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5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县供电公司台区线损分析及降损措施
1
作者 刘成 刘馥端 +1 位作者 李元丽 庞丹 《农村电工》 2025年第6期51-52,共2页
1背景,西藏地区由于地理位置偏远、地形复杂、气候恶劣、地域辽阔、农牧民居住分散等特点,电力供应一直受到严峻的挑战。西藏各县供电公司于2021年陆续完成上划管理工作,前期西藏各地市(地区)的县供电公司电量均是由各上级单位实行趸售... 1背景,西藏地区由于地理位置偏远、地形复杂、气候恶劣、地域辽阔、农牧民居住分散等特点,电力供应一直受到严峻的挑战。西藏各县供电公司于2021年陆续完成上划管理工作,前期西藏各地市(地区)的县供电公司电量均是由各上级单位实行趸售,未实现抄表收费到户,存在打包掩盖线损现象。这就导致了线损统计数据失真和管理线损问题严重,进一步影响各县供电公司的日常线损分析工作。现阶段来看,国网西藏电力有限公司目前正在大规模实施各县供电公司的智能表计改造升级工作,大量用户即将由原来的总电能表收费模式改为精益的计费缴费方式,如何最大限度的降低公司成本,提高企业效益和管理水平,给县供电公司带来了巨大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损分析 西藏地区 供电公司 地理位置偏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网西藏电力启动新一轮农网改造升级工程
2
《农电管理》 2016年第5期5-5,共1页
4月13日,国网西藏电力有限公司召开了新一轮农网改造升级工程启动会,安排部署2016-2017年西藏自治区小城镇和中心村农网改造升级任务,标志着西藏地区新一轮农网改造升级工程正式启动。根据规划,到2020年,西藏主网将进一步延伸纠自... 4月13日,国网西藏电力有限公司召开了新一轮农网改造升级工程启动会,安排部署2016-2017年西藏自治区小城镇和中心村农网改造升级任务,标志着西藏地区新一轮农网改造升级工程正式启动。根据规划,到2020年,西藏主网将进一步延伸纠自治区74个县的主要乡镇,覆盖全区97%人口,显著提升县域电网供电能力和服务水平,基本满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对农村电力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自治区 电力有限公司 改造升级 农网 工程 西藏地区 供电能力 农村电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网西藏电力供电服务品质评价系统试运行
3
《农村电气化》 2015年第2期21-21,共1页
2015年1月8日,国网西藏电力有限公司供电服务品质评价系统正式进入试运行阶段,该系统覆盖了供电质量、业扩报装、故障抢修等16个服务项目和95598、供电营业厅等6个服务渠道,将有效提升公司优质服务监管工作。
关键词 服务品质 评价系统 电力供电 试运行 西藏 电力有限公司 供电质量 业扩报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十四五”电力发展重点探讨 被引量:10
4
作者 张立锋 何志强 张金枝 《中国电力》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11-115,138,共6页
西藏清洁能源资源尤其是水电资源十分丰富。但由于电源开发程度较低,加之电源出力特性与电网负荷特性不匹配,“十二五”以来西藏电网长期呈现出“丰盈枯缺”的供需特点。随着清洁能源开发力度的不断加大,“十四五”西藏电源整体投产规... 西藏清洁能源资源尤其是水电资源十分丰富。但由于电源开发程度较低,加之电源出力特性与电网负荷特性不匹配,“十二五”以来西藏电网长期呈现出“丰盈枯缺”的供需特点。随着清洁能源开发力度的不断加大,“十四五”西藏电源整体投产规模将远远超过其实际用电需求,但新增电源又大多远离电网负荷中心。如何满足用电需求并促进电源和电网协调发展,为构建国家清洁能源基地奠定基础,将成为西藏“十四五”电力发展的首要课题。