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7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流域水电开发水生态及鱼类保护实践:以大渡河流域为例 被引量:7
1
作者 陈帮富 王东胜 +1 位作者 张迪 彭期冬 《水利水电技术(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2年第S01期347-357,共11页
如何在水电开发中更好地保护好水生生态,将其负面影响降低到尽可能小,是近年来水电开发者及相关参与者努力的方向。鱼类作为水生生态最为重要的物种,理应获得更多的关注和保护。通过介绍大渡河流域在水电梯级开发的同时,对水生生态及鱼... 如何在水电开发中更好地保护好水生生态,将其负面影响降低到尽可能小,是近年来水电开发者及相关参与者努力的方向。鱼类作为水生生态最为重要的物种,理应获得更多的关注和保护。通过介绍大渡河流域在水电梯级开发的同时,对水生生态及鱼类开展的保护工作,重点阐述了流域鱼类保护措施的规划设计,特别是过鱼设施、鱼类增殖放流、鱼类栖息地保护和生态调度等鱼类措施,以及围绕鱼类保护开展的相关科研工作和初步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渡河 水电开发 水生生态保护 鱼类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水电开发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 被引量:2
2
作者 叶鹏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146-147,共2页
水电站建设具有投资大、建设周期长、参建单位多、社会影响广等特点,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带动能力强。结合大渡河流域水电项目开发实际,分析了水电开发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提出建议:从贯彻新发展理念的高度,推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水电站建设具有投资大、建设周期长、参建单位多、社会影响广等特点,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带动能力强。结合大渡河流域水电项目开发实际,分析了水电开发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提出建议:从贯彻新发展理念的高度,推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从保障国家能源安全高度,提升水电开发投入比重;从打造区域产业集群的角度,发挥水电开发的聚合效应;从水电高质量发展的角度,加强区域电力送出通道建设;从提高资源利用率的角度,推动水电与旅游融合发展;从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角度,助力地方打好脱贫攻坚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电开发 区域 经济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电梯级开发背景下大渡河干流水质评价及水质分布特征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高建 姚福明 +2 位作者 雷晓辉 王健馨 马芳平 《水利水电技术(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33-145,共13页
为研究水电梯级开发背景下的大渡河干流水环境现状,在大渡河干流上布置了20个水质监测断面,选取了21个水质监测项目,并收集了大渡河干流历史水质监测资料。水质评价除对每个断面采用单因子方法进行水质评价外,还对整个干流进行了河流综... 为研究水电梯级开发背景下的大渡河干流水环境现状,在大渡河干流上布置了20个水质监测断面,选取了21个水质监测项目,并收集了大渡河干流历史水质监测资料。水质评价除对每个断面采用单因子方法进行水质评价外,还对整个干流进行了河流综合水质评价。针对大渡河干流水环境监测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水环境自动监测体系建议方案。综合本次监测数据和历史监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河流断面水质分析表明,大渡河干流历史监测断面水质达标率为75%,而本次现场调查断面水质达标率为85%,与历史水质状况相比有一定改善;(2)河流综合水质评价表明,大渡河干流历史监测水质数据的Ⅰ—Ⅲ类比例为75%,河流历史总体水质状况为良好;而本次现场调查的各水质监测断面水环境质量总体较好,Ⅰ—Ⅲ类比例100%,无劣Ⅴ类,河流现状总体水质状况为优,水电站建设和运行没有引起大渡河干流水质变差。研究成果可以实现水质信息在线查询和共享,保障大渡河流域水环境安全,为大渡河流域水生态修复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渡河 水电梯级开发 单因子评价法 水质自动监测体系 水质评价 水环境 水电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渡河流域电站智慧运行控制系统设计 被引量:1
