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露天煤矿碎裂结构岩体滑坡参数反演及边坡失稳机理研究
1
作者
臧建领
张凯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93-98,共6页
为了研究露天煤矿碎裂结构岩体参数确定难、边坡变形失稳频繁和控制难度大等问题,本文基于某露天煤矿北帮碎裂结构岩体的地质特征,采用滑坡参数反演确定滑坡区域的黏聚力和内摩擦角参数,对滑坡区域不同变形程度A、B两剖面进行数值模拟,...
为了研究露天煤矿碎裂结构岩体参数确定难、边坡变形失稳频繁和控制难度大等问题,本文基于某露天煤矿北帮碎裂结构岩体的地质特征,采用滑坡参数反演确定滑坡区域的黏聚力和内摩擦角参数,对滑坡区域不同变形程度A、B两剖面进行数值模拟,利用FLAC^(3D)软件分析了边坡失稳破坏模式下边坡变形、塑性区分布规律及边坡滑移模式,基于分析结果探讨了边坡角参数优化。研究结果表明:对北帮边坡的滑坡区域进行参数反演,得到杂色泥岩的黏聚力为32.46 kPa、内摩擦角20.29°。剖面A的最大临坡面位移达到9.3 m,最大竖直位移达到6.6 m,其拉伸破坏区主要集中在坡面中上部,剪切破坏区集中在坡脚和坡体中部,受拉剪破坏的影响较大;剖面B的最大临坡面位移达到0.017 m,最大竖直位移达到0.012 m,其拉伸破坏区较少,剪切破坏区集中在坡脚和坡体内部。确定了边坡的破坏模式为沿底板泥岩的顺层剪切-拉裂破坏模式,与现场观测的滑坡失稳现象一致;随着边坡角度的减小,安全系数呈非线性上升趋势,塑性区高度显著降低。当边坡角选取为40°时,安全系数为1.23,塑性区高度为6 m,此时能够有效保证边坡的稳定性。结合现场监测数据与数值模拟技术,精确反演了岩体力学参数,并揭示边坡失稳的力学机制,为类似地质条件下的边坡设计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露天煤矿
岩体参数
数值模拟
FLAC^(3D)
滑动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基于SBAS-InSAR和NDVI监测的露天矿排土场受扰动时空演化态势研究
2
作者
臧建领
汪晶
张凯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99-104,共6页
时序InSAR监测技术因其高空间分辨率、全覆盖监测能力、非接触式数据获取优势,成为监测露天矿区地表沉降的重要技术手段。针对露天矿受井工开采扰动的排土场区域,本文以某露天矿排土场为研究区,基于SBAS-InSAR技术并利用22景哨兵一号(Se...
时序InSAR监测技术因其高空间分辨率、全覆盖监测能力、非接触式数据获取优势,成为监测露天矿区地表沉降的重要技术手段。针对露天矿受井工开采扰动的排土场区域,本文以某露天矿排土场为研究区,基于SBAS-InSAR技术并利用22景哨兵一号(Sentinel-1A)卫星影像,获取研究区的整体沉降分布特征,探究地下开采扰动对排土场稳定性的影响;同时基于哨兵二号(Sentinel-2)数据,探究地下开采扰动对地表植被生长状况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地下开采煤矿区域的地表沉降主要集中在6108工作面、4104工作面和4106工作面对应的地下开采扰动区,最大沉降值达-172 mm,而内排土场东部沉降最为严重,最大沉降值达到-572 mm;沿西北-东南方向选取的四条测线,监测结果表明,各测线均呈现出漏斗式沉降特征,且内排土场中心区域沉降值较大;根据时序形变监测发现,内排土场及地下开采扰动区的沉降范围随时间逐渐扩大,再结合应力分布特征发现,地下开采对于内排土场的扰动影响随时间也愈发扩大;外排土场地下开采引发的地表沉降导致地下水位下降与地表裂缝,一定程度上破坏了土壤的水分供给与植被生长环境。地表植被生长受到影响,并且NDVI值偏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表沉陷
SBAS-InSAR
露天矿
排土场边坡
滑动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基于时序InSAR与改进LSTM的露天矿沉降分析与预测
3
作者
王辉
雷新鹏
+3 位作者
栾博钰
邵杏红
刘庆雨
朱方印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79-84,共6页
针对露天矿地表沉降监测精度不足、时序预测模型适应性弱的问题,本文提出一种基于时序InSAR技术与改进长短期记忆(LSTM)模型相结合的露天矿区沉降分析与预测方法。首先,本文利用SBAS-InSAR技术处理59景Sentinel-1卫星影像,获取矿区总体...
