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复杂模型下电力系统暂态稳定性量化分析的算例筛选
1
作者 彭慧敏 薛禹胜 +2 位作者 刘庆龙 黄天罡 薛峰 《电力系统自动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145-153,共9页
为在保证大规模可再生能源接入及混合输电等复杂因素下电力系统暂态稳定性量化分析强壮性的前提下,提高算例筛选算法的加速比,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将已在简单模型下满足工程应用要求的准定量的分类法与在复杂模型下精确的定量分析法相集成... 为在保证大规模可再生能源接入及混合输电等复杂因素下电力系统暂态稳定性量化分析强壮性的前提下,提高算例筛选算法的加速比,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将已在简单模型下满足工程应用要求的准定量的分类法与在复杂模型下精确的定量分析法相集成。首先,在多步泰勒展开所得轨迹中提取能表征复杂因素影响敏感性及多摆稳定可信度的机理特征指标,预判复杂模型的影响程度并自适应调整分类阈值。然后,通过在数值积分和多步泰勒展开之间的自适应切换,近似计及复杂模型的影响,并引入自适应的变步长来减少计算量,实现双层的分类筛选。在4个工程系统中的近2万个算例中考核了该算法框架的有效性和强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模型 暂态稳定性 人工智能 算例筛选 敏感性分析 多步泰勒展开 自适应变步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计及温控负荷时变特性的电力负荷恢复分布鲁棒随机优化
2
作者 陈昌铭 薛禹胜 +4 位作者 李泽 马欢 谭贝斯 林振智 文福拴 《电力系统自动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4期109-119,共11页
电力系统大停电后,合理有效的负荷恢复策略可以减少经济损失及对社会的负面影响,而温控负荷特性和源/荷不确定性又都会影响决策的效果。对此,文中提出一种计及温控负荷时变特性的分布鲁棒随机优化方法。首先,提出基于逆向思维法的温控... 电力系统大停电后,合理有效的负荷恢复策略可以减少经济损失及对社会的负面影响,而温控负荷特性和源/荷不确定性又都会影响决策的效果。对此,文中提出一种计及温控负荷时变特性的分布鲁棒随机优化方法。首先,提出基于逆向思维法的温控负荷时变特性线性化建模与负荷恢复价值修正方法。然后,分别采用Wasserstein距离和条件风险价值理论构建负荷恢复过程中的源/荷不确定性模型,通过分布鲁棒随机优化理论对源荷不确定性产生的恢复安全风险进行成本性量化。进而,遵循“分级分批、逐步恢复”的实际工程需求,构建电力系统负荷恢复的多目标分布鲁棒随机优化模型,并基于层次分析法进行去量纲化处理,旨在最大化电力系统的负荷恢复净效益;采用强对偶理论和近似上界法对所提模型进行线性化处理,以提高模型求解效率。对某实际电力系统的125节点修正模型仿真表明,上述方法能有效反映温控负荷的时变特性,应对源与荷的不确定性,提高了负荷恢复净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负荷恢复 温控负荷 时变特性 分布鲁棒随机优化 Wasserstein距离 条件风险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风电场接入弱电网控制耦合振荡分析及解耦抑制策略
3
作者 孙素娟 侯凯 +3 位作者 孙立鑫 过亮 孔祥梅 曲慧星 《电力系统自动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4期54-64,共11页
随着中国沙漠、戈壁和荒漠地区大型风电基地风电场的短路比持续降低,跟网型风电并网系统控制耦合引起的次同步振荡风险逐步增加,亟须深入分析系统控制耦合振荡原理,提出可适应极低短路比的抑制策略。文中基于直驱型风电场接入弱交流电... 随着中国沙漠、戈壁和荒漠地区大型风电基地风电场的短路比持续降低,跟网型风电并网系统控制耦合引起的次同步振荡风险逐步增加,亟须深入分析系统控制耦合振荡原理,提出可适应极低短路比的抑制策略。文中基于直驱型风电场接入弱交流电网系统的传递函数,分析了各控制环节对系统稳定性的影响以及振荡分量的传播通路,揭示了控制环节带宽重叠引起系统滞后相角叠加效应导致控制耦合振荡的机理;然后,依据上述分析,提出了基于电源近端电压虚拟采样的控制解耦策略,该方法在锁相环和并网电压前馈环节阻断了振荡分量的传播,大幅减轻了滞后相角叠加效应,从根本上解决了控制耦合振荡问题,且避免了常规电流环陷波器阻断法难以兼顾动态性能和抑制效果的问题。验证结果表明:在风机接入点极低短路比下,所提方法可以快速有效地抑制振荡,并能适应不同的振荡频率,且不依赖于系统电感参数的准确性;控制器在环测试进一步验证了所提方法易于工程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驱型风电场 跟网型控制 弱电网 次同步振荡 短路比 传递函数 阻断法 电源近端电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压直流输电系统故障电流控制策略及其应用
