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混合储能辅助火电机组一次调频及其容量配置 被引量:4
1
作者 严晓生 刘仲稳 +2 位作者 赵建红 韩旭 韩中合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647-654,共8页
为使火电机组更好地应对新型能源迅速发展背景下对原有电网结构带来的冲击,提升火电机组运行的稳定性、安全性及经济性,基于国内外研究现状,提出锂电池-飞轮控制策略与火电机组区域动态一次调频模型,并研究一定储能容量下飞轮-锂电池混... 为使火电机组更好地应对新型能源迅速发展背景下对原有电网结构带来的冲击,提升火电机组运行的稳定性、安全性及经济性,基于国内外研究现状,提出锂电池-飞轮控制策略与火电机组区域动态一次调频模型,并研究一定储能容量下飞轮-锂电池混合储能系统容量配置方案,以系统频率波动程度、波动峰值极差、实际贡献电量等指标对调频性能作出评价。通过Matlab/Simulink进行仿真验证,得出在连续扰动下系统频率波动程度为0.00119 pu,频率波动减小30.81%,功率波动减小43.65%,实际贡献电量增加23.17%。结果表明,在火电机组受到外界负荷扰动时,混合储能辅助火电机组调频可有效提高火电机组运行稳定性与经济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电厂 飞轮 储能 一次调频 评价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荷电状态的电池储能一次调频综合控制方法 被引量:2
2
作者 刘小龙 庞敬磊 +2 位作者 吕智嘉 赵子成 林钊 《中国测试》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59-65,共7页
为提高储能电池参与电网一次调频的性能,提出一种兼顾电网频率稳定性和储能电池荷电状态的综合控制策略。通过设定合适的出力系数,将虚拟惯性控制策略和虚拟下垂控制策略相结合,根据储能电池荷电状态的不同,控制储能电池总的出力大小,... 为提高储能电池参与电网一次调频的性能,提出一种兼顾电网频率稳定性和储能电池荷电状态的综合控制策略。通过设定合适的出力系数,将虚拟惯性控制策略和虚拟下垂控制策略相结合,根据储能电池荷电状态的不同,控制储能电池总的出力大小,根据频率偏差的大小,控制虚拟下垂出力和虚拟惯性出力的占比,设置较优的储能频率死区范围,提高机组的经济性。仿真结果表明,综合控制策略在系统受到阶跃负荷扰动时,相较于其他控制方法,消耗的储能电池电量至少降低了1.86%,有效地提高电池荷电状态的维持效果;在系统受到连续负荷扰动时,最大频率峰谷差至少降低了13.4%,在连续仿真300 s后,电池荷电状态也最接近设定值。表明所提出的综合控制策略能够有效提高电力系统的一次调频效果,并保持电池的荷电状态处于合理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池储能 一次调频 荷电状态 控制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态压缩二氧化碳储能与火电机组耦合方案研究 被引量:13
3
作者 严晓生 王小东 +1 位作者 韩旭 韩中合 《热力发电》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90-100,共11页
火电机组实现灵活性转型是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关键。为提升火电机组的灵活性,提出了小汽轮机驱动和电动机驱动液态压缩二氧化碳储能系统与火电机组耦合的方案,并建立了其热力学系统模型,采用热耗率和能... 火电机组实现灵活性转型是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关键。为提升火电机组的灵活性,提出了小汽轮机驱动和电动机驱动液态压缩二氧化碳储能系统与火电机组耦合的方案,并建立了其热力学系统模型,采用热耗率和能量利用系数对系统进行评价,开展系统热力学性能对比分析,确立了最佳储能耦合方案。研究表明:储能阶段从凝结水泵出口抽取凝结水,吸收压缩热后返回7号低压加热器出口,释能阶段从中压缸排汽抽取蒸汽,加热膨胀后的CO_(2)后返回5号低压加热器疏水冷却器时,耦合系统性能最佳,热耗率比原系统降低了48.308 k J/(k W·h),能量利用系数提升了0.52百分点;改变CO_(2)膨胀机入口温度和质量流量可实现快速变负荷,耦合储能系统后,机组调峰能力增加了17.1%;配置热水罐并最大放热时,机组调峰能力增加了37.4%,提升了火电机组灵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缩二氧化碳储能 热耗率 热力系统优化 灵活性改造 调峰深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耦合电锅炉和蓄热罐的热电机组供热能力提升 被引量:3
