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燃准东煤电站锅炉沾污结渣特性及防治措施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
作者 卢啸风 李建波 +6 位作者 刘卓 黄中 辛胜伟 龙潇飞 王虎 苗闪闪 王泉海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8期7247-7263,I0013,共18页
新疆地区的准东煤预测储量高达3900亿t,然而煤灰的高沾污结渣倾向严重制约着准东煤在电站锅炉的安全经济利用。为了明晰沾污结渣机理,推动准东煤在电站锅炉的高比例掺烧甚至纯烧,该文从准东煤的无机组分组成、煤的成灰特性、灰的沉积特... 新疆地区的准东煤预测储量高达3900亿t,然而煤灰的高沾污结渣倾向严重制约着准东煤在电站锅炉的安全经济利用。为了明晰沾污结渣机理,推动准东煤在电站锅炉的高比例掺烧甚至纯烧,该文从准东煤的无机组分组成、煤的成灰特性、灰的沉积特性、电站锅炉受热面沾污结渣特性和防治措施5个方面对相关基础研究和工业应用情况进行总结。碱金属钠的释放、冷凝和低熔点组分的形成是沾污结渣主要原因,混煤和添加剂的使用以及燃烧调整是最常用的应对措施,降低炉膛出口烟气温度、优化受热面布置和吹灰方式是目前主流的炉型设计思路。开发完善新的炉型和技术手段有望为纯烧准东煤提供解决思路,但还需要应对燃准东煤电站锅炉灵活低碳发展过程的新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东煤 积灰 结渣 沾污 防治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露天煤矿碎裂结构岩体滑坡参数反演及边坡失稳机理研究
2
作者 臧建领 张凯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93-98,共6页
为了研究露天煤矿碎裂结构岩体参数确定难、边坡变形失稳频繁和控制难度大等问题,本文基于某露天煤矿北帮碎裂结构岩体的地质特征,采用滑坡参数反演确定滑坡区域的黏聚力和内摩擦角参数,对滑坡区域不同变形程度A、B两剖面进行数值模拟,... 为了研究露天煤矿碎裂结构岩体参数确定难、边坡变形失稳频繁和控制难度大等问题,本文基于某露天煤矿北帮碎裂结构岩体的地质特征,采用滑坡参数反演确定滑坡区域的黏聚力和内摩擦角参数,对滑坡区域不同变形程度A、B两剖面进行数值模拟,利用FLAC^(3D)软件分析了边坡失稳破坏模式下边坡变形、塑性区分布规律及边坡滑移模式,基于分析结果探讨了边坡角参数优化。研究结果表明:对北帮边坡的滑坡区域进行参数反演,得到杂色泥岩的黏聚力为32.46 kPa、内摩擦角20.29°。剖面A的最大临坡面位移达到9.3 m,最大竖直位移达到6.6 m,其拉伸破坏区主要集中在坡面中上部,剪切破坏区集中在坡脚和坡体中部,受拉剪破坏的影响较大;剖面B的最大临坡面位移达到0.017 m,最大竖直位移达到0.012 m,其拉伸破坏区较少,剪切破坏区集中在坡脚和坡体内部。确定了边坡的破坏模式为沿底板泥岩的顺层剪切-拉裂破坏模式,与现场观测的滑坡失稳现象一致;随着边坡角度的减小,安全系数呈非线性上升趋势,塑性区高度显著降低。当边坡角选取为40°时,安全系数为1.23,塑性区高度为6 m,此时能够有效保证边坡的稳定性。结合现场监测数据与数值模拟技术,精确反演了岩体力学参数,并揭示边坡失稳的力学机制,为类似地质条件下的边坡设计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露天煤矿 岩体参数 数值模拟 FLAC^(3D) 滑动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背压式供热机组供电煤耗折算方法 被引量:2
3
作者 陈鹏 李建锋 +4 位作者 韩琴 刘九洲 冷杰 丛日成 宋金礼 《洁净煤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S02期346-351,共6页
