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7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国能准能集团打造“准混”商品煤品牌 路径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刘利波 宋欢 《中国煤炭》 2022年第7期58-63,共6页
在新常态的经济发展背景下,商品煤品牌建设是煤炭企业提高其在市场竞争中地位的关键,是现代化企业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煤炭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结合塑造“准混”商品煤品牌过程中现存不足,重点论述了打造“准混”商品煤... 在新常态的经济发展背景下,商品煤品牌建设是煤炭企业提高其在市场竞争中地位的关键,是现代化企业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煤炭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结合塑造“准混”商品煤品牌过程中现存不足,重点论述了打造“准混”商品煤品牌的具体思路;认为,加强煤炭质量管理,开发商品煤新品种提高品牌竞争力,提升市场服务能力,是打造国能准能集团“准混”商品煤品牌的具体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能准能集团 “准混”商品煤 品牌构建 煤炭市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效智磁节电器在准能集团的应用
2
作者 王小东 《工矿自动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S01期126-127,130,共3页
为实现能耗“双控”目标,国能准能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对煤矿供配电系统进行智能化改造,引入高效智磁节电器,实现节电降耗管理。高效智磁节电器以“电磁调压、电磁平衡、电磁移相、电磁滤波”等电磁理论为基础,运行中不对电源产生任何谐波... 为实现能耗“双控”目标,国能准能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对煤矿供配电系统进行智能化改造,引入高效智磁节电器,实现节电降耗管理。高效智磁节电器以“电磁调压、电磁平衡、电磁移相、电磁滤波”等电磁理论为基础,运行中不对电源产生任何谐波,同时能抑制各次谐波;在满足供电质量的前提下,通过优化变压器磁通,可以使不同视在功率下运行的变压器都处在最高效率状态,减少电源与负载间无效能量交换,降低电源和负载的有功及无功损耗,实现负载和电源系统两部分同时节能;同时还具有抑制谐波电流、减少浪涌电流、在线有载档次转换、可靠安全的旁路设计等优势,有效提升了电力品质、用电效率。在选煤厂原有供配电系统引入高效智磁节电器后,节电率在5%~12%之间变化,平均节电率达7.17%,达到了预期使用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矿供电 高效智磁节电器 电磁调压 电磁平衡 电磁移相 电磁滤波 节电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UeDiff-GAN的综采工作面目标检测与孪生体同步映射
3
作者 张帆 于洋 +7 位作者 戚振明 李海军 王春丽 杜潇 王柄印 张光磊 宋惠 席宸荣 《工矿自动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9-15,21,共8页
矿井综采工作面数字孪生模型的构建过程需要手动构建实体的数字孪生3D模型,然后对实体进行目标检测,并根据实时检测结果控制3D模型,以确保孪生体与实体之间的同步映射关系。因此,对井下目标的实时、准确检测是实现虚实同步映射控制的关... 矿井综采工作面数字孪生模型的构建过程需要手动构建实体的数字孪生3D模型,然后对实体进行目标检测,并根据实时检测结果控制3D模型,以确保孪生体与实体之间的同步映射关系。因此,对井下目标的实时、准确检测是实现虚实同步映射控制的关键。目前主流的目标检测方法需要在传统模型中引入或改进模块,使得模型网络结构复杂、训练周期较长,降低了目标检测的实时性;同时,对于一些含高强度噪声的图像难以精确检测。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UeDiff-GAN的综采工作面目标检测与孪生体同步映射方法。通过扩散模型对高质量样本进行加噪扩散,得到不同程度的加噪样本,然后使用生成对抗网络(GAN)模型进行训练;设计了平滑扩散算法,以控制扩散步长,加入不均衡扩散模块,以得到与预识别样本匹配的检测算法模型。