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典型品种花生米静压力学特性及有限元分析 被引量:17
1
作者 王京 高连兴 +2 位作者 刘志侠 杨德旭 张涛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07-313,共7页
为深入研究花生米的力学特性,从机理上解决花生脱壳机械加工过程中的花生米破损伤问题,选取辽宁省主栽花生品种大白沙、黑花生、两粒红和小白沙为研究对象,使用万能物料试验机进行花生米静压力学特性试验,分析不同含水率(4%、14%、21%和... 为深入研究花生米的力学特性,从机理上解决花生脱壳机械加工过程中的花生米破损伤问题,选取辽宁省主栽花生品种大白沙、黑花生、两粒红和小白沙为研究对象,使用万能物料试验机进行花生米静压力学特性试验,分析不同含水率(4%、14%、21%和32%)、不同放置方式(正放、侧放和立放)下各品种花生米的破损形式、破损力、变形量及压缩功的变化情况,并使用有限元法,对花生米组织内部的应力和应变情况进行建模分析。结果表明:花生米的损伤形式与含水率有关,含水率为4%时,不同放置方式下花生米内部损伤均大于50%;含水率为32%时,不同放置方式下花生米内部损伤均小于20%;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花生米的含水率和放置方式对破损力有显著性影响,外力加载速度对破损力无显著性影响;花生米立放时的破损力普遍小于正放和侧放;花生米的破损力随含水率的增加而增加,二者近似呈线性关系;花生米破损过程中的压缩功随含水率的增加而增加;正面加载时,花生米水平方向横截面积越大,应力和位移越小;腹面加载时,子叶结合面处应力和位移最大;顶部加载时,中间部位应力最大,顶部位移最大。试验结果与花生米实际损伤情况相符,研究结论可为花生的运输、加工等环节技术参数的设计优化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米 力学特性 破损力 有限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计及电熔镁负荷与储能联合调峰的电力系统日前-日内联合经济调度方法 被引量:26
2
作者 刘闯 孙傲 +3 位作者 王艺博 贺欢 张海亮 宁辽逸 《电力自动化设备》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8-15,共8页
随着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推进,新能源并网数量将大规模增加,新能源固有的随机性和波动性使得电网发电侧与需求侧的平衡受到挑战,现有的调度模式不能满足以新能源为主体的电力系统调度需求。为了提高电力系统的调峰能力,提出将需求侧具... 随着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推进,新能源并网数量将大规模增加,新能源固有的随机性和波动性使得电网发电侧与需求侧的平衡受到挑战,现有的调度模式不能满足以新能源为主体的电力系统调度需求。为了提高电力系统的调峰能力,提出将需求侧具有代表性的电熔镁负荷纳入调度主体,通过在电熔镁负荷侧配置电池储能装置,与火电机组进行联合优化调度。以电力系统运行成本最小为优化目标,形成日前-日内联合经济调度方法,并采用遗传算法进行求解。最后以实例进行了仿真计算,说明了所提调峰模型的有效性,可以提高系统的新能源消纳量,降低系统的运行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熔镁负荷 电力系统调度 风电消纳 遗传算法 储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力电子变压器隔离级并联双有源变换器的控制与建模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马春艳 段青 +3 位作者 刘君 刘海军 李玉凌 施永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94-199,239,共7页
电力电子变压器中隔离级采用多双有源桥变换器模块并联结构时,隔离级需要同时实现低压直流母线电压控制以及模块电流均衡控制,对此,文章提出了采用低压直流母线电压外环和并联模块电流内环的双环控制结构。给出多双有源桥并联系统小信... 电力电子变压器中隔离级采用多双有源桥变换器模块并联结构时,隔离级需要同时实现低压直流母线电压控制以及模块电流均衡控制,对此,文章提出了采用低压直流母线电压外环和并联模块电流内环的双环控制结构。给出多双有源桥并联系统小信号建模方法,建立多双有源桥变换器并联的小信号模型,分析了电压调节器和电流调节器参数变化对系统特性的影响,为参数选取提供了理论依据。最后通过仿真分析验证了所提控制方法的有效性和建模方法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力电子变压器 双有源桥变换器 控制方法 建模 小信号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LSTM和随机矩阵理论的配电网线损异常诊断方法 被引量:3