4
作者 卢东斌 俞翔 +3 位作者 黄志岭 李海英 卢宇 吕彦北 《电力系统自动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6期197-207,共11页
现有高压和特高压直流输电系统故障时,其整流侧和逆变侧的换流器会协调配合,通过换流器移相、投旁通对、闭锁等控制方法来抑制故障电流。根据不同的故障位置,采用不同的控制方式以及时序配合,形成不同的闭锁方式,包括极X闭锁、极Y闭锁、... 现有高压和特高压直流输电系统故障时,其整流侧和逆变侧的换流器会协调配合,通过换流器移相、投旁通对、闭锁等控制方法来抑制故障电流。根据不同的故障位置,采用不同的控制方式以及时序配合,形成不同的闭锁方式,包括极X闭锁、极Y闭锁、极Z闭锁、换流器X闭锁和换流器Y闭锁等。进一步,通过跳交流开关、分极中性线开关、合旁通开关来隔离故障。然而,现有换流器故障时的控制方式仅考虑处理故障,并未考虑对交流系统的冲击,在弱交流系统会产生严重过电压,在部分接地故障下,也并不能有效抑制故障电流。文中提出一种高压直流输电故障控制方法,故障时通过控制故障两端的换流器直流电流相等来有效抑制故障电流。同时,换流器继续消耗无功功率,与交流滤波器切除进行配合,有效抑制了交流过电压。最后,针对极区、双极区和直流线路的故障分别介绍其故障控制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直流输电系统 闭锁 过电压 故障电流 换流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然灾害下流域水库的产汇流过程对发电碳排放量的影响
5
作者 章坚民 徐益珑 +3 位作者 薛禹胜 王雨宽 薛峰 常康 《电力系统自动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13,共13页
对于新能源占比逐渐提高的新型电力系统,自然灾害不仅会对电力设备及系统产生物理及功能损坏,也会通过一次能源过程及特征改变引发可再生能源发电量或储能下降,导致其减碳能力下降,碳排放量增加。以水库水电站为例,其一次能源为流域汇... 对于新能源占比逐渐提高的新型电力系统,自然灾害不仅会对电力设备及系统产生物理及功能损坏,也会通过一次能源过程及特征改变引发可再生能源发电量或储能下降,导致其减碳能力下降,碳排放量增加。以水库水电站为例,其一次能源为流域汇集的入库水流和具有势能的水库水体,受到流域气象、地质地貌、水文河流、人类活动、人类工程以及诱发的山火、暴雨、洪水、滑坡等多灾种的严重影响。首先,文中提出了基于流域产汇流机理的水库入流及水库防洪调度仿真计算模型,揭示了多灾害以及信息失误对该调度模型的各类影响机理。大量仿真计算揭示了流域气象-自然灾害-信息对水库水电站一次能源过程和发电、泄洪及电力系统发电碳排放量增加的影响;仿真计算结果显示,山火、暴雨、洪水、滑坡等4类自然灾害以及信息错误导致的水库水电站及电力系统发电碳排放量增加是显著的,验证了自然灾害通过改变一次能源过程对新型电力系统减碳功能的重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电力系统 自然灾害 一次能源 可再生能源 碳排放 产汇流 水电站 防洪调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强化学习的高比例新能源电网多时段在线预防控制策略
6
作者 姜涛 郄朝辉 +2 位作者 李威 李兆伟 吴雪莲 《电力系统自动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8期159-169,共11页
随着新能源渗透率持续提升,新能源机组出力预测误差导致电网实际运行方式与计划运行方式之间的偏差不断扩大,尤其是未来多个时段的运行方式偏差会加剧电网不满足N-1准则的风险。现有单时段在线预防控制策略未充分利用多时段预测信息,难... 随着新能源渗透率持续提升,新能源机组出力预测误差导致电网实际运行方式与计划运行方式之间的偏差不断扩大,尤其是未来多个时段的运行方式偏差会加剧电网不满足N-1准则的风险。现有单时段在线预防控制策略未充分利用多时段预测信息,难以有效地识别和削减多时段电网安全隐患。为此,提出了一种高比例新能源电网多时段在线预防控制策略,将监测信息从单一时间断面扩展至多个时间断面,实现对储能机组充放电、常规机组启停等长周期资源的控制时序优化,有效改善由实际运行方式偏差引发的多时段电网安全风险。通过离线训练与在线决策相结合来降低在线优化决策的计算量,并进一步结合融合先验知识的强化学习算法加快预防控制序列优化速度。实际电网算例验证表明,所提策略能够显著提升电网运行的安全性与稳定性,为高比例新能源电网安全运行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防控制 预测 不确定性 先验知识 新能源 强化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风电低电压穿越和脱网并存下电网暂态频率轨迹在线预测