使用Unity3D构建综采工作面3D模型并进行渲染,实现井下物理实体的对象孪生,据此构建综采工作面实体与其孪生模型的映射关系,根据井下不同位置的检测结果控制对应机器运动状态及姿态,实现孪生模型协同控制,从而实现过程孪生。在自制数据集上的实验结果表明:UeDiff-GAN模型对井下移动目标的平均检测精度较SSD,R-CNN,YOLOv7和Diff-GAN模型分别提升了19.4%,14.3%,9.1%,24.3%;检测速度较SSD,R-CNN分别提升了13.86,42.73帧/s;孪生模型与实体的实时性延迟至多为0.873 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采工作面 数字孪生 目标检测 虚实同步映射 扩散模型 生成对抗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露天煤矿卡车无人驾驶道路设施设计及应用研究
4
作者 赵红泽 丁震 +4 位作者 赵光辉 贾海钰 魏振瀚 王炳印 郭锦桦 《中国煤炭》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84-92,共9页
露天煤矿通过引入无人驾驶运输系统,可实现卡车运输环节的少人化、无人化,在提高露天煤矿生产效率的同时还可以带来较大的经济效益。但是,露天煤矿无人驾驶运输作业对无人卡车运行路线、路面和路基、安全设施与附属工程等道路条件要求... 露天煤矿通过引入无人驾驶运输系统,可实现卡车运输环节的少人化、无人化,在提高露天煤矿生产效率的同时还可以带来较大的经济效益。但是,露天煤矿无人驾驶运输作业对无人卡车运行路线、路面和路基、安全设施与附属工程等道路条件要求较高。为了保障无人驾驶运输系统在露天煤矿的顺利运行,根据现场调研和参考现有标准,对露天煤矿无人驾驶运输系统道路开展了研究。在分析传统露天煤矿道路的特点基础上,结合无人驾驶对道路的特殊要求,从道路几何线形、车道设置、标志标识、路面、安全挡墙和停车区域管理、路侧感知系统7个方面提出了适应露天煤矿无人驾驶的道路设计。同时,根据无人驾驶的车-路-云一体化理念,提出了路侧感知通讯系统要求及建设内容,研究了无人驾驶卡车测试场的道路设施标准化设计,为促进露天煤矿无人驾驶运输智能化建设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露天煤矿 无人驾驶运输系统 道路设施设计 测试场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矿区生态环境质量遥感评价研究进展
5
作者 李飞跃 李军 +5 位作者 肖武 张成业 王珊珊 杨俊泉 张小平 程洋 《矿业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63-383,共21页
为科学准确地评估矿区生态环境质量、掌握矿区生态环境质量遥感评价现状,首先,梳理了国内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对矿区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的要求;然后,分析总结了现有研究中基于遥感技术的矿区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的研究进展;最后,探讨了矿... 为科学准确地评估矿区生态环境质量、掌握矿区生态环境质量遥感评价现状,首先,梳理了国内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对矿区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的要求;然后,分析总结了现有研究中基于遥感技术的矿区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的研究进展;最后,探讨了矿区生态环境质量遥感评价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的研究机遇。结果表明:矿区生态环境质量遥感评价在指标获取、评价模型的创建与改进等方面取得了诸多技术和实践成果;存在问题主要是遥感指标的获取能力和精度存在局限性(包括难以获取矿区地下环境信息、观测时空分辨率不足和遥感参数监测模型精度低等)以及现有遥感评价模型的泛化能力不足(包括指标对不同矿区的适用性较低、模型实现过程过于复杂以及难以实现自动化);未来可能的研究机遇在延拓遥感可获取的指标、构建地上地下一体化数据采集框架、提高遥感指标的数据质量、构建遥感评价的新指标体系和开发云计算算法等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区 生态环境 遥感评价 遥感指标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露天矿5G基站油电混合技术的性能提升及优化