根据西藏电网结构、电源分布及供需形势,结合能源资源特点,通过研究对比“十四五”及以后电力供应措施,明确西藏“十四五”电力发展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电网 发展重点 电力供应 留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地区“酒杯型”输电塔-线体系风致振动及风振系数设计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安有斌 盛铭 +4 位作者 张宇卓 嘎玛平措 洛桑赤列 孙清 薛晓敏 《高压电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88-198,共11页
西藏地区地处高海拔、大风环境,近年来该地区输电线路频发风偏闪络等事故,且常见以体型不均匀的“酒杯型”输电塔相关线路较为频发。鉴于此,文中开展西藏输电线路工程的“酒杯型”塔—线体系风致振动及风振系数设计研究,旨在为相关输电... 西藏地区地处高海拔、大风环境,近年来该地区输电线路频发风偏闪络等事故,且常见以体型不均匀的“酒杯型”输电塔相关线路较为频发。鉴于此,文中开展西藏输电线路工程的“酒杯型”塔—线体系风致振动及风振系数设计研究,旨在为相关输电线路合理抗风设计提供必要理论基础。研究过程和方法为:以西藏实际发生故障的“酒杯型”输电塔线路段为研究对象,采用输电铁塔及塔线体系的风致振动仿真分析方法,即利用Davenport风功率谱和AR法模型方法模拟脉动风荷载并施加于输电塔线体系有限元模型,结合随机振动理论计算输电铁塔的动态响应和风振系数;利用该方法对该输电线路进行仿真分析,探讨其塔线体系在强风环境下、不同风向角下的振动响应特征和风振系数影响规律;再将仿真结果对比现行设计规范,验证现行规范存在抗风设计不合理现象,亟需改进;基于此,文中提出输电塔—线体系的风振系数设计修正公式,整体误差10%以内,能准确反应西藏地区“酒杯型”输电塔相关线路的实际风振效应。文中研究为大风环境地区(西藏等)“酒杯型”输电塔合理抗风设计提供重要解决思路,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酒杯型 输电铁塔 塔线体系 风致振动 风振系数 设计公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因素组合分析的电力系统长期负荷预测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厉瑜 益西措姆 +3 位作者 杜宁刚 达娃央宗 郭彦君 王进仕 《电网与清洁能源》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81-87,94,共8页
电力系统长期负荷预测影响因素较多,仅利用单一因素进行负荷预测的精度较低,因此提出基于多因素组合分析的电力系统长期负荷预测方法。通过可辨识矩阵采集电力负荷数据后,利用ACO-PAM综合算法对电力数据进行聚类分析,获取有价值的负荷数... 电力系统长期负荷预测影响因素较多,仅利用单一因素进行负荷预测的精度较低,因此提出基于多因素组合分析的电力系统长期负荷预测方法。通过可辨识矩阵采集电力负荷数据后,利用ACO-PAM综合算法对电力数据进行聚类分析,获取有价值的负荷数据;将聚类获取电力负荷数据经数据类因素量化和非数据类因素量化处理后,分析多种因素与负荷的相关性,将获取的多因素作为遗传算法改进神经网络的输入,输出电力系统长期负荷预测结果。实验结果表明:在多因素的影响下,该方法的电力系统长期负荷预测结果逼近实际值;与2种对比方法相比,其平均绝对误差分别小130.98、41.65万吨标准煤,平均相对误差分别小3.77%、1.19%,说明所提方法预测效果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因素 组合分析 电力系统 长期负荷预测 数据聚类 神经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据驱动在电力储能设备声纹识别和监测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2
7
作者 刘俊宏 《储能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2835-2837,共3页