为准确评价背压式或抽背式燃煤供热机组能效水平,根据叠加原理建立背压式或抽背式燃煤供热机组煤耗折算方法,假定供热抽汽或汽轮机高背压排汽不供热,而是继续在汽轮机中膨胀做功,那么汽轮机组将多发电,将该虚拟电量与实发电量之和作为... 为准确评价背压式或抽背式燃煤供热机组能效水平,根据叠加原理建立背压式或抽背式燃煤供热机组煤耗折算方法,假定供热抽汽或汽轮机高背压排汽不供热,而是继续在汽轮机中膨胀做功,那么汽轮机组将多发电,将该虚拟电量与实发电量之和作为基准来计算机组的发电煤耗与供电煤耗。以3台不同类型的燃煤机组为例对该方法进行验证,结果表明,采用该方法折算机组煤耗时,折算的煤耗与纯凝状态下的煤耗值相差不超过2 g/kWh,相对误差不足1%,因此该方法能较真实的反映机组的实际能效水平,可用来对背压式或抽背式机组的能效水平进行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供热机组 供电煤耗 厂用电率叠加折算 背压式汽轮机相对内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植被类型对哈密南湖二号煤矿土壤修复研究
4
作者 龙一方 王梦 +2 位作者 黄长福 马伊琍 麻浩 《天津农业科学》 CAS 2021年第3期80-85,共6页
矿区的生态恢复已经受到全球各国的高度重视,大量未治理的矿区是造成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的重要诱因,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产生严重影响。为探究不同植被对干旱区矿区荒漠土壤的修复情况,以新疆哈密南湖二号矿区作为对象,研究了梭梭、竹... 矿区的生态恢复已经受到全球各国的高度重视,大量未治理的矿区是造成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的重要诱因,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产生严重影响。为探究不同植被对干旱区矿区荒漠土壤的修复情况,以新疆哈密南湖二号矿区作为对象,研究了梭梭、竹柳、枸杞、苜蓿、红柳、沙枣、甘草7种植被种类覆盖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及植被的生长状况,研究结果表明:(1)受灌溉方式和水质的影响,会造成土壤pH值增加,可能会产生盐碱化造成二次土地退化。(2)植被种植能够增加研究区内土壤中全氮、全磷、速效钾、碱解氮,但大部分会减少全钾的含量,对速效磷的含量影响并不显著。(3)苜蓿、甘草、竹柳和枸杞能够改善土壤,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4)从生态恢复效益来看,较为适宜种植的作物为苜蓿、甘草和梭梭,其中甘草和苜蓿又能产生较好的经济价值,适宜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修复效应 干旱区 土壤特征 植物生长 生态效益 哈密南湖二号煤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基固废用于生态修复的技术进展与环境风险分析 被引量:3
5
作者 邹淑平 赵锦生 +1 位作者 罗浩 刘汇东 《洁净煤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2期769-776,共8页
煤炭是我国重要的能源资源,但其开采和利用过程中产生大量煤基固体废弃物(煤矸石、粉煤灰、气化渣、脱硫石膏),目前以堆填为主的煤基固废处置方式对生态环境形成极大压力,已成为制约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为实现煤炭资源的可... 煤炭是我国重要的能源资源,但其开采和利用过程中产生大量煤基固体废弃物(煤矸石、粉煤灰、气化渣、脱硫石膏),目前以堆填为主的煤基固废处置方式对生态环境形成极大压力,已成为制约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为实现煤炭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目标,利用煤基固废进行生态修复已展示出优势潜力,成为科学研究和工程实践的热点。综述了煤矸石、粉煤灰、气化渣和脱硫石膏等煤基固废在采坑回填、矿区土地复垦、农业土壤改良、边际土地开发等方面的生态修复利用技术进展,探讨了煤基固废生态修复利用过程中的环境风险。建议全行业在加紧科研攻关和工程示范的基础上,应充分重视煤基固废生态利用过程污染控制标准及固废基产品标准的编制出台,央国企充分发挥其多产业要素集成优势做好煤基固废生态利用产业先导和商业模式创新,政府统筹共同践行“减污-降碳-扩绿-增长”协同推进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坑回填 土地复垦 土壤改良 边际土地开发 环境风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地面点云分割的露天矿山非结构化道路边界检测方法