4
作者 李雪梅 钟青祥 +2 位作者 胡立春 向文军 闻昕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50-156,共7页
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带来的多元化需求,对大渡河流域电站运行监视、上下游协同控制、智能化技术应用等方面提出了更高要求,推动流域电站运行控制智慧化是保障电站安全高效运行的关键环节。面向大渡河流域电站运行控制核心业务,分析流域电... 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带来的多元化需求,对大渡河流域电站运行监视、上下游协同控制、智能化技术应用等方面提出了更高要求,推动流域电站运行控制智慧化是保障电站安全高效运行的关键环节。面向大渡河流域电站运行控制核心业务,分析流域电站运行控制发展现状和面临问题,提出流域电站发展需求,对电站运行控制系统进行智能化升级,建立涵盖电站运行监视、负荷调整、水风光储运行控制、远程操作、应急调度、数据治理等功能的智慧运行控制系统,以此提高大渡河电站运行控制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为流域电站智慧化发展提供关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渡河流域 运行控制 需求分析 发展规划 智慧运行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龙头电站梯级补偿效益的水电容量价值研究
5
作者 曹家豪 白留星 +2 位作者 黄炜斌 朱燕梅 马光文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12-223,共12页
水电是绿色清洁能源,具备可再生、无污染的特性,且运行成本较低,是新型电力系统当中极为重要的具有调节性能的能源。位于流域上游的龙头电站,具有强大的调蓄能力与梯级补偿效益,能够保障电网平稳运行,反映调节性水电在电力系统中的容量... 水电是绿色清洁能源,具备可再生、无污染的特性,且运行成本较低,是新型电力系统当中极为重要的具有调节性能的能源。位于流域上游的龙头电站,具有强大的调蓄能力与梯级补偿效益,能够保障电网平稳运行,反映调节性水电在电力系统中的容量价值;高投资、高成本的特性,使水电拥有较高的电价水平。以四川省境内某流域3个典型年的来水为基础,计算全梯级总发电量,结果表明:龙头电站建成后,全梯级年均增发电量42.47亿kW·h,年等效增发电收益12.898亿元。经营期40 a、内部收益率6.5%条件下龙头电站经营期电价为0.5135元/kW·h;采用经营期电价法、经营期差价法与综合电价倒推法,测算出龙头电站的容量补偿电价分别为每年1613.9元/kW、788.03元/kW和955.89元/kW,并对容量电费进行疏导,分析3种方案的可行性,在合理分担水电成本的同时,确保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绿色经济优质的电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电 容量价值 容量补偿电价 龙头电站 梯级补偿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最小下泄流量的水位衔接模拟研究:以大渡河铜街子-沙湾电站为例
6
作者 王建华 王乐 +5 位作者 曲田 邱辉 李书飞 曾明 董轩 黄克威 《水利水电技术(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547-552,共6页
水位衔接对大渡河流域水资源高效利用具有重要影响。基于2017—2022年的实况和测量数据,利用水文学和水动力模拟方法,分析了大渡河流域铜街子-沙湾电站在最小下泄流量条件下的衔接关系,并提出了相应的最小下泄流量保障方式。结果表明:... 水位衔接对大渡河流域水资源高效利用具有重要影响。基于2017—2022年的实况和测量数据,利用水文学和水动力模拟方法,分析了大渡河流域铜街子-沙湾电站在最小下泄流量条件下的衔接关系,并提出了相应的最小下泄流量保障方式。结果表明:受水库运行后长期冲刷影响,铜街子坝下水位流量关系曲线较设计阶段出现一定程度的右偏,同流量下对应的水位偏低。沙湾水库库尾回水对铜街子坝下水位存在顶托影响,当沙湾库水位在431 m以上时顶托作用较为明显。铜街子-沙湾为不完全衔接关系,其衔接水位为430.47 m,较设计衔接水位降低1.53 m,采用新的衔接水位能够在满足最小下泄需求的同时,更好的提升上下游梯级之间的水能资源利用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位顶托 最小下泄流量 水位衔接 大渡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渡河中游梯级电站群闸门联合调控研究