4
作者 赵卓 王晓东 +1 位作者 关景林 张婧 《电网与清洁能源》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05-114,共10页
配电网线损精细化管理是电力系统运行、规划的重要任务,其数据来源于多种电力业务系统,呈现出层次多、类型多、体量大的特性,数据缺失、线损异常、数据难以溯源等问题是配电网线损精细化管理亟需解决的难题。提出一种基于长短期记忆网络... 配电网线损精细化管理是电力系统运行、规划的重要任务,其数据来源于多种电力业务系统,呈现出层次多、类型多、体量大的特性,数据缺失、线损异常、数据难以溯源等问题是配电网线损精细化管理亟需解决的难题。提出一种基于长短期记忆网络(long short-term memory network,LSTM)和随机矩阵理论(random matrix theory,RMT)的线损异常诊断方法。在线损数据缺失的情况下,基于长短期记忆网络对线损数据进行预测,补全缺失的时空线损数据。利用随机矩阵理论的平均谱半径和特征根密度值作为量化指标,建立线损异常诊断模型,对线损数据进行特征分析,从而实现对配电网线损异常的诊断。利用电网某配电台区的实际线损数据进行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在数据缺失或异常时,仍能够保证其在配电网线损异常诊断方面的有效性和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损 长短期记忆网络 随机矩阵理论 平均谱半径 特征根密度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埋秸秆和覆膜对土壤水分、玉米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0
5
作者 陈天助 李波 +2 位作者 丰雪 姚名泽 梁凯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493-498,共6页
为了探讨东北半湿润地区深埋秸秆和覆膜对土壤水分、玉米产量及品质的影响,以美津599为供试玉米品种,采用大垄双行种植方法,在沈阳地区进行田间小区对比试验.试验设置4 个处理:秸秆无膜(S)、秸秆+覆膜(S+M)、无秸秆+覆膜(M)... 为了探讨东北半湿润地区深埋秸秆和覆膜对土壤水分、玉米产量及品质的影响,以美津599为供试玉米品种,采用大垄双行种植方法,在沈阳地区进行田间小区对比试验.试验设置4 个处理:秸秆无膜(S)、秸秆+覆膜(S+M)、无秸秆+覆膜(M)和无秸秆无膜(CK),并对不同处理条件下土壤水分动态、玉米产量和品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S和S+M 处理能够显著提高030cm 土层的土壤含水率,S 处理030cm 土层的玉米播种初始含水率分别比S+M、M 和CK处理分别提高0.02,0.04,0.04cm3.cm^-3,玉米收获后,S 处理030cm 土层的土壤含水率比S+M、M 和CK处理分别提高0.04,0.04,0.04cm3.cm^-3;S 和S+M 处理的玉米产量均高于M和CK 处理,S+M 处理产量最高,比S、M和CK处理分别增产0.731%、5.85%和10.75%.本研究结果还表明,半湿润地区深埋秸秆可有效提高农田土壤水分,深埋秸秆有效地利用了秋冬季降水资源,明显改善土壤的蓄水、保水和供水能力.覆膜措施在玉米生长中后期,不利于土壤水分状态的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埋秸秆 覆膜 土壤水分动态变化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肥与沸石对节水稻作产量及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 被引量:7
6
作者 迟道才 孙一迪 +4 位作者 吴奇 卜凡刚 许杏娟 陈涛涛 张丽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588-595,共8页