针对露天矿地表沉降监测精度不足、时序预测模型适应性弱的问题,本文提出一种基于时序InSAR技术与改进长短期记忆(LSTM)模型相结合的露天矿区沉降分析与预测方法。首先,本文利用SBAS-InSAR技术处理59景Sentinel-1卫星影像,获取矿区总体形变空间分布特征及毫米级的年平均沉降率;其次,基于传统的LSTM模型进行优化改进,引入编码器与解码器架构,构建沉降预测框架。研究结果表明:SBAS-InSAR监测精度较高;改进LSTM模型预测精度显著提升,四个点位平均绝对误差为1.946 mm、平均均方根误差为2.453 mm;传统LSTM模型四个点位的平均绝对误差为3.670 mm、平均均方根误差为4.560 mm;相较于传统LSTM模型,平均绝对误差和平均均方根误差分别至少降低了46.98%和46.21%。因此,时序InSAR与改进LSTM的融合方法在露天矿区沉降分析与预测中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露天矿
时序InSAR
矿区地表沉降监测
改进型LSTM
沉降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露天煤矿碎裂结构岩体滑坡参数反演及边坡失稳机理研究
1
作者
臧建领
张凯
机构
国网能源哈密煤电有限公司大南湖二号露天煤矿
中
煤
科工集团沈阳设计研究院
有限公司
出处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93-98,共6页
基金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重大科技专项项目资助(编号:2024A01002)。
文摘
为了研究露天煤矿碎裂结构岩体参数确定难、边坡变形失稳频繁和控制难度大等问题,本文基于某露天煤矿北帮碎裂结构岩体的地质特征,采用滑坡参数反演确定滑坡区域的黏聚力和内摩擦角参数,对滑坡区域不同变形程度A、B两剖面进行数值模拟,利用FLAC^(3D)软件分析了边坡失稳破坏模式下边坡变形、塑性区分布规律及边坡滑移模式,基于分析结果探讨了边坡角参数优化。研究结果表明:对北帮边坡的滑坡区域进行参数反演,得到杂色泥岩的黏聚力为32.46 kPa、内摩擦角20.29°。剖面A的最大临坡面位移达到9.3 m,最大竖直位移达到6.6 m,其拉伸破坏区主要集中在坡面中上部,剪切破坏区集中在坡脚和坡体中部,受拉剪破坏的影响较大;剖面B的最大临坡面位移达到0.017 m,最大竖直位移达到0.012 m,其拉伸破坏区较少,剪切破坏区集中在坡脚和坡体内部。确定了边坡的破坏模式为沿底板泥岩的顺层剪切-拉裂破坏模式,与现场观测的滑坡失稳现象一致;随着边坡角度的减小,安全系数呈非线性上升趋势,塑性区高度显著降低。当边坡角选取为40°时,安全系数为1.23,塑性区高度为6 m,此时能够有效保证边坡的稳定性。结合现场监测数据与数值模拟技术,精确反演了岩体力学参数,并揭示边坡失稳的力学机制,为类似地质条件下的边坡设计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
露天煤矿
岩体参数
数值模拟
FLAC^(3D)
滑动模式
Keywords
open-pit coal mine
rock mass parameter
numerical simulation
FLAC^(3D)
sliding mode
分类号
TD824.7 [矿业工程—煤矿开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基于SBAS-InSAR和NDVI监测的露天矿排土场受扰动时空演化态势研究
2
作者
臧建领
汪晶
张凯
机构
国网能源哈密煤电有限公司大南湖二号露天煤矿
哈密
职业技术学院
中
煤
科工集团沈阳设计研究院
有限公司
出处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99-104,共6页
基金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重大科技专项项目资助(编号:2024A01002)。
文摘