7
作者 杨忠伟 牟时宇 +1 位作者 陈在妮 曲田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1-48,73,共9页
随着新能源大规模建设并网,水电面临更高强度和频次的调峰调频任务,尤其是在“一库多级”水电站群中,易引起日调节电站水位波动失稳和闸门开度被迫频繁调整,传统基于人工经验的闸门运用方法无法满足水位调控精度和决策效率的要求。因此... 随着新能源大规模建设并网,水电面临更高强度和频次的调峰调频任务,尤其是在“一库多级”水电站群中,易引起日调节电站水位波动失稳和闸门开度被迫频繁调整,传统基于人工经验的闸门运用方法无法满足水位调控精度和决策效率的要求。因此,提出“离线计算”与“在线搜索”相结合的梯级电站群闸门联合调控模型,首先离线计算各电站不同水位下可行的闸门开度组合方案,构建梯级闸门运用策略总表,然后根据弃水量最小、水位控制、水位平稳、闸门少调、出库平稳等不同调控目标,在线搜索最优的闸门开度组合策略;以大渡河中游瀑布沟、深溪沟、枕头坝、沙南水电站为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龙头电站瀑布沟水电站完成水位控制目标的前提下,梯级电站闸门总运用次数有效降低59.1%,下游3座日调节或径流式电站深溪沟、枕头坝和沙南水电站水位波动幅度分别减少1.5,0.8 m和1.0 m,枕头坝水电站出库流量差异系数减少0.02,实现了高强度调峰调频下流域梯级电站群闸门联合优化运用,提高了调度决策的安全性和科学化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闸门联合调控 防洪调度 高强度调峰调频 “一库多级”式电站群 大渡河中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因素相似性的大渡河流域融雪径流预报
8
作者 陈然 牟时宇 +2 位作者 李佳 谭乔凤 黄梦琪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75-384,共10页
为提高大渡河流域融雪径流预报精度并延长有效预见期,融合物理成因分析和数据挖掘技术应用的优势,建立基于多因素相似性的大渡河流域融雪径流预报模型,并提出滚动预报方案,实现了10d径流逐日滚动预报。结果表明:3、7、10d预见期的平均... 为提高大渡河流域融雪径流预报精度并延长有效预见期,融合物理成因分析和数据挖掘技术应用的优势,建立基于多因素相似性的大渡河流域融雪径流预报模型,并提出滚动预报方案,实现了10d径流逐日滚动预报。结果表明:3、7、10d预见期的平均相对误差可分别控制在5.44%、7.54%、7.71%以内。同时,相较于不考虑正积温和积雪预报因子方案,2021-2023年7场典型融雪洪水预报的洪峰平均相对误差减小了2.98%,最大降低了6.46%。所提方法可为流域水资源管理与防洪减灾提供决策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渡河 融雪径流 滚动预报 正积温 径流预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渡河中下游梯级水电站特征曲线校正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朱艳军 杜昊 +3 位作者 邱斌 王超 何珊珊 蒋志强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61-64,共4页
为解决梯级水电站区间流量倒挂问题,以大渡河流域中下游梯级水电站为例,开展该流域6库梯级水电站特征曲线校正工作,以区间谬误率最小为目标,提出了曲线单点离散优化、曲线多点离散优化、曲线簇整体平移优化和分水头/水位平移优化等多种... 为解决梯级水电站区间流量倒挂问题,以大渡河流域中下游梯级水电站为例,开展该流域6库梯级水电站特征曲线校正工作,以区间谬误率最小为目标,提出了曲线单点离散优化、曲线多点离散优化、曲线簇整体平移优化和分水头/水位平移优化等多种特征曲线校正方法,以通过校正各特征曲线实现对各水库出入库流量的准确推算,并使各区间的区间谬误率满足要求。模拟计算发现,虽然各曲线校正方法均有一定效果,但分水头/水位平移校正方法效果最优,在采用该方法校正特征曲线后,瀑深、龚铜区间的区间流量谬误率分别由初始53.0%、77.96%降至校正后的13.93%、4.37%,剩余区间的区间流量谬误率虽然校正后略有上升,但均在合理范围内。可见,曲线校正方法有效降低了区间流量谬误率,提高了径流序列的一致性,可为大渡河流域梯级水电站的精确水量调度提供数据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量倒挂 特征曲线校正 径流非一致性 区间流量谬误率 梯级水库 大渡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型抗滑桩加固土坡特性的离心模型试验与有限元模拟研究 被引量:6