6
作者 李得清 苏文中 《金属矿山》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89-195,共7页
矿用车辆在露天矿山道路上运行时,行驶前方受到灰尘、煤尘等干扰,极大影响了宽体车对道路边界等信息的感知,给智能矿山建设带来了严峻挑战。道路边界检测是宽体车安全运行的关键技术之一,获取道路边界信息可用于辅助宽体车的感知、规划... 矿用车辆在露天矿山道路上运行时,行驶前方受到灰尘、煤尘等干扰,极大影响了宽体车对道路边界等信息的感知,给智能矿山建设带来了严峻挑战。道路边界检测是宽体车安全运行的关键技术之一,获取道路边界信息可用于辅助宽体车的感知、规划和定位。针对灰尘、煤尘影响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点云分割的露天矿山非结构化道路边界检测方法。首先利用主成分分析法降维,用二次滤波优化点云数据;再通过扇环栅格化简化点云、基于法向量的地面点分割、基于区域增长的扇环邻域平面拟合、RANSAC算法优化地平面,对优化的平面进行水平校准,进一步对道路边界与路面形成的高度差进行特征提取;最后根据高度差和路沿、激光雷达及其雷达投影点构成的角度提取边界特征,采用最小二乘法拟合边界,从而提取出露天矿非结构化道路边界。在大南湖二号露天煤矿进行了道路边界检测试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有效实现了矿山道路边界检测,生成的接近实际路况的道路边界满足了车辆运行的实时性要求,为露天矿无人驾驶提供了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边界检测 地面分割 非结构化道路 二次滤波 RANSAC 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BAS-InSAR和NDVI监测的露天矿排土场受扰动时空演化态势研究
7
作者 臧建领 汪晶 张凯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99-104,共6页
时序InSAR监测技术因其高空间分辨率、全覆盖监测能力、非接触式数据获取优势,成为监测露天矿区地表沉降的重要技术手段。针对露天矿受井工开采扰动的排土场区域,本文以某露天矿排土场为研究区,基于SBAS-InSAR技术并利用22景哨兵一号(Se... 时序InSAR监测技术因其高空间分辨率、全覆盖监测能力、非接触式数据获取优势,成为监测露天矿区地表沉降的重要技术手段。针对露天矿受井工开采扰动的排土场区域,本文以某露天矿排土场为研究区,基于SBAS-InSAR技术并利用22景哨兵一号(Sentinel-1A)卫星影像,获取研究区的整体沉降分布特征,探究地下开采扰动对排土场稳定性的影响;同时基于哨兵二号(Sentinel-2)数据,探究地下开采扰动对地表植被生长状况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地下开采煤矿区域的地表沉降主要集中在6108工作面、4104工作面和4106工作面对应的地下开采扰动区,最大沉降值达-172 mm,而内排土场东部沉降最为严重,最大沉降值达到-572 mm;沿西北-东南方向选取的四条测线,监测结果表明,各测线均呈现出漏斗式沉降特征,且内排土场中心区域沉降值较大;根据时序形变监测发现,内排土场及地下开采扰动区的沉降范围随时间逐渐扩大,再结合应力分布特征发现,地下开采对于内排土场的扰动影响随时间也愈发扩大;外排土场地下开采引发的地表沉降导致地下水位下降与地表裂缝,一定程度上破坏了土壤的水分供给与植被生长环境。地表植被生长受到影响,并且NDVI值偏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表沉陷 SBAS-InSAR 露天矿 排土场边坡 滑动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时序InSAR与改进LSTM的露天矿沉降分析与预测
8
