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声表面波传感器在高温领域应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9
1
作者 潘小山 杨璐羽 +1 位作者 王琴 李功燕 《传感器与微系统》 CSCD 2018年第6期1-4,7,共5页
相比于其他类型的无线传感器,无线声表面波传感器能解决恶劣环境(如高温)下的探测问题。基于目前的声表面波传感器,阐述了声表面波技术的发展、工作模式和原理;结合当前声表面波在高温领域应用的研究状况,详细阐述了声表面波传感器在高... 相比于其他类型的无线传感器,无线声表面波传感器能解决恶劣环境(如高温)下的探测问题。基于目前的声表面波传感器,阐述了声表面波技术的发展、工作模式和原理;结合当前声表面波在高温领域应用的研究状况,详细阐述了声表面波传感器在高温应用领域需要解决的问题以及适用于高温领域的声表面波传感器的材料;对声表面波传感器在高温领域中的应用和发展进行了总结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表面波传感器 高温 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于锂电池原位温度监测的柔性薄膜传感器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潘小山 杨滢璇 +2 位作者 王琴 周子冠 李功燕 《传感器与微系统》 CSCD 2018年第5期27-29,33,共4页
针对现有电池温度监测技术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柔性薄膜传感技术进行锂电池温度监测的方法。制备了以聚酰亚胺为柔性衬底的薄膜温度传感器,并通过转移的方式将其植入锂离子软包电池中,进行了电池内部温度充放电测试。实验表明:内... 针对现有电池温度监测技术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柔性薄膜传感技术进行锂电池温度监测的方法。制备了以聚酰亚胺为柔性衬底的薄膜温度传感器,并通过转移的方式将其植入锂离子软包电池中,进行了电池内部温度充放电测试。实验表明:内置柔性薄膜温度传感器能稳定地在锂电池内部工作,并能可靠地测出锂离子电池包中的温度,可提高锂电池的运行安全,且有助于理解电池的热产生原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电池 聚酰亚胺 柔性 温度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柔性温度传感器研究进展 被引量:8
3
作者 潘小山 范维 +1 位作者 周子冠 贺苗 《传感器与微系统》 CSCD 2017年第10期1-3,共3页
通过对比国内外研究状况,对现阶段常用的柔性基底作了简单介绍,并从制作材料及结构、传感器与柔性衬底材料的结合方式、应用现状等方面介绍了柔性温度传感器,并对柔性温度传感器今后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柔性基底 传感器 温度传感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变压器植物、矿物绝缘油的微生物降解机制及差异 被引量:9
4
作者 陈江波 王飞鹏 +7 位作者 蔡胜伟 李剑 何妍 文刚 陈程 范帆 吴俐亚 刘芮彤 《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61-68,共8页
采用《快速生物降解性:密闭瓶法实验》的方法,研究了菜籽植物绝缘油(RDB)、FR_3变压器绝缘油(FR_3)和25~#变压器绝缘油的微生物降解性能。实验结果表明:RDB、FR_3和25~#变压器绝缘油的微生物降解率分别为98.87%、99.57%和37.73%。根据... 采用《快速生物降解性:密闭瓶法实验》的方法,研究了菜籽植物绝缘油(RDB)、FR_3变压器绝缘油(FR_3)和25~#变压器绝缘油的微生物降解性能。实验结果表明:RDB、FR_3和25~#变压器绝缘油的微生物降解率分别为98.87%、99.57%和37.73%。根据《新化学物质危害评估导则》(HJ/T 154—2004),说明RDB和FR3属于易生物降解的化学物质,而25#变压器绝缘油属于难生物降解的化学物质。造成植物绝缘油与矿物绝缘油降解差异主要是因为构成物质的种类不同、不饱和化学键的含量不同。而植物绝缘油之间的降解差异研究甚少,笔者从水解动力学的角度,揭示不同植物绝缘油降解差异性的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降解 化学键 水解动力学 植物绝缘油 矿物绝缘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变间隙电弧模型下特高压气体绝缘变电站快速暂态过电压的数值计算 被引量:20
5
作者 李爽 金鑫 +2 位作者 毕海涛 李斌 鲁旭臣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306-1312,共7页
为了更加准确地描述隔离开关操作时的电弧特性,提出了可变间隙电弧模型。以1 100 k V气体绝缘变电站(GIS)为例,利用EMTP电磁暂态程序,根据Mayer、Cassie电弧模型和气体击穿理论,详细计算了隔离开关操作时所产生的快速暂态过电压(VFTO)... 为了更加准确地描述隔离开关操作时的电弧特性,提出了可变间隙电弧模型。以1 100 k V气体绝缘变电站(GIS)为例,利用EMTP电磁暂态程序,根据Mayer、Cassie电弧模型和气体击穿理论,详细计算了隔离开关操作时所产生的快速暂态过电压(VFTO)。并与实测数据进行对比,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使用该模型进一步研究了隔离开关操作方式和操作速度对VFTO的影响,结果表明:隔离开关操作时,其电源侧过电压略高于负荷侧过电压值;隔离开关的操作方式对分合闸过电压幅值影响较大,可通过装设500?分闸电阻将过电压幅值限制在合理范围内;当分闸速度>1.7 m/s时,VFTO幅值可降至1.1 Up(Up为最高运行相电压峰值)以下;当合闸速度>2.5 m/s时,VFTO幅值可降至1.2 Up以下;当分闸速度<0.5 m/s或合闸速度<1 m/s时,VFTO幅值接近或达到理论最大值2.1Up,并呈现饱和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变间隙电弧模型 快速暂态过电压 特高压 隔离开关 操作方式 操作速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