6
作者 李福平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196-200,共5页
5G基站在不同运行状态下采用相同的能量控制方法,能源利用率较低,进而影响到5G基站的运行性能。为优化5G基站油电混合能效,提出露天矿5G基站油电混合技术的性能提升及优化方法。分别计算5G基站的静态能耗和运行动态能耗,构建能耗模型,... 5G基站在不同运行状态下采用相同的能量控制方法,能源利用率较低,进而影响到5G基站的运行性能。为优化5G基站油电混合能效,提出露天矿5G基站油电混合技术的性能提升及优化方法。分别计算5G基站的静态能耗和运行动态能耗,构建能耗模型,基于油电混合技术,构建以基站能耗最小和经济效益最大化为目标的能耗优化模型及约束条件。利用PSO算法,对构建的优化模型进行求解,实现露天矿5G基站油电混合技术的性能提升及优化。实验结果表明,设计的方法在实际应用中能效比为0.95,综合效益比均值为75.42%,能够优化5G基站的能源利用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露天矿 5G基站 油电混合技术 性能提升 优化模型 能耗模型 运行成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露天矿的5G时频域聚合资源分配方案研究
7
作者 戚振明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273-277,共5页
在开展资源分配管理的过程中,5G子载波间隔状态使得时频域资源具有非线性相关关系,使得资源分配方案下的时延稳定性较差,为此,提出面向露天矿的5G时频域聚合资源分配方案研究。引入正交频分复用系统中,利用定义物理层结构数值,将子载波... 在开展资源分配管理的过程中,5G子载波间隔状态使得时频域资源具有非线性相关关系,使得资源分配方案下的时延稳定性较差,为此,提出面向露天矿的5G时频域聚合资源分配方案研究。引入正交频分复用系统中,利用定义物理层结构数值,将子载波间隔状态下的5G时频域聚合资源抽象资源块,基于OFDM数值与时频域资源之间的线性关系,构建5G组帧结构。利用服从多维高斯分布的训练序列预测5G组帧中OFDM数值后,采用梯度转移策略,计算资源块当前分配方案下的OFDM数值,资源分配梯度收敛至无限接近0时,将输出的5G时频域聚合资源梯度转移矩阵作为最终的分配方案。测试结果显示,所提方法对应时延抖动幅值均未超过300.0 us,整合了非线性时频域聚合资源,时延波形与理想值表现出了高度拟合,具有良好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G时频域聚合资源 正交频分复用系统 子载波间隔 资源块 5G组帧结构 梯度转移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对露天矿微波网络的矢量校准及保护策略
8
作者 陈强 张鹏姣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294-299,共6页
直放站的“微波传输特性”能够弥补光纤传输直放站的应用局限,但是也增加了误差项数量,导致生产和调度通信保障程度受限,为了增加露天矿微波网络的可靠性和稳定性,研究针对露天矿微波网络的矢量校准方法及保护策略。结合露天矿的特殊环... 直放站的“微波传输特性”能够弥补光纤传输直放站的应用局限,但是也增加了误差项数量,导致生产和调度通信保障程度受限,为了增加露天矿微波网络的可靠性和稳定性,研究针对露天矿微波网络的矢量校准方法及保护策略。结合露天矿的特殊环境和微波网络传输特性,选择散射参数作为校准指标,本文构建基于4n项误差的露天矿微波网络误差模型,获取露天矿微波网络误差项,根据误差项对散射参数测量值进行修正,消除误差项,得到反映露天矿微波网络真实特性的散射参数,实现微波网络矢量校准。从露天矿微波网络物理保护、信号保护及安全保护等方面,制定露天矿微波网络保护策略,为露天矿微波网络的安全运行提供有力保障。实验表明,该方法能够有效实现露天矿微波网络的矢量校准,保护策略显著提高了微波网络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露天矿 微波网络 矢量校准 散射参数 保护策略 误差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K聚类算法的露天矿微波网络参数优化
9
作者 张鹏姣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289-293,共5页