为探讨沸石潜在的应用价值,在设有遮雨棚的测坑试验条件下采用裂区试验设计,研究了节水灌溉时不同沸石与氮肥水平对水稻理论产量、干物质积累量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水稻理论产量随氮肥量的增加而增加,但增加趋势变缓;中低水... 为探讨沸石潜在的应用价值,在设有遮雨棚的测坑试验条件下采用裂区试验设计,研究了节水灌溉时不同沸石与氮肥水平对水稻理论产量、干物质积累量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水稻理论产量随氮肥量的增加而增加,但增加趋势变缓;中低水平沸石5~10t·hm^-2对水稻的增产效应显著,高水平沸石15t·hm^-2增产趋势变缓。随着氮肥的增加水稻各器官的干物质积累量和含氮量增加;适量沸石的投入也有利于提高水稻的干物质积累量和含氮量。沸石和肥都能显著提高氮肥利用率,不同氮肥水平对氮肥利用率的影响表现为:N3(105kg·hm^-2)〉N4(157.5kg·hm^-2)〉N2(52.5kg·hm^-2)〉N1(0kg·hm^-2),沸石的影响为:Z2(5t·hm^-2)〉Z3(10t·hm^-2)〉Z4(15t·hm^-2)〉Z1(0t·hm^-2)。节水灌溉时适量的肥与沸石混施于土壤,不仅可以提高水稻的理论产量,也可减少氮肥流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沸石 理论产量 干物质积累量 氮肥利用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布式发电对农村配电网电压分布和网损的影响 被引量:9
7
作者 姜凤利 朴在林 +1 位作者 吴硕 刘君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00-204,共5页
将不同类型分布式发电的潮流计算模型划分为3种,即PQ型、PV型和PQ(V)型。基于恒功率负荷模型,采用以功率为变量的前推回代算法,研究不同类型DG在农村配电网中接入位置和容量不同对系统电压分布和网损影响的变化规律,通过IEEE 33节点系... 将不同类型分布式发电的潮流计算模型划分为3种,即PQ型、PV型和PQ(V)型。基于恒功率负荷模型,采用以功率为变量的前推回代算法,研究不同类型DG在农村配电网中接入位置和容量不同对系统电压分布和网损影响的变化规律,通过IEEE 33节点系统对不同类型DG接入辐射状农村配电网前后的电压分布和网损进行详细的仿真计算。结果表明:优化配置分布式电源类型、接入位置和容量能够改善农村配电网电压分布和有效减少网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布式发电 电压分布 有功损耗 农村配电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高光谱成像技术的苹果表面轻微损伤检测 被引量:8
8
作者 田有文 牟鑫 +1 位作者 程怡 胡博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508-512,共5页
为了研究检测苹果表面轻微损伤的有效的方法,以红富士苹果为试验样本,通过高光谱成像采集系统采集苹果样本的高光谱图像,根据正常苹果表面区域和刚损伤、损伤后(3,10,24h)的损伤区域光谱反射率平均曲线得到有效光谱区域;用掩膜法对图像... 为了研究检测苹果表面轻微损伤的有效的方法,以红富士苹果为试验样本,通过高光谱成像采集系统采集苹果样本的高光谱图像,根据正常苹果表面区域和刚损伤、损伤后(3,10,24h)的损伤区域光谱反射率平均曲线得到有效光谱区域;用掩膜法对图像进行背景分割,并基于有效光谱区域做主成分分析,选取第四主成分(PC4)提取损伤区域,运用阈值分割的方法建立提取损伤区域的算法模型;应用该算法模型对正常苹果和损伤苹果进行检测。检测结果表明:正常苹果样本正确检测率达到100%,损伤苹果样本的正确检测率为97.5%,总体检测精确度高达98.75%,说明利用高光谱成像技术可以有效快速检测出苹果表面的轻微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光谱成像 轻微损伤 检测 苹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伙房水库入库径流演变规律及驱动力分析 被引量:6
9
作者 刘伟 何俊仕 +1 位作者 陈杨 梁凯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50-255,共6页