10
作者 彭秀华 刘素嘉 +1 位作者 张涵轲 张嘎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15-324,共10页
L型抗滑桩在传统等截面抗滑桩的基础上加入横段,有效提高桩的稳定性和加固边坡效果。本文采用离心模型试验与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L型抗滑桩加固土坡的变形特征与桩土相互作用。基于离心模型试验得到了L型抗滑桩加固土坡的位移场... L型抗滑桩在传统等截面抗滑桩的基础上加入横段,有效提高桩的稳定性和加固边坡效果。本文采用离心模型试验与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L型抗滑桩加固土坡的变形特征与桩土相互作用。基于离心模型试验得到了L型抗滑桩加固土坡的位移场,并采用有限元软件对离心模型试验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数值与试验结果得出的土坡荷载位移曲线吻合程度较高,水平位移分布趋势基本一致。模拟结果表明,L型抗滑桩的加固效果明显优于传统等截面抗滑桩,土坡位移减小约25%,桩转角减小约70%。通过对比、融合离心模型试验观测与数值模拟结果,分析了L型抗滑桩对土坡的加固效果及桩-土相互作用。横段上下侧的土压力分布相差很大,差距最大时上侧土压力仅为下侧土压力的20%左右。L型抗滑桩横段与土的摩擦力分布存在极小值,竖直段抗滑桩可以改变土坡位移场,使得内侧位移分布存在极大值。坡体受力变形分析结果表明,抗滑桩导致土坡出现土拱效应,L型抗滑桩的横段会进一步增强土拱效应,形成应力重分布,使横段所受土压力增大,提高抗滑桩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型抗滑桩 边坡 桩土相互作用 土拱效应 离心模型试验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时相InSAR技术的大渡河瀑布沟水电站形变监测与预测 被引量:3
11
作者 黄会宝 江德军 +1 位作者 刘恒 罗忠平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0期13112-13120,共9页
形变监测与预测是对水电站异常情况进行预警和及时采取补救措施的关键。提出了一种长短期记忆(LSTM,long short-term memory)神经网络方法来预测大渡河流域瀑布沟水电站干涉合成孔径雷达(InSAR,interferometric synthetic aperture rad... 形变监测与预测是对水电站异常情况进行预警和及时采取补救措施的关键。提出了一种长短期记忆(LSTM,long short-term memory)神经网络方法来预测大渡河流域瀑布沟水电站干涉合成孔径雷达(InSAR,interferometric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的时间序列形变。该方法首先利用多时相干涉合成孔径雷达(MT-InSAR,multi-temporal interferometric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技术对2018—2020年瀑布沟水电站的哨兵一号(Sentinel-1)图像进行时间序列形变监测,然后基于时间序列InSAR形变数据采用LSTM神经网络建立了形变预测模型,最终获取瀑布沟水电站的形变速率结果和时序形变的预测结果。结果表明,瀑布沟水电站最大沉降速率达到-34 mm/a,LSTM预测模型训练和测试过程中点尺度的均方根误差(root mean squared error,RMSE)和绝对误差平均值(mean absolute error,MAE)最小值分别为2.343 mm和2.010 mm,2.094 mm和1.654 mm。LSTM形变预测模型的预测结果显示2020年5—9月的累计沉降值将达到71.29 mm。结果表明LSTM神经网络是一种有效InSAR时序形变预测方法。同时该模型的预测结果也可用于瀑布沟水电站的形变预警和辅助决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变监测 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 干涉合成孔径雷达 多时相干涉合成孔径雷达 形变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型梯级水电站枯水期多模式优化调度模型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李佳 曲田 +2 位作者 朱艳军 吕俞锡 闻昕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4-132,共9页