4
作者 严晓生 王小东 +1 位作者 韩旭 韩中合 《汽轮机技术》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57-60,共4页
基于国内外研究现状,以某300MW热电联产机组为研究对象,通过耦合蓄热罐和电锅炉等储热装置,分析了外接热源情况下的热电特性及调峰容量,并采用单目标约束优化方法对电锅炉及参数进行了寻优,从而得到了蓄热装置的最优参数配置。研究表明... 基于国内外研究现状,以某300MW热电联产机组为研究对象,通过耦合蓄热罐和电锅炉等储热装置,分析了外接热源情况下的热电特性及调峰容量,并采用单目标约束优化方法对电锅炉及参数进行了寻优,从而得到了蓄热装置的最优参数配置。研究表明:附加蓄热罐可以一定程度上增加机组的调峰能力,但受到机组容量限制;当蓄热罐和电锅炉容量分别为73MW和70MW时,调峰深度增量为187.1MW,机组最大供热能力提高了72.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电联产 运行优化 调峰能力 灵活性 蓄热装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雾环境下发电机定子停用防护技术
5
作者 王珂 张贵泉 +2 位作者 张兆 刘锋 王静 《热力发电》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48-152,共5页
在模拟高湿度盐雾环境下,研究了发电机定子金属材质的腐蚀行为,并开发出了一套发电机定子充氮保养系统,在某电厂百万千瓦机组上开展了工业试验。结果表明:金属表面盐分的沉积显著加速了金属材质的停用腐蚀,采用充氮法排除定子内的氧气... 在模拟高湿度盐雾环境下,研究了发电机定子金属材质的腐蚀行为,并开发出了一套发电机定子充氮保养系统,在某电厂百万千瓦机组上开展了工业试验。结果表明:金属表面盐分的沉积显著加速了金属材质的停用腐蚀,采用充氮法排除定子内的氧气能够有效抑制金属腐蚀的发生;充氮保养系统投运后41 h,氮气纯度可达到98.8%,投运113 h后,定子内相对湿度降至5%以下,并长期保持稳定;试验过程中,发电机定子相关金属材质防腐效果良好,发电子定子绝缘电阻质量得到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雾环境 发电机定子 腐蚀 绝缘电阻 防护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污泥共混燃烧发电工艺及其最新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3
6
作者 滑清晓 马占松 朱舸顺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S01期88-92,100,共6页
介绍了当前污泥处置的传统工艺,阐述了具有潜在应用价值的污泥共混燃烧发电工艺,同时也对最新的污泥热化学解聚制备高附加值生物碳材料的应用研究进行了总结,并对污泥处置处理工艺在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以期为污泥的资源化以及工... 介绍了当前污泥处置的传统工艺,阐述了具有潜在应用价值的污泥共混燃烧发电工艺,同时也对最新的污泥热化学解聚制备高附加值生物碳材料的应用研究进行了总结,并对污泥处置处理工艺在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以期为污泥的资源化以及工业化进程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泥 共混燃烧 发电 生物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粉量分布不均对1000 MW机组对冲锅炉的影响及调整 被引量:3
7
作者 葛铭 姜志成 +3 位作者 吕智嘉 王佳杨 仇召宏 张守玉 《中国电力》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19-229,共11页