由于露天矿的电流聚集效应,使得不同区域的微波网络参数产生显著差异,造成微波信号在传输过程中的传输路径和角度出现偏差,导致通信信号频谱波动剧烈。因此,提出基于K聚类算法的露天矿微波网络参数优化方法。分析露天矿微波网络架构发... 由于露天矿的电流聚集效应,使得不同区域的微波网络参数产生显著差异,造成微波信号在传输过程中的传输路径和角度出现偏差,导致通信信号频谱波动剧烈。因此,提出基于K聚类算法的露天矿微波网络参数优化方法。分析露天矿微波网络架构发现优化信号波长、各终端站间的距离、天线高度等参数,构建数字微波通信主架构,计算调整终端站微波收发装置天线垂直距离,确保微波信号在传输过程中保持最佳的传输路径和角度。将露天矿不同区域微波网络各终端站间的距离、天线高度及信号波长作为待优化的参数集,利用K聚类算法对海量参数数据集进行聚类处理,通过欧氏距离确定不同参数间的距离,由此得到不同区域的最优参数结果。实验结果显示,不同的K值对聚类效果略有影响,当K值设定为4时,轮廓系数达到最高值,参数聚类结果最优;微波网络参数优化后,通信信号频谱平稳均匀,信号质量得到全面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聚类算法 露天矿 微波网络 参数优化 信号频率 微波通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5G的露天矿频域频谱聚合技术优化模型设计
10
作者 王石磊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268-272,共5页
对露天矿频域资源进行整合时,资源分配过程具有静态性与模糊性,导致露天矿通信环境中频谱资源利用效率低,存在允许接入的用户个数和频谱利用率皆较低的问题,因此,提出了基于5G的露天矿频域频谱聚合技术优化模型设计。通过分析5G露天矿... 对露天矿频域资源进行整合时,资源分配过程具有静态性与模糊性,导致露天矿通信环境中频谱资源利用效率低,存在允许接入的用户个数和频谱利用率皆较低的问题,因此,提出了基于5G的露天矿频域频谱聚合技术优化模型设计。通过分析5G露天矿频域的频段及传输特性,计算出频域的空闲频段,得到频谱跨度空闲频谱带宽总个数,根据不同用户对频域的需求,通过用户的位置及频率覆盖的距离,计算频域频谱聚合优先级,以保证用户个数最大化的前提下使空闲频段频谱利用率最优化为目标,完成露天矿频域频谱聚合。实验结果表明,随着频谱跨度增加,允许接入的用户个数和频谱利用率均有所提高,频谱利用率上限约为97%。该模型在露天矿复杂通信环境下表现出了良好性能,具有较好的鲁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G 露天矿 频域 频谱聚合 优化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矿用电铲智能斗齿监测系统研究
11
作者 张建国 《工矿自动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76-77,151,共3页
矿用电铲是露天煤矿开采的关键设备,其斗齿在作业过程中易出现磨损、断裂或脱落等故障,影响生产效率,且增加维护成本。设计了一种智能斗齿监测系统,可实时监测和预警斗齿状态。该系统采用热成像仪对斗齿完整性进行动态监测,在斗齿发生... 矿用电铲是露天煤矿开采的关键设备,其斗齿在作业过程中易出现磨损、断裂或脱落等故障,影响生产效率,且增加维护成本。设计了一种智能斗齿监测系统,可实时监测和预警斗齿状态。该系统采用热成像仪对斗齿完整性进行动态监测,在斗齿发生断裂、丢失或部分损坏掉落时,利用图像AI识别算法快速比对,并触发预警信号,以声音、图像和视频等形式在司机室终端呈现可视化信息。实际应用表明,该系统可准确识别斗齿故障并及时预警,提升电铲运行效率与安全性,降低维护成本与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露天煤矿 矿用电铲 斗齿监测 热成像仪 图像AI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露天矿微波网络测试系统研究
12
作者 张建华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283-288,共6页
露天矿环境往往较为复杂,为了对非法开采等行为进行实时监测,保证海量数据及时同步到露天矿微波网络中,使其功能满足预期需求。因此,本文提出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露天矿微波网络测试系统。设计以自顶向下为原则的主芯片硬件结构和屏蔽小... 露天矿环境往往较为复杂,为了对非法开采等行为进行实时监测,保证海量数据及时同步到露天矿微波网络中,使其功能满足预期需求。因此,本文提出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露天矿微波网络测试系统。设计以自顶向下为原则的主芯片硬件结构和屏蔽小室的通信模块,实现系统对微波网络数据的无损获取。在系统的软件设计上,引入卷积神经网络对屏蔽小室获取的露天矿微波网络数据进行特征分析,结合特征向量的多维度聚类处理,捕获网络数据中的错误特征,得到较为准确的测试结果,完成测试系统的总体设计。由算例测试与结果分析可知,该系统的网络测试功能满足预期需求,网络测试结果较为准确,同步时间稳定在16~18 ns的范围内,具有较优的时间同步精度性能,有着良好的实践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露天矿微波网络 卷积神经网络 微波网络测试 多维度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Box-Behnken响应面法的含锂废水制备Li_(2)CO_(3)工艺优化