作者 王辉 雷新鹏 +3 位作者 栾博钰 邵杏红 刘庆雨 朱方印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79-84,共6页
针对露天矿地表沉降监测精度不足、时序预测模型适应性弱的问题,本文提出一种基于时序InSAR技术与改进长短期记忆(LSTM)模型相结合的露天矿区沉降分析与预测方法。首先,本文利用SBAS-InSAR技术处理59景Sentinel-1卫星影像,获取矿区总体... 针对露天矿地表沉降监测精度不足、时序预测模型适应性弱的问题,本文提出一种基于时序InSAR技术与改进长短期记忆(LSTM)模型相结合的露天矿区沉降分析与预测方法。首先,本文利用SBAS-InSAR技术处理59景Sentinel-1卫星影像,获取矿区总体形变空间分布特征及毫米级的年平均沉降率;其次,基于传统的LSTM模型进行优化改进,引入编码器与解码器架构,构建沉降预测框架。研究结果表明:SBAS-InSAR监测精度较高;改进LSTM模型预测精度显著提升,四个点位平均绝对误差为1.946 mm、平均均方根误差为2.453 mm;传统LSTM模型四个点位的平均绝对误差为3.670 mm、平均均方根误差为4.560 mm;相较于传统LSTM模型,平均绝对误差和平均均方根误差分别至少降低了46.98%和46.21%。因此,时序InSAR与改进LSTM的融合方法在露天矿区沉降分析与预测中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露天矿 时序InSAR 矿区地表沉降监测 改进型LSTM 沉降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干旱区煤矿废弃物利用的土壤配置及其对苏丹草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4
9
作者 李昊宇 王梦 +3 位作者 李阳 时威 麻浩 王文全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94-201,共8页
新疆干旱区煤矿开采利用过程中产生大量废弃物,如粉煤灰、火烧石等,且原生态环境恶劣,不利于植物生长。本文以粉煤灰、火烧石为试验材料,结合当地荒漠土设置土壤配方,并通过小区试验种植苏丹草(Sorghum sudanense(Piper)Stapf.)来验证... 新疆干旱区煤矿开采利用过程中产生大量废弃物,如粉煤灰、火烧石等,且原生态环境恶劣,不利于植物生长。本文以粉煤灰、火烧石为试验材料,结合当地荒漠土设置土壤配方,并通过小区试验种植苏丹草(Sorghum sudanense(Piper)Stapf.)来验证其效果。结果表明:在荒漠土中添加10%粉煤灰其土壤硬度降低5.94 kg·cm^(-2),土壤速效磷含量增加5.19 mg·kg^(-1);土壤表面覆盖火烧石可降低土壤水分的蒸发,覆石处理组总失水率仅为未覆石处理组的43.8%~58.8%。2019年4—8月通过小区试验种植苏丹草,在夏季高温干旱期,“荒漠土+10%粉煤灰+覆石”处理于灌溉后1~3 d,15∶30 TM时,石缝中地表温度显著低于荒漠土(CK)裸地温度,降低了2.07℃~12.57℃,昼夜温差减少4.54℃~14.17℃,含水率高于荒漠土(CK)裸地5.93%~10.84%。在“荒漠土+10%粉煤灰+覆石”的配土方式下,苏丹草长势显著好于荒漠土(CK)(p<0.05),其株高是CK的1.9倍,地上生物量是CK的5.9倍,地下生物量是CK的2.7倍。“荒漠土+10%粉煤灰+覆石”是一种有效的保水、促苗配土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矿 废弃物 粉煤灰 荒漠土 保水性 苏丹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燃煤机组非计划停运事件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3
10
作者 刘九洲 刘繁旭 +6 位作者 李建锋 吕俊复 黄中 冷杰 赵振宁 丛日成 宋金礼 《锅炉技术》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53-60,共8页