随着电力储能技术的快速发展,对储能设备的运行安全与性能稳定性要求日益提高。声纹识别作为一种非接触式的监测手段,在电力储能设备的故障诊断中展现出巨大潜力。本文深入探讨了数据驱动在电力储能设备声纹识别和监测诊断中的应用研究... 随着电力储能技术的快速发展,对储能设备的运行安全与性能稳定性要求日益提高。声纹识别作为一种非接触式的监测手段,在电力储能设备的故障诊断中展现出巨大潜力。本文深入探讨了数据驱动在电力储能设备声纹识别和监测诊断中的应用研究。首先分析了数据驱动技术的研究进展以及市场常见技术类别;然后基于数据驱动,分析了储能设备声纹识别监测技术的发展情况。包括电力储能设备声纹样本采集和电力储能设备声纹信号的处理技术,最后依靠处理数据即可建立识别诊断模型,实现故障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故障诊断 储能设备 数据驱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兼顾保供与消纳的高比例清洁能源系统储能优化配置运行策略 被引量:1
8
作者 陈云瑶 陈玉州 +5 位作者 加央拉姆 张清渊 郑子萱 姜山 李杰 熊思源 《储能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043-2056,共14页
高比例清洁能源弱送端电网外送通道不足且灵活可调资源较少,清洁能源大发时易加剧弃风弃光现象,同时高渗透率的清洁能源装机容量进一步压缩传统同步发电机组的开机容量,削弱电网调节能力并加大负荷保供风险,导致负荷缺电与清洁能源弃电... 高比例清洁能源弱送端电网外送通道不足且灵活可调资源较少,清洁能源大发时易加剧弃风弃光现象,同时高渗透率的清洁能源装机容量进一步压缩传统同步发电机组的开机容量,削弱电网调节能力并加大负荷保供风险,导致负荷缺电与清洁能源弃电互为矛盾的双重挑战愈发严峻。电化学储能作为平抑可再生能源波动、缓解供需矛盾的关键手段,对保障电网安全稳定与灵活运行至关重要。通过提出一种兼顾保供与消纳的储能优化配置与运行策略。首先,以高比例清洁能源系统为研究对象,分析出负荷保供与清洁能源消纳这两类关键需求,并构建出电网平衡、清洁能源消纳和负荷保供这三类风险评估指标;其次,根据所提的风险评估指标体系构建相应的保供应与促消纳目标函数与约束条件,在上层模型中求解的储能规划配置,在下层模型中求解储能的优化运行,实现兼顾保供与消纳的储能优化配置与运行的双层模型构建;最后,通过四个算例在西部某高比例清洁能源系统中验证了所提策略的可行性与有效性。相较于通过配置储能解决单一消纳问题或保供问题,兼顾保供与促消纳的储能参与系统调控可有效提升地区电网的保供水平以及清洁能源消纳率,同时有效降低系统运行成本,提升电网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能配置 优化运行 负荷保供 清洁能源消纳 混合整数规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杂地形和土壤电导率对雷电电磁波传播影响及雷电定位优化
9
作者 王宇 谷山强 +3 位作者 冯万兴 李健 李哲 赵多青 《高电压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912-1921,共10页
针对已有雷电电磁波传播研究主要通过理论分析或假设来获得定性影响规律,研究结果对雷电监测应用支撑不足的问题,该文构建了考虑真实复杂地形和土壤电导率分布的雷电电磁波传播模型,并以西藏电网广域雷电监测系统为研究对象,专门针对雷... 针对已有雷电电磁波传播研究主要通过理论分析或假设来获得定性影响规律,研究结果对雷电监测应用支撑不足的问题,该文构建了考虑真实复杂地形和土壤电导率分布的雷电电磁波传播模型,并以西藏电网广域雷电监测系统为研究对象,专门针对雷电探测站开展了雷电电磁波传播时延和幅值变化的定量计算,在此基础上提出适用于工程应用的雷电定位优化方法。结果表明:1)雷电电磁波接收时间主要受地形影响,在西藏63个探测站300 km范围内,复杂地形可导致接收时间最大延迟6μs;而雷电电磁波幅值受到地形和土壤电导率共同影响,地形主要通过波形的折反射增加幅值,而有限土壤电导率对波形幅值造成衰减。在地形相对平坦地区,电导率分布对幅值影响较为明显,电导率可造成幅值衰减1/3;而在地形复杂地区,地形的影响则占主导,可增强波形幅值达1倍以上。2)考虑地形和土壤电导率后,西藏电网雷电监测系统需要修正的雷电定位位置误差主要分布在400 m内,定位误差在0~200 m和200~400 m的区域占比约70%;定位误差400~600 m、600~800 m的区域占比约15%。雷电流经校正后在大部分地区雷电流值减小,减小的区域占比约9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地形 土壤电导率 雷电电磁波 雷电流 雷电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石墨烯/金属异质结的SF_(6)分解产物特性研究
