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混合算法的初级能源因子和碳排放因子计算策略 被引量:1
1
作者 胡文保 王康 +2 位作者 李楠 郑颖 王炜 《能源与环保》 2024年第7期223-229,共7页
随着能源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深化,新能源得以发展,但我国仍以煤炭等化石燃料作为主要能源。为了探究碳达峰能源目标背景下能源消费结构对碳达峰的影响,提出了一种基于过程/输入—输出混合算法的初级能源因子(Primary Energy Facto... 随着能源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深化,新能源得以发展,但我国仍以煤炭等化石燃料作为主要能源。为了探究碳达峰能源目标背景下能源消费结构对碳达峰的影响,提出了一种基于过程/输入—输出混合算法的初级能源因子(Primary Energy Factor,PEF)和碳排放因子(Carbon Emission Factor,CEF)计算策略。使用3种方法进行计算,研究传递能量转化为一次能源的效率,使用初级能源因子,研究能量传递时发生的所有直接和间接的能源使用和损失,以避免传统算法分析中存在的能源重复计算的问题。探讨能源消费碳排放驱动因素,以期为区域碳排放和经济协调发展决策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初级能源因子 碳排放因子 能量传递 能源消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实时二阶电路模型的锂离子电化学储能状态监测方法
2
作者 刘庭响 杨立滨 +3 位作者 李正曦 马俊雄 王恺 高金 《能源与环保》 2025年第2期221-229,共9页
新能源的加入给电网稳定性带来了挑战,电化学储能电站成为平抑发电波动的关键,其运行状态监测至关重要。对此,提出了一种基于实时二阶电路模型的锂离子电化学储能状态监测方法。该方法由基于扩展卡尔曼滤波(EKF)的在线参数辨识和基于光... 新能源的加入给电网稳定性带来了挑战,电化学储能电站成为平抑发电波动的关键,其运行状态监测至关重要。对此,提出了一种基于实时二阶电路模型的锂离子电化学储能状态监测方法。该方法由基于扩展卡尔曼滤波(EKF)的在线参数辨识和基于光滑变结构滤波的状态估计2部分组成,将这2种滤波器系统集成的组合称为混合滤波器(hybrid filter,HF),并提出了一种基于粒子群优化(PSO)方法来寻找HF的最优调谐参数。仿真结果表明,相较于传统的双扩展卡尔曼滤波(DEKF),所提的HF和HF+PSO算法能够更有效地选择调谐参数,估计的SOC在1500 s后最大误差约为2%,估计的电池容量在约3000 s时即开始收敛至真实值,而DEKF算法则需长达7000 s。因此,提出的方法对保障电化学储能电站安全可靠运行和提高电力系统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时二阶电路模型 电化学储能 混合滤波 状态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直流侧电容存储能量的风电机组虚拟惯性控制策略 被引量:6
3
作者 杨立滨 宗鸣 李春来 《可再生能源》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798-803,共6页
文章在传统转子动能虚拟惯性控制策略基础上,提出了一种考虑直流侧电容存储能量的风电机组虚拟惯性控制策略。该策略在建立转子动能和系统频率偏差关系的基础上,建立了风电变流器直流侧电容电压和系统频率偏差的函数关系,在频率事件下... 文章在传统转子动能虚拟惯性控制策略基础上,提出了一种考虑直流侧电容存储能量的风电机组虚拟惯性控制策略。该策略在建立转子动能和系统频率偏差关系的基础上,建立了风电变流器直流侧电容电压和系统频率偏差的函数关系,在频率事件下能够充分利用电容所存储的能量来增强电网的惯性,提高电网的频率调节能力。最后,通过PSCAD/EMTDC仿真验证了所提控制策略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电机组 虚拟惯量 转子动能 电容电压 频率调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碳捕集的水泥窑余热深度利用系统性能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许德操 李显桃 +3 位作者 李楠 王义函 陈衡 潘佩媛 《洁净煤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99-112,共14页
双碳目标是中国在全球碳减排的时代背景下,对全世界作出的庄严承诺,也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水泥行业作为仅次于发电、钢铁行业的第三大温室气体排放源,在未来应当承担起碳减排的任务。目前水泥窑余热利用仅仅停留在发电阶段,并... 双碳目标是中国在全球碳减排的时代背景下,对全世界作出的庄严承诺,也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水泥行业作为仅次于发电、钢铁行业的第三大温室气体排放源,在未来应当承担起碳减排的任务。目前水泥窑余热利用仅仅停留在发电阶段,并未贴合时代要求进一步开发利用。因此提出新型集成碳捕集的水泥窑余热利用多联产系统。将售电、热和冷的收入用于补偿昂贵的碳捕集的投资成本。水泥生产的余热利用并不足以弥补所有的碳捕集成本,但可满足部分CO_(2)的捕集,因此最终可以确定适当的碳捕集率(18.89%)。所提出的新系统分为2种模式,在供热模式下,可从碳捕集过程中回收5.52 MW的能量,并达到10.28%的系统热效率和10.71%的总[火用]效率。制冷模式下,3.66 MW的能量被回收后驱动吸收式制冷系统,以提供0.82 MW的冷量。经济分析表明,系统年收入达到2 049.13万元,而碳捕集成本(η_(COA))低至281.54元/t(以CO_(2)计)。这将为未来水泥生产满足减碳要求,进一步对水泥厂的余热进行深度利用并减少碳捕集投资提供了可行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泥窑 燃煤电站 二氧化碳捕集 余热利用 系统集成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