7
作者 姜涛 吕亚洲 +3 位作者 刘福锁 李威 赖业宁 薛峰 《电力系统自动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45-154,共10页
国外大停电事故表明,海量不同新能源在受扰后可能存在低电压穿越和脱网并存的场景,对系统整体功率冲击呈现出复杂的非线性动态变化,暂态频率轨迹预测愈加困难。现有频率轨迹预测分析方法通常仅考虑低电压穿越或脱网的单一扰动形式,且缺... 国外大停电事故表明,海量不同新能源在受扰后可能存在低电压穿越和脱网并存的场景,对系统整体功率冲击呈现出复杂的非线性动态变化,暂态频率轨迹预测愈加困难。现有频率轨迹预测分析方法通常仅考虑低电压穿越或脱网的单一扰动形式,且缺乏实用可行的工程应用方案,难以对频率不安全的场景进行预警或预控。为此,文中首先分析了低电压穿越过程中风电出力分布特性引起有功功率恢复差异的机理及对系统功率冲击的影响;其次,考虑阶跃、非阶跃等多种功率扰动形式,提出了计及风电低电压穿越复杂恢复和脱网并存下的电网频率响应模型;然后,提出了基于“离线分档建模、在线快速预测、临界追加校验”的工程应用方案;最后,通过美国新英格兰10机39节点测试系统和某实际电网算例仿真验证了所提模型及方法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比例新能源 低电压穿越 脱网 暂态频率 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直流电压同步的构网型直驱风电机组暂态控制方法 被引量:4
8
作者 邓桢彦 王晗 +3 位作者 周少泽 曹云峰 王伟 蔡旭 《电力系统自动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12,共11页
“双高”电力系统呈现出弱惯量、低短路比特性,跟网型新能源无法自主提供系统所需的暂态频率和电压支撑,采用构网型控制被视为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构网型变流器体现为电压源特性,然而受限于功率器件的过流能力有限,故障下其暂态电流控... “双高”电力系统呈现出弱惯量、低短路比特性,跟网型新能源无法自主提供系统所需的暂态频率和电压支撑,采用构网型控制被视为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构网型变流器体现为电压源特性,然而受限于功率器件的过流能力有限,故障下其暂态电流控制是难题。全功率直驱风电机组可采用直流电压同步实现构网,并附加电流控制环路抑制暂态电流以实现故障穿越。然而,该方法仍存在故障发生和恢复瞬间的冲击电流,容易导致变流器因控制策略保护而失去暂态支撑能力。针对该问题,通过对直流电压同步构网型全功率风电机组在电网故障下的短路电流产生机理及功率响应机制进行分析,提出一种改进暂态控制方法。该方法采用电压矢量限幅器实现内电势与故障电压的快速匹配以限制短路电流的稳态分量,并引入自适应调节虚拟电阻以抑制短路电流的暂态分量。此外,在故障期间闭锁同步环路和无功环路,以维持机组的电压源特性实现自发功率响应。通过仿真和实验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网型控制 风电机组 直流电压同步 暂态响应 短路电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杂地形和土壤电导率对雷电电磁波传播影响及雷电定位优化 被引量:1
9
作者 王宇 谷山强 +3 位作者 冯万兴 李健 李哲 赵多青 《高电压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912-1921,共10页