针对大型梯级水电站枯水期调度面临的市场环境复杂、枯汛转换期来水形势多变等难题,提出了梯级水电站调度决策多模式自适应匹配方法,分别建立“无(消落)压力环境”模式和“有(消落)压力环境”模式下的优化调度模型,根据预报信息自动选... 针对大型梯级水电站枯水期调度面临的市场环境复杂、枯汛转换期来水形势多变等难题,提出了梯级水电站调度决策多模式自适应匹配方法,分别建立“无(消落)压力环境”模式和“有(消落)压力环境”模式下的优化调度模型,根据预报信息自动选择和灵活切换调度模式和目标,生成各电站水位动态控制和灵活调整策略。结果表明:“无(消落)压力环境”模式下可使流域发电量增加2.57%;“有(消落)压力环境”的“均匀突破”模式和“集中突破”模式下分别可增加发电量4.59%、5.32%,前者面临无法消落到位的风险更小,后者发电效益更大。该模型可有效降低枯水期消落和发电风险,提升流域整体发电效益,对于不同来水、发电等工况均表现出较好的适应能力和优化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梯级水电站 枯水期 多模式优化调度 消落风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渡河金川河段地质灾害调查成果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覃事河 段斌 +2 位作者 周相 魏昌利 王俊淞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2期95-101,共7页
以大渡河金川水电站工程为研究对象,在分析遥感解译和地面调查成果的基础上,采用高精度遥感影像解译、无人机航空摄影、工程地质测绘和工程地质剖面测量等手段,进一步研究电站坝址区及库区地质灾害类型、数量、基本特征及分布规律、孕... 以大渡河金川水电站工程为研究对象,在分析遥感解译和地面调查成果的基础上,采用高精度遥感影像解译、无人机航空摄影、工程地质测绘和工程地质剖面测量等手段,进一步研究电站坝址区及库区地质灾害类型、数量、基本特征及分布规律、孕灾地质条件、形成机理和成灾模式;并在此基础上,评估地质灾害隐患点的危害性及风险,划分地质灾害重点防治区、次重点防治区和一般防治区。结果表明:(1)工程坝址区、库区近40 km的河段及其两岸边坡和支流等区域地质灾害38处。(2)地质灾害高易发区总面积64.86 km^(2),地质灾害35处,分布密度53.96处/100 km^(2)。地质灾害危险性大区主要位于大渡河干流石家沟至盘龙沟段以及大渡河支流新扎沟沟口段,总面积53.88 km^(2),地质灾害20处,分布密度37.12处/100 km^(2)。(3)研究区域重点防治区面积41.07 km^(2),次重点防治区64.93 km^(2),一般防治区99.0 km^(2)。研究成果可为该区域地质灾害早期识别以及下一步的重大地质灾害监测和防治提供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灾害调查 地质灾害危险性 地质灾害防治 水电工程 大渡河金川河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江口水电站枢纽工区森林草原防灭火智慧管护系统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2
14
作者 郭金婷 刘海波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192-193,195,共3页
双江口水电站库区地形极其复杂,山体陡峭、植被茂密、峡谷众多、交通不便、超高压输电线路交错。库区周边广泛生长着油脂含量较高的树种,极易引发森林大火。一旦发生火灾,植被恢复难度也很大。针对以上问题,搭建以天基网为基础的卫星遥... 双江口水电站库区地形极其复杂,山体陡峭、植被茂密、峡谷众多、交通不便、超高压输电线路交错。库区周边广泛生长着油脂含量较高的树种,极易引发森林大火。一旦发生火灾,植被恢复难度也很大。针对以上问题,搭建以天基网为基础的卫星遥感、气象传感数据,以无人机临近空间高精度地理信息数据为基础,结合地面高压线路巡护视频监控、森林防火视频监控和护林员巡山护林的空、天、地、人“四位一体”的森林防火全方位监视监测体系,形成立体化、可视化、智慧化、协同化的森林火灾防控体系,通过双江口水电站库区森林防灭火智慧管护平台,提高森林火险预警预报、火情监测报警、火灾处置指挥调度、灾后评估等应急响应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卫星遥感系统 视频监控前端系统 火险预测预报系统 水电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然语言处理在标准化水电作业中的智能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1