13
作者 李世春 高桂梅 +4 位作者 刘大锐 张云峰 洪雨 赵宇航 武飞乐 《稀有金属与硬质合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8-103,111,共7页
以粉煤灰盐酸法生产Al2O3过程中产生的含锂废水为原料,用碳酸盐沉淀法制备Li_(2)CO_(3),研究了沉锂温度、搅拌速率、加料速率对Li_(2)CO_(3)纯度和粒径的影响,并采用Box-Behnken响应面法优化Li_(2)CO_(3)的制备工艺。结果表明:提高沉锂... 以粉煤灰盐酸法生产Al2O3过程中产生的含锂废水为原料,用碳酸盐沉淀法制备Li_(2)CO_(3),研究了沉锂温度、搅拌速率、加料速率对Li_(2)CO_(3)纯度和粒径的影响,并采用Box-Behnken响应面法优化Li_(2)CO_(3)的制备工艺。结果表明:提高沉锂温度有利于Li_(2)CO_(3)晶粒的长大和纯度的提高,在较高温度下Li_(2)CO_(3)易形成棒状晶体;搅拌速率对Li_(2)CO_(3)产品的纯度影响较小,合适的搅拌速率有利于Li_(2)CO_(3)晶体的生长;较低的加料速率可使Li_(2)CO_(3)晶体充分长大,减小包晶现象产生的概率;制备Li_(2)CO_(3)的最佳条件为沉锂温度90℃、搅拌速率200 r/min和加料速率2%/min,在此条件下制备的Li_(2)CO_(3)品质最优,纯度≥96.71%,平均粒径≤7.35μ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锂废水 Li_(2)CO_(3) 纯度 粒径 响应面法 BOX-BEHNKEN试验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喷雾闪蒸制备微纳米颗粒
14
作者 蔡本安 张建新 +4 位作者 龙城君 杜乔琛 车勋建 张义迎 蔡伟华 《化工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334-1345,共12页
设计并搭建了一套通过喷雾闪蒸方法制备微纳米颗粒的实验装置,将含有有机溶质的溶液喷入真空腔室内进行闪蒸,以得到相应的微纳米有机颗粒。实验涵盖了3.0~4.5 MPa的初始压力、130~200℃的初始温度以及三组不同直径的喷嘴和四种有机物溶... 设计并搭建了一套通过喷雾闪蒸方法制备微纳米颗粒的实验装置,将含有有机溶质的溶液喷入真空腔室内进行闪蒸,以得到相应的微纳米有机颗粒。实验涵盖了3.0~4.5 MPa的初始压力、130~200℃的初始温度以及三组不同直径的喷嘴和四种有机物溶质。使用0.10 mm的喷嘴,制得的对甲苯磺酰胺颗粒尺寸分布在0~30μm。提高喷雾初始温度与压力可使小尺寸颗粒占比提高,平均直径减小,这对颗粒的细化作用十分明显。当增大喷嘴直径时,雾化效果变差对闪蒸的抑制将会增大颗粒的尺寸和不均匀性,因此使用小口径喷嘴能够获得更小、分布更集中的颗粒。而不同有机溶质制得的颗粒形态与大小均有不同,但颗粒尺寸都分布在40μm以内,表明本实验装置具有一定的普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喷雾闪蒸 有机溶质 制备 微纳米颗粒 粒子形成 粒度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能露天煤矿车辆防撞预警系统设计及应用 被引量:4
15
作者 刘利杰 周永利 黄国君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21年第S01期18-21,共4页
为了解决露天矿区重型卡车频繁相撞的难题,准能黑岱沟露天矿利用RF射频无线通讯、卫星定位、声光报警等技术,研发了车辆防撞预警系统,分析了系统的设计方法和工艺流程,介绍了系统的总体设计方案,并开发设计了卡车防撞软件。结果表明,通... 为了解决露天矿区重型卡车频繁相撞的难题,准能黑岱沟露天矿利用RF射频无线通讯、卫星定位、声光报警等技术,研发了车辆防撞预警系统,分析了系统的设计方法和工艺流程,介绍了系统的总体设计方案,并开发设计了卡车防撞软件。结果表明,通过在车辆遇到障碍物时及时预警,避免车辆相撞事故,保障了运输过程中的人车安全,可以为矿区的安全生产提供可靠的依据和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露天煤矿 车辆防撞预警系统 视野盲区 GPS定位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化作用下矽卡岩动态力学响应及能量耗散特征