发电机组的非计划停运对于电厂的经济效益影响很大,防止机组出现非计划停运是电厂日常运行管理及维护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为寻找影响机组发生非计划停运事件的相关因素,为发电设备可靠性管理提供技术参考,对我国现役100 MW及以上容量... 发电机组的非计划停运对于电厂的经济效益影响很大,防止机组出现非计划停运是电厂日常运行管理及维护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为寻找影响机组发生非计划停运事件的相关因素,为发电设备可靠性管理提供技术参考,对我国现役100 MW及以上容量燃煤火电机组的非计划停运事件进行了统计与分析。结果显示:燃煤机组的非计划停运事件受锅炉高温受热面影响较大,同时裂纹与磨损是影响机组可靠性的两大主要技术原因。此外,燃煤机组的非计划停运事件与机组的服役年限、机组容量、运行时间、检修时间以及检修次数均有一定的相关性,因此电厂需从运维管理、检修管理以及人员管理等多方面加大投入,以提高机组的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煤机组 可靠性管理 非计划停运 运行管理 机组检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哈密大南湖二矿区土壤理化性质分析 被引量:2
11
作者 王梦 张继卫 +4 位作者 李昊宇 李阳 麻浩 时威 王文全 《陕西农业科学》 2020年第3期70-76,共7页
主要以新疆哈密露天煤矿为研究对象,对其土壤理化指标进行分析,以期为矿区生态修复提供基础数据支撑。对哈密矿区土壤进行采样分析,参照国家标准对土壤理化进行分析测定。哈密矿区土壤有机质平均值为21.13 g·kg^-1,在营养物质含量... 主要以新疆哈密露天煤矿为研究对象,对其土壤理化指标进行分析,以期为矿区生态修复提供基础数据支撑。对哈密矿区土壤进行采样分析,参照国家标准对土壤理化进行分析测定。哈密矿区土壤有机质平均值为21.13 g·kg^-1,在营养物质含量分级中为中级,总盐含量处在3.98~37.14 g·kg^-1的范围内,平均值9.72 g·kg^-1,全氮含量在0.12 g·kg^-1,碱解氮含量在30.99 mg·kg^-1,全磷含量在0.21g·kg^-1,速效磷含量在1.12 mg·kg^-1,全钾含量在2.82 g·kg^-1,速效钾含量在1079.09 mg·kg^-1。该矿区土壤为荒漠土,pH值为8.62,成碱性土壤,其中阳离子以Na为主,阴离子以Cl-为主,盐分组成整体为氯化物—硫酸盐。全氮、速效磷、全钾含量极低,碱解氮、全磷含量很低,速效钾含量很高。有机质含量中等但分布不均,总盐含量很高。土壤重金属Cu、Cd含量超出《土壤环境质量标准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GB 15618-2018)》中筛选值的标准,未超过管控值的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区 土壤 理化指标 哈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哈密大南湖二矿矿区植物分布情况调查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王梦 张继卫 +5 位作者 马伊琍 申吴燕 雪热提江·麦提努日 麻浩 时威 吐尔逊娜依·热依木 《绿色科技》 2019年第22期21-25,共5页
为大南湖二矿生态建设筛选适合植物种类。采用植物调查方法对生态建设区的原生乡土植物、矿区引进植物以及人工引进非目标植物进行了实地调查并分析了其分布情况。研究结果发现:该区植物共11科,23属,24种。植物科、属数差异很大。在矿... 为大南湖二矿生态建设筛选适合植物种类。采用植物调查方法对生态建设区的原生乡土植物、矿区引进植物以及人工引进非目标植物进行了实地调查并分析了其分布情况。研究结果发现:该区植物共11科,23属,24种。植物科、属数差异很大。在矿区分布的各类植物中:禾本科广泛分布矿区办公区前公园绿地、公路两旁、小型人工湿地。人工引进非目标植物种类中禾本科植物种类占大多数。提出了在矿区生态建设植物中耐盐碱的豆科植物种类,在矿区修复中可以改善土壤肥力,可以选择为矿区生态建设种;为增加矿区生态建设植物的观赏效果可加入耐盐碱其它科属的观花植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哈密大南湖二矿 植物分布 适合矿区植物种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哈密大南湖二矿区种植不同植物后表层土壤水盐分布变化规律的研究