入库径流同时受自然及人为因素影响,为了更好的调控径流,更加合理的利用水资源,采用1959~2011年53a大伙房水库入库径流及降水资料,借助Mann-Kendall法、有序聚类分析、Morlet小波分析等方法分析大伙房水库入库径流年际、年内变化规律,... 入库径流同时受自然及人为因素影响,为了更好的调控径流,更加合理的利用水资源,采用1959~2011年53a大伙房水库入库径流及降水资料,借助Mann-Kendall法、有序聚类分析、Morlet小波分析等方法分析大伙房水库入库径流年际、年内变化规律,探讨降水及人类活动对入库径流的影响。结果表明:53a来大伙房水库入库径流年径流、汛期径流、非汛期径流均呈不明显减少趋势,且存在6a和28a的丰枯交替现象和阶段性特征;入库径流年内分配极不均匀,最大月入库径流可占年入库径流的67%以上。降水对大伙房水库入库径流的影响逐渐变小,而人类活动对入库径流的影响呈递增趋势,1959~1975年和1976~2011年两个阶段中人类活动对入库径流减少的贡献率分别为3.1%和9.6%,说明人类活动为大伙房水库入库径流减小的主要驱动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入库径流 演变规律 驱动因子 大伙房水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风电出力不确定时滞扰动下送端电网功角稳定鲁棒最优控制 被引量:9
10
作者 李岩 滕云 +2 位作者 冷欧阳 苑舜 贺欢 《可再生能源》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726-729,共4页
针对考虑风电波动不确定性的送端电网功角稳定问题,研究了线性送端电网功角稳定的不确定时滞系统模型及其优化控制目标函数;建立了不考虑系统不确定性的鲁棒优化控制策略;提出了基于滑模控制的不确定性时滞系统鲁棒控制策略。通过单机-... 针对考虑风电波动不确定性的送端电网功角稳定问题,研究了线性送端电网功角稳定的不确定时滞系统模型及其优化控制目标函数;建立了不考虑系统不确定性的鲁棒优化控制策略;提出了基于滑模控制的不确定性时滞系统鲁棒控制策略。通过单机-无穷大系统模型,对风电送端电网功角稳定控制模型进行了仿真,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电波动 不确定性系统 鲁棒控制 功角稳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模拟降雨条件下自然堆土流失特征研究 被引量:5
11
作者 苏芳莉 林佳旭 +3 位作者 乔琳 蒋晓娇 谢艾楠 胡绍刚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98-203,共6页
探讨沈阳草甸土区不同植被类型与降雨强度对自然堆土产沙量、径流量的影响,为研究区水土流失防治与土地利用规划提供理论依据。采用两因素、三水平、三重复平行试验,利用人工降雨装置对3种植被类型(农田、荒地、林地)自然堆土进行3种降... 探讨沈阳草甸土区不同植被类型与降雨强度对自然堆土产沙量、径流量的影响,为研究区水土流失防治与土地利用规划提供理论依据。采用两因素、三水平、三重复平行试验,利用人工降雨装置对3种植被类型(农田、荒地、林地)自然堆土进行3种降雨强度(0.64,1.05,1.52mm·min-1)的降雨试验,并对自然堆土泥沙侵蚀量、径流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在植被类型相同时,降雨强度与产沙量、径流量呈显著正相关(与产沙量相关系数分别为0.718,0.639,0.644;与径流量相关系数分别为0.676,0.682,0.628);在降雨强度相同时,不同植被类型堆土流失量差异明显,呈农田>荒地>林地,农田径流量最大,土壤侵蚀也最剧烈,相关分析表明产沙量与容重、黏粒含量具有显著正相关(与容重相关系数分别为0.593,0.724,0.692;与黏粒含量相关系数分别为0.592,0.729,0.704),产沙量与孔隙度、入渗率具有呈显著负相关(与孔隙度相关系数分别为-0.590,-0.715,-0.679;与入渗率相关系数分别为-0.582,-0.699,-0.658),说明影响土壤理化性质的植被类型是流失量差异的主要原因。因此,沈阳草甸土区自然堆土流失易受降雨强度与植被类型的影响,合理的规划利用土地能够有效控制水土流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堆土 植被类型 降雨强度 水土流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立旋刀式深松联合耕整地机的设计与试验 被引量:6
12
作者 邱立春 李世强 +1 位作者 张旭东 张宇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497-501,共5页