16
作者 周宇 李旭 +3 位作者 张鹏姣 陈需 王建国 李强 《黄金科学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10-619,共10页
为探究矽卡岩在水化作用下的冲击力学性能,采用可加载轴围压的分离式霍普金森压杆系统(SHPB),分别对自然和饱水状态的矽卡岩试样开展了三维动静组合冲击试验,研究不同含水状态下矽卡岩试样的动态力学特性、能量耗散特征及破碎形态的差... 为探究矽卡岩在水化作用下的冲击力学性能,采用可加载轴围压的分离式霍普金森压杆系统(SHPB),分别对自然和饱水状态的矽卡岩试样开展了三维动静组合冲击试验,研究不同含水状态下矽卡岩试样的动态力学特性、能量耗散特征及破碎形态的差异性。结果表明:饱水状态下矽卡岩的动态抗压强度相比自然状态整体有所弱化,减小了10.47%~16.32%,但水对矽卡岩动态力学强度的影响随应变率的增大而逐渐减弱;水会降低矽卡岩试样对能量的吸收率,当吸能密度足够大时,动态抗压强度将不受矽卡岩内部水的影响;水化作用使得试样在饱水和自然状态冲击后的破裂形态率效应差异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化作用 矽卡岩 动态力学响应 能量耗散 破碎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粒子群算法与广义回归神经网络的抛掷爆破有效抛掷率预测 被引量:1
17
作者 李福平 刘利杰 +5 位作者 唐晓骞 鲁文岐 王炜 王韬 白雪瑞 刘喜顺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1期195-202,共8页
在抛掷爆破—拉斗铲倒堆工艺中,有效抛掷率是拉斗铲倒堆作业设计的重要参数,精确预测有效抛掷率对充分发挥拉斗铲生产能力、降低剥离成本、确保原煤生产持续与稳定等具有重要意义。有效抛掷率受多种复杂和不确定因素影响,准确构建有效... 在抛掷爆破—拉斗铲倒堆工艺中,有效抛掷率是拉斗铲倒堆作业设计的重要参数,精确预测有效抛掷率对充分发挥拉斗铲生产能力、降低剥离成本、确保原煤生产持续与稳定等具有重要意义。有效抛掷率受多种复杂和不确定因素影响,准确构建有效抛掷率影响因素与有效抛掷率之间的非线性函数非常困难。利用粒子群算法全局搜索能力及广义回归神经网络较强的非线性逼近能力,提出了一种基于粒子群算法与广义回归神经网络的有效抛掷率预测方法,并选取了抛掷爆破台阶高度、炸药单耗、底盘抵抗线、孔距、排距、煤层厚度等6个可量化、对有效抛掷率影响较大的指标构建了有效抛掷率预测模型。以黑岱沟露天煤矿127组抛掷爆破数据为样本,对基于粒子群算法的广义回归神经网络进行参数寻优与网络训练,获得了具有较强泛化能力的有效抛掷率预测广义回归神经网络模型。15组有效抛掷率预测试验表明,基于粒子群算法与广义回归神经网络进行有效抛掷率预测性能稳定、精度可靠,能够满足实际工程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露天煤矿 抛掷爆破 有效抛掷率 粒子群算法 GRNN神经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下开采扰动对露天排土场边坡变形破坏的影响 被引量:3
18
作者 王晓俊 吕文伟 +1 位作者 韩流 陈祥宸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64-170,共7页
为了研究地下开采对上覆露天矿排土场边坡变形破坏的影响规律,以酸刺沟煤矿及哈尔乌素露天矿排土场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地表沉陷规律及其诱发排土场变形破坏的机制,采用概率积分法对地表沉陷量进行了预测,并借助FLAC^(3D)软件分析排土场... 为了研究地下开采对上覆露天矿排土场边坡变形破坏的影响规律,以酸刺沟煤矿及哈尔乌素露天矿排土场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地表沉陷规律及其诱发排土场变形破坏的机制,采用概率积分法对地表沉陷量进行了预测,并借助FLAC^(3D)软件分析排土场边坡变形及地表塌陷,同时分析了酸刺沟煤矿工作面回采结束后,哈尔乌素露天矿排土场的位移变化。结果表明:概率积分法预测最大沉陷量为21 m左右,模拟计算最大沉陷量为22 m左右;两者的地表最大沉陷量均随着开采阶段的进行先增大后逐渐趋于稳定,符合地表沉陷形成移动盆地的规律;数值模拟结果和实际塌陷区位置一致;排土场边坡水平位移量与工作面推进长度呈正相关;工作面走向上,采空区两侧水平位移最大,呈现出向采空区中部滑移的特征,且总体表现为左侧边坡水平位移大于右侧边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采动 露天边坡 变形机制 地表沉陷 概率积分法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矿区复垦地人工生态系统碳汇能力与生物多样性功能协同效益解析 被引量:4
