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智能化矿山通信接口与协议技术规范研究 被引量:14
1
作者 丁震 孙继平 +17 位作者 张帆 王鹏 胡而已 邓文革 高静 郑耀涛 王波 高秋秋 李系民 钱海军 柳建华 乔少利 鲍震 杨永生 杨振宇 李玉雪 李昱翰 邵光耀 《工矿自动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6-13,共8页
目前矿山智能化建设存在接口协议不统一、易形成新的“信息孤岛”等问题,导致矿山数据融合共享难度大,难以实现智能化矿山高质量发展。分析指出矿山智能化建设的关键问题在于缺乏规范统一的数据采集、传输与共享标准;按照核心规范、应... 目前矿山智能化建设存在接口协议不统一、易形成新的“信息孤岛”等问题,导致矿山数据融合共享难度大,难以实现智能化矿山高质量发展。分析指出矿山智能化建设的关键问题在于缺乏规范统一的数据采集、传输与共享标准;按照核心规范、应用规范、运维规范,设计了智能化矿山通信接口与协议技术体系;提出了智能化矿山通信接口与协议模型,定义了该模型的感知层、传输层、应用层;构建了智能化矿山设备模型,对通信接口进行形式化描述;将智能化矿山数据分为感知数据、文本数据和音视频数据,定义了3种数据的报文结构;根据目前矿山设备、技术应用情况和发展方向,将智能矿山数据采集方式分为设备直接采集、协议转换采集、系统中转采集,给出了3种数据采集方式的适用场景,并描述了感知数据、文本数据、音视频数据的采集和传输过程。智能化矿山通信接口与协议技术规范全域覆盖矿山数据融合通信的整个过程,旨在为智能化矿山数据采集、传输、融合、共享提供统一的接口方式和通信协议规范,实现矿山各系统之间的互联互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化矿山 通信接口 通信协议 数据融合共享 感知数据 文本数据 音视频数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产化控制系统在大平滩煤矿智能化建设中的应用 被引量:3
2
作者 王晔 李玉锋 赵学义 《工矿自动化》 北大核心 2022年第S01期116-120,共5页
结合大平滩煤矿正在建设中的有利时机,基于成熟应用和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产化控制技术(DCS),采用技术移植的方法,根据煤矿井下特殊的工作环境,研发了煤矿专用的井下隔爆兼本安型国产化控制站与相关的配套辅助系统。以煤矿运输系统、... 结合大平滩煤矿正在建设中的有利时机,基于成熟应用和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产化控制技术(DCS),采用技术移植的方法,根据煤矿井下特殊的工作环境,研发了煤矿专用的井下隔爆兼本安型国产化控制站与相关的配套辅助系统。以煤矿运输系统、通风系统、排水系统、压风系统为例,阐述了国产化控制系统在大平滩煤矿智能化建设中的应用。通过国产化控制系统在煤矿大型固定设备上的探索性应用,为将来全面实现采掘等全矿井生产系统的国产化普及、与基于国产化控制系统的一体化管控平台实现无缝对接、数据共享、信息联通及全面建设智能化矿山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矿山 国产化控制系统 自主可控 运输系统 通风系统 排水系统 压风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电联供电厂厂级供热集中智能管控系统开发及应用研究 被引量:7
3
作者 曾海波 周传杰 +3 位作者 肖波 杨利 王明坤 温海涛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493-1500,I0020,共9页
为了解决多台机组供热负荷调节分散、供热系统压力波动大、供热经济性差的问题,首先提出基于MODBUS通信方式下多台机组供热单元互联控制的厂级供热集中智能管控系统;然后,结合机组实际性能试验数据建立机组性能仿真模型,获得不同电负荷... 为了解决多台机组供热负荷调节分散、供热系统压力波动大、供热经济性差的问题,首先提出基于MODBUS通信方式下多台机组供热单元互联控制的厂级供热集中智能管控系统;然后,结合机组实际性能试验数据建立机组性能仿真模型,获得不同电负荷下冷热再抽汽量与煤耗量的关系;最后,考虑机组安全运行边界,建立适用于多台机组热负荷经济分配的数学模型,以厂级总耗煤量最低寻优为目标,获得各机组热负荷分配方案,并成功在某装机6台、总容量3320 MW燃煤电厂实现了工程示范应用。结果表明:厂级供热集中智能管控系统可采用流量指令方式在机组安全运行边界内对各机组供热流量进行自动调节;全厂对外供热流量在50~400 t/h之间变化时,厂级供热集中智能管控系统可将供热母管压力控制在设定值的±0.03 MPa以内;通过对总供热负荷智能寻优分配,全厂总煤耗量可降低0.13~3.53 t/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电联供电厂 供热系统 集中控制 自动调节 智能寻优 热电负荷 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水电站储能技术的可再生能源并网策略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李天晨 尹建政 +1 位作者 张大伟 刘小恒 《储能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77-679,共3页