10
作者 林露 曹志刚 +2 位作者 向英瀚 张强 刘晓波 《高压电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00-204,共5页
文中详细探讨了石墨烯/金属这种异质结结构对SF_(6)分解产物H2S和SO_(2)的吸附行为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石墨烯/金和石墨烯/铂异质结结构在吸附H2S或SO_(2)气体时,电阻率变化率出现峰值或出现电阻率变化率下降现象。进一步研究表明,这... 文中详细探讨了石墨烯/金属这种异质结结构对SF_(6)分解产物H2S和SO_(2)的吸附行为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石墨烯/金和石墨烯/铂异质结结构在吸附H2S或SO_(2)气体时,电阻率变化率出现峰值或出现电阻率变化率下降现象。进一步研究表明,这种异质结电阻率变化率曲线吸附峰的具体位置由石墨烯与金属之间的费米能级差异决定,而气敏响应强度则由两者之间的费米能级差异及金属的功函数共同作用。该研究基于相关理论基础,为开发新型石墨烯气体传感器在检测SF_(6)分解产物方面的应用提供了理论指导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烯/金属异质结 SF_(6)分解气体 吸附峰 费米能级差 气体传感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鲁棒优化与阶梯式碳交易的高海拔多能微网群优化调度
11
作者 张一帆 刘章 +2 位作者 朱瑞金 宋鑫于 尹喆 《电测与仪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29-38,共10页
在“双碳”目标背景下,高海拔地区低碳能源系统的建设备受关注。为推动多微网系统的能源消纳与低碳经济运行,文章提出了一种在电价不确定性条件下的多微网协同调度方法。针对高海拔地区的电力和氧气需求,构建了基于电转气-碳捕集系统(po... 在“双碳”目标背景下,高海拔地区低碳能源系统的建设备受关注。为推动多微网系统的能源消纳与低碳经济运行,文章提出了一种在电价不确定性条件下的多微网协同调度方法。针对高海拔地区的电力和氧气需求,构建了基于电转气-碳捕集系统(power to gas-carbon capture system,P2G-CCS)和电转氢-变压吸附(power to hydrogen-variable pressure swing adsorption,P2H-VPSA)联合供氧系统的热电联产模式,并结合阶梯式碳交易机制,提出多能微网群的低碳运行模型。采用鲁棒优化策略应对电价波动带来的不确定性,降低系统运营风险。在电力市场领导模式下,引入系统运营商对微网间的功率交互进行集中调度,实现资源的整体优化分配。通过交替方向乘子法(alternating direction method of multipliers,ADMM)迭代求解优化微网交易量,确保供需平衡。算例结果表明,该方法有效降低了各微网的运行成本和整体能源成本,展现了其在弱配网环境下的广阔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海拔地区 多能微网 电力市场领导 鲁棒优化 低碳运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系统灵活性的配电网分布式电源消纳能力分析
12
作者 唐波 刘一龙 +1 位作者 朱瑞金 龚雪娇 《电力科学与技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80-88,共9页
