
16
作者 杨毅 《新视野》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82-85,共4页
在全球化和信息化两大因素的推动下,国际战略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国际竞争由依靠强大军事实力获取国家利益转为以经济为中心,以科技为先导的综合国力竞争。各国利益相互依存程度空前紧密,加之核武器的绝对地位和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以... 在全球化和信息化两大因素的推动下,国际战略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国际竞争由依靠强大军事实力获取国家利益转为以经济为中心,以科技为先导的综合国力竞争。各国利益相互依存程度空前紧密,加之核武器的绝对地位和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以及新概念武器的毁伤作用,使得大国之间发生重大军事冲突甚至世界大战的可能性大幅度降低。然而,传统安全与非传统安全相互交汇,非传统安全威胁上升,由此造成威胁的多元化对全球政治、经济和安全稳定形成了前所未有的挑战。维护国家安全离不开国际安全,维护国际安全离不开各国的合作,中国作为和平发展中的大国理应积极地参与维护国际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安全 威胁多元化 国际合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析俄罗斯和中亚非政府组织 被引量:1
17
作者 闫文虎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8年第1期111-115,共5页
俄罗斯和中亚的非政府组织大致有宗教性非政府组织、民族主义非政府组织、美国等西方国家资助下的非政府组织等7个类型。各种性质的非政府组织的存在一方面有益于中亚各国和俄罗斯的民主化进程,同时也滋生了极端民族主义、极端宗教主义... 俄罗斯和中亚的非政府组织大致有宗教性非政府组织、民族主义非政府组织、美国等西方国家资助下的非政府组织等7个类型。各种性质的非政府组织的存在一方面有益于中亚各国和俄罗斯的民主化进程,同时也滋生了极端民族主义、极端宗教主义和恐怖主义,严重损害了这些国家的国家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政府组织 俄罗斯和中亚 国家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北亚核不扩散面临的挑战
18
作者 鹿音 《国际问题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36-41,共6页
东北亚地区核武器扩散形势严峻。朝核危机加剧,核大国核军备竞赛势头难以遏止,对东北亚的安全与稳定构成严重挑战。美国强化核威慑战略、谋求绝对战略力量优势是地区核扩散形势加剧的主因。中国一贯反对核军备竞赛和核扩散行为,是维护... 东北亚地区核武器扩散形势严峻。朝核危机加剧,核大国核军备竞赛势头难以遏止,对东北亚的安全与稳定构成严重挑战。美国强化核威慑战略、谋求绝对战略力量优势是地区核扩散形势加剧的主因。中国一贯反对核军备竞赛和核扩散行为,是维护东北亚地区和平与安全的坚定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亚 朝核危机 核扩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小泉时代日本外交与中日关系
19
作者 盛欣 刘江永 +5 位作者 高洪 马俊威 王屏 高海宽 钱文荣 杨毅 《亚非纵横》 2006年第4期1-8,共8页
日本进入后小泉时代。近期日对华外交尽管出现了积极变化,但中日关系总体形势仍不容乐观。9月份日自民党总裁选举前,小泉为延续其外交路线如何谋篇布局以及此后如何调整对华政策将影响中日关系未来走向。为此,我编辑部于2006年6月6日召... 日本进入后小泉时代。近期日对华外交尽管出现了积极变化,但中日关系总体形势仍不容乐观。9月份日自民党总裁选举前,小泉为延续其外交路线如何谋篇布局以及此后如何调整对华政策将影响中日关系未来走向。为此,我编辑部于2006年6月6日召开研讨会,请有关专家学者就后小泉时代日本外交与中日关系问题进行深入探讨。现将部分与会人员的发言整理摘录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日关系 日本外交 小泉 对华外交 对华政策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国军事打击伊朗的可能性分析
20
作者 孟祥青 《亚非纵横》 2006年第2期5-7,共3页
国际原子能机构决定把伊朗核问题向联合国安理会报告后,伊朗核问题骤然紧张起来。各种媒体不时传出消息,美国的军事战略家正在拟订军事打击伊朗的计划。但专家们几乎一致地认为:就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来看,美国尚不会选择军事手段。
关键词 伊朗核问题 军事打击 可能性分析 美国 国际原子能机构 联合国安理会 战略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