针对已有雷电电磁波传播研究主要通过理论分析或假设来获得定性影响规律,研究结果对雷电监测应用支撑不足的问题,该文构建了考虑真实复杂地形和土壤电导率分布的雷电电磁波传播模型,并以西藏电网广域雷电监测系统为研究对象,专门针对雷... 针对已有雷电电磁波传播研究主要通过理论分析或假设来获得定性影响规律,研究结果对雷电监测应用支撑不足的问题,该文构建了考虑真实复杂地形和土壤电导率分布的雷电电磁波传播模型,并以西藏电网广域雷电监测系统为研究对象,专门针对雷电探测站开展了雷电电磁波传播时延和幅值变化的定量计算,在此基础上提出适用于工程应用的雷电定位优化方法。结果表明:1)雷电电磁波接收时间主要受地形影响,在西藏63个探测站300 km范围内,复杂地形可导致接收时间最大延迟6μs;而雷电电磁波幅值受到地形和土壤电导率共同影响,地形主要通过波形的折反射增加幅值,而有限土壤电导率对波形幅值造成衰减。在地形相对平坦地区,电导率分布对幅值影响较为明显,电导率可造成幅值衰减1/3;而在地形复杂地区,地形的影响则占主导,可增强波形幅值达1倍以上。2)考虑地形和土壤电导率后,西藏电网雷电监测系统需要修正的雷电定位位置误差主要分布在400 m内,定位误差在0~200 m和200~400 m的区域占比约70%;定位误差400~600 m、600~800 m的区域占比约15%。雷电流经校正后在大部分地区雷电流值减小,减小的区域占比约9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地形 土壤电导率 雷电电磁波 雷电流 雷电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虚拟同步发电机主导系统稳定性分析方法及提高措施综述 被引量:1
10
作者 胡秦然 巫绍辉 +5 位作者 韩汝帅 张旺 钱涛 全相军 侯凯 吴在军 《电力系统自动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2期11-30,共20页
电网中电力电子设备的占比不断增加,其转动惯量的缺失以及与电网复杂的交互作用导致电力系统,特别是几乎全电力电子化的微电网系统面临严峻的频率安全挑战。虚拟同步发电机(VSG)技术通过模拟传统同步发电机的外特性,为电网提供了有效的... 电网中电力电子设备的占比不断增加,其转动惯量的缺失以及与电网复杂的交互作用导致电力系统,特别是几乎全电力电子化的微电网系统面临严峻的频率安全挑战。虚拟同步发电机(VSG)技术通过模拟传统同步发电机的外特性,为电网提供了有效的虚拟惯性支撑,未来将出现多VSG协同支撑新型电力系统运行的场景。确保VSG技术引入后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是该技术能否大规模应用的关键,故需要重点研究VSG技术的稳定性问题。文中首先综述了主配电网中的VSG稳定性研究进展,介绍了VSG技术原理,梳理了电流源型VSG和电压源型VSG的拓扑结构和特性。接着,针对VSG单机本体到多机协同,详细介绍了小信号稳定和暂态稳定的主流分析方法和稳定性提升措施。然后,聚焦于微电网应用中VSG技术的稳定性问题,从微电网初建阶段到常态化调度阶段,从设备层面到系统层面,全时序多层次分析了VSG技术在其中面临的稳定性难点。最后,给出了VSG技术稳定性研究后续发展的设想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电力系统 虚拟同步发电机 小信号稳定性 暂态稳定性 微电网 黑启动 集群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互补约束和绝对值线性化松弛的日前无功计划优化
11
作者 黄华 徐泰山 +3 位作者 高宗和 柏琳 陆进军 涂孟夫 《电力系统自动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56-169,共14页
为高效求解大规模非线性含多时段耦合绝对值约束和整数变量的日前无功计划优化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互补约束和绝对值线性化松弛的两阶段优化算法。通过线性化方法松弛多时段耦合绝对值约束,并基于互补条件和离散变量等价转换,将原问题... 为高效求解大规模非线性含多时段耦合绝对值约束和整数变量的日前无功计划优化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互补约束和绝对值线性化松弛的两阶段优化算法。通过线性化方法松弛多时段耦合绝对值约束,并基于互补条件和离散变量等价转换,将原问题转换为含互补约束的连续数学规划问题。将求解步骤分为两个阶段,并采用内点法依次求解。首先,不计互补约束,快速获得离散变量近似优化解;然后,求解含互补约束的完整模型以获得离散变量和连续变量的精确优化解。此外,为减少内点法迭代时综合海森矩阵的计算量,提出了一种快速稀疏存储计算方法。IEEE 118节点等标准测试系统和实际省级电网的仿真结果表明了所提算法的有效性、快速性及其在实际大规模电力系统的工程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前无功计划 动态无功优化 混合整数规划 绝对值线性化松弛 互补约束 内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独立微电网电动机负载参与快速频率响应的调频方法
12