随着电力需求的持续增长,可再生能源的大容量接入已成为配电网的发展趋势。然而,分布式电源的大规模接入使得配电系统的潮流、阻塞、电压波动等问题更加突出,给配电网的灵活运行提出了更高的挑战。同时,需要进一步考虑配电线路的容量以... 随着电力需求的持续增长,可再生能源的大容量接入已成为配电网的发展趋势。然而,分布式电源的大规模接入使得配电系统的潮流、阻塞、电压波动等问题更加突出,给配电网的灵活运行提出了更高的挑战。同时,需要进一步考虑配电线路的容量以及末端节点的电压偏差问题,让配电网仍可以保留一定的可调度空间,即保持系统的灵活性。因此,需要针对所接入的配电网的实际情况,合理分析配电网对分布式电源的消纳能力。建立考虑系统灵活性的分布式电源消纳能力分析模型,包括灵活性的评价方法、灵活性的提升以及分布式电源消纳分析模型。通过改进的IEEE 33节点算例进行仿真分析,构建多个运行场景,验证所提出方法的有效性以及智能软开关对分布式电源消纳量和系统灵活性的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布式电源 配电网 消纳能力 系统灵活性 智能软开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动态电弧模型的GIS快速暂态过电压特性研究
13
作者 岳嵩 朱勇 +3 位作者 何龙寿 王浩 白张 李鑫 《智慧电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14-120,共7页
为研究气体绝缘全封闭组合电器(GIS)设备隔离开关操作产生的快速暂态过电压(VFTO)信号特征及其演化规律,首先提出一种基于优化熄弧判据的动态电弧模型;其次,通过理论分析、仿真计算和试验对比验证了改进模型的正确性;最后,基于该模型的... 为研究气体绝缘全封闭组合电器(GIS)设备隔离开关操作产生的快速暂态过电压(VFTO)信号特征及其演化规律,首先提出一种基于优化熄弧判据的动态电弧模型;其次,通过理论分析、仿真计算和试验对比验证了改进模型的正确性;最后,基于该模型的仿真结果与试验数据对比,揭示了快速暂态过电压信号的发展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所提动态电弧模型能有效表征GIS设备中的VFTO现象,同时证实VFTO信号具有幅值高(最大过电压达1.9 p.u.)、频带宽(特高频分量达30 MHz)等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力系统 GIS 快速暂态过电压 仿真建模 试验对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麦克风优化螺旋阵列的声学成像装置在局部放电定位中的应用研究
14
作者 刘超 岳嵩 +4 位作者 高飞 韩帅 董昊远 李俊 李心 《高压电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19-229,共11页
现有的特高频、紫外等局部放电检测手段在缺陷定位方面存在一定问题,文中选取更为有效的超声定位检测手段,将其与麦克风阵列技术和波束形成算法相结合,考虑电力设备局部放电的声学信号特点,基于单臂和多臂螺旋阵列特点,优化阵列设计形... 现有的特高频、紫外等局部放电检测手段在缺陷定位方面存在一定问题,文中选取更为有效的超声定位检测手段,将其与麦克风阵列技术和波束形成算法相结合,考虑电力设备局部放电的声学信号特点,基于单臂和多臂螺旋阵列特点,优化阵列设计形成阿基米德单臂曲线,并与相匹配的延时波束成形算法相结合,以满足当前局部放电定位场景的需求。进一步,基于上述技术设计形成声成像装置,实现以热力图的形式实时显示声源在空间的分布状态。通过在输电线路、变电站等典型电力设备场景中的应用,声学成像装置能清晰地定位局部放电的点,装置与紫外成像仪等传统检测仪器相比,拥有相对更高的定位精度,并可推理局放类型,为后续的设备运维检修提供试验基础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定位 波束形成 麦克风阵列 局部放电 声学成像装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阶梯碳交易配电网综合优化模型
15
作者 崔世庭 高遥 +2 位作者 常伟 谢华北 朱瑞金 《中国测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39-147,共9页