19
作者 张小平 李梓琛 +3 位作者 王瑜 武志瑶 乌达巴拉 门聪 《煤炭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57-266,共10页
矿区土地复垦是加快生物多样性恢复,推动矿区转型发展,实现碳源向碳汇转化的必然措施。当前关于复垦地人工生态系统碳汇能力和生物多样性恢复的定量评估以及二者协同增效作用的研究仍较少。以准格尔旗黑岱沟露天矿区的各排土场为研究区... 矿区土地复垦是加快生物多样性恢复,推动矿区转型发展,实现碳源向碳汇转化的必然措施。当前关于复垦地人工生态系统碳汇能力和生物多样性恢复的定量评估以及二者协同增效作用的研究仍较少。以准格尔旗黑岱沟露天矿区的各排土场为研究区域,结合样地调查与遥感数据,计算复垦土地植被与土壤的碳汇量,对不同恢复模式下各区域进行灰色关联分析,评估复垦地人工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维护功能与碳汇能力协同效益的规律。研究结果表明:①研究区域生物多样性极重要、高度重要、重要、一般和不重要区域的面积占比分别为2.28%、8.29%、15.67%、25.27%、48.50%。复垦区人工生态系统中,乔木+灌木+草本配级的生物多样性指数高于其他恢复模式,主要位于内排土场、北排土场中部,以及东沿帮排土场中部和南部。人工生态系统有林地的生物多样性维护功能的重要值较高,多数区域位于边坡或平台边缘。②植被碳汇量排名前9位的区域均为乔木+灌木+草本的植被类型,且该种植被恢复模式的平均碳汇量(32.224 g/(m^(2)·a))高于其他植被恢复模式。乔木+草本植被恢复模式的平均土壤碳汇量最高(18.164 g/(m^(2)·a)),其次为乔木+灌木+草本恢复模式(16.909 g/(m^(2)·a))。草本植被恢复模式下(主要位于东排土场和北排土场)的植被碳汇量(5.897 g/(m^(2)·a))和土壤碳汇量(6.237 g/(m^(2)·a))均是所有恢复模式中最低的。复垦地碳汇能力整体上呈现出森林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草地生态系统的规律。③植被、土壤碳汇量与生物多样性维护功能评估结果的灰色关联指数分别为0.735和0.710,均显著相关。影响因子分析结果表明,随着物种丰富度指数和多样性指数值的增加,植被碳汇量也逐渐增加;随着海拔的升高和复垦年限的增加,土壤碳汇量呈上升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区复垦地 植被碳汇量 土壤碳汇量 生物多样性 灰色关联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露天煤矿粉尘防治用吸水保水性材料研究现状
20
作者 张建华 杨芳慧 +3 位作者 才庆祥 周伟 李孔乾 张卫清 《中国煤炭》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2期120-126,共7页
针对露天煤矿开放环境水溶液材料抑尘有效时间短的问题,综述了国内外吸水保水性材料及其抗蒸发性能的研究进展,分析了吸水保水性机理和材料类型,并重点总结了高分子吸水材料的特性及其在煤矿粉尘防治用保水抑尘材料中的研究现状。结果表... 针对露天煤矿开放环境水溶液材料抑尘有效时间短的问题,综述了国内外吸水保水性材料及其抗蒸发性能的研究进展,分析了吸水保水性机理和材料类型,并重点总结了高分子吸水材料的特性及其在煤矿粉尘防治用保水抑尘材料中的研究现状。结果表明:吸水保水性材料通过物理多孔结构吸附水分子、化学水合反应吸水、高分子含氧基团亲水以及三维网络结构封装水分实现高效吸水保水效果;无机类吸水保水性材料常与有机类天然或合成高吸水性聚合物复合使用,实现吸水保水能力的显著增强;露天煤矿用抑尘剂的吸水保水性材料集中于淀粉、纤维素、腐殖酸等天然生物质原料,绿色环保,但接枝共聚制备过程复杂,目前实验室成果较多,实践应用较少;针对露天煤矿粉尘防治环境,需进一步研究环保高效的保水抗蒸发抑尘材料,延长抑尘剂水溶液的存留时间,以实现润湿抑尘时间的有效延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露天煤矿 粉尘 吸水保水性 高吸水性聚合物 抑尘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