作者 方琰 黎静华 +2 位作者 兰飞 谢玲玲 赖业宁 《电力系统自动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7期122-132,共11页
电动机参与快速频率响应(FFR)是提高独立微电网频率稳定性的重要措施之一。然而,现有电机调频方法在面对频率扰动时,其功率输出往往在初期达到理论最大值后逐渐下降,限制了对系统频率恢复的支持能力。此外,电机转速恢复与系统频率之间... 电动机参与快速频率响应(FFR)是提高独立微电网频率稳定性的重要措施之一。然而,现有电机调频方法在面对频率扰动时,其功率输出往往在初期达到理论最大值后逐渐下降,限制了对系统频率恢复的支持能力。此外,电机转速恢复与系统频率之间的协调至关重要。若电机转速恢复过快,可能会加剧功率波动,增加一次调频的负担,甚至引发频率二次跌落。相反,若电机转速恢复过慢,则会影响电机在FFR中的作用效果。因此,在设计控制策略时,必须充分考虑系统频率与电机转速之间的协调,以确保FFR的高效执行。为此,提出基于模型预测控制(MPC)的电动机FFR控制方法。分析了FFR控制的要求,据此采用一种可以使电机快速准确跟踪FFR功率指令的方法,提出系统频率与电机转速恢复相协调的控制策略,设计了能够快速求解最优控制指令的MPC控制器,实现电机整个FFR过程的优化控制。最后,基于独立微电网实时仿真模型开展仿真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可改善电机FFR作用效果,提高微电网频率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电网 柔性负荷 电动机 快速频率响应 模型预测控制 调频 稳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计及自动电压控制系统限值优化调整的配电网调压策略
13
作者 孙华鹏 丁孝华 +2 位作者 吴志 郑舒 徐政 《电力系统自动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2期184-193,共10页
针对高比例分布式电源接入下薄弱配电网馈线末端电压越限问题,从变电站端角度提出了计及自动电压控制(AVC)限值调整的配电网调压策略。首先,对配电网中主要可调设备和九区图控制策略进行线性化建模处理;然后,采用增强Epsilon约束法求解... 针对高比例分布式电源接入下薄弱配电网馈线末端电压越限问题,从变电站端角度提出了计及自动电压控制(AVC)限值调整的配电网调压策略。首先,对配电网中主要可调设备和九区图控制策略进行线性化建模处理;然后,采用增强Epsilon约束法求解计及AVC限值调整的配电网多目标优化问题的Pareto前沿;最后,利用IEEE 33节点标准算例和中国浙江省某实际多馈线配电系统对所提方法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可以降低可调设备日动作次数,提高设备使用寿命,并有效改善高比例光伏接入下的配电网电压波动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配电网 多目标优化 增强Epsilon约束法 自动电压控制 分布式电源 九区图法 电压越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整体还原论视角下的输电线路复合灾害故障率评估——(一)框架设计 被引量:3
14
作者 薛禹胜 常康 +1 位作者 郁琛 薛峰 《电力系统自动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9-31,共13页
全球变暖趋势增加了复合灾害发生的可能性。复合灾害下输电线路故障率的准确评估是电网风险预警和应急决策的量化基础。按灾种独立事件累积故障率的方法,既不能反映灾害演化的时变性,又不能反映灾种间相互影响的耦合特征,在复合灾害场... 全球变暖趋势增加了复合灾害发生的可能性。复合灾害下输电线路故障率的准确评估是电网风险预警和应急决策的量化基础。按灾种独立事件累积故障率的方法,既不能反映灾害演化的时变性,又不能反映灾种间相互影响的耦合特征,在复合灾害场景下难以客观反映输电线路面临的故障风险。整体还原论(WRT)融合了整体论的全局观与还原论的机理观,是研究复杂性问题的新范式。文中从复合灾害的时变特征与耦合特征出发分析其复杂性根源,从灾种孤立分析和复合灾害分析的角度回顾了自然灾害下输电线路故障率评估技术现状及面临的问题,提出了基于WRT的灾害综合分析法的研究思路,建立了“离线按分类特征优化、在线按实际灾情执行”的评估框架,探讨了灾害综合分析法的若干关键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灾害 故障率 整体还原论 输电线路 自适应决策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整体还原论视角下的输电线路复合灾害故障率评估——(二)算法及应用 被引量:2