15
作者 王乐宁 高敏 +1 位作者 陈功娥 王军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95-199,共5页
为进一步提高智慧电厂标准化水电作业效率、增强智慧企业服务能力,分析了水电作业标准化的技术需求,以搭建自然语言处理的标准化水电作业知识辅助平台为基础,提出了标准化水电作业的智能知识辅助解决方案,完成了水电标准化作业智能检索... 为进一步提高智慧电厂标准化水电作业效率、增强智慧企业服务能力,分析了水电作业标准化的技术需求,以搭建自然语言处理的标准化水电作业知识辅助平台为基础,提出了标准化水电作业的智能知识辅助解决方案,完成了水电标准化作业智能检索技术和辅助指导决策技术等,克服了水电行业传统以关键词为主的精确匹配搜索问题。该技术方案已成功推广并应用于大渡河流域的水电标准化作业中,有效满足了水电生产标准化管理需求,提高了运行生产效率,并取得了较大的经济社会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语言处理 标准化 水电作业 智能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渡河流域库坝安全监测作业多模式应用实践
16
作者 李龙飞 高志良 鲁晨阳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239-245,共7页
为提升大渡河流域库坝安全监测水平,构建库坝智能监测体系,首先,全面分析传统库坝监测作业的问题和难点,然后,系统阐述大渡河流域库坝管理中心的库坝监测作业创新模式。结果表明:大渡河流域库坝管理中心引入三维变形智能监测、北斗卫星... 为提升大渡河流域库坝安全监测水平,构建库坝智能监测体系,首先,全面分析传统库坝监测作业的问题和难点,然后,系统阐述大渡河流域库坝管理中心的库坝监测作业创新模式。结果表明:大渡河流域库坝管理中心引入三维变形智能监测、北斗卫星高精度变形监测、无人机航测监测、水下无人潜航器监测、智能巡检及深部测斜智能监测等技术,通过技术创新,构建库坝智能安全管控体系。该体系集成多项监测技术,融合分析多源数据,能够实现库坝运行安全风险智能管控及快速应急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渡河流域 库坝安全 智能监测 智能安全管控体系 监测模式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心墙堆石坝渗透破坏时变风险分析
17
作者 周福雄 赵勋礼 +3 位作者 刘宏伟 卢祥 裴亮 陈辰 《长江科学院院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67-173,184,共8页
高心墙堆石坝赋存地质与环境复杂,防渗结构渗透破坏引发的结构故障甚至溃坝现象时有发生,合理评估大坝渗透破坏风险十分关键。针对高心墙堆石坝渗透系数时变规律不清晰、渗透破坏时变风险模型刻画难度大的问题,基于有限元模拟和原观数据... 高心墙堆石坝赋存地质与环境复杂,防渗结构渗透破坏引发的结构故障甚至溃坝现象时有发生,合理评估大坝渗透破坏风险十分关键。针对高心墙堆石坝渗透系数时变规律不清晰、渗透破坏时变风险模型刻画难度大的问题,基于有限元模拟和原观数据,构建了高心墙堆石坝与地基渗透系数反演代理模型,提出了渗透系数的时变规律及表征函数;基于渗透系数时变规律和Monte-Carlo法,构建了高心墙堆石坝渗透破坏时变风险分析模型,并以瀑布沟大坝为案例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瀑布沟大坝坝与地基渗透系数反演的平均相对误差为0.4%,精度较高,且心墙与覆盖层的渗透系数均呈递增趋稳的时变规律;大坝渗透破坏时变可靠指标β在4.33~5.37之间,β值均大于目标可靠指标,表明该工程渗透破坏风险低,与工程实际相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心墙堆石坝 渗透系数 反演 时变规律 渗透破坏风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源融合降水数据的雨量站网适用性评估方法
18
作者 秦鼎超 张行南 +3 位作者 张自航 李佳 牟时宇 方园皓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06-115,共10页