深松联合耕整地机是由多种土壤耕作部件组合而成的复式作业机械,适用于北方干旱半干旱地区,以深松为主,兼顾表土松碎,松耙结合,既可用于隔年破除犁底层,又可用于形成上松下实地全面深松,一次进地可以完成深松、灭茬、旋耕等多项作业,提... 深松联合耕整地机是由多种土壤耕作部件组合而成的复式作业机械,适用于北方干旱半干旱地区,以深松为主,兼顾表土松碎,松耙结合,既可用于隔年破除犁底层,又可用于形成上松下实地全面深松,一次进地可以完成深松、灭茬、旋耕等多项作业,提高了效率,降低了成本,减少了机具对土壤的频繁耕作而导致的各种消耗,改善了土壤的物理性质,促进了作物的生长。但是,深松联合整地机作业过程中尚存在土块过大,土层中存在较多较大空隙,不利于作物根系的扎根生长和农田的蓄水保墒。为了提高土壤的蓄水保墒能力,达到较好的松土与碎土效果,在对国内外深松整地机械调研基础上,研制了一种带有立旋刀工作部件的深松联合耕整地机,对深松铲柄、铲头、立式旋刀等主要工作部件进行了结构设计和参数优化。通过田间试验,对免耕(土壤不进行任何处理)、常规深松整地、带有立旋刀的深松联合整地三种不同耕作方式下的土壤坚实度和土壤含水率变化进行测试,并应用Excel 2003,Origin 8.6和SAS 9.2统计分析软件对试验测试结果进行了数据处理与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带有立旋刀的深松联合耕整地机深松>常规深松>免耕,说明研制的带有立旋刀的深松联合耕整地机能有效粉碎的土块,增强土壤的蓄水保墒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联合耕整地机 立旋刀 田间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辽河农灌区降雨及农业灌溉对地下水埋深的影响演变分析 被引量:6
13
作者 付玉娟 张玉清 +1 位作者 何俊仕 张朝龙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27-333,共7页
地下水是支撑西辽河平原区社会经济发展及生态安全的核心因素。为探索该区地下水埋深变化的趋势及导致其变化的诱因,分析了30年间地下水埋深的演变规律及趋势,并根据水量平衡原理确定了影响研究区水资源补排关系的主导因素。结果表明:2... 地下水是支撑西辽河平原区社会经济发展及生态安全的核心因素。为探索该区地下水埋深变化的趋势及导致其变化的诱因,分析了30年间地下水埋深的演变规律及趋势,并根据水量平衡原理确定了影响研究区水资源补排关系的主导因素。结果表明:2000年以前该区地下水各项补水量充足,灌溉用水为主的排泄量小于补给量,地下水资源能够达到补排均衡,埋深处于稳定状态。2000~2009年的年均降雨量仅是上20世纪90年代的75.9%,地下水的各项补给量都显著减少,补排均衡条件下的地下水可开采量明显下降;此阶段的灌溉农业却已经发展到较高的程度,农业灌溉用水一直保持在较高水平,地下水补排均衡被打破。水资源系统质量下降及全球气候演变导致地下水各项补给均有不同程度的减少以及地下水持续多年的大幅开采,是导致该区域地下水埋深持续增加的主导因素。因此,除了继续提高节水水平,减少水资源开发利用以外,还需要开展一系列的举措解决区域水资源供需矛盾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埋深 影响因素 灌溉农业发展 降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组态软件在油田注水站监控系统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4
作者 赵乃卓 杨凯淋 +2 位作者 关南楠 王兆博 孟彬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529-532,共4页
为解决现阶段油田注水站人工操作存在的劳动强度大、效率低、精度不高和历史数据查阅不便等问题,采用以美国西斯耐特PLC为核心,采用Modbus总线和工业以太网做通讯,并用先进的组态软件Intouch做显示界面进行注水站自动监控系统的设计,该... 为解决现阶段油田注水站人工操作存在的劳动强度大、效率低、精度不高和历史数据查阅不便等问题,采用以美国西斯耐特PLC为核心,采用Modbus总线和工业以太网做通讯,并用先进的组态软件Intouch做显示界面进行注水站自动监控系统的设计,该系统在唐114科技示范区进行现场应用.研究结果表明:该系统具有操作简单、监控直观,在实现自动监控的同时大大提高了注水过程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水站 西斯耐特PLC 组态软件INTOUCH 总线 工业以太网 自动监控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户用风光互补发电系统电能质量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许童羽 王亮 +2 位作者 陈春玲 甄红芳 刘君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502-507,共6页