15
作者 常康 薛禹胜 +1 位作者 郁琛 薛峰 《电力系统自动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2-41,共10页
针对灾种孤立分析难以适应电网复杂外部环境时变性与耦合性的问题,系列论文的首篇建立了基于整体还原论(WRT)的灾害综合分析框架。作为续篇,文中提出了一种基于灾害综合分析的输电线路故障率在线评估算法。首先,根据气象灾害态势时间序... 针对灾种孤立分析难以适应电网复杂外部环境时变性与耦合性的问题,系列论文的首篇建立了基于整体还原论(WRT)的灾害综合分析框架。作为续篇,文中提出了一种基于灾害综合分析的输电线路故障率在线评估算法。首先,根据气象灾害态势时间序列的粗粒化特征,对复合灾害状态和趋势进行分类编码。其次,通过划分复合灾害区、复合地理特征区、复合灾害与地理特征重叠区,提出线路段粒度自适应划分方法。然后,根据“离线按分类特征优化、在线按实际灾情执行”的机制,评估每类复合灾害态势下每个线路段的故障率,再将复合灾害的致灾过程看作一个整体,聚合线路段故障率得到每条线路的故障率时间序列。最后,以中国某省实际电网运行数据为例,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灾害 故障率 整体还原论 输电线路 在线评估 自适应决策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智能体安全深度强化学习的电压控制 被引量:2
16
作者 曾仪 周毅 +3 位作者 陆继翔 周良才 唐宁恺 李红 《中国电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1-117,共7页
针对分布式光伏在配电网中的高比例接入带来的电压越限和波动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多智能体安全深度强化学习的电压控制方法。将含光伏的电压控制建模为分布式部分可观马尔可夫决策过程。在深度策略网络中引入安全层进行智能体设计,同时... 针对分布式光伏在配电网中的高比例接入带来的电压越限和波动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多智能体安全深度强化学习的电压控制方法。将含光伏的电压控制建模为分布式部分可观马尔可夫决策过程。在深度策略网络中引入安全层进行智能体设计,同时在智能体奖励函数定义时,使用基于传统优化模型电压约束的电压屏障函数。在IEEE 33节点算例上的测试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在光伏高渗透率场景下可生成符合安全约束的电压控制策略,可用于在线辅助调度员进行实时决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功电压控制 安全深度强化学习 多智能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排市场与碳汇市场之间当量协同机制的仿真验证
17
作者 张翼飞 薛禹胜 +1 位作者 黄杰 薛峰 《电力系统自动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31-39,共9页
为避免温室效应颠覆全球自然环境,可通过增加碳汇量来对消那些由于更难甚至不可能减少而被容忍的碳排量,从而整体趋于碳中和甚至负碳。碳减排和碳增汇这两类措施的技术及经济特性均不相同,为了以最小的机会成本实现碳中和,需要对目标及... 为避免温室效应颠覆全球自然环境,可通过增加碳汇量来对消那些由于更难甚至不可能减少而被容忍的碳排量,从而整体趋于碳中和甚至负碳。碳减排和碳增汇这两类措施的技术及经济特性均不相同,为了以最小的机会成本实现碳中和,需要对目标及路径进行双层优化,这涉及规划、运行、科技、市场、资本、政策等领域。碳排市场及碳汇市场都按各自的机制运营,却又在多时间尺度上相互影响。基于分类监管与当量协同的碳市场框架,构建了验证该框架有效性的混合仿真沙盘推演环境,设计了当量决策的控制逻辑与控制参数。该决策机制可根据推演路径与候选路径的偏移信号自动地调节当量,引导资金及人才等社会资源向碳减排或碳增汇领域投入,使碳中和的演化路径能及时跟踪候选路径,为碳中和目标与路径的双层优化提供了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排市场 碳汇市场 信息-物理-社会系统 整体还原思维 碳达峰 碳中和 碳减排 碳增汇 碳市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风光储碳协同和用户满意度的分层优化调度策略
18
作者 刘昊 张恒旭 《电力系统自动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1期48-58,共11页