针对高渗透可再生能源并网所带来的电力系统稳定性问题,考虑完善新型电力系统多能互补的支撑体系和挖掘系统碳减排潜力,基于风、光、水、储等能源机组和民用、工业负荷,提出一种考虑阶梯碳交易的有功无功综合优化模型。首先考虑阶梯碳... 针对高渗透可再生能源并网所带来的电力系统稳定性问题,考虑完善新型电力系统多能互补的支撑体系和挖掘系统碳减排潜力,基于风、光、水、储等能源机组和民用、工业负荷,提出一种考虑阶梯碳交易的有功无功综合优化模型。首先考虑阶梯碳价约束,以网损、电压差值、碳排成本为目标函数,引入莱默加权-多变异协作策略的差分进化(Lehmer weighted and multi-mutation cooperation differential evolution,LW-MCDE)算法,基于莱默加权、改进多变异协作、更新种群的策略提升差分进化算法的综合寻优能力。其次,使用LW-MCDE算法求解有功无功综合优化问题。最后,通过3种常用的测试函数检验算法的性能,并在改进的IEEE9节点系统中验证模型有效性。算法性能测试表明LW-MCDE算法的收敛速度和全局寻优能力优于其他算法;算例结果表明考虑阶梯碳交易,网损相较于优化前降低56.27%,碳排放量降低10.4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功无功综合优化 阶梯碳交易 碳排放 多能互补 莱默加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数字技术的设备精益化管理体系构建
16
作者 龚英强 王靖 《农村电工》 2025年第3期46-46,共1页
随着西藏“三区三州”“阿里联网”工程项目建成投运,阿里电网网架结构得到不断完善,但设备运检工作面临着以下问题。一是配电运检方面,一、二次融合开关、故障指示器等配电自动化设备没有正式投入运行,还有一部分已经安装但未调试、未... 随着西藏“三区三州”“阿里联网”工程项目建成投运,阿里电网网架结构得到不断完善,但设备运检工作面临着以下问题。一是配电运检方面,一、二次融合开关、故障指示器等配电自动化设备没有正式投入运行,还有一部分已经安装但未调试、未设置保护定值,导致配电网故障研判精度不够、查线工作盲目、送电时间长等。二是变电运检方面,部分变电站存在出线间隔电流互感器变流比错误、定值单与实际不符等问题,导致保护误动、越级跳闸,使得母线平衡、分压线变得不满足要求。重要设备接点在温湿度采集、红外监测、超声波监测等方面,还存在需要运行人员到现场监测,缺陷发现滞后等问题。三是输电运检方面,输电运检人员严重短缺,输电全景平台、无人机微应用、集中监控等工作进度缓慢,运维质量和规范性有待提升。国网西藏电力有限公司阿里供电公司通过构建基于数字技术的设备精益化管理体系,有效改进了上述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流互感器 配电自动化 出线间隔 保护定值 变流比 故障指示器 超声波监测 集中监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高海拔地区输电线路沿线雷电地闪时空分布特征 被引量:6
17
作者 赵多青 谷山强 +3 位作者 王宇 李健 王佩 李畅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3090-3101,共12页
为了对西藏电网更加科学、有针对性的开展防雷工作,基于电网广域雷电地闪监测系统数据,分析了西藏220 kV及以上电压等级输电线路沿线区域和受雷害影响严重的220 kV“虎墨线”线路走廊区域内的地闪时空分布特征。分析结果表明:输电线路... 为了对西藏电网更加科学、有针对性的开展防雷工作,基于电网广域雷电地闪监测系统数据,分析了西藏220 kV及以上电压等级输电线路沿线区域和受雷害影响严重的220 kV“虎墨线”线路走廊区域内的地闪时空分布特征。分析结果表明:输电线路沿线地闪密度分布呈“东西多–中部少”的特征。线路沿线主要有3个地闪密度高值区域,依次是拉萨地区、昌都以东地区和加查地区,而林芝地区地闪密度最低。输电线路沿线每年约95%地闪发生在4—9月,峰值主要出现在6、7月份。地闪活动总体存在先自东向西发展,再向东回退的过程。东部昌都地区闪电活动主要集中在5—9月,西部拉萨地区地闪则集中在6—8月。地闪活动峰值普遍出现在当地时间15—18时,西部拉萨、日喀则地区正地闪峰值滞后于地闪峰值,而东部昌都地区则超前地闪峰值。