13
作者 王梦 粟玲 +3 位作者 张继卫 马伊琍 何建霄 麻浩 《天津农业科学》 CAS 2022年第2期87-90,共4页
为了修复哈密大南湖二矿因采矿而破坏的区域,采用野外监测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分别于2018年在破坏区移栽植物(胡杨、竹柳、红柳、梭梭、枸杞、苜蓿、苏丹草、红豆草),于2019年在移栽植物周围(10 cm处记为A和20 cm处记为B)分别采集0~... 为了修复哈密大南湖二矿因采矿而破坏的区域,采用野外监测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分别于2018年在破坏区移栽植物(胡杨、竹柳、红柳、梭梭、枸杞、苜蓿、苏丹草、红豆草),于2019年在移栽植物周围(10 cm处记为A和20 cm处记为B)分别采集0~10 cm(A0—10和B0—10)和10~20 cm(A10—20和B10—20)的土壤样品,测定土壤含水量、电导率、pH值,分析水盐分布的变化状况。结果表明:种植不同植物后,土壤含水量均较原始土壤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其中A10—20、B0—10、B10—20均以梭梭处理的增幅最大;土壤pH值和电导率均较原始土壤有不同程度的下降,A0—10、A10—20、B0—10、B10—20分别以胡杨、苏丹草、红柳、梭梭处理土壤pH值下降幅度最大,A0—20和B0—20分别以竹柳和苏丹草处理土壤电导率下降幅度最大。综合而言,本试验中的8种植物对采矿而破坏区域的土壤均有一定的改良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区 植物 土壤 盐分 水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哈密大南湖二矿草本植物示范区植物生长生理指标对比分析
14
作者 李江龙 申吴燕 +5 位作者 王梦 程志义 张继卫 马伊琍 麻浩 吐尔逊娜依·热依木 《绿色科技》 2020年第23期93-95,共3页
采用实地种植的方法对6种耐盐草本植物种植情况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发现:黑麦草、高冰草、苇状羊茅、紫花苜蓿、甘草、红豆草等在哈密大南湖二矿均出苗,生长状况较为良好。6种植物中黑麦草的电导率值明显高于其它5种植物。叶绿素含量... 采用实地种植的方法对6种耐盐草本植物种植情况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发现:黑麦草、高冰草、苇状羊茅、紫花苜蓿、甘草、红豆草等在哈密大南湖二矿均出苗,生长状况较为良好。6种植物中黑麦草的电导率值明显高于其它5种植物。叶绿素含量豆科植物均高于禾本科植物,叶绿素受盐胁影响相对较小。6种植物的根、茎、叶的Na^+/K^+有显著差异(P<0.05)。除甘草外,各植物根的Na^+/K^+均大于茎和叶。植物的成活完成了此次研究为哈密大南湖二矿生态修复区的草本植物选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哈密大南湖二矿 草本植物示范区 豆科 禾本科 生长生理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矿用CO吸收剂的优选与应用
15
作者 康延雷 赵亚明 师吉林 《中国煤炭》 2022年第11期41-45,共5页
为解决常规注氮、注浆、堵漏等措施无法有效解决低变质煤层综采工作面生产期间CO浓度异常的问题,选择氯化亚铜(CuCl)作为CO吸收剂基础物质,以选出的5种试剂为实验对象,设计了单一混合实验和复配实验,根据实验溶液所在锥形瓶内CO气体的... 为解决常规注氮、注浆、堵漏等措施无法有效解决低变质煤层综采工作面生产期间CO浓度异常的问题,选择氯化亚铜(CuCl)作为CO吸收剂基础物质,以选出的5种试剂为实验对象,设计了单一混合实验和复配实验,根据实验溶液所在锥形瓶内CO气体的最低体积分数、稳定体积分数和稳定时长等指标,优选出了以氯化亚铜(CuCl)、氯化铵(NH_(4)Cl)和尿素这3种物质组成的CO吸收剂,且其最优质量比为1∶4∶2,并在国网能源哈密煤电有限公司大南湖一矿1307综采工作面进行了现场应用。应用结果表明,喷酒CO吸收剂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煤体的低温氧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吸收剂 复配实验 最优配比 现场应用 低温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进Retinex-Net的露天矿低质图像增强算法 被引量:5