随着能源和环境问题日益加剧,作为传统电网延伸和补充的户用风光互补发电系统拥有光明的发展前景,对其电能质量问题进行研究成为必然。为了解决户用风光互补发电系统带来的电能质量问题,对该系统电能质量扰动产生的机理进行分析,并在Mat... 随着能源和环境问题日益加剧,作为传统电网延伸和补充的户用风光互补发电系统拥有光明的发展前景,对其电能质量问题进行研究成为必然。为了解决户用风光互补发电系统带来的电能质量问题,对该系统电能质量扰动产生的机理进行分析,并在Matlab/Simulink平台对理论分析进行仿真。仿真结果表明:谐波和闪变是系统主要电能质量扰动因素,最大功率跟踪控制、风速和光照等自然环境的改变、LC滤波器参数设置和非线性负载都会对系统电能质量产生影响。研究成果可为户用风光互补发电系统电能质量的提高及更广阔的应用提供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户用风光互补系统 电能质量 谐波 闪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预处理污泥对厌氧消化的影响 被引量:3
16
作者 刘庆玉 郑良灿 张朝龙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68-372,共5页
为了提高污泥的破解效果及改善其厌氧消化性能,采用双频超声波对污泥进行预处理后再进行厌氧消化试验,分别考察超声时间、声能密度和污泥pH对污泥破解效果以及厌氧消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污泥超声预处理试验中,超声时间、声能密度... 为了提高污泥的破解效果及改善其厌氧消化性能,采用双频超声波对污泥进行预处理后再进行厌氧消化试验,分别考察超声时间、声能密度和污泥pH对污泥破解效果以及厌氧消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污泥超声预处理试验中,超声时间、声能密度和污泥pH对污泥溶解性化学需氧量增加值(SCOD+)和污泥溶出率(DDSCOD)有显著影响,对氨氮(NH3-N)影响不显著;超声时间为55min、声能密度为125W·L-1及pH为9时,SCOD+和DDSCOD均达到最优值。在厌氧消化试验中,处理组污泥产气高峰期比未处理组污泥出现晚,但产气量高于未处理组,当超声时间为25min、声能密度为75W·L-1和污泥pH为8时,累计产气量均最多。该研究得出的结论可在污泥资源化和能源化方面有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泥 超声时间 声能密度 PH 厌氧消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农业领域知识的自适应决策模型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李娜 邓寒冰 +3 位作者 朴在林 谭东明 杨萍 刘君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505-512,共8页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农业知识和数据在互联网中呈现爆发式增长,如何实现农业信息的精准推送是农业信息化领域所面临的重要问题。为此,提出一种面向农业领域知识的自适应决策模型,设计了面向农业领域知识的思维决策模型AKDM(agricult...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农业知识和数据在互联网中呈现爆发式增长,如何实现农业信息的精准推送是农业信息化领域所面临的重要问题。为此,提出一种面向农业领域知识的自适应决策模型,设计了面向农业领域知识的思维决策模型AKDM(agriculture knowledge decision-making model),利用软件Agent主动采集网络环境中的知识信息,基于信息内容来推理、分析并导出结果,进而指导知识推送行为。结果表明:将农业本体知识转换成信念、愿望和意图集合,同时利用三者之间的决策推理关系指导知识推送行为,可以实现基于农业领域知识的自适应决策推理过程,且涉及的试验过程为实现农业信息的个性化智能推送提供了一个可行模型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GENT 本体 农业知识建模 自适应决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颗粒组成对包气带水分运动参数的通径分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刘秀花 王蕊 +1 位作者 胡安焱 周培忠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20-326,共7页