针对1000 MW机组对冲锅炉存在的偏烧问题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发现粉量不均是偏烧的主要原因。粉量分布、煤粉细度分布均呈现典型的间隔分布趋势,且两者分布呈正相关。粉量分布不均、煤粉细度的偏差以及二次风箱风量分配特性等因素共同... 针对1000 MW机组对冲锅炉存在的偏烧问题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发现粉量不均是偏烧的主要原因。粉量分布、煤粉细度分布均呈现典型的间隔分布趋势,且两者分布呈正相关。粉量分布不均、煤粉细度的偏差以及二次风箱风量分配特性等因素共同造成了炉内偏烧。为缓解炉内偏烧,从煤粉细度、燃烧器配风、燃尽风摆角和贴壁风开度等方面进行了调整。试验发现,燃尽风开度和摆角调整对于炉内偏烧的影响最为明显。燃尽风开度减小、燃尽风摆角由中间向两侧摆动有助于缓解偏烧。通过调整,屏过出口汽温偏差由40℃降低到10℃以内,省煤器出口氧量最低点由调整前的低于1%提高到调整后不低于2%;CO浓度最高点由调整前的5000μL/L以上降低到调整后的500μL/L以下,使该机组偏烧问题得到大幅度缓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侧煤仓 粉量偏差 偏烧 对冲锅炉 配风调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000 MW对冲锅炉倒“N”型粉量分布 被引量:2
8
作者 葛铭 赖金平 +4 位作者 姜志成 吕智嘉 王佳杨 仇召宏 吴玉新 《洁净煤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35-144,共10页
以侧煤仓布置的1 000 MW对冲锅炉制粉系统为研究对象,分析粉管粉量、煤粉细度和粉管综合阻力的分布规律。发现粉量和煤粉细度分布大体呈现倒“N”型趋势。粉量大的粉管,其煤粉细度大;粉量少的粉管,其煤粉细度小,二者呈现正相关。粉管综... 以侧煤仓布置的1 000 MW对冲锅炉制粉系统为研究对象,分析粉管粉量、煤粉细度和粉管综合阻力的分布规律。发现粉量和煤粉细度分布大体呈现倒“N”型趋势。粉量大的粉管,其煤粉细度大;粉量少的粉管,其煤粉细度小,二者呈现正相关。粉管综合阻力呈现“N”型分布,与粉量、煤粉细度分布呈负相关。各粉管粉量分布趋势由粉管综合阻力不同导致,磨煤机参数的变化不改变这种分布规律。1号机组制粉系统粉量最大偏差为37.7%,2号机组制粉系统粉量最大偏差为84.4%,均远超规程要求的±10%偏差内。动态分离器厂家不同,其分离效果存在优劣,导致粉量偏差程度不同。粉量分布特点要求燃烧器配风必须针对性进行调整。提高旋流强度、开大二次风量、关小燃尽风、提高运行氧量等措施利于缓解偏烧。粉量大的燃烧器,其内二次风量开大、外二风量关小。低负荷奇数台磨煤机运行时,针对性提高粉量偏差最大磨煤机的风煤比。单台单侧运行的磨煤机掺烧难燃煤种或降低分离器转速以提高其火焰中心。燃烧调整试验后,1号机组偏烧问题得到解决,2号机组由于粉量偏差大仍存在一定程度偏烧。对于粉量偏差过大的制粉系统,可通过煤粉侧和二次风侧的改造彻底解决偏烧问题。粉量分布特性和优化调整思路为同类型机组解决偏烧问题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烧 对冲锅炉 侧煤仓 粉量偏差 优化调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区喷氨格栅在百万对冲锅炉上的应用
9
作者 钟志华 葛铭 +4 位作者 姜志成 吕智嘉 仇召宏 严晓勇 蒋峰 《锅炉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8-32,共5页
1000MW对冲锅炉由于烟道宽的特点对脱硝系统流场均匀性和喷氨均匀性提出了较高要求。为了实现分区喷氨格栅在1000MW对冲锅炉上的良好应用,脱硝系统的流场设计至关重要。利用模拟和试验相结合的手段对某百万对冲燃烧锅炉的分区控制式脱... 1000MW对冲锅炉由于烟道宽的特点对脱硝系统流场均匀性和喷氨均匀性提出了较高要求。为了实现分区喷氨格栅在1000MW对冲锅炉上的良好应用,脱硝系统的流场设计至关重要。利用模拟和试验相结合的手段对某百万对冲燃烧锅炉的分区控制式脱硝系统进行研究。针对该脱硝系统独特的导流板结构,利用模拟手段对其均流作用进行了研究。模拟结果显示:该脱硝系统在现有导流板布置下,流场分布均匀性高,满足设计要求。在额定负荷下,对喷氨格栅及催化剂进出口的流速分布不均匀度进行试验测量,试验结果发现,脱硝出口氮氧化物浓度分布不均匀度较小,流速分布均匀,试验结果验证了模拟的准确性。模拟和试验结果验证了该脱硝系统设计的优越性,该分区控制式脱硝系统设计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区控制式 喷氨格栅 导流板 喷氨均匀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