面雨量计算精度对水文预报结果有重要影响,雨量站分布是否合理决定面雨量计算的可靠性。传统雨量站网评价主要基于站网密度指标,缺少完整的指标体系。因此,基于多源融合降水数据CMPAS提供的降水空间分布信息,考虑降雨因素、下垫面因素... 面雨量计算精度对水文预报结果有重要影响,雨量站分布是否合理决定面雨量计算的可靠性。传统雨量站网评价主要基于站网密度指标,缺少完整的指标体系。因此,基于多源融合降水数据CMPAS提供的降水空间分布信息,考虑降雨因素、下垫面因素等特征,提出了一套评估流域雨量站网适用性的方法。从站点实测降雨数据质量、站点分布、面雨量计算精度3个方面对雨量站网的适用性进行评估,并基于构建的评价体系对大渡河流域现有雨量站网进行论证。结果表明:①大渡河流域当前站网的面雨量计算精度受站网密度和降雨空间分布的综合影响,有9个分区面雨量计算相对误差大于10%,其中有5个分区位于下游区域。②上游区域面雨量整体小且分布均匀的分区即使站网稀疏,面雨量计算精度仍较高;中下游地区面雨量估计误差普遍较高,这与降雨空间变异性大以及站网整体沿河谷地带的不均匀分布有关。相较于传统重点分析雨量站分布密度的站网评估手段,该评价体系能更综合地评估流域站网分布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雨量站网 降雨空间分布 降水数据 CMPAS 大渡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泸定6.8级地震大岗山拱坝微震损伤演化与风险区域识别
19
作者 马克 王龙江 +3 位作者 唐春安 黄会宝 高志良 沈定斌 《工程地质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46-158,共13页
大岗山拱坝在2022年9月5日泸定6.8级地震及其余震发生时,发生强烈震动。为研究大岗山拱坝在此次地震作用下的内部损伤情况及震后安全稳定性,利用大岗山拱坝微震监测系统,首次对拱坝在地震作用下的微破裂现象进行了有效监测。在此基础上... 大岗山拱坝在2022年9月5日泸定6.8级地震及其余震发生时,发生强烈震动。为研究大岗山拱坝在此次地震作用下的内部损伤情况及震后安全稳定性,利用大岗山拱坝微震监测系统,首次对拱坝在地震作用下的微破裂现象进行了有效监测。在此基础上探究了地震影响下的坝体微震事件演化过程及成因,提出了大岗山拱坝在地震作用下的风险区域,并对震后拱坝安全稳定性进行了评价。研究表明:大岗山拱坝微震事件的激增与地震扰动存在密切关联。地震前拱坝微震活动性较弱,微震事件数量较少。地震发生及震后,较强的外部地震扰动,使拱坝发生持续的位移变形,并发生应力调整,从而诱发大量微震事件的发生,最高单日微震事件数量高达231个。微震事件空间分布和微震变形主要影响区域揭示了拱坝的风险区域是以拱冠梁所在坝段为中心的5^(#)~6^(#)、10^(#)~11^(#)、13^(#)~16^(#)及19^(#)~20^(#)坝段的中上部区域。在震后一段时间内,坝体微震事件数量逐渐减少,微震视体积及能量释放情况能够恢复到震前水平。地震作用下坝体微震事件未扩展形成明显的宏观裂缝,且坝体未见损伤,大岗山拱坝在经历地震扰动后仍是安全稳定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拱坝 微震监测 损伤演化 地震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DSVDD的高心墙堆石坝监测数据异常检测方法
20
作者 黄会宝 陈蓉 +1 位作者 陈建康 罗冲 《电子测量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8-23,共6页
水库大坝作为具有防洪度汛、水力发电、农业灌溉等重要作用的超大型重要基础设施,一旦发生溃坝将会引发严重灾难,因此对其进行常态化安全监测具有重要意义。但受到测量环境、系统故障和监测对象异常影响,大坝监测数据中会出现各种异常数... 水库大坝作为具有防洪度汛、水力发电、农业灌溉等重要作用的超大型重要基础设施,一旦发生溃坝将会引发严重灾难,因此对其进行常态化安全监测具有重要意义。但受到测量环境、系统故障和监测对象异常影响,大坝监测数据中会出现各种异常数据,对这些异常监测数据进行检测有利于监测数据的有效分析并及时发现险情,保障水库大坝安全稳定运行。但现存的数据异常检测方法大多只关注数据粗差等异常,忽略了数据缓变异常。因此本文基于深度支持向量描述(DSVDD)方法提出一种缓变异常检测方法,该方法将大坝多维监测参数构建为多维参数样本,并构建自编码器网络利用DSVDD方法进行有效训练,将输入样本映射到紧凑的超球体中,以输入样本偏离超球体中心距离作为异常分数实现异常检测。为验证所提方法有效性,本文基于某高心墙堆石坝激光准直监测系统数据将所提方法与其他多类方法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证明所提方法具有优异的数据异常检测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心墙堆石坝 多维监测数据 异常检测 DSVDD 缓变异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