16
作者 孟保威 陈曦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21-228,共8页
露天矿低质图像增强是无人驾驶宽体车感知系统的重要环节,单目相机获取的图像易受到矿区粉尘、雨雪雾、剧烈震动等多种因素影响。针对传统图像增强算法在处理露天矿图像时存在噪声大、图像颜色失真等问题,提出了改进Retinex-Net算法对... 露天矿低质图像增强是无人驾驶宽体车感知系统的重要环节,单目相机获取的图像易受到矿区粉尘、雨雪雾、剧烈震动等多种因素影响。针对传统图像增强算法在处理露天矿图像时存在噪声大、图像颜色失真等问题,提出了改进Retinex-Net算法对露天煤矿图像进行增强。使用循环对抗生成网络和双通道残差网络来改进增强和去噪部分。循环对抗生成网络通过学习低光照图像和正常光照图像之间的映射关系,生成更自然和真实的增强结果。双通道残差网络通过同时处理亮度和色度信息,有效去除低光照图像中的噪声和伪影。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在客观和主观评价指标上均优于现有方法。所提改进Retinex-Net算法为解决露天矿图像质量问题提供了一种有效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露天矿 无人驾驶宽体车 图像增强 Retinex-Ne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Harris3D-FPFH-MC的露天矿三维高精地图重建算法
17
作者 张继卫 张晶 张博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214-219,共6页
三维高精地图是露天煤矿智能运输系统的基础,针对露天煤矿大尺度高度变化场景的三维建图一致性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Harris3D-FPFH-MC的三维地图重建方法。首先,采用改进动态半径滤波法对原始点云数据进行预处理,去除点云中的噪声点;其次... 三维高精地图是露天煤矿智能运输系统的基础,针对露天煤矿大尺度高度变化场景的三维建图一致性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Harris3D-FPFH-MC的三维地图重建方法。首先,采用改进动态半径滤波法对原始点云数据进行预处理,去除点云中的噪声点;其次,采用RANSAC法提取地面点云,对提取的三维点云采用最小二乘法构建地面平面方程;然后,采用Harris3D-FPFH扩展特征矢量,形成关键点的249维描述矢量,基于相互一致性法获取点云匹配对,计算2帧点云之间的旋转和平移矩阵,构建三维地图;最后,在地图优化环节,增加延迟环节实现构建地图的后端优化。试验结果表明:所提算法与传统Lio_Sam、Lego_Loam等算法比较,减少了绝对轨迹误差和相对位姿误差,提高了露天煤矿三维地图精度,有效避免了结构相似场景导致地图闭环错误或无法闭环的问题,保证了构建地图的精度和鲁棒性,为点云配准技术在煤矿中的应用提供了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露天矿 三维地图构建 点云配准 后端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湿法脱硫除雾器不同工艺长周期运行对比解析
18
作者 张新旭 蒋恒 +1 位作者 贾西部 孙若晨 《锅炉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9-74,79,共7页
