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虚拟编组技术的重载铁路列控系统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陈永明 崔佳诺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76-181,共6页
与国内高铁技术相比,当前国内重载铁路技术相对滞后,有必要将高铁技术引入到重载铁路,提升重载铁路技术水平。研究基于虚拟编组技术的重载铁路列车控制系统,提升重载铁路列车控制系统技术水平,可以降低从业人员专业技能要求,减少专业人... 与国内高铁技术相比,当前国内重载铁路技术相对滞后,有必要将高铁技术引入到重载铁路,提升重载铁路技术水平。研究基于虚拟编组技术的重载铁路列车控制系统,提升重载铁路列车控制系统技术水平,可以降低从业人员专业技能要求,减少专业人员数量,提高重载铁路运输效率,是未来重载铁路的突破口和发展方向。分析现有重载铁路列控技术现状,提出基于虚拟编组技术的重载铁路列控系统结构、工作原理和关键技术;为实现基于虚拟编组技术的重载铁路列控系统,需要攻克列车精确定位、列车完整性检查、列车间隔控制等关键技术;研制基于虚拟编组技术的重载铁路列控系统,并在实验室进行多列车追踪测试。测试结果表明,基于虚拟编组技术的重载铁路列控系统可极大缩短追踪间隔距离和追踪间隔时间,提高重载铁路运输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载铁路 列控系统 虚拟编组 车车通信 列车定位 列车完整性 列车追踪间隔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市域铁路CTCS2+ATO列控系统自动折返功能的优化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陈永明 崔佳诺 张友兵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71-177,共7页
市域铁路是适用于都市圈中心城市城区连接周边城镇组团的轨道交通系统,提供公交化、大运量、快速便捷的交通服务。为实现市域铁路3 min追踪间隔的目标,市域铁路列控系统需要增加自动折返功能,并将站后自动折返间隔时间压缩到3 min以内... 市域铁路是适用于都市圈中心城市城区连接周边城镇组团的轨道交通系统,提供公交化、大运量、快速便捷的交通服务。为实现市域铁路3 min追踪间隔的目标,市域铁路列控系统需要增加自动折返功能,并将站后自动折返间隔时间压缩到3 min以内。分析市域铁路系统需求,提出一种基于成熟的CTCS2+ATO列控系统开发适用于市域铁路的列控系统,并增加自动折返功能。详细阐述站后自动折返过程,包括驶入折返线流程、自动换端流程和驶出折返线流程。为实现系统支持自动折返功能,对车辆、车载设备和地面设备进行功能分配,并给出可行的技术方案。搭建市域铁路半实物仿真平台,进行站后无人自动折返仿真验证实验,验证站后自动折返功能和站后自动折返时间。通过实验证明对车辆、车载设备和地面设备进行的功能分配可支持CTCS2+ATO列控系统实现自动折返功能;提出的自动折返流程能够实现安全、高效的无人自动折返,在保证行车安全的情况下,提高站后自动折返效率;采用本文提出的优化方案和技术可将站后自动折返过程总时间压缩到160 s以内,能够满足市域铁路3 min自动折返时间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市域铁路 列车控制系统 列车自动驾驶 自动折返 首尾通信 虚拟激活 快速启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次检定试验的铁路钢桁梁桥技术状态变迁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王江胜 苏力 《铁道建筑》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47-51,共5页
大准(大同—准格尔)下行线黄河特大桥主桥为(96+132+96)m连续钢桁梁柔性拱结构,该桥自1992年成桥以来经历了4次桥梁检定,历次检定均开展了静载、脉动、行车试验。本文对历次检定试验中桥梁主桁挠度、杆件应力、桥梁自振特性、桥梁运营... 大准(大同—准格尔)下行线黄河特大桥主桥为(96+132+96)m连续钢桁梁柔性拱结构,该桥自1992年成桥以来经历了4次桥梁检定,历次检定均开展了静载、脉动、行车试验。本文对历次检定试验中桥梁主桁挠度、杆件应力、桥梁自振特性、桥梁运营性能等关键指标的测试结果进行梳理,对桥梁实际工作状态、安全承载能力的变迁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桥梁经过近30年的服役后,尽管线路运营状态发生了较大变化,而且4次检定试验时采用的加载列车形式、测试内容都不尽相同,但关键测试指标均表明桥梁受力状态良好,桥梁整体性能和技术状态与成桥时相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桥梁 连续钢桁梁柔性拱 现场试验 静动力特性 桥梁检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