随着“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推进及用户满意度需求不断增加,电源和负荷供需矛盾日益增加,以低碳排放为基础实现电力系统供需互动优化运行至关重要。为实现系统低碳排放及提升用户满意度,提出了电源侧考虑风光储碳协同和负荷侧计... 随着“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推进及用户满意度需求不断增加,电源和负荷供需矛盾日益增加,以低碳排放为基础实现电力系统供需互动优化运行至关重要。为实现系统低碳排放及提升用户满意度,提出了电源侧考虑风光储碳协同和负荷侧计及用户满意度的分层优化调度模型。首先,电源侧以经济性最优为目标,采用动态约束碳排放模型对火电机组进行优化约束;其次,负荷侧考虑实时电价,将用户满意度水平最大作为目标函数;然后,采用基于改进樽海鞘群算法和算术优化算法的混合优化运算和粒子群算法对分层模型进行迭代运算,实现调度结果综合水平最优。最后,以改进的IEEE 33节点系统为例对所提模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所建立的模型不仅可以提高风光新能源利用率、增强储能对新能源消纳能力、限制高碳排放机组发电,还能实现用户满意度水平最大化,为实现低碳目标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能源 风光储碳协同 用户满意度 低碳排放 负荷响应 分层优化调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负荷暂态事件的低压台区户相变识别技术
19
作者 黄莉 刘昱源 +3 位作者 周赣 雷杨 黄堃 冯燕钧 《电力系统自动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4期152-162,共11页
低压台区户相变识别技术对于台区运维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现有的信号注入法工程实施难度大,数据驱动法存在识别精度低等问题,都难以大范围推广。为此,文中提出一种全新的基于负荷暂态事件的户相变识别方法,具有识别准确率高、周期短、... 低压台区户相变识别技术对于台区运维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现有的信号注入法工程实施难度大,数据驱动法存在识别精度低等问题,都难以大范围推广。为此,文中提出一种全新的基于负荷暂态事件的户相变识别方法,具有识别准确率高、周期短、计算量小的优点。首先,阐述负荷暂态事件的定义、类型及传导特性,分析噪声干扰因素并提出建模思路;然后,构建基于负荷暂态事件的户相变识别模型,提出基于Needleman-Wunsch算法的负荷暂态事件优化匹配方法;进一步,通过计算最优匹配子序列之间的时偏熵,将时钟偏差噪声转化为有效信息,共同实现户相变综合研判。最后,以中国江苏省南京市5个实际台区为例,验证了所提方法的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压台区 户相变识别 负荷暂态事件 Needleman-Wunsch算法 时偏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压跌落引发系统规模化新能源低穿短时有功冲击量评估
20
作者 朱玲 姜涛 +3 位作者 薛峰 刘福锁 黄锡芳 李威 《电力系统自动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49-158,共10页
随着新能源替代同步机接入电网的比例不断攀升,系统电压支撑能力下降,故障点电压跌落可引发新能源规模化进入低电压穿越。为刻画电力系统故障扰动后的稳定运行风险及指导稳定控制措施量选取,扰动引发新能源低电压穿越风险与系统短时有... 随着新能源替代同步机接入电网的比例不断攀升,系统电压支撑能力下降,故障点电压跌落可引发新能源规模化进入低电压穿越。为刻画电力系统故障扰动后的稳定运行风险及指导稳定控制措施量选取,扰动引发新能源低电压穿越风险与系统短时有功冲击量的快速准确评估显得尤为重要。为此,从机理解析层面,首先计及故障期间发电机暂态支撑与新能源低电压穿越无功支撑作用,改进传统电压交互因子法,提出适用于大电网的故障扰动期间新能源节点电压跌落评估方法。进一步,基于新能源暂态机电尺度功率响应特性,提出系统规模化新能源低电压穿越短时有功冲击量快速评估方法。最后,以含新能源的新英格兰39节点系统为例,仿真验证了所提短时有功冲击量评估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能源 电压跌落 节点电压评估 低电压穿越 短时有功冲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