本文旨在深入研究水电站储能技术在可再生能源并网中的应用策略。通过介绍可再生能源的快速发展趋势及储能技术在解决波动性问题中的关键作用。分析探讨水电站储能技术在可再生能源并网中的地位,并提出优化策略以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和经... 本文旨在深入研究水电站储能技术在可再生能源并网中的应用策略。通过介绍可再生能源的快速发展趋势及储能技术在解决波动性问题中的关键作用。分析探讨水电站储能技术在可再生能源并网中的地位,并提出优化策略以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和经济性。重点讨论了水电站储能技术在提高可再生能源利用率、支持电力系统调度、动态调度策略和系统集成方面的应用。通过对技术挑战的识别,本文探讨了克服问题的潜在创新方案,同时展望了水电站储能技术在未来的发展趋势。本研究为深化可再生能源并网策略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电站 储能技术 可再生能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数字孪生的混合微电网多目标优化调度 被引量:1
5
作者 张冬生 刘洪 李朝锋 《太阳能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84-192,共9页
针对传统交直流混合微电网日优化调度面临的包括设备建模过于简化、信息捕获与传输不及时等诸多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数字孪生的交直流混合微电网多目标优化调度方法。首先,考虑到微电网易受局部气象条件、本地负载、外部大电网环境等因素... 针对传统交直流混合微电网日优化调度面临的包括设备建模过于简化、信息捕获与传输不及时等诸多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数字孪生的交直流混合微电网多目标优化调度方法。首先,考虑到微电网易受局部气象条件、本地负载、外部大电网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发生扰动,建立交直流混合微电网的数字模型;然后,以经济效益和储能装置健康度为目标,提出一种基于改进档案维护策略和模糊决策方法的多目标粒子群算法用于实现对储能装置出力情况的实时调度优化;最后,基于Cloudpss平台建立微电网的测试模型,进行仿真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能在兼顾储能装置健康度的前提下提高微电网的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孪生 微电网 多目标优化 粒子群算法 模糊决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火电控制系统辨识的循环神经网络可视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纪连恩 杨云 +2 位作者 邱诗荣 王艺 田彬 《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876-1886,共11页
针对火电控制过程产生的数据连续性强、复杂度高,循环神经网络模型行为与实际控制过程难以建立语义关联,不能直观地进行模型的调试、优化和语义上的分析等问题,将可视分析技术引入面向系统辨识的循环神经网络建模过程中,提出可视分析系... 针对火电控制过程产生的数据连续性强、复杂度高,循环神经网络模型行为与实际控制过程难以建立语义关联,不能直观地进行模型的调试、优化和语义上的分析等问题,将可视分析技术引入面向系统辨识的循环神经网络建模过程中,提出可视分析系统iaRNN.首先,通过可视化隐藏单元激活值分布与覆盖范围设计模型评估组合视图,支持内外结合多方面评价模型性能;然后,从时序关系演变和敏感性分析等角度设计可视化视图,以支持探索模型对控制参数的响应行为;最后,基于序列符号化和聚类分析提出了一种用于探索强时序依赖的实值时间序列与隐藏单元关联模式的可视化方法.使用电厂真实数据进行案例分析,验证了iaRNN在辅助用户理解模型工作机理和诊断模型缺陷方面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视分析 循环神经网络 系统辨识 火电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伏+生态”治理模式下采煤沉陷区地面形变综合信息监测方法研究
7