时序InSAR监测技术因其高空间分辨率、全覆盖监测能力、非接触式数据获取优势,成为监测露天矿区地表沉降的重要技术手段。针对露天矿受井工开采扰动的排土场区域,本文以某露天矿排土场为研究区,基于SBAS-InSAR技术并利用22景哨兵一号(Sentinel-1A)卫星影像,获取研究区的整体沉降分布特征,探究地下开采扰动对排土场稳定性的影响;同时基于哨兵二号(Sentinel-2)数据,探究地下开采扰动对地表植被生长状况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地下开采煤矿区域的地表沉降主要集中在6108工作面、4104工作面和4106工作面对应的地下开采扰动区,最大沉降值达-172 mm,而内排土场东部沉降最为严重,最大沉降值达到-572 mm;沿西北-东南方向选取的四条测线,监测结果表明,各测线均呈现出漏斗式沉降特征,且内排土场中心区域沉降值较大;根据时序形变监测发现,内排土场及地下开采扰动区的沉降范围随时间逐渐扩大,再结合应力分布特征发现,地下开采对于内排土场的扰动影响随时间也愈发扩大;外排土场地下开采引发的地表沉降导致地下水位下降与地表裂缝,一定程度上破坏了土壤的水分供给与植被生长环境。地表植被生长受到影响,并且NDVI值偏低。
关键词
地表沉陷
SBAS-InSAR
露天矿
排土场边坡
滑动模式
Keywords
surface subsidence
SBAS-InSAR
open-pit mine
dump slope
sliding mode
分类号
TD164 [矿业工程—矿山地质测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基于时序InSAR与改进LSTM的露天矿沉降分析与预测
3
作者
王辉
雷新鹏
栾博钰
邵杏红
刘庆雨
朱方印
机构
国网能源哈密煤电有限公司大南湖二号露天煤矿
中国矿业大学矿业工程学院
徐州数字空间矿山研究院
有限公司
出处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79-84,共6页
文摘
针对露天矿地表沉降监测精度不足、时序预测模型适应性弱的问题,本文提出一种基于时序InSAR技术与改进长短期记忆(LSTM)模型相结合的露天矿区沉降分析与预测方法。首先,本文利用SBAS-InSAR技术处理59景Sentinel-1卫星影像,获取矿区总体形变空间分布特征及毫米级的年平均沉降率;其次,基于传统的LSTM模型进行优化改进,引入编码器与解码器架构,构建沉降预测框架。研究结果表明:SBAS-InSAR监测精度较高;改进LSTM模型预测精度显著提升,四个点位平均绝对误差为1.946 mm、平均均方根误差为2.453 mm;传统LSTM模型四个点位的平均绝对误差为3.670 mm、平均均方根误差为4.560 mm;相较于传统LSTM模型,平均绝对误差和平均均方根误差分别至少降低了46.98%和46.21%。因此,时序InSAR与改进LSTM的融合方法在露天矿区沉降分析与预测中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
关键词
露天矿
时序InSAR
矿区地表沉降监测
改进型LSTM
沉降预测
Keywords
open-pit mine
time-series INSAR
surface subsidence monitoring of mining area
enhanced LSTM
subsidence prediction
分类号
TD824 [矿业工程—煤矿开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露天煤矿碎裂结构岩体滑坡参数反演及边坡失稳机理研究
臧建领
张凯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2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基于SBAS-InSAR和NDVI监测的露天矿排土场受扰动时空演化态势研究
臧建领
汪晶
张凯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2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基于时序InSAR与改进LSTM的露天矿沉降分析与预测
王辉
雷新鹏
栾博钰
邵杏红
刘庆雨
朱方印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2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