输电线路附近以单回击地闪为主导,负地闪强度明显表现为东高西低的分布,输电线路附近东西两端负地闪平均电流强度分别约为–40 kA和–20 kA。220 kV“虎墨线”线路建成投运后,西部区段出现较大的地闪活动增幅,地闪密度从B1级(0.8次/(km^(2)·a)≤NG<2次/(km^(2)·a))增长到B2级(2.0次/(km^(2)·a)≤NG<2.8次/(km^(2)·a));且线路走廊内的正地闪活动明显增强,正地闪密度和占比分别平均提升2.7倍和2.3倍,这可能和线路杆塔引雷特性存在一定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高海拔地区 地闪 雷电监测系统 时空分布 输电线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电网考虑光伏接入的有功控制系统设计 被引量:3
18
作者 姚格平 徐瑞 +1 位作者 董卫国 徐帆 《电网与清洁能源》 2014年第11期128-134,共7页
目前光伏接入电网后以自由发电的形式向电网输送电能,光伏出力的不确定性和预测手段的局限性,将对传统的电网调度、运行和控制带来极大的挑战。首先介绍西藏电网考虑光伏接入的有功调度控制系统体系架构,并阐释光伏有功控制两层控制框... 目前光伏接入电网后以自由发电的形式向电网输送电能,光伏出力的不确定性和预测手段的局限性,将对传统的电网调度、运行和控制带来极大的挑战。首先介绍西藏电网考虑光伏接入的有功调度控制系统体系架构,并阐释光伏有功控制两层控制框架和控制数据流程。然后结合西藏地区电源结构,建立光伏资源优先接纳的优化调度模型,并进一步提出适应光伏接入的多源协调控制策略。文中提出的有功控制系统已在实际电网得到应用,通过算例验证所提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电网 光伏接入 调度计划 有功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小城镇电网改造打响攻坚战 被引量:1
19
《农电管理》 2017年第1期5-5,共1页
1月3日,国网西藏电力有限公司新一轮农网改造升级工程两级建设指挥体系正式运转,标志着西藏2017年新一轮农网改造升级任务——小城镇(中心村)电网改造工程建设攻坚战全面打响。
关键词 电网改造工程 小城镇 西藏 电力有限公司 改造升级 指挥体系 中心村 农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低居里点PTC材料的风机叶片防冰数值模拟及试验验证 被引量:1
20
作者 蒋兴良 王茂政 +3 位作者 袁一钧 刘琳 李畅 胡琴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4080-4090,共11页
叶片覆冰会严重影响风机的安全稳定运行。目前,电热防冰是最高效可靠的风机叶片防冰方法,但存在防冰区域受热不均匀、局部覆冰以及过多分区导致防冰系统过于复杂等问题。为此提出采用正温度系数(positive temperature coefficient,PTC)... 叶片覆冰会严重影响风机的安全稳定运行。目前,电热防冰是最高效可靠的风机叶片防冰方法,但存在防冰区域受热不均匀、局部覆冰以及过多分区导致防冰系统过于复杂等问题。为此提出采用正温度系数(positive temperature coefficient,PTC)材料进行风机叶片自适应电加热防冰的创新方法,通过原位聚合法成功制备了一种低居里点PTC材料,其居里温度点为1℃。随后,基于该材料的阻-温特性,建立了风机叶片的电加热防冰模型,并进行数值模拟。研究结果显示,当采用低居里点PTC材料进行风机叶片电加热防冰时,无需进行防冰区域的分区,就能使得防冰区域受热更加均匀。在一定的工作电压下,低居里点PTC材料在不同环境温度和风速下展现出自适应调节加热功率的能力,并且经过100次循环阻-温测试后,材料仍具有极强的自适应调节能力。最后,通过试验验证了材料的这种自适应调节能力。该研究结果为后续基于低居里点PTC材料的风机叶片防冰系统的研究奠定了坚实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居里点 防冰 风机叶片 正温度系数材料 自适应调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