作者 舒茂龙 胡玉 +2 位作者 齐力文 熊宇 耿珍珍 《中国煤炭》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77-187,共11页
为实现采煤沉陷区“光伏+生态”综合治理,构建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体系,以宁夏宁东煤矿塌陷区作为研究区,以准确获取地面形变综合信息为目标,综合运用合成孔径雷达、激光扫描、倾斜摄影、物联网监测的技术手段,耦合三维地质建模及GIS技术,... 为实现采煤沉陷区“光伏+生态”综合治理,构建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体系,以宁夏宁东煤矿塌陷区作为研究区,以准确获取地面形变综合信息为目标,综合运用合成孔径雷达、激光扫描、倾斜摄影、物联网监测的技术手段,耦合三维地质建模及GIS技术,开展了国能宁东光伏基地地面形变综合信息监测关键技术研究。构建了“天(航天)-空(低空)-地(地表、地下)”一体化的高精度、多尺度立体监测体系;建立了由矿山测量数据、地表形变监测数据、数字摄影测量数据、激光雷达数据、移动监测数据、沉陷区三维地质模型、倾斜摄影模型、数字高程模型等构成的多维数据仓库;提出了地面形变综合信息监测平台的建设方案,研发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基于Web GIS的采煤沉陷区地面形变综合信息监测系统,并进行了现场应用;实现了“天、空、地”一体化信息监管、地上地下三维场景展示与分析、沉陷区范围动态感知、地质灾害综合预警等功能;可为地下煤矿开采诱发灾害“实时感知、动态评价、预警分析和综合整治”四位一体提供技术支撑,助力“光伏+生态”综合治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煤沉陷区 光伏场 “光伏+生态” 地面形变 监测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未建模动态补偿驱动的重介质选煤自适应控制
8
作者 李伟涛 苟晓东 《洁净煤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28-135,共8页
重介质选煤过程干扰多、工况动态变化复杂,传统的PID控制对灰分的跟踪控制效果差,无法满足生产需求,迫切需要更先进、更智能的控制方法来改善灰分跟踪控制性能,更好地实现节能降耗。分析了重介质选煤过程的工艺流程及重介质选煤灰分控... 重介质选煤过程干扰多、工况动态变化复杂,传统的PID控制对灰分的跟踪控制效果差,无法满足生产需求,迫切需要更先进、更智能的控制方法来改善灰分跟踪控制性能,更好地实现节能降耗。分析了重介质选煤过程的工艺流程及重介质选煤灰分控制特性,针对重介质选煤过程的强非线性和复杂的动态特性,利用低阶线性模型和高阶未建模动态项的组合模型描述重介质选煤过程灰分控制系统的模型。利用投影算法和自适应模糊系统(Adaptive Network-based Fuzzy Inference System,ANFIS)交替辨识线性模型的参数和未建模动态项,设计了一种未建模动态补偿驱动的重介质选煤自适应控制系统,抵消了未建模动态对闭环系统稳定性产生的影响。通过重介质选煤试验对比未建模动态补偿驱动的重介质选煤自适应控制与线性自适应控制的控制效果,结果表明:未建模动态的补偿的重介质选煤过程的灰分跟踪控制的响应更快,其平均输出误差绝对值为0.3165%,较线性自适应控制降低13.67%,具有更好的稳态性能,验证了所提的灰分控制系统模型估计算法和自适应控制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未建模动态 自适应控制 重介质选煤 交替辨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历史数据分析的汽轮机调节阀流量特性优化 被引量:3
9
作者 颜纲要 宫喜鹏 +2 位作者 黄焕袍 田彬 马娟 《广东电力》 2023年第7期133-138,共6页
汽轮机经过长时间运行或调节阀检修解体后,汽轮机调节阀的实际流量特性曲线将偏离设定值,从而影响机组一次调频和负荷控制能力,严重时可能影响机组的安全性;常用的通过现场流量特性实验进行线性化校正的方式存在精度低、耗时长等缺点。... 汽轮机经过长时间运行或调节阀检修解体后,汽轮机调节阀的实际流量特性曲线将偏离设定值,从而影响机组一次调频和负荷控制能力,严重时可能影响机组的安全性;常用的通过现场流量特性实验进行线性化校正的方式存在精度低、耗时长等缺点。为此,开发数据处理分析算法、稳态工况筛选算法对历史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开发分段线性化参数寻优算法以及神经网络算法分别对阀门流量特性非重叠度部分和重叠度部分进行线性化校正。将该方法应用于某600 MW火电机组,结果表明,汽机阀门的流量特性线性度得到了有效的改善,提高了机组的安全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据挖掘 神经网络 流量特性曲线优化 最小二乘法 数据拟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