颗粒结构组成是反映土壤质地的重要特征,决定着土壤的水力参数,进而对热量、水分和化学物质迁移过程起主导作用。为揭示土壤颗粒组成对水分运动参数的作用效应,通过灌溉前后不同时空野外试验采样、实验室分析,应用相关分析与通径分析相... 颗粒结构组成是反映土壤质地的重要特征,决定着土壤的水力参数,进而对热量、水分和化学物质迁移过程起主导作用。为揭示土壤颗粒组成对水分运动参数的作用效应,通过灌溉前后不同时空野外试验采样、实验室分析,应用相关分析与通径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不同深度(0.1~6m)的砂粒、粉粒、粘粒含量对土壤水分运动参数影响。结果表明:粘粒含量是影响土壤残余含水率(θr)最重要的正作用因子,其次是砂粒含量的负作用;粉粒含量是影响土壤饱和含水率(θs)最大的正作用因子,并对砂粒传递间接的负作用,其次是砂粒含量的负作用,粘粒含量对其没有影响;影响土壤水分特征曲线形状参数α最大的正作用因子是粉粒含量,其次是砂粒含量的负作用和粘粒含量的正作用;影响土壤水分特征曲线形状参数n最大的正作用因子来至于砂粒和粉粒含量,而粘粒含量的正作用也不能忽视;对土壤饱和导水率(ks)影响最大的是砂粒含量的正作用,其次是粉粒含量的正作用和粘粒含量的负作用,同时粘粒含量通过砂粒传递的负作用对其产生影响。砂粒和粘粒对土壤水分特征曲线形状参数n的影响显著,砂粒对土壤饱和导水率直接影响较大,而粉粒和粘粒分别对土壤饱和含水率、残余含水率影响明显。表明通径分析能够透过简单相关的表面深入研究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揭示各个因素之间的相对重要性和传递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颗粒组成 土壤水分运动参数 相关分析 通径分析 包气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RWSSA-OMP-DBN的均压电极结垢超声检测 被引量:2
19
作者 陈伟华 万晨 +2 位作者 闫孝姮 金石炜 管海楠 《传感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54-161,共8页
当前特高压换流阀冷却系统中的均压电极结垢程度采用人工拆卸识别的方法,针对该方法易造成冷却水喷溅影响设备运行安全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RWSSA-OMP-DBN的均压电极超声无拆卸结垢检测识别方法。利用改进的麻雀搜索算法优化正交匹配追踪... 当前特高压换流阀冷却系统中的均压电极结垢程度采用人工拆卸识别的方法,针对该方法易造成冷却水喷溅影响设备运行安全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RWSSA-OMP-DBN的均压电极超声无拆卸结垢检测识别方法。利用改进的麻雀搜索算法优化正交匹配追踪,对不同结垢程度的均压电极超声回波信号做降噪处理和特征提取;选择Hilbert法获取特征信号的包络线;以包络线作为特征参数,运用优化后的深度置信网络进行均压电极结垢程度识别。实验结果表明,RWSSA-OMP算法的信噪比为12.8898 dB,该识别方法识别均压电极结垢程度的准确率达到95.3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均压电极结垢检测 改进的麻雀搜索算法 优化正交匹配追踪 信号的特征提取 信号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流微网中关键技术的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王义军 郑晴予 李殿文 《高压电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8-22,28,共6页
随着时代的发展,直流微电网已在很多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相对于交流微电网而言,直流微电网具有无需跟踪频率以及电压相位、抗扰性更好、降低线路损耗、在基础设施的投资上较低等诸多优点,可见其未来的发展将不可估量。文中首先以直... 随着时代的发展,直流微电网已在很多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相对于交流微电网而言,直流微电网具有无需跟踪频率以及电压相位、抗扰性更好、降低线路损耗、在基础设施的投资上较低等诸多优点,可见其未来的发展将不可估量。文中首先以直流微网的结构框架为基础,针对具体模块的关键技术等方面提出实现方案;同时设计了一种可以实现零电流关断的智能直流断路器的拓扑结构,并对该模块做了仿真设计验证;最后简单分析了该智能直流断路器的应用及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流微电网 直流母线电压 智能直流断路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