石灰石-石膏湿法脱硫工艺中,如何稳定地控制除雾器差压,是其安全运行的重要因素之一。结合某坑口电厂4台机组脱硫系统的配置现状,在规避机组之间差异化的前提下,对4台机组脱硫除雾器相关的历史运行数据进行归纳统计,通过纵向分析说明每... 石灰石-石膏湿法脱硫工艺中,如何稳定地控制除雾器差压,是其安全运行的重要因素之一。结合某坑口电厂4台机组脱硫系统的配置现状,在规避机组之间差异化的前提下,对4台机组脱硫除雾器相关的历史运行数据进行归纳统计,通过纵向分析说明每台机组除雾器的历史运行状况,并通过横向分析指出运行调整和工艺设计两个层面实际存在的问题。设计层面主要存在除雾器选型配置不合理、冲洗水系统设计考虑不全面等问题;运行层面主要存在除雾器平均水耗量、除雾器冲洗频率、除雾器冲洗水泵的平均流量、吸收塔浆液密度控制等问题。研究内容有助于除雾器运行现状的预判,并对实际生产中的运行调整具有最直接的指导和优化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法脱硫 除雾器差压 历史数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动覆岩破坏演化特征模型实验与分析 被引量:11
19
作者 来兴平 王春龙 +2 位作者 单鹏飞 崔峰 康延雷 《西安科技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51-156,共6页
采动覆岩破坏演化特征研究对煤炭安全开采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以新疆哈密大南湖一矿1303工作面为研究对象,根据开采技术条件,构建采动覆岩破坏演化特征实验模型;分析覆岩运移特征与声发射监测信息,揭示了采动覆岩单次破裂及来压过程中多... 采动覆岩破坏演化特征研究对煤炭安全开采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以新疆哈密大南湖一矿1303工作面为研究对象,根据开采技术条件,构建采动覆岩破坏演化特征实验模型;分析覆岩运移特征与声发射监测信息,揭示了采动覆岩单次破裂及来压过程中多次破裂的能量耗散与演化特征,其历程分别为"释放-积聚-释放"与"裂隙扩展-破裂-垮落"。借助钻孔电视判定覆岩破坏演化高度,结果表明:工作面开挖后,覆岩破坏高度随模型开采持续增加,但受下方煤岩体碎胀效应影响,覆岩破坏高度增幅随来压次数增加而逐渐降低。工作面推进至246.4 m时,破裂岩块间形成稳定的挤压平衡结构,工作面达到充分采动状态,采动覆岩破坏高度峰值为96.0 m.相关研究成果为指导工程实践提供了定量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型实验 采动覆岩破坏演化特征 声发射 钻孔电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2种植物萌发期耐盐性筛选 被引量:13
20
作者 申吴燕 吐尔逊娜依·热依木 +5 位作者 雪热提江·麦提努日 邓婷婷 黄长福 王梦 马伊王利 麻浩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912-1920,共9页
【目的】研究12种植物萌发期耐盐性,为盐渍化土壤生态恢复选取耐盐碱的多年生草本植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披碱草、碱茅、扁穗冰草、高冰草、狗牙根、无芒雀麦、紫花苜蓿、沙打旺、红豆草、甘草、苦豆子和草木樨种子为材料,在萌发... 【目的】研究12种植物萌发期耐盐性,为盐渍化土壤生态恢复选取耐盐碱的多年生草本植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披碱草、碱茅、扁穗冰草、高冰草、狗牙根、无芒雀麦、紫花苜蓿、沙打旺、红豆草、甘草、苦豆子和草木樨种子为材料,在萌发期用NaCl溶液在0.0%(CK)、0.5%、1.0%、1.5%、2.0%不同浓度下进行盐胁迫处理,测定每种植物的每日发芽数、根长、芽长,计算出植物的相对发芽率、相对发芽指数、相对发芽势、相对伤害率、相对根芽比,并采用隶属函数计算不同植物的耐盐性得分。【结果】各种植物种子受到盐胁迫抑制,各个生长指标随NaCl浓度的增加呈下降的趋势。12种植物耐盐性得分排列顺序为甘草>高冰草>碱茅>披碱草>苦豆子>扁穗冰草>紫花苜蓿>红豆草>草木樨>无芒雀麦>沙打旺>狗牙根。【结论】哈密大南湖二矿生态修复区盐碱地生态修复可以优先考虑甘草、高冰草、碱茅、披碱草、苦豆子等多年生草本植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aCl盐胁迫 种子萌发 多年生草本植物 耐盐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